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2020考研大纲:有机化学
2020农学统考315化学考研大纲设计
2020考研农学考试大纲2020考研农学考试大纲将发布,农学考研大纲对于考研农学复习具有指导意义,让复习方向化零为整,提高复习效率,在考研大纲发布后,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第一时间整理2020考研农学考试大纲,速来查阅吧!更有2020考研大纲名师解析,全程助力备考,不容错过。
化学I.考试性质农学门类联考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容结构无机及分析化学50%有机化学50%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填空题35空,每空1分,共35分计算、分析与合成题8小题,共55分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
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溶液和胶体考试容分散系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通性胶体溶液考试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查总目标《有机化学》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有机化学:1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完成方程式简答题合成题结构推断题三、《有机化学》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掌握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新成就。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运用有机化学原理、方法解决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
(二)考核要求第一章烷烃1、了解烷烃的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理解原子轨道杂化理论;2、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σ键的结构特点及特性,构象式(纽曼式或透视式)的写法;3、烷烃卤化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以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单烯烃1、了解烯烃的来源及其重要用途;2、理解SP2杂化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3、掌握烯烃的命名法、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4、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章炔烃和二烯烃1、了解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的制法及应用;2、理解SP杂化的特点,共轭效应及其相对强弱;3、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第四章脂环烃1、了解脂环烃的制法,理解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及张力学说;2、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小环烷烃的性质,环己烷及一取代、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章对映异构1、理解对映异构的一些基本概念;2、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方法,掌握构型的R、S标记法,掌握判断分子手性的方法。
第六章芳烃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2、理解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3、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4、掌握休克尔规则及芳香性的判断。
考研《有机化学(III)》(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专业类别:
□学术型√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学位
一、基本内容(其中实验约占20%)
1.绪论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价键理论,碳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原子轨道的杂化;σ键、π键的电子结构及反应性能,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其书写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分类;Bronsted酸碱理论与Lewis酸碱理论。
3.《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单尚,强根荣,金红卫,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的结构与命名。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④炔烃的制备与鉴别。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1,4及1,2加成);②Diels-Alder反应。
5.脂环烃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的反应。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考试时间:3小时
总分:150分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题型、分数比例:填空题40分、选择题20分、简答题60分(包括有机合成、反应机理解释)、推测化合物结构30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基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化学》(第三版)邢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芳香烃
芳烃的结构与命名。化学性质:①亲电取代反应;②氧化反应(侧链氧化);③侧链取代;④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则及活化作用,理论解释(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
-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专业代码:070304、081701、081702、081703、081704、081705
专业名称: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考试科目代码:815 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徐寿昌编写的《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第一至十七章。
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的结构、性能、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掌握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一、烃类化合物
含烷烃、烯烃、炔烃、二稀烃、脂环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二、立体化学
三、卤代烃
四、醇、醚
五、酚和醌
六、醛和酮
七、羧酸及其衍生物(含β—二羰基化合物)
八、硝基化合物和胺
九、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十、杂环化合物
十一、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1.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掌握好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常见化合物的俗称,顺、反、Z、E、R、S等命名规则。
2.对知识要会综合运用:复习时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官能团的转化为主线,掌握各官能团的主要性质和化学反应特点以及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注意课本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练习,对知识点学会融会贯通,切忌死记硬背。
《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化学化工学院工科专业有机化学及以有机合成为主要手段的其他相关专业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枝,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的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及立体异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制备方法等内容;能完成反应、结构鉴定、合成等各类问题。
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命名及物性(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各种表示方法(3)有机化合物的普通命名及国际IUPAC命名原则和中国化学会命名原则的关系(4)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关系2、有机化学反应(1)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换的常用方法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简单的杂环体系(2)主要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重排反应、自由基反应、周环反应。
3、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反应机理(1)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立体效应(2)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卡宾、苯炔等活性中间体(3)共振论简介、有机反应势能图及相关概念(4)有机反应机理的表达4、有机合成(1)官能团导入、转换、保护。
