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平衡与技巧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平衡讲解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平衡讲解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平衡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平衡
目标:掌握力的平衡条件及相关公式,能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物理问题。

一、引入:
1. 展示一幅力的图示,在学生中引起讨论,让学生简单描述力的作用及平衡的概念。

2.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平衡和不平衡状态下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讲解:
1. 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2. 平衡的公式:对于平衡的物体,可以利用力矩平衡条件来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力的问题,包括静止平衡和动态平衡的区别。

三、练习:
1.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分组讨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力的平衡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解决方案。

四、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力的平衡条件和解决问题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学到的物理知识如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作业:
1.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对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拓展:
1.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研究,了解力的平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建筑工程、机械设计等。

2. 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平衡现象,并观察、记录并解释这些现象。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平衡条件及相关公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木》含反思(2)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木》含反思(2)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材,主要涉及平衡木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四章“走、跑、跳、爬、平衡”,第三节“平衡木”。

教学内容包括:平衡木的基本概念、平衡木的行走技巧、平衡木游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衡木的基本概念,掌握平衡木的行走技巧。

2. 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衡木的行走技巧。

教学重点:平衡木的基本概念、平衡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衡木、教学图片、示范视频。

2. 学具:运动鞋、护具、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平衡木,介绍平衡木的基本概念。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平衡木行走技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平衡木行走技巧,讲解动作要领。

幼儿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平衡木行走的感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平衡木行走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4. 游戏环节(10分钟)开展“小小运动员”游戏,鼓励幼儿在平衡木上展示自己的技能。

增设障碍物,提高游戏难度。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高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平衡木的基本概念2. 平衡木行走技巧3. 平衡木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平衡木行走练习。

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在户外寻找平衡木,进行行走练习。

2. 作业题目:分享课堂收获。

答案:幼儿与家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家长给予鼓励和肯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但在平衡木行走技巧方面,部分幼儿掌握不够熟练,需在下次课上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幼儿的平衡能力培养。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内增设平衡木设施,为幼儿提供更多练习机会。

教学活动:结合其他体育项目,如跳绳、跑步等,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平衡木的行走技巧。

高中物理三点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三点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三点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三点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理解三点平衡在物理中的应用;
3. 能够应用三点平衡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点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难点:三点平衡理论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学》相关章节;
2. 平衡物体模型和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三点平衡的概念,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学生对平衡的理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三点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2. 讲解三点平衡在物理中的应用;
3. 解释为什么三点平衡是平衡的最稳定状态。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展示平衡物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探究;
2. 通过实验装置演示三点平衡的条件和原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体会三点平衡的稳定性。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关于三点平衡的问题;
2. 分组讨论学生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3. 解答学生疑惑,强化概念理解。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练习,学生对三点平衡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节课可以引入更多实际应用场景,加深学生对三点平衡的认识。

体育课《身体平衡》教案

体育课《身体平衡》教案

体育课《身体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身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身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身体平衡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3. 身体平衡的应用和实战演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身体平衡的基本概念、训练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身体平衡的应用和实战演练。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身体平衡的基本概念、训练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示范身体平衡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身体平衡。

4. 游戏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身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身体平衡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3. 示范演示:示范身体平衡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身体平衡,教师巡回指导。

5. 游戏环节:设计有关身体平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6. 总结讲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身体平衡的练习任务,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身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展示身体平衡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游戏,展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平衡木、瑜伽垫等训练器材。

3. 游戏道具。

八、教学环境:1. 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2. 安全、舒适的环境。

3. 适合进行身体平衡训练的器材和设施。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身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第二周:讲解身体平衡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3. 第三周:示范身体平衡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4. 第四周:实践练习和游戏环节。

5. 第五周:总结讲评和课后作业布置。

第3课《营养要均衡》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3课《营养要均衡》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营养要均衡》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三课时,科学、合理地饮食,获取均衡营养,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弄清食物的分类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理解一天的食物搭配,以均衡膳食“宝塔”为依据,根据自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逐步理解合理饮食、营养均衡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会搭配膳食营养和制定自己的膳食营养原则,建立合理膳食的意识。

