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困境及对策思考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与增强措施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与增强措施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保障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措施,非营利组织常常面临种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增强措施。
二、欠缺透明解决问题的治理机制1.1 缺乏透明度非营利组织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资金进行公益行为,但其资金来源和运用并不完全透明。
此外,一些非营利组织没有对外公开财务报表,导致捐款人无法了解他们的资金如何使用。
1.2 决策集中化一些非营利组织存在决策权过于集中化的现象。
重要决策仅由少数人员或少数个别领导层成员参与和决策,这可能导致决策结果偏离本身初衷。
1.3 资源分配不均分配公益资源时,一些非营利组织往往存在偏向某一群体或区域的问题,未能实现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三、增强措施2.1 提高治理透明度为了改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有必要加强对其财务公开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组织应制定有效的财务报表制度,确保捐款人可以查看该组织诚信经营并正确使用资金。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可以提供在线透明平台,向公众展示自身运作及成果。
2.2 推行民主决策机制建立严格与专业的决策机构,要求各级管理层参与重要决策,并多视角收集不同意见。
通过民主化、多元化决策机制可以避免权力滥用,确保决策符合组织宗旨和目标。
2.3 加强社会监督与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工作。
通过设立独立评估机构或委员会、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广泛征求来自捐赠者、志愿者和受益者等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非营利组织工作沟通顺畅、透明度更高。
2.4 加强对组织领导层的培训和监管提升组织领导层成员的管理能力,开展相关职业培训与道德教育,增加其治理意识与责任感。
此外,要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或制定规范的内部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组织宗旨的行为。
2.5 加强合作与联盟建设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加强内外部合作,广泛拓展支持网络和伙伴关系,并参与相关联盟和平台。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专业财务人才、财务透明度不足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使得非营利组织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对非营利组织财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其经济运作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仍有待完善,但通过合理的对策和努力,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关键词】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意识、缺乏专业财务人才、财务透明度、监督机制、解决对策建议、总结回顾、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涉及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公益服务。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财务人才、财务透明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这些问题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运作和公信力,也制约了其在公益事业中的发展。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相对较晚,财务管理水平整体偏低。
许多非营利组织由于缺乏专业财务人才,导致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风险。
一些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缺乏透明度,公众难以了解其财务状况,降低了捐赠者和社会大众对其的信任度。
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非营利组织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挪用资金等行为,但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难以有效监管。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改善。
这不仅关系到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也关乎社会公众对其的信任和支持。
1.2 问题意识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专业财务人才、财务透明度不足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运作和管理效率,也导致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漏洞。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透明度不高、财务监管不到位、资金运作不规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应该加强透明度。
透明度是公益组织的基本要求,在财务管理中同样重要。
非营利组织应该及时公开财务状况、收支明细和审计报告,接受外部监督。
建立相应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监管应该加强力度。
政府应该健全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检查,并对财务状况不明的组织进行处罚。
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加强对捐款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作应规范化。
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捐款的收入和支出流程,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组织宗旨和规定。
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对资金流向的跟踪和监控,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还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财务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保护捐款人的合法权益。
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其职责落实到位。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非营利组织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监督和评估支持。
在总结中,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透明度、加强财务监管、规范资金运作、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和监督以及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能确保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使用合规、有效,更好地履行公益使命。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日益突显。
本文将就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1.缺乏透明度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之一是缺乏透明度。
非营利组织要求透明、公开的财务信息,但是一些组织的财务信息不透明,缺少公开的财务信息报告,其账目和经费使用情况难以监督和审计,容易滋生贪污和腐败现象。
2.内部管理混乱另外一个问题是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混乱。
一些感情、利益等问题影响了组织的财务管理,导致资金的滥用、挪用、侵占等不正当的现象。
面对这些问题,非营利组织应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加强其内部管理机制,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保障财务管理的透明与合规。
3.财政监管薄弱我国非营利组织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财政监管的薄弱。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非营利组织拥有很大的自由度,但也意味着其财务管理和运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
