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引言在本文档中,我将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生活中的比》一课进行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和应用比的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总结和反思。
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步骤:1. 导入: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诱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研究:通过示例和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使用比进行大小比较的方法。
3.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和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大小比较问题。
4. 总结归纳:通过让学生总结课堂上的研究内容,巩固他们对比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1. 导入环节不够引人入胜:我在导入环节中使用了实际情境,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不够高。
下次教学时,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资源和活动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练设计可以更多样化:本次课堂中,我主要使用了填空题和选择题来巩固学生对比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下次教学时,我可以设计更多样化、有趣的练活动,如小组合作、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度。
3. 个体差异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比的概念掌握较慢,需要更多练和指导。
下次教学时,我将更加关注个体学生的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辅导。
4. 反馈与评价:在本节课中,我没有充分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限制了他们对自己研究的认知和反思。
下次教学时,我将设立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改进研究。
结论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关注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反馈和评价,我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的概念。
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持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值不变;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速度问题、浓度问题、比例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比》2. 内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活动设计和巩固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6.1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6.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的比例,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比例进行观察和感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比例1.1 掌握比与比例的概念1.2 了解比例的特点,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1.3 学会比例的表示方法2.简便计算2.1 学会分析简便计算的思想方法2.2 掌握简便计算的基本技能2.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1.引入1.1 导入新课老师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比例案例,激发学生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比例现象。
1.2 重新复习比例概念老师通过问题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复习比例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相等性质和比例的表示方法。
2.讲解2.1 生活中的比例老师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比例,如比较购物单上商品价格比例、身高与体重比例、食品配方的成分比例等。
2.2 简便计算老师组织学生识别发现生活中简便计算的思想方法,从而说明比例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学会简便计算的基本技巧。
3.练习老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活中的比例,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思想和表示方法。
四、教学要点1.掌握比与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分析简便计算的思想方法4.掌握简便计算的基本技能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反思本堂课因突出生活中例子多,使学生易于把生活中的比例案例与数学知识相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生活中比例在应用中的重要性。
但是,本课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生活中的比例案例中出现不少问题,教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修正。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与反思
名称执教者所属教材目录生活中的比课时 1 课时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节生活中的比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味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由于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艰难,所以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引起学生讨论和思量,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味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接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奠定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
比在数学中式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艰难,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思量、讨论,从而抽象出比的概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点难点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认识比的各部份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味事物之间的联系。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份名称。
理解比的意义。
采用“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辅助教学网站进行自主探索,拓展思维,利用网站中的信息提交功能,实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
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索----交流评价-----总结提升”。
1、同学们,同学们,前几天同 学们进行的一场篮球赛非常精彩,其 中一个场景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你 们想看看吗?你看: 这是照片的原版 (照片A)2、现在老师把这张照片变个样, 请你子细观察每次拉动照片的时候 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此时老师直接将照片A 进行左、右、上、下、对 角拉动)3、这些照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数学知 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两个是生活情境,是不同类量的比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是同类量的比较。
这样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2.联系数学史料,借助比号的写法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求出比的值以及如何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比的求法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
2.培养学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是由两个数通过除法运算得到的。
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运算练习,如求出给定两个数的比值。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感受比,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3、能够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感受比。
)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长方形图片,那几张图片和图A比较像?
生a:我认为图D和图A比较像,图C和图E最不像。
生b:我认为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因为它们的尺寸比例看上去相似,而且图片中任务也很相似。
而图C和图E,尺寸比例和图A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对个图片的评论也很中肯。
但你们是用眼睛去判断的,究竟是否准确?怎样才能判断呢?我们能否找到一种量化的方法呢?
将图片移入相应的方格纸中,找出与图片相应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板书)
长方形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
师: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上面我们用两数相除的方法来表示长和宽两者的关系,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新朋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值,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可能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值,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值,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对比的概念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的实际应用。
2.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求出比值。
3.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加深对比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入比的概念。
2.学具准备: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材料,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的概念,解释比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比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求出比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求出给定的比的比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针对《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中《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展开。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以及比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难点是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和比的应用等内容。
2. 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比的定义、比的读写和比的计算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4. 应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七、作业设计实例: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答案:苹果和香蕉的比是3:2。
实例:小华有20元钱,他买了3个糖果,每个糖果的价格是4元。
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华还剩下8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比的读写和计算方面掌握得较好,但在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比的应用,并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知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生活中的比教案与反思
1 生活中的比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
1.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做到“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
2.结合“黄金比”使学生认识到按照每种规格做的国旗,长和宽的比都是3∶2,这样看起来是最美丽的。
梅花图、建筑图的呈现,让学生感受黄金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中“比”的魅力,同时也使健康、爱国等教育在数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认识到数的大小关系。
3.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例如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让学生思考一下用什么形式来表示这两个橘子的大小关系可能更加准确。
在学生的帮助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定义比:比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比所得的商数,用冒号“:”表示。
例如,两只狗的体重比为5:3,表示第一只狗重5千克,第二只狗重3千克。
2.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比,例如某天气温为15℃,而昨天气温为10℃,那么今天气温比昨天高多少?可以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
