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PPT课件
毛概毛邓三第十四章PPT
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 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
新的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其产生的原因在于 :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 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 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新的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其产生的原因在于 :
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
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 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 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 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 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 根本体现在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 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 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所谓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 等方面一律平等。民族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 习惯、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 (2)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 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 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 (3)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 点和归宿。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 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 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 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 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 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
毛邓三课件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⑴在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
具体的说,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⑵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正是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命题,从而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
“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
⑶针对当时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想倾向。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通过撰写《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⑷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实事求是”一语出自《汉书》:讲河间献王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这里的实事求是本来只是一种做学问的具体方法和态度,即重视原始资料的积累。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他说:“‘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⑸经过延安整风和党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建国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不同程度上被抛弃了或者说偏离了它。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拨乱反正。
毛邓三课件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⑴在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
具体的说,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⑵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正是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命题,从而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
“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
⑶针对当时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想倾向。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通过撰写《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⑷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实事求是”一语出自《汉书》:讲河间献王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这里的实事求是本来只是一种做学问的具体方法和态度,即重视原始资料的积累。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他说:“‘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⑸经过延安整风和党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建国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不同程度上被抛弃了或者说偏离了它。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拨乱反正。
毛邓三概论-第3章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特殊优点)
开滦煤矿工人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①性质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称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
– 民族的文化 – 科学的文化 – 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 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轮廓。
从1936年12月至1939年12月,毛泽东先后 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 〉发刊词》等文章,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 地论述了中国革命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农 村,而是走相反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 道路,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和 完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毛泽东在解决新民 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的同时,提出了新 民主主义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纲领, 作为贯彻执行新民 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
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终极前途:社会主义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则成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 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 大开端。
毛、邓、三第4章(课件)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53—1956年 无产阶级
国内
资产阶级
中国人民
对外
帝国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上海军管会没收国民党 政府中央 银行的命令
南京军管会清查没 收官僚资本的布告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认为需要 相当长的时间,新民主主义建设要
农民把余粮运 往国家粮库,支援 工业建设。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手工业改造的方针和政策
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 党和毛泽东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
的同时,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 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 针,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引导手工业逐步过渡。
政 治
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文 化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 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文化。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2年
人 民 大 众
地主阶级
国民党残余势力 帝国主义
第四章
三大改造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化”是改造的主体 和物质基础。 “三改造”是两翼,是 工业化的条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提 问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什么?
毛邓三第三章课件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是因为不改变这种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农村生产力就无从发展,广大农民群众 就得不到真正解放。
翻身农民 的土地执照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官僚资本主义具有极强的垄断性、买办性、 封建性和腐朽性。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一 方面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又 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也是对 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 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 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三)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逐步走向成熟
(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继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作业:
• 请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革命的 一般理论,分析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的复 杂性。
• 请来自湘、鄂、赣、闽的同学讲述当地 一理、语言环境。
2019/7/31
广东商学院思教部概论教研室
2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上海工商界庆祝 公私合营
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倾向
陈独秀
王明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 领是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胜利的伟大纲领。实 践这一纲领, 就是我们要 造成的新中国。
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是中国近代政治进 步的主要障碍。
毛邓三ppt1概要
(二)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聚焦党建问 题四大现实背景
➢四是从党的干部提拔升迁的情况看
➢一是从党的思想状况来看
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 级干部的头脑。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了,但是,并 不是所有的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都是很清楚的,例如,对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更 好地科学发展,都还要下很大力气来统一认识。有的干部不学习、浑浑噩噩,素质差,例 如有一个副局长这样质问记者“你到底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一是从党的思想状 况来看,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 装各级干部的头脑。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了,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都是很清楚的,例如,对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 更好地科学发展,都还要下很大力气来统一认识。有的干部不学习、浑浑噩噩,素质差, 例如有一个副局长这样质问记者“你到底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精神解读
核心分析
对一个有7500多万党员、领导13亿人民的大 党,如何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 终走在时代前列?如何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 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如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 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介绍分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解读全会精 神,落实学习实践。
授课重点: 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简况、背景分析与历史回顾
课程关键词: 时政热点
一、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简况
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 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 议,于2009年9月 15日至18日在北京 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 有,中央委员194人, 候补中央委员163人。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 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 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 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 作报告,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 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毛邓三专题四.ppt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8.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9.试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论述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2.试述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 出的新要求。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在全国各个地方和行业,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不断上升
8.社会保障体系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 AB)C
A.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B.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C.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的运行 D.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问题的根本: 农村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民主。
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多予,少取,放活”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p143)
地区经济结构(p141)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p143)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5A..“解三放步人走民”温发饱展问战题略中B.的人第民三生步活在达人到民小利康益水方平面的目标是(D ) C.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D ) A.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7.我国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主要应当运用( C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金融手段 8.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是指( B ) A.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毛邓三概论课件第三章
21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 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 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 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 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 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 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 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 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毛邓三,改革开放PPt
改革开放的内容
•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 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 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 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天津港口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基本经验,重要原则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避免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
1.
