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约束边缘构件

合集下载

边缘构件(新规范)

边缘构件(新规范)

4 4 4 6 6 6 6 6 6
12 12 12 12 14 14 12 14 14
6 6 6 6 6 6 8 8 8
250 200 200 150 150 150 200 150 150
0 0 0 0 0.12 0.20 0 0.12 0.1 0.1 0.1
抗震墙边缘构件计算
抗震等级及墙体 部位、轴压比控 纵筋最小配筋 制点 率 一级(6、7、8 度,底部约束λ c>0.3) bf 暗柱长度 (mm) 400 V=Acor*S 规范要求纵筋最小直径及根数 根数 (根) 8 直径 (mm) 16 最小钢筋面积 (mm2) 1608 最小直径 8 规范要求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 箍筋 最大间距 100 Zvmin 配箍特征值 0.2
0.010 0.010 0.010 0.008 0.010
6 6 6 6 6
14 16 16 14 16
8 8 8 8 8
150 150 150 150 100
0.134 0.12 0.20 0 0
0.134 0.12 0.2 0.1 0.1
0.010 0.010 0.010 0.009 0.011
0.012 0.012 0.012 0.012
0.014
8
16
8
100
0.144
0.144
0.014
特一级(6、7、8 度,底部约束λ c>0.3) 特一级(9度,底部 构造λ c≤0.1) 特一级(9度,底部 约束λ c≤0.2) 特一级(9度,底部 约束λ c>0.2)
0.014
8
16
8
100
Pv(Zv=0.20) 0.917% 0.917% 1.056% 1.167% 1.278% 1.417% 1.528% 1.639%

容易出错的墙板柱设计规范,你都知道吗?

容易出错的墙板柱设计规范,你都知道吗?

容易出错的墙板柱设计规范,你都知道吗?一般部位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2底部加强区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3参数指标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时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6(此项需在建模阶段控制)。

剪力墙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部分框支剪力墙构造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剪力墙分布筋布置1》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剪力墙构造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2》分布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拉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轴压比对于剪力墙构造,底部楼层墙肢截面的轴压比,一级(9度)大于0.1、一级(7、8度)大于0.2、二三级大于0.3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小于以上情况均设构造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截面尺寸按照《高规》图7.2.16确定,注意不要按照《抗规》确定截面尺寸,因为《抗规》中构造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比《高规》短;纵向钢筋配筋率及箍筋直径和间距均按《抗规》表6.4.5-1取用即可,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无体积配箍率要求。

约束边缘构件约束构件根据轴压比和所在墙体的类型及长度确定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在结合规范中的图示来确定最终的约束边缘构件截面尺寸;纵筋配筋量直接PKPM计算结果配筋,最小配筋量结合《抗规》表6.4.5-3确定;箍筋结合《抗规》表6.4.5-3中,有轴压比查配箍率特征值,进而得出体积配箍率最小值;箍筋间距也查该表。

【结构设计】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优化要点

【结构设计】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优化要点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优化要点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由核心筒与外围框架组成的一种结构形式.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内部空间的灵活性成为目前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在超高层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超高层结构的经济性控制往往都是一个难题,博牛最近完成了几个超高层项目的优化咨询,结构整体的含钢量及含砼量均远低于当地一般水平,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现总结其优化要点如下:1、减少核心筒内部小墙肢的数量核心筒内部小墙肢对结构整体刚度和受力贡献不大,在保证结构成立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梁的承载能力,最大程度的减少内部小墙肢的数量.2、控制墙厚控制核心筒墙体厚度.在满足结构整体刚度以及墙体稳定性要求前提下尽量减薄墙体厚度.例如:7度区,150m~200m的超高层建筑,筒体外墙厚度350~600mm为宜,应根据轴压比由下而上收进.内筒墙体基本可取200mm.3、加强区以下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底部加强区以下的约束边缘构件可调整.根据高规7.2.14条,底部加强区以下(即负一层和负二层)均可做构造边缘构件,为保证嵌固端边缘构件纵筋延续,负一层边缘构件的纵筋同第一层,但箍筋可以按构造边缘构件控制.负二层及以下层可全部设置构造边缘构件,而且抗震等级可按规范要求降低.4、核心筒角部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根据高规9.2.2条,底部加强区以上的核心筒角部也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应注意根据轴压比调整箍筋配置,以及非阴影区长度.5、控制框架柱截面在满足结构整体刚度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柱截面,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取高.框筒结构中的绝大部分框架柱都是构造配筋,减小柱截面也就减小了柱配筋.6、框架柱的体积配箍率框筒结构中,下部框架柱由于截面较大,剪跨比往往都小于2,属于短柱,其体积配箍率不小于1.2%,随着楼层往上柱截面的减小,在某一层以上,框架柱的剪跨比将大于2,此时应根据轴压比计算结果来确定柱的体积配箍率,精细化柱箍筋配置.7、尽量不要设置内柱如必须设置,则内柱与核心筒距离不宜太小,否则内柱与内筒间的框架梁剪力会非常大,受力不合理.8、次梁的布置形式次梁的布置应沿内筒向四周发射布置单向梁,如下图所示.这种方式传力途径清晰效率高,有利于控制主梁高度,确保结构净高.9、平面外的梁按次梁设计一端与核心筒平面外连接,另一端与外围主梁连接的梁,应按次梁设计.目前PKPM还无法自动修改,须手动调整抗震等级.最新版本的YJK已可以在参数设置中自动实现此功能.10、控制角部楼板加强范围根据高规9.1.4条,角部加强区域满足规范要求即可,不需要人为放大,也不需要以板块为单位,即可以在一块板内标注加强区域范围.。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 1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高规的7.2.15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级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这两类边缘构件,程序都可以通过自动搜索确定。