特别是在一些较为独立的民间组织、慈善组织和基金会等方面,几乎没有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这使得一些组织的财务管理陷入费用花销高、效益低的局面。
二、对策针对上述问题,非营利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非营利组织应当提供充分、准确、公开的财务信息,保证其财务管理的透明性,包括依法披露年度预算、财务报告、经费使用情况和对捐赠的使用透明等信息,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推进透明度和公开度的建设。
非营利组织应加强自身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强化内部风控、经费预算、事后监督等管理环节,制定完整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防止资金的滥用、挪用、侵占等不正当的行为的发生。
非营利组织也应加强财务监管,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和监督机制,及时反映财务情况,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与科学性。
对于那些实力薄弱的非营利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帮助组织建立财务管理框架、招募会计师和审计师、提供协助和意见等措施,帮助组织建设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与对策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与对策正文: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及特点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公益、慈善、文化、教育、科研等活动,服务社会的各种组织形式。
其特点有以下几点:1. 目的性: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和公益事业,而非为了实现经济利益而进行经营活动;2. 独立性:非营利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和企业,自主地开展工作,独立决策;3. 非权益性:非营利组织不追求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4. 彰显人文关怀: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的组织,关注社会公益和人类福祉。
二、非营利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目标模糊:部分非营利组织虽然有明确的宗旨,但缺乏可量化的目标指标;2. 资金缺乏: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多数依赖于政府补贴、捐款和赞助,在资金问题上常常存在困难;3. 组织管理混乱:在非营利组织中,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数量往往很大,却难以实现有效组织和管理,从而影响组织效率;4. 缺陷的制度:非营利组织的制度不完善,缺少对管理流程和运作的监管和规范。
三、非营利组织管理对策如何应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目标管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明确、可量化的目标,并制定有效的目标管理策略,充分认识到非营利组织作为公益服务组织的重要性和意义,将社会责任定义为组织的基本核心价值观。
2. 资金管理:非营利组织可以树立资金管理意识,积极开展多元化的筹资和资金管理,如开展募捐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引导社会或公众为之捐款,发挥捐款资金利润等方面的收益。
3. 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团队建设,引入专业人才并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应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力量,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健全和完善组织结构和体制,规范组织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4. 制度建设:非营利组织可以针对性地建立制度化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整合、规范和完善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确保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存在的财务问题及相关对策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存在的财务问题及相关对策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民间NGO)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一员,扮演着促进社会进步、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等角色。
在发展过程中,民间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一系列财务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存在的财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财务透明度不高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个普遍问题。
由于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和约束,以及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财务报表披露、财务监管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强化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监管和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公开和披露制度。
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也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问题。
大部分民间NGO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补助、企事业单位捐赠和个人捐款等。
这种资金来源单一的状况容易导致财务风险。
应鼓励民间非营利组织通过多样化的筹资手段来获取资金,如开展公益活动、举办义卖活动、组织募捐活动等,增加筹资渠道的多样性,提高财务的稳定性。
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也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问题。
由于行业特点、组织规模有限等原因,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对此,应提高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包括加强组织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流程;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增强对捐款、资金使用和项目投资的监管力度等。
激励机制不完善也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问题。
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一些优秀的财务人才倾向于选择从事营利性的工作,导致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人才稀缺。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并完善财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来吸引和激励财务人员;加强与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政策支持不足也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问题。
在资金筹集、税收优惠、行政审批等方面,民间非营利组织仍面临一些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数量逐年增长。
这些组织承担着改善公共福利、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然而,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不完善,导致一些非法、不规范的行为得以滋生。
本文从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两方面,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应对之策。
一、治理机制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是组织内部管理和决策的规定和实施,它对组织的发展、运营和形象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完善。