2.
3.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 基础。 实行改革开放可以加快经济实力和综合 国力的增强。 两者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繁华的上海浦东
上海时装周媲美米兰, 伦敦,巴黎,纽约时 装周
老百姓的美好时代
改革开放政策形成过程——
对内改革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
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1992年1月至2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发 表"南巡讲话"。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992、1994年 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996年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2年 “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3年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 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 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毛邓三系列课件 (3)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 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①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②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③以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3、作用: ①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福社会。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 又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工业化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 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要从过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利用 科技进步成果,提高和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实现国民经 济增长。所以,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的核心。
③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a、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 得过多过死。
b、忽略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 用。
c、经济形式,经营方式单一。 d、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其认识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主辅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②结合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③基础论: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②计划和市场二者优势互补。 ③市场经济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方式,不
制
②实际国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呈多层次性, 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 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 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 服务。
毛邓三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81页PPT
第二阶段: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 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著名论断。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总 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 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 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和内容是
什么? 5、三大法宝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6、任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手段, 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阻碍了中国 的自主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 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艰苦努力、
不懈探索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 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阶段:1921年党的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 的纲领。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京汉铁 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使党认识到,面对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 不可能取得胜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四章课件毛邓三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 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 条件( 条件(道德是行为主体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 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结果。) 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结果 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结果。) §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道德产生的前提条件 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道德产生的 是人类道德产生的前提条件 道德起源于几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 时期, 时期,最早的道德习惯是在共同生产和共同分配中 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最古老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 道德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 道德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
第四章
遵循道德规范 培养道德品质
“四维(礼、义、廉、耻) 四维( 四维 不张,国乃灭亡” 不张,国乃灭亡” ——管仲 管仲
第一节
一、道德的概念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 以善恶、荣辱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 以善恶、荣辱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 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实现的, 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整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 规范的总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的总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规范的总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结论: 结论: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我们党的思想史 为人民服务” 上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我们国家的道 上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德建设历来都是把“为人民服务” 德建设历来都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重 要的、核心的价值目标。 要的、核心的价值目标。
毛邓三课件第十一章-PPT课件
美国总统布什2019年上台后,宣布10年之 内废除遗产税。在美国,实行的是超额累进 税率,遗产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最高可达 55%。布什给富翁们送了这么贵重的一个大 礼,他们理应感恩戴德。然而令人奇怪的是, 富翁们并不领情。
2019年2月,美国120位最有钱的富翁,主 动上书国会请愿,要求国家继续征收遗产税。 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在请愿书中写道:取 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 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 这将伤害穷人家庭。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1、使学生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 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 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 出的历史背景; 2、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3、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正 确的方法妥善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 矛盾,明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 思路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美好社会的构想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 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 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个人自由而全面的 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关 系。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毛邓三课件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⑴在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
具体的说,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⑵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正是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命题,从而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
“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
⑶针对当时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想倾向。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通过撰写《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⑷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实事求是”一语出自《汉书》:讲河间献王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这里的实事求是本来只是一种做学问的具体方法和态度,即重视原始资料的积累。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他说:“‘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⑸经过延安整风和党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建国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不同程度上被抛弃了或者说偏离了它。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拨乱反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 国共产党成立了公开做职工 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 合书记部 。1922年5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在 广州召开全国第一次劳动大 会,讨论加强全国工人团结 等问题。在全国第一次劳动 大会前后,以1922年1月香 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 学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 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 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 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 小罢工百余次、参加人数在 三十万以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 的新纪元。 俄国十月革命改变 了整个世界历史的 方向,划分了整个 世界历史的时代, 标志着人类历史开 始了由资本主义向 社会主义转变的进 程。
