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合集下载
X-MR图
![X-MR图](https://img.taocdn.com/s3/m/bf7e334f227916888486d7fb.png)
SPC
X-MR图常数表
n
2
3
4
5
6
7
8
9
10
D4 3.27 2.57 2.28 2.11 2.00 1.92 1.86 1.82 1.78
D3
0.08 0.14 0.18 0.22
E2 2.66 1.77 1.46 1.29 1.18 1.11 1.05 1.01 0.98
Qualitech Consultancy Limited.
Limit (LCL)
超出控制下限
Qualitech Consultancy Limited.
SPC
X 图上的数据点超出上下 控制界限的可能原因:
控制界限计算错误 描点错误 测量系统发生变化 过程发生变化
Qualitech Consultancy Limited.
SPC
连续七点上升
Upper Control
SPC
Upper Control
Limit (UCL)
Center Line
(CL)
Lower Control
Limit (LCL)
明显少于 40% 的点在 CL 的 附近
Qualitech Consultancy Limited.
SPC
控制界限计算错误 描点错误 测量系统发生变化 过程发生变化 过程均值发生变化 抽样数据来自完全不同的两个整 体
Qualitech Consultancy Limited.
SPC
MR 图
超出控制上限
Upper Control
Limit (UCL)
Center Line
(CL)
0
Qualitech Consultancy Limited.
I-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I-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https://img.taocdn.com/s3/m/7efb97cb0066f5335b812102.png)
I-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王金珊
一、概述 二、操作步骤 三、分析结果说明
目录
h
2
一、概述
1、在子组中没有连续数据(独立观测值)时使用I-MR控制图,绘制变量数 据在一段时间内的单个观测值(I 控制图)和移动极差(MR 控制图),能 够很直观的将生产过程体现在图中。 2、使用此组合控制图可以在难以或不可能将测量值分成子组时,监控过程 水平(均值)和过程变异(移动极差) ,以及检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 。 这种情况通常在测量费用高昂、生产量偏低或产品生产周期很长时发生。
定检验。
侧)大于 1 个标准差
4
连续 K 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1 个 15 标准差以内
连续 K 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大于 8
1 个标准差
h
18
二、操作步骤
“检验 1” 用于检测 单个不受 控制的点。 “检验 2” 用于检测 均值可能 出现的偏 移。
h
19
二、操作步骤
执行所有的特殊原因 检验:选择此项将进 行所有八项检验。
3、主要说明(以下说明可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 (1)尺度:点击“尺度”后出现下图
①时间: 索引:选择此项将用整数标记 X 轴(依次为1、2、3…)。 标记:选择此项可用≤3个标记列 (包含日期/时间、数字或文本尺 度值中的值,首先为最内层)来 标记 X 轴。
h
7
二、操作步骤
选择“索引”后出现的图形
连续k点在中心线同一侧99连续k个点全部递增或全部递减66连续k个点上下交错14k1个点中有k个点距离中心线同侧大于2个标准差22k1个点中有k个点距离中心线同侧大于1个标准差44连续k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1个标准差以内15连续k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大于1个标准差88二操作步骤检验11用于检测单个不受控制的点
王金珊
一、概述 二、操作步骤 三、分析结果说明
目录
h
2
一、概述
1、在子组中没有连续数据(独立观测值)时使用I-MR控制图,绘制变量数 据在一段时间内的单个观测值(I 控制图)和移动极差(MR 控制图),能 够很直观的将生产过程体现在图中。 2、使用此组合控制图可以在难以或不可能将测量值分成子组时,监控过程 水平(均值)和过程变异(移动极差) ,以及检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 。 这种情况通常在测量费用高昂、生产量偏低或产品生产周期很长时发生。
定检验。
侧)大于 1 个标准差
4
连续 K 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1 个 15 标准差以内
连续 K 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大于 8
1 个标准差
h
18
二、操作步骤
“检验 1” 用于检测 单个不受 控制的点。 “检验 2” 用于检测 均值可能 出现的偏 移。
h
19
二、操作步骤
执行所有的特殊原因 检验:选择此项将进 行所有八项检验。
3、主要说明(以下说明可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 (1)尺度:点击“尺度”后出现下图
①时间: 索引:选择此项将用整数标记 X 轴(依次为1、2、3…)。 标记:选择此项可用≤3个标记列 (包含日期/时间、数字或文本尺 度值中的值,首先为最内层)来 标记 X 轴。
h
7
二、操作步骤
选择“索引”后出现的图形