1. 加强组织内部管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章,确保组织的决策、财务、人事等管理过程规范化、制度化。
2. 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断加强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力度,防范违规行为的发生。
内部监督应由组织内部的财务、人事、法律等专业人员组成,对组织内部的运营进行全方位的监督,防止滋生恶性竞争、私人徇私等行为。
外部监督应由政府、社会媒体、捐赠者等进行,通过调查、评估等方式监督组织的行为是否合法、规范。
3. 提高透明度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设,及时发布组织的章程、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信息,增加与社会的互动与沟通,让公众对组织的运营更加了解。
二、监管模式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监管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和机制。
当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监管主要关注组织的登记和税务登记,对组织的财务、行为、组织架构等方面缺乏具体监管法律,导致一些组织存在财务失控、决策失范等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治理。
2. 监管机构功能不完备目前,中国民政部是全国非营利组织的主管机构,但监管职责复杂、监管手段不足、执法力度不够,仍需加强。
同时,地方民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问题,需要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管制力度。
【推荐下载】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键入文字]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如果无视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失灵,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么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必将陷入绝境。
本文是一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在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同时,由于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从而加剧了各种矛盾。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由于其自身的弱势和种种的不成熟,出现了如违背国家法律法规、非法集资、非法牟利等现象。
如果无视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失灵,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么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必将陷入绝境。
然而,就目前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力度和成效来看也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因此,探讨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对策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现状
1。
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及对策略摘要:在非营利组织迅猛发展中,其会计监管方面正出现政府监管分散、部分会计监管人员素质较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失、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管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非营利组织监管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管理; 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弥补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缺陷;完善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法律环境,大力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管机制的作用等对策来加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监管,促进非营利组织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论文摘要: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是保证其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
本文指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监管制度诚信危机民间非营利组织又称“非组织会计”(英文简称NGO)。
是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的社会组织的总称,包括各种慈善结构、援助组织、环保组织、青少年团体、合作协会、经营性协会等,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庞大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性组织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公共利益而非谋取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鉴于此,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行为实施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现状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现行会计监督体系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现行会计监督体系中除社会会计监督是近年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建立起来的以外,其他监督手段仍是计划经济体系下延续下来的,其监督的基本思路、手段、方法等没有实质性发展。
因此,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关系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现行会计监督体系必然会运转不畅,效果不理想。
主要问题表现在:1、会计监管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会计监管模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分为行业自律、政府主导以及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三种模式。
简述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真诚为您服务]【论文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存在问题对策【论文摘要】: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存在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政社不分导致缺乏自治、评估监测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其发展的较多问题。
要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营利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的完整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支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体制,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非营利组织已经并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就其能够和应当发挥的作用而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环境不完善。
我国虽然陆续制定了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但法制仍然不够健全。
现行登记管理条例,对境外非营利机构在我国境内管理及活动,对境外人员在境内成立社团和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对基层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对社会团体内部治理结构缺乏具体的或可操作的规定。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许多问题上存在不衔接、不统一问题。
注重程序规范,轻实体规范,培育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不完善。
