I2C协议

合集下载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概述: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IC)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它由飞利浦半导体(现在的恩智浦半导体)在1982年开发,并于1992年公开发布。

I2C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手机、数字摄像机等。

一、协议特点:1. 硬件要求简单:I2C协议只需要两根线(SDA和SCL)进行数据传输,相对于其他串行通信协议来说,硬件要求较低。

2. 双向通信:I2C协议支持双向通信,主设备(Master)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从设备(Slave)只能接收数据。

3. 多主设备支持:I2C协议允许多个主设备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通过地址选择来确定通信对象。

4. 传输速率可变:I2C协议支持多种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400Kbps。

5. 时钟同步:I2C协议使用时钟同步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二、协议格式:I2C协议的数据传输分为两种模式:地址模式和数据模式。

1. 地址模式:在地址模式下,主设备发送一个包含从设备地址和读/写位的字节,以选择通信对象。

地址模式的格式如下:[起始位] + [从设备地址(7位)+ 读/写位(1位)] + [应答位]- 起始位:始终为低电平,表示传输开始。

- 从设备地址:指定从设备的地址,由7位二进制数表示。

- 读/写位:指定主设备是要读取从设备的数据还是写入数据。

读取数据时为高电平,写入数据时为低电平。

- 应答位:由从设备发送,用于确认地址是否被接收。

2. 数据模式:在数据模式下,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模式的格式如下:[数据字节] + [应答位]- 数据字节:主设备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由8位二进制数表示。

- 应答位:由接收方发送,用于确认数据是否被接收。

三、协议流程:I2C协议的通信过程包括起始条件、地址传输、数据传输和停止条件。

1. 起始条件:通信开始时,主设备发送一个低电平的起始位,表示传输开始。

i2c通讯协议

i2c通讯协议

i2c通讯协议1. 引言i2c通讯协议是一种用于连接集成电路的串行通信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传感器、存储器、数字转换器等。

i2c是一种简单、高效、可靠的通信协议,具有多主机、多从机的特性,适用于在复杂系统中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2. i2c通讯协议的基本特性i2c通讯协议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2.1. 串行通信i2c使用两根线进行通信,即SDA(串行数据线)和SCL(串行时钟线)。

通过在这两根线上传递高电平和低电平来实现数据传输。

2.2. 主从结构i2c通讯协议支持多主机、多从机的结构。

其中,主机是发起通信的设备,从机是被动响应的设备。

主机负责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从机负责执行指令并返回数据。

2.3. 寻址机制i2c通讯协议使用7位或10位的地址来寻址从机。

每个从机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主机通过发送地址来选择与之通信的从机。

2.4. 时钟同步i2c通讯协议使用时钟来同步数据传输。

时钟由主机提供,从机根据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2.5. 数据传输方式i2c通讯协议支持两种数据传输方式:字节传输和块传输。

字节传输是指一次只传输一个字节的数据,块传输是指一次传输多个字节的数据。

2.6. 起始和停止条件i2c通讯协议使用起始和停止条件来标识一次通信的开始和结束。

起始条件是SDA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而SCL保持高电平。

停止条件是SDA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而SCL保持高电平。

3. i2c通讯协议的使用步骤使用i2c通讯协议进行设备间通信的步骤如下:3.1. 初始化在通信开始之前,需要对i2c总线进行初始化配置。

这包括设置主机的地址模式(7位或10位)、设置时钟频率等。

3.2. 起始条件主机发送起始条件,即SDA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而SCL保持高电平。

这表示通信的开始。

3.3. 选择从机主机发送从机的地址以选择与之通信的设备。

地址的发送方式与地址模式有关,可以是7位或10位。

3.4. 数据传输主机发送指令和数据给从机,从机执行指令并返回数据给主机。

iic协议讲解

iic协议讲解

iic协议讲解
IIC(I2C)是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串行通信协议。

IIC全称是Inter-Integrated Circuit,通常也称作I2C(Inter-IC,简称2-wire)。

由飞利浦(Philips)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并发布。

IIC协议使用双线制(SDA和SCL线)进行通信,其中SDA (Serial Data Line)是数据线,负责发送和接收数据;SCL(Serial Clock Line)是时钟线,用于同步数据传输。

这两条线都是双向的,可以通过连接多个设备实现多主控制。

在IIC协议中,有两种主要的设备,分别是主设备和从设备。

主设备负责发起和控制总线上的通信,而从设备则接受和执行主设备的请求。

从设备可以是各种外设,如传感器、存储器等。

IIC协议的通信过程包括起始信号、地址传输、数据传输和停止信号。

起始信号和停止信号是用于标志一次通信的开始和结束。

在起始信号和停止信号之后是8位的地址传输,其中最高位是设备地址,用于标识目标设备。

地址传输之后是数据传输阶段,可以发送或接收多个字节的数据。

IIC协议还支持两种传输模式,分别是7位地址模式和10位地址模式。

在7位地址模式下,可以有128个不同的设备地址,而在10位地址模式下,可以有1024个不同的设备地址。

总的来说,IIC协议是一种灵活简洁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

它简化了硬件连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多主控制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低的通信成本。

iic通信协议

iic通信协议

iic通信协议I2C通信协议(I2C protocol),全称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电子设备(如传感器、存储器和其他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I2C协议最早由飞利浦半导体(现在的恩智浦半导体)在1982年提出,目前已成为电子设备之间最流行的通信协议之一。

I2C通信协议的特点之一是使用了两根传输线(SDA和SCL),简化了设备之间的连接,并且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

其中,SDA(Serial Data Line)用于传输数据,SCL(Serial Clock Line)用于同步设备之间的时钟信号。

这种双线的设计使得多个设备可以在同一条总线上进行通信,同时还能够实现主设备(Master)和从设备(Slave)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I2C协议中,通信始于主设备向从设备发起一个开始条件(Start condition)。

