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财政和职能问题的研究(14)
浅论我国的公共财政职能
浅论我国的公共财政职能浅论我国的公共财政职能摘要以公共财政的职能理论为指导,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职能,以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要求。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职能理论依据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公共财政在平衡地方收入差距、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在现实的中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壮举,所以什么是中国式的市场型财政也没有现成的答案,这样,“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以及“财政应如何转变职能”等问题,就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一、我国的公共财政职能理论1.目前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理论依据。
财政职能是由财政本质所决定,财政与国家有着本质的联系,财政职能本身便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一定时期的财政职能范围及职能实现方式总是随着国家职能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也只有围绕国家职能实现的要求,来界定财政职能并选择其职能实现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财政行为效果。
2.中国公共财政职能理论。
公共财政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其理论认为“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经济活动,或者简言之:是具有“公共性质”的财政。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意味着同样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也应具有西方财政的职能,即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为此,中国财政学界提出了财政具有效率、公平和稳定三职能的观点,这就是中国财政理论的“新三职能观”,它与以往的“旧三职能观”即分配、调节(调控)和监督(管理)三职能,有着根本区别。
中国财政职能论的这种转变,直接表现为是搬进了西方的财政理论,但从根本上看,则反映了向着市场经济转化对中国财政理论的影响,正因如此,从90年代开始,中国财政界已愈益呈现出接受“新三职能观”,开始运用效率、公平和稳定来分析财政职能问题。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论文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论文内容摘要:公共财政的职能是财政基础的核心内容。
本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从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的形式、特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正确把握公共财政的职能,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职能一、公共财政的概念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特点是: ( 1) 公共财政是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体制,作为建立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础上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模式,它是一种缺陷财政,政府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时,首先必须满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基本条件,否则就会出现“越位”和“缺位”; ( 2) 公共财政是一种服务财政,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社会集中代表的国家,其活动和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3) 公共财政是一种民主财政,是按社会公意公益来进行的一种社会集中性分配。
他要求最大限度实行民主政策。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通过公民的买卖来作出决定,而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即所谓的“政治投票”作出决策。
公共选择主要体现为通过代表民意的权力机关审批政府预算和决算。
; ( 4) 公共财政是一种法制财政,市场经济是一个法治经济,对于政府来说,其活动和行为也应当置于法律的根本约束规范之下。
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进行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无疑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和规范,从而具有明显的法治性特征。
其表现在公共财政收入方面,无论是开征税收、设立规费项目,还是发行国债,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办事,由财政税务部门依法组织征收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预算。
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研究
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公共财政管理是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之一。
作为国家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公共财政管理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因此,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研究对于提升政府效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管理和财政平衡管理等方面。
财政收入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征税、非税收入和债务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要关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改革、优化税收征管机制、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和加强债务规划与管理,以提升财政收入的效益和公平性。
财政支出管理是指政府将收入用于公共事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
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如何合理配置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政府投资监管等。
例如,在财政支出的决策过程中,需要加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使用与政策目标相一致。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防止财政资金的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财政平衡管理是指政府通过调控财政收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财政平衡管理需要关注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和方法、预算赤字与债务管理、财政稳定调控等方面。
在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和方法方面,可以考虑制定预算法规定的“财政收支必须平衡原则”,并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如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进行财政稳健调控。
与此同时,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研究还应关注公共财政体制和机制的改革。
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需要探讨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措施,建立健全的财政政策协调机制和预算制度改革。
此外,还需要研究建立有效的财政信息公开和透明机制,加强对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促进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总之,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财政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管理、财政平衡管理以及财政制度机制的改革,可以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和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依据,推动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的财政调控研究
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的财政调控研究公共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财政支出的财政调控研究,是我们探索经济发展方向和构建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经之路。
一、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性公共财政支出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通过财政手段对资源进行调配和配置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对于完成政府职责和维护社会稳定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经济稳定和发展过程中,公共财政支出更是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公共财政支出还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可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控制和引导。
