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工业化”的缘由、含义及启示

合集下载

美国“再工业化”路径启示

美国“再工业化”路径启示

训 ,通过 国家与地方 的由联邦政府提
供 支 持 的职业 教 育 和学 徒培 训计 划 来 增 强 工人 的技能 ;加 强 对下 一代 的教
21 0 国 济 信 化 29 02 4 5中 经 和 息 2
趋势
育 ,转变对 制造业 的传统 观念 。 三 是建 立健 全伙 伴 关 系 。鼓励 中 小 企 业 参 与 合 作 伙 伴 ,通 过 较 大 程 度地 支 持学 术机 构 、制 造商 、行 业 协 会及 中介 组 织等 增 强跨 部 门合作 伙 伴
力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重 振之 路
速 创 新 ,加 快后 续市 场 渗 透 。这 些是 某 一个 公 司无 法 独 自完 成 的 。公共 部
《 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客
观 描 述 了全 球先 进 制造 业 的发 展趋 势 及 美 国制造 业 面临 的挑战 , 明确提 出 了 实 施 美 国先进 制 造业 战略 的三 大 原则
趋 势
美 国 “ 工 业 化 ”路 径 启 示 再
如何 看待 美 国先进 制造业 国家 战略计划 的真 实意 图并从 中获得启 示 , 以加快 我国制造业升级 ,提升 我国制造业 的国际竞争力 。
◎左世全 I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战略计划 》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从投
资 、劳 动力 和 创新 等 方 面提 出 了促进 美 国先 进 制造 业发 展 的五 大 目标 及 相
心原 则 ,需 要采 取 一 系列 措施 促 进研 究 、开 发和应 用 。
发和应用方面的投资主要是由以完成
具体 任务 目标为 重 点 的机构 提 供 的 ,
这 是 继美 国政府 先 后发 布 《 重振

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

为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去。

1."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四大挑战尽管发达国家正走在"再工业化"的路上,但已不可能再回到传统制造业为经济基础的时代。

拿美国来说,一方面,从经济结构看,制造业产值占其GDP比重只有11%左右,还不及金融服务业的一半,制造业弱势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回归"走的是高端路线,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是其投资的重点,这也就意昧着美国在意图打造先进制造业,而不是真的想重现"美国制造"时代。

可以说,当前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给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挑战与启示。

挑战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可能大幅度弱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居世界之首。

劳动力成本低廉曾经是我国制造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有相当竞争力的关键。

然而,中美劳动力成本正在发生此涨彼消的变化。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对这一趋势非常关注,2011年推出了《美国制造复活》的报告,称"中国的工资水平以年均15%一20%的幅度在上涨,持续下去的话,2015年前后美国南部等地的生产成本将低于中国"。

因此,制造业回归美国就成为企业重要的选择,而我国制造业如果没有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型升级将成为 "中国制造"的唯一选择。

_再工业化_的缘由_含义及启示

_再工业化_的缘由_含义及启示

浙江日报/2010年/3月/15日/第007版理论视野“再工业化”的缘由、含义及启示萧江“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对于“再工业化”这一概念,学界普遍认同的含义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鼓励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这一概念的再次盛行,反映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和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美国新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实体创新而非金融创新,因为金融创新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金融市场过度扩张及金融资产过度升值、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无法控制等等。

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所谓“新经济战略”: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

这也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

回顾美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

由于资源环境问题,传统产业失宠于投资者;今天的美国,正实现着由过去把工业生产大量环节转移海外的“去工业化”到现在“再工业化”的快速转身,这个调整和“转身”令人关注。

应当看到,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是一种现实的考量。

尽管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只有15%左右,但由于经济总量巨大,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仍高达20%左右,依然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现在,美国力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是防止制造业萎缩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像“智慧地球”一样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