主设备发送一个地址字节给从设备,这个地址字节由从设备的地址和读写位组成。

地址字节的最高位为0表示写操作,为1表示读操作。

从设备会检测收到的地址是否与自己的地址相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将执行后续的操作,否则从设备将忽略后续的操作。

在开始条件之后,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以通过交替发送数据和确认信号(ACK)来完成数据的传输。

每个数据字节的传输都由8个时钟周期组成,其中第一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起始位,接下来的8个时钟周期用于传输数据位和ACK位。

接收设备在成功接收完8个数据位之后,会发送ACK位来确认数据的接收,发送设备在接收到对应的ACK位之后才会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字节。

传输完成后,主设备通过发送停止条件(Stop condition)来结束通信。

I2C通信协议还具有寻址灵活、速度可调节等特点。

对于设备地址的寻址,I2C协议支持7位和10位两种方式,使得可以连接大量的设备。

此外,通信速度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调节,最高可以达到400kbps。

如果在需要更快的速度下进行通信,可以使用高速模式(Fast Mode)或超高速模式(High-Speed Mode),其速度分别可以达到1Mbps和3.4Mbps。

I2C通讯协议

I2C通讯协议

I2C通讯协议协议名称:I2C通讯协议一、引言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通讯协议是一种串行通讯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IC)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旨在定义I2C通讯的标准格式和规范,以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二、定义和缩写词1. I2C总线:用于连接不同设备的双线制串行通讯总线。

2. 主设备(Master):控制I2C总线并发起数据传输的设备。

3. 从设备(Slave):响应主设备请求并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

4. SDA:串行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

5. SCL:串行时钟线,用于同步数据传输。

6. START:主设备发起数据传输的起始信号。

7. STOP:主设备结束数据传输的终止信号。

8. ACK:从设备发送的应答信号,表示数据传输成功。

9. NACK:从设备发送的非应答信号,表示数据传输失败。

三、协议规范1. 物理连接a. I2C总线由一对双向线路组成:SDA和SCL。

b. SDA和SCL线由上拉电阻连接到VCC电源线。

c. 主设备和从设备通过SDA和SCL线连接。

2. 信号传输a. 通信始于主设备发送START信号,结束于主设备发送STOP信号。

b. 数据传输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每个字节由8位数据组成。

c. 数据传输的起始和终止由START和STOP信号标识。

d. 数据传输的时钟由SCL线上的脉冲控制。

e. 数据传输过程中,SDA线上的数据在SCL上升沿之前稳定。

3. 寻址a. 主设备发送设备地址和读/写位来选择要通信的从设备。

b. 设备地址由7位二进制数表示,最高位为0表示写操作,为1表示读操作。

4. 数据传输a. 主设备发送数据时,数据位由高位到低位依次发送。

b. 从设备接收数据时,数据位由高位到低位依次接收。

c. 主设备和从设备在每个字节传输后都会发送ACK信号。

d. 数据传输完毕后,从设备发送ACK信号表示数据接收成功。

5. 错误处理a. 如果主设备在发送数据位后未接收到ACK信号,则表示数据传输失败。

i2c协议

i2c协议

i2c协议1. 简介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最初由Philips公司开发,用于在低速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它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通信协议,常被用于连接各种外设,如传感器、显示屏、存储器等。

2. 基本原理I2C协议基于两根总线线路:SDA(Serial Data Line)和SCL(Serial Clock Line)。

SDA线用于数据传输,SCL线用于时钟同步。

在I2C总线上,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数据传输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字节都由8个位表示。

在I2C通信中,主设备(master)和从设备(slave)的角色是固定的。

主设备负责发起通信,并控制总线上的时钟信号。

从设备则根据主设备的指令进行响应。

3. 信号传输I2C协议中的信号传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地址传输和数据传输。

3.1 地址传输地址传输用于确定通信的目标设备。

在开始一次通信时,主设备首先发送一个起始信号(Start),然后发送包含目标设备地址和读写方向的字节。

目标设备根据其地址来判断是否需要响应当前通信。

如果地址匹配成功,目标设备会发送一个应答信号(Acknowledge,简称ACK),表示准备好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地址匹配失败或目标设备忙碌,目标设备会发送一个非应答信号(Not Acknowledge,简称NACK)。

3.2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在地址传输成功后进行的。

主设备发送数据或指令时,目标设备必须发送一个应答信号(ACK)作为确认;而当目标设备向主设备传输数据时,主设备则需要发送一个应答信号(ACK)。

数据传输时,每个数据字节都会在时钟的边沿进行传输。

主设备发送数据时,每个数据位都会在时钟的下降沿稳定,目标设备则在时钟的上升沿开始读取数据。

数据传输完成后,主设备会发送一个停止信号(Stop)来结束本次通信。

4. 速度和模式I2C协议支持不同的速度和模式,这取决于设备的类型和要求。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一、引言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IC)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该协议由飞利浦公司(现在的恩智浦半导体)于1982年开发,旨在解决多个IC之间的通信问题。

I2C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电子设备、嵌入式系统、工业自动化等。

二、协议特点1. 硬件简单:I2C协议只需要两根线路(SDA和SCL)进行通信,减少了硬件成本和复杂度。

2. 主从结构:I2C通信中,存在一个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

主设备负责发起通信请求,而从设备则被动响应。

3. 串行传输:I2C协议采用串行传输方式,通过时钟信号同步数据传输。

4. 双向通信:I2C协议支持双向通信,主设备可以发送数据给从设备,同时也可以接收从设备发送的数据。

三、协议格式I2C协议的数据传输分为两种模式:传输模式和地址模式。

1. 传输模式在传输模式下,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数据或者从设备接收数据。

传输模式的格式如下:- 起始位(Start Bit):主设备发送一个低电平信号作为起始位。

- 从设备地址(Slave Address):主设备发送从设备的地址,标识要进行通信的从设备。

- 读/写位(Read/Write Bit):主设备发送一个位来指示是读操作还是写操作。

- 应答位(Acknowledge Bit):接收设备发送一个应答位,表示是否成功接收数据。

- 数据字节(Data Byte):主设备发送或接收的数据字节。

- 应答位(Acknowledge Bit):接收设备再次发送一个应答位。

2. 地址模式在地址模式下,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地址信息,以确定要与哪个从设备进行通信。

