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报告材料(总共)

合集下载

土壤实训报告万能模板

土壤实训报告万能模板

---土壤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土壤样品制备的重要性。

2. 掌握土壤样品制备的流程及方法。

3. 学习土壤样品的保存技巧。

二、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的制备是土壤分析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通过风干、挑拣、研磨、过筛和装瓶等步骤,可以去除非土壤成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便于长期保存。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土壤样品、牛皮纸、塑料薄膜、研钵、铜筛、镊子、天平、广口瓶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台、加热器、干燥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在野外采集土壤样品,确保样品的新鲜和代表性。

2. 样品风干: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平摊在牛皮纸上,置于干净、阴凉处风干。

3. 样品挑拣:在风干过程中,用镊子挑拣出动植物残体、昆虫、石块等非土壤成分。

4. 样品研磨:将风干并挑拣后的土壤样品放入研钵中,用擀土棍研磨至粉末状。

5. 样品过筛:将研磨后的土壤样品通过铜筛,筛选出符合粒级要求的样品。

6. 样品装瓶:将过筛后的土壤样品装入广口瓶中,密封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风干过程:记录风干所需时间,观察样品变化。

2. 挑拣过程:记录挑拣出的非土壤成分种类及数量。

3. 研磨过程:观察研磨效果,记录研磨时间。

4. 过筛过程:记录过筛后的样品粒级分布。

六、实验总结1. 总结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讨论土壤样品制备对后续分析结果的影响。

七、实验讨论1. 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如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2. 土壤样品制备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有何影响?3. 如何优化土壤样品制备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八、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土壤样品制备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2] 王五,赵六. 土壤分析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以上模板可根据实际实验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实验报告的字数可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

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

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

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

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

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1.低丘:红壤;2.海拔(600)800-(1100)1200:黄壤;3.(1100)1200以上是棕黄壤。

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

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

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

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土壤实习报告(共8篇)

土壤实习报告(共8篇)

土壤实习报告(共8篇)土壤实习报告(共8篇)第1篇:土壤实_报告土壤学实_报告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_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_,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_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_概况与记录实_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

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_时间:年12月2日到12月5日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实_人员:*级全体同学实_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实_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_工具。

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_。

我们的实_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

土壤学实习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习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土壤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初步掌握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的关系。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土壤样品采集和测定土壤各项指标的方法。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某地区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土壤剖面挖掘我们按照预先确定的调查剖面位置,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土壤剖面挖掘。

挖掘过程中,我们遵循了正确的操作步骤,使用罗盘、剖面刀等工具,详细观察并记录了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

2. 土壤样品采集在挖掘土壤剖面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不同土层采集了土壤样品,以便后续的实验分析。

采集的样品主要包括原状土壤、土壤溶液和土壤动物。

3. 土壤样品处理和分析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以下处理和分析:(1)土壤容重和含水量测定:我们采用环刀取样的方法,对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进行了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壤速效钾含量测定:我们采用醋酸铵浸提法,对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测定。

(3)土壤pH值测定:我们采用电位法,对土壤样品的pH值进行了测定。

(4)土壤肥力评价:我们综合分析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对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

四、实习成果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和观测方法,掌握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技巧,并进行了土壤性质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了土壤学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价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知识。

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挖掘过程中遇到坚硬的岩石层,导致剖面挖掘困难;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等。

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丰富的实习成果。

总之,本次土壤学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认识。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及意义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

学习土壤学的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农业大省,主要农副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四川省,特别是川西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土壤分布、理化性质、主要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对促进及保证粮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土壤学实习,旨在加强同学们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加强对我省常见土壤理化性质的了解,锻炼野外采土测样的能力,探究风华对黄壤的影响,淹水对水稻土H2S以及二价铁含量的影响等问题。

2、实习区域及概况邛崃市平乐镇及周边乡镇邛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西南。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年可照时数小时,年降雨量毫米,无霜期285天。

