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要重视以德育人学校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

论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强国必先强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高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育人为本”理念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既尊重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又合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
国家前教育部长周济曾提出“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这就更加明确了高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
高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就是坚持把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并且还要做到一切服务于学生,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授业解惑,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高校的一切工作要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和高扬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坚持育人为本,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体现为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把大学生看作教育的客体,更要把他们作为主体,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彰显其主体作用,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根本。
还要注意在教育内容上贴近生活,亲近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德育工作者要注意时刻与学生沟通,要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高校教育内容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首先,高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要只把它看作是学生工作尤其是专职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要把它当成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事情。
育德于教,育德于学

育德于教,育德于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道德素养的人才。
而育德于教、育德于学,便是教育的根本要义。
育德于教,就是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育德于学,则是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这样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育德于教,强调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在课堂上,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对待每个学生都平等对待,不带偏见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注重言谈举止,严守师德底线,做到廉洁自律,为学生树立榜样。
而这样的教师,才能在言传身教中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育德于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也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和品德养成。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尊师重道,和同学友好相处,珍惜学习机会,尊重知识,努力学习;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应该锻炼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成长为有道德修养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育德于教,育德于学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教育的地方,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给孩子正确的道德引导。
社会也要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也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学生品德培养,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育德于教,育德于学,是教育事业的根本要义。
只有注重品德教育,强调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勤俭之德,正直之志,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底线,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

育才中学德育工作总结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这一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校长和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的正确带领下,走“以德育人、严抓常规、打好基础”的德育工作之路,牢固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细化德育管理,发扬“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抓好德育基础常规。
德育渠道不断健全,德育工作趋于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从严治教,管理到位,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
现将这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德育队伍。
1、德育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政教处、团委会及班主任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支部和工会为督查工作组。
整合全校教育力量,使学校德育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
每双周周一第六节课,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德育工作会,认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针对我校学生中存在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切合现际的系列教育活动。
认真听取督查小组的意见。
真正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根本提高。
学校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集体备课和政治学习制度,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
同时将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促进了教职工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初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
3、学校继续实行导师辅导制度,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辅导小组,班级任课教师为辅导教师,每周五的第七节课为辅导课,学校政教处确定辅导主题,辅导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这样有效的遏制了学生辍学的现象。
4、抓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访蒙城县马集中心学校校长戴明乾在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校长戴明乾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形成特色的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关注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主题与方法,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学校全面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建立科学系统的德育工作体系在戴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班子成员重视德育工作,能力强、理念新.依据学校德育工作特点和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情,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管理机制.坚持学校德育的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在德育途径上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寓德育于活动课程之中.把德育工作与落实行为规范相结合;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立体教育网络,通过多样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贯穿始终.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能力学校把德育理论和方法研究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不仅为人师表,还应具备科学育人的能力.保证教师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从不同角度做好德育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马集中心学校深入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保持党员教师先进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教育,把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涌现出来的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赖、同行认可、领导满意、业绩突出的教师评为学校模范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开展名师工程,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教师的言行,认真学习教育法制法规,增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乱补课,乱收费等行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作用.开展学科德育渗透的岗位练兵活动.学校开展德育练兵,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公开课,重点发现教师科学的德育渗透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推广.现在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学好一本德育教材,每学期写一篇经验论文,每月写一篇德育案例分析.树立教师全员抓德育思想,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工会、团支部开展各项活动,确保德育队伍不断壮大.注重德育实效优化德育方法实行德育目标管理,按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校德育工作有组织、有布置、有保证、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按主渠道教学目标、实践活动目标,分别由学校领导进行全程管理.注重学科德育主渠道功能,各学科教学都蕴藏着对学生进行情感与品德、意识和习惯、品格与能力等教育的丰富内容,是知识与教育性相统一的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适当渗透思想品德、环境保护、安全健康、法制教育是德育最实际的体现.注重德育的针对性,从近、小、实做起.所有的教育内容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育学生做到:爱国,先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为人民服务,先从生活自理做起;英雄主义,先从珍爱生命做起;保护环境,先从爱护校园一草一木做起;实现伟大理想,先从一点一滴做起.今后,全体师生在校长戴明乾的带领下,坚定地在教育工作中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教育创新,把学校办成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 年代中期,由教育在一线的中小学校长、教师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
到20 世纪90 年代初中期,我国高校接受了素质教育。
我国的学校作为先进文化创建与传播的载体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更加需要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人的素质具有可塑性, 素质的完善, 教育在其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我国处于巨大的历史转折期,教育的改革已成历史的必然。
