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科

合集下载

马列毛邓三科

马列毛邓三科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不同时期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两个出名论断。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结论。

“两个绝不会”是指,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1)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看,两个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进性趋势。

两个绝不会指明了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曲折过程,二者体现了社会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2)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看,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相互包容相互补充。

一方面两个必然指明了两个绝不会的最终前途,从一定意义上讲两个绝不会与两个必然间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两个绝不会和两个必然可以相互转化,促进社会向两个必然发展。

另一方面两个绝不会体现了两个必然的应有之义。

两个必然必须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其中蕴含个绝不会的灵魂,是对两个绝不会规律的展示,(3)从对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论断的认识过程上看,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自我批评和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是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评述上。

二是体现在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上。

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1.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2.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6.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毛邓三复习资料

毛邓三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邓三科。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含义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毛邓三教学大纲

毛邓三教学大纲

毛邓三课程标准编号:QD—0703—06 版本号:C/1 流水号:JW/DXG-2011-03一、课程名称毛邓三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高级技校高技班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武装自己;使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帮助学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高技专业,18学时,1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分析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要求和社会时代要求的需要为归宿,来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并列和递进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

倡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思考、讨论、归纳的方式来理解基本理论,形成自身的素质。

并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序号项目学习任务职业能力目标课时一体化理论实训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领会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会主动顺应时代开展自己的人生实践。

毛邓三的复习内容

毛邓三的复习内容

1,马克思中国化的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2,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第二次结合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4,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论断进行科学的界定5,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7,中共一向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9,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1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P123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1、毛邓三考试的名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三个代表"、3.科学发展观、4.解放思想、5.实事求是、6.与时俱进、7.求真务实、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9.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1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8.和平赎买、19.国家资本主义、20.社会主义本质论断、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和根本任务、23.小康社会2、选择题型重点----基本理论事实知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来的;2.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中国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至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集中概括(科学内涵)是:"三个代表";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8.党的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核心;9.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思想内涵,成了一个包含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命题,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其的时代精神的体现.12."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情况.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5.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6.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17.中国革命处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因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23.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还是掌握无产阶级手里,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的区别.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既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在世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色彩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简答题):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个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29.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30.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农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3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32.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由中国的特殊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和人民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33.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即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和党中央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过程:从原来设想先搞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即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起逐步过渡.3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5.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合作化道路,这是必由之路.36.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师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

1-14章知识点 毛邓三

1-14章知识点    毛邓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成果1.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P22.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P2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P114.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

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P11-125.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P166.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P167.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8.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阐述了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等。

9.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关于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

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P1710.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哲毛邓三科精心呕血资料(终极)辨析题

马哲毛邓三科精心呕血资料(终极)辨析题

三、辨析题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自考毛邓三知识点归纳(全)

自考毛邓三知识点归纳(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第二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最新理论理论成果)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战争与革命①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和平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毛泽东思想——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②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科学发展观——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③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写入党章和宪法的时间毛泽东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写入《党章》;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写入《宪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写入《党章》;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写入《宪法》科学发展观——2007年党的十七大写入《党章》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党工作的基本路线和方法)、独立自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邓、三科

毛、邓、三科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

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

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

洛川全面抗战时,减租减息三三制。

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毛思明确立。

七届二中农转城,三中一化三改行。

十一届三中改开放,十一届六中决议通。

十二大特色纲领出,十三大初级路线成。

南方讲话利本质,十四大市场有保证。

十五大小.平入党章,十六大三个代表忙。

三中科学发展观,四中和谐社会强。

十七.大十个好经验,中国特色旗帜扬。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w.w.w.k.s.5.u.c.o.m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 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1.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2. 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 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4. 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 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需要注意的几次重要会议w.w.w.k.s.5.u.c.o.m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毛邓三名词解释

毛邓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自相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5.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6.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邓三课程大纲:2 精髓

毛邓三课程大纲:2  精髓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选择)1929年,毛泽东首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1930年写《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指导全党;1937年撰写《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的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945年党的七大在全党得到确立。

(32—33页)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选择)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以其精神为指导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34页)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是什么?(简答)(35页)(1)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

(2)处于基础地位的使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4.怎样理解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论述)(35页)第一,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他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连在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就是从邓小平开始的。