境内地貌起伏,山、丘、坝兼有。

市之东部及东北部为平坝,大地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

中部西北缘为深丘,是浅丘与西部山区间的过渡带。

区内气候温凉,盛产茶叶,。

西部为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势起伏较大,山峦重叠,沟壑纵横。

境内河道纵横,水利资源丰富。

南河、绌(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流经境内,全长共公里。

3、实习时间12月3日4、实习工具铁锹、邻菲罗啉溶液、比色卡、土钻、盐酸、混合指示剂、卷尺、瓷块、小刀等5、正文实习要求:本次实习主要的观测土样为黄壤、紫色土、水稻土,因此我们在邛崃选取了邛崃市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三处采样点。

要求测定的参数主要有:(1)、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2)若土层砂砾较多,还需用盐酸测定其碳酸盐的含量(3)土壤的质地,采用人工捏土成片的难易程度,及其反光度(4)土壤的结构,含水状况,松散度,及其植物根系分布情况操作:取土黄壤和紫色土采用铁锹挖取,每次自下而上取黄豆大小的土壤观察测定其基本性质,水稻田由于被长年累月的熟化,表层土壤的性质差异不大,因此我们利用土钻来取出更深层次不同深度的土壤。

土壤学实验报告(总共)

土壤学实验报告(总共)

)总共(土壤学实验报告土壤学实验报告21512040006蒲家庆土壤学实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年级:15级班级:15级土管一班学号:1512040006姓名:蒲家庆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填写日期:201604 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学生班级: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生姓名:蒲家庆学号:1512040006 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 31512040006蒲家庆土壤学实验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小土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

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

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

管形土钻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

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药品:无药品41512040006蒲家庆土壤学实验四、实验步骤(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比较它们的水分含量、质地、酸碱度等指标,从而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1)样品,我们选取了田间常见的沙壤土、壤土和粘壤土作为实验样品。

(2)实验仪器,包括天平、pH试纸、试剂瓶、玻璃棒等。

2. 实验方法:(1)水分含量测试,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后计算水分含量。

(2)质地测试,利用手感和挤压试验,判断土壤的质地。

(3)酸碱度测试,用pH试纸测试土壤的酸碱度。

(4)其他指标测试,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颗粒组成等指标的测试。

三、实验结果。

1. 水分含量测试结果:沙壤土,15.2%。

壤土,22.5%。

粘壤土,31.8%。

2. 质地测试结果:沙壤土,砂质。

壤土,壤土质。

粘壤土,粘土质。

3. 酸碱度测试结果:沙壤土,pH值7.5。

壤土,pH值6.8。

粘壤土,pH值5.5。

四、实验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质地和酸碱度存在明显差异。

沙壤土水分含量最低,质地为砂质,酸碱度偏碱性;壤土水分含量适中,质地为壤土质,酸碱度接近中性;粘壤土水分含量最高,质地为粘土质,酸碱度偏酸性。

这些差异与土壤的成分、结构和环境有关。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质地和酸碱度差异较大,这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农田管理和土壤调理中,应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科学施肥、合理灌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良土壤质量。

六、参考文献。

[1] 李华. 土壤理化性质测试与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 张明. 土壤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七、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本次实验中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感谢参与本次实验的土壤样品提供者。

以上就是本次土壤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土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样本的分析和检测,获取有关土壤质地、结构、肥力、酸碱度、养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活动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评估土壤的质量和适宜的农业用途。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采集自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若干,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

2、实验所需的各种化学试剂,如盐酸、氢氧化钠、钼酸铵等。

3、实验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烘箱等。

(二)实验方法1、土壤质地测定采用筛分法和比重计法测定土壤的颗粒组成,确定土壤质地类型(如砂土、壤土、黏土等)。

2、土壤结构观察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描述土壤的结构体类型(如块状、柱状、片状等)及其稳定性。

使用酸度计测量土壤的 pH 值,采用 1:25 的土水比进行浸提。

4、土壤养分含量测定(1)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2)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

(3)土壤有效磷含量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

(4)土壤速效钾含量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

5、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土壤质地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质地存在明显差异。