在这场改革中,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会处于怎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概念什么是德育?德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从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等品质。
二、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方向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方向, 只有进一步加强和重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心。
1、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包含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社会交往素质教育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每一方面的提高都对其他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而所有方面的全面提高,则是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德育包含着政治、思想、道德与个性心理教育,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作用,以及促进其他各项教育的动力作用,因此,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将处于核心地位并发挥着启动素质教育的动力作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
因此,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一学期里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把学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有效方法、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稳定为主旋律,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把我校的德育工作又推上新的台阶。
现将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营造了和谐的德育环境1、加强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
在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
2、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计划、督促及考评。
3、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们的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队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4、建制度,完善了各类班级考核评比规定,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二)、抓常规德育教育,促进规范管理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值日制、卫生检查评比制等: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
2、班主任老师按照学校安排注意到班会课的设计,及时传达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宣传有关的方针政策,布置好班级工作;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治班能力。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以德育人、以爱育德,是教育事业中的基本理念。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而德育与爱育更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德育和爱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以德育德,以爱育人这一理念进行探讨,探讨它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和家庭在实践中的责任和作用。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理念体现了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课业成绩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只有通过德育的培养,才能够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才。
而爱育则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关爱学生的关键所在。
教师和家长应该以爱心对待学生,给予他们温暖与关怀,使他们茁壮成长。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理念也展现了教育家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教师和家长,他们肩负起了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任,需要以良好的品德和爱心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成就美好的未来。
教师既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在平日里用自己的行为和言传身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道德的重要性,尊重师长,关爱同学。
而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风,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理念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前途。
只有教育出品德高尚、有爱心的人才,社会才能有更和谐、健康的发展。
爱心与关怀是社会文明的源泉,德育与爱育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整个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爱心与关怀、信任与尊重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个体都能够得到关爱和尊重。
要实现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理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创造和谐、包容的教育环境,注重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感,让学生在学校中接受良好的德育、爱的教育。
家庭要注重家风建设,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爱心。
社会更要建立良好的文明风尚,让爱心成为社会主旋律,让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是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关键。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以德育德,以爱育人,这是一句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名言。
它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基石,更是教师们一直以来秉持的宗旨。
以德育德,意味着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品德。
而以爱育人,则强调教师应该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道德教育和爱的育人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以德育德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道德淡化、失范现象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当发挥其道德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爱育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重要手段。
爱是最具感染力的力量,它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用爱心对待学生,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其克服困难,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
实际上,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付诸实践。
在教育教学中,许多学校纷纷设置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具体实施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理念呢?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增强教师的德育水平和爱心教育理念,使其成为学生的品德楷模。
学校还应该关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用道德的眼光看待世界,培养学生具备正义感和同理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是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
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品德,通过爱心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胡小青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
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
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
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
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
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作者:王惠来源:《教师·上》2020年第04期摘要:新课程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校教育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要重点将德育工作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校长作为学校的重要领导者,应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希望能够为小学校长开展德育工作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校长;德育工作;策略;意义一、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主要指对学生开展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如果学校对此项工作缺乏重视,那么将会失去德育的实际意义。
所以,在新时代下,教师要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德育是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要将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小学校长,笔者要强化德育工作的开展,学习德育工作的政策,不断提高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在小学阶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取决于这个人的道德品质。
因此,只有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
(二)有利于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还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小學教育不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一、坚持育人为本,必须德育为先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以德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制订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理念,不仅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而且寓德育于管理之中、活动之中。
大胆实施德育新举措,重点从“学做人”抓起,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重视开展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教育,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年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冲破传统“以学习成绩论好坏”的误区,激励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科学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精创文化校园,深化实践育人(1)优化环境,积极营造学校德育氛围。