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就在于实事求是,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第三,深刻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党制定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基础。

毛邓三教学大纲

毛邓三教学大纲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邓三》)任课教师代晓琴、陈晓燕起止学期2011年至2012年第一学期学科专业《政治理论》适用年级2012级(大一新生)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学分数考试形式开卷考察课程纲要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授课纲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二章:“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参考书目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毛泽东思想概论”疑难解析》,王顺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李振亚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

毛邓三科

毛邓三科

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都会拉开收入差距,甚至扩大收入差距。

这一方面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规定和内在要求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定和基本要求决定的。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因而都要通过市场经济规律才能得以实现。

由于在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降低,由按劳分配所得的部分收入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必然要转化为个人财产,并由此获得财产收入,将会进一步扩大差距。

一、按劳分配与收入差距(一)按劳分配与平均主义格格不入在高度集中的传统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在按劳分配名义下放弃生产力根基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

学术界曾一度在按劳分配与平均主义之间画等号,认为按劳分配就是追求所谓绝对公平的平均主义大锅饭。

其实按劳分配与平均主义无任何联系,按劳分配绝对不会导致平均主义。

首先,平均主义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不能从按劳分配中得到解释,中国是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国家,平均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封建小农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是封建社会小生产基础上的一种绝对平均思想。

因此,它不仅不产生于按劳分配,而且实践中恰恰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违背,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劳动收入与劳动投入背离,其性质属于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劳动的侵占(变相“剥削”),其结果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其次,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与平均主义格格不入。

按劳分配以劳动为惟一尺度,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但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

”[1]由于劳动者的体力智力不同、勤奋程度不同,因而劳动贡献有大有小,每个人得到的劳动报酬有多有少。

按劳分配的有效实行,充分体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繁重劳动和非繁重劳动的差别,从而导致了收入上的差别。

在这里不仅没有平均主义的任何一个原子,而且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

毛邓三重点(全)

毛邓三重点(全)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十三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依照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

(1)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①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②立足于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原则。

③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①剖析时代特征,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任务。

②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目标要求。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1、实事求是提出时间: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1、中国共产党革命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①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②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③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①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历史必然性②无产阶级领导权要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①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②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③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段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毛邓三科学体系

2毛邓三科学体系

马主中化的科学内涵。

马主中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①马主中化就是运用马主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就是把马主根植于中化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实现马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意义①马主中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马主中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主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邓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毛: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中共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邓: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三: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①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②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毛:是马中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第二①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②是毛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③是马主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④是当代中国的马主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第三①对马列主毛思邓论的继承和发展②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④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②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③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列毛邓三理论主要内容

马列毛邓三理论主要内容

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合称,简称马列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缩创建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

它的大体组成部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组成有机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指明资本主义必然衰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告捷利,关于成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如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份的立场、观点和方式,它有三个大体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线路,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线路的核心。

群众线路,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咱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差异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超级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独立自主,自食其力是从中国实际动身,依托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九个方面)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十分丰硕,集中体此刻《邓小平文选》第1~3卷中。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查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初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事业单位考试《毛邓三》经典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毛邓三》经典复习资料

《毛邓三》复习资料1、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2)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3)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毛邓三知识梳理

毛邓三知识梳理

毛邓三重点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以其独特创造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很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重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四.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六.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想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七.事实求实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事实求实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总体上说。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他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毛邓三考试资料毛邓3毛邓三1

毛邓三考试资料毛邓3毛邓三1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2.历史根据;A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B借鉴和总结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3.现实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4.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5.个人的主观条件:A独特的实践品格B.独特的理论品格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重点整理的,不必要红字区分了。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泉。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围绕的主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根本路线)、独立自主(基本立足点)邓论
纠正了“左”的错误,分析了原因,肯定了积极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前夕,邓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阶段;
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论初步形成阶段;
十三大到十四大,邓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阶段;
十五大是邓论正式确立命名阶段,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论,并把邓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邓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特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知道我党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论包涵的内容:建设中特;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含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有利于;三步走;四项基本原则;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独立自主;一国两制等。

初级阶段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其核心;坚持执政为民是其本质。

科学发展观
中特理论体系,包括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涵盖了自然可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设计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