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ppt课件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e9e34afc4ffe473368abd2.png)
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放置CO2培养箱孵育 从采集标本到接种平板应短于2小时
11
12
报告方式
痰培养以半定量形式记录菌量,即1+、 2+、3+、4+
未发现致病菌生长时,培养48小时出报 告,以免部分致病菌漏检
13
半定量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
半定量
(致病菌或条件 致病菌浓度)
相对定量
(CFU/ml )
37
药敏试验:
选用专用培养基 HTM(Haemophilus Test Medium Base)
标准菌株: ATCC 49247 ATCC 10211
38
结果解释:
流感嗜血杆菌需常规检测β-内酰胺酶, 阳性提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耐药。
39
β-内酰胺酶检测:
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 )
44
肺炎链球菌是不明原因CAP的首要致病菌?
胸腔细针抽吸术: –细菌培养,抗原检测肺炎链球菌、流 感嗜血杆菌 –PCR检测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 体、军团菌、卡氏肺囊虫
45
肺炎链球菌是不明原因CAP的首要致病菌?
常规检查手段: –54个病人确定病原菌(阳性率50%)
胸腔细针抽吸术: –在54个已知病因者:22个得到证实 –另55个未明病因者:36个得以明确, 其中18例为肺炎链球菌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cidence
例数 / 10万人
study(CAPIS)
2
· Î Ñ×´Á Çò ¾ú
· Î Ñ×§Ö Ô Ìå
¾ü ÍÅ ¾ú
· Î Ñ×ÂÒ Ô Ìå
1.5
1
11
12
报告方式
痰培养以半定量形式记录菌量,即1+、 2+、3+、4+
未发现致病菌生长时,培养48小时出报 告,以免部分致病菌漏检
13
半定量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
半定量
(致病菌或条件 致病菌浓度)
相对定量
(CFU/ml )
37
药敏试验:
选用专用培养基 HTM(Haemophilus Test Medium Base)
标准菌株: ATCC 49247 ATCC 10211
38
结果解释:
流感嗜血杆菌需常规检测β-内酰胺酶, 阳性提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耐药。
39
β-内酰胺酶检测:
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 )
44
肺炎链球菌是不明原因CAP的首要致病菌?
胸腔细针抽吸术: –细菌培养,抗原检测肺炎链球菌、流 感嗜血杆菌 –PCR检测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 体、军团菌、卡氏肺囊虫
45
肺炎链球菌是不明原因CAP的首要致病菌?
常规检查手段: –54个病人确定病原菌(阳性率50%)
胸腔细针抽吸术: –在54个已知病因者:22个得到证实 –另55个未明病因者:36个得以明确, 其中18例为肺炎链球菌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cidence
例数 / 10万人
study(CAPIS)
2
· Î Ñ×´Á Çò ¾ú
· Î Ñ×§Ö Ô Ìå
¾ü ÍÅ ¾ú
· Î Ñ×ÂÒ Ô Ìå
1.5
1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PPT课件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a2ac4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4.png)
呼吸道病原体
❖ 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呼吸道病原体
❖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与其它病 原体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可能在2-3天后 咳嗽的病症会表现比较突出。在小于30岁的年轻 人中,肺炎支原体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体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
试剂盒组成
组分 载玻片
成分和用途
检测的物理载体,覆有聚四氟乙烯并包被有针对 检测物的特异性抗原,
质控品
吸附剂 羊抗人IgG用来吸附人IgG避免干扰IgM 检测
FITC结合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结合物,和抗原抗 物 体复合物反应,并显色
封闭介质 甘油缓冲液,便于观察 磷酸盐缓 用于洗涤步骤,从反应介质中除去未结合的免疫 冲液(PBS) 球蛋白和结合物
❖ 检测抗体IgM比IgG更有临床意义
采样
抗原检测
❖拭子伸入鼻部后向鼻咽部水平伸入,不是向鼻 腔伸入。 伸入距离为从耳垂部到鼻尖长度的 一半,一般针对两周岁以下儿童,伸入距离约 为拭子绒毛头的长度两倍
❖拭子伸入后要轻轻捻动拭子转3圈。 取样后在 一小时之内洗脱到生理盐水中,12小时内送 检
抗原检测采样
下呼吸道感染
❖ 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支气管扩张等
❖ 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 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 时治疗的原那么,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 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Hale Waihona Puke 呼吸道病原体❖ 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
❖ IgM ❖ IgG
❖ 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 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 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 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
第十四章呼吸道感染细菌课件
![第十四章呼吸道感染细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cf5a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6.png)
抗病毒治疗
对于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 毒的复制,从而减轻症状。
非药物治疗