边缘构件的一些特征尺寸、主筋面积、箍筋面积或者配箍率,用户都可以在边缘构件简图中看到。

新规范程序对于剪力墙配筋结果的表示提供两张图,一张是配筋简图中对于各个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结果,另一张是边缘构件配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直线剪力墙段的暗柱主筋给出的是计算值,如果计算值小于零则取零,并不考虑构造要求;而边缘构件简图中的配筋结果则同时考虑了钢筋计算值和构造值,也即二者当中取大。

简言之,剪力墙的配筋结果以边缘构件简图为准,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图仅供校核之用。

2 程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剪力墙配筋存在的问题由于一般采取直线段配筋模式,所以产生以下问题:对超长直线段墙,采用平截面假定配筋,截面刚度估计偏大,配筋偏小。

尤其是地下室外墙的配筋问题。

而把长墙分段配筋也是没有依据的。

对有面外墙相连的直线段墙,没有考虑面外墙的翼缘作用,如果考虑翼缘作用,则配筋将减少。

对弧墙的配筋,目前没有好的办法。

当有边框柱与墙相连时,没有考虑边框柱与墙的共同工作,使得边框柱和与之相连的剪力墙配筋都偏大。

>>边缘构件配筋存在的问题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是两个墙肢配筋的叠加,这样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将偏大。

带边框柱的边缘构件配筋,是柱配筋与墙配筋的叠加,则这样的边缘构件配筋也偏大。

弧墙的边缘构件配筋,有时生成得不对,要注意察看、复核。

超长墙产生的边缘构件,由于受到配筋合理性的影响,也需要复核。

对于多肢斜交墙肢的端部,是多个墙肢配筋的叠加,造成这个边缘构件配筋很大,须注意。

3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加强区及约束边缘构件的确定:加强区按要求取1/8~1/10的结构总高度,并不小于2层。

高规中关于构造边缘构件

高规中关于构造边缘构件

高规中关于构造边缘构件边缘构件是指位于系统或物体边缘的构件,它们在工程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规中关于构造边缘构件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和应用边缘构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高规中关于构造边缘构件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边缘构件的特性和应用。

一、边缘构件的定义和分类高规中对边缘构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指出边缘构件是指位于系统或物体边缘的构件,用于增强边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根据边缘构件的形状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边缘加强构件、边缘导向构件和边缘封闭构件三类。

边缘加强构件主要用于增加系统或物体边缘的强度和刚度,例如在钢结构中使用钢板作为边缘加强构件,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边缘导向构件则用于引导流体或能量在系统或物体边缘的传递,比如在飞机机翼的边缘处使用翼尖小翼,以改善飞行性能。

而边缘封闭构件则主要用于封闭系统或物体的边缘,以防止液体、气体或其他物质的泄漏或渗透。

二、边缘构件的设计原则高规中提出了一些边缘构件的设计原则,以保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首先,边缘构件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边缘的载荷和应力。

其次,边缘构件的形状和尺寸应合理,既要满足边缘的功能要求,又要考虑制造和安装的可行性。

此外,边缘构件的连接方式也需要谨慎选择,以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可靠。

三、边缘构件的应用案例高规中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了边缘构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工业中,边缘构件可以用于车身的加强和导流,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

在建筑工程中,边缘构件可以用于墙体和屋顶的加固和封闭,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防水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边缘构件可以用于飞机、火箭和卫星等航天器的边缘设计,提高其飞行性能和可靠性。

四、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高规中还对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益。

通过分析边缘构件的应力和变形,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可以实现边缘构件的轻量化和节能化。

此外,高规中还提出了一些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指导原则,如拓扑优化、参数化设计和多目标优化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要求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要求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的要求砼规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规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一、共同点:1、都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肢端部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约束边缘沿墙肢的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少于450㎜和1.5倍墙厚。

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同时应满足下表要求:3、三规的轴压比取值相同:Hw为墙肢长度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5、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二级抗震分别不小于为1.2%和1.0%。

4、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和150㎜。

这是三规中一致的。

配箍特征值λν都为0.2。

二、不同点: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级抗震为1.2%,二级抗震为1%,但对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高于其它两个规范。

“高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6和6φ14。

而“抗规”和混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4和6φ12。

我的理解是:如果是高层建筑结构必须满足“高规”的要求,如果是多层建筑可以按“混规”执行。

不能打擦边球。

我亲自做过一个项目,29层,短肢剪力墙结构,二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约束构件的配筋都是φ12。

这是严重违规的,至少6φ14。

2、“混规”对三级、四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及其它部位的纵向钢筋、箍筋、拉筋的最小值都作了明确规定,而其它“二规”则语焉不详。

3、“混规” 11.7.14第4条要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应按下列要求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且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的转角墙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仍按墙肢截面高度的1/4。

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率计入水平分布筋的设计方法

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率计入水平分布筋的设计方法

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率计入水平分布筋的设计方法摘要: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入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筋的规范条文,为广大结构设计师所了解。