(2)碳碳键形成及断裂的基本方法(3)逆向合成分析的基本要点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5、有机立体化学(1)几何异构、对映异构、构象异构等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2)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不对称合成简介(3)取代、加成、消除、重排、周环反应的立体化学6、有机化合物的常用的化学、物理鉴定方法(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化学鉴别方法(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HNMR), 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和质谱(MS)的谱学特征(3)运用化学方法及四谱对简单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7、杂环化合物及元素有机化学含N,S,O等的五、六元杂环化合物、及其他结构的有机硫、磷、硅化合物8、碳水化合物、油脂、氨基酸、蛋白质、萜类、甾族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二、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和了解的各章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一般的研究方法及分类掌握了解有机化合物特性1.1了解机化合物的涵义、有机化学及其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重要性1.2熟悉并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特性1.2.1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物理特性、立体异构,官能团异构,同分异构现象,构型与构象1.2.2 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1.2.3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1.3 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1.4了解有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第二章烷烃和脂环烷烃2.1 掌握烷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异构、构象及构象异构体、物理性质变化趋势2.2了解烷烃的重要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折光率。
2020农学统考315化学考研大纲
2020考研农学考试大纲2020考研农学考试大纲将发布,农学考研大纲对于考研农学复习具有指导意义,让复习方向化零为整,提高复习效率,在考研大纲发布后,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第一时间整理2020考研农学考试大纲,速来查阅吧!更有2020考研大纲名师解析,全程助力备考,不容错过。
化学I.考试性质农学门类联考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无机及分析化学50%有机化学50%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填空题35空,每空1分,共35分计算、分析与合成题8小题,共55分IV.考查范围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
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溶液和胶体考试内容分散系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通性胶体溶液考试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三年制专科. 试行)课程编号:0311010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开设学期:第3、4学期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一、课程教学目的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检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情况;检验学生分析解决一般实际问题和进一步自学有机化学书刊的能力。
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本课程总学时为126(上学期18周,周课时4;下学期18周,周学时3),其中课堂教学116学时,课堂讨论6学时,考核4学时。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主要参考书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莫里森等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3、胡宏文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四、考核的知识点与考核目标(分章节)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有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
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
第一章绪论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4、熟悉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能够应用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定性地理解、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5、掌握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偶极矩等概念的函义;能够区别键能和键的离解能以及根据元素电负性判断键矩的方向。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Word版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有机化学Ⅰ.考试性质有机化学考试是为招收药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有机化学考试范围为大学本科阶段有机化学所学内容。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有机化合物命名约20%有机化学反应约33%有机化合物合成约24%有机反应机理约11%有机化合物结构约12%四、试卷题型结构根据结构式命名或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每小题2分,共15题,共30分写出反应的主要产物,每空2分,共25空,共50分从指定原料制备指定的化合物,每小题6分,共6题,共36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题,共16分推导题,每小题6分,共3题,共18分五、考查内容(一)绪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共价键的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离解能;键的极性与极化性,分子的极性;共价键断裂的方式:均裂与异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常见官能团的名称与结构,表示方法:分子式、构造式。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研究的一般方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在结构测定中的基本原理与用途。
有机酸碱概念,亲核性试剂,亲电性试剂。
学习现代共价键理论的基础知识。
(二)烷烃和环烷烃烷烃的分类、命名(普通命名法、习惯命名法),重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
烷烃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象异构及其表示方法。
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和燃烧、热裂、甲烷的卤代反应。
理解反应机理在有机反应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自由基链反应机理的特点,认识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活化能、相对反应活性、过渡态等。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本科适用)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本科适用)参考学时:116 学分:7 课程编号:0406303一、课程性质与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化工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它使学生了解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课程内容考核目标(一)绪论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一般了解 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熟悉理解 3.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及其性质熟悉理解 4.共价键的断裂----均裂与异裂熟悉理解 5.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一般了解 6.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熟悉理解 7.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一般了解(二)烷烃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构造异构、命名、结构、构象掌握应用 2.烷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3.烷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 4.