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剖析
《如歌的行板》赏析
《如歌的行板》赏析
谈到俄罗斯音乐,就不能不谈到柴科夫斯基;谈到柴科夫斯基,就不能不谈到《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取材于小亚细亚民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弦乐曲,并逐步演变成为多种乐器独奏或协奏的保留曲目,其中最为地道的是弦乐四重奏。
《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
这首曲子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感悟,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无可奈何,听这样的曲子很难不受其打动。
《如歌的行板》是属于那种能够净化人类灵魂的音乐,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的人,只要良知尚存,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善良、真诚和同情。
《如歌的行板》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
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毫无雕琢的痕迹。
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著名的《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由于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把他的忧郁风格发挥到极至,因此这首作品被誉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弦乐四重奏,是由小提琴、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担任一个声部演奏的乐曲体裁,也用于音乐会演出。
什么是“如歌的行板”?
什么是“如歌的行板”?如歌的行板是以舒缓的速度表现优雅情绪的音乐演绎方式,它如“徐步而行”、如歌儿般缓缓流淌!柴可夫斯基最擅长这种表达方式,我很欣赏舍去文化部长高官而继续作家生涯的王蒙一段优美而鼓荡的文字,那感受是如此的细腻而深邃:“ 柴可夫斯基好象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
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
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
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比如钢琴套曲《四季》,比如小提琴曲《旋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浑如天成,了无痕迹。
它们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命。
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
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他的另一些更令我倾倒的作品,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深邃的感叹。
他的伤感,多情,潇洒,无与伦比。
我总觉得他的沉重叹息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这种风格像是——我只找到了——苏东坡。
他的乐曲——例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瑰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
他能自解。
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
摆脱了也还忧郁,忧郁了也要摆脱。
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是一种深沉,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
而美是一种照耀着人生的苦难的光明。
悲即美,而美即光明。
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
悲与美共生,悲与美冲撞,悲与美互补。
忧郁与摆脱,心狱与大光明界,这就产生了一种摇曳,一种美的极致。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
人生苦短,人生苦苦。
然而有美,有无法人为地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
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
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既有同样的美丽的痛苦,又有一种才华的赤诚与迷醉,我觉得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呼吸着这样的乐曲,他会是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烂漫天真而又矜持饱满。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如歌的行板》教案分析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如歌的行板》教案分析《如歌的行板》一、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为新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中的第三课时,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
这节课的设计,特别考虑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就有针对性,也可检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
《如歌的行板》的素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本课时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罗斯民歌,喜爱弦乐四重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欣赏、演唱、比较等形式感受乐曲凄凉、压抑的气氛。
模唱《如歌的行板》的两个音乐主题。
用身体感悟音乐,使心身同时进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乐曲,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教学目标:能够对室内乐作品产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聆听《如歌的行板》,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忧伤的压抑的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跟随着弦乐曲《四季》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两首不同乐队演奏的乐曲,并提问分别由什么乐队演奏,带来怎么样的音响感受。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感受交响乐和弦乐重奏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聆听乐曲、展示图片和提问导出室内乐及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新授[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弦乐四重奏,并让学生通过乐曲的风格、情绪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来导出《如歌的行板》。