但是何种水平分布筋符合构造要求?计入多少水平分布筋用量合适又常常是结构设计师感到麻烦的事情。

本文通过笔者对规范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墙体水平筋;配箍率;具体方法;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11.7.18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6.4.5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2010)》(以下简称《高规》)7.2.15条规定“箍筋体积配箍率,可计入箍筋、拉筋以及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计入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

因为此条规定可以减少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中的箍筋用量受到了很多开发公司和结构设计人员的注意。

但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因为设计周期短,出图任务重,而计入墙身水平筋的工作量又比常规计算方法大,相当多的结构设计人员还是没有采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不计入墙体水平筋的做法常规、简单、便于施工,设计和施工人员更为熟知,但是用钢量稍大。

如遇对用钢量要求苛刻项目,可采用计入墙体水平筋的做法,但是设计人员需要指明构造做法,以免产生错误,影响工程质量。

下面就此种设计方法的几个问题做以阐述。

符合构造要求的墙身水平钢筋《高规》7.2.15条的条文说明中论述:“本条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一般指水平分布钢筋伸入约束边缘构件,在墙端有90°弯折后延伸到另一排分布钢筋并勾住其竖向钢筋,内、外排水平分布钢筋之间设置足够的拉筋,从而形成复合箍,可以起到有效约束混凝土的作用。

”在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时,要注意是水平筋在墙端的弯折,并勾住其对面的竖向钢筋,水平钢筋之间设置拉筋。

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图集中第76页给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

约束边缘构件怎么画

约束边缘构件怎么画

约束边缘构件怎么画约束边缘构件的绘制方法概述:约束边缘构件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艺,它用于限制和引导产品的运动。

这种构件通常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何正确地绘制约束边缘构件对于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约束边缘构件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一、确定约束需求:在开始绘制约束边缘构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约束需求。

根据产品的功能和运动方式,确定约束边缘构件的类型和特性。

常见的约束需求包括定位、支撑、引导等。

确定约束需求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构件形式,并开始绘制。

二、选择绘图软件:绘制约束边缘构件可以使用各种绘图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选择一个你熟悉且适合你的绘图软件是很重要的。

在绘制过程中,你可以使用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和功能来确保绘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三、获取设计图纸或模型:在准备绘制约束边缘构件之前,你需要获取产品的设计图纸或数字模型。

这些图纸或模型应包含产品的尺寸、形状和其他相关信息。

如果没有相关图纸或模型,你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尺寸进行绘制。

根据图纸或模型,你可以绘制出约束边缘构件的外形和位置。

四、确定绘图比例:在绘制约束边缘构件之前,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绘图的比例。

比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常见的比例有1:1、1:2等。

选择适当的绘图比例可以使绘图更加清晰和精确。

在绘制过程中,你需要根据所选比例进行测量和标注。

五、使用绘图工具:在开始绘制之前,你需要了解绘图软件提供的各种绘图工具和功能。

根据约束边缘构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进行绘制。

常见的绘图工具包括线条工具、弧线工具、曲线工具等。

你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绘制出约束边缘构件的外形和结构。

六、标注和注释:在绘制约束边缘构件时,你需要对构件的各个部分进行标注和注释。

标注和注释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绘图。

你可以使用文本工具添加尺寸标注、说明文字等。

在绘制过程中,你需要确保标注和注释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引言在工程设计和建筑领域中,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边缘构件通常被用于保护建筑物的边缘,增加其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建筑的审美价值。

然而,由于各种技术和设计因素的存在,对边缘构件范围的约束非常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背景在建筑设计中,边缘构件是指位于建筑物边缘的一种构件,用于保护墙体和屋顶的边缘免受风雨侵蚀和物理损坏。

边缘构件具有多种材质和形状,常见的有金属、混凝土和塑料等。

在选择边缘构件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风险、建筑类型、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建筑物与其他构件的协调性等因素。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因素1. 建筑物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边缘构件的需求存在差异。

例如,住宅建筑对边缘构件的要求通常较低,而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可能需要更多的保护和装饰性。

因此,在约束边缘构件范围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类型对其需求的影响。

2. 环境气候条件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对边缘构件的选择和范围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海洋环境中,边缘构件需要具有耐腐蚀性和防水性能。

而在高温或低温地区,边缘构件需要具备耐热或保温性能。

因此,在约束边缘构件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环境的特点。

3. 标准和规范在建筑行业中,存在着一些标准和规范,对于边缘构件的选择和范围也有一定的约束。

例如,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了边缘构件的尺寸、材料、安装方法等要求。

建筑设计师必须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因此,在约束边缘构件范围时,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4. 安全性和可靠性边缘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约束其范围的重要因素。

边缘构件必须能够承受外部力和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需要经济合理。

因此,在约束边缘构件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边缘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解决方案1. 考虑建筑物类型根据建筑物类型的不同,可以确定边缘构件的功能和形式。

例如,在住宅建筑中,可以选择简单的边缘构件,如檐口挑檐或护墙板。

约束边缘构件设置

约束边缘构件设置

约束边缘构件设置
约束边缘构件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术语,指的是在建筑或结构物中用来限制或控制边缘位置的构件。

这些约束边缘构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建筑设计中,约束边缘构件常常用于防止结构物边缘的位移或变形。

例如,在高层建筑的外墙上,可以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来限制外墙的水平位移,从而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

类似地,在桥梁的边缘处也可以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来限制桥墩的位移,以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约束边缘构件的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结构的荷载、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等。