同时,立法层次比较低,民间组织的性质、地位、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经费来源、财产关系、内部制度、权利义务以及与政府、企业的关系等,都急需在更高的法律层面上加以明确和规范。
第二,资金和能力不足。
资金是组织的生命线。
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其中有不少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发展,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性活动或者违法活动。
资金、人才等资源不足之所以制约组织的发展,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限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能力不足。
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综合来看的,包括一个组织的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中国的非盈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中国大陆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营利组织。
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实际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从雇员到资金来源都有很深的官方背景。
近年来,许多和西方非营利组织近似的社会组织数量呈不断增多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些组织在到政府部门注册时,要么选择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成为同青联、妇联一样的半官方组织,要么注册成为普通的营利性公司。
许多国外的跨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它们中国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很多国外非营利组织选择注册为营利性公司,还有一些干脆选择不进行注册。
中国非赢利性组织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人均拥有量不足。
非赢利性组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和民主的发展程度,是公众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工具。
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的非赢利性组织的数量为1.45家,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51.79家,法国则高达110.45家),而且低于印度和巴西这两个发展中国家,非赢利性组织数量的不同,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买卖双方,还需要大量中介组织对市场交易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还制约了社会集体福利水平的提供,非赢利组织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社会提供集体的福利。
例如,社区服务、养老等。
由于这些集体物品的消费规模较小,如果政府直接提供,那么组织成本将非常高,因此,政府一般不会直接介入这类集体物品的供给,而是通过非赢利性组织来提供一定的集体物品。
(2)经费不足。
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非赢利组织,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根据2000年对非赢利组织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41.4%的非赢利性组织将它面临的主要是经费不足。
(3)能力不足。
非赢利性组织的能力主要是指非赢性组织动员多种社会资源,如社会资源等来实现自己的宗旨,其不足主要表现在非赢利性组织年度总支出规模太小。
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困难及改善方案
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困难及改善方案一、引言二、非营利组织面临的管理困难1.资源匮乏2.组织效率低下3.人力管理困难三、改善方案1.增加筹款活动 and 提升经费管理能力2.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 and 建立科学的运营体系3.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 and 完善人力管理机制四、调整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五、结论引言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然而,与营利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面临着特有的管理困难。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非营利组织面临的管理困难1. 资源匮乏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捐款和赞助来支持其运营和项目实施。
然而,由于竞争激烈和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非营利组织往往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使得组织在开展项目时受到严重限制,影响其发挥潜力和达成目标。
2. 组织效率低下由于非营利组织往往由一批志愿者和有限的工作人员组成,很难达到高效的组织运营。
志愿者的参与程度不一致和缺乏专业知识是导致组织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缺乏完善的流程和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也限制了组织的运作效率。
3. 人力管理困难与营利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在人力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志愿者和员工来自不同的背景和专业领域,管理多样性和提供足够的激励措施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缺乏有效的人力管理机制可能导致团队合作的不足和员工流失。
改善方案为了克服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困难并提高组织的运营效果,有几个关键的改善方案可以采用。
1. 增加筹款活动 and 提升经费管理能力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筹款活动,吸引更多的捐款和赞助。
这可以通过与商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举办慈善活动和开展社会宣传来实现。
同时,提升经费管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强化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费的正确使用和透明度,可以增加信任度并吸引更多捐款。
2. 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 and 建立科学的运营体系非营利组织可以借鉴营利组织的成功经验,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等,在我国统称为“社团”。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将社会组织归纳为第一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第二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企业)和第三部门(相对独立于第一、第二部门的社会领域,即非营利组织)。
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缺乏一致性 ,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其内涵都是指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社会机构 ,只是对这些机构所涵盖的范围不同而已。
我们一般认为 ,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 ,承担政府与私企“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事务的公共服务组织。
因此,我国绝大多数社会团体、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和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自治性社区组织都符合这些条件。
一.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在当代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极其迅速,其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表现: (一)非营利组织数量大幅增加,种类多样1988 年,全国非营利组织只有 4446 个,2005 年底发展到 31.98 万个。
(二)活动领域呈现多元化格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出现多元化。
(三)活动方式以提供服务和宣传教育为主二.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外在环境:政府、社会支持不够1.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2.文化观念不强,社会对其理解不深。