[学生活动]通过欣赏,学生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为乐曲取名。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简介作者柴科夫斯基。
分主题欣赏《如歌的行板》。
欣赏音乐主题:[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其音乐情绪回答问题。
《如歌的行板》音乐教案:让学生感受音乐韵律的教学设计
在音乐教育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韵律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以《如歌的行板》为例,探究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韵律。
一、音乐欣赏与分析通过音乐欣赏与分析,让学生对《如歌的行板》的音乐风格进行了解与理解,以便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与表现音乐中的情感。
1.音乐素材的分析要对音乐素材进行分析,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方面。
学生可以尝试唱出旋律,较准确地感受和领会旋律的韵律特征。
同时,分析音乐的节奏、和声和音色等,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夯实对音乐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段喜欢的音乐,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理解音乐的组成,增加音乐素材识别能力。
2.音乐情感的分析对于音乐作品,绝不仅只是音乐素材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表达音乐的情感。
学生通过欣赏《如歌的行板》,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听一段音乐,并着重分析情感表达。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敏感度,提高学生对音乐感染力的认知。
二、音乐表达与演唱在分析音乐素材及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演唱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韵律。
1.灵活运用呼吸呼吸是演唱中的关键,也是和声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掌握适当的呼吸方法,灵活运用呼吸,清晰地表达音乐。
《如歌的行板》中充满了夹杂呼吸的音乐节奏,学习和练习使呼吸融入到演唱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2.用感情表达音乐情感在演唱音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在演唱时,要运用适当的情感表达,仔细体会和表现音乐情感,并在口语上有效地传递感觉。
对于一些高难度的音乐,如何进行情感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
3.掌握声音的技巧在教学中,要教授学生一些声音的技巧,如发声、调节、共鸣等,对学生声音的保护非常有帮助。
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音乐中不同节奏的特点,增加学生对节奏的感觉,培养和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三、音乐创作与作品评价通过音乐创作与评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技巧。
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之音乐分析
息 之 间 作 对 比
下句( 5 — 8 ) 延伸进入 , 以 下行 级 进 和 上 行 跳 进 的 进 行 为 主 , 在
上 行 跳 进 时 由 上行 四度 扩 展 至 七 度 , 为旋 律 的发 展 提 供 动 力 在 调性上 , 由主 调 转 至 属调 F大 调 , 并完 全终 止 。
留在 主 调 的属 和 弦 上 。 为再 现 做 属 准 备
■a
5 + 4
4 4 4 , 4 4 ,
4
8
7
( 一) 呈示部{ 1 — 5 O ) : 带 有 展 开 性 中 部 的 三段 曲 式 。
1 . 呈 示段 ( 1 — 1 6 ) 是 个 以 8小 节 延 伸 性 二 句 式 乐段 为 基础 、 复
柴科夫斯基《 如歌 的行板》 之音乐分析
一李 觅雯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摘要 : 柴科 夫斯 基 是 1 0世 纪俄 国 最伟 大 的 音 乐 家 , 其 作 品 涉 及 多种 体 裁 。 本 文 通 过 对 《 如歌 的行板》 这 一 乐章 背 景 的 介 绍、 和 声 曲式 的 分 析 、 创 作 特 点 上 的 归纳 , 使 读 者 对 该作 品 有 更 深 的 了解 和 认 识 。 关键词 : 《 如 歌 的行 板 》 曲 式 和 声 创 作 特 点
例 3:
t1
-2
t
垂
8
5 + t
4 蟠
广一
连 接
b
8 + 8
[ B】乐段+ 扩充——_ 1
C
—《: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唱法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唱法
行板唱法是柴可夫斯基的一种特殊演唱风格,以其柔美、流畅和情感细腻而享誉世界。
柴可夫斯基经常在他的歌曲中使用这种唱法,让听众沉浸在梦幻般的音乐氛围中。
行板唱法是一种中速的唱法,通常用于表达温柔、柔和的情感。
在这种唱法中,歌手会把每个音符都拉得很长,同时添加一些颤音和滑音,以增加音乐的情感表现力。
歌手还会使用轻柔、柔和的音色,以及轻轻地吸气和呼气,来表现歌曲中的细节和情感。
柴可夫斯基的行板唱法在他的歌曲《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中表现得尤为出色。
歌曲以流畅的旋律和柔和的歌声开头,随后逐渐加强,表达了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这首歌曲因其美妙的旋律和柴可夫斯基的行板唱法而广受欢迎,成为他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总之,柴可夫斯基的行板唱法是一种独特的演唱风格,以其柔美、流畅和情感细腻而备受赞誉。
在他的歌曲中,行板唱法成为了表达复杂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让听众沉浸在梦幻般的音乐氛围中。
- 1 -。
席慕容:如歌的行板及赏析
席慕容:如歌的行板及赏析席慕容:如歌的止板及赏析
必然有些甚么
是尔所不克不及理解的
否则草木怎样城市
循序成长
而侯鸟皆能飞归故土
必然有些甚么
是尔所能干有力的
否则日取夜怎样瓜代失
这样快一切的时辰
皆未错过忧郁蚀尔心胸
必然有些甚么正在叶落之后
是尔所必需抛却的
是十六岁时的这即日忘
借是尔匿了平生的
这些斑斓的如山百折般的附件机密
赏析:
席慕容的《如歌的止板》,三句“必然有一些甚么”,“不克不及理解的”,“能干为力的”,“必需抛却的”,抒发着人熟正在熟命生长外的无法战抱负正在运气,糊口里前的懦弱,然而,当一切的没有悦取无法撞上席慕容的时分,所有回于豁然后的安静。
席慕容最使尔观赏之处即是她的父人味,苦而没有腻,出有小野碧玉的小野子气,身上流淌着成凶思汗的血液,注定了她另有着草本的严广,受今族的脆韧,那是一种怎么的交融,席慕容便是那样一个能够将二者谐和天融于一身,朴艳战谐和是草本的外延,是席慕容的外延。
看待恋爱,她有着梦幻般的圣洁,看待熟命,她有纯洁的崇拜,看待糊口,她有着朴实的感仇,她是满足的,仁慈的,正在平庸的日子面仔细糊口的人,是幸祸的。
席慕容最易能否贱的便是初末带着杂脏的口正在愿望,带着感仇的口正在糊口,带着安然的口看待熟命,有了那些,再多的能干为力又有何惧。
看完《如歌的止板》,忽然念到一句话:熟命如歌。
席慕容,一尾能够读一辈子的诗。
附件附件附件附件。
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详解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 1871年创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 重奏》的第二乐章,是这部作品中 最动人的乐章。主题采用俄罗斯民 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这首民 歌是1869年作者在基辅附近卡明卡 他妹妹的庄园里听泥瓦匠唱的歌。 记录后,立即配上和声,收入改编 为钢琴二重奏的《俄罗斯民歌五十 首》内。两年后,他写《第一弦乐 四重奏》时,就很自然地运用了这 个感人肺腑的曲调。
柴科夫斯基一生写作了大量作品,有 交响曲六部,其中以第六(悲怆)交响曲 最为著名。一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 协奏曲,都被列为世界最有名的协奏曲之 列;他写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 人》、《胡桃夹子》,也是歌剧、舞剧里 最受欢迎的剧目;管弦乐有:《1812序 曲》、《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 丽叶》幻想序曲;室内乐包括有《如歌的 行板》在内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 作品有套曲:《四季》;小提琴作品有 《旋律》;大提琴作品有《洛可可主题变 奏曲》……总之,柴科夫斯基在各种音乐 体裁里都有名作。这在世界乐坛上是首屈 一指的。
柴可夫斯基的母亲喜欢音 乐,歌声也甜美,因此柴可夫 斯基自幼显露出对音乐的偏好。 从四岁开始自行在家中的钢琴 上弹奏,到六岁时无师自通地 掌握了初步弹奏技巧。八岁时 由于父亲工作调动,举家迁往 圣彼得堡,柴可夫斯基于是进 入当地的学校就读,开始接受 正式的钢琴教育,不过来年因 为父亲的工作异动,他的钢琴 课程也随之中断。
1860 年妹妹亚历山德拉出嫁后, 搬到了乌克兰的卡明卡,柴可夫斯基经 常去那里度过夏天。有一次他听到泥瓦 匠瓦夏在他屋外干活儿,哼着悦耳的小 调。柴可夫斯基打开窗户喊住他,亲切 地对他说:“你唱得太好了,你能不能 再唱一遍,让我把它记下来好吗?”瓦 夏高兴地唱了起来,他很快地记录了下 来。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的 《如歌的行板》的旋律就是由此而来。 这个旋律优美抒情,只要听过它的人没 有一个不为之感动。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作品分析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作品分析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曲式结构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他被誉为“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他的创作体裁广泛,数量繁多,以极具美感的旋律写作手法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有:三部舞剧,《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四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六部交响曲其中有《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等;十部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等;以及《1812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他的创作中大量汲取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与俄罗斯本民族音乐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被誉为“俄罗斯之魂”。
创作背景:1869年,29岁的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首府基辅附近卡蒙卡他妹妹的庄园里.有一天,他在创作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时,听到了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于是柴科夫斯基便被这优美而又淳朴的歌声吸引住。
后来他找到了唱歌的水泥匠,将这首动人的民歌记录了下来,并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一本改编为钢琴二重奏的民歌集)。
两年以后,他在创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时,又用这首民歌做了第二乐章的主题,这个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曲式结构:(一)呈示部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呈示部的A段中,拍号为2/4拍,调性为降B大调。
主旋律由第一小提琴声部奏出,四个声部都要求加弱音器演奏。
旋律开始在主音B音上,在旋律进行到第三小节时拍号转换为3/4拍,但只持续了一个小节便又回归到2/4拍。
在旋律的进行中,上行多以跳进为主,下行级进居多。
在节奏的选择上,跳进与八分音符节奏型结合,级行与四分音符节奏型结合,再搭配上交错的拍子,这样的安排使得旋律在进行中能够持续平稳的发展。
如歌的行板反思
《如歌的行板》的行板反思《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用他的心灵来创作的,他丰富的内心表达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
所以,本节课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感受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我首先从听俄罗斯民歌《夜曲》开始把学生带到一种宁静忧郁的氛围中去。
接着教师介绍作品背景学生共享课前收集的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特点(作品的素材来自群众中的歌声,所以作品绝大部分表达群众的心声),让学生明白这部作品也是反应群众的呼声。
然后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音乐主题一的乐句进行对比来感受音乐的暗淡、郁闷和压抑。
当同学们进入状态后,我让同学们跟着钢琴唱会了“主题二”的音乐,并体会音乐的分句,体会到音乐就好似说话的语气一样在也表达人的情感。
然后完整欣赏音乐,谈体会、感受,想象音乐意境,分段欣赏谈情绪变化,最后通过朗诵、律动、填歌词、绘画来让学生表现音乐。
我认为这堂课优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和清晰。