在选择约束边缘构件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

常见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支撑墙、护栏、护坡等,它们可以通过加固结构或限制结构的移动来实现约束的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约束边缘构件的正确安装和固定也非常重要。

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固定,以确保约束边缘构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约束边缘构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除了在建筑和结构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交通工程中,路缘石可以被视为一种约束边缘构件,
用于限制道路的边缘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边界石和护栏等也起到了约束边缘的作用,增加了景观的美观和安全性。

约束边缘构件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限制或控制边缘位置,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合理选择和安装。

通过正确使用约束边缘构件,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置范围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置范围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置范围你知道剪力墙吧?其实它就是咱们建筑里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就像咱们生活中总需要有个顶梁柱,剪力墙的作用就是在房子里“撑”住一切,让建筑在地震、风力这些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像纸片一样垮掉。

而剪力墙的边缘呢?哎哟,这个可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地方都能随便摆个东西上去的。

要是这个“边缘”没安排好,那可真是“有点麻烦”了,万一出问题,整个楼层都可能跟着出问题。

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其实就是那些在墙体两端起到支撑和加强作用的构件。

说白了就是帮助剪力墙更好地承受压力。

要是没有这些构件,剪力墙可能就没那么强了。

你想,房子里的人都在上面住着,万一地震来了,剪力墙两边如果没有这些“有力的助手”,整个墙体可能就会被压垮,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再加上,剪力墙在墙体的边缘,它可不是随便哪里都能设置的。

如果设置不当,不仅影响结构的稳定性,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但这个边缘构件的设置范围,真得讲究技巧。

不能随便乱摆,因为这个构件可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比如说,在剪力墙的顶部和底部,这些地方需要加强,不能大意。

这就像你盖房子时,地基的水泥要够厚,屋顶的结构也不能省劲,所有细节都得一丝不苟,才能让整栋房子坚固得像钢铁一样。

你看,边缘构件的设置范围,得考虑到剪力墙的整体配合,不能单独看这一个地方,而是要根据建筑物的整体设计来定。

不是说有了这些边缘构件,房子就万无一失了。

它们得和其他的结构结合得紧密,不然也没用。

比方说,剪力墙和楼板的连接就得很紧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要是边缘构件的连接不牢固,风一刮、地震一震,整个剪力墙的作用就大打折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很多时候设计师得根据不同的建筑情况来精确设计这些“边缘构件”的位置和尺寸。

这可不是简单的“随便塞个钢筋”这么简单,得根据建筑的结构、材料以及使用功能来调整。

你也许会想,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就这么重要,为什么还要规定这么多具体的要求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不是随便可以做的事。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和减少浪费。

在本文中,将探讨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意义在于限制结构构件的移动范围,防止其超出设计要求的范围而产生不稳定或不安全的情况。

通过正确的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确保结构在受力情况下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此外,约束边缘构件范围也可以帮助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控制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通过设置梁、柱等构件来约束其他构件的移动范围;二是通过固定支座、锚固件等来限制构件的位移和旋转;三是通过设置约束边界条件来限制构件的变形和位移。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各个领域。

在建筑设计中,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结构的整体形状和尺寸,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在桥梁和隧道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有效控制结构的位移和挠度,保证交通安全和运行畅通。

在水利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水流的流向和速度,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防
洪能力。

总的来说,约束边缘构件范围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和减少成本。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设计师和施工人员都应该充分重视约束边缘构件范围的设置和应用,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的要求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的要求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的要求
鄂尔多斯博物馆
砼规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规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
一、共同点:
1、都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肢端部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约束边缘沿墙肢的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少于450㎜和1.5倍墙厚。

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同时应满足下表要求:
3、三规的轴压比取值相同:Hw为墙肢长度
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
5、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二级抗震分别不小于为1.2%和1.0%。

4、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和150㎜。

这是三规中一致的。

配箍特征值都为0.2。

二、不同点:。

论边缘约束构件及锚固、搭接的分析

论边缘约束构件及锚固、搭接的分析

论边缘约束构件及锚固、搭接的分析在设计受力分析计算时,不考虑构造赶紧和分布钢筋受力,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存在绝对不受力的钢筋,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有其自身的重要功能,在节点内通常有满足构造锚固长度、端部是否弯钩要求;在杆件内通常有满足构造搭接长度、布置起点、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

分布钢筋通常为与板中受力钢筋绑扎、直径较小、不考虑其受力的钢筋。

标签:设计受力;锚固长度;搭接;弯钩一、設计受力(1)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要求分别是,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及配筋特征值λv按《砼规范》表11.7.18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及配筋特征值λv和λv/2的区域。

其体积配筋率为ρv=λv式中λv-配筋特征值,λv/2-拉筋。

特一级剪力墙的配筋特征值在一级的基础上在提高20%。

特一、一(7、8)、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对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分别不应小于阴影部分面积1.4%、1.2%、1.0%、1.0%,并与8Φ16、8Φ16、6Φ16、6Φ16、6Φ14比较取大值。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除满足《砼规范》的要求外,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尚不小于翼墙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家300mm。

