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比轻重)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

跷跷板教学内容: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简易杠杆模型,卡通小兔玩具两个,天平一架,两袋包装、质量不等的糖果。
学具准备天平(每小组一架),每人一个水果(包装袋上有橡皮筋),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最喜欢玩什么?(出示简易杠杆模型,模型两端各有一个吊篮)原来它们最喜欢玩的叫做飞上天的跷跷板。
这时候,走来一只小兔弟弟和一只小兔妹妹(出示玩具),它们俩坐了上去(把两个小兔玩具分别放在模型两端的吊篮上)。
2.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小兔弟弟这边低,小兔妹妹那边高。
生2:小兔妹妹上去了,小兔弟弟下来了。
生3:小兔弟弟重,小兔妹妹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小兔弟弟把它这边压下来了,所以它比较重,小兔妹妹那边高高的往上翘起来了,所以它轻。
…… 3.小朋友们真厉害,能看出谁轻谁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出示课题,注意“轻”字用较浅的颜色,贴得高一些;“重”字用较深的颜色,贴得低一些。
) 1.说一说。
师:现在就请小兔休息一会儿,咱们大家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
(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 生1:桌子和凳子比,桌子重,凳子轻。
生2:我吃饭用的碗比勺子重。
生3:大象和小象比,小象轻,大象重。
生4:我爸爸买了1千克梨和0.5千克香蕉,一千克梨重,0.5千克香蕉轻。
生5:我用象和蚂蚁比,象重,蚂蚁轻。
生6:我用剑龙、霸王龙和翼龙比,霸王龙最重,剑龙最轻。
小学一年级数学 《跷跷板》比轻重教学设计

(二)掂一掂
1、这两本书,谁轻,谁重呢?——我们看到,黄色这本比较大,但比较薄,而绿色这本较小,但很厚,这很难比较呀!怎么办呢?
2、小朋友,当有些东西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判断谁轻谁重时,我们就用手掂一掂,感觉物体的轻重。例如,我们可以掂一掂书本的轻重,也可以掂一掂书本与尺子、文具盒等的轻重。你也试试看吧!
4只小鸭子和1只大鸭子比,又是怎样的呢?
小朋友,你过关了吗?
四、知识回顾
1、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看、掂、称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轻重问题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经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学以致用!
2、今天,我们就学到这,谢谢观看!
《跷跷板》比轻重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姓名
微课名称
《跷跷板》比轻重
知识点来源
■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上册
■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屏软件、PPT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孩子熟悉的跷跷板着手,创设狮子、老虎和豹子玩跷跷板的情境,引入轻重的比较。接着联系生活,在不同情境中让学生学会用“看”、“掂”、“称”等不同的比较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理解和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这里,我们可以采用称一称的方法来比较梨和苹果的轻重。只要将梨和苹果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里就能比较了!我们来看看吧!
结果出来了,梨这边压下去了,梨重;苹果那边跷起来了,苹果轻。所以,梨比苹果重,苹果比梨轻。
4、小结:从刚刚的活动中,我们知道,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看、掂、称。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你会了吗?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跷跷板比轻重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跷跷板比轻重》教案及板书设计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跷跷板比轻重》教案及板书设计跷跷板总课时第12课时教学内容:跷跷板(比轻重), 课型, 新讲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慢慢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明白得二、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式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和比较物体轻重的方式教具预备, 课件教学进程,一、小实验,感受重量一、引入:今天咱们一路做个小实验,有爱好吗?将一名同窗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
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得手臂上。
二、提问:大伙儿观看这位同窗,你发觉了什么?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窗,你有什么感受?4、引出“轻重”: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板书课题:跷跷板)二、互动探讨1.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提问:依照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请一名同窗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教师指导与教学进程, 学生学习活动进程, 设计用意和修改2.掂一掂、比一比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3.猜一猜、称一称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提问: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判定出究竟谁轻谁重?(出示天枰来称一称)三、巩固练习完成讲义23页“练一练”1---4题四、小结:同窗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跷跷板(比轻重)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老虎比狮子轻豹子比老虎轻教学反思: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跷跷板比轻重》教案及板书设计跷跷板总课时第12课时教学内容:跷跷板(比轻重), 课型, 新讲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慢慢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明白得二、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3 跷跷板 教案