甲烷氯代反应历程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活化能和过渡态熟悉理解 5.一般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掌握应用 6.烷烃的天然来源一般了解(三)烯烃1.烯烃的构造异构、命名、结构、来源和制法掌握应用 2.Z-E标记法、次序规则掌握应用 3.烯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4.烯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 5.重要的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一般了解(四)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1.炔烃的异构、命名和结构掌握应用 2.炔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3.炔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炔烃----乙炔一般了解 5.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熟悉理解 6.共轭二烯烃的性质掌握应用 7.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一般了解 8.电磁波的概念一般了解 9.红外光谱一般了解(五)脂环烃1.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掌握应用2.脂环烃的性质掌握应用3.环烷的环张力和稳定性掌握应用4.环烷烃的结构掌握应用5.萜类和甾族化合物一般了解(六)单环芳烃1.苯的结构熟悉理解2.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掌握应用3.单环芳烃的来源和制法一般了解4.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5.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6.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掌握应用7.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理论解释熟悉理解8.二取代芳烃的定位规律熟悉理解(七)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1.联苯及其衍生物一般了解2.稠环芳烃及性质熟悉理解3.非苯芳烃及休克尔规则掌握应用(八)立体化学1.手性和对映体熟悉理解2.旋光性和比旋光度熟悉理解3.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熟悉理解4.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确定和构型的标记掌握应用5.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熟悉理解6.外消旋体的拆分一般了解7.手性合成(不对称合成)一般了解8.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熟悉理解9.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熟悉理解 10.含其他手性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熟悉理解(九)卤代烃1.卤代烷烃的分类与命名掌握应用2.卤代烷烃的制备掌握应用3.卤代烷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4.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5.亲核取代历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应用6.消除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应用7.不饱和卤代烃的分类与活性掌握应用8.结构对不饱和卤代烃活性的影响熟悉理解9.卤代烯烃、卤代芳烃和多卤代烃掌握应用(十)醇和醚1.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醇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醇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醇一般了解5.硫醇一般了解6.醚的构造、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 7.醚的性质和重要的醚掌握应用 8.环醚、冠醚和硫醚一般了解(十一)酚和醌1.酚的构造、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 2.酚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3.酚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 4.重要的酚一般了解 5.环氧树脂一般了解 6.离子交换树脂一般了解 7.苯醌、萘醌和蒽醌一般了解(十二)醛和酮、核磁共振谱1.醛、酮的结构、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醛、酮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醛、酮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醛和酮一般了解5.核磁共振谱一般了解(十三)羧酸及其衍生物1.羧酸的结构、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羧酸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羧酸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一元羧酸一般了解5.二元羧酸一般了解6.羟基酸掌握应用7.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掌握应用8.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9.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10.各类羧酸衍生物及其重要代表物一般了解11.碳酸衍生物一般了解12.蜡和油脂一般了解(十四)β—二羰基化合物1.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式的含量掌握应用2.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类型掌握应用3.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掌握应用4.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掌握应用5.麦克尔反应一般了解(十五)硝基化合物和胺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和制法掌握应用5.胺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6.胺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7.季铵盐和季铵碱掌握应用8.腈和重要的腈掌握应用9.异腈一般了解10.异氰酸酯一般了解(十六)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重氮化反应掌握应用2.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掌握应用3.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一般了解4.重氮甲烷和碳烯一般了解5.叠氮化合物和氮烯一般了解(十七)杂环化合物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应用2.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熟悉理解3.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应用4.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应用5.嘧啶、嘌呤及其衍生物一般了解(十八)碳水化合物1.概论一般了解2.单糖的结构熟悉理解3. 单糖的性质 掌握应用4. 二糖的结构及性质 掌握应用5. 多糖 一般了解三、考试说明(一) 考试内容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一、指导思想为了客观、准确、科学的反映我校化学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学生研究生有机化学学科的成绩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有机化学的考试质量和水平,特制的本考试大纲,以规范研究生有机化学考试过程。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按(一)基本知识、(二)基本反应、(三)基本理论三部分列出。
具体考核内容以A 、B 、C 、D分别代表考试目标的四个层次,即(A)认识与记忆,是指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与牢固记忆。
(B)理解与判断,是指对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和基本理论的准确理解和对相关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C)掌握与应用,是要求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反应和基本规律,并熟练运用于有机制备、合成和有机物的分离与鉴定;能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有机化学的一些结构和化学性质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
(D)分析与综合,是要求从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出发,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推论、分析、论证解决某些有机化学中的问题;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制备及相互间的衍生关系,能初步设计较合理的合成路线,进行有机合成。
具体考核内容包括:(一)基本知识包括定义、通式、各类化合物的分类、基本结构、异构现象、命名、名词术语、物理性质、重要化合物、波谱知识等。
(二)基本反应包括各类化合物化学反应中的通性反应、特性反应、制备反应。