连续k点在中心线同一侧99连续k个点全部递增或全部递减66连续k个点上下交错14k1个点中有k个点距离中心线同侧大于2个标准差22k1个点中有k个点距离中心线同侧大于1个标准差44连续k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1个标准差以内15连续k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大于1个标准差88二操作步骤检验11用于检测单个不受控制的点
XBAR-R_SPC教材
![XBAR-R_SPC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3892760516fc700abb68fcb5.png)
限内,或子组内数据间有规律的关系等。
b 一般情况,各点与R 的距离:大约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
1/3的区域内,大约1/3的点落在其外的2/3的区域。 C 如果显著多余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 R 很近之处(对于25子组,如 果超过9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1/3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一种或 更多进行调查:
2-1 计算平均极差(R)及过程均值(X)
R=(R1+R2+…+Rk)/ k(K表示子组数量) X =(X1+X2+…+Xk)/ k
2-2 计算控制限 计算控制限是为了显示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时子组的均 值和极差的变化和范围。控制限是由子组的样本容量以及反 映在极差上的子组内的变差的量来决定的。 计算公式: UCLx=X+ A2R UCLR=D4R LCLx=X - A2R LCLR=D3R
¾ ý ® Í ´ Ç Ö · ¾ ý ý ¼ ´ Ç Ç ¾ R=³² Ö -³Ð Ö î ó ³ î ¡ ³
C
174 175 174 173 173 174 2
175 176 175 174 173 175 3
175 177 176 174 172 175 5
173 174 175 176 175 175 3
c-1 控制限或描点已计算错描错 。 c-2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系统化包含了从两个或多
174 173 170 171 172 172 4
176 174 172 169 170 172 7
173 172 170 171 173 172 3
176 174 171 170 171 172 6
174 175 176 174 171 174 5
172 172 173 174 175 173 3
b 一般情况,各点与R 的距离:大约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
1/3的区域内,大约1/3的点落在其外的2/3的区域。 C 如果显著多余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 R 很近之处(对于25子组,如 果超过9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1/3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一种或 更多进行调查:
2-1 计算平均极差(R)及过程均值(X)
R=(R1+R2+…+Rk)/ k(K表示子组数量) X =(X1+X2+…+Xk)/ k
2-2 计算控制限 计算控制限是为了显示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时子组的均 值和极差的变化和范围。控制限是由子组的样本容量以及反 映在极差上的子组内的变差的量来决定的。 计算公式: UCLx=X+ A2R UCLR=D4R LCLx=X - A2R LCLR=D3R
¾ ý ® Í ´ Ç Ö · ¾ ý ý ¼ ´ Ç Ç ¾ R=³² Ö -³Ð Ö î ó ³ î ¡ ³
C
174 175 174 173 173 174 2
175 176 175 174 173 175 3
175 177 176 174 172 175 5
173 174 175 176 175 175 3
c-1 控制限或描点已计算错描错 。 c-2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系统化包含了从两个或多
174 173 170 171 172 172 4
176 174 172 169 170 172 7
173 172 170 171 173 172 3
176 174 171 170 171 172 6
174 175 176 174 171 174 5
172 172 173 174 175 173 3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PPT精选文档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7829061f8c75fbfc67db22b.png)
4
怎样确定控制限
• X控制图
– 相当于n=2时的均值控制图 CL x MR UCL x 3 x 2.66MR d2 LCL x 3 MR x 2.66MR d2
5
怎样确定控制限
• MR控制图
– 相当于n=2时的极差控制图; – n=2时,D4=3.267,D3=0
CL MR UCL D4MR 3.267MR LCL D3MR 0
6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
1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
• 与均值-极差控制图的作用类似; • 不需多个测量值或样本是均匀的(如浓
度); • 因为费用或时间的关; • 敏感性不强; • 用自动化检查,对产品进行全检时;
2
单值-移动极差图控制限
• 移动极差是指一个测定值 xi 与紧邻的测定 值xi+1 之差的绝对值,记作MR, MRi = | xi - xi+1 | (i=1,2,…,k-1)
– 其中:k为测定值的个数; – k个测定值有k-1个移动极差,每个移动极差值相
当与样本大小n=2时的极差值.