3.我国非营利组织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二)内部因素:自身各方面存在不足1.服务质量低,开展业务业余性。
2.筹资能力弱,资金来源不合理。
3.行政干预严重,缺乏独立性。
4.内部管理混乱,腐败滋生。
5.人力资源短缺,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我国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总量不足 ,且分配不平衡。
三.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策(一)政府: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创制良好的外部环境1.政府应该建立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制环境,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2.政府应加快“官办社团”的改革和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与增强措施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与增强措施一、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它们承担着许多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然而,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和盈利目标的约束,非营利组织在治理方面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
以下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并提出增强措施。
1. 缺乏透明度非营利组织通常由一些志愿者和捐助者组成,缺乏市场监管和股权激励机制。
这造成了决策过程相对封闭,信息透明度较低。
同时,非营利组织往往在获取和使用资金方面缺乏公开透明的程序,导致不受监督或管理的情况。
2. 财务管理问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当和财务监督不到位。
在资金来源方面,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少数捐赠者,一旦这些捐赠者停止资助,就可能面临严重资金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约束,非营利组织在资金使用上存在浪费和乱象。
3. 决策困境非营利组织的决策困境表现为权力集中和决策效率低下。
通常情况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是创始人或主要捐助者,他们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而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很难被听取和采纳。
这种权力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了非营利组织的运营难度。
二、增强措施为了解决非营利组织在治理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增强措施。
下面将从提高透明度、加强财务管理和改善决策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提高透明度为了提高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首先需要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捐助者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同时,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促进参与者的参与和监督。
建立透明度评估机制,及时公布组织的财务情况、项目进展和薪酬福利等信息,提高外界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
2. 加强财务管理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是解决其财务问题的关键。
在资金来源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多元化筹措资金,减少对单一捐助者的依赖。
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此外,还需要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和审核制度,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非营利组织缺少完整的营利模式,其经济运营过程容易出现不合理和混乱的情况。
这篇文章将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1. 会计制度不完善许多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标准化的会计方法、会计档案管理和财务报表编制等规范化的程序。
导致了财务资料不准确、不及时、缺乏归档和清晰度低,进而造成了财务管理失控。
对策:非营利组织应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完整的会计制度,并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财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程序。
重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避免出现财务数据错误和漏报等问题。
2. 内部控制不合理非营利组织由于非营利性质的特点,员工待遇上普遍不高,承担的岗位职责一般较多,岗位交替性大,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建立起来,风险易于发生。
对策: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采取科学合理的分工制度,对每个员工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划定责任范围。
同时,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员工控制意识,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力。
3. 经费不透明对于一些非营利组织而言,缺少明确的经费来源,私有经验丰富的人员容易引起经费不透明、贪污和利益链生长的隐患。
对策:非营利组织应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流程化账务管理程序,并建立财产信息的登记和公示机制,保证经费使用透明、规范。
同时,加强对招标采购、慈善募捐、赞助等活动的监督力度,实施严格的监管。
4. 资金链不畅非营利组织经常存在单方面依靠国家补贴或外部捐赠而失去互助、联盟等形式的资金链,导致资金来源单一、不稳定,难以支撑其有效的运营。
对策: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自身与社会各界强势组织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募捐、宣传策划和社会化筹资等策略,建立起广泛而稳健的资金链。
同时,减少对逆向股票交易、高风险投资等模糊资产的依赖性,确保自身的财务风险可控。
5. 没有明晰的财务目标在非营利组织内部,财务目标缺失问破了设定合适的财务目标,也无从下手。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在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体系中,代表来自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力量。
在公共管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和困境,因此,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成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
我国非营利组织要走出困境,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随着社会公共事物日益复杂和繁重,随着新的政府治理理论的出现和新一轮的政府行政改革的进行,政府的职能定位必然发生变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管理主体体系的构成和格局也必然发生变化。
在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它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非营利组织同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因此非营利组织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有着特殊意义。
正如着名学者王绍光所言“忽视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错误”。
