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完整版)第八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第八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知识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2、熟知学前儿童大脑功能区的发展及其表现3、明晰学前儿童身体及动作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技能目标1、通过对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特点了解,学会分析其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关系;2、能够从儿童动作行为的发展变化中找出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第一节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一)脑发育非常迅速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6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6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
在孕期第4周,胎儿的神经系统开始形成、发育。
到第8周,大脑皮层可以分辨出来。
到26周,大脑皮层已经基本具有和成人一样的沟和回。
大脑皮层的细胞主要是在第15~18周行程,到出生后6个月,脑细胞停止增殖。
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是大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
儿童大脑的重量不断增加,而脑中的增加也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伸长的结果。
3一6岁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
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支增多,长度增长,有更利于神经联系。
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
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渐趋成熟。
大脑生理结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是先皮下,后皮质。
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一6岁逐渐发育成熟。
所以,1岁左右婴儿学走路时步履踊珊,3岁时己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
到5一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
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1、兴奋过程占优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
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
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
第五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容易记容易忘B.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对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兴奋激动心情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7下列不属于表象特点的是()A.形象性B.直观性C.概括性D.间接性8首先提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的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马斯洛9游览过南京中山陵以后,对中山陵墓形象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10对幼儿记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B有意记忆占优势C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D记忆的精确性较差11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2“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 )。
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13习惯化是测量前语言时期_______的一种指标。
( ) A.儿童感觉 B.儿童动作 C.儿童社会性发展 D.儿童记忆14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这是( )。
15.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16.记忆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
( ) A.幼儿 B.婴儿 C.新生儿 D.胎儿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18.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其 自主性、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
幼儿园教学应遵循活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教 学中要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直观性原则指 教学中要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 原则要求教学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巩固性原则指教学 中要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友谊。
促进师幼互动
02
游戏中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有助于增进师幼之间的互动和情感
联系。
社会角色扮演
03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有助于儿童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培养社会
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THANK YOU.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年龄 段、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提供不同的环境 和材料,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04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园中,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设计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演示法、示范法 、情境法、游戏法、讨论法等。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幼儿 的表现和反应来了解其特点和需求,演示法是通过展示 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说明或示范,示范法是通过教师 的演示或幼儿的模仿来进行教学,情境法是通过创设情 境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游戏法是通过游戏的形 式来进行教学,讨论法是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引导幼儿思 考和表达。
《学前儿童发展》第八章考点手册
《学前儿童发展》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考点38 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三级考点,选择、名词)1.在言语初步形成到3岁以前的这个阶段,儿童所使用的主要是对话言语、情景言语以及不连贯言语。
2.【言语】指的是个体使用语言的过程,是理解他人和自身运用语言的过程。
3.言语是儿童与他人交往的主要途径。
考点39 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三级考点,选择)1.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获得装置。
2.强化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3.认知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4.模仿说因其模仿程度的不同分为机械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机械模仿的提出者是奥尔波特,选择性模仿的提出者是怀特赫斯特。
5.先天论是不满意后天论者强调环境和学习在言语获得中的决定地位而被提出的。
6.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产生于人类认知的成熟,是一般认知组织的组成部分。
7.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1)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2)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范语言辩证统一的过程;(3)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一;(4)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考点40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趋势及阶段(★三级考点,选择)1,前言语阶段主要分为: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
2.两三岁到六七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的阶段。
3.语音知觉指的是儿童对语言中语音的辨别。
4.【前语言阶段】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时期,通常为0-12个月。
5.前言语阶段主要分为: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6.言语发生阶段主要分为: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岁半);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岁半-2或3岁)。
考点41 语音的发展(★三级考点,选择)1.嗓音主要包括哭声、叫喊声、以及婴儿在身体不适或安静状态下发出的嗓音。
2.语音意识指的是儿童对语音的自觉态度。
3.语音的形成共有四个阶段:出现嗓音(0-2个月);出现“啊咕”声(3-4个月);出现喃喃语声(4-8个月);开始发出语音(9-12个月)4.语音模仿是婴儿最初掌握语音的主要途径,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偶发性的单个模仿(2个月以后);系统模仿(4个半月以后);模仿新的语音(8-9个月以后);系统模仿新语音(12个月以后)。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想象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创造、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过程,并提供一些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方法。