第3课时跷跷板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比轻重。
教材第22页二、教学目标1.经历物体间的轻重比较过程。
2.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3.结合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难点:学会用不同方法比较多个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天平、铅球、皮球。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动物的图片。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最上面的情境图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你能说说它们在干什么吗?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师:从图中你能知道它们谁最重,谁最轻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比较轻重。
板书课题:跷跷板二、学习新课1.说一说。
1师:谁能说一说,玩跷跷板时,低下去的一端重还是翘上去的一端重?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幅图中的跷跷板分别被谁压下去了。
根据玩跷跷板的经验可知,下沉的一端重,上翘的一端轻。
2师:狮子和老虎在玩跷跷板时,狮子所坐的一端下沉,而老虎所坐的一端却向上翘起,所以谁比较重?老虎和豹子玩跷跷板呢?谁重?学生齐答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轻重是相对而言的,并进行简单的推理:狮子比老虎重,老虎又比豹子重,所以狮子最重,豹子最轻。
2.掂一掂。
1师:淘气和笑笑正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同学们,快拿出你的文具盒和数学书也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谁重谁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掂一掂”情境图教师组织学生拿起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掂一掂,并向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沉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重一些,拿着它觉得省力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轻一些。
3师: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称一称,说一说。
1师:物体轻重差别比较大时我们放在手上掂掂就能感觉出谁轻谁重了,但是如果感觉差不多呢?怎么比较它们的轻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天平称一称2教师拿出天平,在两边放上不同的物体,学生观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发现。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描述。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轻重概念2.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3. 跷跷板平衡原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和描述物体的轻重,并能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跷跷板平衡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跷跷板模型、实物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石头、书本、玩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跷跷板,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物体的轻重。
2. 新课内容:讲解物体的轻重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
3. 跷跷板平衡原理:讲解跷跷板平衡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原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结果。
5. 总结与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跷跷板(轻重的比较)2. 板书内容:物体的轻重概念、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跷跷板平衡原理。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用跷跷板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跷跷板,引导学生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描述。
同时,通过讲解跷跷板平衡原理,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 》教学设计

跷跷板〔比轻重〕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跷跷板》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
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感知了“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数学知识的存在,但还不会用专业的数学方法去比拟,更不会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去表达。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进行准确的比拟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比轻重的过程,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比出物体的轻重。
〔2〕探索比轻重的方法,并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谁轻谁重。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猜测、讨论、动手探究等方法来总结归纳比轻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拟、探究的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轻重的比拟方法。
突破方法:给出不同形象的直观的例子,由学生探索发现。
难点:多个物体轻重的比拟。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实践论证得出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皮球、水晶球,苹果、石榴、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个作为标准。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用不同的方法比
拟物体的轻重。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知识讲解 比大小和比轻重的区别

比大小和比轻重的区别
问题导入圈一圈。
(教材22页例题)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着一个皮球和一个铅球,放铅球的一端沉下去,而放皮球的一端却翘了起来,机灵狗很奇怪,为什么大的球反而轻,小的球反而重呢?
2.探究比大小和比轻重的区别
比大小时,很多物体都可以通过用眼睛观察来判断,因为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那个物体就大,这是用眼睛就能分辨的。
比轻重时,除了用跷跷板或者用手掂,比较准确的方法就是用天平等工具称,物体的轻重不是用眼睛就能分辨的。
3.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不能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误区警示
误区
错解分析图中三根香蕉和一个苹果同样重,所以一根香蕉比一个苹果轻。
正确解答
比.轻。
温馨提示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时,如果天平保持平衡,说明天平两端所放的物品一样重。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跷跷板比轻重-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物体的轻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让学生学会用“轻”和“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并能用“<”和“>”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分享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会用“轻”和“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
2. 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能使用“<”和“>”来表示比较结果。
3.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轻”和“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并能用“<”和“>”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物体的轻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跷跷板模型、各种轻重不同的物品(如石头、书本、羽毛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轻重不同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快乐的家园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家园中物体的轻重。
2. 新课内容:讲解物体的轻重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物体的轻重。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跷跷板游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比较结果。
4. 活动二:让学生用自己的物品进行轻重比较,并用“<”和“>”表示比较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快乐的家园跷跷板比轻重2. 板书内容:物体的轻重概念、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活动一和活动二的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跷跷板游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用“<”和“>”记录比较结果。
2. 让学生用自己的物品进行轻重比较,并用“轻”和“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引导他们积极观察、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 跷跷板》_8