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不仅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无产阶级觉醒,也促使了东方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 觉醒。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很 多国家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东方无产 阶级革命也蓬勃发展起来。俄国与中国 相邻,其国情与近代中国有很多相似之 处,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更为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 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 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 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 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 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 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 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 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 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 失完整的主权和政治上完全 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 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 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 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 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 国主义列强。
行政管理1班 第一组 组长:陈俊 得力组员:朱碧宇 萧润正 朱一荻 马少涛 李永杰 林燕 黄展文 张慧妍 郑柔泓 王兆策 黄永得
列宁说: “革命不是 制造出来的, 革命是从客 观上已经成 熟了的危机 和历史转折 中发展起来 的。
近代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 就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由于国民党的四一二政变,让我党深切明白到现在 的困境。于是在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 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 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 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虽然每一次 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每一次都拜托不了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 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 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 照搬西方资本注意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出真正 的出路。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 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 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 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 大革命作了准备。但是这次会议没有提出工 人阶级应当努力争取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对 国民党内部反而复杂情况和日后可能发生的 变化估计不足。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观看视频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 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 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 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 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近代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的国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 历时60余年,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 《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观看视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一二政变
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 庙的军舰上空升起了信号,早已 做好准备的青红帮流氓打手,臂 缠白布黑“工”字袖标,冒充工 人,从租界内分头冲出,向闸北、 南市、沪西、吴淞、浦东等14处 工人纠察队袭击。工人纠察队奋 起抵抗。双方正在激战,国民革 命军第二十六军(蒋介石收编的 孙传芳旧部)开来,以调解“工 人内讧”为名,收缴工人纠察队 武装,1700多支枪被缴,300多 名纠察队员被打死打伤。事件发 生后,上海工人和各界群众举行 总罢工和示威游行,抗议反动派 的血腥暴行。
这次惨剧使我党深刻认识到, 单纯依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 和进行罢工的合法斗争是不够 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 者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 共产党带着这些经验教训进入 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 时代。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恤孤 院后街31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 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和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 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在五四运动中已经出现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他们开始运 用马克 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考察、思考中国社会和 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的问题。
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 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 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 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 不可能取得的。
党的四大虽然提出了无产 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的领导权问题,但对如何 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同资 产阶级争夺领导全中的种 种复杂问题没有做出具体 的回答,对政权和武装问 题的极端重要性仍缺乏足 够的认识,致使1927年 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 动突然袭击时,中共中央 不仅在精神上缺乏准备, 而且在实力上也难以组织 有力的反抗。这是导致大 革命失败的一条教训。
从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来看,五四 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 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阶级, 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 领导者。
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 级,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由单一的经 济斗争转变为政治斗争。他们意识 到他们的历史使命是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大主义, 建立一个新的社会、新的国家,最 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中国无产 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 用。
基——地主阶级对农民 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 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 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 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 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 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 天的不足,不能构成完 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 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 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 官僚资本。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 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 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 地位。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 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 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 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 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20人,代表全 国994名党员。
国共合作建立后,在不到一年 的时间内,国内的革命形势出 现了热气腾腾的新局面。与此 同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 国民党内左右派的分化日趋明 显,统一战线内无产阶级与资 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也日 趋尖锐。为了总结国共合作建 立后的工作经验,制定新的工 作方针和政策,为迎接革命高 潮的到来作准备,中国共产党 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京汉铁路总工会原定于1923年2月 1日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然而曾 经通电“保护劳工”的吴佩孚却 翻下脸来,下令军方“制止开 会”。2月1日,郑州全城戒严。 总工会号召全路工人举行罢工 “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 战”。工人代表冲破军警封锁线, 拥入会场,高呼“京汉铁路总工 会万岁”等口号。2月4日,在长 达二千余里的京汉铁路上,两万 多名工人在三小时内有条不紊地 举行了总同盟罢工。2月7日,在 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 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 压罢工工人。在这次惨案中,前 后牺牲者五十二人,受伤者三百 余人,被捕入狱者四十余人,被 开除流亡者数余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 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 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 组织的代表等共12人。他们代表着全国195名 党员。
党的“二大”明确地提出 “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 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它 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 民主革命纲领,这在中国革 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该 纲领解决了旧民主革命长期 以来没有弄清革命的对象问 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 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 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 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阻碍中国 的自主发展,防止出现一个摆脱它们控 制以至与它们竞争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