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1、通过复习比的意义来引入认识比例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并说说你是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
3、学生根据已出示的机组比例仔细观察,找出规律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老师最后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小组整理归纳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这篇文章共614字。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相关概念;学生能够正确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相关概念的掌握;比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对于比例的概念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的图片,如水杯中的水和杯子的比例、菜谱中的食材比例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比例问题的思考。

2.比例概念的引入通过实物的展示和图形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例如,将线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给出比例的定义。

3.比例的表达方式的引入通过对比例中的分数等价变换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表达方式,如用分数表示、用两个数的比值表示等。

4.比例的运用能力培养通过举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比价、图形的放缩等,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解决问题。

5.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6.拓展任务设计一些拓展任务,如设计一份寿司的菜谱、设计一个房间的布置方案等,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提高对比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7.总结与归纳四、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通过举例引入比例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比例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解决比例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4.探究式学习法:在引导学生掌握比例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比例的相关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的知识,以及比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比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比例的性质,理解比例的概念。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现象,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以及比例的计算。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比例现象,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比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求法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尺的求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建筑物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衣服的尺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现象与数学中的比例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例的认识。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如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作用。

《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2. 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的等比性质、等比中项性质和比例的倒数性质。

3. 比例的应用: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图形的相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等比性质和等比中项性质,以及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等比性质、等比中项性质和比例的倒数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比例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图形的相似等。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解题方法。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认识》2. 板书内容:(1)比例的概念(2)比例的基本性质(3)比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图形的相似等。

3. 拓展练习:研究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

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

比例的认识教案北师大教案标题: 比例的认识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与比例相关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计算方法,进行比例的换算和比例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比例的计算方法。

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比例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比例的相关教学素材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 导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并问学生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否成比例关系。

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并给出比例的定义。

步骤二: 理解比例的性质1. 教师出示几个比例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比例的性质。

2. 学生讨论并总结比例的性质。

步骤三: 比例的计算方法1. 教师给出一个比例的计算问题,如:已知a:b=2:3,求a的值。

2.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四: 比例的应用1. 教师给出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某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8折,求现价。

2.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应用,解决问题。

步骤五: 拓展练习1. 教师布置一些比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并相互交流解题方法。

步骤六: 总结归纳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比例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对比例的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比例实例,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比例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方法。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和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平面几何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比例概念。

比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学会求解比例,并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运算规则、图形认识等方面有较好的掌握。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定义、性质,学会求解比例,并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定义、性质,求解比例的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教材、练习册、文具。

3.教学资源:与比例相关的图片、视频、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计算比例的基本方法;2.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由比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两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如下:1.什么是比例?为什么要学比例?课堂展示图片、视频,辅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

2.比例的计算方式:同比例、反比例的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演示如何进行比例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与比例的关系;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数学是什么?数学里有哪些内容?请简要介绍;2.介绍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比例;3.展示一些关于比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1.什么是比例?为什么要学比例?2.比例的表示方法;3.同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4.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计算方法。

第三步:案例分析通过提供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的比例知识。

第四步:练习1.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之间的比例;2.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比例计算。

第五步:巩固1.让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应用;2.完成课堂练习。

第六步:作业1.让学生自行寻找并记录3个比例问题;2.让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手段1.图片、视频展示;2.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3.练习和巩固;4.课堂练习和作业。

六、板书设计•什么是比例?•同比例和反比例的计算方法;•实际问题中比例计算的应用方法。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介绍概念时,做好概念的讲解,让学生清晰地认识什么是比例,同时要做好概念和实际问题的联系。

在讲解完基本公式后,还要通过实际问题来演示计算方式,让学生更快地学会并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对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清晰地认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在管理方面,我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有的学生参与度较低。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计划在下节课的小组活动中引入明确的讨论流程和时间限制,并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效果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并在实际案例中应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对比例尺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解决复杂比例问题时仍存在困难,特别是在运用比例的性质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时。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更多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的认识(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情形?”比如,在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或者在做手工时比较图纸上的尺寸。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的奥秘。
-视频:播放与比例相关的教学视频,如比例尺的应用、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比例计算器、地图比例尺等工具,辅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物教具:准备比例尺、地图等实物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不等比例:3:4 ≠ 6:8,比例变化,适用于不同物品的价格比较等问题。
b)在比例的应用方面,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某商店进行打折促销,原价与折后价的比例是多少?
-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c)对于比例尺的难点,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突破: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1.必做题:
(1)请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三个实例,用比例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解释其含义。
(2)根据以下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a. 1:1000000
b. 1:50000
c. 1:2000
(3)解决以下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3:2。请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3.实践应用,巩固提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比例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4.知识拓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比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探讨比例在建筑设计、绘画、摄影等领域的应用。
5.反思总结,查漏补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4.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作用。
教师讲解:“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如1:1000000。”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2.各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比例的性质和应用实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准确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2.学会使用比例尺,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进行地图绘制和物体放大缩小。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比例的计算,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应用等。
4.掌握比例的简单运算,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除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深入理解》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深入理解》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针对新北师大版《比例的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运用,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准确理解比例的定义,并能够自如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大纲第一课: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小时)- 通过教材第一章的研究,介绍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比例的比较、比例的延伸等内容。