(2)构造边缘构件要求剪力墙端部设置的构件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要符合《砼规范》和《高规》,在《高规》中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调整如下:底部加强区的构造边缘构件,在抗震等级为特一、一、二、三、四级分别按0.012Ac、0.011Ac、0.009Ac、0.007Ac、0.006Ac控制,并对应6Φ16、6Φ16、6Φ14、6Φ12、4Φ12比较取大值;非底部加强区的构造边缘构件,在抗震等级为特一、一、二、三、四级分别按0.012Ac、0.011Ac、0.009Ac、0.007Ac、0.006Ac、0.005Ac 控制,并对应6Φ14、6Φ14、6Φ12、4Φ12、4Φ12比较取大值。

高规、砼规、抗规对同一问题要求不一致时的处理(值得收藏)

高规、砼规、抗规对同一问题要求不一致时的处理(值得收藏)

高规、砼规、抗规对同一问题要求不一致时的处理本文中提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简称为《砼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简称为《抗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简称为《高规》.笔者把在学习和执行新规范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同行一起讨论,共同提高对新规范的理解,不妥之处还望同行多多指正.1钢筋的质量要求《砼规》第4.2.2条要求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在《砼规》里列为强条,而在《抗规》第3.9.2条结构材料指标章节中就未列出此要求,《高规》第3.2节中未具体列出此条,但在第3.2.3条中笼统地要求钢筋及其性能应符合《砼规》的有关规定.因为强度标准值保证率的要求不是抗震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但这是对钢筋质量的基本要求,应在结构总说明中把此条写入,否则可能存在违反强条的情况.2箍筋优先选用何种钢筋三本规范对箍筋钢筋的选用原则的提法也不尽相同,《砼规》第4.2.1-3条规定箍筋宜采用HRB400,HPBF400,HPB300,HRB500,HRBF400钢筋,也可以采用HRB335,HRBF335钢筋.该条是把HRB400级钢筋摆在优选的第一位,把HRB335级钢筋放在第二位;《抗规》第3.9.3-1条规定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335级的热轧钢筋,也可以选用HPB300级热轧钢筋,该条是把HRB335钢筋放在选用首位;《高规》第3.2节中对箍筋的选用未作任何规定.根据国家主管单位提出的“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限制并准备逐步淘汰HRB335级热轧带肋钢筋的应用,所以在选用箍筋时按《砼规》第4.2.1-3条执行是很合理的.笔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8~12的HRB400钢筋容易买到,且HRB400级钢筋价格每吨只比HRB335钢筋贵一百多元.当有的业主对含钢量经济性提出要求时,或对那些受力不大,主要由构造配箍控制的构件采用HRB335钢筋也是允许的,也没有违反规范.对于一些既有结构的设计或一些边远地区的工程在规范的过渡期可以允许采用HPB235级光圆钢筋.3钢筋的强度比《抗规》第3.9.2-2-2条要求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此条在《抗规》里是列为强条.《砼规》第11.2.3条完全同《抗规》第3.9.2条,但《高规》第3.2.3条内容虽同《抗规》,但不是作为强条出现,而是一般性条文.建议结构总说明中应把此条作为强条列入,从严处置,因为施工图审查抽检时,各人把握尺度不一,还是写上为好.4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当主楼地下一层与其以外地下室一层为整体时,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的抗震等级,《抗规》和《高规》的提法是不一样的.《高规》3.9.5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相关范围一般取主楼周边外延1~2跨的地下室范围.也就是说主楼以外1~2跨范围的地下一层抗震等级应按主楼结构采用.当主楼与裙房为一体时,主楼以外不小于裙房3跨范围内的地下一层应采用主楼的抗震等级.而《抗规》第6.1.3-3条中没有提到地下一层相关范围如何取值,只是笼统提到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没有提到地下一层相关范围,两者提法是有区别的.《砼规》第11.1.4-3条的提法和《抗规》是一致的.在实际工程中常常碰到主楼以外是连通的地下车库(住宅类建筑中常见),一般无上部结构,地下车库抗震等级如何定,可能会有不同的定法,笔者认为高层建筑宜执行《高规》,不属高层的按《抗规》执行,这样做是偏于安全的,当然这样做会给设计在表达上带来一些麻烦.5楼层侧向刚度比抗震设计时,三本规范对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的提法也不全一样,《高规》要求最严,《高规》3.5.2条提出两种侧向刚度比,即γ1和γ2,γ1是对框架结构而言,本层与上层γ1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γ1不宜小于0.8.γ2是对框剪、板剪、剪力墙、框筒、筒中筒等结构而言,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γ2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γ2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γ2不宜小于1.5.以上都是2010版《高规》新提出的要求.《抗规》和《砼规》未提出γ2的以上要求,而γ1对《抗规》来说是用来判断所有结构竖向不规则的指标,提法上是不同的.故高层建筑应按《高规》执行,多层可按《抗规》执行.在审查电算资料时,不要忘记查看γ2的要求(注意γ2用的是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比刚度).6有裙房时的加强区高度《抗规》6.1.10条文说明中提到,主楼与裙房顶对应的相邻上下层需要加强,此时,加强部位的高度也可以延伸至裙房以上一层.《高规》7.1.4-2条指定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砼规》对此没有作任何规定.《抗规》(08版)6.1.10条的条文说明中提到,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范围宜高出裙房至少一层,《抗规》(10版)删除此条,改为也可以延伸至裙房以上一层,其修订背景条文说明中没有阐述.有专家提到,有裙房时,主楼加强部位的高度应至少延伸至裙房以上一层,以上规定不是很一致,执行起来不好把握,加强部位要不要高出裙房顶一层,各院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定法,这就会与审图者产生争执.笔者认为主楼层数较多,而裙房层数较少时,按《抗规》执行较合理,“较多”和“较少”由设计人员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而定.2010版SATWE在确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时,总是将裙房以上一层作为加强区高度判定的一个条件,如果不需要,直接将裙房层数填为零即可.裙房层数SATWE仅用作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判断,规范针对裙房的其他相关规定,程序并未考虑.7抗震墙竖向分布筋直径大小《抗规》第6.4.4-3条规定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高规》第7.2.18条规定竖筋和水平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 (无不宜小于10mm的规定).