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初中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初中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掌握鲍尔-冯-布劳克方程的应用。
4.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鲍尔-冯-布劳克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掌握鲍尔-冯-布劳克方程的应用。
2.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及实验材料。
3. 文具、草稿纸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利用示例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2. 讲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鲍尔-冯-布劳克方程的应用。
3. 以实例或实验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应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感受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规律。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和要点。
2. 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出拓展性问题供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Le Chatelier原理的运用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教学准备:幻灯片、平衡反应的实验器材、化学品、平衡反应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实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衡反应,平衡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讲解(15分钟)1.讲解平衡反应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定义。
2.讲解如何计算平衡常数。
3.介绍Le Chatelier原理,讲解平衡移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平衡反应的实验操作。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
四、讨论(10分钟)1.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平衡移动的原因。
2.运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五、练习(10分钟)1.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平衡反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Le Chatelier原理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Le Chatelier原理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平衡移动
【实验探究一】课本P26实验2—5 【实验目的】: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正反应
Cr2O72-+H2O
【实验现象】: 橙色
逆反应
2CrO42-+2H+
黄色
课本P27 表格 滴3-10滴浓硫酸 滴3-10滴NaOH
实验方案
Fe3+ + 3SCN-
Fe(SCN)3
0.01mol/L KSCN溶液
1滴管
平均分成三份
0.005mol/L FeCl3溶液
6滴管
溶液变红
步骤一
步骤二
浓KSCN溶液 5滴
饱和 FeCl3溶液
5滴
0.01mol/L NaOH溶液
5滴
溶液红色加深
溶液红色加深
溶液红色变浅
步骤三 步骤三
有红褐色沉淀出现
6滴管
平均分成三份
K2Cr2O7 溶液
10滴 浓硫酸
溶液橙色加深
K2Cr2O7 溶液
10滴 0.01mol/L
NaOH溶 溶液橙色变浅
液
黄色加深
K2Cr2O7 溶液
2、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①浓度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 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使平衡正向移动。
V
V
V(正)
V(正)
V(正)=V(逆)
当 m + n > p + q时:
V
V
V(正)
V(正) V(逆)
V(正)
V(逆)
0
增大压强
V(逆
V(逆) )V(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2.能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化学平衡状态是否一成不变,又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看看浓度、温度与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看一下实验:【活动•探究】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Fe 3+ + 3SCN-Fe(SCN)3浅黄色红色温度一定时,K是一个定值。
改变条件浓度时: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当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通过以上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板书结论】(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练习】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橙色)(黄色)分析加入NaOH溶液(6mol/L)或稀H2SO4溶液有何现象?2.Cl2 + H2O HCl+HClO达平衡后:A.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平衡如何移动?B. 加入少量HCl平衡如何移动?C. 久置氯水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D. 为什么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过渡】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比较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
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c始/l/L 0.01 0.05 0c变/l/L x x 2xc平/l/L 0.0150+2x=0.015 l/Lx=0.0075l/L平衡浓度:c(I2)平=C(I2)始-℃C(I2)=0.05 l/L -0.0075 l/L=0.0425l/Lc(H2)平=0.01-0.0075=0.0025l/Lc(HI)平=c(HI)始+℃c(HI)=0.015l/Lw(H2)=0.0025/(0.05+0.01)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0.003l/(L·in)×2in=0.006l/La=℃c/c(始)×100%=0.006/0.01×100%=60%【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高中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能够预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浓度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浓度变化预测。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如何预测浓度变化。
教学准备:投影仪、幻灯片、试管、实验物质、平衡常数计算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有关化学平衡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为什么需要研究化学平衡。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演示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观察一种平衡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2. 实验二: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浓度,并预测浓度变化。
四、讨论(10分钟)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化学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预测。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实验中自行设计平衡反应实验,并计算平衡常数。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化学平衡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实例。
板书设计:化学平衡- 概念及影响因素平衡常数- 计算方法- 反应物浓度计算- 浓度变化预测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巩固化学平衡理论知识。
2. 准备下节课参与化学平衡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学习化学平衡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教学过程:复习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概念,原因,及浓度和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大浓度,加快反应速率;减小浓度,减慢反应速率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①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的方向移动;②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
③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讲解】: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旧平衡 V 正=V 逆条件改变v 正≠v 逆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V '正=V '逆温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完成课本P54活动与探究:学生说【结论】:具体表现在: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注意: 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 【练习】在高温下,反应2HBr H 2+Br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Br(g) B 、降低温度 C 、升高温度D 、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 2(g)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t 时间加入正催化剂V速率V 正V 逆V 逆= V 正′′❖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V 正=V 逆)❖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化学:2.2.3《化学平衡的移动》优秀教案(鲁科版必修2)