美国“再工业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再工业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已逼近 1 0 0 %, 超过 1 6 . 3 9 万亿美元 的债务上 限。
商务外 交 官 , 推 动 当地பைடு நூலகம்业 来美 投资 。特别 是通 过
政策激励 等途径 , 千方 百计推动美 国海外 为此 , 美 国政 府宣 布美 国经 济要 转 向可持 续 的 游说施压 、
0 1 3 年, 奥 巴马在 国情 咨文 中进一 步提 增长模式 , 即出 E l 推动型增长 和制造业增 长 , 要让美 企业 回流 。2 包括建 立制造业创新 中心 、 国回归实 体经 济 , 希望通 过 “ 再工业 化 ” 把美 国带 出 出一揽子 经济刺激计划 ,
了企 业所 得税 , 对美 国企 业 的境外 收入 实行公 平税
暂 时取消 或削减 制造 业企业 在 进 口部 分原 美 国实施 “ 再 工业 化 ” 战略 , 从根本 上说 , 是 产业 收政 策 , 再工 结构空 心化 、 经 济发展泡沫化 、 国家运 转负债化 等多 材料 时需 支付 的关 税 。把 中小 企业 视为 实施 “ 战略 的主体力 量 , 相继 出台 了一 系列 支持鼓励 种矛盾综 合作用 的结果 。 自2 0 世纪5 0 年代 以来 , 美 业化 ”
万亿 美元 期 负债运行 , 综合调控 能力 日趋衰微 。1 9 6 5 年, 美 国 左右 。在此基 础上 全力 招 商引资 。设立 1 年招商 引资计 划 , 在7 7 个 国家的 1 2 0 个 城市设有 公 共债 务 总额 占 G D P比例 约为 3 8 %, 如今 这一 比例 的 5
业化” 到“ 再工业 化 ” 这一 调整 令人关 注 。随着 这一
为重 塑 “ 美 国 制造 ” 品牌 , 美 国采 取 了种 种 措
0 0 9 年 出台《 美 国复 苏 济, 由此掀起 了一股 “ 再 工业化 ” 浪潮 。美 国从 “ 去工 施 。首先 从加 强立 法人手 。2 和再投 资法案》 , 计划从 2 0 0 9 至2 0 1 9 年, 推 出7 8 7 2 亿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再工业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再工业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再工业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新型再工业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的发展,巨量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新型再工业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新型再工业化的概念、历史背景、影响因素以及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型再工业化的概念新型再工业化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传统工业化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制造技术等现代化工业手段,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新型工业化。

新型再工业化强调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相较于过去的工业化发展更重要,这是因为新型再工业化不能单单依赖基础设施、劳动力的优势和时间差距,而是更为注重“质”和“效”。

新型再工业化的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大数据分析、物联网、3D打印等。

二、新型再工业化的历史背景新型再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一样,都是在经济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演化而来的。

20世纪60年代,各国利用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成为制造中心,形成以“三角贸易”为代表的贸易模式。

20世纪80年代后期,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

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世界制造业呈现出去工业化趋势,发达国家开始大力推行高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市场份额。

而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新型再工业化不断被提出和强化。

美国“制造复兴计划”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再工业化的计划。

三、新型再工业化的影响因素新型再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包括:制造业内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两方面:制造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人才缺乏、技术不成熟、资金匮乏等。

特别是人才缺乏是新型再工业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外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国际竞争加剧、贸易壁垒降低、绿色环保要求上升等。

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全球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加强全球产业链合作,共同提高全球制造业的效益和水平,是新型再工业化发展的必要环节。

四、新型再工业化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指导意义作为全球制造业的大国,我国在发展新型再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很大潜力和优势。

“再工业化”的启示(讲义)

“再工业化”的启示(讲义)

各位同学,根据形势政策课的要求,我们这一讲的内容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启示》。

在正式开始讲课前,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这样一些报道:(当一个徘徊了四年的传闻将在10月底变为现实:7月17日,运动服装品牌阿迪达斯宣布将关闭在江苏苏州的唯一一家中国直属工厂,有可能迁往东南亚。

而早在三年前阿迪达斯的老对手耐克(Nike)就做出了一模一样的决定。

2009年3月份,耐克关闭了公司位于中国的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太仓工厂,这两家风向标式的“候鸟”公司为了追逐更低的成本而陆续将制造基地转移出中国,而更多生产商可能将跟随其后。

除了衣服、鞋子的生产商开始离开,在工业品制造领域,中国也正在失去吸引力,而美国成为这些投资新的目的地。

同样以下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通用电气在2011年年报中提出,要把家电生产线从中国和墨西哥撤回到美国;福特汽车将在美国投资160亿美元增加工厂和生产线;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和推土机生产商卡特彼勒2011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1.2亿美元新建一个制造厂;谷歌新推出的播放器“Nexus Q”也在美国生产。