但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么无力与弱小。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述(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特征1,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等,在我国统称为“社团”。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将社会组织归纳为第一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第二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企业)和第三部门(相对独立于第一、第二部门的社会领域,即非营利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提出众多观点,其入手点和侧重点各有差异,主要包括:(1)按它的提出者T.列维特(Lev让t,1973)等人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非公非私的、既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私营企业的第三类组织。
”⑴即用剩余法,把非营利组织看成除了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总和。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财务透明度不足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相关法规和制度不健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和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监管。
这给组织的治理和发展带来了风险。
对策一: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对策二:规范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建立统一的财务报告标准和模板,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公开披露。
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评估,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问题二:财务管理能力薄弱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财务管理能力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不足,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
对策一: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和素质。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财务管理工作。
对策二:加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财务决策的程序和制度,确保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加强财务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提高财务决策的参与度和决策效果。
问题三:资金管理困难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依靠捐赠和资助,资金管理困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资金筹集不足,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不高,导致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对策一: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加强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
积极探索社会投资、社会企业等新型资金筹集方式,提高资金筹集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对策二: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优化资金使用的策划和安排,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
加强对捐款人和资助方的沟通和联系,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问题的重要性健全有效地监督体系是组织得以有序运行和发展的必要保障。
正视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问题的重要性,对于规范非营利组织行为,确保其实现公益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有效的监督能够防止非营利组织公益目标偏离。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的合理性通常被解释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诚然,与政府和市场相比,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和利润不可分配性,因此组织成员在活动过程中极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出现“志愿失灵”。
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频频出现违规操作、善款流向不明以及不法经营等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只有建立起严密有效地监督体系,才能规避这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确保非营利组织朝着其应有的轨道发展。
其次,合理的监督能够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秩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组织数量不断增加,组织规模也日渐扩大,使非营利组织原本脆弱的运行秩序受到了很大冲击,加剧了组织之间对有限资源的抢夺和不良竞争,甚至背离了组织建立的初衷,使其社会公信力受到威胁。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秩序需要依靠一个合理的监督体系来规范,以保证我国非营利组织运行的有序性。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困境(一)组织内部缺乏利益制衡关系与营利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内部缺乏一种利益制衡关系。
在营利组织中,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利害关系,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只有组织经营成功,组织成员才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分红,因而组织成员必然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组织的经营运作进行自觉监督,进而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制衡关系。
而且,营利组织内部构筑了一个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层的网络,通过各主体之间的权力互相牵制以达到制衡,因而营利组织的内部监督是比较有效的。
非营利组织基于自身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其所获捐赠和收益均不得私分,加之非营利组织财产所有权不如营利组织般清晰,不存在一个完整的产权所有者,因而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不存利益制衡关系。
这种制衡关系的缺失导致监督执行困难重重,极易出现组织管理者和经营者在使用组织财产和资源时的滥用权力和严重浪费。
(二)组织外部监督主体权利虚置在非营利组织外部众多监督主体中,最重要的是出资者、捐赠者和受益者这三个群体。
但实际上在实施监督的具体过程中,无论是出资者、捐赠者还是受益者,都无法确实的行使其监督权。
首先从出资者和捐赠者来看,资金和捐款从投入到非营利组织的那一刻起,出资者和捐赠者对其财产的所有权就自动随之消失。
虽然从理论上讲资金转移后出资者和捐赠者凭借自身社会地位对非营利组织管理者仍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由于丧失了对财产所有权的控制,因此其拥有的监督权是名存实亡的。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作如果仅仅依靠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的约束,也是十分苍白无力的。
再从受益者来看,受益者即被捐赠者或服务对象。
受益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实际上是社会监督的一种。
社会监督是实现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机制,对组织的社会公信度有很大影响。
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受益人拥有的监督权利也是无法发挥实质作用的。
受益者从接受捐赠或服务开始,就处于一种“被救济”的不平等地位,加之信息不对称、社会地位差别等因素导致受益者在信息获取、利益诉求、资源运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制约,受益者所拥有的权利实质上被大大弱化,变成一种“虚拟权利”。
由此见得,非营利组织外部这些主要监督主体所拥有的监督权是虚置的。