在市场出现失灵、要素资源配置失调时,公共财政支出可以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整,保证经济发展的平稳进行。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财政调控方式公共财政支出的财政调控方式是财政政策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正确运用公共财政支出的财政调控方式,对于调节经济、促进发展、保障社会重要产业和民生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1. 财政投资财政投资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投资,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财政投资一般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民生投资两种类型。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注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维护,而社会民生投资则主要着眼于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2. 公共服务支出公共服务支出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投入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费用支出。
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方面,公共服务支出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减税和补贴减税和补贴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税收进行调控的一种方式。
政府通过减税和补贴来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够促进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发展。
三、公共财政支出的财政调控原则公共财政支出的财政调控原则是指政府在使用财政支出进行调控时所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正确将这些原则运用于财政支出调控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保障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1. 投入效益原则公共财政支出首先要考虑的是投入效益问题。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摘要: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
在建设我国公共财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只有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才能建设我国的公共财政。
关键词:公共财政;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共财政的含义,就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用以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也就是说,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或者不愿提供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
实际上公共财政的核心内容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在我国,建设我国公共财政,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只有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才能建设我国的公共财政。
然而目前,我国达到一种社会和谐的局面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成本并存,几乎成了中国经济的特有现象之一;二是收入分配呈逐步扩大的态势,虽说近几年有所好转,但全社会收入分配拉开的幅度和速度过快,相当部分人未能真正共同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是地区差距仍旧较大;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经济成果与资源投入不相称,环境资源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也影响着社会财富增长的质量。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必须建立公共财政机制,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
仅从我个人角度,结合部分资料,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建设我国公共财政,加强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加强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必须首先确定政府经济管理权限,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政府退出经济管理范围,交给市场去管理。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理论探讨综述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理论探讨综述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是财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指国家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组织和调控的一种体系,是国家政府进行财政收支活动的总称。
而公共财政则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公共事务进行财政支出和收入的总称。
本文将就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理论探讨进行综述。
一、国家财政理论探讨国家财政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财政的功能理论2.国家财政的收入理论3.国家财政的支出理论国家财政的支出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支出和行政支出两部分。
公共事业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是国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行政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日常运行开支和设施建设经费等,是国家维持正常政府运转的支出。
4.国家财政的管理理论国家财政的管理是国家财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管理、财政审计等内容。
通过财政管理,国家可以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和预算的合理运作,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健发展。
二、公共财政理论探讨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财政的性质理论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主要包括公益性、强制性和分配性。
公共财政的支出主要用于公共事务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是国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公共财政的性质保证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理论3.公共财政的支出理论公共财政的支出主要用于公共事务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4.公共财政的管理理论公共财政的管理是公共财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管理、财政审计等内容。
通过公共财政管理,政府可以实现预算的合理编制和执行,确保公共财政的稳健运行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公共财政职能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在经济学说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不断发展创新的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很好地了解现实意义,并使它指导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公共财政;公共财政职能;调整方向一、公共财政的含义及特征㈠公共财政的含义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公共财政的产生既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的,又是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
提供某些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这种提供是通过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能来实现的。
㈡公共财政的特征相对于其他财政体制模式而言,公共财政体制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国家财政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出发点。
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运行的基本取向,也是国家财政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边界或指导性原则。
政府行事国家财政的一个职责就是面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全社会市场主体和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社会投资等公共基础条件,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秩序,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向前发展。
二是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类市场主体、法人实体和公民缴纳的税收,从而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具有更大的广泛性和公共性。
这就符合了国家坚持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
与此相关,国家财政支出的安排,也就主要集中于国家财政机构的运转、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和科教文卫发展需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性支出方面。