通过首先欣赏俄罗斯风格的民歌《夜曲》来让学生初步感受俄罗斯风格的艺术特点,之后让同学们把搜集关于“柴科夫斯基”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使他们参与新知识的搜集与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整节课中抓住了明晰的教学主线,通过变换多种方法来让学生体验情感,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
(2)整节课始终把情感的体验放在第一位,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是需要学生静静地去感悟情感,体验情感。
怎样让学生仔细地、静静地聆听音乐?又怎样达到与作曲家情感的沟通?本节课从最简单的听开始来感受乐句长短,从而体会到音乐就好似说话的语气一样在表达人的情感,然后完整欣赏音乐,谈体会、感受,想象音乐意境,分段欣赏谈情绪变化,最后通过朗诵、律动、填歌词、绘画来让学生表现音乐。
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与学生的沟通还不是很到位,情绪还没有很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学生展示音乐感受后,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够细致,语言还缺乏艺术性。
(3)教态不够自然,缺乏亲和力,教师的激情还不够。
如歌的行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音乐欣赏课《如歌的行板》,选自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这首《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室内乐作品:《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
很多人把它作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
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做《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俄罗斯民歌。
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演奏时,四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旋律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
以轻吟低回的琴声传达了沙俄时代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于文学、美术等相关艺术内容,从多角度、多侧面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兴趣。
⏹过程与方法:结合作品中出现的音乐要素来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通过反复的聆听、模唱、为乐曲伴奏等形式熟悉作品,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世界。
⏹知识与技能: 1、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
2、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掌握有关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的音乐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深入感受、参与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难点是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引导学生提高鉴赏与评价音乐的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体验活动中。
二、说教法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法:1、情境法2、采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欣赏教学法,并结合“情境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学法在学生学习方法上,我选择了对比欣赏法、模拟演唱法、视觉图像法、合作讨论法、参与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这一部分,也是我说课的重点部分。
《如歌的行板》赏析
《如歌的行板》赏析一、创作背景他的这首曲子创作灵感源于他对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理解。
他在创作中融入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元素,使得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也反映出当时俄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二、音乐结构1. 主题旋律- 这首曲子的主题旋律非常优美且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
旋律徐缓、深沉,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伤。
它的节奏较为平稳,以缓慢的步伐向前推进,如同一个人在沉重地踱步,思考着生活的苦难。
- 主题旋律采用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常用的调式,这种调式赋予了旋律独特的色彩,既有暗淡、忧郁的一面,又有一种质朴的美感。
例如,旋律中的音符走向常常是级进与小跳进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委婉曲折的线条,就像俄罗斯广袤大地上流淌的河流,蜿蜒而深沉。
2. 曲式结构- B部分与A部分形成对比,在情绪上有一定的起伏变化。
这里的旋律可能会有一些节奏上的松紧变化,或者音区上的高低转换。
它像是在黑暗中出现的一丝希望的曙光,但又很快被压抑下去,重新回到A部分那种深沉的氛围之中。
- 最后是A部分的再现,经过B部分的对比之后,A部分的再现更加深了那种忧伤、压抑的情感,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俄罗斯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人们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三、音乐表现手法1. 音色运用- 小提琴在高音区的演奏,如泣如诉,像是一位孤独的歌者在倾诉着内心的痛苦。
中提琴和大提琴则在中低音区提供了坚实的和声基础,它们的音色厚实、低沉,增强了整个音乐的凝重感。
例如,在主题旋律的演奏中,弦乐器的揉弦技巧运用得非常精妙,这种揉弦产生的微微颤动的音波,进一步增强了旋律的情感深度,让听众感受到那种无法言说的忧伤。
2. 节奏处理- 节奏在这首曲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体缓慢的节奏是曲子忧伤情感的重要支撑。
在节奏的细节处理上,柴可夫斯基也别具匠心。
例如,在一些长音的处理上,他会运用微妙的节奏变化,使长音不至于呆板,而是充满了内在的张力。
- 偶尔出现的节奏的停顿或者微弱的延迟,就像人们在哽咽时的呼吸,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和情感的感染力。
如歌的行板音乐分析
? 两大音乐主题
?