第二节化学反应地快慢和限度第3课时化学平衡地移动【学习目标】1•影响化学平衡地移动因素2•化学平衡地标志【学习过程】一、实验探究(1 )实验原理:N02通常为______ 气体,N2O4通常为 _______ 气体.N02 N2O4正反应为_________ 反应(2)实验步骤:(3)实验现象:(4 )实验分析及结论二、化学平衡地移动地含义:四、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地标志:对于反应N2(g)+3H 2(g)2NH 3(g)是否达平衡状态(达到“vf未达到“%”①N2地消耗速率等于N2地生成速率•(”②N2地消耗速率等于NH3地生成速率•(”③N2地消耗速率等于NH3地生成速率地一半.()④N2地消耗速率等于NH3地消耗速率地一半.()⑤单位时间内,N2与H2生成NH3地分子数与NH3地分解地分子数相等.()⑥单位时间内,生成2xmolNH 3地同时生成xmolN 2和3xmolH 2.()⑦一定温度时密闭容器中N2、H2、NH3地分子数不再改变.()⑧外界条件不变时,N2、H2、NH3地浓度不再改变.()⑨外界条件不变时,N2地转化率不再变化.()⑩外界条件不变时,体系地压强不再改变.()(11)外界条件不变时,体系地质量不再改变.()(12)单位时间内有1个NN斷裂,同时有3个H—H生成.()【典题解悟】例1.已知反应A2 (g)+ 2B2 (g) r J 2AB2 (g)地厶H V 0,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地时间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解析:A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B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加,达到平衡所用地时间缩短;C项,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此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少地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B例2.反应:A (气)+3B (气). ’2C (气)+Q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地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A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反应速率均降低.答案:C【当堂检测】1. 对于可逆反应M + 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 M、N、Q三种物质地浓度一定相等B. M、N全部变成了QC. 反应物和生成物地浓度都保持不变D. 反应已经停止2.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地是()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 随着反应地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 随着反应地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D. 随着反应地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3. 下列对可逆反应地认识正确地是()A. SO2+Br2+2H2O=H2SO4+2HBr 与2HBr+H 2SO4(浓)=Br2+SO2 +2H2O 互为可逆反应B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地反应叫可逆反应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地反应叫可逆反应D •在一定条件下SO2被氧化成SO3地反应是可逆反应4. 可逆反应H2 (g)+I2 (g).2HI (g)达到限度时地标志是(I2蒸气是紫色地)()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B .混合气体地着色不再改变C. H2、12、HI地浓度相等D . I2在混合气体中地体积分数与H2在混合气体中地体积分数相等5. 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地18O2,足够长地时间后, 18O原子()A .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O2、SO2和SO3中6. 对于已达到平衡状态地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 .正、逆反应不再继续进行B .反应物和生成物地浓度相等C.反应物质量地总和与生成物质量地总和相等D .单位时间内消耗和生成某物质地物质地量相同7. 一定温度下,反应N2 (g)+3H2(g) - 2NH 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地标志是A. C(N2): c(H2):C(NH3)= 1 : 3 : 2B. N2, H2和NH3地物质地量分数不再改变C. N2与H2地物质地量之和是NH3地物质地量地2倍D .单位时间里每增加ImolN 2,同时增加3molH2&在密闭容器中通人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B(g) 2C(g)△ H<0X YA再加入A B地转化率B 1再加入C A地体积分数C增大压强A地转化率D升高温度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下列量( Y )地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地是9. (2007全国卷1 )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地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地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地是A .反应达平街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II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II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10. (2007 江苏卷)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 = 2C(g)+D(g) ; △ 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 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地容积为甲地2倍,打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地平衡后,甲中C地浓度是乙中C地浓度地2倍B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地平衡后,甲、乙中B地体积分数均增人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地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地平衡后,乙中C地体积分数是甲中C地体积分数地2倍D .保持温度和乙中地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地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 所示(t1前地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11.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地容器中,反应2A (g) +B ( g) •' 2C (g )达到平衡时,A、B和C地物质地量分别为4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地物质地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地是A .均减半B .均加倍C .均增加1 molD .均减少1 mol12. 在恒温、恒容地条件下,有反应2A (气)+2B (气)• ------------ C (气)+3D (气),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I: A、B地起始浓度为2mol/L途径n:C、D地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 和6mol/L ;则以下叙述中正确地是A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百分组成相同B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百分组成不同C.达到平衡时,途径I地反应速率V ( A)等于途径n地反应速率为V ( A)D •达到平衡时,途径I所得混合气地密度为途径n所得混合气密度地1/2参考答案I. C 2.B 3.C 4.B 5.D 6.D 7.B 8.AC 9.C 10.BDII. C 12.AD。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初中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初中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移动原理。
2. 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释实际问题。
3. 能够分析化学平衡图象,理解图象所表达的平衡移动现象。
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移动原理。
2. 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
3. 化学平衡图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提问:在反应过程中,为什么氢气和氧气不会一直反应下去呢?引出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1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即勒沙特列原理。
2. 勒沙特列原理的表述: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影响平衡的因素的方向移动。
3.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等。
三、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15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如氨水挥发与吸收的平衡、酸碱中和反应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实际问题,如制药工业中合成氨的反应条件选择。
四、化学平衡图象的分析(15分钟)1. 介绍化学平衡图象的类型,如浓度-时间图、压强-时间图等。
2. 讲解如何分析化学平衡图象,如通过图象判断平衡位置、反应速率等。
3. 让学生分析一些化学平衡图象,如合成氨反应的压强-时间图。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通过练习题巩固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
2.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的积极性。
3.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化学平衡移动的PPT课件。