一、幼儿时期的想象力发展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想象力正在快速发展。
他们开始通过使用符号、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玩耍来表达和探索世界。
以下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1. 故事创作能力:从3到5岁左右,幼儿开始能够创作和分享简单的故事情节。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和角色,并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出来。
2. 角色扮演: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喜欢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角度,培养自己的情绪认知和社交能力。
3. 创造性玩耍:幼儿时期的孩子非常擅长创造性玩耍。
他们可以用简单的物品创造各种各样的场景和故事情节,比如用几块积木搭建房屋,用玩具车模拟交通运输等。
二、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方法为了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活动:1. 提供具有多样性的材料: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玩具、图书、绘画工具等。
这些丰富的材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鼓励角色扮演:鼓励孩子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可以是扮演家庭成员、职业人员或者动物等。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角色,并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3. 提供社交互动机会:组织一些社交互动的游戏和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集体创作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4. 鼓励故事创作和讲述:鼓励孩子创作和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是口头表达或者绘画等方式。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5. 提供导向性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些导向性问题,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你变成一只动物,你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孩子展开想象。
三、结语幼儿时期的想象力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活动,鼓励孩子的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玩耍,以及提供导向性问题等方法,我们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概述(一)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对学前儿童直觉发展的影响。
知觉是记忆产生的基础,同时个体知觉的发展也离不开记忆。
因为知觉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知识经验,而知识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就要依赖于记忆。
2、记忆对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和想象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把知觉、思维和想象结合起来,使儿童把知觉到的经验材料通过想象和思维进行加工,没有记忆,想象和思维就失去了工作的对象。
另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想象与记忆经常分不开,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就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3、记忆对学前儿童语言习得与发展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儿童语言的模仿、语词和语句的学习上。
首先,儿童要学习语言先要感知语音,学会发音。
然后,儿童要理解别人的语言,必须在别人把话说完之前先记住前面的部分,准确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
最后,儿童完整表述一句话或一段话也需要把自己说过的词语暂时记忆,以使自己语言表述前后连贯。
4、记忆对学前儿童个性特征形成或发展的影响(记忆是儿童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对情绪情感的影响上。
儿童只有通过记忆才能对经历过的事情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变化第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Ps:再认:出现,给提示,让你自己确认。
3岁儿童可以再认几个月前感知通过的事物4岁儿童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以后再认的保持时间可以更长些在再现方面,3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4岁再现几个月前的事物。
第二,影响学前儿童的记忆保持的因素a,儿童的认知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机能的指尖成熟,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也逐渐增强,对事物感知的选择性、连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记忆水平也会随之获得提高。
b,有关记忆材料的知识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
吉首大学2022年专升本学前教育学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课程考核大纲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课程考核大纲《学前教育学》部分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专业基础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牟映雪的教材《学前教育学》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1、识记:(1)各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特征;(2)学前教育的价值。
2、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妇女等社会因素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3、掌握:21世纪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章学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识记:(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2)中国社会转型时代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3)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
2、理解: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3、运用: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总结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学前教育方案。
第三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识记:近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主要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2、理解:(1)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主要特点;(2)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问题。
3、运用:能够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主要特点,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问题,树立以法治教的意识。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1、识记:(1)幼儿的特性;(2)儿童观的类型;(3)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4)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5)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2、理解:师幼互动的内涵、特征及模式。
3、掌握: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者应该树立的儿童观。
第五章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1、识记:(1)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内涵、特点;(2)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容。
2、理解:(1)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关系。
3、掌握:(1)幼儿体、智、德、美四育的内容及特点;(2)“四育”的工作原则。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8章 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
目录
一 个体差异的概念 二 学前儿童个体差异的类型 三 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 四 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采取的措施
一、个体差异的概念
1.个体差异的概念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 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着重分析幼 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式等方面的差异。
5. 学习类型差异
(2)听觉型:通过音乐和 谈话学习时学习效果最好。
(1)视觉型:学习内容 · 以图像的形式出现时学习 效果最好。
(3)肢体型:能全身运动、 体验和实验时学习效果最好。
(4)书面型:喜欢阅读,喜欢 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偏好自己阅 读,不愿意听别人解释。
性格的年特点
(5)群体互动型:偏好 讨论和需要大家一起参与 的活动,喜欢交换意见。
(1)性格的特 征差异。
(2)性格的 类型差异。
(1)依据个体心 理活动可将性格分为外 倾型和内倾型。
(2)依据个体独 立或顺从的程度,可将 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 型。
(3)依据个体性 格的特征差异,可将性 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 和意志型。