可以这样说,)一个徘徊了四年的传闻将在10月底变为现实:7月17日,运动服装品牌阿迪达斯宣布将关闭在江苏苏州的唯一一家中国直属工厂,有可能迁往东南亚。

阿迪达斯还告知了其他10家代工厂,将陆续终止代工合同。

这家唯一直属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是阿迪达斯集团100%的全资子公司。

工厂将关闭的消息最早由面临遣散的工人传出,之后的一些报道在阿迪达斯中国总部得到证实:2012年底,阿迪达斯将关闭在华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厂。

尽管公司层面没有说明工厂关闭的原因,阿迪达斯官方解释是“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

但能够感受到的是:目前中国销量大幅攀升的背景下,阿迪达斯关闭工厂的举动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家跨国公司想降低制造成本,准备把生产线迁往成本低廉东南亚地区。

根据我们的了解,阿迪达斯此次的自有工厂的关闭并不是特例,早在三年前他的老对手耐克(Nike)就做出了一模一样的决定。

发达国家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启示

发达国家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启示

发达国家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启示1782年,以蒸汽机为动力驱动纺织机械开始了英国的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的普遍使用,同时带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蒸汽动力的生产促进了煤炭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铁路的延伸。

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以铁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进入空前的高速工业化阶段,到70年代基本完成国民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这是工业化的开端,也奠定了西方国家称霸世界的基础。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

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

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

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

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

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

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

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现在世界上比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他们的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第一篇: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工业化就是工业部门在产业和就业人口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增大的一个过程。

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化和专业化农业的产业化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因此不能单纯地理解工业化是工业的发展, 再工业化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求发达国家重归实体经济但并不是重归工业化过程中的传统产业而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结构转型。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一个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 30年过去了我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制造国然而在这个时候困难却接踵而来。

首先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其次是人民币的升值接着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今发达国家认识到制造业抗危机的妙处又提出再工业化的策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去工业化致使发达国家抗危机能力不足这一弱点充分暴露因而重新回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被发达国家提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上来。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动力基于现实的考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提供了一个深刻的理由当虚拟经济的泡沫破灭以后其内在的就业及需求矛盾就显现出来于是利用新技术、既有的庞大的市场规模、较长的产业链和很强的就业创造能力重振其传统制造业的再工业化呼声日益高涨并伴随之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减少外国同类商品的进口鼓励本国商品的对外出口基于现实的考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提供了一个深刻的理由再工业化的实质是产业升级是要发展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

再工业化客观上会加快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的跨国转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去工业化。

因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加快产业转移才能使其在再工业化进程中专注于价值链的某一特定高附加值、高就业带动效应、高素质劳动力需求的环节并不断精益求精达到并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美国“再工业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再工业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再工业化”带给我们的启示作者:牛振华来源:《前线》2013年第08期2009年,美国提出要重振制造业,鼓励企业家把制造业工作岗位带回美国,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由此掀起了一股“再工业化”浪潮。

美国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这一调整令人关注。

随着这一战略的推进,扭转经济困境的效果初步显现。

对于依然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北京而言,值得借鉴。

“去工业化”的美国为何要“再工业化”“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发达国家大量工业性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地位不断下降、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日益弱化而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

多年前在发达国家改造和振兴传统工业基地时曾广泛使用。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从根本上说,是产业结构空心化、经济发展泡沫化、国家运转负债化等多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去工业化”过程,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53年的28.3%下降到2009年的11.2%。

实体经济的不断流失,导致了日益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引发了虚拟经济的表面繁荣。

再加上社会福利支出的不断增加,国家财政长期负债运行,综合调控能力日趋衰微。

1965年,美国公共债务总额占GDP比例约为38%,如今这一比例已逼近100%,超过16.39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

为此,美国政府宣布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希望通过“再工业化”把美国带出金融危机的旋涡。

为重塑“美国制造”品牌,美国采取了种种措施。

首先从加强立法入手。

2009年出台《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计划从2009至2019年,推出7872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及时通过预算法案,避免经济掉下“财政悬崖”。

制定《制造业促进法案》,实施“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帮助制造业增强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在加强立法的同时还着力构建机制。

发起成立先进制造业合作委员会,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创设隶属于国际经济委员会的白宫制造业政策办公室,协调督促政府各部门制定制造业产业政策,推动尽快落实。