(三)基本理论包括结构理论、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理论、反应历程、立体化学、重要反应规律。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知识1.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涵义 A2.有机物的特性 A B3.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A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A B C二、基本理论: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B C2.共价键的键参数。
B C3.共价键的断裂与有机反应类型 B C4.有机化合物中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 B C第二章烷烃一、基本知识1.通式、同系列、同系物、同系差 A B2.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氢原子 A B3.同分异构现象 A B C4.命名(普通命名和系统命名法) A B C5.碳原子的sp3杂化及其结构 A B C6.烷烃的分子结构(构型和构象) A B7.自由基的定义 A B8.分子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A B9.烷烃的来源 A10.烷烃的制备和用途 A二、基本反应1.烷烃的卤代、氧化 A B C2.烷烃的稳定性 A B三、基本理论1.自由基的结构与稳定性 B C2.自由基取代反应的历程及特点 B C第三章单烯烃一、基本知识1.单烯烃的通式 A B2.同分异构现象 A B C3.系统命名和顺反异构体( Z/E,顺/反)的命名 A B C4.碳原子的sp2杂化及其构型 A B C5.π键的形成及与σ键的不同点 A B C6.单烯烃的分子结构 A B C7.单烯烃的物理性质 A二、基本反应1.烯烃的催化加氢 A B C2.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1)与卤素的加成反应 A B C D (2)与HX的加成反应 A B C D(3)与H2SO4的加成反应 A B C D(4)与H2O的加成反应 A B C D (5)与HOX的加成反应 A B C D (6)硼氢化氧化反应 A B C D 3.烯烃的氧化反应(1)烯烃与KMnO4、 OsO4的氧化反应 A B C D(2)烯烃与O3的反应 A B C D (3)过酸氧化、空气氧化、氨氧化法 A B C4.α-H的卤代反应 A B C D5.烯烃的制备(1)醇的脱水 B C(2)卤代烷脱HX B C三、基本理论1.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鎓离子历程和碳正离子历程) B C2.烯烃不对称加成规律(马氏规则) B C D3.过氧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历程) B C D4.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B C5.诱导效应 B C D第四章炔烃与二烯烃一、基本知识1.炔烃的通式 A2.二烯烃的分类及同分异构 A B C3.命名 A B C4.碳原子的sp杂化及其构型 A B C5.共轭体系的分类、离域键、离域能 A B6.丁二烯的分子结构 A B C7.重要化合物(1)丁二烯 A B(2)异戊二烯 A B(3)乙炔 A B二、基本反应1.炔烃的加成反应(与H2,X2,HX,H2O及带活泼氢的HCN,RCOOH,ROH反应) A B C D2.炔烃的氧化反应 A B C3.乙炔的聚合反应 A B C4.端炔的活泼氢反应,炔化物的生成 A B C D5.共轭二烯烃的1,2和1,4加成 A B C6.双烯合成反应 A B C D三、基本理论1.共轭效应 B C2.烯和炔亲电加成反应活性的比较 B C3.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 B第五章脂环烃一、基本知识1.脂环烃的命名 A B2.环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A B3.构象(1)环己烷的构象 A B C (2)环己烷衍生物的构象 A B C4.重要化合物,环己烷,环戊二烯 A B二、基本反应1.环烷烃的卤代反应 A B2.小环环烷烃的加成(与H2,X2,HX) A B C3.环烷烃的氧化 B C三、基本理论环烷烃的结构和稳定性(张力学说) B第六章对映异构一、基本知识1.平面偏振光,偏振面 A2.旋光性物质 A B3.旋光度比旋光度 A B4.旋光仪的构造及原理 A B5.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 A6.对映体、非对映体、左旋体、右旋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 A B C7.费歇尔投影式、透视式、纽曼投影式之间的转换 A B C D8.环状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A9.构型的表示方法(D,L法及R,S法) A B C10.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丙二烯型及联苯型化合物) A11.外消旋体的拆分 A二、基本理论1.手性和对称因素 A B C2.亲电加成反应历程中的立体化学 B C第七章芳香烃一、基本知识1.芳烃的分类 A B2.苯系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A B C3.苯系芳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A B4.苯的结构 A B C5.萘的结构 A B6.蒽、菲的结构 A7.共振论简介 A二、基本反应1.苯的亲电取代反应(1)卤代反应 A B C D (2)硝化反应 A B C D (3)磺化反应 A B C D (4)付—克氏反应 A B C D2.苯及其同系物的氧化反应 A B C3.苯的加成反应 A B4.萘的取代反应 A B5.萘的氧化反应 A B6.萘的加成反应 A B7.蒽、菲的性质 A三、基本理论1.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 B C2.苯环上亲电取代定位规律及解释 B C D3.休克尔规则及在非苯系芳烃中的应用 B C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一、基本知识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A2. 紫外光谱(1)紫外光谱及其产生 A(2)Lambert-Beer定律和紫外光谱图 A B(3)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A B C(4)紫外光谱的应用 A B C3. 红外吸收光谱(1)基本原理 A(2)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A B(3)红外光谱图与有机分子的关系 A B C(4)各类官能团(或基团)的特征吸收 A B(5)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解释 A B C D4.核磁共振谱(1)基本原理 A(2)HNMR谱的表示法 A B(3)简单典型核磁共振谱图的解释 A B C D5. 质谱的原理和有机物的质谱图解析 A第九章卤代烃一、基本知识1.卤代烃的分类 A B2.卤代烃的命名 A B C3.卤代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A4.一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A5.重要的卤代烃 A6.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 B C二、基本反应1.一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1)一卤代烷的水解反应 A B C D(2)一卤代烷的醇解反应 A B C D(3)一卤代烷的氨解反应 A B C D(4)一卤代烷的氰解反应 A B C D(5)一卤代烷和AgNO3醇溶液的反应 A B C D2.一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及消除规律(扎依采夫规则) A B C3.一卤代烷与金属Na、Mg、Li的反应 A B C4.卤代烃的制法(以烃、醇为原料和RX的互换) A B C三、基本理论1.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反应性能的解释 B C2.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 N1,S N2,邻近基团的参与历程) B C D3.SN 2和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C D4.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烃基结构,离去基团,亲核试剂,溶剂) A B C D第十章醇、酚、醚一、基本知识1.醇的结构 A B2.醇的分类 A B3.醇的命名 A B C4.醇的光谱性质 A B5.醇的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A B6.酚的结构 A B7.酚的命名 A B C8.酚的物理性质光谱性质 A9.醚的分类 A10.醚的命名 A B11.醚的同分异构 A B12.醚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A13.重要醚(环氧乙烷,冠醚) A二、基本反应1.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A B C D2.醇与卤化磷的反应,与SOCl2的反应 A B C D3.醇与无机酸的反应 A B C D4.醇的氧化与脱氢 A B C D5.醇的脱水反应 A B C6.邻二醇的特性反应(与C u(O H)2、H IO4、片呐醇重排) A B C D7.酚羟基上的反应(弱酸性、显色反应、成醚反应) A B8.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A B C9.酚的氧化反应 A B10.醚羊盐的生成 A B11.醚与氢卤酸的反应 A B C12.醚过氧化物的生成与检验 A B13.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 A B C14.醇的制法(烃烯水合,RX水解,醛酮的还原及与RMgX反应) A B C D15.苯酚的制法(磺酸盐碱熔法,氯苯水解法,异丙苯氧化法) A B C16.醚的制法(醇分子间脱水及威廉姆逊法) A B C17.α-消除反应 A三、基本理论1.消除反应历程(E1,E2历程) A B C2.消除反应规律及解释 B C3.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B C4.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B第十一章醛和酮一、基本知识1.醛酮的结构 A B2.命名 A B C3.物理性质 A4.光谱性质 A5.重要醛酮的制备、性质、用途 A B二、基本反应1.加成反应(1)加HCN A B C D(2)加Na2HSO3A B C D(3)加RMgX A B C D (4)加ROH A B C D (5)加H2O A B C D2.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 A B C D3.