《砼规》第11.7.15条规定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竖向分布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提法与《抗规》一样.自执行新规范后,有的院执行了《抗规》,竖筋统统采用10,有的院按《高规》执行,竖筋直径仍采用8.高层住宅量大面广,开发商往往对设计院提出含钢量要求,前几年200厚的剪力墙在某高度以上水平筋及竖筋都配成φ8@200,也满足配筋率要求,施工方基本是认可的,没有提出疑义,所以笔者认为当业主对含钢量没有提出要求时,就按《抗规》执行,若业主对含钢量提出要求时,就按《高规》执行,两者都符合要求.8跨高比较小的连梁要不要加交叉钢筋《抗规》第6.4.7条规定,跨高比较小的高连梁可设水平缝形成双连梁、多连梁或采取其他加强受剪承载力的构造,何种构造没有提及.《高规》对这类连梁是采用控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的做法,《高规》第7.2.24条规定,跨高比≤0.5,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0%和45ft/fy的较大值;0.5<跨高比≤1.5时,最小配筋率取0.25%和55ft/fy的较大值;跨高比>1.5时,按框架梁要求.《高规》第7.2.25条对连梁顶面及底面单侧纵筋最大配筋率也做了规定,跨高比≤1.0,最大配筋率为0.6%;1.0<跨高比≤2.0时,最大配筋率为1.2%;2.0≤跨高比≤2.5时,最大配筋率为1.5%.另外《高规》还通过7.2.22条和7.2.23条对截面平均剪应力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砼规》第11.7.10条规定,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连梁,当跨高比≤2.5时,除设普通箍筋外宜另配置斜向交叉钢筋(连梁截面宽度≥250时可采用交叉斜筋配筋,其宽度≥400时,可采用集中对角斜筋配筋或对角暗撑配筋).《砼规》交叉斜筋配筋是根据近年国内外试验结果及分析得出的,集中对角斜筋配筋和对角暗撑配筋是参考美国相关规范的相关规定和国内外进行的试验结果给出的.《砼规》对跨高比较小的连梁另加配交叉斜筋的三种做法已入到国标11G101-1节76页,大家可按国标执行,审图人不会提出疑议.9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阴影区范围《抗规》图6.4.5-1中转角墙阴影区每边≥400,且出墙边≥200;《砼规》图11.7.19同《抗规》;而《高规》图7.2.16的转角墙阴影部分无总宽规定,出墙边为300,翼墙出墙300.《抗规》图6.4.5-1翼墙阴影部分有总宽要求;无出墙边长度要求,《砼规》图11.7.19中翼墙总宽≥400,出墙边≥200;《高规》仅标出墙边300;三本规范标注均有所不同.参照有关资料,以上不同之处高层建筑可按《高规》执行,多层可按《抗规》执行,也可以按11G101-1节73页执行.10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是否扣除箍筋重叠部分《抗规》第6.3.9-3-1条的条文说明提到本次修改,删除89规范和01规范关于复合箍应扣除重叠部分箍筋体积的规定,因重叠部分对砼的约束情况比较复杂,如何换算有待进一步研究;《高规》第6.4.7-4条同《抗规》观点,计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可不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只有《砼规》第11.4.17-1条规定ρv计算中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在实际工程中大都采用《抗规》和《高规》的方法,计算起来也方便,偏于安全,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体积配箍率通常也是采用不扣除重叠部分箍筋的计算方法.11框剪结构的暗梁设置《抗规》和《高规》对此要求也不一样,《抗规》第6.5.1-2条规定,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由原来的“应”改为“宜”),暗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和400的较大值;《高规》第8.2.2-3条规定,与剪力墙重合的框架梁可保留,亦可做成宽度与墙厚相同的暗梁,暗梁截面高度可取墙厚的2倍或与该榀框架梁截面等高;《砼规》无此章节.以上可看出两本规范对设暗梁的措辞上和截面大小上是不一样的.《抗规》第6.5.1条的条文说明指出,对于有端柱的情况,不要求一定设置边框梁,有边框梁柱的抗震墙很有可能成为高宽比小的矮墙,强震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同时,抗震墙给柱端产生很大剪力,使柱端剪坏,这种破坏形态对结构抗地震倒塌是非常不利的.《高规》8.2.2条的条文说明就没有作什么说明.笔者认为,可按《抗规》执行.框剪结构的明框梁或暗梁如何设置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是设明框梁好,还是不设明框梁,是仅设暗梁好,还是暗梁也不设好,这需要通过大量试验和震害的分析来定,有的文章还主张设边框柱梁,这样能约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对抗震有利,现在是各说各有理,但最终应以规范为准.12楼层剪力增大系数《抗规》第3.4.4-2条规定,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高规》第3.5.8规定侧向刚度变化,承载力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不符合规程第3.5.2,3.5.3,3.5.4条要求的楼层,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除增大系数两本规范不一样外,《抗规》对地震剪力采用什么值没有像《高规》那样明确.一般处置办法是高层建筑按《高规》执行,非高层建筑按《抗规》执行.13钢筋代换《抗规》第3.9.4条规定,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并以强条出现.《高规》第3.2节中未提及此问题.《砼规》第4.2.8条对钢筋代换提出更多的具体要求,但是以一般性条文出现,除应满足承载力和最小配筋率以外,还要满足伸长率、裂缝宽度、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抗震设计时应执行《抗规》,总说明中应写上《抗规》第3.9.4条,非抗震设计时,可按《砼规》执行.以上是笔者在审图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愚见,由于对新规范的学习和理解还不够深入,不妥之处,愿同行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便更准确地执行新规范.《抗规》和《高规》要求不一致之处10点总结1、抗规5.2.7条:8度和9度时建造在Ⅲ、Ⅳ类场地,采用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的砼高层建筑,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处于特征周期Tg的1.2倍至5倍范围时,水平地震力可折减.