第一部分音乐主题:忧郁、沉思,压抑
?
第二部分音乐主题:忧郁、悲伤、不安
乐曲分析
乐章分为三个部分。 ①第一乐段 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 这就是第一主题,也就是《凡尼亚坐在沙发 上》的民歌曲调,由四二拍与四三拍混合作 成,但是过渡却很自然、流畅。
②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 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 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 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 ,后来又反 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如歌的行板
——俄国 柴可夫斯基
1877 年,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 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一部音乐作品 后,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我已 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乐曲呢?今天我们 就来欣赏这首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 横的乐曲—— 《如歌的行板》。
乐曲分析
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 的啜泣。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案篇一:如歌的行板赏析小提琴独奏赏析——柴可夫斯基和他的《如歌的行板》本学期之初,在众多的选修课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欧洲音乐赏析。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音乐是一种享受。
音乐是最没有国界的东西,甚至比科学还要精彩。
绝佳的旋律,不但会使不同肤色、性别和年龄的人,屏心静气,更能叫不同经历、感悟的人的精神,瞬间升华。
有时音乐甚至还能使其它动植物,莫名其妙地兴奋快乐起来。
音乐真是无与伦比,因为她能在有声无息中,让人幸福地成长。
这几次选修课很快就要结束了,每次上课都是一种享受,一种灵魂的洗礼,老师给我们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为我们介绍世界知名的作曲家,这些乐曲就像一个个快乐的精灵,侵入我内心的每个角落,把忧郁和烦恼一扫而光。
而这几次课中最让我难忘的一首曲子,就是老师着重介绍的《如歌的行板》。
当我第一次听到他的时候,它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首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 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
《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
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
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
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
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
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这部作品旋律优美、高贵、纯净,它以如泣如诉的吟唱,把挣扎于水火的下层人民的悲惨、无助、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所抒发的心灵创痛捉人魂魄,令人震撼。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曾让文豪托尔斯泰泪流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曾让文豪托尔斯泰泪流
柴可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1871年创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据说灵感来自一位泥水匠哼唱的一首俄罗斯民歌。
这是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最为人们熟悉与喜爱的作品之一。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曾为它流下眼泪。
并说通过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鲍恩和巴尔巴拉在《挚爱的朋友》一书中说:“《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正如亨德尔的《广板》一样,世人有时简直忘了作者还写过别的作品。
”人们常常把这一乐章作为单独的作品来演奏和欣赏,有很多乐器改编的版本,甚至“如歌的行板”成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
本期与大家一起分享几个不同演奏家的版本。
柴可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之《如歌的行板》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版
帕尔曼小提琴独奏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Yuri Bashmet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中提琴▲
马友友-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四个乐章▼
尼采说,语言尽头,音乐响起。
席慕容《如歌的行板》赏析
席慕容《如歌的行板》赏析席慕容《如歌的行板》赏析《如歌的行板》是席慕蓉创作的诗歌。
表达着人生在生命成长中的无奈和理想在命运,生活面前的脆弱,广受好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席慕容《如歌的行板》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席慕容《如歌的行板》原文】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不然草木怎么都会循序生长而侯鸟都能飞回故乡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无能无力的不然日与夜怎么交替得那样快所有的时刻都已错过忧伤蚀我心怀一定有些什么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我藏了一生的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席慕容《如歌的行板》赏析】席慕容,一个有着豪放寓意的名字,一个有着温婉细腻情感的草原的女儿。
她的诗读得不多,但每首都很喜欢,五百年换来一次错误的相逢的开花的`树,等待射手羽箭的白鸟,还有那首《出塞曲》,谁说她的诗只是写给女儿家看的。
喜欢席慕容的人说她的诗是甜蜜的惆怅,朦朦胧胧的似女儿家说不尽的心思,不喜欢的人说,她的诗虽没有琼瑶似泛滥的煽情,却难免女人味太重,有点小家子气。