全课分为两部分:1、营养均衡的标准;2、搭配膳食营养。

【学情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城市独生子女的生活比较优越,他们大多不关心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喜欢就吃,不爱吃就不吃。

普通存在对食物的加工过程不甚了解的现象;对必须吃具有“均衡营养的食物”不够重视;对怎样吃到“均衡营养的食物”也不够了解。

因而,经常出现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每种食物不可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进而过渡到“为了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必须要营养均衡”,即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科学理念: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的身体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2.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资料、讨论、探究、归纳、总结等活动,理解营养均衡的标准;3.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在配制、评价营养晚餐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合作、评价晚餐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参与的快乐,了解食物的变化过程,增强学生多种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理解食物“宝塔”结构图,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让学生知道只有摄取均衡的营养,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在讨论、交流、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技巧--燕式平衡

技巧--燕式平衡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技巧——燕式平衡、素质练习宁波联合实验中学蒋世杰一、指导思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从教材的分析到教法与学法的处理上,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整堂课通过设问吸引学生、利用多种控制身体平衡的练习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监督等,使得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动作技能、锻炼身体;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积极与他人合作,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平衡能力是与生活与劳动紧密相连的。

在生活和劳动中有着很大的使用价值。

技巧—燕式平衡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操的内容,该内容为初一技巧必学,通过燕式平衡以及各种平衡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以及协调、灵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又由于该技术动作为静力性的动作,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这次课教授的对象是江南中学初一的学生,共40人。

经过了解,该班的学生组织纪律性强,且作为初一的学生,生性好动,喜欢模仿和体验。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课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但是由于该课内容的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现象,因此增加课的趣味性,使学生自主体验和尝试以及合作学生是本课的突破。

四、目标的设置1、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中的燕式平衡的基础知识及练习方法。

2、通过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燕式平衡动作并保持平衡3秒,发展学生平衡、力量、协调等素质。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积极与他人合作,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上进、勇于挑战自我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上体前倾90度,下肢高抬,助平衡难点——体会肌肉力量对控制身体平衡的作用六、教法和学法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教师先通过示范给学生建立表象动作,通过语言提示学生注意动作要点。

在技术动作教学中,利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自主体验和尝试以及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都能在简单而有效的练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健康与快乐》第四章“运动小健将”,详细内容为“平衡”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平衡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平衡动作,培养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对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练习,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平衡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衡动作的掌握和身体协调性的提高。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瑜伽垫、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根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踩气球”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平衡。

(2)邀请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引出平衡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幼儿讲解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基本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示范单脚站立,讲解动作要领。

(2)邀请幼儿模仿,指导并纠正动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平衡木”比赛,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

(2)分组进行“拉绳”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平衡》2. 内容:(1)平衡的概念与重要性(2)基本平衡动作:单脚站立、闭眼站立(3)实践练习:平衡木、拉绳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单脚站立,每次站立时间不少于30秒。

(2)尝试闭眼站立,感受平衡。

2. 答案:(1)单脚站立:左脚、右脚各站立30秒。

(2)闭眼站立:站立时间不少于30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平衡的重要性,掌握了基本的平衡动作。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影响因素)(2012)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影响因素)(2012)

X100%
2、温度或压强的影响: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则转化率增大;反之则减小。 3、改变反应物用量的影响: ①反应物只有一种,如aA(g)
增加A的量
bB(g)+cC(g)
若a=b+c A的转化率不变 若a>b+c A的转化率增大 若a<b+c A的转化率减小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②对于反应物不止一种,多种物质参加的反应(气、液态)
T2 >T3 >T1 ;
T1 >T3 > T2 。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 率,所以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但可以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 V逆′ 0 t1 t2 t3
0
t1
正 逆
移动.
移动.
移动.
3.V正=V逆,平衡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r2O72-+H2O
(橙色)
2CrO42-+2H+
(黄色)
思考: 分别加少量浓硫酸和NaOH溶液,溶液颜色有 何变化。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3KSCN
V正
画出增加反应物浓度和降低生
成物浓度
V正’ V正= V逆
平衡状态Ⅰ
V正’= V 平衡状态Ⅱ 逆’
V逆’
V逆
0
t1
t2
t3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注意: ⑴改变浓度一般通过改变物质的量来实现,但 改变固体物质和纯液体的量,不影响平衡。 ⑵对于离子反应,只有改变实际参加反应的离 子的浓度才能改变平衡。 ⑶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有两种反应物),增 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 转化率,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在生产上,往 往采用增大成本较低的反应物浓度的方法,使 成本较高的原料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五课时 化学平衡图象)(2012)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五课时 化学平衡图象)(2012)