地址模式的格式如下:- 起始位(Start Bit)- 从设备地址(Slave Address)- 应答位(Acknowledge Bit)四、时序图以下是I2C协议的时序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协议的工作流程。

(时序图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和插图)五、应用案例I2C协议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i2c通信协议

i2c通信协议

i2c通信协议I2C通信协议一、简介I2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即集成电路互连,是用于在集成电路之间进行通信的串行通信协议。

它是由Philips(飞利浦)公司于1982年提出,并在当今的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

I2C通信协议采用两根总线:串行数据线SDA(Serial Data Line)和串行时钟线SCL(Serial Clock Line)。

不同于其他协议,I2C通信协议具有简单、节约外设引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如传感器、温度计、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二、基本原理在I2C通信协议中,设备之间的通信通过主从关系进行。

主设备负责生成时钟信号和控制总线的传输,从设备则根据主设备的请求进行响应。

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基于传输一个字节数据的方式进行的。

传输的字节数据由一个起始位、八位数据位、一个奇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组成。

信息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传输,同时由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三、通信过程I2C通信协议的通信过程主要包括起始信号、地址传输、数据传输和停止信号四个阶段。

1. 起始信号起始信号由主设备产生,用于标识接下来的通信过程开始。

起始信号的产生是通过将数据线(SDA)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时完成的。

在通信开始之前,主设备需要发送起始信号来获取总线控制权。

2. 地址传输主设备在发送起始信号后,紧接着发送一个I2C从设备的地址。

地址由7位或10位组成,其中7位地址方式是I2C通信协议最常用的方式。

地址中的最高位表示对从设备进行读取(1)或写入(0)操作。

通过这个地址,主设备可以选择与特定从设备进行通信。

3. 数据传输地址传输完成后,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开始。

数据的传输顺序是从高位到低位。

主设备向从设备传输数据时,从设备通过拉低SDA线来接收数据。

从设备向主设备传输数据时,主设备必须确认数据的接收情况,操作是保持SDA线为高电平。

4. 停止信号通信结束时,主设备发送停止信号,用于标示通信过程的结束。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协议名称: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协议概述:I2C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数字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

它最初由飞利浦半导体(现在的恩智浦半导体)在1982年开发,并于1985年首次发布。

I2C协议允许多个设备通过共享同一条总线进行通信,其中一个设备充当主设备,其他设备充当从设备。

I2C协议的特点:1. 硬件简单:I2C协议只需要两条信号线(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使得硬件设计和布线变得简单。

2. 多主设备:I2C协议支持多个主设备,每个主设备都可以控制总线并与从设备进行通信。

3. 多从设备:I2C协议支持多个从设备,每个从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主设备通过地址来选择与之通信的从设备。

4. 速度可变:I2C协议的速度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调整,常见的速度有标准模式(100 kbps)和快速模式(400 kbps)。

5. 双向通信:I2C协议支持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主设备可以向从设备发送数据,也可以从从设备接收数据。

I2C协议的基本通信流程:1. 主设备发送起始信号(Start):主设备将时钟线保持高电平,然后将数据线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表示起始信号的开始。

2. 主设备发送从设备地址和读/写位:主设备发送从设备的地址,包括一个7位的从设备地址和一个读/写位,读/写位为0表示主设备要向从设备写入数据,为1表示主设备要从从设备读取数据。

3. 从设备应答:从设备接收到地址和读/写位后,如果地址和读/写位匹配,则从设备发送应答信号(Acknowledge)给主设备。

4. 数据传输: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数据或从从设备读取数据,每传输一个字节后,接收方都会发送应答信号给发送方。

5. 停止信号(Stop):主设备在数据传输完成后发送停止信号,将时钟线保持高电平,然后将数据线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表示通信结束。

I2C协议的应用:I2C协议在各种数字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1. 传感器:I2C协议可以用于传感器与主控芯片之间的通信,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协议名称:I2C协议概述一、引言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旨在提供对I2C协议的概述,包括其基本原理、通信方式、物理层特性和应用领域等内容。

二、协议概述1. 基本原理I2C协议是由飞利浦公司(Philips)于1982年推出的,采用主从结构,其中一个设备充当主设备(Master),控制整个通信过程,其他设备则为从设备(Slave),被主设备控制。

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通过双线(SDA和SCL)进行数据传输。

2. 通信方式I2C协议采用同步传输方式,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00kbps、400kbps或1Mbps。

通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地址传输和数据传输。

在地址传输阶段,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7位或10位的设备地址,以确定通信对象。

在数据传输阶段,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或接收数据。

3. 物理层特性I2C协议使用两根线进行通信:- 串行数据线(SDA):用于传输数据,可以由主设备或从设备控制。

- 串行时钟线(SCL):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由主设备控制。

4. 协议特点I2C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可以同时连接多个从设备,最多支持128个从设备。

- 支持多主设备,但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主设备控制总线。

- 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包括读取、写入和读写混合模式。

- 支持数据的广播传输,主设备可以将数据广播给所有从设备。

5. 应用领域I2C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包括但不限于:- 传感器和测量设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 存储设备:EEPROM、Flash存储器等。