休息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提高免 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如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 炼等,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对症治疗
03 诊断与检测方法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确诊需要病原学证据。
诊断流程
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 断,再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 查,最后确诊。
实验室检测方法
细菌培养
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泡灌洗液 进行细菌培养,是确诊呼吸道感
比X线胸片更敏感,可发 现小病灶和早期病变,有 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MRI检查
在特殊情况下,如孕妇或 儿童,可考虑使用MRI检 查进行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
04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感染症状。常见 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等。
染细菌感染的金标准。
快速检测
使用免疫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 快速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细菌抗原 或核酸,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血清学检测
检测血清中的细菌特异性抗体,有 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01
02
03
X线胸片
可发现肺部炎症、浸润、 实变等异常改变,有助于 诊断呼吸道感染。
CT检查
第十四章呼吸道感染 细菌课件
对于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 毒的复制,从而减轻症状。
非药物治疗
休息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提高免 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如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 炼等,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对症治疗
03 诊断与检测方法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确诊需要病原学证据。
诊断流程
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 断,再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 查,最后确诊。
实验室检测方法
细菌培养
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泡灌洗液 进行细菌培养,是确诊呼吸道感
比X线胸片更敏感,可发 现小病灶和早期病变,有 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MRI检查
在特殊情况下,如孕妇或 儿童,可考虑使用MRI检 查进行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
04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感染症状。常见 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等。
染细菌感染的金标准。
快速检测
使用免疫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 快速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细菌抗原 或核酸,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血清学检测
检测血清中的细菌特异性抗体,有 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01
02
03
X线胸片
可发现肺部炎症、浸润、 实变等异常改变,有助于 诊断呼吸道感染。
CT检查
第十四章呼吸道感染 细菌课件
呼吸道病原体谱-PPT精品文档
![呼吸道病原体谱-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6ca7d3ac281e53a5802ffc6.png)
血清样本:取材方便,患者接受度高,标本采集标准化 技术成熟:重复性好,可实现自动化操作与判读
EUROIMMUN 呼吸道病原体谱荧光检测
肺炎支原体;
流感病毒A型;
肺炎衣原体;
嗜肺军团菌;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流感病毒B型; 副流感病毒;
专业、准确、全面
多种病原体组合 提供更多选择
• 3.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ARD) 这一综合征由 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为特点。
• 4、肺炎 腺病毒肺炎约占儿童期肺炎的10%;在青年人腺病毒肺炎的病 死率为8%~10%。
流行性感冒病毒
•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 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 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
埃可病毒
• 埃可病毒(ECHO)只对人类有感染性,绝大多数是隐性感染。主 要经口-粪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咽喉分泌物排除病毒经呼吸道 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在咽部机肠粘膜细胞增殖后,侵入血流,
我国呼吸道感染现状
• 急性呼吸道感染据我国各类感染首位性 • 呼吸道感染居我国院感首位 • 肺炎在我国发病率高,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前5位 • 肺炎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数及死亡数均居疾病之 首 • 肺炎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疾病死亡的首位
呼吸道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是我国医疗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病原体有哪些?