试论再工业化和美国经济战略

试论再工业化和美国经济战略

试论再工业化和美国经济战略试论再工业化和美国经济战略摘要再工业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战略,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

美国不仅在逐步推进再工业化计划,同时也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

本文将围绕再工业化和美国经济战略两个主题,分别进行深入分析。

目录一、再工业化的概念及意义1. 再工业化概念2. 再工业化的意义二、美国经济战略1. 贸易保护主义2. 投资和创新3. 高技能人才培养三、再工业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 促进经济转型2. 刺激地方经济3. 增强国家实力四、案例分析1. 美国的再工业化计划2.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再工业化3. 日本的再工业化计划4. 德国的制造2020战略5. 加拿大的再工业化计划五、结论一、再工业化的概念及意义1. 再工业化概念再工业化,又称再工业革命,是指当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产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业化和升级后,因为一些原因,如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竞争压力等,导致工业化的成果丧失,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竞争力而提出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

2. 再工业化的意义再工业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战略,具有以下意义:(1)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再工业化过程中,通过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2)增强国家实力。

再工业化能够提升国家的产业结构,增加对于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同时也能够增加对于国外市场的竞争力。

(3)刺激地方经济发展。

对于一些发展较慢的地区而言,再工业化有利于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人才,直接或间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二、美国经济战略1.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美国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如限制进口、提高关税等。

这种策略可以保护美国本土产业,但也容易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影响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

2. 投资和创新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创新性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启示 新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启示 新

浅议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启示摘要:随着工业化逐步全球化,也由于时不时出现的经济危机会对各国工业化链造成一定的冲击,许多发达国家想出了有效发展本土工业又避免受到经济危机较大冲击的国家策略,即为了避免本国产业空洞化,提出实行“再工业化”。

在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国家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中积极寻找有利与我国发展的对策,去认真学习“再工业化”,深刻了解并把握个中道理,积极有效的运用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生产中,使我国的工业化产链更加灵活而又有效率运行。

关键词:经济危机再工业化国家策略对策一、什么是“再工业化”?“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再工业化”是指通过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通过政府的帮助重新重视和发展工业,包括改造提升现有的工业和发展新工业的过程。

“再工业化”是指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是一个逐步将附加值低的环节祛除,重拾附加值高的环节。

二、中国工业化背景: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一个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以往具有优势的制造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飞跃发展需要制造业的带动,而国外的去工业化行动,将制造业从本国移植到他国,就相当于递给我过的一个橄榄枝,能迅速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壮大制造业。

30年过去了,我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制造国,然而在这个时候,困难却接踵而来。

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举措1.美国"再工业化"举措出于对过度虚拟经济的反思,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本质上是力图重振本国制造业,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寻找能够支撑美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实体经济,通过制造业升级回归,解决就业与生产高成本的压力,实现经济的复苏。

“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指向重构转型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打响。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忽视曾具有经济“造血”功能的制造业,在过度依赖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意识到过度脱离制造业实体的危险,反思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不仅美国这一制造业强国和英国这一曾经的制造业强国开始了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进程,欧盟和日本等也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同时,越南、印度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也在致力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发达国家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以往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不断弱化。

发达国家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中,利用发展中国家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在获取收益的同时,扩大了产品市场,确实尝到了甜头。

但同时,这一过程的持续也带来了“苦头”——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萎缩,并随着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出现了“产业空洞化”,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随之出现,动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需要看到,发达国家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内容的“再工业化”,并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回归,而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是制造业的升级和以发展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结构转型。

如美国推出“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计划,在清洁能源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通信和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计划与政策措施;如欧盟建立欧洲创新技术学院,实施联合技术倡议,研发卫星监测环境与地球安全、微电子工艺燃料电池、药物创新等高端技术与工艺等等。

可以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是力图夺回和保持制造业的制高点,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创造新的产业,培养世界级人才,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美国再工业化

美国再工业化

什么是再工业化?美国再工业化的战略意义!再工业化是指重新重视和发展工业,包括改造提升现有工业和发展新工业的过程。

与之相时应的概念——去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能力,主要是制造业产出和就业比重降低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印度制造业的崛起,美国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基于制造业就业和产出比重持续降低、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投资转向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等问题,已经提出过再工业化主张,甚至有人提出改变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经济格局。