3
怎样确定控制限
• 计算总平均数:
xx1x2... ..x.k k
1k ki1xi
• 计算M R 移 动M 极1 差 平R M 均2 k数 R .1 : . .M ..k .1R k1 1k i 1 1M i R
单值和移动极差图(X—MR)PPT课件
![单值和移动极差图(X—MR)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9d50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7.png)
样本容量小于7时,没有极差的控制下限。 4 过程控制解释(同其他计量型管制图) 5 5 过程能力解释
δ= R / d2 = δ R / d2
.
3
式中:R 为移动极差的均值,d2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见下表: n 2 3 4 5 6 7 8 9 10 d2 1.13 1.69 2.06 2.33 2.53 2.70 2.85 2.97 3.08
单值和移动极差图(X—MR)
1、用途 测量费用很大时,(例如破坏性实验)或是当任何时刻点的输出 性质比 较一致时(例如:化学溶液的PH值)。
1-1 移动图的三中用法: a 单值 b 移动组 c 固定子组
2、数据收集(基本同X-R ) 2-1 在数据图上,从左到右记录单值的读数。 2-2 计 算 单 值 间 的 移 动 极 差 ( MR ) , 通 常 是 记 录 每 对 连 续 读 数 间
.
2
注:式中 R 为移动极差,X 是过程均值,D4、D3 、E2是随样本 容量变化的常数。见下表:
n 2 3 4 5 6 7 8 9 10 D4 3.27 2.57 2.28 2.11 2.00 1.92 1.86 1.82 1.78 D3 * * * * * 0.08 0.14 0.18 0.22 E2 2.66 1.77 1.46 1.29 1.18 1.11 1.05 1.01 0.98
的差值 。 2-3 单值图(X)图的刻度按下列最大者选取:
a 产品规范容差加上允许的超出规范的读数。 b 单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1.5到2倍。 2-4 移动极差图(MR)的刻度间隔与 X 图一致。
.
1
3 计算控制限
USLMR=D4R LSLMR=D3R USLX=X+E2R LSLX=X-E2R
δ= R / d2 = δ R / d2
.
3
式中:R 为移动极差的均值,d2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见下表: n 2 3 4 5 6 7 8 9 10 d2 1.13 1.69 2.06 2.33 2.53 2.70 2.85 2.97 3.08
单值和移动极差图(X—MR)
1、用途 测量费用很大时,(例如破坏性实验)或是当任何时刻点的输出 性质比 较一致时(例如:化学溶液的PH值)。
1-1 移动图的三中用法: a 单值 b 移动组 c 固定子组
2、数据收集(基本同X-R ) 2-1 在数据图上,从左到右记录单值的读数。 2-2 计 算 单 值 间 的 移 动 极 差 ( MR ) , 通 常 是 记 录 每 对 连 续 读 数 间
.
2
注:式中 R 为移动极差,X 是过程均值,D4、D3 、E2是随样本 容量变化的常数。见下表:
n 2 3 4 5 6 7 8 9 10 D4 3.27 2.57 2.28 2.11 2.00 1.92 1.86 1.82 1.78 D3 * * * * * 0.08 0.14 0.18 0.22 E2 2.66 1.77 1.46 1.29 1.18 1.11 1.05 1.01 0.98
的差值 。 2-3 单值图(X)图的刻度按下列最大者选取:
a 产品规范容差加上允许的超出规范的读数。 b 单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1.5到2倍。 2-4 移动极差图(MR)的刻度间隔与 X 图一致。
.