V
V正
起始量不为0
V'正 = V'逆
突变
答:正、逆 反应同时开 始。
V逆
加催化剂 或 加压 。
时间
平衡不移动。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13
其它: v v
T1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v
v逆
T2

v正 v逆
•正反应吸热
C%
T
•正反应 吸热
A%
T
450℃
•正反应放 热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17
• 练习:在密闭容器中充分A、B或G、H进行可逆反 应:aA(气)+bB(气) gG(气 )+hH(气), 图甲、 图乙分别表示在虚线所示部位改变温度(T)或压 强对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v)的影响(t表示时 间),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B ) • A、开始时充入G和H a+b<g+h 正反应吸热 • B、开始时充入G和H a+b<g+h 正反应放热 • C、开始时充入G和H a+b>g+h 正反应放热 • D、开始时充入A和H a+b>g+h 正反应放热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6
•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 线的变化趋势。 • (5)先拐后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 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 度大、压强高。 • (6)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两个影响 化学平衡的条件时,先确定一个条件不 变再讨论另外一个条件影响的情况。
浓 度
pC(g)+qD(s) △H
此图在t2时,如果是加热,那 么值△H 是大于0,还是小于0? 如果是减压,那么m+n与p的关 系如何?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课时 等效平衡)(2012)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课时 等效平衡)(2012)
逆反应方向同时开始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等效平衡建成条件探究一
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2A(g)+B(g) 3C(g)+D(g),根据下表有 关数据分析恒温、恒容下等效平衡建成的条件。
A 起 始 充 入 2mol 0 1mol B 1mol 0
0.5mol
C 0 3mol
A、B
B、1mol A+0.5mol B+1.5mol C+0.5mol D
练习2、某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 和3molH2,使之反应合成NH3,平衡后测得NH3 的体积分数为m。若T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 使之反应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仍为m,若N2、 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应满足: 恒定T、V:
等效平衡建成条件的探究二
在恒温恒容时下列能与下图达到等效平衡的是 催化剂 ( ABCD) H2(g) + I2(g) 加热 2HI(g)
开始 平衡状态 H2 a% I2 b% HI c% 0) (2 2 0) 1mol H2 1molI2
A. 2 mol HI
(1 1
B. 2 mol H2+2 mol I2
2A(气)+B(气)
3C(气)+D(气)
达到平衡时, C的体积分数为a% 。维持容器 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 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是
A、3mol C+1mol D C、1mol A+0.5mol B+1.5mol C D、4mol A+2mol B
柳西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化学组
C、1mol A+0.5mol B+1.5mol C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教案:《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世界》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是一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2. 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对平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是一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2. 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对平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是一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对平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球、尺子、托盘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平衡木上的球,提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球能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吗?”引导幼儿思考和平衡的概念。

2.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尺子和托盘演示平衡的原理,讲解平衡的概念,使幼儿理解平衡是一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3. 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平衡木、球等教具进行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平衡。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理解的平衡,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

5. 团队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团队游戏,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平衡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衡的概念平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哪些物品体现了平衡的概念,并画出来。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观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绘画,如桌子上的书本、悬挂的风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演示、实验操作、随堂练习和团队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了解了平衡的概念,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化学平衡(第三课时)

化学平衡(第三课时)

化学平衡(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2、会用勒沙特列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自主探究、激情投入、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1、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2、用勒沙特列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1、复习浓度及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叙述勒夏特列原理,并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实验2-5、2-6、2-7三个实验。