2003年美国劳工联合会发布了《复兴美国制造业》的报告。

报告指出,制造业是美国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维持国防和国土安全不可缺少的基础。

在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再次打出再工业化这张牌。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场演说中指出,美国经济要从过去维系在金融信贷之上的高消费模式,转向出口推动和制造业推动的成长模式。

奥巴马还指出,存危机过后要重新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美国制造业不断会有新的机会。

他强调,任何国家未来要在经济上领先世界,必须依赖于数学和科学,特别是能够将最新科学转化为技术生产力的能力。

这表明,美国已经把再工业化确定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虽然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但美国的制造世毕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制造业。

美国拥有世界最高技能的劳动力和最先进的装备,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制造业的引领者。

美国依然把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的地位没有改变。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26.72%降低到2007年的23.85%,但美国仍是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最高的国家。

再工业化理念及对我国农业发展启示

再工业化理念及对我国农业发展启示
理论探索
青年与社会
再 工业化 理念及对我 国农 业发展 启示
1 3 0 0 6 2 )
( 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 ,吉林
要】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 ,环境的破坏日益因此人们的关注,随之而来的再工业化发展理念,并积极进行产业
调 整 ,取得 了可喜的成就 ,并呈现 出新的发展趋 势。这 对农 业大国的中 国农业发展 理念上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家对 过去那种 “ 去工业化 ”发展模式 的反思和重归实体经济
的愿 望 。 ( 二 )“ 再工业化 ”精神 实质 。美 国所 指 的 “ 再 工业 化” 绝不 仅是简 单 的 “ 实业 回归 ” ,而是 在二次 工业化基 础上 的
三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 ,发展高附加值的制 造业 ,如先 进制造技 术 、新 能源 、环保 、信息 等新兴产 业 , 从 而重新 拥有强大竞争力 的新工业体 系。这对于正在试 图转 型升级 的中国制造 业来 说 ,无形中增加了新的发展障碍 。 新兴产业是未来工业 发展 的一个趋势 。由于 围绕新兴产 业 所形成 的产业群可 能成 为下一轮全 球经济 繁荣 的支撑 点 , 因此 是 “ 再工业化” 的主攻方 向。从 长期看 ,为在未来 的竞 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各 国需要加大 在新 兴产业领域 的技术研 发 ,推动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 中的广泛应用 ; 从短期看 ,对 新兴 产业的投资也有利于扩大 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 ,克服金
【 关键词 】 再_ x - &4 E;再农业化
“ 再工业化”理念提 出背景 2 0世纪 7 0年 代 ,“ 再 工 业化 ”是 针对 德 国鲁 尔地 区、 法 国洛林 地区 、美 国东北部地 区和 日本九州地 区等重工业基 地 改 造 问题 提 出 的。因此 ,“ 再 工业 化 ”不是 一个 新概 念 , 本 意是在对传统工业基地 的改造和振兴 中,对传统工业进行 产业 升级和结构调整 。 金融 危机爆 发 以来 ,“ 再工 业化 ”理 念再 次重提 ,是 基 于西方发达 国家 的工业在各 产业 中的地位不断降低 、工业 品 在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力 相对 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 师海 外 而国 内投 资相 对不足 的状况提 出的一种 “ 回归”战略 ,即重 回实体经济 ,使工业投 资在 国内集 中,避免 出现产业结构 空 洞化 。很多专家认 为 ,金融 危机的根源在于近十年来美 国经 济的 “ 去 工业化 ” ,美 国新 的经 济增长必 须依靠 实体创新 而 非金融创新 ,因为金融创新 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 、金 融市 场过度 扩 张及 金融 资产 过度 升值 、商 业银 行 和投资 银 行混业经营风 险无法控 制等等。所 以,美 国总统 奥巴马提出 了所谓 “ 新经济 战略”: 美 同经济要转 向可持续 的增长模式 , 即 出口推动型增 长和制造 业增 长 ,要让美 国 回归实 体经济 , 重新 重视 国内产业 尤 其是制 造业 的发展 。这也就 是美 国的 “ 再工业化 ”战略。 回顾美 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 ,制造业 曾被 认为是 “ 夕 阳产业 ”由于资源 环境 问题 ,传统产 业失宠于投 资者 ; 今天 的美 国, 正 实现着 由过去把工业生产大量环节转移海外 的 “ 去 工业化”到现在 “ 再 工业化”的快速转身 ,这个 调整和 “ 转 身”令人关注 。 应 当看到 ,美国提 出 “ 再工业化 ”战略 ,是一种现实 的 考量 。尽管制 造业 在美 国经济 中 的 比重 只有 1 5 % 左 右 ,但 由于经济 总量 巨大 ,美 国制造业 在 全球 的份 额仍 高达 2 0 % 左右 , 依然是世界第一制造业 大国。现 在 , 美 国力图通过 “ 再 工业化”重振本 土工业 ,一方面是防止制造业萎 缩失去世界 创新领导者 的地位 ,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 级化 解高成本压 力 ,寻找像 “ 智慧地球 ”一样能够支撑未来 经济 增长的高端 产业 ,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 的制造业 。 从 这一点来看 ,美 国 “ 再工业化 ”战略就是在加快传统 产业更新换代 和科 技进步的过程 中,实现再 一次依靠 “ 再工 业化”来推进实体经济 的转身 与复苏 。 二、“ 再工业化 ”内涵与实质 ( 一 )“ 再工 业化 ”基 本 内涵 。随着 时代 的变迁 ,“ 再工 业化 ”的概念和 内涵不断丰 富和变 动。韦伯斯特词典对 “ 再 工业化 ”的解 释是 “ 一种刺激经济增长 的政 策 ,特别是通过 政府 的帮助来 实现旧工业部 门的复兴 的现代化并鼓励新兴工 业部 门的增长 ” ; R o y R o t h w e l l 和 Wa i t e r Z e g v e l d把 “ 再工业化” 定义 为产 业 的结 构转 型面 向高 附加值 、知识 密集 要 素和产 品 以及服务 于新 市场 以新 技术 创新 为主 的产业 等 ; R a n d o m H o u s e U n a — b r i d g e d D i c t i o n a r y对 “ 再工业 化 ” 的解释 : 通过 政府帮助 、税 收激 励 、工厂和机器现代 化等途径实现 的工业 和工业社会 的复兴 。 作为刺激经济增长 的政策 ,是 通过政府 的帮助来 实现 旧 工业部 门的复兴和鼓励新兴工业部 门的增长 。在 国际金融危 机大背景下 ,这一概念的再次盛行 ,反 映了西方一些发达 国