教学设计课题:跷跷板年级:一年级《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轻重的比较。
再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从实践中感受物体轻重的比较。
再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发现无法解决两个大小相似的物体的轻重,引入天平称一称,同时教会学生称一称来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再次通过感知比较,了解大的物体不一定重的概念。
本节课由具体生活情境问题导入,引入“跷跷板”这节课的课题,让学生带着情景问题进行学习,逐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玩跷跷板的过程中,渗透轻重的概念,并比较轻重。
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并巩固“最”的用法,通过简单的推理,找到最重和最轻的动物。
再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在实践中切身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其次,通过猜测验证的方法,引入天平,提出通过称一称的办法比较轻重。
最后,让学生感知不能仅从看物体的大小来确定轻重。
回到导入时的问题,由学生根据当堂内容进行解决,前后呼应,并巩固练习,进行小结。
学情分析因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课堂中的很多数学问题要靠他们的生活实践经验来解答,在具体的情景问题中应注重锻炼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此课在比轻重时,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表达,注重学生语言阐述的完整性和动手实践。
特别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中,要加强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最后,通过巩固练习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西安高新第一学校教师备课用纸第十周星期五第 3 节 2019年4 月26日西安高新第一学校教师备课用纸(续页)西安高新第一学校教师备课用纸(续页)。
比轻重-跷跷板(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比轻重-跷跷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够运用跷跷板来判断物体的轻重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轻重概念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轻重的含义,学会用“轻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特征。
2. 比较物体的轻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跷跷板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关系。
3. 跷跷板原理的认识:让学生了解跷跷板的工作原理,知道跷跷板两边物体的重量与距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跷跷板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关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跷跷板两边物体的重量与距离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跷跷板模型、轻重不同的物体(如石头、书本、玩具等)。
2.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套轻重不同的物体和一个小型跷跷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轻重概念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操作轻重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理解轻重的含义,学会用“轻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特征。
3. 活动一:让学生用小型跷跷板比较物体的轻重,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出比较物体轻重的规律。
4. 活动二:让学生用跷跷板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书包的轻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归纳: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轻重概念、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及跷跷板原理。
6.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跷跷板比较家人的轻重,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轻重-跷跷板2. 板书内容:(1)轻重的概念(2)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3)跷跷板原理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跷跷板比较家人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3 跷跷板精品教学课件

探究新知
圈一圈。
大,反而轻, 怎么回事?
巩固练习
轻的画“√”, 重的画“⚪”
√
√
巩固练习
最轻的画“√”, 最重的画“⚪”
√
巩固练习
在重的一边画“√”。
√
√
巩固练习
最轻的画“√”, 最重的画“○”。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比轻 重了吗?
2 比较
第3课时 跷跷板
课时目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 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 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 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情景导入
说一说, 谁重?谁轻?
探究新知
掂一掂, 谁重?谁轻?
探究新知
Hale Waihona Puke 称一称,说一说。 谁重?谁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跷跷板 课件

新知探究
比较轻重的方法
看一看
掂一掂
称一称
新知探究
说一说。
这两个球看起来哪 个比较重?你是怎 么看的?
新知探究
圈一圈。
新知探究
大,反而轻, 怎么回事?
新知探究
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 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课堂练习
1 轻的画“√”,重的画“×”。
×
√
×
√
课堂练习
2 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
√
课堂练习
3 在重的一边画“√”。
√
√
课堂小结
1. 学习了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比较物体 的轻重。 2. 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轻。
课堂作业
1 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
○
课堂作业
2 比较看看谁最重?( B )
A
B
C
课堂作业
3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〇”。
√
〇
比较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
北师大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学习目标
1.经历物体两两间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2.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 能力。 3.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课堂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说一说玩跷跷板的感受。
今天小动物们开展了 一场跷跷板比赛,我
们一起去看看。
新知探究
说一说,谁重?谁轻?
新知探究
说一说,谁重?谁轻?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跷跷板》比较教学课件

