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数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数学发展史

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体现。本文围绕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及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数学文化的交流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历史

一、中国古代数学

数学在中国历史久矣。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一些是记录数字的文字,包括从一至十,以及百、千、万,最大的数字为三万;司马迁的史记提到大禹治水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而且知道“勾三股四弦五”;据说《易经》还包含组合数学与二进制思想。2002年在湖南发掘的秦代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大约2200多年的九九乘法表,与现代小学生使用的乘法口诀“小九九”十分相似。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它在春秋时期已经很普遍;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称为筹算。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这与西方及阿拉伯数学是明显不同的。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中国数学发展繁荣时期大约在西汉末期至隋朝中叶。这是中国数学理论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高峰的标志就是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诞生。至少有1800年的《九章算术》,其作者是谁?由谁编纂?至今无从考证。史学家们只知道,它是中国秦汉时期一二百年的数学知识结晶,到公元1世纪时开始流传使用。中国数学的全盛时期是隋中叶至元后期。在

这一时期,数学教育的正规化和数学人才辈出,是最主要的特点。接下来在元后期至清中期,中国数学的发展缓慢,和上面讲的数学盛世相比,这一阶段几乎黯然失色。

元朝末期,小巧灵便的算盘出现了。人们看着这计算简捷、携带方便的新工具欣喜异常,甚至有人把它编到了俗语、诗歌、唱词中。算盘的出现,很快就引出了珠算口诀和珠算法书籍,16、17世纪,在中国大量的有关珠算的书籍中,最有名的是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珠算普及以后,筹算便自动销声匿迹了。就在中国人发明珠算后不久,1642年,19岁的法国数学家巴斯加(公元1623~1662年)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目前,虽然世界已进入了计算机时代,然而珠算仍有它的一席之地。有人试过,在加减法运算中,它的速度甚至超过小型计算器。

二、中国现代数学

(一)中西合流时期

在中国数学发展缓慢的时候,西方数学已大跨步超前,于是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中西数学发展的合流期,这一时期约为公元1840年~1911年之间。16世纪前后,西方传教士带来了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尽管有些洋人怀有个人目的,但不管怎么说,新知识能传进来,这对中国的数学进展总是有好处的。然而,1723年清朝雍正皇帝登基时,有人就提出大批传教士在华,对他们的统治不利。皇帝一想,也是。于是马上下令,除了少数在中国编制新历法的外国人之外,其他传教士一律不留。

这一命令产生的后果是,在以后大约100年的时间里,西方的数学知识也很难“进口”;中国数学家只好把眼光从学习西方新知识,转回到研究自己的旧成果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了维护腐败的清政府,发起了“洋务运动”。这时以李善兰、徐寿、华蘅芳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作为数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了引进西学、兴办工厂、学校等活动,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奠定了近代科技、近代数学在中国的发展基础。

当1894年“洋务运动”以军事失败而告终时,工厂、铁路、学校却保留了下来,科技知识也在一定的范围内传播了开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中西合流。所谓中西合流,并不是全盘西化,数学工作者们在研究传统数学的同时吸收新的方法,一时间,出现了人才济济、著述如林的好势头。

这时,中国数学家在幂级数、尖锥术等方面已独立地得到了一些微积分成果,在不定分析和组合分析方面也获得了出色的成绩。然而,即使是这样,在世界的同行们之中,中国也仍然没达到领先的地位。

(二)现代中国数学

近代数学的开端主要集中在公元1911年~1949年这一时期。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数学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派出大批留学生,创办新式学校,组织学术团体,有了专门的期刊,随着留学人员的陆续回国,各地大学的数学教育有了明显的起色,许多大学相应设立了数学系或数理系,中国从此进入了现代数学研究阶段。

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得明显的进步。50年代初到1966年,共发表各种数学论文约2万余篇。有许多著作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0年代后期,中国的数学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瘫痪、人员丧失、对外交流中断,后经多方努力状况略有改变。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近十几年来数学研究硕果累累,发表论文专著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上升。1912年北京大学首个建立数学系,不久,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陆续设立了数学系。1935年中国数学会正式成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虽然正处于资金匮乏、百废待兴的困境,然而政府却对科学事业给予了极大关注。1949年11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1952年7月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接着,中国数学会及其创办的学报恢复并增创了其他数学专刊,一些科学家的专著也竞相出版,这一切都为数学研究铺平了道路。解放后的18年间,发表论文的篇数占解放前总篇数的3倍多,其中不少论文不但填补了中国过去的空白,有的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正当数学家们奋起直追,力图恢复中国数学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时,一场无情的风暴席卷了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社会失控,人心混乱,科学衰落。在数学的园地里,除了陈景润、华罗庚、张广厚等几个数学家挣扎着开了几朵花,几乎是满目凋零,一片空白。当10年政治灾难过去之后,人们抬头一看,别的国家数学研究早已是高峰迭起,要想追上又需花费不少力气。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和坚韧不拔的耐力。浩劫以后,随着郭沫若先生那篇文采横溢的《科学的春天》的发表,数学园地里又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1977年,在北京制订了新的数学发展规划,恢复数学学会工作,复刊、创刊学术杂志,加强数学教育,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中国数学以算法为中心,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寓理于算,理论高度概括,是东方算法数学的基础,它与西方数学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了世界数学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