三是财政行为的规范性和法制性。
公共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部分,是国家行事职权内容的物质和财力保障。
财政是由国家性质、政府职权范围决定的。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政府的职权主要通过立法程序规定,通过法律条款来加以界定。
财政部门存在的问题 (3)
财政部门存在的问题一、财政部门的职能与问题财政部门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机构,承担着重要的财政调控和监管职责。
然而,在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财政体制的运行效果和公共财政管理的效率。
二、资金分配不均衡财政部门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着不均衡现象。
首先,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资金分配差距较大。
由于地方依赖中央转移支付过多,导致地方财权相对削弱,难以自主决策和发展。
其次,国内经济发展区域间也存在资金分配不均衡现象。
发达地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支持,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缺乏投资和资源的困境。
三、预算管理不规范在预算管理方面,财政部门存在一些规范性问题。
首先是预算编制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容易造成“夜长梦多”现象。
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公开与社会参与,提高预算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其次,在预算执行方面,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并及时进行跟踪和监测,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避免浪费。
四、缺乏公共投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在公共投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缺乏全面协调、有效运行的公共投资管理体系。
这导致了公共投资项目难以精准定位和评估,进而可能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其次,财政部门对于公共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不够科学与深入。
评价体系需要更加全面、细致地考量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公共投资活动。
五、监管力度不足财政部门在监管职责履行中也存在问题。
首先是事中事后监管相对滞后。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防止违规行为发生。
其次,在风险防范方面需要提高响应速度并创新工作思路,以及时识别并解决风险隐患。
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针对财政部门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其运行效果和管理效率。
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确保中央与地方之间平衡有序的财权关系。
其次,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加强监督力度与信息公开。
财政职能及其我国存在的问题
财政职能及其我国存在的问题1. 两种财政职能理论谈到财政职能,首先应当分清财政职能和财政部门职责范围两个不同的概念。
财政部作为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它的职责范围,简单他说就是组织收入,用于满足国家公共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的需要。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调节和监督作用。
至于财政职能,它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对财政部门职责范围的高度抽象。
从内容看,财政职能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国现在的财政职能范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财政就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
按照这种思路,国家财政必然要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居于主导地位。
全社会就象一个大工厂,社会再生产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在统一的财政计划的控制下运作。
企业财务成为国家财务的基础环节,家庭财务处于从属地位,财力十分有限,功能十分微弱,由此形成的财政职能范围很广,财政职能也延伸到包括生产。
投资以及消费的各类财务职能之中,覆盖了包括政府、企业、家庭在内的众多部门的职能,因此,我们将这种财政称为“生产建设财政”。
另一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
只能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部门的介人才是必要的。
国家财政职能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只能起辅助作用,首要解决的应当是通过市场不能解决的或者通过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事项。
具体包括:(1)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它有三个基本的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它性、受益的不可阻止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是失灵的,从而也就决定了国家财政将提供公共产品纳入职能范围的必然性。
(2)纠正外部效应。
所谓外部效应是指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或者私人受益与社会受益之间的不一致性。
也就是说,某一个人或者企业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者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者没有相应的报酬。
这些外部效应的存在,决定了带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是过多或者是过少的,从而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
浅谈如何建设我国公共财政 加强政府职能
作, 进一步规 范会计核算 的基础工作 , 提高会计 工作水
平, 实现中小企业 自身 的长远发展。 ( 三) 完善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 加强外部监管 中小企业 应进一 步依法建立和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 , 加强对会计信 息 、企业资产及经营活动 的控制力度 , 保 证会计 核算及 时 、 有效 、 准确 。 企业外部监管应该 成为规
我 国公共 财政 府职能
王 桢
摘要 : 建设我 国公共财政 , 需要一个渐进 的过程 , 最重要 的一个 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只有真正把政府职能
转变到经济调节 、 市场监管 、 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 才能建设我 国的公共财政。财税体制改革 是中国体制改革的 核心 , 关 系到我 国经济增长 。 持续改善 民生 、 调节社会群体 的利益 、 保持社会 和谐稳定 , 尤其 是如何分享改革红利 , 更 是公众关注的话题 。要强化人大权威 , 保持预算监督的完整性和约束力 。 关键词 : 公共财政 ; 政府职能的转变 ; 经济调节 十六大 以来 ,我 国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的建 立和发 展, 必然要建立有 中国特色 的社会 主义公共财政 。公共 财政是指国家( 政府 ) 集 中一部分社会资源 , 用于 为市场
共卫生 、 社会保 障等公共事业发展 ; 水利 、 交通 、 能源等公 益性基础建设 等等 。 只有加强政府经济调节职能 , 才能建
持; 不断 扩大社会 保障 的覆 盖面 , 加 快建立 和完善与经 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 不断加 大对教 育的 投入 , 提 高政府公 共教育 服务水平 , 尤其是要 提高义务 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等 。同时 , 政府公共财政是弥补 市场缺 陷 , 市场 是追求经 济利益最 大化 , 不 能为公 民提 供公共产品的 , 应 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财政是应对灾难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与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与构建和谐社会第一篇: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与构建和谐社会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我国,财政职能问题一直是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是财政本质问题直接引出,直接服务于和影响着财政本质问题的论证,又有着自己特殊的分析领域,对财政实践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公共财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应主要限于“市场失灵”领域,在市场不能做到,或者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可利用其拥有的财政等经济杠杆发挥积极作用,对市场进行干预。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
一、对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及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简单地说,财政的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并为这些支出融资而征税。
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又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层次上的财政职能是指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状态;微观层次上的财政配置职能是指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进行调整,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收入分配功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或说财政的再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通过收入转移或减税增加某些人的收入,所以,一般来说,财政收入1 分配职能的目的是实现规模收入分。