在我看来,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诗歌是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却被你们偷听了去的,喜欢是因为读者在某种程度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不喜欢则是读者无法理解作者瞬间情感的暴发。
一首好的诗歌是不能用来分析的,而只能用来分享。
分析是个太过理性的词语,而诗歌里总会有太多理性所无法理解的情感,诗歌好比一份包装精美的珍贵礼物,情感便是礼物的价值所在,而诗歌的形式便是精美的包装,我们能分析的,只有诗歌的外在形式结构,而包装背后的情感更适合分享,当然,一首好的诗歌是两者都不能缺少的。
如果说席慕容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甜蜜的惆怅,那么我在《如歌的行板》里没有尝到一丝的甜蜜,如果说席慕容的诗有着少女梦幻般的温婉,那《如歌的行板》就是梦醒后的深刻与无奈。
席慕容的诗里有爱情,有乡愁,有人生,她的爱情只能存在与诗里,虽然现实中不会发生,但却可以成为一种昭示:爱情,需要执着。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引言行板是一种音乐术语,用于描述音乐中的节奏和速度。
柴可夫斯基作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优美的行板段落。
行板既可以描述悲伤的情感,也可以展现快乐和活力。
本文将探讨柴可夫斯基作品中如歌的行板,阐述其特点和对音乐情感的表达。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特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和个人色彩。
他的音乐作品通常表达强烈的情感,如悲伤、温情、狂喜等。
柴可夫斯基的行板段落中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旋律和曲调,展现了他对音乐情感表达的独特能力。
如歌的行板段落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有许多行板段落以其如歌般的旋律和柔和的节奏而闻名。
这些行板段落往往出现在他的交响曲、钢琴曲和舞剧音乐中。
1. 交响曲中的行板段落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行板段落。
例如,他的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就是一个典型的如歌行板。
这个行板起初以优雅的小提琴独奏开头,然后逐渐发展成为整个乐队的合奏。
旋律优美,节奏轻柔,给人一种安详和宁静的感觉。
2. 钢琴曲中的行板段落在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中,行板段落同样令人称道。
例如,他的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的行板就展示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风格。
这个行板以柔和的和弦进行开头,然后逐渐加入了优美的旋律。
节奏平稳,音符流畅,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景色之中。
3. 舞剧音乐中的行板段落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舞剧音乐《天鹅湖》中也有一些令人难忘的行板段落。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行板舞曲,也是整个舞剧的高潮之一。
这个行板段落以它优美的旋律和温情的情感而闻名,在舞台上以翩翩起舞的姿态展示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才华。
音乐情感的表达通过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如歌行板段落,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的独特处理能力。
这些如歌行板引出了柴可夫斯基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美妙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表达出来。
行板段落中的音乐情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悲伤、温馨、喜悦等各种情绪,这是柴可夫斯基创作音乐的核心所在。
如歌的行板剖析
《如歌的行板》教案临江市光华中学翁巾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感兴趣,并乐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关的音乐作品;2、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3、引导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引起共鸣与联想,能把乐曲忧伤、压抑、冥想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表现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相关声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或声像播放机)五、教学过程1、营造氛围听:课前播放俄罗斯音乐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把同学们带到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氛围。
2、导入(视、听)师:请同学们在老师钢琴的音乐(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赏几幅不同时期的油画,并说出钢琴演奏的音乐比较适合哪一幅画的意境?为什么?欣赏油画:⑴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⑵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⑶莫奈《草地上的晚餐》生(1):音乐旋律比较沉闷、忧郁,比较适合第一幅作品。
生(2):有一种压抑感,令人肝肠欲裂,使人心都碎了,我选择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师:同学们的选择的油画作品跟音乐比较吻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3、教授新课a、作业展示师: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经典作品,请各组同学们把搜集关于“柴科夫斯基”的资料拿出来一起共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搜集与归纳,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b、完整地欣赏《如歌的行板》你们聆听到了什么,宛如看到了什么?生(1):听到了一种来自内心的呼喊。
生(2):我好像看到了一群人孤立无援,非常无助。
生(3):我好像看到了人们在忍受苦难,痛苦呻吟。
教师引用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感慨:“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歌的行板》教案临江市光华中学翁巾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感兴趣,并乐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关的音乐作品;2、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3、引导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引起共鸣与联想,能把乐曲忧伤、压抑、冥想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表现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相关声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或声像播放机)五、教学过程1、营造氛围听:课前播放俄罗斯音乐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把同学们带到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氛围。