3、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并绘制相对应的速度时间图像。

5、分析催化剂能否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并分析原因。

并绘制相对应的速度时间图像。

当堂检测:1、对平衡CO(g)CO2(aq) ∆H=-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2、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p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A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增加3.可逆反应3A(g) 3B(?)+C(?);△H>0,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C.若C为固体,则B不一定是气体 D.B和C可能都是气体4.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 + B(g) 3 C(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高中物理平衡思路教案

高中物理平衡思路教案

高中物理平衡思路教案
教学内容:平衡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特点及平衡的条件。

2. 掌握通过受力分析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平衡的条件和特点。

2. 受力分析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平衡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平衡,以及什么条件下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介绍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平衡的条件: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3. 解释平衡的稳定、不稳定和中立三种状态。

三、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受力分析解决平衡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练习,解决一些平衡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调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认识什么是平衡,了解平衡的条件和特点,掌握通过受力分析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平衡与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平衡与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平衡与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衡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物体平衡与运动的条件和相关定律,能够解析和应用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平衡和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知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衡的定义及条件;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衡与运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合外力的关系。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和运动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 概念讲解:简要讲解平衡概念和条件,并介绍牛顿三定律的内容。

3.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来验证平衡和定律的理论。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结论。

5.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实际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平衡与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效果评价:
1. 课堂讨论表现。

2. 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黄安基书) (2)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黄安基书) (2)

课程:理论力学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1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物体系:由几个物体通过一定的约束方式联系在 一起的系统。
2 kN/m D E 2m 2.5m 1.5m 4.5m G
20 kN
A B 3m 3m 1.5m C
10 kN
课程:理论力学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1. 内力和外力 外力:系统以外的物体给所研究系统的力。
A E q B D F
FC
C
2 MC (F ) 0, Fa 1.5qa 3FAy FAxa 0
解得
FAy F 1.5qa 3FAy 5500 N
课程:理论力学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再取AEB为研究对象,考虑到DE为二力杆,AEB FAy 受力如图所示。
课程:理论力学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木桁架节点
榫(sun)接
课程:理论力学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钢桁架节点
焊接
铆接
课程:理论力学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钢筋混凝土桁架节点
刚接
课程:理论力学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桁架分析目的 (1) 截面形状和尺寸设计 (2) 材料选取 (3) 强度校核 二、模型的建立 屋架结构的简化
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
根据受力图的力系类型,可知各有几个独立的平 衡方程,如平面一般力系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等。 总计独立平衡方程数,与问题中未知量的总数 相比较。 若未知量总数超过独立的平衡方程总数,则问 题是超静定的。
课程:理论力学
第三章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2014】《第三节 化学平衡》PPT课件【人教版(新课标)】

【2014】《第三节 化学平衡》PPT课件【人教版(新课标)】

V逆 A 增加 C反应物
V V正 V逆
V逆
t
D t B t C t 增加 C生成物 减小 C反应物 减小 C生成物
V V逆 V正
V
V正 V逆
V V逆 V正 t D
8
升高 T 或增大P
A
t
B
t
C
t
降低 T 或减小P
【练2】
对于mA(g)+nB(g)
pC(g)+qD(g),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是:
a.升高温度
4
增加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
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技巧 1、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
2、弄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3、弄清图像上点的意义,特别是 一些特殊点(如起点、转折点、 交点)的意义. 4、必要时添加辅助线.
B 的 转 化 率
P1
P2
原则: ①先拐先平,数值大 ②定一议二
•P1 ___P2 m+n___p+
t1时的改变因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加入(正)催化剂
t
b. 当 m+n=p+q 时增大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的平衡没有移动。
10
3、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例3 】
A 的 转 化 率
•对于反应 mA(g)+ nB(g)
升温 T1 T2 B 的 转 化 率
pC(g)+ qD(g) P 加压 1
P2
t > 2, 正反应____ 吸热 •T1____T
【练4】
C%
T1 升温 T
•P1< ___P2

