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报告1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内实验报告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内实验报告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填写日期: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 ;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小十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
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十钻。
将十钻钻入十中,在一定十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
管形十钻取七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
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药品:无药品四、实验步骤(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2、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十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
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
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
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土壤实习报告六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壤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区概况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2.室内制图阶段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准备工作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
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
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
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
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
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1.低丘:红壤;2.海拔(600)800-(1100)1200:黄壤;3.(1100)1200以上是棕黄壤。
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
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
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
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土壤学实验报告1

土壤学实验报告1土壤学实验报告1课程名称:土壤学实验指导老师:谢晓梅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实验类型:准备型实验同组学生姓名:金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野外土壤采集、取样的方法和原则;2、培养土壤取样的基本技能,包括土钻的使用、选点和布点、采样点数量和取土;3、熟练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方法;4、制备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土壤样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土壤样品的采集;(2)土壤样品的制备;(3)土壤样品的保存。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在实验中应遵守以下原则:(1)采样时应采集混合土样,并且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采样时采用S形采样路线和“随机”多点混合的原则;(2)各个采样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窄应大体一致,点数视土壤差异和面积大小决定,一般取10点左右;(3)采样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一个混合样品的重量在1kg左右,如果超出很多,可采用“四分法”取对角两份,其余弃去。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小土铲,管型土钻,塑料袋,碾土盘,分样筛(18目与100目),牛皮纸,镊子,广口瓶,标签纸等管形土钻:不适合于砂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只适用于湿润的土壤,不适用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采集土样→样品风干→粉碎过筛→保存→各类实验(1)选点与布点按照实验原则选取采样点。
土壤的类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形成原因,掌握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不同土壤类型的样品(如砂土、壤土、粘土等)2. 实验设备:放大镜、土壤筛、电子秤、量筒、pH试纸、温度计等三、实验方法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颜色、结构、质地、含水量等。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总结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1)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结构、质地等,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使用土壤筛对土壤样品进行筛选,观察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分布情况。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1)使用pH试纸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后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土壤有机质含量。
(3)使用温度计测定土壤样品的含水量,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1)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
(2)总结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的颜色、结构、质地等物理性状存在明显差异。
如砂土颜色较浅,质地松散,含水量较低;壤土颜色较深,质地适中,含水量适中;粘土颜色较深,质地黏重,含水量较高。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化学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
如砂土pH值偏碱性,有机质含量较低,养分含量较低;壤土pH值适中,有机质含量适中,养分含量适中;粘土pH值偏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养分含量较高。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1)根据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等物理性状进行初步分类。
(2)根据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化学性质进行细化分类。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篇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
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
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
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
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
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x.低丘:红壤;x.海拔(xx)xx-(xx)xx:黄壤;x.(xx)xx以上是棕黄壤。
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
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
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
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 实验类型: 操作性实验[1]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掌握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及三相比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2)结合实验,加深对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等量的含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内容:利用已知体积的环刀取自然状态的土壤样品一份,烘干除去水分,测量得环刀的容
积、重量,以及土壤的重量和其含水量,则可计算出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指标。
2)原理: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
(1)土壤容重(g/cm )=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环刀容积
(2)土壤含水率(%)= 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3)土壤孔度(%)= (1— 容重
/比重)X100 (4)土壤比重 = 2.65 (取平均值)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环刀,手柄,三角铲,游标卡尺,天平(感量0.01),电热恒温烘箱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记录:
环 刀
质量/g 内径/cm 高/cm 59.65 4.270 3.54 59.66 4.250 3.56 59.64 4.264 3.55 平均值 59.65 4.261
3.55
土 壤
土壤+环刀/g 干燥后/g 165.79
142.22
2)处理:
(1)土壤容重(g/cm 3)=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环刀容积
= (142.22 – 59.65)/(3.14×4.2612)=1.448 g/cm 3
(2)土壤含水率(%) = 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 (165.79-142.22)×100/(142.22 – 59.65)=28.55 (3)土壤孔度(%) = (1— 容重/比重)X100 = (1—1.448/2.65)×100 =45.36
(4)三相比 = 土壤固相容积率:土壤液相容积率:土壤气相容积率
= (100-45.36):28.55:(100-28.55-(100-45.36))=54.64:28.55:16.81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
土壤容重= 1.448 (g/cm );
土壤含水率(%)=28.55;
土壤孔度(%)= 45.36
三相比=土壤固相容积率:土壤液相容积率:土壤气相容积率= 54.64:28.55:16.81
2)结果分析:
①土壤容重可以反映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肥力和耕作管理状况:一般含矿物质多而结构差的土壤(如砂土),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之间;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的土壤(如农业土壤),在1.1-1.4[2]之间。
我组所采样的土壤容重值约为1.448 g/cm3,采集地点为环资实验楼楼下的绿化带中(绿化还未完全长好,土样中较多杂质,下方有石块),由此可见,此地的土壤含有机质较少,结构较差。
②土壤孔度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土壤孔隙度大小取决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有机质的含量。
一般作物适宜的孔隙度为50%左右。
实验结果土壤孔度为45.35%,可知该处土壤孔度较小。
③土壤含水率测定结果为28.55%,根据季节与作物生长状态判断,含水量适合。
总之,由上述分析可得,该处土壤并不是十分理想,不大适合植物生长。
七、讨论、心得
1)在测定上述指标的过程中,许多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如:重量、体积的测量误差。
但是有一些误差是可以尽量减小的,如:用环刀取土时,在不破坏土壤自然垒结状态的情况下,应使土壤充满环刀,使得土壤的体积尽量完全接近环刀的体积。
2)注意:
①在选择实验土壤时,要先判断该土壤是否为田间自然垒结的;取时要用手柄慢慢将整
个环刀压入(或敲入)土中,不可压得太实,切勿破坏土壤的自然垒结状态,;
②挖开环刀周围的土壤,小心取出环刀,切勿使环刀内土块脱落;
③小心切除环刀上下的余土,使土壤刚好填满整个环圈;
④在取完土壤后回实验室的过程中,不可将之擩平。
[1]实验按形式和内容可分为演示性、操作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等类型。
[2]摘自:百度百科 /view/424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