农田土壤多为壤土,质地较为均匀,通气透水性能较好;林地土壤以黏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草地土壤则多为砂土和壤土的混合,透气性较好但肥力相对较低。

(二)土壤结构观察发现,农田土壤结构较为良好,多为团粒结构,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养分的保持;林地土壤结构较为紧密,块状结构较多;草地土壤结构相对松散,片状结构较为常见。

土壤 pH 值在不同地点也有所不同。

农田土壤 pH 值多在 65 75 之间,呈中性或微酸性,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林地土壤 pH 值一般在55 65 之间,呈酸性;草地土壤 pH 值变化较大,部分地区偏酸性,部分地区接近中性。

土壤学实习报告(12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12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土壤学实习报告(12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土壤学实习报告1通过几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品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第一,在户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

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户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美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户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户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耐心的带领和教导。

土壤学实习报告2一、实习目的1、在实际环境中充分认识、辨识、了解土壤,熟悉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农业性状等内容,丰富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识别土壤类型和层次。

3、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土壤学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陕西境内土壤分布的总体趋势,认识各种土壤类型。

土壤学实验总结报告(总共)

土壤学实验总结报告(总共)

土壤学实验总结报告(总共)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土壤基础性质和肥料施用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验,我对土壤的性质、成分和肥料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对不同土壤样品进行了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土壤的性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pH值是土壤酸碱度的指标,直接影响着土壤中酸碱度敏感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土壤样品的pH值差异很大,最酸的土壤pH值只有3.8,最碱的土壤pH值却高达9.0。

因此,在进行肥料施用时,需要根据土壤的pH值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施肥效果。

其次,我们对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了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并对比了其不同类型的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肥料中含的不同养分对作物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
氮肥能促进作物的生长,而过多的施氮会导致作物叶片过度繁茂,影响抗逆能力和产量。

磷肥则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逆性和成熟度。

钾肥则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并增强抗
逆性和品质。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肥料选择和配比,以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总结起来,本次实验让我对土壤和肥料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了解作物对营养元素的
需求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进行肥料调整,来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土壤容重、孔度、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孔度及三相比;2. 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 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质量称为土壤比重,单位为g/cm³,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矿物成分和腐殖质含量。

2.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即在105℃下除去水分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³,总是小于比重,一般为1.0-1.4。

土壤容重与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物等有关,反映了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状况和土壤紧实度。

3. 土壤孔度: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可根据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

4. 三相比: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比称为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烘箱、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液、滴定瓶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容重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滴定液至土壤完全饱和,记录滴定液体积V1,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2,计算土壤容重ρ:ρ = m2 / V1(2)土壤孔度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土壤孔度:n = (ρ - ρs) / ρs式中,ρs为土壤比重。

(3)土壤含水量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1,计算土壤含水量ω:ω = (m1 - m2) / m1 × 100%(4)三相比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孔度和含水量计算三相比:固相= ρ / (1 + ω)液相= ρ × n × (1 - ω)气相= ρ × (1 - n) × (1 - ω)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容重:本次实验测得土壤容重为 1.25g/cm³,略低于壤土的典型容重范围。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导语】⼟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能⼒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和意义。

本⽂是为⼤家整理的⼟壤学实习报告【三篇】,仅供参考。

⼟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的 ⼟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地的⼟壤所组成的⼀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物质能量的交换。

⼟壤是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壤与⼈类关系⼗分密切,⼈类⽣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部分来源与⼟壤,故了解⼟壤,分析⼟壤,创造良好的⼟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长发育,是提⾼⼈类物质⽂化⽣活⽔平的重要⽅⾯! 野外教学实习是⼟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壤剖⾯性状观察的⽅法,了解⼤明⼭和弄拉⾃然保护区主要⼟壤类型的分布、成⼟条件、剖⾯特征及改良利⽤措施和实现⼟壤的可持续开发利⽤。