3.给学生发一些水果,让学生分组比较各组内水果的重量比,然后用比的形式表示出来。
3. 学生练习1.练习册上的练习题,不要求完成全部,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抽查。
2.在生活中找一些例子,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
4. 教学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出比的概念,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练习。
学生参与积极,能够基本理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但在具体问题上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
下一步需要加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训练,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69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得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识,引出新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除法关系式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
如:3÷2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3/2) 5÷7呢?6÷4呢?(5/7,6/4)看来大家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了解的还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看看比和什么有关系?(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创设情境,激以兴趣1.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语文老师和她儿子小宝的照片(出示照片)2.提出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根据问题,你们能很快列出算式吗?(二)认一认,试一试1.认识比的相关知识(比号前项后项比值)2.试一试5÷3=():() 9÷8=():()()÷()=17:12 比值各是多少?3/5 9/8 17/12再次复习概念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3.引出比号的由来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1.练一练:(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如3÷4写作(),读作()。
(2)把9克糖放入50克水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是();糖与糖水的比是()(3)有3个红球和6个黄球,红球和黄球的个数之比是(),比值是()。
黄球与红球的个数之比是(),比值是()。
2.判一判:3.我是小侦探四、生活中的比1.人与黄金分割2.国旗长和宽的比3.人体中有趣的比4.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让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通过三个活动,认识了“比”,并且对“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比”的果园里畅游了一节课,你都得到了哪些果实呢?六、作业结合生活实际,用“3:4”表示的情境写一写或画一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难度都不大,因此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1.借助情境,引入新知。
结合教材情境图,创设一个出示班级新同学照片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照片,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思考。
2.自学合作,丰富知识。
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比的读写方法及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比较发现,建立联系。
结合课件,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长方形卡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比的意义和读写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情境引入。
同学们,咱们班又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想介绍他给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可是这位新同学现在没有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想)2.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69页图片A)咱们学校美术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为这位新同学画了一张画像(依次出示&& D、E四张图片),观察这些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与小组的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观察与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一)教学生活情境一:照片相像问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的发现。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如果以图A为标准,观察这四张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呢?(2)为什么图B、图D与图A比较像?试着说一说。
(图B、图D都与图A的形状相同,图B是把图A缩小了,图D是把图A放大了)(3)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形的长和宽)3.探究规律。
(1)指引探究思路。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比》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比,会求比值,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中,我首先从淘气的五张照片的对比引出除法,继而在马拉松运动员跑步和骑车人比速度中再次应用除法。
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对除法这一已有的知识点有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引进出发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比。
然后,比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在班内交流汇报。
在汇报的过程中,对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号的来历、比值的求法、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等等知识点在师生交流中处理清楚。
最后利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回到开头照片的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比的知识解释照片像不像的问题;然后完成试一试的题目;接着说出一个比值为1/2的比;最后联系实际关于我校昨天艺术展演男女演员人数比的问题,升华到让学生算出总人数。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
有以下特点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概念引入水到渠成。
由于在导入中学生对除法已经有了形象直观的体验观察照片像不像,然后通过计算长、宽之间的倍数,计算中用到了除法。
接着在比较速度中再次用到除法。
这样由生活而来学生易于接受,对除法理解更为深刻。
在此基础上引入除法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
这时学生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了清晰的感知。
而比的意义也就非常简单了: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比的各部分名称形象直观,放手让学生自学,布置好任务,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得到充分展示,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我增加了一张比号来历的PPT,使学生明确比号由除号去掉小横线而来,再次加深理解比的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知识,但对比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比的概念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求比值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求比值,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比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实例,如:衣服的尺寸、食物的重量等。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存在比的关系,并提出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的意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求出比值,并解释比值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比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实例,并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借助“图形放大缩小”“路程与速度”“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从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图形放大缩小”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a、b、d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从而体会同类量的比;再设计了“速度”“单价”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
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并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先为学习小组提供了图形、问题、表格,指定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归纳本组学生的意见。
在他们的合作中,及时地引导他们研究,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鉴赏,最后全班交流。
在归纳出比的意义之后让同桌同学互相说“比”。
通过以上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活中的比(教案与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0页的“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能用口头表述两个量的比。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
教学难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等教学时间:预习提纲:1、观察书48页的图片,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2、试算一算方格图中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3、试填书49页的表格,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速度、单价的认识?4、什么叫做比?如何读写比?5、比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感知同类量的比1、师:这是我们熟悉的朋友——淘气(出示图A),他的好朋友笑笑最近迷上了摄影,为淘气拍了几张相片:(出示图),你能评价一下笑笑拍得怎样呢?生1: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大,有的小。
生2: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很长,有的很短。
生3: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很长,很瘦,有的很短,显得很胖。
生4: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比较像图A,有的不是很像。
师: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呢?生:我发现图片B、D和图片A比较像,而图片C、E不像图A。
2、师:这些图片有的比较像图A,有的不像,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把这些图片放到方格图来研究一下。
(出示教材第48页“探索活动”)师:刚才我们是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出这些图形的像与不像,现在请你数一数、算一算、议一议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思考:(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表格上。
(2)、算一算,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3、学生观察、讨论、记录,老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4、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1)师:通过刚刚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生:我们发现了长方形A 的长和宽分别是B 的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小学教学/设计/网_=}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学反思】
教材的取舍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于是,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这部分内容用3课时教学,说明编者也希望教学时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体验、交流,在对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出比的概念。
备课时,面对着连续呈现的四个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则前面的课时因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而且一节课设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会使教学环节显得零碎,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刻。
另外,第四个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其实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揭示这个概念,也没有出现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还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决定把第四个情境中放到下一节课,选择前三个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