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人才“低就业”无关读书无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学历人才“低就业”无关读书无用
多年拼搏、意在功成名就的硕士研究生苗卫芳,人生似乎原地踏步。公众对此也大叹读书无用、教育有病,这再一次引起人们对2009年自杀的研究生杨元元悲叹知识难改命运的“读书无用论”的思考。
读书自有其价值,显性者即是“为人”而读,以读书之名,谋名利之实。信奉书中自有“颜如玉,千盅粟”,志在成为“劳心者”而非“劳力者”,以为高学历代表着工作好、职位优、薪金高。如此知识崇拜,自古流传不断,迄今仍被苗卫芳及其父母们所认同和信奉。
然而,教育总是在与社会的适应与超越中保持自己的本质。所以读书以求知,求知以求得命运的改变虽是正确,却非“绝对真理”。在现代社会,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学生就业制度开始市场化改革,基本上摧毁了“范进中举”式的成功土壤。苗卫芳们却罔顾自身条件的短板,忽视社会环境的变迁而盲目追求以金钱多、权力大、地位高为核心的所谓理想命运的改变,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家长及乡邻便也觉得“读书不值亦无用”了。
读书的真正价值是“为己”。按照林语堂先生的说法就是“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即是读书一向是雅事,于人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以求得“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使要讲功利,以读书来改变命运,也一定是学有所用,学能所用,学有所长,以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求得命运的真正改变。
其实,现代社会的高学历人才“低就业”,却取得成功的例子已不鲜见。北大才子陆步轩以屠夫为业,开设肉店,出版《屠夫看世界》书籍并开办“屠夫学校”教人杀猪;四川农大研究生黄昌学放弃近万元的月薪,回到家乡发展猕猴桃和林下种植食用菌产业,年净赚30万元,不仅把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还带领着村民们一起发家致富,被乡亲们推选为村长。这些高学历者在传统眼光中的低端就业领域取得成功,对现代社会的苗卫芳们来说无疑是本极好的教材。他们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与机遇的缺乏,而是正视自身的优缺点,努力在既有的社会环境面前,寻找机会,放下身段,运用知识,发挥才能。反之,像苗卫芳们那样坚守着不与时俱进而抱残守缺的知识价值观和就业观,非公务员不成,非事业单位不进,即使皓首穷经,面壁苦读多年,到最终亦可能是求职无果,事业无成。
由此看来,种地并非没有出路,关键是想不想种、能不能种好。知识能不能改变命运也无须责问,问题是用何种知识价值观来指导,用何种知识与能力来改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