再工业化含义

再工业化含义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质是“再工业化”
一、“再工业化”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再工业化”即指“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特别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的现代化并鼓励新兴工业部分的增长”。

2006 年兰登韦氏也对“再工业化”做出了解释:通过政府的帮助、税收激励、工厂和及其现代化等途径实现的工业和工业社会的复兴。

1、“再工业化“的内涵。

一是把再工业化,等同于后工业化;二是把再工业化理解为经济结构的调整,认为再工业化在工业化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依据技术进步需要和市场结构变化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三是把再工业化看作是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复兴,认为再工业化就是制造业复兴;四是把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看做就是再工业化。

2、再工业化基本内容。

概括起来集中在工业振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和企业的成长。

重塑产业基础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工业化的基本方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工业化”的核心环节。

3.实现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
美国推进再工业化所采取政策概括为:减少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加速开发经济不发达地区,扶植和资助新兴工业和传统部门,推行部门干预政策,以及干预美元汇率促进外贸发展。

通过对在工业化的认识研究,“再工业化”概念可以做如下界定:“再工业化”是指已经工业化或者具有较高工业化程度但面临经济衰退的国家或地区,以已有的工业化成果为基础,以重振传统也制造业为核心,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政府帮助为手段,实现一国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振兴的过程。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启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启示为什么要再工业化?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

再工业化既是发达国家缓解金融危机困境,抚平经济失衡,加紧推动经济复苏,保持经济与社会稳定的现实选择;也是发达国家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寻求继续掌控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战略谋划。

他们如何在工业化金融危机后各发达国家力图通过政府干预工业,都尝试以下途径来推进再工业化的进程。

1.重新认识制造业的价值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的价值,重新拟定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制造业的发展。

2.积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绿色新政”,尤其重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把绿色能源作为重中之重。