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的设计理念,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净化是十分必要的。
要营造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操场运动图景的张贴,楼道文化长廊的制作,展板橱窗的设计布置,将艺术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做到“面面墙壁在说话,时时处处都育人”,使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要注重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不断提升班级文化的品位,每学期积极开展创建班级文化活动,精心设计班级“特色文化版面”。
图书角、学习园地、名言警句、学生作品等要折射出班级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营造一种崇尚科学、刻苦钻研、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浓烈氛围,让校园的每一处物化环境都充满教育意义,使广大师生在优雅的环境中受到熏陶.(2)开展主题活动,强化德育实践体验。
学校要坚持品德树人,坚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并根据新时期的特点不断丰富内涵,认真开展“孝”“俭”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品牌。
结合每月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和重大节日,制定“孝”“俭”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电子屏、国旗下演讲、开辟专栏等宣传阵地,进行最广泛的动员,对学生进行孝道、勤俭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让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之中。
身正为范,以德育人,注重养成

身正为范,以德育人,注重养成赤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未来的发展,是当今社会关注的大事。
如果一个学生的思想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他有再突出的方面,也是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
所以,可以说德育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习惯、思想的养成智杰关乎到他们雨后的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思考,我将这方面的探索总结如下:一、以身作则,予教于行教师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各种知识的,他们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教师在德育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学生是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的,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为人师表,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
教师应当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同时还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断进步,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有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当学生的好榜样。
例如:老师要求学生要讲卫生、懂礼貌,不乱扔垃圾、勤换洗衣服、不讲粗话等,如果教师自己都做不到,那么在学生面前也就毫无说服力,是不会起到教育效果的。
所以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更有实效。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活动,注重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把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以德育德,以爱育人,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德育是指通过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点,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其成为独立自主、积极向上、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爱育人则是指教师以爱之心对待每个学生,关爱、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德育德是教育的灵魂,是根本任务。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具备健康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学校要加强德育课程的开设,通过讲授经典著作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理解力。
德育德理念的实施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整个学校的育人力量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发挥。
爱育人是德育的基础,是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爱是人类最广泛、最深沉的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精神内核。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爱之心对待每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他们困难和痛苦的时候给予温暖和关怀。
教师要真正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育人的理念还要求教师要用耐心和耐心的态度面对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道路。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家庭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亲子沟通要加强,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和引导。
社会各界要关注教育,为教育事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学生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学生2023年,全球教育事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素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学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德育:教育学生“以德育人”德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2023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学校里,老师需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识别善恶,并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真诚、宽容、诚信、公正等良好品质。
此外,德育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需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中学会做人、做事、做好人。
而社会也需要提供更多的正能量,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影响和教育。
二、智育:注重培养全面智能智育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学生成才的关键。
在2023年,学校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身体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多个方面。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
同时,学校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全面、多元地发展。
三、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和全面能力体育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2023年,学校教育将更加重视体育锻炼,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全面能力。
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包括健身、游泳、篮球、足球、排球、跑步等多种体育项目。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意志品质等多种能力。
四、美育:让学生懂得欣赏和创造美美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2023年,学校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懂得欣赏和创造美。
以德育人,以德服人

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以德服人,这是一句古训,也是一种智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德育和以德服人的理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德育可以帮助我们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人格,而以德服人则是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这两种理念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教育和自身的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理念的价值和力量。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以德育人,以德服人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谈一谈以德育人。
德育是对一个人品德和思想的培养,它涉及到人的整个成长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一个人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勇于担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教导学生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团结友爱,乐于奉献。
德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教导,更要通过实践来体现。
在校园里进行一些志愿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和奉献。
我们可以看到以德育人,以德服人的重要性。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素养,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
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德服人,那么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睦美好。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实践以德育人,以德服人呢?我们需要注重自我修养。
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才能够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起到榜样的作用。
我们需要注重教育引导。
在家庭和学校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孩子和学生的品德教育。
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践来教育他们,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只有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够塑造他们良好的品格和人格。
我们需要注重以身作则。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需要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他人。
怎样理解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怎样理解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育人先育德。
唐代韩愈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其实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并把这种教育寓于授业解惑之中,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
没有较好的德育工作基础,学生学习就没有动力,就不能提高学习质量。
只有德育工作抓好了,学生才可能增强自律意识,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从学生成长来看,不能只重智育抓教学,也不可只重德育抓活动。
从教师职责来看,教师既要做好德育工作者,又要当好教学工作者。
德育与教学是一辆马车前的两匹马,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是实行德育的主阵地,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战场。