α—H原子的反应(1)卤代 B C D (2)羟醛缩合 B C D (3)其它的缩合反应(安息香缩合、柏琴反应等) B C D 4.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①托伦试剂 A B C②斐林试剂 A B C③强氧化剂 A B C (2)还原反应①还原成醇 A B C D②还原成烃 A B C D (3)歧化反应 A B C5.醛的显色反应 A B C6.α,β—不饱和醛酮特性、插烯规律 A B C7.醛酮制法(1)醇的氧化 A B C(2)烃的氧化 A B C(3)偕二卤代物的水解 A B(4)付—克氏酰基化反应 A B C(5)炔烃的水合 A B C(6)烯烃的羰基化 A B三、基本理论1.简单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C2.复杂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C3.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Cram规则) C4.影响羰基活性的因素 B C第十二章羧酸一、基本知识1.羧酸的分类 A2.羧酸的命名 A B C3.羧酸的结构 A B C4.羧酸的物理性质 A5.羧酸的光谱性质 A6.二元羧酸的物理性质 A二、基本反应1.羧基中氢原子的反应 A B C D2.羧基中羟基的反应(生成酰卤、酸酐、酯、酰胺) A B C D3.还原反应 A B C4.脱羧反应 A B C D5.α- H的卤代反应 A B C D6.一元羧酸的制法(1)烃、伯醇、醛等的氧化 A B C D(2)由卤代烃制备(和氰化物反应再水解,和有机金属反应) A B C D(3)烯烃与一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A B7.二元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受热分解反应) A B C D8.羟基酸、羰基酸等取代酸的特性和制备方法 A B C三、基本理论1.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 B C D2.酯化反应历程 C D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一、基本知识1.羧酸衍生物的分类(酰卤、酸酐、酯、酰胺) A2.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A B C3.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特点 A B C4.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A5.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A二、基本反应1.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 A B C D2.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A B C D3.还原反应 A B C4.酯的缩合反应(Claisen酯缩合、Dieckmann缩合、混合酯缩合) A B C D5.酰胺的脱水和霍夫曼降解反应 A B C D6.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A B C7.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 A B C8.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A B C D9.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A B C10.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A B C D11.有机合成路线(1)增减碳-碳键反应 A B C D(2)形成碳环的反应 A B C D(3)转换官能团的反应 A B C D(4)对立体化学的要求 A B C D(5)合成路线的设计(逆合成法、导向基的引入、保护基的应用) B C D三、基本理论1.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加成-消去反应历程,羧酸衍生物结构的比较) B C D2.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原理 C D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一、基本知识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 A2.硝基化合物的分类 A3.硝基化合物的命名 A4.胺的分类 A B C5.胺的结构 A B C6.胺的命名 A B C7.胺的物理性质 A8.重要的硝基化合物(1)硝基苯 A(2)苦味酸 A(3)TNT A9.季铵盐、季铵碱的制备和用途。
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有机化学是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做好考试准备, 特制定此大纲供考生参考。
本大纲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内容, 均为考生应掌握之基本内容。
80%以上的试题内容均在此大纲范围之内, 但不严格局限于此大纲。
考生在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反应及其机理的基础上, 更应进一步灵活掌握各种官能团的转化, 以及其中涉及的立体化学, 能够立体和选择性地合成简单有机物, 能够运用所学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和光谱(NMR、IR、UV-Vis和MS)对未知简单有机物进行结构推断, 或对有机混合物进行分离。
糖、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虽非考查重点, 但考生亦应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实验部分占考试分数的10%左右, 用书面方式重点考察考生的实验技能。
参考书目:理论部分参考书:1. 鲁崇贤.杜红.主编.有机化.(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 袁履.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邢其.裴伟.徐瑞.裴坚.有机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美]福尔哈特(V ollhardt.K.P.),[美]肖尔(Schore,N.E.)著;戴立信,席振峰,王梅.等译.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实验部分参考书:5. 柯以.主编.大学化学实.(第一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第一部分理论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1-1 库仑力、离子键、共价健和八电子规则1-2 路易斯结构式和共振式1-3 原子轨道的量子描述1-4 分子轨道与共价键1-5 杂化轨道理论1-6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分子式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2-1 直链、支链和环烷烃的结构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2-3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2-4 燃烧热与环烷烃的环张力2-5 围绕单键旋转所产生的构象及其势能图2-6 乙烷和取代乙烷的构象: 纽曼投影式2-7 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2-8 构象转化和简单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2-9 酸碱理论的发展史第三章自由基卤代反应制备卤代烃3-1 自由基与烷烃中的键能3-2 烷基自由基的结构: 超共轭作用3-3 石油裂解3-4 甲烷的卤代反应: 自由基链式反应3-5 高级烷烃的卤代反应: 反应活性与选择性3-6 氟氯烷与同温层的臭氧空洞第四章立体化学4-1 手性分子与光学活性4-2 绝对构型: R-S 顺序规则4-3 菲舍尔投影式4-4 多手性中心分子和非对映立体异构体4-5 内消旋化合物和不含手性中心的手性分子4-6 化学反应中的立体化学4-7 对映异构体的拆分第五章卤代烃的反应5-1 卤代烃的命名5-2 卤代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5-3 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SN2)反应5-4 卤代烃的单分子取代反应(SN1)和单分子消除(E1)反应5-5 卤代烃的双分子消除(E2)反应和共轭碱消除(E1cb)反应5-6 卤代烃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第六章醇6-1 醇的命名6-2 醇的结构与物理性质6-3 醇的酸性和碱性6-4 醇的工业制备方法6-5 从卤代烃制醇6-6 从醛和酮制备醇: 羟基与醛和酮的氧化-还原关系6-7 利用格式试剂和锂试剂合成醇6-8 醇与强碱的反应: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烷氧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6-9 醇与强酸的反应: 烷基氧鎓离子在醇的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中的作用6-10 碳正离子的重排反应6-11 醇的有机酯和无机酯的制备和应用第七章醚7-1 醚的命名与物理性质7-2 威廉姆森法制备醚7-3 醇缩合法制备醚7-4 醚的反应7-5 从2-氯醇制备环氧化合物7-6 环氧的酸式开环和碱式开环反应第八章烯烃8-1 烯烃的命名8-2 烯烃双键的结构和键8-3 烯烃的物理性质8-4 烯烃与不饱和度8-5 烯烃的稳定性与氢化热8-6 卤代烃消除制备烯烃8-7 醇脱水制备烯烃8-8 C=C双键加氢反应的热力学8-9 烯烃的催化氢化反应8-10 卤代烃对C=C双键亲电加成反应8-11 烯烃水合制备醇8-12 卤素对C=C双键的反式加成8-13 C=C双键的羟基化汞化-硼氢化还原反应8-14 C=C双键的硼氢化-氧化反应8-15 C=C双键的过氧酸环氧化反应8-16 C=C双键顺式氧化制备邻二醇8-17 C=C双键的臭氧化-还原反应8-18 烯烃的齐聚和聚合反应第九章炔烃9-1 炔烃的命名9-2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9-3 炔烃的核磁和红外光谱9-4 C C三键的稳定性9-5 邻二卤代烃双消除制备炔烃9-6 从端炔烃制备炔烃9-7 炔烃的还原9-8 对C C三键的马氏加成9-9 对C C三键的反马氏加成9-10 烯基氯和铜锂试剂第十章非芳香性的离域共轭体系10-1 烯丙基自由基、正离子和负离子: p-共轭作用10-2 烯丙位的自由基卤代反应10-3 烯丙基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控制作用10-4 