- 显示设备:LCD显示屏、OLED显示屏等。

- 控制设备:电机驱动器、LED控制器等。

三、协议规范1. 设备地址I2C协议中,每个从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7位或10位设备地址。

设备地址由主设备发送,并用于确定通信对象。

具体设备地址的分配方式由设备制造商定义。

I2C通讯协议介绍

I2C通讯协议介绍

I2C通讯协议介绍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中的各个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它最初由Philips(现在的NXP 半导体)在1980年代开发,并于1992年首次发布。

I2C是一种简单而灵活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中。

I2C协议使用双线(一根串行数据线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SCL)进行通信。

它采用主从结构,其中一个设备作为主设备控制总线,其他设备作为从设备进行通信。

主设备是由软件控制的,可以向从设备发送命令并接收数据。

从设备则在主设备的控制下执行命令,并将响应的数据发送回主设备。

I2C协议的通信速率通常在几百KHz到几兆Hz之间,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速度。

通信的起始和停止由主设备发出的特殊序列(起始和停止位)标志着每个数据传输的开始和结束。

数据传输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字节包含8位数据(从高位到低位)。

在每个字节的传输期间,时钟线的状态决定了数据线的有效性。

在I2C协议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用于在总线上识别该设备。

主设备通过在总线上发送设备地址来选择要与之通信的设备。

设备地址由7位或10位组成,取决于I2C规范的版本。

7位地址模式支持最多128个设备,10位地址模式支持最多1024个设备。

除了地址选择之外,主设备还可以向设备发送命令或数据。

命令和数据是通过字节传输的,在发送字节时,设备可以返回一个确认信号,指示它已成功接收到数据。

主设备可以发送一个字节序列来实现复杂的数据传输,包括读和写操作。

I2C协议还定义了一些标准模式来处理特殊情况。

例如,重复起始条件允许主设备在不释放总线的情况下与多个设备进行连续通信。

仲裁器制度可以处理并发传输时的冲突。

还定义了一些保留地址,用于特殊用途,如广播命令。

I2C协议的灵活性和简单性使其成为各种应用的理想选择。

它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如传感器、存储器、显示器、开关和其他外围设备。

I2C通讯协议

I2C通讯协议

I2C通讯协议协议名称:I2C通讯协议一、引言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通讯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IC)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旨在规范I2C通讯的数据格式、传输速率、地址分配和错误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的可靠传输。

二、范围本协议适用于使用I2C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所有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芯片、传感器、模块等。

三、术语定义1. 主设备(Master):发起I2C通讯的设备。

2. 从设备(Slave):响应I2C通讯的设备。

3. 传输速率(Bit Rate):数据传输的速度,单位为bps。

4. 起始条件(Start Condition):主设备发出的开始信号,表示I2C通讯的开始。

5. 停止条件(Stop Condition):主设备发出的停止信号,表示I2C通讯的结束。

6. 传输字节(Data Byte):在I2C通讯中传输的8位数据。

7. 地址(Address):从设备的唯一标识,用于选择通讯对象。

四、通讯流程1. 主设备发起通讯:a) 主设备发送起始条件。

b) 主设备发送从设备地址和读写位(R/W)。

c) 主设备等待从设备的应答信号。

d) 从设备应答后,主设备继续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

2. 从设备响应通讯:a) 从设备接收起始条件。

b) 从设备接收自身地址和读写位(R/W)。

c) 从设备发送应答信号。

d) 主设备发送或接收数据。

五、数据格式1. 起始条件和停止条件:a) 起始条件:SDA(串行数据线)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同时SCL(串行时钟线)保持高电平。

b) 停止条件:SDA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同时SCL保持高电平。

2. 传输字节格式:a) 数据传输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据组成。

b) 数据传输的最高位为起始位(Start Bit),接下来是7位数据位(D7-D1),最低位为停止位(Stop Bit)。

I2C通讯协议介绍

I2C通讯协议介绍

I2C通讯协议介绍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由意法半导体(ST Microelectronics)于1980年代提出,用于连接集成电路(IC)之间的通信。

它采用两根线(SDA和SCL)进行数据传输,支持多个设备在同一总线上通信,并且可以实现主从设备之间的通信。

I2C通信协议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简单:I2C只需要两根信号线,即SDA(数据线)和SCL(时钟线)。

这两根线采用开漏输出(open-drain)方式,可以通过外部上拉电阻连接到正电压,也可以通过外部器件连接到负电压,使得总线上的多个设备可以共享,减少硬件的复杂性。

2.通信方式灵活:I2C支持两种通信方式,即主机模式和从机模式。

在主机模式下,I2C总线由一个主设备进行控制,负责发起通信并传输数据。

从机模式下,I2C总线上的设备可以作为从设备等待主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

这种灵活的通信方式使得I2C协议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3.多设备共享总线:I2C总线上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并且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7位地址。

主设备通过发送地址来选择要和之通信的从设备,其他设备会忽略该通信。

这种多设备共享总线的特性使得系统扩展性更强,可以方便地增加更多的设备。

4. 传输速率适中:I2C协议可以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包括标准模式(100 kbit/s),快速模式(400 kbit/s),高速模式(3.4 Mbit/s)和超高速模式(5 Mbit/s)。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传输速率,既能满足通信需求,又能保持传输可靠性。

I2C通信协议的基本传输过程如下:1. 主设备发送起始信号(start):主设备通过将SCL线保持高电平,然后将SDA线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发送起始信号。

2.主设备发送地址和读/写位:主设备在发送起始信号后,紧接着发送7位从设备地址,最高位指示读还是写操作。

从设备接收到地址后,会进行地址匹配,如果地址匹配成功则进入相应的读或写操作状态。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协议名称:I2C协议1. 引言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集成电路(IC)之间的通信。