⼆、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明⼭⾃然保护区、弄拉⾃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x⽇到xx年x⽉x⽇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剂、软卷尺、⽐⾊卡、⼟⼑、标杆、蒸馏⽔等。

4、实习⼈员:⼴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共120⼈和指导⽼师2⼈。

5、指导⽼师:周兴⽼师、罗献宝⽼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壤剖⾯形态观察分析 ⼟壤剖⾯是指从地⾯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坑,⼟坑深度按实际需要⽽定,标准剖⾯要⼀⽶宽两⽶长,⼀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为观察的⼀⾯,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壤。

观察剖⾯时,应先从上⽽下划分若⼲层次(⼀般以层颜⾊、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主要有:⼟层厚薄、颜⾊、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土壤学实验报告(总共)

土壤学实验报告(总共)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农业科学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年级:15级班级:15级土管一班学号:1512040006:蒲家庆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填写日期:201604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学生班级: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生:蒲家庆学号:1512040006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小土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

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

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

管形土钻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

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药品:无药品四、实验步骤(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2、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土壤剖面样品。

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土壤样品的分析和测试,探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种类的土壤样品- pH试纸- 电导率计- 原子吸收光谱仪- 粘度计2. 实验方法:- 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取适量土壤加水搅拌,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 测定土壤的电导率:将土壤样品与水混合,利用电导率计测定土壤溶液的电导率。

- 分析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 测定土壤的粘度:利用粘度计测定土壤的流动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定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 不同土壤样品的pH值分别为6.5、7.2和8.0,说明各个土壤样品的酸碱性不同。

2. 土壤样品的电导率分别为0.5ms/cm、1.2ms/cm和2.0ms/cm,反映了土壤中溶解盐的含量。

3.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发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4. 土壤样品的粘度依次为10mPa·s、20mPa·s和30mPa·s,表明土壤的质地和水分含量存在差异。

四、实验结论综合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的酸碱性、电导率、微量元素含量及粘度等性质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2. 合理调节土壤的性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

3. 土壤学实验的开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土壤的特性,为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五、参考文献1. 李明, 等. 土壤学实验技术手册. 北京: 农业出版社, 2010.2. 张红, 等. 土壤学原理与应用.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8.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愿我们能够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创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6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6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6篇】篇一: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概况名称:地点:时间:20xx年4月23日--20xx年4月25日实习人员:指导老师:xxx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体要求学生: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

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

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四、实习内容(一)环境条件环境是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影响植物生存是环境因素(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6个基本类型:非生物因子:⑴气候因子。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7篇)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7篇)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7篇)土壤实验报告范文(精选7篇)土壤实验报告范文篇1一、实验目的土壤容重指的是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或重量。

包含土壤孔隙在内,往常以(克/立方厘米)表示。

经过土壤容重测定能够大概预计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质地状况以及土壤构造利害。

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内固体干土粒的重量与同体积水重之比,不包含土壤孔隙在内,决定土壤比重要小的主要要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矿物构成。

1.本实验要修业生学习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2.掌握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掌握用容重数值计算土壤孔隙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械直径为5cm,高为5cm的钢制环刀削土刀及小铁铲各一把天平、烘箱、干燥器及小铝盒等。

三、实验内容1.用必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巧充满环刀容积。

环刀进入土层时勿左右摇晃,免得损坏土壤自然状态,影响容重。

2.将环刀内的土壤无损移入铝盒中,带回室内称重。

3.依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四、实验步骤(1)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2)将已称量的环刀带至田间采样。

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头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安稳压入土壤中,切忌左右飞舞,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四周土壤,拿出充满土壤的环刀,用尖利的削土刀削去环两头剩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恰为环刀的容积。