而高规无此规定.2、抗规6.4.6条1款: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一级0.1(9度),一级0.2(8度),二级0.3时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高规7.2.15条: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3、抗规表6.4.8: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有底部加强部位抗震一、二级纵向钢筋及箍筋要求;高规表7.2.17中未列出.4、高规7.1.5条: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采用弱连梁连接;抗规6.1.9条1款:较长的抗震墙宜开设洞口连梁的跨高比宜大于6.5、高规7.1.9: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抗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嵌固部位以上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6、高规7.2.2条1款:一、二级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抗规6.4.1条不宜小于200m,砼规同抗规.7、高规7.2.2条6款:剪力墙有地震作用组合时,验算剪压比时剪跨比λ大于2.5或不大于2.5,砼规同高规;抗规,验算剪压比时剪跨比λ大于2或不大于2.8、高规7.2.11条: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7.2.11-1,7.2.11-2)中A为剪力墙截面面积,但未说明是否包括翼缘面积;砼规10.5.5条:公式(10.5.5)中A为剪力墙的截面面积,其中翼缘的有效面积可按10.5.3条规定的翼缘计算宽度确定.9、高规10.2.7条:当框支层为1~2层时,框支柱数目不多于10根的场合,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底部剪力的2%,框支柱数目多于10根的场合,每层框支柱所受的剪力之和应取底部剪力的20%;当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框支柱数目不多于10根的场合,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底部剪力的3%,框支柱数目多于10根的场合,每层框支柱所受的剪力之和应取底部剪力的30%;而抗规比较简单:框支柱承受的最小地震剪力,框支柱数目多于10根的场合,框支柱所受的剪力之和不应小于该层地震剪力的20%;框支柱数目小于10根的时,每根柱所受的剪力不应小于该层地震剪力的2%.10、抗规表6.1.1注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高规10.2.2条:底部大空间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面以上的大空间层数,8度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宜超过5层,6度时其层数可适当增加.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的要求一、共同点:1、都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肢端部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2、约束边缘沿墙肢的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少于450㎜和1.5倍墙厚.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同时应满足下表要求:3、三规的轴压比取值相同:Hw为墙肢长度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5、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二级抗震分别不小于为1.2%和1.0%.4、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和150㎜.这是三规中一致的.配箍特征值λν都为0.2.二、不同点: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级抗震为1.2%,二级抗震为1%,但对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高于其它两个规范.“高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6和6φ14.而“抗规”和混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4和6φ12.我的理解是:如果是高层建筑结构必须满足“高规”的要求,如果是多层建筑可以按“混规”执行.不能打擦边球.我亲自做过一个项目,29层,短肢剪力墙结构,二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约束构件的配筋都是φ12.这是严重违规的,至少6φ14.2、“混规”对三级、四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及其它部位的纵向钢筋、箍筋、拉筋的最小值都作了明确规定,而其它“二规”则语焉不详.3、“混规”11.7.14第4条要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应按下列要求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且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的转角墙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仍按墙肢截面高度的1/4.其它“二规”没有对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作出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适用于一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凡是混凝土结构不管是高层还是多层,不管是建筑专业还是其它专业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选用于一切建筑抗震设计,凡是建筑设计要求设防的必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仅适用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除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外还需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如果高层建筑建筑有抗震设防要求的还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这就是“三规”之间的关系.“平法”中关于剪力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做法不过把规范搬过来而已,并不是陈青来的独创.有些项目规模较大,业主聘请了几家设计院,设计出来钢筋含量悬殊很大,业主要求他们作出合理的解释,设计院都是“有理有据”,有的说是按此规范,而有的是按彼规范,依据的规范不同,自然计算出来的配筋就有所不同.其次是有的按规范的上线,有的是按规范的下线,反正都是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但即使是同一规范,上线与下线之间钢筋用量相差很大.有的设计过于保守,有的是算不清多配筋,没有进行必要的优化,结果造成极大的浪费;而有的设计又过于大胆,钻规范的空子,与规范打擦边球,弄得结构安全冗余度很低.过犹不及,过分的保守和过分的节约都是有害的,结构设计要体现中庸之道的理念,使结构既有很高的安全度,又不至于造成无谓的浪费.钢筋翻样经常遇到同样的结构类型,同样的层数,同样的地区,仅仅因为不同的设计师,钢筋含量天壤之别,发现钢筋经验指数参考价值不大,上下幅度太大,适用范围有限.所以不能靠钢筋指数来估算建筑钢筋用量,必须老老实实一个一个构件一根一根钢筋不厌其烦地去认真计算.定额中钢筋含量基本上也是没有多大意义,这就是钢筋算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所在.。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1.1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高规的7.2.15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级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这两类边缘构件,程序都可以通过自动搜索确定。