(三)市场监督“自然失效”对于存在于社会上的大多数组织来说,市场监督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监督方式,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从而给组织带来激励和压力,是组织得以实现公共责任的外部约束。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困境及对策思考王菲(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250100)[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建设起步较晚,各种规制还十分不健全,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监督困境;监督主体[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3—0045—02[收稿日期]2012—05—11[作者简介]王菲(1987—),女,河北秦皇岛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营利组织。
2012年第3期理论观察N o.3,2012(总第75期)Theoretic ObservationS erial N o.7545——但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只有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
由于组织性质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不像营利组织那样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而是处于一种温和的非竞争环境,组织外部缺乏“用脚投票”(通过选择别的物品或服务,来拒绝该项物品或服务)这样的有效监督手段,因而市场这种有效的监督方式在非营利组织面前“自动失效”,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从而无形中增加了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有效监督的难度和负担。
三、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体系的思考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督,而有效的监督又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编织政府、行业、组织、社会四维一体的监督网络,构建起一套符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特点的监督体系,有利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实现其公益目标。
图1:非营利组织监督体系(一)政府维度:充分发挥国家公共权力的监督作用非营利组织作为与政府、市场并行的第三部门,要保持其相对独立性。
但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担负着一部分社会公共职能和社会责任,因此政府对其的监督和规制同样必不可少。
1.加强补充立法法制监督的重要性在任何组织监督中都不容忽视,也是非营利组织监督体系中的重点。
就非营利组织立法而言,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三个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这三个法规虽然相应对非营利社团法人、公益财团法人和事业单位在注册、规模等方面进行规制,但是深度不够,层次不高。
因此亟需尽快出台一部非营利组织的综合性法规,对各类非营利主体在准入、审查、信息披露、资产管理等一系列程序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保证我国各类非营利组织在运作中有法可依,尽量避免在具体操作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顺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
2.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我国行政机关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即由业务主管机关与登记管理机关双重领导。
两个管理机关共存并行,势必导致在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出现职能交叉,极易导致在业务活动上相互牵拌,责任不明,增加监督成本。
同时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中政府拨款占近百分之七十,因此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作和管理有很大发言权,严重侵蚀了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
因此,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体制应该朝“一元化”发展,以克服原有模式因权限交叉而带来的管理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等情况。
同时行政机关在处理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时,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也应该重新审视。
因为对于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言,政府增强其治理自主权,提供一个良好的外围环境比直接地参与到组织中去的做法更为有效。
(二)行业维度:建立健全行业内部监督体系行业自律的监督模式有利于行业内部组织的自我约束和监管,是一种有效的互律机制。
这一互律机制的运作首先需要行业内部建立起非营利组织联合会,并由联合会牵头,联合行业内部各非营利组织共同制定出本行业的道德规范和制度条款,并要求业内所有非营利组织严格遵守。
同时联合会要定期组织业内组织进行互相审查和信息披露,以达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目的。
审查及监督方式可以根据各行业具体情况确定,如匿名审查提交材料、组织业内组织互审等,最后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将审查结果予以公布,建立起一个行业内部的监督体系。
(三)组织维度:强化组织内部自有监督功能1.强化董事会监督职能董事会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中的决策中心,对防止组织欺诈和滥用优惠政策负有第一道责任,可以看作是对受益人剩余索取权要求的代言人。
1因此就组织内部而言,要足够重视并强化董事会监督功能。
首先在董事会人员的选取上,要求董事公正性、独立性、多元性;同时还要注意内部董事、外部董事与外部独立董事之间的组合与平衡。
其次要明确董事会的权限。
非营利组织董事会监控组织的项目实施效率和进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并对组织的资金运作和财务信息享有知情权和监察权,这是董事会的监督重点。
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董事会可以立刻采取措施冻结或停止资金投入,因此能对非营利组织起到很好的制约。
2.设立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存在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意义同样重大。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边界十分模糊,因此不存在确定的受益人,同时由于社会公众存在于组织外部,对组织内部情况缺乏了解,因而对董事会的监督力度较弱。
为此非营利组织内部要设立专门的监察委员会,代表受益人,即外部公众对董事会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监督,以保障董事会按照法律规定和法人章程行使权力。
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有两个要件:第一,存在于非营利组织内部,有利于掌握组织运行的必要的信息,如组织日常运作,以及董事会、经理层行使权力的合规性等;第二,保持独立性。
监察委员会只有保持独立,才能从第三方的角度对组织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公正监督,因此在确定监察委员会构成人员时,要严格划清与董事会的关系,避免人事、职权交叉带来的不利后果。
(四)社会维度:继续关注媒体与社会公众监督现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虽然还比较薄弱,但是社会监督仍然是非营利组织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就是实现公共利益,因此为了使非营利组织各项活动不偏离其宗旨,客观上也必然要求社会的监督和制约。
首先,要继续挖掘社会公众监督的巨大潜能,建立起监督举报和表彰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运作和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揭发检举,激发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
此外,还要继续发挥媒体监督的重大作用,通过正面宣扬以提升社会公信力、负面揭露以监督威慑,使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更加透明化,有力配合政府部门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1〕金锦萍.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丁莎莎.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的思考〔J〕.工作研究,2012,(02).〔4〕王晓雪,殷实,胡婧.基金会外部监督之法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06).〔责任编辑:冯延臣〕政府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组织内部监督非营利组织监督体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