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病儿可并发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
成人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和膀胱、 眼、肝脏等均可感染。
EUROIMMUN 呼吸道病原体谱荧光检测
肺炎支原体;
流感病毒A型;
肺炎衣原体;
嗜肺军团菌;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流感病毒B型; 副流感病毒;
专业、准确、全面
多种病原体组合 提供更多选择
• 3.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ARD) 这一综合征由 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为特点。
• 4、肺炎 腺病毒肺炎约占儿童期肺炎的10%;在青年人腺病毒肺炎的病 死率为8%~10%。
流行性感冒病毒
•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 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 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
埃可病毒
• 埃可病毒(ECHO)只对人类有感染性,绝大多数是隐性感染。主 要经口-粪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咽喉分泌物排除病毒经呼吸道 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在咽部机肠粘膜细胞增殖后,侵入血流,
我国呼吸道感染现状
• 急性呼吸道感染据我国各类感染首位性 • 呼吸道感染居我国院感首位 • 肺炎在我国发病率高,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前5位 • 肺炎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数及死亡数均居疾病之 首 • 肺炎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疾病死亡的首位
呼吸道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是我国医疗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病原体有哪些?
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病儿可并发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
成人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和膀胱、 眼、肝脏等均可感染。
第十四章呼吸道感染细菌课件
![第十四章呼吸道感染细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f888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2.png)
电解质平衡等。
联合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 ,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
物进行治疗。
耐药性问题
耐药菌株的出现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部分细菌逐渐产生了耐药性, 形成了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株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不再敏 感,导致治疗难度增大。
耐药性的传播
耐药菌株可以通过患者之间的接触、环境污染等方式进行 传播,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预防措施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 手至少20秒,或使用洗
手液搓手。
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
提高免疫力
在公共场所、与病人接 触时以及咳嗽、打喷嚏
时佩戴医用口罩。
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 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充足的睡眠、饮食
均衡、适量运动等。
疫苗接种
针对特定细菌
针对特定呼吸道感染细菌,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已有相应的疫苗可 供接种。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 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 断。
治疗方法
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 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维持水
耐药性的控制
为了控制耐药性的传播,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使 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04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城市爆发流感疫情,经检测发现是A型流感病毒所致。该病 毒通过飞沫传播,导致大量人群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 状。