分配的公平,实现国内各收入阶层之间个人收入的适当分配状态。
3、稳定经济职能。
财政的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
具体来说,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包括两方面:一是使社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现象;二是使社会不发生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当然,价格稳定是指平衡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
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
我国财政虽已初步具有公共财政的轮廓,但离真正的公共财政尚有相当距离。
因此,必须明确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和特征,找准推行公共财政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公共财政。
关键词:公共财政问题对策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在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谈一点浅见。
一、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及特征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 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具有以下特征:1.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也存在市场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公共问题。
比如,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垄断问题、外部性问题等。
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是首要的“责任人”。
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需要以公共政策为手段。
而公共财政的制定和执行,又以公共资源为基础和后盾。
公共财政既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执行公共政策的保障手段。
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包大揽的生产建设型财政而言,公共财政只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职责范围,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不介入;而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就必须介入。
浅论我国公共财政职能
浅论我国公共财政职能作者:谢爱明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11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不断的发展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财政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同时又是在实践中规范财政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确立财政改革目标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在公共财政的职能上,多数人已达成了共识。
在此,本文针对我国公共财政的相关职能,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职能问题策略一、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性(一)我国公共财政职能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性在我国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性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财政职能是财政区别于其他经济范畴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规范财政活动的基本准则。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中,公共财政活动要以政府的分配为核心,在活动的过程中,政府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社会中的一部分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管理,从而用以实现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其主要方式有:征税、举债以及按照规定收取各种规定费用、使用费等。
其次,财政职能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财政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国家经济的生产与发展为前提的,与此同时,在财政的利用上,财政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由此可见,财政职能的发挥使用,必须以政府的职能为依据。
再次,实行公共财政模式的国家,财政职能有共性的一面,但又必须从各自国家的国情出发,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公共财政的职能
公共财政的职能【内容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然后结合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了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希望对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共财政,职能一、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公共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公共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一般来讲,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收入都是财政最基本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财政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可以把公共财政职能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1]P.15.我们知道,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公共财政的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1]P。
8,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支出内容的财政分配模式。
其职能的发挥也是通过收(税收等)和支(购买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等)实现的。
二、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的演变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是随着财政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到高度分权,再到中央集中与地方适度分权的演变过程。
其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统收统支"阶段(1950~1979年)、“财政包干”阶段(1980~1993年)、“分税制”阶段(1994年至今) [2]P。
17。
其中,改革开放前的“统收统支”阶段对应了我国当时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其财政的职能也是包干一切,远远超过了现代公共财政的作用范围,不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更是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直接参与了商品的生产和分配的过程。
由于财政的公共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财政的收入大多都投入了再生产,加上计划经济时代,财政体制在产权边界不清、激励与约束缺乏的统收统支的“大锅饭”形式下运作,财力的可能与需要之间存在的巨大缺口,造成制度性普遍短缺、资源配置低效率,形成长期的财政压力,导致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普遍欠缺。
公共财政职能及其之间的矛盾和在其影响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财政职能及其之间的矛盾和在其影响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中文摘要: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工具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与政府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进行公共财政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换已势在必行,是促进经济和谐、快速发展的需要。
:财政职能矛盾协调配合政府职能转变一、财政三大职能简述按照现代西方财政学,市场化国家的财政职能一般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即国内生产总值)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
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两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主要是调整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
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通过财政对自身支出结构的调整,将财政资金分别用于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如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经济正常运行等方面的需要。