它由飞利浦半导体(现在的恩智浦半导体)在1982年开发,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I2C协议的概述、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2. 概述I2C协议是一种双线制串行通信协议,由两条线路组成: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

这两条线路连接了多个I2C设备,实现了在同一总线上进行通信的能力。

I2C协议支持多主设备和多从设备的连接,可以实现点对点或多对多的通信。

3. 特点3.1 简单:I2C协议使用双线制,只需要两条线路就可以实现通信,相比其他通信协议来说,I2C协议的硬件设计和实现更为简单。

3.2 高效:I2C协议使用了主从式通信模式,主设备控制通信的发起和结束,从设备负责响应和数据传输。

这种通信方式可以提高通信效率。

3.3 可靠:I2C协议通过校验和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主设备在发送数据时会生成校验和,并在接收数据时进行校验,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4. 工作原理4.1 起始条件和停止条件:I2C通信的起始条件是SDA线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而SCL线保持高电平。

停止条件是SDA线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而SCL线保持高电平。

4.2 时钟信号:SCL线上的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传输。

数据的传输必须在时钟信号的边沿进行。

4.3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分为地址传输和数据传输两个阶段。

在地址传输阶段,主设备发送目标设备的地址和读/写位。

在数据传输阶段,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交换数据。

4.4 硬件地址:每个I2C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硬件地址,用于在总线上进行寻址和识别。

5. 应用场景5.1 存储器:I2C协议常用于连接存储器芯片,如EEPROM和SRAM。

存储器芯片可以通过I2C总线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5.2 传感器:I2C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i2c参数

i2c参数

i2c参数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部设备。

它是一种双线制通信协议,包括一个数据线(SDA)和一个时钟线(SCL),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

1. I2C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I2C协议由两根线组成: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

数据通过SDA线传输,时钟信号在SCL线上传输。

通信始终由主设备(通常是微控制器)控制,它生成时钟信号并发送或接收数据。

从设备被动地响应主设备的命令。

2. I2C的物理层和电气特性:I2C使用开漏输出(open-drain)架构,这意味着总线上的设备可以将线拉低(逻辑0),但无法将其拉高(逻辑1)。

线上有一个上拉电阻来提供默认的逻辑高电平。

因此,在总线空闲状态时,线上均为逻辑高电平。

3. I2C的地址格式和设备选择:I2C设备有7位或10位地址,其中7位地址是最常见的。

每个设备必须有唯一的地址。

主设备通过发送设备地址来选择特定的从设备进行通信。

4. I2C的数据传输模式:I2C支持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字节传输模式和块传输模式。

字节传输模式下,每次传输只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

块传输模式下,可以发送多个字节的数据,最多达到32字节。

5. I2C的起始和停止条件:通信开始时,主设备发送起始条件(start condition),即在SCL为高电平时,SDA从高电平下跳到低电平。

通信结束时,主设备发送停止条件(stop condition),即在SCL为高电平时,SDA从低电平上跳到高电平。

起始和停止条件用于标识通信的开始和结束。

6. I2C的速度选择:I2C支持不同的速度选择,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常用的速度包括标准模式(100 kbps)、快速模式(400 kbps)和高速模式(3.4 Mbps)。

7. I2C的应用:I2C广泛用于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屏、存储器、扩展模块等。

它也被用于构建复杂的系统,如工业自动化系统、嵌入式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等。

i2c通信协议

i2c通信协议

i2c通信协议I2C通信协议,全称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通常用于IC之间的通信。

I2C协议由飞利浦公司(现在是恩智浦半导体)于1982年开发,是一种低速、短距离的通信协议,典型传输速率为100 kbits/s。

I2C协议采用主从式结构,即一方为主机,另一方为从机。

I2C总线上可连接多个从机,而每个从机有唯一的地址。

主机可以向从机发送数据,也可以从从机接收数据。

I2C还支持多主操作,即多个主机可以共享一个I2C总线,实现互相协作。

I2C协议使用两根线进行通信: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

这两根线都必须由外部上拉电阻拉高。

数据传输分为两种模式:传输模式和地址模式。

在传输模式下,主机向从机发送数据;在地址模式下,主机发送一个地址字节,以获取从机的响应。

在传输模式下,I2C总线上的所有从机将监测SDA线上的数据。

主机首先发送一个起始信号,SDA线的电平会从高电平降到低电平,同时SCL线也会变成低电平,表示一个通信周期的开始。

接下来,主机发送从机地址字节,从机检测到地址匹配后,就会响应主机的请求。

主机通过发送数据字节给从机进行通信,所有的字节传输完毕后,主机会发送一个停止信号,SDA线的电平会从低电平升到高电平,同时SCL线也会变成高电平,表示通信周期的结束。

在地址模式下,主机向总线发送一个地址字节,以向特定从机发送命令或检索数据。

从机检测到地址字节匹配后,就会响应主机的请求。

在一些应用中,从机可以返回一个或多个字节的数据,以响应主机的请求。

总之,I2C协议是一种非常灵活和可靠的通信协议,广泛用于单片机、传感器、LCD显示器和其他许多集成电路中,可使用在许多不同的应用场合中,提供了一个在各种不同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

I2C协议概述协议概述: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集成电路(IC)芯片之间的通信。

它是由飞利浦(Philips)公司在1982年首次提出的,旨在提高集成电路之间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I2C协议是一种双线制通信协议,包括一个数据线(SDA)和一个时钟线(SCL),可以实现多个设备在同一总线上进行通信。

协议特点:1. 硬件连接:I2C协议使用开漏或双向缓冲器来实现多主机和多从机之间的连接。

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7位地址,用于识别设备并进行通信。

此外,还有一个可选的10位地址模式,以支持更多的设备。

2. 传输速率:I2C协议的传输速率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调整,通常有标准模式(100 kbps)和快速模式(400 kbps)两种速率。

