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 河中石兽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Lesson 25 stone beast in the river编订:JinTai College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2、篇章2:河中石兽范文标准版3、篇章3:河中石兽模板常用版4、篇章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篇章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三、正课1.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1)从作者的角度复述:(2)从讲学家的角度复述课文;(3)从老水兵的角度复述;(4)从寺中僧人的角度复述。

3.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河中石兽》1完整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河中石兽》1完整ppt课件

句末,罢了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通“癫”, 信服 精确的言论
疯狂,荒唐
完整版PPT课件
6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讲学家的话
凡是 丢失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应当
上下句之间表原因,原来是;
大概;因为。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石下迎
它的,指水 的
水处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至
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街上玩球。恰好府官乘轿经过。一不小 心,球被掷进轿内。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他壮起胆子上 前讨球。
府官戏弄地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惟汝狡。”让他对下联 。对得出,就还球给他。
他一寻思,“太守二千担,独公……” “怎么不说完?”府官问。“你要是还我球,就是独公廉,不 然就是独公贪。”府官一楞,只得把球还给了他。小伙伴们都从心里 佩服这个机敏聪慧的孩子。
完整版PPT课件
3
读准字音 读顺语句 读对断句
完整版PPT课件
4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靠近 河岸
倒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一起 经历 年 募集
寻找
zhà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竟然
船桨,这里

指划(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几 拖着
踪迹
完整版PPT课件
5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不
即教书
听说 指这件事(顺流 你们 打捞石兽这件事)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f杮èi,岂能 为暴涨
推究 事物的道理 这 木片 怎么 被

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课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河中石兽》课件

zhà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竟然
船桨,这里

指划(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拖着
踪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不 设馆授徒,即教 听说 顺流打捞石 你们这

兽这件事 些人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f杮èi ,岂能 为暴涨
推究 事物的道理 这 木片 怎么 被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 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 《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 《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 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 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靠近 河岸 倒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一起 经历 年 募集
寻找
3、讲学家: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 略了流水
4、老河兵: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 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课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这个故事说 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先叙事再议论,叙议结合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 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 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 践情况作出正确判断。
沙性松浮,
带 yān 是 坚硬沉重
松散轻浮
湮于沙唐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
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讲学家的话
凡是 失落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应当
上下句之间表原因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的
水处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至
侵蚀、冲刷 形成 坑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5河中石兽(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5河中石兽(第一课时)

25、《河中石兽》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1、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3、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导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导学难点】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导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是文言要求熟读成诵并要求背诵,多读,读出情感,理解其意。

2.自主学习法:对照注释,弄清文意。

3、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在朗读和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作者简介】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官至礼部尚书。

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

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第一课时【导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导学难点】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语句翻译。

【预习导学,自主学习】一、填空1.本文选自一书,这是所作的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

2.本文作者是朝的,字,学者,是的总篡官。

3.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4.山门土己于河()5.僧募金重修()6.棹数小舟()7.曳铁把()8.是非木柿() 9.湮于沙上()10.不亦颠乎() 11.啮沙为坎穴()12.反溯流逆上() 13.可据理臆断()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用该字组个成语。

14.沧州南一寺临河干1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16.是非木柿17.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4)一老河兵闻之(5)至石之半(6)求之下流,固颠(7)然则天下之事……2、翻译下列句子(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河中石兽》一、教学清单1.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学案检测)三、课内探究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多媒体演示】(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