联合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 ,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
物进行治疗。
耐药性问题
耐药菌株的出现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部分细菌逐渐产生了耐药性, 形成了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株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不再敏 感,导致治疗难度增大。
耐药性的传播
耐药菌株可以通过患者之间的接触、环境污染等方式进行 传播,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预防措施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 手至少20秒,或使用洗
手液搓手。
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
提高免疫力
在公共场所、与病人接 触时以及咳嗽、打喷嚏
时佩戴医用口罩。
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 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充足的睡眠、饮食
均衡、适量运动等。
疫苗接种
针对特定细菌
针对特定呼吸道感染细菌,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已有相应的疫苗可 供接种。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 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 断。
治疗方法
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 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维持水
耐药性的控制
为了控制耐药性的传播,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使 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04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城市爆发流感疫情,经检测发现是A型流感病毒所致。该病 毒通过飞沫传播,导致大量人群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 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培养以半定量形式记录菌量,即1+、 2+、3+、4+
未发现致病菌生长时,培养48小时出报 告,以免部分致病菌漏检
半定量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
半定量
(致病菌或条件 致病菌浓度)
相对定量
(CFU/ml )
临床意义
+
≤104±
多为污染菌
++
+++ ++++
≈105
≈106 ≥107±
污染菌可能性大,重复培养 1+:污染菌 2+:难以确定 3+:感染菌
③ 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升高≥4倍 ④ LP直接荧光抗体阳性+抗体滴度升高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判定
2.有意义: ① 合格痰标本培养细菌≥3+ ② 细菌少量生长,但与镜检结果一致 (肺球、流感、卡他莫拉菌) ③ 入院3天内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④ 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升高≥1:32 ⑤ LP抗体升高≥1:320(ELISA), 或间接荧光抗体≥1:512
临床意义
流感嗜血杆菌: 常引起咽炎、中耳炎、肺炎、鼻炎、
脑膜炎、心包炎、骨髓炎等。
主要致病物质: 内毒素、荚膜、菌毛和酶类。
菌: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埃及嗜血杆菌:急性眼结膜炎。 副嗜沫嗜血杆菌:心内膜炎、肺炎、
脑膜炎。
杜克嗜血杆菌:软下疳
培养特性:
以色列CAP的病因调查(1991-92: 346例)
45
阳
40 35
性 30
% 25
20
15
10
5
0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军团菌 流布呼感氏吸嗜柯道血克病杆斯毒菌体
其它
Thorax 1999;51:179
以色列不同年龄组CAP的病因调查
第一位 第二位 17-44岁 肺炎支原体 肺炎链球菌 45-54岁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55岁 肺炎链球菌 肺炎衣原体
报告
图 流感嗜血杆菌的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
(1)直接镜检:痰液、脓液、鼻咽分泌
物等标本可直接涂片,脑脊液离心取沉 淀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如查见革兰 阴性短小杆菌,呈多形性,结合临床症 状,作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
将血液、脑脊液增菌培养后,转种巧克力琼 脂和血琼脂培养基,其他标本可直接划线接种于 巧克力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经35℃培养18~ 24h,根据菌落特征、菌体形态、溶血情况、卫 星试验、X和V因子需求试验定种,再作生化试 验和荚膜肿胀试验分型。
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
细胞学筛选标本的必要性
细胞学筛选标本的必要性
标本处理
痰标本用无菌盐水约20ML漂洗2次 用等量sputosol 作用20分钟,溶解粘痰 用四区划线法分别接种血平板、巧克力