一些高性能设备还支持更高的速率,如快速模式加速(1 Mbps)和高速模式(3.4 Mbps)。

3. 数据传输:I2C协议使用起始位(Start)和停止位(Stop)来标识传输的开始和结束。

数据传输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字节包括8位数据和1位应答位。

主机发送数据时,从机必须发送应答位来确认接收到数据。

4. 多主机支持:I2C协议支持多主机系统,允许多个主机设备在同一总线上进行通信。

主机之间通过仲裁机制来解决总线的争用问题,避免数据冲突。

5. 时钟同步:I2C协议使用时钟同步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时钟由主机设备控制,从机设备根据时钟信号来接收和发送数据。

主机可以通过调整时钟频率来控制数据传输速率。

协议应用:I2C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特别是在需要连接多个设备的应用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传感器和测量设备:I2C协议可用于连接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通过使用I2C协议,这些传感器可以与主控制器进行通信,并传输测量数据。

2. 存储设备:I2C协议可用于连接存储设备,如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闪存。

i2c协议

i2c协议

i2c协议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它由Philips公司于1982年开发,后来成为通用的面向数据传输的协议。

I2C协议是一种主从式的协议,允许一个主设备与多个从设备进行通信。

I2C协议的设计目标是提供简单、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使用两根线(SDA和SCL)进行双向传输。

SDA线用于数据传输,SCL线用于时钟同步。

在传输过程中,主设备负责控制时钟信号,从设备根据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I2C协议的操作流程如下:1. 主设备发送起始信号(Start):当主设备要与从设备通信时,它先发送一个低电平的起始信号。

这告诉所有从设备,通信即将开始。

2. 主设备发送设备地址+读/写位:主设备发送从设备地址,并确定通信是读操作还是写操作。

设备地址由7位组成,可以支持最多128个不同的从设备。

3. 从设备响应:当从设备检测到设备地址匹配时,它发送一个应答信号(ACK)。

如果没有从设备响应,则表示该设备不存在或无法访问。

4. 数据传输:主设备发送或接收数据。

如果是写操作,主设备发送数据到从设备;如果是读操作,主设备接收从设备发送的数据。

每发送或接收一个字节,需要等待从设备发送一个应答信号。

5. 主设备停止信号(Stop):当通信完成时,主设备发送一个高电平的停止信号。

这告诉所有从设备,通信已经结束。

I2C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实现多主设备的通信。

多主设备通信时,需要主设备之间进行仲裁,以决定哪个主设备有权控制总线。

I2C使用仲裁位(Arbitration)来实现主设备之间的冲突检测和冲突解决。

在I2C协议中,从设备的寻址方式有两种:7位寻址和10位寻址。

7位寻址模式支持最多128个从设备,10位寻址模式支持最多1024个从设备。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数据传输速率(Bit Rate)。

I2C支持多个数据传输速率,从几千位每秒到几百千位每秒不等。

i2c协议的使用流程

i2c协议的使用流程

i2c协议的使用流程一、什么是i2c协议呀。

i2c协议就像是一种超级智能的通信规则。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两个小伙伴之间的一种特殊对话方式。

一个是主设备,另一个是从设备。

主设备就像是个小领导,负责发起对话,从设备呢就乖乖地等着主设备跟它说话,然后做出回应。

比如说,主设备就像是班长,从设备就像是班级里的小同学。

这个协议可以让很多不同的设备在同一条总线上进行通信,就像大家在同一条小路上走,还能有条不紊地传递信息呢。

二、开始使用前的准备。

在使用i2c协议之前,咱们得先确定好要用的硬件设备哦。

你得找到那些支持i2c协议的设备,就像找一群志同道合能玩到一起的小伙伴。

这些设备得有合适的接口,就像是小伙伴们得有能交流的嘴巴一样。

而且呀,咱们得给这些设备连接好线路。

这线路连接可不能马虎,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得放在正确的位置。

比如说,要把SDA(数据线)和SCL(时钟线)这两条线正确地连接到主设备和从设备上。

这两条线就像是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要是接错了,信息可就跑错路啦。

三、主设备的初始化。

主设备要先给自己来个初始化。

这就好比是班长在组织活动之前,得先把自己的小本本拿好,把计划安排一下。

主设备要设置好自己的一些参数,像时钟频率之类的。

这个时钟频率就像是大家走路的速度,要是太快了,可能有些设备跟不上,要是太慢了呢,又会浪费时间。

主设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一个合适的时钟频率,让大家都能愉快地交流信息。

四、寻找从设备。

主设备初始化好了之后,就开始找从设备啦。

这就像是班长在教室里找某个特定的小同学。

主设备会在总线上发送一个地址,这个地址就像是小同学的名字一样。

从设备呢,就一直在听着这个地址,如果听到是自己的地址,就会回应主设备,就像小同学听到自己的名字就会举手说“到”一样。

这个地址是每个从设备独一无二的标识,可不能弄错了哦。

五、数据传输。

找到从设备之后,就可以开始传输数据啦。

主设备就像是一个小邮差,把要传递的数据打包好,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送到从设备那里。

I2C通信协议详细讲解

I2C通信协议详细讲解

I2C通信协议详细讲解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由Philips公司于1980年代初开发,旨在实现多个集成电路之间的简单、高效通信。