1
3 计算控制限
USLMR=D4R LSLMR=D3R USLX=X+E2R LSLX=X-E2R
I-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解析
![I-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61243aff00bed5b9f31ddf.png)
第一个副标题之下。
④脚注 1:键入脚注,该脚注将显示在图形左下方。 ⑤脚注 2:键入第二个脚注,该脚注显示在第一个
脚注之下。
二、操作步骤
设置“标签”后出现的图形。
二、操作步骤
(3)I-MR选项 ①限值 a.标准差的这些倍数:输入一个或多个值,输入后 将在图中显示距离中心线±n个σ的控制限。 在“标准差的这些倍数”后依次输入“1”、“空
14
2 4 15 8
您可以通过更 改 K 值来自定 义特定检验。
二、操作步骤
“检验 1” 用于检测 单个不受 控制的点。 “检验 2” 用于检测 均值可能 出现的偏 移。
二、操作步骤
执行所有的特殊原因 检验:选择此项将进 行所有八项检验。
仅执行选定的特殊原因 不进行检验:选择此项将 检验:要指定八项检验 不执行任何特殊原因检验。 中的部分检验,请选择 此项,然后选中下面所 列检验中的任意几项。
c.设置移动极差控制图控制限的边界
控制限下界:选中此项为移动极差控
制图设置控制限下界,如果设置值大
于计算出的控制下限(LCL) ,会改为
在-3σ处绘制标为下限的水平线。 控制限上界: 选中此项为移动极差控 制图设置控制限上界,如果设置值小 于计算出的控制上限(UCL),会改为
在上+3σ处绘制标上限的水平线。
图中可以看出晶棒外圆直径的平均值为50.943mm,控制限为50.925-50.962mm(标准为50.91-
50.97mm),且样本1-9尺寸波动较大,应去产线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以提高产品尺寸的稳定性。
三、分析结果说明
4、在使用 I 控制图之前检查 MR 控制图,确保过程变异是稳定的。 I 控制图上的控制限制基于估计的过程变异(移动极差),如果此过程变 异不稳定,则 I 控制图上的控制限制可能无效。
单值移动极差图
![单值移动极差图](https://img.taocdn.com/s3/m/2394c67df46527d3240ce084.png)
X--MR 控 制 图
公 司:广州驭风铝铸件有限公司
零件名称:汽车铝合金轮毂
样本序号 样本
1
2
67.592 67.589
3 67.587
部 门: 工 序: 量 具:
4
5
6
67.596 67.581 67.609
品管部 机加工序 内径千分尺
7
8
9
模具号:
规 格: 产品编 号:
10
67.590 67.597 67.589 67.588
平均样本极差R=R1 0.007 0.007 LCLMR=D3*R1= 0
67.630 67.610 67.590
USL= 67.65
UCLX=X2+A2R1=X2+2.66*R1= 67.61128471 样本总均值X2 =X= 67.593 67.593
LCLX=X2-A2R1=X2-2.66R1= 67.57404471 LSL= 67.55
TCLP)/=3б(TUTL)/6б
67.65 TL= LSL=
=
3.09
=
2.30
=
2.69
67.55
67.55
1
67.593
2
67.593
3
67.593
4
67.593
5
67.593
6
67.593
7
67.593
8
67.593
9
67.593
10
67.593
11
67.593
12
67.593
13
67.593
11 67.591
12 67.595
LM-119 15*6.5 56558
公 司:广州驭风铝铸件有限公司
零件名称:汽车铝合金轮毂
样本序号 样本
1
2
67.592 67.589
3 67.587
部 门: 工 序: 量 具:
4
5
6
67.596 67.581 67.609
品管部 机加工序 内径千分尺
7
8
9
模具号:
规 格: 产品编 号:
10
67.590 67.597 67.589 67.588
平均样本极差R=R1 0.007 0.007 LCLMR=D3*R1= 0
67.630 67.610 67.590
USL= 67.65
UCLX=X2+A2R1=X2+2.66*R1= 67.61128471 样本总均值X2 =X= 67.593 67.593
LCLX=X2-A2R1=X2-2.66R1= 67.57404471 LSL= 67.55
TCLP)/=3б(TUTL)/6б
67.65 TL= LSL=
=
3.09
=
2.30
=
2.69
67.55
67.55
1
67.593
2
67.593
3
67.593
4
67.593
5
67.593
6
67.593
7
67.593
8
67.593
9
67.593
10
67.593
11
67.593
12
67.593
13
67.593
11 67.591
12 67.595
LM-119 15*6.5 56558
计量型控制图(4)
![计量型控制图(4)](https://img.taocdn.com/s3/m/a086102b2af90242a895e58a.png)
n
n
n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一个实例(二)
n
步骤1:选择质量特性
螺栓的切断长度至关重要
n
步骤2:按合理的计划来搜集数据
每小时抽取5个产品作为一个样本。检验 员按时间顺序收集了25个样本。
一个实例(三)
n
n
步骤3:计算样本平均值及极差(见 上表) 步骤4:确定总的平均数和平均极差
x = 0 . 5013
R = 0.0041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一个实例(四)
n n
步骤5:计算控制限
一个实例(六)
步骤6:利用控制界限分析样本数值
一个实例(七)
n
步骤7:确定控制限是否能经济地满 足要求; 步骤8:运用控制限进行控制;
n
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n n
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移动极差
n
移动极差是指一个测定值 xi 与紧邻的测 定值xi+1 之差的绝对值,记作MR, MR = | xi - xi+1 | (i=1,2,…,k-1)
其中:k为测定值的个数; k个测定值有k-1个移动极差,每个移动极差值相当于样 本大小n=2时的极差值.
