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工业化”的缘由、含义及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yanzz80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再工业化”的缘由、含义及启示 2010-03-15
[摘要]“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 “回归” 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目前,中国经 济 80%是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存在着巨大的提升、创新空间。而要实现中 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就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从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中 提升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来优化中国制 造的特点和个性。 (中经评论·北京) “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 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 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 洞化。 对于“再工业化”这一概念,学界普遍认同的含义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通 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鼓励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 下,这一概念的再次盛行,反映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 思和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去 工业化” ,美国新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实体创新而非金融创新,因为金融创新导致了房地产 市场泡沫破灭、 金融市场过度扩张及金融资产过度升值、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 无法控制等等。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所谓“新经济战略” :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 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 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也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 回顾美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 由于资源环境问题, 。 传统产业失宠于投资者;今天的美国,正实现着由过去把工业生产大量环节转移海外的“去 工业化”到现在“再工业化”的快速转身,这个调整和“转身”令人关注。 应当看到,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是一种现实的考量。尽管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 的比重只有 15%左右,但由于经济总量巨大,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仍高达 20%左右, 依然是世界第一制

造业大国。现在,美国力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是防 止制造业萎缩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 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 寻找 像“智慧地球”一样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从 这一点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就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实 现再一次依靠“再工业化”来推进实体经济的转身与复苏。 其实,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在制造业价值链曲线上,制造加工环节始终是处于低端,而 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西方列强近来一直致力 将普通的制造加工转移到海外发展中国家,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却牢牢掌控了技术研发、技
术创新等核心环节, 近十年来尤其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 不断实现工业技术与产 品的创新。因此,在制造的产业链上,才有了“归核化”与“业务外包” 。在发达国家普遍 存在两个“70%现象” ,即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的 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 的 70%。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深刻的。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依靠产业投 资促进经济持久稳定复苏,一样至关重要。制造业是中国高速成长的动力引擎。中国处于工 业化进程的中后期,目前制造业创造了 GDP 总量的三分之一,贡献出口总额的 90%,未来 几十年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 目前,中国经济 80%是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存在着巨大的提升、创新 空间。而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就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用技术 进步解决传统产业技术落后的问题, 引导更多投资推动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 推动产业技术 的更新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 ;从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中提升中国制造在新 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 引领危机后经济增长以至成为新 的产业增长极,努力做大做强中国企业的规模,加速培育中国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走 出以往制造业发展中“产业先进、环节低端”的老路;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来优化 中国制造的特点和个性,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来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浙江日报,萧江)

本TXT由“文库宝”下载:/wenkuba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