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尽管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活动主要是由市场来完成的,但财政作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主要手段,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以及制定和执行有关政策,可以引导非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向。
如对某些需要发展的产业,在市场机制难以引导资金投入时,财政可通过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和支持其发展。
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探析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探析背景公共财政管理是指政府行使财政职能的过程,也是政府治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公共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支出是公共财政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公共财政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公共财政的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共财政管理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取得了一定成就。
我国的公共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政府预算透明度不高、政府支出效益不高等。
问题政府预算透明度不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是指政府与公众对政府预算的公开程度。
我国政府预算公开制度已经逐步建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公开预算的质量和效果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政府预算公开信息不够及时、公开内容不够详细、公开形式不够灵活等。
政府支出效益不高政府支出效益是指政府实施政策和投入资金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大力实施政府支出政策。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府支出效益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政府支出过于靠财政资金等。
解决方案政府预算透明度问题的解决方案政府应当加强政府预算公开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政府预算公开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政府预算公开的主动性,适时公布政府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提高政府预算公开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增加政府预算公开的内容,公开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增加政府预算公开的透明度。
•建立政府预算公开的正式渠道,保证公众易于获取政府预算公开信息。
政府支出效益问题的解决方案政府为了提高政府支出效益,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投资项目实施程序和管理标准。
•采取多元化的财政支出方式,加强政府支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财政支出的效益最大化。
•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及时公开财政支出信息,方便公众对政府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估。
结论作为公共财政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公共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支出的管理工作是政府治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问题的研究(14)(1)
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问题的研究一、公共财政的概念与特征众所周知,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以亚当·斯密创立的公共财政理论为代表。
亚当·斯密虽然没有给公共财政下明确的定义,但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公债,与现代公共财政的内容基本一致。
但就公共财政的范围或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限于“夜警国家”较窄的活动领域,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
1892年英国经济学家巴斯塔布尔出版了《公共财政学》一书,他认为“财政是关于公共权力机关的收入和支出并使其相适应的事务”。
其基本主张仍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产生至今。
公共财政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公共权力机关的维持费用”,而是扩大到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以及扩大到直接介入市场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生产部门。
例如: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在《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财政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学,不仅包括其理财活动,而且包括其与资源利用水平、配置以及在消费者之间的收入分配的全部关系”。
可见,公共财政的定义及其范围是随着市场化国家政府职能的不断拓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我们认为,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我国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从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公共财政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它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深入分析,公共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共性。
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是由“公共产品”理论决定的。
其本质特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人们常说,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能干的,政府就不应去干;而市场不能干的,政府就应当去干。
这对于市场经济下财政来说,也是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问题的研究一、公共财政的概念与特征众所周知,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以亚当·斯密创立的公共财政理论为代表。
亚当·斯密虽然没有给公共财政下明确的定义,但基本容包括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公债,与现代公共财政的容基本一致。
但就公共财政的围或社会公共需要的围限于“夜警国家”较窄的活动领域,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
1892年英国经济学家巴斯塔布尔出版了《公共财政学》一书,他认为“财政是关于公共权力机关的收入和支出并使其相适应的事务”。
其基本主仍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产生至今。
公共财政的围不再局限于“公共权力机关的维持费用”,而是扩大到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以及扩大到直接介入市场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生产部门。
例如: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在《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财政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学,不仅包括其理财活动,而且包括其与资源利用水平、配置以及在消费者之间的收入分配的全部关系”。
可见,公共财政的定义及其围是随着市场化国家政府职能的不断拓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我们认为,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我国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从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公共财政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它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深入分析,公共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共性。
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是由“公共产品”理论决定的。
其本质特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人们常说,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能干的,政府就不应去干;而市场不能干的,政府就应当去干。
这对于市场经济下财政来说,也是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具体来看,什么是市场不能干的呢?就是社会公共需要领域,即“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这类政府活动领域是难以通过市场提供的。
反过来,由于政府活动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进行的,因而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只能由政府来解决。
政府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直接弥补着“市场失灵”领域。
在现实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失灵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需要借助政府的公共权力强制性地进行弥补。
因此,公共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就是“市场能干的,政府和财政就不要去干;市场不能干的,但市场又需要弥补的,政府和财政就应当去干”。