3. 智力差异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1)
智力类型的差异。
(2)
四、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 采取的措施
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采取的措施
(1)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 多功能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 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符 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 方式同化和吸纳世界。
(1) (3)
(3)开展相应的区角活动。
(2)
(2)敏锐地察觉幼儿之间 的差异,并进行个别化指导。
4. 性别差异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学前心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和发展的趋势
1、想象是儿童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
2、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一岁半到两岁
3、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现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特征是象征性游戏。
而象征性游戏的心理成分首先是想象活动。
(2)游戏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
(3)幼儿听故事,想象随着故事的推进展开
(4)幼儿听音乐,也依靠积极的想象活动
(5)幼儿的绘画、搭积木、等也离不开想象
(6)想象的形象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1、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无意想象是一种自由联想,不需要努力,是学前儿童想象的典型方式。
2、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方式,不受意识支配,皮亚杰称为“无意识的象征”
3、幼儿期有意想象的萌芽
第三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1、再造想象在学前期占据主要地位,创造想象逐步发展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根据想象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内容的新颖性来区分的。
第四节学前各年龄段儿童想象的发展
1、3-6岁的幼儿阶段,其想象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性
2、夸张性的表现:夸大某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
作业:观察*6岁儿童绘画作品,分析想象的发展特点。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概念: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前儿童掌握 概念的方式
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举例子)
通过语言理解获得
(下定义)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一般特点
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过宽或过窄。
第八章 学前儿童 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概述
思维的概念
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
概括性
思维的类型
01
根据思维过程中 凭借的工具不同
➢ 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02
根据思维探索 答案的方向不同
➢ 聚合思维 ➢ 发散思维
03
根据思维的 创新程度不同
➢ 常规思维 ➢ 创造性思维
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理解水平的发展——5个发展趋势
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依靠语词的理解 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情绪的理解——比较客观的理解 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逐渐理解事物相对关系
谢 谢!
转导推理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常见于3-4岁幼儿身上
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三段式: •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 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
况作出判断。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归纳推理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六种基本关系 ➢工具和功用关系(笔/写字,?/切菜) ➢部分与整体关系(苹果/苹果树,手指/?) ➢对立关系(高/矮,粗/?) ➢并列关系(白菜/萝卜,猴子/?) ➢从属关系(白菜/蔬菜,?/动物) ➢因果关系(下雨/地湿,?/打针)
《幼儿想象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想象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他们能够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奇异的世界。
本节课将盘绕幼儿想象的发展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2. 探讨幼儿想象力对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对幼儿发展的认识,培养对幼儿想象力的尊重和欣赏。
三、导入活动1. 观看幼儿想象力发展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想象力的思考。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自己小时候的想象力经历进行分享,交流不同的想象方式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提问引导: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认为幼儿为什么会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等。
四、知识讲解1. 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幼儿时期的想象力主要表现为丰富多彩、天马行空、不受限制等特点。
2.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幼儿的想象力经历了单纯想象、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等不同阶段。
3. 幼儿想象力对发展的影响:想象力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增进作用。
五、实践活动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来体验幼儿时期的想象力。
2. 创意绘画: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绘画活动,展示他们对幼儿想象的理解和表达。
3. 想象故事: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篇想象故事,并进行分享交流。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加关注和尊重幼儿的想象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和发展想象力的机缘。
七、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笔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继续观察幼儿的想象力表现,记录下他们的想象经历。
3.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及其钻研现状。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幼儿想象力的理解,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八章-情绪情感
思考
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 什么?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又属于 什么?情感,内隐的、稳定的
2、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 通过情绪表现出来,而已形成的情感又会影响情 绪的表现和变化。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反应;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
绪; 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24个月时,分化出比较稳定的欢乐。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的作用--影响个性的形成
1、在生命的头几年中,在与不同人、不同事物的较长 期的接触中,由于成人对其的不同态度、方式,儿童 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
2、儿童由于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 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便会逐渐稳固下来, 形成为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体性格结 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急驶中的司机突然发现距车很近的地方有 个障碍物,就会产生应激状态,用急刹车防止事故 的发生。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作用: (1)积极反应:急中生智,力量倍增,个体智力、
体力都超水平发挥,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 其摆脱困境,人们通常在此时可做出平常做不到的 事情。 (2)消极反应:则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动 作紊乱,四肢瘫痪。
一、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 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和 行为的激发者。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 习。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二)判断
判断是对某种东西是否存在,或者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 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任何判断都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都 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思维过程要借助判断去进行,思维的结果也是通过判断的形式表现 出来的。