I2C协议适用于芯片之间的通信,如存储器、A/D转换器、传感器等。

它具有两根线,一根是时钟线(SCL),用于同步数据传输,另一根是数据线(SDA),用于传输数据。

以下是I2C协议的详细讲解。

1.总线拓扑I2C总线是基于主从架构,其中一个设备充当主设备(Master),其他设备作为从设备(Slave)。

总线上最多可以连接112个从设备,每个从设备通过唯一的地址进行识别。

2.通信格式I2C通信由一系列的起始位、地址位、数据位和停止位组成。

在通信开始之前,主设备负责发出起始位(Start Bit),表示通信开始。

接着主设备发送从设备的7位地址(最低位用于指示读写操作),从设备在总线上进行匹配。

如果从设备地址匹配成功,主设备发送数据或命令给从设备;若从设备地址匹配失败,主设备发送停止位(Stop Bit)结束通信。

3.传输速率I2C协议定义了几种标准的传输速率,如标准模式(Standard Mode)的速率为100 kHz,快速模式(Fast Mode)的速率为400 kHz,高速模式(High-Speed Mode)的速率为3.4 MHz。

除此之外,还有更高速的模式如超高速模式(Ultra Fast Mode)和超快速模式(Ultra Fast Mode),速率分别为5 MHz和25 MHz。

4.时钟同步5.主设备模式主设备可以发送起始位、地址位、数据位和停止位。

它与从设备之间可以进行单向或双向通信。

主设备可以向从设备发送读请求或写请求,并且可以按照需要在传输过程中发出重启位(Repeated Start Bit)来处理多个数据传输操作。

6.从设备模式从设备通过地址识别来接受或发送数据。

从设备可以处于可寻址模式(Addressable Mode)或普通模式(General Call Mo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2C总线串行接口应用设计I2C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串行接口标准,具有协议完善、支持芯片较多和占用I/O线少等优点。

I2C总线是PHILIPS公司为有效实现电子器件之间的控制而开发的一种简单的双向两线总线。

现在,I2C总线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标准,在超过100种不同的IC集成电路上实现,得到超过50家公司的许可,应用涉及家电、通信、控制等众多领域,特别是在ARM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实例说明本实例介绍I2C总线接口在ARM中的应用,以及它在ARM平台中的I/O交互拓展能力。

在ARM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系统和外围设备的信息交换能力非常重要。

传统的方式多采用地址和数据总线来完成,但是由于嵌入式系统总线资源的限制,利用有限的I/O接口和足够的通信速度来扩展多功能的外围器件就显得十分必要。

I2C总线正好可以满足这一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需要。

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I2C总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系统结构,模块化系统电路,而I2C总线上各节点独立的电气特性也可以使整个系统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2 I2C设计原理2.1 12G主从模式I2C采用两根I/O线:一根时钟线(SCL串行时钟线),一根数据线(SDA串行数据线),实现全双工的同步数据通信。

I2C总线通过SCL/SDA两根线使挂接到总线上的器件相互进行信息传递。

ARM通过寻址来识别总线上的存储器、LCD驱动器、I/O扩展芯片及其他I2 C总线器件,省去了每个器件的片选线,因而使整个系统的连接极其简洁。

总线上的设备分为主设备(ARM处理器)和从设备两种,总线支持多主设备,是一个多主总线,即它可以由多个连接的器件控制。

典型的系统构建如图15-1所示。

每一次I2C总线传输都由主设备产生一个起始信号,采用同步串行传送数据,数据接收方每接收一个字节数据后都回应一个应答信号。

一次I2C总线传输传送的字节数不受限制,主设备通过产生停止信号来终结总线传输。

数据从最高位开始传送,数据在时钟信号高电平时有效。

通信双方都可以通过拉低时钟线来暂停该次通信。

2.2 I2C工作原理SDA和SCL都是双向线路,各通过一个电流源或上拉电阻连接到正的电源电压。

当总线空闲时这两条线路都是高电平,连接到总线的器件输出必须是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才能执行线与的功能。

I2C总线上数据的传输速率在标准模式下可达100kb/s,在快速模式下可达400kb/s,在高速模式下可达3.4Mb/s。

连接到总线的接口数量由总线电容是400pF的限制决定。

图15-2(a)显示了I2C总线上的数据稳定规则,SCL为高电平时SDA上的数据保持稳定,SCL为低电平时允许SDA变化。

如果SCL处于高电平时,SDA上产生下降沿,则认为是起始位,SDA上的上升沿认为是停止位。

通信速率分为常规模式(时钟频率100kHz)和快速模式(时钟频率400kHz)。

同一总线上可以连接多个带有I2C接口的器件,每个器件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既可以是单接收的器件,也可以是能够接收发送的器件。

图15-2(b)显示了I2C总线的起始位和停止位。

每次数据传输都是以一个起始位开始,而以停止位结束。

传输的字节数由ARM控制和决定,没有限制。

最高有效位将首先被传输,接收方收到第8位数据后会发出应答位。

数据传输通常分为两种:主设备发送从设备接收和从设备发送主设备接收。

这两种模式都需要主机发送起始位和停止位,应答位由接收方产生。

从设备地址一般是1或2个字节,用于区分连接在同一I2C上的不同器件。

3 I2C硬件电路设计3.1 I2C串口存储器在嵌入式系统中会用到各种带I2C接口的芯片,这里以I2C串口存储器CSl 24WC256为例,说明I2C电路在ARM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CSl24WC256是美国CAllALXST公司的一款芯片,是一个256K位支持I2c总线数据传送协议的串行CMOS串口存储器,可用电擦除,可编程自定时写周期(包括自动擦除时间不超过10ms,典型时间为5ms),具有64字节数据的页面写能力。

串行存储器一般具有两种写入方式,一种是字节写入方式,另一种是页写入方式。

允许在一个写周期内同时对1个字节到一页的若干字节的编程写入,1页的大小取决于芯片内页寄存器的大小。

先进的CMOS技术实质上降低了器件的功耗,可在电源电压低到1.8V的条件下工作,等待电流和额定电流分别为0和3mA,特有的噪声保护施密特触发输入技术,可保证芯片在极强的干扰下数据不丢失。