高中物理平衡状态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平衡状态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平衡状态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衡状态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平衡状态的分析方法和条件;3. 掌握平衡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能够应用平衡状态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点;2. 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的平衡条件;3. 平衡力的计算方法;4. 平衡原理在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例子引入平衡状态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介绍平衡状态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的平衡条件;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4. 计算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计算练习,掌握平衡力的计算方法;5.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静力仪、各种静力学实验装置等;2. 教学课件:包括平衡状态的概念、平衡力的计算方法等内容;3. 计算题目:提供一些计算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评价方式:1. 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准确计算平衡力;2. 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相关案例问题;3. 提问互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拓展延伸:1. 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和进行一些探究实验,深化对平衡状态的理解;2. 应用案例: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应用平衡原理解决问题;3. 学科交叉: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数学、化学等,拓展平衡状态的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1.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验和案例中总结规律和原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2. 需要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和分析中的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3.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拓展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pt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pt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
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 CO2(g)+H2(g) ΔH<0。反应达到平
衡后,为提高 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 CO
B.容器的容积不变,及时移走 CO2 C.增大 H2O 的浓度 D.减小 H2 的浓度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反应物的可逆反应中,在其 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其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 升高,但其本身的转化率反而降低,故A错误。
拉至 40 mL 处(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
气体颜色_先__变__深__,__后__变__浅__,_ _最__终__比__原__来__深_
气体颜色_先__变__浅__,__后__变_ 深__,__最__终__比__原__来__浅__
实验结论
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时, c(NO2)_变__大__后__又__减__小_,平衡向 ___左_____(填“左”或“右”) 移动
说明___N_O_2__浓__度__减__小___,即平衡向_正__反__应___方向移动
②结论。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着_吸__热__反__应_的方向移动,降低温 度平衡向着放__热__反__应__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 催化剂可_同__等__程__度_____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催化 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___没__有__影__响___。但催化剂可_改__变____反应达到平衡 所需的时间。
下图是反应 2NO2(g) N2O4(g)平衡体系的压强、透光率与时间关系 的图像:
(1)阅读材料并解释为什么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会发生一氧化 碳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平衡与技巧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探索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

2、、初步了解一些重心、平衡方面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空牙膏盒、硬币、图画纸、胶带、剪刀、铅笔、尺、胶水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我们都爱看杂技表演,杂技演员在钢丝绳上轻松自如的做着各种动作,还能在其它节目中作有关平衡的惊险动作,高超的技艺真叫人赞叹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研究一下有关平衡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一、实验一:肢体运动找平衡
①每组推选两名同学,对面站好,脚下各踩半张报纸。

②两人以锤子、剪刀、布决定胜负。

输的一方把脚下的报纸对这一次,每输一次把报纸再对折一次,直到只能用脚尖或脚后跟站立。

思考问题:通过认真的观察,他们单脚站立时,主要是以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调节平衡的?
二、实验二,移动重心找平衡。

1、把空牙膏盒放在桌边上,盒的大部分在桌面上,另一部分悬在桌外,牙膏盒在桌边保持平衡。

此时,观察长方体中心的竖直线在桌边的内部还是在桌边的外部?(空牙膏盒是规则的长方体,它的重心在它几何体的中心上)
2、继续把牙膏盒向外移,当大部分牙膏盒悬在桌外部时,空牙膏盒会掉在地上。

3、把空牙膏盒打开后盖,里面放上3枚硬币,用胶带粘牢,盖好盒盖。

4、把盒内粘硬币的一侧放在桌上,向外移动,此时,你发现牙膏盒平稳的停在桌边保持了平衡。

思考问题:
1、放了硬币的牙膏盒为什么能停放在桌边?
2、是否改变了牙膏盒整体的重心?说一说中心向哪个方向移动了?
小组讨论:
1、人走钢丝,身体重心很难落在钢丝上,演员拿的长干有什么作用?
2杂技演员把椅子一层结一层的往上叠架,椅子向一侧倾斜,演员为什么能从另一侧倒立?
三、探索发现
1、每个物体都有一个中心,物体重心的竖直线在支撑面内,物体可以保持平衡。

2、通过实验发现,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手段是:
①、多年的训练。

②、利用道具及时调整肢体姿势达到新的平衡。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重心、平衡方面的知识。

四、探索延伸
完成课后练习:你能站起来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