烯丙基金属有机试剂的制备与应用10-5 共轭二烯化合物10-6 对共轭二烯的亲电进攻10-7 多于两个键的离域共轭体系10-8 Diels-Alder反应10-9 电环化反应10-10 共轭二烯聚合制橡胶第十一章芳香化合物11-1 芳香化合物的命名11-2 苯环的结构及其芳香性11-3 苯环的核磁、红外和紫外光谱11-4 稠环芳香化合物11-5 休克尔规则和带电荷的芳香化合物11-6 苯环的亲电卤代反应11-7 苯环的硝化和磺化反应11-8 付-克烷基化反应和付-克酰基化反应11-9 苯上取代基对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 诱导与共轭作用11-10 多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的选择性11-11 稠环芳香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11-12 苄位的氧化与还原11-13 苯酚的命名与性质11-14 苯酚的合成: 亲核芳香取代反应11-15 苯酚的反应11-16 克来森重排和可普重排11-17 苯酚的氧化成醌11-18 重氮盐的合成与桑德迈尔反应11-19 重氮盐对苯环的亲电进攻: 重氮偶合反应第十二章醛和酮12-1 醛和酮的命名12-2 醛和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及其NMR、IR和UV光谱12-3 醛和酮的制备方法12-4 醛和酮的水合反应12-5 半缩醛(酮)和缩醛(酮)12-6 缩醛(酮)对羰基的保护作用12-7 氨和胺对醛(酮)羰基的加成12-8 HCN对醛(酮)羰基的加成12-9 叶立德与维提希反应12-10 拜耳-维利格氧化反应12-11 吐仑试剂和菲林试剂12-12 醛和酮的酸性: 烯醇和烯酮12-13 酮式与烯醇式的平衡12-14 醛(酮)-位的卤化反应12-15 醛(酮)-位的烷基化反应12-16羟醛缩合反应12-17 交叉的羟醛缩合反应12-18 分子内的羟醛缩合反应12-19 ,-不饱和醛、酮的制备12-20 对,-不饱和醛、酮的1,2加成和1,4共轭加成反应12-21 迈克尔加成反应与罗宾逊关环反应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13-1 羧酸的命名13-2 羧酸的结构与物理性质13-3 羧酸的NMR和IR光谱13-4 羧酸的酸性和碱性13-5 羧酸的工业合成方法13-6 羧酸的实验室合成方法13-7 羧基碳上的反应: 加成-消除机理13-8 羧酸衍生物酰氯、酸酐、酯、酰胺的制备13-9 Hell-Volhard-Zelinsky 反应制备-卤代羧酸13-10 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的相对反应活性、结构和光谱13-11 酰氯、酸酐、酯和酰胺的化学13-12 霍夫曼降低反应13-13 克来森缩合反应和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15-14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5-15 酰基负离子等价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十四章胺14-1 胺的命名14-2 胺的结构和物理性质14-3 胺基的光谱14-4 胺的酸性和碱性14-5 氨烷基化制备胺14-6 还原胺化反应用于胺的合成14-7 从酰胺合成胺14-8 季铵盐的消除: 霍夫曼降解反应14-9 曼尼希反应: 从三个有机片段合成胺14-10 胺的亚硝化反应: 亚硝胺和重氮盐14-11 重氮甲烷、卡宾和环丙烷的合成14-12 胺在工业中的应用第十五章碳水化合物化学15-1 碳水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15-2 糖的环式构型15-3 简单糖的异头物: 葡萄糖的变旋现象15-4 糖氧化成糖酸15-5 糖的高碘酸氧化反应15-6 还原糖成糖醇15-7 糖羰基与胺和肼的缩合反应15-8 糖的酯、醚和糖苷衍生物15-9 糖的逐步升级与降解15-10 醛糖相对构型的确定15-11 自然界中的二糖与多糖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16-1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16-2 非芳香的杂环化合物16-3 芳香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反应16-4 吡啶的结构、合成和反应16-5 喹啉与异喹啉的结构、合成和反应第十七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17-1 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17-2 氨基酸的合成17-3 旋光纯的氨基酸的合成17-4 多肽与蛋白质17-5 多肽的测序17-6 多肽的合成17-7 Merrifield多肽固相合成17-8 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7-9 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17-10 聚合酶链反应与DNA鉴定第十八章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18-1 核磁共振原理18-2 核磁共振氢谱18-3 氢的化学位移18-4 化学等价核和磁等价核18-5 1H NMR中的积分18-6 相邻氢的互相影响: 自旋-自旋裂分与偶合常数18-7 核磁共振碳谱18-8 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18-9 紫外光谱的原理和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18-10 质谱的原理和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一普通蒸馏了解普通蒸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掌握普通蒸馏的仪器选择和操作过程;学会一些基本操作,如:仪器的选择、安装、拆卸等实验二重结晶了解常用固体有机物的精制方法;掌握重结晶法精制固体有机物的基本原理;掌握重结晶的操作过程, 包括溶剂的选择、热饱和溶液的配制、脱色及减压过滤等操作;掌握用水、有机溶剂重结晶有机物的操作方法实验三沸点和熔点的测定了解沸点和熔点的概念、测定方法以及测定沸点和熔点的意义;学会用提勒管测定液体的沸点和固体的熔点;学会用熔点测定仪测定固体的熔点实验四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物中乙醇的含量、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了解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会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学会用色谱工作站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会红外光谱仪的操作规程;掌握红外光谱分析中各种制样的方法;了解通过查阅文献用红外光谱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方法实验五环己烯的制备及定性鉴定了解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在酸催化下醇分子内脱水制备烯烃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并掌握分馏柱的使用原理及应用范围;初步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和保养方法;掌握液体有机物干燥方法以及干燥剂的选择原则实验六1-溴丁烷的合成及结构鉴定了解卤代烃的制备方法;了解醇与溴化钠-硫酸反应制备溴代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磁力搅拌、回流、气体吸收装置等的应用和操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反应中的现象变化、详细记录并加以解释实验七己二酸的合成及结构鉴定了解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方法和操作;掌握固体有机物的精制方法;掌握在合成过程中有害气体的吸收方法实验八乙醚的制备及含量测定了解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由乙醇制乙醚的主反应和副反应;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以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掌握低沸点、易燃有机化合物的蒸馏操作及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基本操作实验九7,7-二氯双环[4.1.0]庚烷的合成及结构分析了解相转移催化由二氯碳烯与环己烯反应制备7,7-二氯双环[4,1,0]庚烷的方法和原理;熟练使用机械搅拌操作实验十肉桂酸的制备及结构鉴定了解减压蒸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初步学会减压蒸馏仪器安装及操作;了解Perkin反应制备芳基取代的α, β-不饱和酸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及应用, 初步学会水蒸气蒸馏的仪器安装和操作;初步学会无水条件下的实验操作实验十一乙酸乙酯的合成、表征和含量测定了解羧酸酯常用的制备方法;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操作;进一步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熟悉气相色谱仪的使用实验十二苯亚甲基丙酮的合成及结构鉴定通过实验了解克莱森-施密特反应制备芳香族α, β-不饱和醛酮的方法;掌握电动搅拌、减压蒸馏等操作;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
突破难题福建省考研化学复习资料有机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突破难题福建省考研化学复习资料有机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突破难题:福建省考研化学复习资料有机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为了帮助考研化学学科的考生突破难题,我们整理了福建省考研化学复习资料中的有机化学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梳理:1. 基本概念1.1 有机化学的定义与特点1.2 有机物的分类与命名规则1.3 共价键与键能1.4 自由基与自由基反应1.5 化学键的极性与键级1.6 电子轨道与杂化1.7 共轭体系与芳香性2. 反应机理2.1 亲核取代反应2.2 电子取代反应2.3 加成反应与消除反应2.4 氧化还原反应2.5 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反应2.6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3. 功能团3.1 烃类3.1.1 烷烃3.1.2 烯烃3.1.3 炔烃3.2 卤代烃3.3 醇与酚3.4 醛与酮3.5 脂肪族酸与脂环族酸3.6 胺3.7 乙酸的产生与应用4. 活化与保护4.1 吸电子基团与给电子基团的效应 4.2 Steglich酯化反应4.3 酸碱催化反应4.4 酮醛的保护与去保护4.5 羧酸的保护与去保护5. 环状化合物5.1 环状反应的类型5.2 环状化合物的命名与性质5.3 环的稳定性与活化请考生根据以上的有机化学重点知识点进行复习,重点关注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功能团的命名与性质、活化与保护以及环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解题的方式巩固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建议考生进行以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