在环刀刀口垫上滤纸,并盖上底盖,环刀上端盖上顶盖。

擦去环刀外的泥土,立刻带回实验称重。

(3)将大铝盒翻开盖放入105℃烘箱中烘8小时,或取此中的土壤15—20克,放入小铝盒中,用酒精烧失法,求出土壤含水百分数。

五、实验结果依据以下公式计算土壤容重:环刀内干土重(g/cm3)=100环刀内湿土重/100土含水率土壤容重(g/cm3)=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环刀内干土重量=烘干后环刀加土壤重量—环刀净重=256.6—100.9=155.7g环刀容积=πr2h=3.14_5_5_5=392.5 g/cm3 土壤容重=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155.7/392.5=0.397g/cm3一般耕种层土壤容重1~1.3克/厘米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4~1.6克/厘米3。

【最新】土壤学实验报告-word范文 (10页)

【最新】土壤学实验报告-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土壤学实验报告篇一:土壤学实验报告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学号:201X5890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再之,就是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计划:(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一)概述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但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

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探究土壤的成分实验报告(3篇)

探究土壤的成分实验报告(3篇)

一、实验背景土壤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

为了深入了解土壤的成分,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土壤中包含的各种物质,从而认识土壤的组成结构。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 掌握土壤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识别方法。

3. 理解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新鲜土壤样本2. 干燥土壤样本3. 放大镜4. 烧杯5. 药匙6. 玻璃棒7. 水8. 牙签9. 酒精灯10. 三脚架11. 铁片12. 玻璃片13. 试管夹14. 滴管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与分类:观察新鲜土壤样本和干燥土壤样本,分别进行颗粒大小、颜色、质地等方面的分类。

2. 溶解与分离:将新鲜土壤样本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土壤成分的溶解和分离现象。

3. 物质识别:利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不同成分的形态,如沙粒、黏土、腐殖质等。

4. 燃烧试验:取少量干燥土壤样本,用牙签挑起,放入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观察燃烧现象,并闻其气味。

5.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对土壤成分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与分类:新鲜土壤样本和干燥土壤样本在颗粒大小、颜色、质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新鲜土壤样本颗粒较细,颜色较深,质地较湿润;干燥土壤样本颗粒较粗,颜色较浅,质地较干燥。

2. 溶解与分离:在加入水后,土壤样本中的沙粒、黏土、腐殖质等成分逐渐溶解并分离。

沙粒沉降到底部,黏土沉淀在中间层,腐殖质漂浮在水面上。

3. 物质识别: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土壤样本中存在沙粒、黏土、腐殖质、有机物残渣等成分。

沙粒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坚硬;黏土呈片状,质地细腻;腐殖质呈黑色,质地柔软。

4. 燃烧试验:在灼烧过程中,干燥土壤样本出现燃烧现象,并有明显的焦糊气味。

这表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残渣,如植物根系、动物尸体等。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土壤主要由无机物(如沙粒、黏土)和有机物(如腐殖质、有机物残渣)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农业科学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年级:15级班级:15级土管一班学号:1512040006:蒲家庆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填写日期:201604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学生班级: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生:蒲家庆学号:1512040006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小土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

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

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

管形土钻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

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药品:无药品四、实验步骤(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2、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A 、选点与布点一般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地形、前茬以及肥力状况,分别选择典型地块采取混合土样,切不可在废料堆或路边选点。

混合样品实际上相当于一平均数。

借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混合样品的点数:从理论上讲,采样点愈多,构成混合样品的代表性愈高。

但是实际上因为工作量的关系,不容易达到理论上的要求。

一般小区试验可考虑3至5点混合。

为制定大田合理施肥为目的的采样,地块面积小于10亩时,可取5点左右;面积10至40亩,取5至15点;面积大于40亩取15至20点混合构成混合样品,布点方法可用蛇形取样法。

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1所示图1 采样点分布B 、采土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

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

用土钻时一定要垂直插入土。

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土壤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量多时可用四分法弃去,取土样1kg 装入布袋或塑料袋,袋外各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采集地点、地形、土壤名称、时间、深度、作物、采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

图2 小土铲采样图C 、采样数量如果采来的土壤样品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一般1kg 左右的土样即够化学、物理分析之用。

四分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弄碎混合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所得的样品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量为止。