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推理
推理是从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通过考察个别事物或现象具有的 属性,进而推导出该类事物或现象所共同具有的属性。 演绎推理:一般到个别的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它 包含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 化陈述(小前提),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特殊化陈述符合一般性原则 的结论。 类比推理: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 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判断形式间接化 从判断形式上看,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不参与复杂 思维活动的感知形式属于直接判断,参与复杂活动的抽象形式属于间接判断。儿童在 进行判断时,他们大量依靠直接判断,易受知觉线索的影响,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 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特征。
(三)根据探索问题的方向分类
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
中储存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 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及各种特征结合起来 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只有当儿童能够借助语词概括物体的一些具有稳定性的一般特征,即语词具有了 概括的意义时,才有了概念性概括的产生,儿童的思维活动方才诞生。
教案设计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教案设计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教案设计——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引言:学前儿童是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年龄段,他们生活在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世界中。
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案设计来促进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
一、创设富有想象力的学习环境想象力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室布置应以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装饰品为主,给予儿童充分的视觉刺激。
其次,增加游戏区域、角色扮演区域和阅读角落等,让儿童在玩耍中发挥想象力。
最后,引入各种多媒体资源,如幻灯片、视频等,让学前儿童在视听刺激下激发想象力。
二、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创造性思维等方式,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例如,通过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或者给出一个情境,鼓励儿童进行自由的联想与想象。
同时,教师要给予儿童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勇于表达和发挥想象力的自信心。
三、设计富有情节和角色的教学活动富有情节和角色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参与到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让儿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与其他小伙伴互动,创造有趣的故事情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进行角色的创设和情节的延伸,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放松的交流环境和积极的家庭互动营造放松的交流环境对学前儿童发挥想象力至关重要。
教师要提供支持性和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儿童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此外,家庭也是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听故事、观看电影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鼓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积极互动和交流,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结束语:想象力是学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能力,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教案设计,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多元智能、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室环境的创设、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情节和角色的设计以及放松的交流环境和积极的家庭互动,都是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想象的种类
•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根据想象活动有没有目的划分
•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式方 式划分
第二节 儿童想象的发生发 展
• 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 (一)发的年龄
• 1岁半——2岁;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
• (二)想象萌芽的表现
•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
•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 (四)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
• 二、学前儿童想象力培养的方法
• (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接触社会 • 2、通过通话、小说、图书等文学作品丰
富幼儿的表象
• (二)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有意想象
• (三)通过专门训练发展幼儿的想象 力
第七章 学前儿童想象 的发展
•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想象的发生及其
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学前 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 【重点难点】 • 重点: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难点:幼儿的想象与现实间的关系。
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节 想象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
发生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
特点
1、以来成人 的言语描述 2、据外景的 变化而变化 3、多以记忆 表象的简单加 工,缺乏新颖 性
创造想象: 开始萌芽,发展 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
l (三)想象内容贫乏、零碎逐渐向 丰富、完整发展
l 三、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
l 1、想像脱离现实:表现是想象具 有夸张性
l ----由于认识水平的影响 l ----情绪对想象过程的影响 l 2、想像与现实相混淆:
• 以纳塔杰“定势想象实验”为例
第四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 养
• 一、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 作用
• 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想 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具 体作用如下:
•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 1、想象与感知觉密不可分
• 2、想象与记忆密不可分 • 3、想象与思维密不可分
• 学前儿童有意想象的萌芽、发展
• 1、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的
• 2、在不同条件下,有意想象的水平不 同
• 3、学前儿童的有意想象是需要培养的
• 培养方法举例:按主题讲故事
•
编故事结尾
• (二)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 始发展
婴儿期只有再造想象, 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 主
学前期儿童 再造想象的
• 3、鼓励幼儿亲自参与各种创造活动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的培养
第一节 想象的概述
一、什么是想象?
•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 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 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 程。
用14根火柴,摆了两只倒扣着 的杯子(如图),只要动五根
• 1.5—2岁, 火柴,就可以让杯子的口倒过 儿童基本 来,该怎么动呢? 具备了想
象的基础。
• 1岁半—2岁儿童出现的想象的萌芽, 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简单的相似联想 ----没有情节的组合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 (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 始发展
• 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 2、想象的主体不稳定 •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 5、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 训练方法: • 1、添画和意愿画
• 2、听故事续编结尾:
• 例如一: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
地向他走来……
• 例如二:狐狸和刺猬
• 很久很久以前,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狡猾 的狐狸和一只聪明的刺猬。狐狸想吃刺猬,可是 刺猬身上长满了刺,怎么也吃不着。 有一天,刺 猬来到一条小路上,它正在找吃的,狐狸看见了, 躲在树后面,它想:我得想个办法吃掉它。 狐狸 走过出对狐狸说 小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