比较
跷跷板
举重若轻的杠杆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
知识点 物体轻重的比较 狮子最重Fra bibliotek豹子最轻
狮子所在的一 端低,说明狮 子比老虎重
老虎所在的一 端向上翘,老 虎比狮子轻
老虎所在的一 端低,说明老 虎比豹子重
豹子所在的一 端向上翘,豹 子比老虎轻
跷跷板的故事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知,玩跷跷 板时,木板翘起的一端的物体较轻, 压下的那一端的物体较重。
掂一掂,谁重?谁轻?
称一称,说一说,谁重?谁轻? 用手掂
比 重, 比 轻。
用天平称
圈一圈
大,反而 轻,怎么回事?
比 (大,小)。 比 (重,轻)。
比较物体间的轻重,当很难分辨出谁轻 谁重时,可借助一些测量的工具,如天平、 秤等。向下一端的物体比向上一端的物体 重,向上一端的物体比向下一端的物体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曾婷)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
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重,哪个轻)提问1: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轻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跷跷板(比轻重)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 PPT展示主题图)
生:狮子、老虎、豹子。
师:它们在玩什么?
生:玩跷跷板。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
师:狮子和老虎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狮子重、老虎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狮子重,老虎轻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生:老虎重、豹子轻。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豹子重老虎比狮子轻,豹子比老虎轻,豹子比狮子轻)--狮子最重,豹子最轻!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只观察讲桌上的数学书和文具盒让学生猜谁轻谁重,因为只观察不碰触所以答案不一。
)
(2)操作2:
师: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引导学生说出用手掂一掂。
)
师:老师打算邀请一位同学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请2-3名同学掂一掂。
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师: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展示PPT,大小相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犁。
师: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生: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可是掂一掂之后呢,小朋友们还是不能明确的分出谁轻谁重,怎么办呢?
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展示PPT)出示天平秤。
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
(原理类似跷跷板,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
师:老师现在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了,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我们能不能分得清一颗苹果和一颗梨谁轻谁重了吗?
生:一颗苹果比一颗梨重。
师:同学们非常棒,现在老师一根香蕉和一颗橘子放到天平上同学们能观察出谁轻谁重吗?
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的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出示一颗篮球和一个垒球。
(PPT展示)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再掂一掂、称一称。
观察天平,并根据图示说一说一颗篮球和一颗垒球谁轻谁重。
然后把正确答案圈起来。
师小结: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真棒,学会了比较物体的轻重,学会了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
师:请看左边这个图(PPT演示),谁重谁轻?
1、1个香蕉比一个橙子重(引导学生用看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看来难不倒你们。
请看右边这个图(出示PPT),谁重谁轻?你们看天平两边平平的。
生:一个苹果的质量和2个桔子的质量一样(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师:那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比,谁重谁轻?(用教具演示,请学生动手操作:右边拿走一个橙子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个难一点的。
请看(出示PPT)
小组讨论交流。
师:一个南瓜,一个萝卜和一个茄子比,谁最重,谁最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我们一起来玩变魔术的游戏,想不想玩?(想)看谁有火眼金睛。
出示PPT 练一练3
师:你发现在了什么?
生1:天平两边平平的,两边一样重
生2:一只鸭妈妈和三只鸭宝宝一样重
师:说得真好!请看,天平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了?
生:右边少了一只鸭宝宝。
师:你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少了一只以后,天平会怎么样啊?
生:鸭妈妈沉下去了,鸭宝宝翘起来了,鸭妈妈重。
师:完全正确,大拇指送给你们!
师:现在我再变一次。
(左边多了一只鸭宝宝)
生:鸭妈妈翘起来了,鸭宝宝重。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对的,恭喜你们答对了。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的太棒了?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回家以后告诉爸爸妈妈,和他们比一比,你的爸爸,妈妈和你,谁最重?谁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