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附】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清】纪昀
这篇讲了一种故事:有一种庙接近河, 庙门倒塌之后,门旁旳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 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 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 成果在下游没找到。一种读书人说,石狮肯 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 成果在庙前旳沙泥里也没找到。一种老水手 最终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成果果然在上 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 课文后我们便懂得了。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 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 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 理臆断欤!
(此段论述讲学家旳观点及众人盲从旳心理)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 教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 些人不能探究客观事物旳原理。这 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 水携带走呢?只但是石头旳性质坚 硬沉重,沙子旳性质疏松漂浮,石 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 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 吗?”大家信服,以为是拟定不移 旳道理。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 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 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 理臆断欤!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精确把握 了三者旳性质及相互关系
四种措施不同旳原因及性格分析:
寺僧:按一般旳思维模式和惯例,以为水旳流动会把石 兽带到下游。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
第十四页,共47页。
8.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
代词(dàicí),
啮水沙流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侵蚀 坑洞 结构(jiégòu)助词,
(q石īn必sh倒掷坎穴中。的
í)
译文:水流反激的力量,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
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
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
倒在坑洞中。
第十五页,共47页。
沿河(yán
代词(dàicí),代石
一h老é)求河兵之闻之 兽 代词. ,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之 其反激之力
代词,代石头.

至石之半

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的
第四十四页,共47页。
(二)译句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zhònɡ xiū),求 石兽于水中, 译竟文不:可经历得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
庙僧
于水中
求之下流
竟不可(bùkě)得
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
原地沙中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众服为确论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 (实则找不到)

老河兵
当求之于
上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 浮,水不能冲
石,……,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
逆上矣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果得于数 里外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只,
这样
今义:表转折(zhuǎnzhé),但是
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主观判断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
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
人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一个道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速读课文, 根据课下 注释,疏通文意。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靠近 河岸 经历 年
倒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一起
募集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船桨,这里 竟然 指划(船) yè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 zhà o
拖着
踪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 不 设馆授徒,即教 听说 顺流打捞石 你们这 书 兽这件事 些人 i 推究 事物的道理 fè 这 怎么 木片 被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杮,岂能 为暴涨 带 是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像这样sù 一再翻转 停止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于是 逆流而上 固然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按照 他,指老河工。
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 找到 既然这样,那么 只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主观武断 吗
古今异义 古
• 1、学生反复朗读。 2、字、词 • 圮 (pi) 棹(zhao) • 曳 (ye) 湮 (yan) • 啮 (nie) 溯(su) • 臆(yi) • 3、学生参照注解疏通文意。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 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 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 小戴礼记 》。与《 仪礼 编。又叫《 》 《周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 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 , 解释仪礼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的问 ________, 答,记述 修身作人的准则 。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 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 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 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河中石兽》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河中石兽》教学课件(共32张PPT)

重点字音:
圮 ( pǐ ) 棹 (zhào) 曳 (yè) 湮 (yān) 钯(pá)啮(niè) 溯 (sù) 臆 (yì)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靠近 河边 倒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
一起 经过 年 募集
寻找
zhà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62021/3/16Tuesday, March 16,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4:23:28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62021/3/162021/3/16Mar-2116-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62021/3/162021/3/16Tuesday, March 16,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6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合实际的结论,实事求是。
❖老河兵为什么能提出正确的判断?
❖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 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 起来分析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ppt课件

比较
理由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以为顺流下矣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 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 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 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 逆上矣
• 1、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 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 • 2、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 同? • 3、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 • 4、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 方法是对的?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 按照他说的那样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 • 到了石兽。 •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 可据理臆断欤? • 真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 其中第二点的多了, • 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一词多义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 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 代词,代石头. 之 其反激之力 的 的 至石之半 求之下流、 代词,代石兽 求之地中 然则天下之事 的 闻之笑曰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 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 他人
有实际经验,自信满满
• 问题一:对同一个现象,产生 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 很常见的。请你举一个例子, 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 不同。
• 问题二:课文是怎样结构的,这个故事说 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 课文中所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 学习有什么启示?
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第一种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第一课时)

25.河中石兽1.反复诵读,继续积累文言词句。

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重点: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给加点字注音。

沧.州(cāng) 河干.(gān) 圮.于河(pǐ) 棹.(zhào)木杮.(fèi) 携.(xié) 湮.(yān) 曳.铁钯.(yè)(pá)啮.沙(niè) 倒掷.(zhì) 募.金(mù) 溯.流(sù)臆.断(yì) 欤.(yú)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水边,河岸)(2)二石兽并沉焉.(于此,在那里)(3)阅.十余岁(经过,过了)(4)棹.数小舟(划船)(5)曳.铁钯(拖着)(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7)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8)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4.阅读课文,填写表格。