2. 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实际例子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表达和交流能力。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阅读课本P52后回答】: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完成课本P53活动与探究: 学生说【结论】:【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旧平衡 V 正=V 逆条件改变v 正≠v 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V '正=V '逆自己解释)。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注意:(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是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 V(正) 、V(逆)都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案:化学平衡的移动(1200字以上)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原因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Le Chatelier原理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和预测移动方向。
4.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化学平衡的移动原因。
2.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预测。
三、教学准备化学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酚酞指示剂、醋酸、乙醇、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小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熟悉的化学平衡现象,如可乐杯中二氧化碳气泡的产生和消失等,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
b.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强调化学平衡不一定是恒定不变的,它可以发生移动。
2.知识讲解(20分钟)a.化学平衡的移动原因: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其中包括浓度、压力、温度和催化剂的影响。
b. 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教师引入Le Chatelier原理,解释了当化学系统受到外界影响时如何通过平衡移动来保持平衡。
教师借助图示和实验示例,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预测。
3.实验操作(30分钟)a.实验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变色反应i.实验目的:观察高锰酸钾与酸性溶液反应后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现象。
ii. 实验步骤: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平均分成3份,分别加入硫酸、氯化钾和纯净水。
观察反应容器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iii. 实验现象及分析:反应容器先后变成棕红色、暗绿色和无色。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可以预测硫酸会转移反应平衡,减小产物浓度,因此颜色变浅;氯化钾不改变平衡,不影响颜色;纯净水会促使反应向前移动,使产物浓度增加。
b.实验2:乙醇和醋酸酯化反应i.实验目的:观察乙醇和醋酸酯化反应中液体层的颜色变化,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现象。
高中化学 232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2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2.学会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教学地位本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总结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是今后学习其他平衡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
(1)该反应达平衡的基本标志是什么?(2)若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是否移动?若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平衡是否移动?【提示】(1)v正=v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若v正与v逆同时改变,但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移动;但只要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27~28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三题,验证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7~P28页的讲解,对探究一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初中化学平衡移动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平衡移动教案设计主题: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改变温度、浓度、压力等条件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衡移动的概念和特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改变条件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1. 启发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虽然达到平衡,但平衡位置却是可以变动的。
2. 引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平衡位置是如何影响的?二、讲解:1. 讲解平衡移动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讲解改变温度、浓度、压力等条件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三、实验:1. 进行实验观察,探究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2. 进行实验观察,探究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3. 进行实验观察,探究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四、总结:1. 总结化学反应中平衡移动的特点。
2. 总结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总结改变条件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五、反馈:1.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平衡位置是如何受影响的?2. 进行小结和梳理,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平衡移动的知识。
2. 阅读相关课外书籍,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
教学设计提示:1. 在讲解时,要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平衡移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实验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平衡位置受条件影响的原因。
3. 在反馈环节,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希望以上初中化学平衡移动教案设计范本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和压力来移动化学平衡的方法。
4. 能够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移动平衡的方法,并准备相关实验和示例。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学习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并准备笔记和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或实际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明平衡状态的特点。
Step 2: 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15分钟)- 教师讲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教师通过示例和计算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Step 3: 改变温度移动平衡(20分钟)- 教师介绍改变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 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验来说明温度变化如何移动平衡。
- 学生参与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Step 4: 改变浓度移动平衡(20分钟)- 教师介绍改变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 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验来说明浓度变化如何移动平衡。
- 学生参与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Step 5: 改变压力移动平衡(20分钟)- 教师介绍改变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 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验来说明压力变化如何移动平衡。
- 学生参与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Step 6: 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解决问题(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学生个别或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全班汇报。
Step 7: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和困惑。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1】图像分析步骤: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二看线(线的走向与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五看量的变化(转化率、浓度、温度、压强等)【2】图像分析方法:1、先拐先平,数值大2、定一议二一、浓度—时间图像例1.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二、速度-时间图像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的情况。
反应速率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由图可推断:℃正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若A、B是气体,D的状态是。