芯片管脚排列图如图15-3所示,其管脚功能描述如表15-l所示。

其中:·SCL:串行时钟。

输入管脚,用于产生器件所有数据发送或接收的时钟。

·SDA:串行数据/地址。

双向传输端,用于传送地址和所有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它是一个漏极开路端,因此要求接一个上拉电到Vcc端(典型值为100kHz时为10K,400kHz时为lK)。

对于一般的数据传输,仅在SCL为低期间SDA才允许变化;在SCL为高期间变化,留给指示Start(开始)和Stop(停止)条件。

·AO/A1/A2:器件地址输入端。

这些输入端用于多个器件级联时设置器件地址,当这些脚悬空时默认值为空。

·WP:写保护。

如果WP管脚连接到Vcc,则所有的内容都被写保护(只能读):当 WP管脚连接到Vss或悬空时,则允许器件进行正常的读/写操作。

3.2电路原理图如图15-4所示为串行存储器电路原理图,具有串行存储的功能,速率为10 0kHz,所R2/R3为IOK。

如果将编码开关任一位打开,则对应的地址线为“l”;如果将编码开关任一位闭合则对应的地址线就为“0”。

4软件设计4.1 I2C读写过程设计ARM在系统中一直作为主设备,所以在I2C总线中只有主发送和主接收两种操作方式。

在系统初始化时,由指令控制CPU送出相关的数据,经接口送到I2C 寄存器内。

通过初始化这些寄存器,可以实现I2C总线的主模式控制,以及实现I2C总线上的从设备读写。

当主设备和其中的一个从设备交换数据时,主设备首先发出一个启动Start信号,这个信号被所有的从设备接收。

即从设备准备接收CPU的信号,然后主设备再发出它要通信的从设备地址。

接下来,所有的从设备将收到的这个地址和它们自己的地址进行比较。

如果收到的地址和它们自己的地址不同,则什么都不做,只是等待主设备发出停止stop信号;如果收到的地址和它自己的地址相同,它就发出一个信号给主设备,这个信号称为应答Acknowledge信号。

当主设备收到应答信号后,它就开始向从设备发送数据或者从从设备接收数据。

当所有操作都进行完毕时,主设备发出一个Stop信号,通信完毕,释放I2C总线;然后所有的从设备都等待下一次Start信号的到来。

而在I2C串口存储器中,主要涉及的是读和写过程。

读写流程图如图15-5所示。

1.写过程(1)上电后等待一个延时(1ms)。

(2)器件寻址,给一个起始信号(SCL为高电平时SDA给一个下降沿)。

发送从器件地址,高5位为10110,然后根据A1/A0(如果和器件的地址相同则那个器件会应答)进行读/写控制(O为读)。

(3)应答,器件在SCL的第9个周期时SDA给出一个低电平,作为应答信号。

(4)开始写有两种模式:字节写模式和页写模式。

·字节模式:给出A15~A8应答,给出A7~A0应答;然后给出DATA和停止信号 (SCL为高电平时,SDA给出一个上升沿),接着要等待一个擦写时间。

·页写模式:给出地址以后连续给出64个数据。

如果多于64个数据,则地址计数器自动翻转。

(如果少于64昵,估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需要实验验证。

)(5)判断擦写操作是否完毕的一个方法(应答查询),如果器件还处于擦写状态,则不会应答器件寻址;如果有应答,则说明擦写完毕。

2.读过程(1)上电以后等待一个延时(lms)。

(2)器件寻址。

(3)应答。

(4)开始读有三种模式:立即当前地址读、选择/随机读、连续读。

·立即当前地址读:如果上次读/写的操作地址为N,则现在是N+1。

不需要ACK,但是需要Stop信号。

·选择/随机读:先伪写(用于给出一个地址),然后再次启动,读取数据。

·连续读:读取一个以后给一个应答,这样器件会再给出下一个地址的数据内容。

(5)开始数据传输Start后、停止数据传输Stop前,SCL高电平期间,SDA 上为有效数据。

4.2程序代码说明以下是I2C函数的程序代码,其中DataBuff为读写数据输入/输出缓冲区的首址,ByteQuantity为要读写数据的字节数量,Address为I2C串口存储器片内地址,ControlByte为I2C串口存储器的控制字节,具体形式为(1)(0)(1)(O)(A 2)(A1)(A0)(E/W)。

其中R/W=1表示读操作,R/W=0为写操作。

ERRORCOUNT为允许最大次数,若出现ERRORCOUNT次操作失效,则函数中止操作,并返回1。

SDA和SCL由用户自定义。

此程序设计时考虑了通用性,与ARM CPU无关,与ARM速度也无关。

时序的等待时间严格按照芯片文档上描述的,定义在I2C.h文件中。

使用时只需要定义SCL和SDL的引脚,以及I2C使用的电压(修改ⅡC_v宏定义)。

5实例总结I2C总线硬件电路结构简单,符合系统设计向小型化低功耗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其软件方面,由于使用平台模式的ⅡC软件包,保证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高稳定性的驱动程序。

同一总线上可以连接多个带有I2C接口的器件,每个器件都有一个惟一的地址,既可以是单接收的器件,也可以是能够接收发送的器件。

发送器或接收器可以在主模式或从模式下操作,这取决于芯片是否必须启动数据的传输还是仅仅被寻址。

本章以I2C串口存储器为例,给出了在ARM平台中I2C总线的软硬件实现方法,软件设计上I2C总线读和写模块的函数流程图,以及具体驱动程序的设计。

实验证明,I2C总线能很好地扩展ARM系统的I/O交互能力。

在设计I2C串口存储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SCL不能太快,这只要限制高低电平的时间就可以了。

·Start信号需要建立和保持一段时间。

·Stop信号需要一定的建立时间,之后就是总线空闲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