2、导入(视、听)师:请同学们在老师钢琴的音乐(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赏几幅不同时期的油画,并说出钢琴演奏的音乐比较适合哪一幅画的意境?为什么?欣赏油画:⑴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⑵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⑶莫奈《草地上的晚餐》生(1):音乐旋律比较沉闷、忧郁,比较适合第一幅作品。
生(2):有一种压抑感,令人肝肠欲裂,使人心都碎了,我选择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师:同学们的选择的油画作品跟音乐比较吻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3、教授新课a、作业展示师: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经典作品,请各组同学们把搜集关于“柴科夫斯基”的资料拿出来一起共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搜集与归纳,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b、完整地欣赏《如歌的行板》你们聆听到了什么,宛如看到了什么?生(1):听到了一种来自内心的呼喊。
生(2):我好像看到了一群人孤立无援,非常无助。
生(3):我好像看到了人们在忍受苦难,痛苦呻吟。
教师引用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感慨:“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C、用呼吸来感受第一主题乐句①师:每个小节处呼吸的感受怎样?生:呼吸比较顺畅②师:每个乐句呼吸的感受怎样?生:呼吸比较困难,时而气长,时而气短设计意图:通过呼吸来感受音乐的暗淡、郁闷和压抑。
d、唱、奏师:请同学们跟着弦乐四重奏的音响唱会“主题一”音乐,并模仿小提琴的弓法来体会音乐的分句。
每个乐节是由一个连线来示意的,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进行来体会四个乐节的音乐。
生:乐曲好似用语言诉说的自己的愁绪。
设计意图:体会到音乐就好似说话的语气一样在表达人的情感。
e、议、说学生熟唱“主题一”曲谱后并讨论“主题一”的旋律和特点是什么?教师从音色的暗淡、乐句不对称美、主题后半部出现的变奏等特点来启发,让学生用美丽伤感的语言来表达一种音乐心境。
生:我好像站在秋天的落叶中长叹。
生:我从音乐中读懂了理想与现实带给我的苦闷。
设计意图:借助文学的语言来来感受音乐f、听、动欣赏第二段音乐,找出由半音下行的固定动机和情绪变化。
提问:①固定动机表现了什么情绪?在学生的哼唱中,教师启发学生用左顾右盼的眼神、形体、和沉重的脚步来想象固定动机中所表达的一种不安、烦闷以及不可排遣的郁闷心情。
②弦乐出现了明显的高音和新的素材,寓意着什么?与学生一起做张开双臂、仰天长叹的动作来感受向苍穹祈祷的心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
g、议、探探讨第三段再现音乐的音乐形象①播放第三段音乐②学生分组讨论,音乐第三次主题的出现这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生:熟悉的旋律再次出现犹如枯草欲生,封冻欲裂,冷寂的心要破解,我们再一次听到俄罗斯人民心底的呼唤。
生:再现部音乐更多的是俄罗斯人民渴求期盼以及心灵的呼喊。
③总结小组意见并汇总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探索精神,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展现出学生们的艺术素养。
4、创编(1)在第一主题的旋律上创作歌词生:“秋天美丽的夜晚,我在思念远方的朋友“(2)在主题音乐背景下创作抒发内心情感的优美散文,进行配乐朗诵;学生配乐诗朗诵“假如生活欺骗了我“(3)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肢体动作来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旋律线条分句;(4)用颜料、色彩表现音乐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地用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形式感悟和体味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尽可能去挖掘学生所能达到的情感深度。
5、师生总结音乐13册《夜曲》《如歌的行板》教案87中张洪军(2010-05-28 08:26:00)转载标签:室内乐如歌的行板鱼咬尾乐段柴科夫斯基俄国杂谈第10 周课题:《夜曲》《如歌的行板》课型:综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忧伤、压抑、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夜曲》;用忧伤、压抑、冥想的情绪演奏或欣赏《如歌的行板》。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有关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小夜曲、鱼咬尾等音乐知识;能够创造性地参与鱼咬尾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歌曲的情绪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光盘电子琴教学前分析:学唱《夜曲》时应与聆听《如歌的行板》相结合。
演唱时,要引导学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
在演唱形式上,要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由学生来进行设计。
可供选择的形式有独唱、齐唱、用哼鸣方式伴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室内音乐(教师活动)播放一段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室内音乐的魅力。
(学生活动)认真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导入新课1.小夜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歌曲。
多为青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奏)的独唱曲或独奏曲。
音乐情绪缠绵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18世纪中叶,作曲家创作的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作小夜曲。
其音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兴曲。