河中石兽问题一: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问题二:熟读文章,大家一起找找疑难字义。

示例:二石兽并.沉焉( 一起)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求之下流,固.颠( 本来)问题三:人人参与,用现代汉语翻译《河中石兽》的内容,看看谁说得最准确。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都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使突然涨起来的河水带它们离开?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中,越沉越深罢了。

人教版七上语文课件5-25河中石兽1

人教版七上语文课件5-25河中石兽1

1、一讲学家设账寺中 讲学、教书 听说 2、闻之笑曰: 3、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 推究 削下的木片 4、是非木杮 这 5、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怎么 被 坚硬沉重 6、乃石性坚重 是 7、沙性松浮 松散轻浮 8、湮于沙上 埋没 9、渐沉渐深耳 罢了 10、沿河求之 11、不亦颠乎? 通“癫”疯狂 12、众服为确论
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 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 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 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写法探究
1、层层铺垫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 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 “笑”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 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于是 固然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依照他的 如其言, 找到 果得于数里外。 虽然如此,那么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只了解 主观的判断 可据理臆断欤?

怎么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 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 《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 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 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 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总名为“四库全书”。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
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 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 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 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
学习有什么启示?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1、字词:注意少见的词语; 2、作者:一个极有才华的人; 3、翻译:由字及文,不紧不慢。
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第二大题;
《名校课堂》25课。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 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 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 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 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 没找到(它们)的踪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 书,听了这件事嘲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 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 大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 性质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 了。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 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照这样sù 一再翻转 停止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于是 逆流 固然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按照他的,指老河兵的
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 找到 既然这样,那么…… 只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主观判断 yú ]? 吗 句末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

纪jǐ昀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
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 事。 2、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把握课文 所阐述的事理。
反复o) 曳(yè )
铁鈀(pá) 木杮(fèi) 湮 (yān) 啮(niè ) 溯(sù) 臆(yì 欤(yú) 坎穴(xué) )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 听说 顺流打捞石 你们这 不 教书、讲学 兽这件事 些人 fè i
推究 事物的道理 这 木杮,岂能 被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片 怎么 为暴涨 带 yān 是 又硬又重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又松又轻 沙性松浮,
埋没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荒唐 众人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导入
少年时期,纪晓岚就聪颖过人。一次,他和小伙伴 们在街上玩球。恰好府官乘轿经过。一不小心,球 被掷进轿内。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纪 晓岚壮起胆子上前讨球。 府官戏弄地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让纪晓岚对下联。对得出,就还球给他。 纪晓岚一寻思,“太守二千担,独公……” “怎么不说完?”府官问。 “你要是还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 府官一楞,只得把球还给了纪晓岚。小伙伴们都从 心里佩服这个机敏聪慧的孩子。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 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因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 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会 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穴, (石下的坑穴)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 面)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 样再次,石头又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于 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 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 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 根据某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呢?
课堂训练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 听了这件事嘲笑着说:“你们这 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 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又 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 (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 了。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 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 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代讲学家的话 凡是 丢失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应当 上下句之间表原因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 的 水处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至 等到 冲刷 形成 坑穴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栽倒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 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因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 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会 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穴, (石下的坑穴)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 面)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 样再次,石头又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于 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 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 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 根据某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呢?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 ),寻/十余里 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渐沉 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 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 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 yú]?
敏而好学可为文,
授之以政无不达。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 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 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 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 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 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 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 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 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 志怪小说。 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总名为“四库全书”。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靠近 河岸 经过,年 过了
倒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一起
募集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船桨,这里 到底, 指划 船 yè 终于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 zhà o
拖着
踪迹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 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 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 到底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 (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 (它们)的踪迹。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 (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 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 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 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 外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yì )断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