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德育;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以自己的思想、人品教育着学生,影响着学生。
2.德育必须落实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始终。
如果德育工作不能落实在教学上,不能促使学生安心地学习,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用的人材,那这样的德育只能是失败的教育。
如果德育教育有悖于学校教学,非但不能促进学生接受知识,反而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那这样的德育就必须有所反省、有所改变。
所以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现状,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及时研究,应该成为我们德育的抓手和重点。
以德育人老师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

以德育人老师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以德育人:老师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品德修养,还涉及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是我的首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我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第一部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包括道德、品德的培养,还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等方面。
在这个信息传递迅速、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德育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培养学生的品德是塑造社会和谐、构建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第二部分: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经验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德育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课堂上,我以身作则,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相互尊重、关心他人的氛围中成长。
2. 建立阳光快乐的班级氛围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快乐的班级氛围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注重建设班级文化,通过组织各类活动、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同时,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德育教育并不意味着强调纪律的束缚,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倡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此外,我还积极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主动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我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参观社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关心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同时,在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他们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第三部分:德育教育带来的积极变化通过我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品德,丰富学生的人格。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教师,德育工作是其职责之一,而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价值观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持之以恒的追求。
本文将从德育与教育中的力量紧密相关的意义,以及德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阐述。
德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以德育人,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陶冶他们良好的品德。
学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和场所,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全程教育,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只有通过德育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润物无声,指用心和爱心去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
以德育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德育工作中,老师要用心、用爱去润物无声地关心、理解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情感上得到温暖和滋润,学会珍惜,学会感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排解烦恼,使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用爱和关心去润物无声地教育学生,才能够收获真诚的感恩、勇敢的坚持和珍贵的成长。
通过以上对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阐述,不难看出,德育工作是获取任何一种知识技能的前提,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德育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以德育人,用心和爱心去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让他们在德育的陪伴和教育下健康成长,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意义,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以德育人 以德兴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 05年 3月 , 我校积极 响应 上级 号 召 , 承担 了“ 十
五” 教育科研课 题《 以德兴校 以德育 人 全 面推进 素质
t n c u s s:e ce tn t r fmo a n a e n i o re o m i n ewo k o r ma g me t l
我校是 一所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 始终不渝 的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职业教育近年来虽然取得 了 长足的发展 , 但是其弱势地位仍未根本改变, 职业学 校的发展受到 了严峻的挑战, 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 的问题 。尤其是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 勘忧 , 统的 传
Ke o d : u t t eass n f l s ok T nO e”ad” he ns r et mo l d c— yw r s q ai i ses t a r ;” e n s n n t v a me o c s w T reO e”po c; r ua j ae
C l v t g S u e t n v lpn c o l t o a u ain u t a n t d n sa d De eo ig S h o h M r lEd c t i i wi o
t o rh nie r moeQu lyE u ain o C mp e es l P o t vy ai d c t t o
校 素质教 育的全 面开展 。
关键词: 班级量化考核 ;十个一” ” ” 、 三个一” 工程 ; 德育课程; 德育高效组织管理 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要重视以德育人学校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必须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首先要解决的不是途径、方法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德育首位,教学中心”是学校管理者的共识。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德育只有在保证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中,真正产生“首位”效应,德育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才会被师生所接纳。
学校德育现状
学校德育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青少年的道德问题深感忧虑。
在新形势下,我国未成年一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情况下,产生了追求物质利益,淡化人格精神的倾向,以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等消极有害因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尤其是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
况下,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网上传播的腐朽落后文化的影响。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路。
因此,坚持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是现实和长远的迫切需要。
学校德育的重要性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忽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取的。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有近50%是因为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群体又都处在犯罪的危险边缘。
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为了推动德育,学校积极推广“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
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
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
要作用。
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
1.为人师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教师应把学生视作公民看待,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使他们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
有了教师的模范作用,就可以帮助他们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自觉推崇良好的社会风尚。
2.为人师表有助于学生强化养成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很重要,要求教师在学生和公众面前,表现的是礼貌健康的语言,正派的生活作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文明的举止,勤劳刻苦的敬业精神,和睦友善的人际关系,能学善教的身教楷模。
3.为人师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意识。
我国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历史上可用作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典范比比皆是。
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熟悉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成就,适时地宣扬民族文化精神,运用于教学改革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德育才能被摆在首要地位。
学校德育要注意和
家庭德育相结合
教师作为学校和家庭的纽带,要注意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
”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
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
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德育工作的
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难度。
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因此,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河北邢台市第21中学)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