2. 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复习课程和讲座,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3. 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注意总结错误的原因和解题思路。
4. 与同学、老师或考研辅导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技巧。
5. 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关联有机化学与生活、环境等领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最后,祝愿所有参加福建省考研化学学科的考生能够顺利突破难题,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加油!。
兰州理工大学867有机化学2020年考研专业初试大纲
《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层次:硕士考试科目代码:867适用招生专业:环境工程、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考试主要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①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桥环烃、螺环烃、杂环不做考试要求);○2楔形式表示分子的立体结构;○3锯架式、纽曼投影式、菲舍尔投影式三者的相互转化;○4双键和环上顺反异构的Z/E 命名;○5手性碳上对映异构的R/S 命名。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①物理性质仅考核沸点;○2共价键的属性;○3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4酸碱电子理论、酸碱性强弱的判断;○5氢化热与相对稳定性;○6诱导效应;○7共轭效应;○8环己烷的构象;○9共振论;○10定位效应;○11芳香性;○12对映异构(苏式、赤式);○13S N 2、S N 1、E2、E1间的竞争因素;○14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3.有机化学反应①烯烃和环烯烃的催化加氢、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硼氢化氧化、氧化反应、α-H 的反应;②炔烃末端氢的酸性、催化加氢及产物的顺反异构、亲电加成;③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双烯合成;④小环烷烃的加成开环;⑤单环/非苯芳烃和萘的亲电取代;⑥单环芳烃的氧化反应;○7卤代烷的亲核取代、消除反应、格氏试剂;○8醇的酸性、取代反应、脱水反应、氧化反应;○9醚链的断裂、取代环氧乙烷的反应;○10酚羟基以及芳环上的反应;○11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α-H 的反应、Cannizzaro 反应(包括杂环);○12羧酸的酸性、酯化和脱羧反应;○13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三解,Perkin缩合;○14胺的碱性、烃基化、酰基化,季胺盐和季胺碱;○15重氮化反应、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
4.反应机理①反应过程中电子迁移的箭头表示方法;②亲电加成及加成过程中的立体化学;③亲核取代;○41,2-消除反应机理及E2消除的立体化学;○5Pinacol 重排;○6Fries 重排;○7霍夫曼酰胺降解;○8安息香缩合;○9Claisen 酯缩合;○10Claisen 重排。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bc4045b4-6ea5-11ec-9e1f-7cb59b590d7d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有机化学是林业、环境科学、生物、林业化学等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也是植物学和林业化学专业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的范围和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理工科非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一)有机化学理论基础1.按照中国化学学会1980年推荐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命名各类有机化合物,注重系统命名,熟悉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常用名称或习惯命名。
2.应用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理解分子结构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机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立体有机化学: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构象异构、顺反异构和光学异构)、手性原子表示(R/s表示)和立体化学顺序规则。
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
4.正确理解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并合理解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规律:例如极性强弱、酸碱性强弱、化学活性次序、芳香族取代基的定位规律等。
5.应用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来解释化合物的沸点、熔点和溶解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
6.波谱分析(紫外、红外、核磁共振与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1.烷烃的卤代反应及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
2.环烷烃的小环加成开环反应。
3.烯、炔烃中碳碳双键的加成、氧化还原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律。
共轭双键的1,4-加成、双烯合成反应。
4.取代反应、侧链氧化、亲电取代反应过程以及芳烃和多环芳烃的局部化效应。
非苯芳烃和哈克尔定律。
5.卤代烃的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查依采夫规律,sn1与sn2、e1与e2反应历程,格氏试剂的制备,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中卤素的活泼性。
6.醇羟基的酸碱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脱水反应。
《有机化学》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共四页)
《有机化学》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共四页)考生对有机化学内容应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认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类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牢固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反应及其应用。
二、基本要求:1. 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熟练掌握系统命名的命名原则——最低系列原则和次序规则,了解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和常用的俗名。
系统命名法要熟练掌握脂肪烃、脂环烃、芳烃的母体名称,主要官能团及各种基的名称及其编号次序,多官能团化合物命名时母体名称的选择和基团编号次序。
立体化学的名称重点掌握顺-反、Z-E 及R-S标记法。
习惯命名法要理解正、异、新、伯、仲、叔、季的涵义。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影响深刻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具体要求如下:(1)碳原子成键时的杂化状态(sp3,sp2,sp)及碳原子各种杂化轨道在成键时对键长、键角、键能的影响,以及对与这些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或官能团的影响。
(2)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区别,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描述,定性说明定域键和离域键(共轭π键)。
(3)理解共轭结构和共振杂化体的概念及其在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应用,理解芳香性的概念,包括苯系芳烃及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芳香性。
(4)主要官能团(C C ,—C≡C— ,—X , —OH , —O—,—CHO , C O,—COOH ,—COOR ,—COCl ,—CONH2,—COOCO—,—C≡N ,—NO2 ,—NH2,—N=N—,—SO3H)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
(5)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共振效应)、超共轭效应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说明取代羧酸的酸性强弱、α-氢原子活泼性、1,3-丁二烯的亲电加成以及一元取代苯和萘的定位规则。