怎样确定控制界限
n
1 计算总平均数:
x1 + x 2 + ...... + x k 1 k x= = ∑ xi k k i =1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解析ppt课件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解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f3241a5901020207409c6d.png)
一、概述
3、数据必须呈现合理的正态分布。 适度偏离正态分布的情况不会显著影响控制图的结果。然而,严重偏离正 态分布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八种特殊原因检验时增加错误报警的数量。 如果 2.0% 或更多点未通过检验 1,并且 I 控制图上至少两个点未通过检 验 1,Minitab 将检查数据的正态性。如果数据未通过正态性检验, Minitab 将确定变换是否能够更正非正态情况。如果过程自然产生非正态 数据并且变换有效,则可使用变换后的数据的控制图来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连续 K 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大于 1 个标准差
K值 3 9 6 14
2
备注
您可以通过更 改 K 值来自定 义特定检验。
4 15 8
二、操作步骤
“检验 1” 用于检测 单个不受 控制的点。 “检验 2” 用于检测 均值可能 出现的偏 移。
二、操作步骤
执行所有的特殊原因 检验:选择此项将进 行所有八项检验。
二、操作步骤
设置“标签”后出现的图形。
THANK YOU
SUCCESS
2019/5/10
二、操作步骤
(3)I-MR选项
①限值 a.标准差的这些倍数:输入一个或多个值,输入后 将在图中显示距离中心线±n个σ的控制限。 在“标准差的这些倍数”后依次输入“1”、“空 格键”、“2”,以使生成的控制图中显示1倍、2 倍σ控制限(如不进行输入,控制图默认3倍σ控 制限)。
①时间: 索引:选择此项将用整数标记 X 轴(依次为1、2、3…)。 标记:选择此项可用≤3个标记 列(包含日期/时间、数字或文 本尺度值中的值,首先为最内层) 来标记 X 轴。
二、操作步骤
选择“索引”后出现的图 形
在“标记”下选择数据对应的日期列,即出 现右图。
I-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I-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https://img.taocdn.com/s3/m/fc36e8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f.png)
结合假设检验
通过假设检验对异常值进行进一步确认,提高控制图的检 测能力。
引入多元统计方法
对于多变量过程,可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如主成分分析 (PCA)或偏最小二乘(PLS)等,对过程进行监控和诊 断。
结合时间序列分析
对于具有时间相关性的过程数据,可以采用时间序列分析 方法,如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等,对过程进行 预测和控制。
I-MR控制图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若实际数据分布
与假设不符,可能导致控制图失效。
03
无法识别特殊原因的具体性质
当控制图发出异常信号时,I-MR控制图本身无法提供关于异常原因的
具体信息,需要结合其他工具和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
06 I-MR控制图的改 进和发展趋势
结合其他统计方法进行改进
根据预定的公式和移动极差的平均值计算上控制 限。
3
下控制限(LCL)
同样根据预定公式和移动极差的平均值计算下控 制限。
标注数据点和异常情况
标注数据点
01
在控制图上标出每个单值数据点。
异常情况标注
02
如果数据点超出上控制限或下控制限,或者出现非随机的模式
,应标注为异常。
持续监控和更新
03
随着新数据的收集,不断更新控制图,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跟踪
依据。
03 评估环境治理措施的效果,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 供数据支持。
金融市场波动性的研究
分析股票、期货、外 汇等金融市场的价格 波动情况。
辅助制定投资策略, 降低投资风险,提高 投资收益。
评估市场风险,为投 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05 I-MR控制图的优 缺点分析
优点
灵敏度高
I-MR控制图对于过程中的小波动具有较高的灵敏 度,能够迅速发现并提示异常。
通过假设检验对异常值进行进一步确认,提高控制图的检 测能力。
引入多元统计方法
对于多变量过程,可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如主成分分析 (PCA)或偏最小二乘(PLS)等,对过程进行监控和诊 断。
结合时间序列分析
对于具有时间相关性的过程数据,可以采用时间序列分析 方法,如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等,对过程进行 预测和控制。
I-MR控制图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若实际数据分布