三、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3、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VVV正V逆TBTV逆V正V逆1vV V逆V正V正A CPDP4?m+n p+q ?正反应热t五、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像: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6、可逆反应2A+B 2C(g)(正反应放热),随温度变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和B可能都是固体B.A和B一定都是气体C.若B为固体,则A一定是气体D.A和B不可能都是气体E.A和B可能都是气体其他:7、对于mA(s)+nB(g)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n<p (B)n >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2化学平衡教案篇二【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图像的意义,能用化学图像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阅读课本P52后回答】: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旧平衡 V 正=V 逆条件改变v 正≠v 逆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V '正=V '逆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完成课本P53活动与探究:学生说【结论】:【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自己解释)。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注意:(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是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 V(正) 、V(逆)都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3)、工业上用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②减小生成物浓度, 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③增大生成物浓度, 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④减小反应物浓度, 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练习】1、工业上制取硫酸的过程中,有一重要的反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过量的空气与成本较高的SO2作用,为什么2、已知 FeCl3(棕黄)+3KSCN(无色) Fe(SCN)3(血红色)+3KCl,充分反应后,采取下列 1.2.5 措施将会导致混合体系的颜色加深。
(1)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铁固体(2)向混合体系中加入硫酸铁固体(3)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钠固体(4)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钾固体(5)向混合体系中加入NH4SCN固体3、在定温定容的容器中发生N2+3H2 2NH3,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将会对化学平衡产生什么影响(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或不移动)(1)向容器中充氮气(2)向容器中充氢气(3)向容器中充氨气(4)向容器中充氦气(5)向容器中充入氯化氢气体【总结】:1.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的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2.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是增大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请写出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解释增大或减小体系的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讲解】:对于某些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由于压强的改变引起了浓度的改变,有可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1)、增大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和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讲,由于缩小了体积,气体的浓度增大,提高了反应速率。
(2)、若两边都有气体,则改变压强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当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同,速率改变倍数不一样,分子数目多的一侧速率改变倍数大。
当反应前后体积相同时,增大倍数相同。
结论:增加压强可使平衡向气体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可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可逆反应mA (g) +nB (g) pC (g) +qD(g) 加压m+n > p+q 正反应方向m+n = p+q 不移动 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m+n < p+q 逆反应方向 m+n > p+q 逆反应方向减压m+n = p+q 不移动 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m+n < p+q 正反应方向【结论及应用】: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a A(g)b B(g)学生完成课本P53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解释。
)(B c b 下面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
可让学生画出图像自己解释。
【学生总结】: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的方向移动;2、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注意:①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平衡状态例:FeCl3 + 3KSCN Fe(SCN)3 +3KCl(1)加压,平衡移动吗血红色问题解决: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①2NO(g) + O2(g) 2NO2(g)②H2O(g) + CO(g) CO2(g) + H2(g)③H2O(g) + C(s)CO(g) + H2(g)④CaCO3(s) CaO(s) + CO2(g)⑤H2S(g) H2(g) + S(s)思考:对于反应②和⑤,增大压强时,平衡没有移动,但正逆反应速率有无变化如何变化练习: 在定温、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N2+3H2 2NH3,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将会对化学平衡产生什么影响(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或不移动)(1)压缩容器的容积(2)定压向容器中充入氦气(3)定容容器中充入氦气(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讲解】: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具体表现在: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让学生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
[活动与探究2 ]:2NO 2 N 2O 4 △H<0红棕色 无色【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注意: 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 图分析②降低温度VtV (正)V (逆)V 放热V 吸热V 放>V 吸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结论: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V 吸热V 放热VtV (正)V (逆)①升高温度V 吸>V 放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结论: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 图分析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注意: 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练习4】在高温下,反应2HBrH 2+Br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 、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Br(g)B 、降低温度C 、升高温度D 、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 2(g)V(四)、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有催化剂②无催化剂[学生总结]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讲解】: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出着名的勒夏特列原理,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①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②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沉淀平衡、水解平衡等),未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③平衡移动原理只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平衡所需时间。
4 平衡移动的方向为减弱外界改变的方向。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判断下列现象能否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1、新制氯水时间长后,颜色变浅2、用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比用水好3、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NaOH固体)快速制取NH34、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产生5、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在N2+3H22NH3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什么影响1、定容,充入氢气2、定容,充入HCl气体3、定容,充入氖气4、定压,充入氖气5、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6、其它条件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7、其它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总结【板书设计】: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 1、概念:2、移动的原因:3、移动的方向:4、结果: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四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