(6)空间效应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说明顺反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环己烷的两种一元取代物(a 键型和e键型)的相对稳定性。
《有机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知识,胜任与化学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
课程目标2
能够灵活运用有机反应机理,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各类相关反应,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目标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成所需的有机物,创造新化合物,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新材料,人民生活所需的新药做出相应的贡献。
The main components of organic chemistry as a discipline are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theoretical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 mechanisms andsynthesis. The course in our university was praise as Shanghai Model Course in 2004. It tell the student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organic molecules and the reasons behinds them; how the structure relates to their function; the reactions the molecules undergo and how and why they behave in the way they do; how molecules are made and how the students too can think about making molecules; nature and industry. The course will equip the students with enough funda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to learn the corresponding courses and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topi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工程学院2020考研大纲:有机化学
福建工程学院2019考研大纲:有机化学由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福建工程学院2019考研大纲:有机化学
一、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二、招生学院(盖学院公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本内容:
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中基本理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物化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备方法;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解析。
二、考纲范围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
共价键:价键形成,属性,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酸碱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饱和烃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与命名;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氧化,异构化,裂化,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3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与命名;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氢,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氧化反应,聚合反应,α-
氢原子的反应,炔烃的活泼氢反应;二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二
烯烃的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4-加成反应,电环化反应,双烯合成。
4芳香烃
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苯的结构;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芳烃苯环上的反应,芳烃侧链上的反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
应的定位规律;稠环芳烃;非苯芳烃。
5立体化学
手性和对称性;旋光性;手性碳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含有手性碳
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消旋体的拆分;环状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6卤代烃
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卤代烷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反应,相转移催化;亲核取代取代反
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卤代烯烃的分类
和命名;卤代烯烃的化学性质: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氟
代烃。
7醇、酚、醚
醇、酚、醚的结构和命名;醇、酚、醚的物理性质;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羟基被卤素取代的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氧化反应;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醚的化学性质:珜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环醚和冠醚。
8醛、酮、醌
醛、酮、醌的结构和命名;醛、酮、醌的物理性质;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与氨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α-氢
的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醌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9羧酸和取代酸
羧酸和取代酸的结构和命名;羧酸和取代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和成盐反应,羧酸衍生物的生成,脱羧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α-氢的卤代反应;取代酸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还原,酯缩合反应;羟基酸;羰基酸;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
10含氮有机化合物
胺、酰胺、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磺酰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芳胺的取代与氧化,重氮盐与偶合反应;酰胺的化学性质:酸碱性,水解反应,与亚硝酸反应,Hoffmann降级反应;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硝基化合物的还原,互变异构和酸性。
11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五元杂环化合物及性质;六元杂环化合物及性质。
1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糖的碳架结构:单糖的构造式的确定,立体构型,环状结构;单糖的化学性质:糖酸的差向异构化,氧化与还原,成脎反应,成苷反应,单糖的递降,糖脎与糖腙。
13有机波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子振动类型,重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解释;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的产生,化学位移,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NMR图谱举例;紫外光谱:紫外光与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类型,紫外光谱解析;质谱: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
参考书目: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考试说明:
专业课考试科目可以携带计算器(不具有编程、记忆功能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
说明:
1、考试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理论、实际知识、综合分析和论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有些课程还应有基本运算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2、难易程度:根据大学本科的教学大纲和本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一般应使大学本科毕业生中优秀学生在规定的三个小时内答完全部考题,略有一些时间进行检查和思考。
排序从易到难。
3、考试说明:请注明该考试科目是否可以携带计算器、绘图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