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放置CO2培养箱孵育 从采集标本到接种平板应短于2小时
报告方式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判定 3. 无意义:
① 痰培养到上呼吸道正常菌(草链、表 葡、非致病奈瑟菌、类白喉杆菌等)
② 多种病原菌少量生长 ③ 不符上述“确定”和“有意义”条款
苛养菌
苛养菌:对营养要求苛刻,在普通培养 基上不生长或难以生长的一类细菌。
临床常见的有:
G+球菌:肺炎链球菌
G-球菌:卡他布兰汉菌、脑膜
血液、脑脊液
检验程序
脑脊液、鼻咽试子、痰、脓液
增菌培养 35℃ 鉴定
分离培养 巧克力琼脂
血液琼脂
35℃ 5~10%CO2 挑选可疑菌落
直接涂片染色 革兰阴性小杆菌多形性
初报
分型
菌落特征 菌体形态 卫星试验 X、V因子需求试验
吲哚 、尿素酶、鸟氨酸脱羧酶(生物分型) 荚膜肿胀试验(荚膜多糖抗原分型)
➢无痰者用高渗盐水吸入导痰。
➢意识障碍者可经鼻或口腔吸痰,或经 人工气道吸痰。
CAP病原学诊断
标本采集
➢咽试子应用无菌湿棉签取,即时送检。
➢ 实验室应即时接种血琼脂和巧克力琼 脂(含抗菌素), 置5-10%CO2气体 环境。
标本质量评价
直接涂片镜检: 鳞状上皮细胞<10/低倍视野 白细胞>25/低倍视野
CAP病原学诊断
我国苛养菌分离现状
未建立标本送检指南; 送检标本与接种时间相隔太长; 不具备苛养菌分离的培养基; 无CO2培养环境; 不能辨别菌落; 无鉴别试剂
苛养菌分离率低,污染菌影响药敏结果, 迄今国内无可信的CAP病原学流行病学资料。
CAP病原学诊断
标本采集
➢ 痰标本:采集应在抗菌治疗前,清 晨清水漱口三次,深咳痰。
流感嗜血杆菌根据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可分为a、
b、c、d、e、f 6个血清型,其中b型致病性最
强,f次之。
微生物特性
流感嗜血杆菌含有不耐热的S抗原和耐热R 抗原。
流感嗜血杆菌根据菌落特征可分为三种类 型:粘液型(M)、光滑型(S)、粗糙型 (R)。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标本,如鼻咽试 子,痰液,脑脊液,脓液等。避免干燥, 及时送检。
需氧或兼性厌氧
最适生长温度: 35℃
PH
7.6-7.8
生长因子:X、V
5%-10% CO2
嗜血杆菌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菌种
X因子 V因子 溶血性
流感嗜血杆菌 +
+
-
副流感嗜血杆菌 -
+
-
埃及嗜血杆菌 +
+
-
杜克嗜血杆菌 +
- +/-
嗜沫嗜血杆菌 +
-
-
溶血性嗜血杆菌 +
+
+
微生物特性
流感嗜血杆菌根据其对吲哚、脲酶及鸟氨酸试 验的反应不同可分为8个生物型;副流感嗜血 杆菌亦可分为8个生物型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3% 7% 4% 7% 2%
12%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葡菌
支厡体
嗜肺军团菌
65%
病毒
其他
其他致病菌包括:卡它莫拉菌、GNB、衣原体等
Adapted from Woodhead M.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4:34(suppl A):85-92
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G-杆菌:嗜血杆菌、鲍特菌
嗜血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细菌为 一类无动力、无芽孢的革兰阴性短小杆 菌常呈球杆状、丝状等多形态。
分类
隶属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
本菌属包括16个菌种,其中9个与临床有关
临床意义
嗜血杆菌存在于正常人上呼吸道。 可引起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脑膜炎、 菌血症等感染性疾病。
感染菌可能性大,重复培养:2+ ~ 3+: 感染菌
多为感染菌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判定
1. 确定: ① 血或胸液培养到病原菌 ② 纤支镜或人工气道吸取标本:
细菌>105cfu/ml(2+) BALF:细菌≥104cfu/ml(1-2+) PSB、PBALF:细菌>103cfu/ml(1+)
未发现致病菌生长时,培养48小时出报 告,以免部分致病菌漏检
半定量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
半定量
(致病菌或条件 致病菌浓度)
相对定量
(CFU/ml )
临床意义
+
≤104±
多为污染菌
++
+++ ++++
≈105
≈106 ≥107±
污染菌可能性大,重复培养 1+:污染菌 2+:难以确定 3+:感染菌
③ 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升高≥4倍 ④ LP直接荧光抗体阳性+抗体滴度升高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判定
2.有意义: ① 合格痰标本培养细菌≥3+ ② 细菌少量生长,但与镜检结果一致 (肺球、流感、卡他莫拉菌) ③ 入院3天内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④ 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升高≥1:32 ⑤ LP抗体升高≥1:320(ELISA), 或间接荧光抗体≥1:512
临床意义
流感嗜血杆菌: 常引起咽炎、中耳炎、肺炎、鼻炎、
脑膜炎、心包炎、骨髓炎等。
主要致病物质: 内毒素、荚膜、菌毛和酶类。
菌: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埃及嗜血杆菌:急性眼结膜炎。 副嗜沫嗜血杆菌:心内膜炎、肺炎、
脑膜炎。
杜克嗜血杆菌:软下疳
培养特性:
以色列CAP的病因调查(1991-92: 346例)
45
阳
40 35
性 30
% 25
20
15
10
5