- 引导学生进行比例的实际应用练,巩固基本概念的掌握。

第二课:比例的运算和应用(2小时)- 教授比例的运算规则,例如比例的加减乘除运算。

- 针对教材第二章的案例练,引导学生进行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第三课:比例和图形的关系(2小时)- 通过教材第三章的研究,介绍比例和图形的关系,例如相似图形、比例尺等内容。

-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形的方式进行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第四课:比例问题的解决和思维拓展(2小时)- 针对教材第四章的案例练,引导学生进行比例问题的解决,培养其解决问题和思维拓展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团队讨论解决实际比例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教材的内容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规则。

- 练:组织学生进行比例的练和应用,巩固知识的掌握。

-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考察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个人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主动参与、提问能力等。

教学资源与评价- 教材:新北师大版《比例的深入理解》教材。

-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能够计算与比例相关的数值。

2.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制定饲养计划等。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比例的表示与计算方法2.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比例计算与问题解决能力三、教学难点1.将比例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

2.针对不完整比例进行计算并求解。

四、教学准备1.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展示仪、教学PPT。

3.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练习册、实际物品。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了解比例概念教学内容:比例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比例的定义:指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称为比例。

通常用冒号、分数、百分数等方式表示。

•比例的表示方法:a:b (a 分之 b)、a/b 或a÷b(英文冒号:a:b 或a/b )。

教学过程:•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例如:对于两个小朋友,让他们把一把尺子分成两段,A 小朋友拿走其中的 3 份,B 小朋友拿走其中的 2 份,那么这两个小朋友拿走的尺子比例是多少?让学生根据定义与表示方法进行计算及表达。

•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进行梳理,让学生总结提炼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以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

2. 比例计算方法教学内容:基于比例的计算方法——推导比例、计算未知值、判断比例是否相等。

•推导比例:已知两个相等的比例和一个未知值,让学生推导出该未知值的大小。

•计算未知值:已知一个比例和其中的三项,让学生计算出未知项的大小。

•判断比例是否相等:根据两个比例项的大小,判断两个比例是否相等。

教学过程:•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推导比例、计算未知值及判断比例相等的方法,例如:已知 a:b=x:10,且 a:b=6:10,求 x 的值。

让学生通过比例的计算方法推导出 x 的值。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比例的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运算,尤其是比例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比例的实用价值。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比例的运算练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认识2. 板书内容:a.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b.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c. 比例的运算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概念。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研究比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家庭成员身高的比例、烹饪中食材的比例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概念。

这些实例应简洁明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比例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定义解释比例是什么,可以借助图形或实物模型来直观展示比例关系。

接着,阐述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性质、比例的等比性质等,并通过具体的数值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比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比例的认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知识框架
比例是数学中的一种关系,指两个量之间相等的商。

在进行比例的认识时,需要先进行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讲解。

比例中的四种关系分别为等比、反比、复合比和组合比。

在教学中需要将注意点放在对于比例的四种关系的理解上面。

三、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
1.理解比例的概念。

2.区分比例中的四种关系。

3.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区分比例中的四种关系。

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比例中的四种关系。

对于某些学生,他们可能会对于复合比和组合比非常困惑,需要使用大量的实例进行解释。

1。

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几何图形的相似、行程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比例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5. 作业布置:布置与比例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认识2. 板书内容:-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几何图形的相似、行程问题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计算比例中的未知项。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图形的相似等。

3. 拓展题:研究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绘画等。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比例的理解程度,是否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比例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了比例的知识,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完成课时作业设计
比例的认识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教后反思
即时练习依次出示PPT3-6
2,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这两个比例
12:6=8:4 6:4=3:2
你有什么发现
12×4=6×8 6×2=4×3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复习旧知,为新知铺垫
三、巩固运用
依次出示PPT8-12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根据情境,了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成比例
2,.掌握并熟练运用比例的性质
3,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比例的性质
教学准备
PPT
主备人
成员
六年级数学老师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
2,化简比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出示PPT2)
问:哪几幅图最像?
(1)小组讨论
(2)分组汇报
分析A图与D图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12:6 8:4
分析A图与B图长与宽的比
6:4 3:2
(3)师生小结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则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12:6=8:4 6:4=3:2
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北师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版比例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北师版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比例的关系。

2.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比例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例、比例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具、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否举出身边的一些例子来说明比例的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简明扼要地讲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关系,例如:A与B的比例为1:2,表示A的数量是B的数量的一半。

三、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展示比例的计算方法。

例如:已知A与B的比例为1:2,求A的值,可以通过A = B ÷ 2计算。

2.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不同情况下比例的计算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2. 教师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版

《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版

第二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6~18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二、思考并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根据情境,了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成比例
2,.掌握并熟练运用比例的性质
3,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比例的性质
教学准备
PPT
主备人
成员
六年级数学老师




教 师 行 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
2,化简比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出示PPT2)
问:哪几幅图最像?
(1)小组讨论
(2)分组汇报
分析A图与D图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12:6 8:4
分析A图与B图长与宽的比
6:4 3:2
(3)师生小结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则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12:6=8:4 6:4=3:2
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即时练习 依次出示PPT3-6
2,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这两个比例
12:6=8:46:4=3:2
你有什么发现
12×4=6×8 6×2=4×3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复习旧知,为新知铺垫
三、巩固运用
依次出示PPT8-12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个别学生回答
质疑提升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完成课时作业设计
比例的认识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