见图3所示(二)、土壤样品的处理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1)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以除去非土样的组成部分;(2)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3)全量分析项目,样品需要磨细,以使分析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一致; (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引起性质的改变。

土壤样品的处理包括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存和登记操作。

A 、风干和去杂从田间采回的土样,应及时进行风干。

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弄成碎块平铺在干净的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放在即阴凉干燥通风,又无特殊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灰尘污染的室风干,经常翻动,加速干燥。

切忌直接曝晒或烘烤。

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完全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

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土块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图3 四分法取样落叶、植物根、残茬等。

若土壤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过多,应细心拣出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

B、磨细和过筛物理分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木板或胶板上用胶塞或圆木棍碾碎,放在有盖底的18号筛(孔径1mm)中,使之通过1mm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木板上重新碾碎,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全部通过为止。

不得抛弃或遗漏,但石砾切勿压碎。

留在筛上的石砾称重后须保存,以备石砾称重计算之用。

用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计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充分混合均匀后盛于广口瓶中,作为土壤颗粒分析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之用。

化学分析时,取风干土样100至200g,仔细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体和侵入体,再用胶塞或圆木棍将土样辗碎,使全部通过18号筛(1mm)这种土样可供速效性养分及交换性能、PH等项目的测定。

测定土壤全氮、有机质等项目的样品,可用通过1mm筛孔的土样,用四分法或多点取样法取出样品约50g,放入瓷研钵中进一步研磨,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孔径0.25mm)为止。

如果需要测定全磷、全钾,还需1mm土样中同样取出约20g,磨细并使之全部通过100号筛(孔径0.15mm),分别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

五、计算本试实验无需计算六、分析附表标准筛孔对照表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填写日期:201605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学生班级: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生:蒲家庆学号:1512040006一、实验目的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一)烘干法方法原理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二)酒精燃烧法方法原理本方法主要是利用酒精和水互相溶解和酒精在土中燃烧,使其水分蒸发,由燃烧前后土样的减重算出土壤含水量。

酒精在土面上燃烧,在未达到燃点之前即将气化,使火焰与土面保持2~3cm的距离,此时土样温度约在70~80℃之间。

但是,在火焰将熄灭前的几秒钟,火焰与土面接触,使土温上升到180~200℃以后温度很快地下降到85~90℃,并缓慢地冷却。

即使再度燃烧,土样最高温度也不会超过200~220℃,并且高温阶段的时间甚短,所以土样中的有机质及盐类损失甚微(有机质含量高于50g·kg-1的样品不适用本方法)。

据研究,本法较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的差值一般在0.5~0.8%左右。

用酒精燃烧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全过程只需20分钟,它是一种快速测定方法,很适合于田间进行。

三、仪器与药品(一)烘干法铝盒、烘箱、干燥器、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土钻、小刀。

(二)酒精燃烧法铝盒、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土钻、小刀、火柴、滴管、量筒(10ml)、蒸发皿、酒精(纯度96%以上)。

四、实验步骤(一)烘干法(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3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5g 时为止(C )。

(二)酒精燃烧法(1) 将烘干冷却的铝盒用1/10000分析天平称重(A )。

(2) 用铝盒称土样10g 左右,注意操作迅速,取样均匀。

称重(B )。

(3) 用滴管向铝盒滴加酒精,至盒中呈现自由液面时为止(约用7mL 酒精)稍加振荡,使土样均匀分布于盒中。

(4) 点燃酒精(注意勿使火柴屑掉入土样中),经数分钟后熄灭,待土样冷却后,再滴加酒精(2~3mL )进行第二次燃烧。

一般情况下,样品经3~4次燃烧后,即可达恒重。

然后称重(C ),精确到0.01g 。

五、计算土壤含水量(水分%)=100ACC B ⨯--式中: A ——铝盒重(g );B ——湿土加铝盒重(g );C ——干土加铝盒重(g )。

实验数据六、分析(烘干法)(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在烘箱中,一般土壤烘干6小时即可烘至恒重,质地较轻的土壤烘的时间可较短,约5~6小时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