与假设不符,可能导致控制图失效。
03
无法识别特殊原因的具体性质
当控制图发出异常信号时,I-MR控制图本身无法提供关于异常原因的
具体信息,需要结合其他工具和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
06 I-MR控制图的改 进和发展趋势
结合其他统计方法进行改进
根据预定的公式和移动极差的平均值计算上控制 限。
3
下控制限(LCL)
同样根据预定公式和移动极差的平均值计算下控 制限。
标注数据点和异常情况
标注数据点
01
在控制图上标出每个单值数据点。
异常情况标注
02
如果数据点超出上控制限或下控制限,或者出现非随机的模式
,应标注为异常。
持续监控和更新
03
随着新数据的收集,不断更新控制图,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跟踪
依据。
03 评估环境治理措施的效果,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 供数据支持。
金融市场波动性的研究
分析股票、期货、外 汇等金融市场的价格 波动情况。
辅助制定投资策略, 降低投资风险,提高 投资收益。
评估市场风险,为投 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05 I-MR控制图的优 缺点分析
优点
灵敏度高
I-MR控制图对于过程中的小波动具有较高的灵敏 度,能够迅速发现并提示异常。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PPT课件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dd4a0543323968011c9265.png)
第一个副标题之下。
④脚注 1:键入脚注,该脚注将显示在图形左下方。 ⑤脚注 2:键入第二个脚注,该脚注显示在第一个
脚注之下。
二、操作步骤
设置“标签”后出现的图形。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2
二、操作步骤
(3)I-MR选项 ①限值 a.标准差的这些倍数:输入一个或多个值,输入后 将在图中显示距离中心线±n个σ的控制限。 在“标准差的这些倍数”后依次输入“1”、“空
本尺度值中的值,首先为最内层)
来标记 X 轴。
二、操作步骤
选择“索引”后出现的图 形
在“标记”下选择数据对应的日期列,即出 现右图。
二、操作步骤
②网格线 Y 主刻度:选中此项将在 Y 轴主刻 度位置显示网格线。 Y 小刻度:选中此项将在 Y 轴小刻 度位置显示网格线。
X 主刻度:选中此项将在 X 轴主刻
二、操作步骤
②检验 选择八种特殊原因检验中所显示检验的子集,出现某种模式意味着该变 异有特殊原因,应加以分析研究。 如果某个点未通过一项检验,Minitab 会在图上使用该检验的编号加以 标记。
如果某个点未通过多项检验,则 Minitab 会用编号最小(即所选检验
项的首个编号)的检验标记。
二、操作步骤
度位置显示网格线。
Hale Waihona Puke 二、操作步骤选择“网格线”后出现的图形, 便于查看数据点对应序号或标记。
二、操作步骤
①标题:键入标题,该标题将替换默认标题并在图
(2)标签
形上方居中对齐。
②副标题 1:键入副标题,该副标题显示在标题之 下。如果添加副标题但不添加标题,则副标题会显 示在 Minitab 的默认标题之下。 ③副标题 2:键入第二个副标题,该副标题显示在
I-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I-M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https://img.taocdn.com/s3/m/0b0b5a156c85ec3a87c2c556.png)
14
2 4 15 8
您可以通过更 改 K 值来自定 义特定检验。
二、操作步骤
“检验 1” 用于检测 单个不受 控制的点。 “检验 2” 用于检测 均值可能 出现的偏 移。
二、操作步骤
执行所有的特殊原因 检验:选择此项将进 行所有八项检验。
仅执行选定的特殊原因 不进行检验:选择此项将 检验:要指定八项检验 不执行任何特殊原因检验。 中的部分检验,请选择 此项,然后选中下面所 列检验中的任意几项。
算出的控制下限(LCL) ,会改为在3σ处绘制标为下限的水平线。 控制限上界:选中此项为单值控制图 设置控制限上界,如果设置值小于计 算出的控制上限(UCL),会改为在 从严显示
如果控制限 上限设置为 50.96< UCL(50.962), 则显示为控 制限上限。
+3σ处绘制标为上限的水平线。
二、操作步骤
5、只有在过程变化时才估计新的控制限制。
通常在项目早期阶段的基线分析过程中建立控制限制,如果在项目期间更
改了过程,基线控制限制将不再有效,您必须通过从数据重新估计新的控
制限制来建立它们。建立了控制限制后,它们必须保持固定才能才需要重新估计控制限制,而不 是每次收集新数据时重新估计。
度位置显示网格线。
二、操作步骤
选择“网格线”后出现的图形, 便于查看数据点对应序号或标记。
二、操作步骤
①标题:键入标题,该标题将替换默认标题并在图
(2)标签
形上方居中对齐。
②副标题 1:键入副标题,该副标题显示在标题之 下。如果添加副标题但不添加标题,则副标题会显 示在 Minitab 的默认标题之下。 ③副标题 2:键入第二个副标题,该副标题显示在
图中可以看出晶棒外圆直径的平均值为50.943mm,控制限为50.925-50.962mm(标准为50.91-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f0b6a0b52ea551810a6871f.png)
– 其中:k为测定值的个数; – k个测定值有k-1个移动极差,每个移动极差值相 当与样本大小n=2时的极差值.