实际上这也是区分政府公共财政活动与私人活动围的基本准则。
2.非盈利性。
盈利性是人们参与市场活动的唯一动力,但作为政府及其公共财政,就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去追逐盈利,而只能以社会利益作为活动目的,只能从事非盈利活动,这就使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性特征。
尽管企业和个人活动于市场有效领域,而政府活动于市场失效领域,这是划分两者活动围的基本准则。
然而,现实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是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介入和承担的。
为此,非赢利性就提供了一个具体标准,来界定两者在共同活动中的各自参与程度。
当某些行业的活动为社会公众所需要,并且可以有一定的市场收入,但又达不到市场平均赢利水平之时,政府和企业是可以共同承担这类活动的。
这就是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的投资或补贴等,使得投入到该行业的企业具有获得平均利润率的能力,从而政府通过自身的无偿投入,支持了该行业的发展,并为整个社会的利益服务;与此同时,企业由于可以获得平均利润率,而承担起了部分的乃至主要的投资任务,从而大大减轻了财政的支出负担。
这样,财政的非赢利性活动,就直接与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相联系了。
3.调控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我们知道,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水平等。
政府各项调控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手段的支持。
这些手段包括税收、规费、支出、预算、补贴、国债、赤字等。
对财政政策的调控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
首先,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划分为分配性、调节性、再分配性财政政策。
分配性财政政策涉及到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部分个人、团体、企业和社区。
如农产品价格补贴,只对生产特定农产品的农民进行补贴。
调节性财政政策则与限制和规定某些个人、企业或团体的行为有关,如税收的奖限政策就是为了鼓励或限制那些受调节者的某些经济行为,实现政府某一经济目标。
再分配政策指政府在社会各阶层中针对财富、收入、财产等所进行的转移性分配。
政府从公平和效率权衡的角度,采用累进个人所得税、转移性支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
其次,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为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控制效果。
通常政府借助税收和支出的自动稳定性,达到调节经济波动、稳定经济的目的。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景气变动情况,通过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进行的、使社会供需总量达到短期平衡的财政操作。
再次,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为扩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
扩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通过减税、增支或财政赤字和扩大国债发行来增加刺激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供需总量的平衡。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通过增税、减支或财政盈余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扩,也不收缩。
通过上述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财政政策调节,达到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社会供需总量的平衡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从而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的“调控性”。
4.法治性。
市场经济是一个法治经济,对于政府来说,其活动和行为也应当置于法律的根本约束规之下。
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进行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无疑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和规,从而具有明显的法治性特征。
财政的法治化,意味着社会公众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和相应的法律程序,决定、约束、规和监督政府的财政行为,从而使得财政体现出是社会公众的财政,是建立在法规规化基础上的财政。
如税收是依据税法征收的,没有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和授权,有关税法和税收条例是无法确立的。
如政府预算也要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审议和批准,否则政府是一分一毫也无权随意使用的。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按照现代西方财政学,市场化国家的财政职能一般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中国正处于向市场化转轨的过程中,确立我国的财政职能,一方面需要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的有益成份,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考虑。
具体分析,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即国生产总值)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两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主要是调整财政收入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二是在政府部门部配置资源。
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通过财政对自身支出结构的调整,将财政资金分别用于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如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经济正常运行等方面的需要。
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尽管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活动主要是由市场来完成的,但财政作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主要手段,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以及制定和执行有关政策,可以引导非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向。
如对某些需要发展的产业,在市场机制难以引导资金投入时,财政可通过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和支持其发展。
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围和界限。
原则上讲,属于市场分配的企业职工工资、利润、租金和股息收入等,放手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财政分配的围是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
二是规工资制度。
主要是由财政供给的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类似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凡应纳入工资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货币化,取消变相的实物工资等等。
三是加强税收调节。
比如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差距之,实现社会基本公正;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不同企业的利润水平;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配等等。
四是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和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3.调控经济职能。
财政的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
财政调控经济职能的实施方式有四种:一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当经济下滑的时候,社会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这时政府应采取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同时减少税收,以便刺激总需求的扩大,缓解失业现象;当经济膨胀的时候,社会总需求过度,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同时增加税收,以便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二是通过发挥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等制度的“在稳定器”作用,帮助社会来稳定经济活动。
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税收在经济萧条时趋于下降,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复;在通货膨胀时期趋于上升,从而有利于经济的降温,这是保证经济健康运行、减轻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失业救济金制度也有这样的功能。
三是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等,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四是逐步增加治理污染、生态保护以及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支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监督管理职能。
在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都隐含了监督管理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市场竞争的自发性和排他性,所以需要财政的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