3.直接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发达国家除推出注资金融机构、增加流动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应急性经济刺激政策外,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直接培育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4.加大研发和教育培训投入政府与企业密切配合,确认新出现的职业技能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培训以及研发支持则政激励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再工业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举措及发展路径,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在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我国要充分关注借鉴经验,既立足当前,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战略和长远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再工业化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特别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复兴的现代化并鼓励新兴部门的增长;这不仅是回归工业,更是提升工业,这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不是“工业化”陈宪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核心,是把握投入要素的转换,提高投入要素的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美国的“再工业化”,还是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都要通过提高服务投入率来增强各产业的产出能力和竞争力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在各国采取的各种应对之策中,美国的“再工业化”颇为引人注目。

不过,在奥巴马提出“再工业化”之初,大多数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充其量视其为“不得已而为之”——是为应对美国战后少有的持续高失业率而不得不采取的产业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是政治压力使然。

然而,从“再工业化”短短3年里取得的效果,以及奥巴马最近对“再工业化”的进一步阐释看,我们已经没有理由怀疑,“再工业化”在美国是一项长期战略。

当然这一战略最终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给出证明。

目前,有关各方对欧美国家回归实体经济、推动“再工业化”举措的担心,集中在会不会引发更严峻的贸易摩擦方面。

这是一种可能性。

我们除了在政策层面思考必要的应对之外,笔者认为,在战略层面比较美国的“再工业化”和中国正在进行中的工业化乃至新型工业化,可能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再工业化”与服务经济形态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经济形态: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经济。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其具体表现是,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美国的“再工业化”则发生于服务经济形态已经形成的条件下,其基本背景是,金融危机揭示了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导致泡沫积聚的深刻风险;而缓解或消解的主要途径,一是虚拟经济“去杠杆化”,二是促使实体经济回归,“再工业化”就是这种回归的具体过程,它将使美国已经不足20%的制造业就业和产出占比得以回升,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平。

即使“再工业化”意味着在某个特定时期,以产出和就业占比衡量的从农业、制造业到服务业的产业演进是可逆的,但经济形态却是不可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创新等核心环节, 近十年来尤其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 不断实现工业技术与产 品的创新。因此,在制造的产业链上,才有了“归核化”与“业务外包” 。在发达国家普遍 存在两个“70%现象” ,即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的 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 的 70%。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深刻的。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依靠产业投 资促进经济持久稳定复苏,一样至关重要。制造业是中国高速成长的动力引擎。中国处于工 业化进程的中后期,目前制造业创造了 GDP 总量的三分之一,贡献出口总额的 90%,未来 几十年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 目前,中国经济 80%是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存在着巨大的提升、创新 空间。而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就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用技术 进步解决传统产业技术落后的问题, 引导更多投资推动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 推动产业技术 的更新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 ;从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中提升中国制造在新 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 引领危机后经济增长以至成为新 的产业增长极,努力做大做强中国企业的规模,加速培育中国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走 出以往制造业发展中“产业先进、环节低端”的老路;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来优化 中国制造的特点和个性,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来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本文由yanzz80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再工业化”的缘由、含义及启示 2010-03-15
[摘要]“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 “回归” 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目前,中国经 济 80%是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存在着巨大的提升、创新空间。而要实现中 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就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从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中 提升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来优化中国制 造的特点和个性。 (中经评论·北京) “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 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 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 洞化。 对于“再工业化”这一概念,学界普遍认同的含义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通 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鼓励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 下,这一概念的再次盛行,反映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 思和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去 工业化” ,美国新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实体创新而非金融创新,因为金融创新导致了房地产 市场泡沫破灭、 金融市场过度扩张及金融资产过度升值、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 无法控制等等。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所谓“新经济战略” :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 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 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也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 回顾美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 由于资源环境问题, 。 传统产业失宠于投资者;今天的美国,正实现着由过去把工业生产大量环节转移海外的“去 工业化”到现在“再工业化”的快速转身,这个调整和“转身”令人关注。 应当看到,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是一种现实的考量。尽管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 的比重只有 15%左右,但由于经济总量巨大,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仍高达 20%左右, 依然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现在,美国力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是防 止制造业萎缩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 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 寻找 像“智慧地球”一样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从 这一点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就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实 现再一次依靠“再工业化”来推进实体经济的转身与复苏。 其实,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在制造业价值链曲线上,制造加工环节始终是处于低端,而 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西方列强近来一直致力 将普通的制造加工转移到海外发展中国家,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却牢牢掌控了技术研发、技
(浙江日报,萧江)
ห้อ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