怎样确定控制限
• 计算总平均数:
x1 + x2 + ...... + xk 1 k x= = ∑ xi k k i =1
• 计算移动极差平均数: + MR MR1 + MR 2 + ...... k −1
CL = M R UCL = D 4 M R = 3 . 267 M R LCL = D M R = 0 3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
• 与均值-极差控制图的作用类似; • 不需多个测量值或样本是均匀的(如浓 度); • 因为费用或时间的关系,过程只有一个测 量值(如破坏性实验); • 敏感性不强; • 用自动化检查,对产品进行全检时;
单值-移动极差图控制限
• 移动极差是指一个测定值 xi 与紧邻的测定 值xi+1 之差的绝对值,记作MR, MRi = | xi - xi+1 | (i=1,2,…,k-1)
MR = k −1
1 k −1 = ∑ MRi k − 1 i =1
怎样确定控制限
• X控制图
– 相当于n=2时的均值控制图
CL = x MR UCL = x + 3 = x + 2.66MR d2 MR LCL = x − 3 = x − 2.66 MR d2
怎样确定控制限
• MR控制图
– 相当于n=2时的极差控制图; – n=2时,D4=3.267,D3=0
怎样确定控制限
• 计算总平均数:
x1 + x2 + ...... + xk 1 k x= = ∑ xi k k i =1
• 计算移动极差平均数: + MR MR1 + MR 2 + ...... k −1
CL = M R UCL = D 4 M R = 3 . 267 M R LCL = D M R = 0 3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
• 与均值-极差控制图的作用类似; • 不需多个测量值或样本是均匀的(如浓 度); • 因为费用或时间的关系,过程只有一个测 量值(如破坏性实验); • 敏感性不强; • 用自动化检查,对产品进行全检时;
单值-移动极差图控制限
• 移动极差是指一个测定值 xi 与紧邻的测定 值xi+1 之差的绝对值,记作MR, MRi = | xi - xi+1 | (i=1,2,…,k-1)
MR = k −1
1 k −1 = ∑ MRi k − 1 i =1
怎样确定控制限
• X控制图
– 相当于n=2时的均值控制图
CL = x MR UCL = x + 3 = x + 2.66MR d2 MR LCL = x − 3 = x − 2.66 MR d2
怎样确定控制限
• MR控制图
– 相当于n=2时的极差控制图; – n=2时,D4=3.267,D3=0
SPC控制图详解
![SPC控制图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e5bdf14a417866fb84a8edd.png)
欢迎阅读
SPC 控制图详解
什么是控制图?
控制图的种类
数据:是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数据的质量特性值分为:
计量值
X-MR图(单值-移动极差图)
X-R(中位数图)
计数型数据的控制图
P图(不合格品率图)
np图(不合格品数图)
c图(不合格数图)
u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图)
2.试图通过改变设计来减少特殊原因变差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会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控制图可以给我们提供出出现了哪种类型的变差的线索,供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控制图上的信号解释
规则3: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
SPC控制图建立的步骤
1.选择质量特性
2.决定管制图之种类
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
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分散或变异情况的变化,而X-R控制图则将二者联合运用,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变化。
2.X-s控制图
与X-R图相似,只是用标准差(s)图代替极差(R)图而已。
场合,使用p图时应选择重要的检查项目作为判断不合格品的依据;它用于控制不合格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差错率等。
6.np控制图
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数的场合。
设n为样本,p为不合格品率,则np为不合格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