0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军团菌 流布呼感氏吸嗜柯道血克病杆斯毒菌体
其它
Thorax 1999;51:179
以色列不同年龄组CAP的病因调查
第一位 第二位 17-44岁 肺炎支原体 肺炎链球菌 45-54岁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55岁 肺炎链球菌 肺炎衣原体
报告
图 流感嗜血杆菌的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
(1)直接镜检:痰液、脓液、鼻咽分泌
物等标本可直接涂片,脑脊液离心取沉 淀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如查见革兰 阴性短小杆菌,呈多形性,结合临床症 状,作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
将血液、脑脊液增菌培养后,转种巧克力琼 脂和血琼脂培养基,其他标本可直接划线接种于 巧克力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经35℃培养18~ 24h,根据菌落特征、菌体形态、溶血情况、卫 星试验、X和V因子需求试验定种,再作生化试 验和荚膜肿胀试验分型。
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
细胞学筛选标本的必要性
细胞学筛选标本的必要性
标本处理
痰标本用无菌盐水约20ML漂洗2次 用等量sputosol 作用20分钟,溶解粘痰 用四区划线法分别接种血平板、巧克力
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放置CO2培养箱孵育 从采集标本到接种平板应短于2小时
报告方式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判定 3. 无意义:
① 痰培养到上呼吸道正常菌(草链、表 葡、非致病奈瑟菌、类白喉杆菌等)
② 多种病原菌少量生长 ③ 不符上述“确定”和“有意义”条款
苛养菌
苛养菌:对营养要求苛刻,在普通培养 基上不生长或难以生长的一类细菌。
临床常见的有:
G+球菌:肺炎链球菌
G-球菌:卡他布兰汉菌、脑膜
血液、脑脊液
检验程序
脑脊液、鼻咽试子、痰、脓液
增菌培养 35℃ 鉴定
分离培养 巧克力琼脂
血液琼脂
35℃ 5~10%CO2 挑选可疑菌落
直接涂片染色 革兰阴性小杆菌多形性
初报
分型
菌落特征 菌体形态 卫星试验 X、V因子需求试验
吲哚 、尿素酶、鸟氨酸脱羧酶(生物分型) 荚膜肿胀试验(荚膜多糖抗原分型)
➢无痰者用高渗盐水吸入导痰。
➢意识障碍者可经鼻或口腔吸痰,或经 人工气道吸痰。
CAP病原学诊断
标本采集
➢咽试子应用无菌湿棉签取,即时送检。
➢ 实验室应即时接种血琼脂和巧克力琼 脂(含抗菌素), 置5-10%CO2气体 环境。
标本质量评价
直接涂片镜检: 鳞状上皮细胞<10/低倍视野 白细胞>25/低倍视野
CAP病原学诊断
我国苛养菌分离现状
未建立标本送检指南; 送检标本与接种时间相隔太长; 不具备苛养菌分离的培养基; 无CO2培养环境; 不能辨别菌落; 无鉴别试剂
苛养菌分离率低,污染菌影响药敏结果, 迄今国内无可信的CAP病原学流行病学资料。
CAP病原学诊断
标本采集
➢ 痰标本:采集应在抗菌治疗前,清 晨清水漱口三次,深咳痰。
流感嗜血杆菌根据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可分为a、
b、c、d、e、f 6个血清型,其中b型致病性最
强,f次之。
微生物特性
流感嗜血杆菌含有不耐热的S抗原和耐热R 抗原。
流感嗜血杆菌根据菌落特征可分为三种类 型:粘液型(M)、光滑型(S)、粗糙型 (R)。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标本,如鼻咽试 子,痰液,脑脊液,脓液等。避免干燥, 及时送检。
需氧或兼性厌氧
最适生长温度: 35℃
PH
7.6-7.8
生长因子:X、V
5%-10% CO2
嗜血杆菌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菌种
X因子 V因子 溶血性
流感嗜血杆菌 +
+
-
副流感嗜血杆菌 -
+
-
埃及嗜血杆菌 +
+
-
杜克嗜血杆菌 +
- +/-
嗜沫嗜血杆菌 +
-
-
溶血性嗜血杆菌 +
+
+
微生物特性
流感嗜血杆菌根据其对吲哚、脲酶及鸟氨酸试 验的反应不同可分为8个生物型;副流感嗜血 杆菌亦可分为8个生物型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3% 7% 4% 7% 2%
12%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葡菌
支厡体
嗜肺军团菌
65%
病毒
其他
其他致病菌包括:卡它莫拉菌、GNB、衣原体等
Adapted from Woodhead M.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4:34(suppl A):85-92
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G-杆菌:嗜血杆菌、鲍特菌
嗜血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细菌为 一类无动力、无芽孢的革兰阴性短小杆 菌常呈球杆状、丝状等多形态。
分类
隶属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
本菌属包括16个菌种,其中9个与临床有关
临床意义
嗜血杆菌存在于正常人上呼吸道。 可引起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脑膜炎、 菌血症等感染性疾病。
感染菌可能性大,重复培养:2+ ~ 3+: 感染菌
多为感染菌
CAP病原学诊断
检测结果(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判定
1. 确定: ① 血或胸液培养到病原菌 ② 纤支镜或人工气道吸取标本:
细菌>105cfu/ml(2+) BALF:细菌≥104cfu/ml(1-2+) PSB、PBALF:细菌>103cfu/m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