它常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2.室内乐原指在客厅、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以区别于宗教音乐及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
17、18世纪,室内乐多半与家庭的娱乐生活有关。
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大师们完善了室内乐的体裁形式并赋予其新的活力。
浪漫主义的大师们则进一步充实发展了室内乐的内容和形式。
此后,作曲家们更注重通过室内乐抒发情感,同时也具有了标题特征。
现在,人们所理解的室内乐,是指各种器乐重奏曲及声乐中的浪漫曲、重唱曲。
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
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
三、《如歌的行板》1.作品介绍:《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
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作《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1877年初,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这部作品。
当听到《如歌的行板》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曾说:“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2.作品分析《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段委婉的旋律,给人以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显得十分压抑。
(前者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着什么;后者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
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最后它们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那种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了出来。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
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
最终,好像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宗教上。
因为作者在乐曲的结尾处使用了宗教歌曲惯用的变格终止方法。
1877年初,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这部作品。
当听到《如歌的行板》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曾说:“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师生活动:共同欣赏乐曲,你听后的感受?(悲伤、忧郁)四、《夜曲》的旋律源自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
4/4、5/4拍,降B大调,速度徐缓。
《夜曲》有很多填词,大多数表现伤感的爱情内容。
课本中的填词,着重表现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
歌词的前半部分意在写景,以铺垫压抑、凄凉的气氛;歌词的后半部分是主题所在。
即:游子孤独地流落异乡,落叶归根的强烈思绪促使他产生回归故乡的强烈愿望。
(1)欣赏教学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2)老师演唱教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
(3)学生用哼鸣的唱法学唱五、知识拓展在演唱形式上,要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由学生来进行设计。
可供选择的形式有独唱、齐唱、用哼鸣方式伴唱六、课后回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忧伤、压抑、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夜曲》;用忧伤、压抑、冥想的情绪演奏或欣赏《如歌的行板》。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有关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小夜曲、鱼咬尾等音乐知识;能够创造性地参与鱼咬尾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歌曲的情绪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光盘电子琴教学前分析:学唱《夜曲》时应与聆听《如歌的行板》相结合。
演唱时,要引导学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
在演唱形式上,要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由学生来进行设计。
可供选择的形式有独唱、齐唱、用哼鸣方式伴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室内音乐(教师活动)播放一段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室内音乐的魅力。
(学生活动)认真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导入新课1.小夜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歌曲。
多为青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奏)的独唱曲或独奏曲。
音乐情绪缠绵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18世纪中叶,作曲家创作的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作小夜曲。
其音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兴曲。
它常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2.室内乐原指在客厅、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以区别于宗教音乐及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
17、18世纪,室内乐多半与家庭的娱乐生活有关。
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大师们完善了室内乐的体裁形式并赋予其新的活力。
浪漫主义的大师们则进一步充实发展了室内乐的内容和形式。
此后,作曲家们更注重通过室内乐抒发情感,同时也具有了标题特征。
现在,人们所理解的室内乐,是指各种器乐重奏曲及声乐中的浪漫曲、重唱曲。
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
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
三、《如歌的行板》1.作品介绍:《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