边缘构件的一些特征尺寸、主筋面积、箍筋面积或者配箍率,用户都可以在边缘构件简图中看到。

新规范程序对于剪力墙配筋结果的表示提供两张图,一张是配筋简图中对于各个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结果,另一张是边缘构件配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直线剪力墙段的暗柱主筋给出的是计算值,如果计算值小于零则取零,并不考虑构造要求;而边缘构件简图中的配筋结果则同时考虑了钢筋计算值和构造值,也即二者当中取大。

简言之,剪力墙的配筋结果以边缘构件简图为准,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图仅供校核之用。

2 程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剪力墙配筋存在的问题由于一般采取直线段配筋模式,所以产生以下问题:对超长直线段墙,采用平截面假定配筋,截面刚度估计偏大,配筋偏小。

尤其是地下室外墙的配筋问题。

而把长墙分段配筋也是没有依据的。

对有面外墙相连的直线段墙,没有考虑面外墙的翼缘作用,如果考虑翼缘作用,则配筋将减少。

对弧墙的配筋,目前没有好的办法。

当有边框柱与墙相连时,没有考虑边框柱与墙的共同工作,使得边框柱和与之相连的剪力墙配筋都偏大。

>>边缘构件配筋存在的问题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是两个墙肢配筋的叠加,这样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将偏大。

带边框柱的边缘构件配筋,是柱配筋与墙配筋的叠加,则这样的边缘构件配筋也偏大。

弧墙的边缘构件配筋,有时生成得不对,要注意察看、复核。

超长墙产生的边缘构件,由于受到配筋合理性的影响,也需要复核。

对于多肢斜交墙肢的端部,是多个墙肢配筋的叠加,造成这个边缘构件配筋很大,须注意。

3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加强区及约束边缘构件的确定:加强区按要求取1/8~1/10的结构总高度,并不小于2层。

高规、混规、抗规关于剪力墙的要求

高规、混规、抗规关于剪力墙的要求

规范关于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一、一般规定1、剪力墙结构应具有事宜的侧向刚度,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

②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③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2、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3、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按本章规定设计,不小于5的按框架梁设计。

4、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②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较大值③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5、楼面梁不宜支撑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

6、当剪力墙或核心筒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想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暗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设置沿楼面梁轴线方向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时,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

②设置扶壁柱时,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其截面高度可计入墙厚。

③墙内设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

7、楼面梁水平钢筋进入剪力墙的锚固段水平投影非抗震时不小于0.4Lab,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Labe;当锚固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将楼面梁伸出剪力墙形成梁头,梁的纵筋深入两头后弯折锚固。

8、暗柱、扶壁柱应设置箍筋,一、二、三级时不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6mm,切均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箍筋间距一、二、三级时不应大于150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

9、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二、截面设计1、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及层高或无支高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18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18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约束边缘、拉筋加强区及Lc段如何处理?

约束边缘、拉筋加强区及Lc段如何处理?

约束边缘、拉筋加强区及Lc段如何处理?一、什么是约束边缘构件?大家在图纸上找到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基本上就是约束边缘构件了,后面就要找图纸说明,大样来处理其做法。

先来看看图纸上的约束边缘构件的样子。

不同图纸绘制表现方式可能不同,但后面学明白了都是大同小异。

再来看看约束边缘构件的定义约束边缘边缘构件:对于抗震等级一、二、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底层墙肢截面轴压比大于高规7.2.14所规定的限值才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其他的部位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这里应该有的同学对于约束边缘构件就更糊涂了,没有关系,我们换成普通话从后往前慢慢整理。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是什么呢?是「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就是让整个建筑更加牢固稳定了。

那么是如何加固的呢?我们看普通剪力墙结构端部构造情况,是暗柱+剪力墙的配置。

而约束边缘构件端部构造是:暗柱+加强区+剪力墙的构造。

暗柱和加强区合在一起统称为Lc段。

约束边缘看似复杂其实就是多了一段加强区。

这个加强区就是暗柱和剪力墙中间段的一个结构强度的缓存区。

普通剪力墙的拉筋间距通常是600mm,而在加强区的拉筋(也可能是箍筋),布置的间距更密集,有的图纸规定是100mm,有的图纸规定是200mm,有的图纸钢筋等级也会提升,从而提升了这个区段的钢筋强度。

约束边缘构造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加强区是拉筋。

可以通过三维图看到,暗柱旁边是拉筋的加强区。

还有一种形式是,加强区还有环形的箍筋伸入到暗柱内。

通过三维图可以看到暗柱内有箍筋,加强区也有环形箍筋伸入其中,形成更稳固的结构。

对于Lc段的长度,拉筋的间距等图集没有规定,实际由图纸的设计人员确定。

碰到YBZ这样的构件一定要去图纸上找大样。

二、如何处理约束边缘构件?下面来讲在图纸上碰到了,如何处理。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A A N T t 0.35 f t N Wt 1.2 f yv st 1 cor A s

f y Astl s f yv Ast 1ucor
1.0
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配筋计算(2)
梁按均布荷载作用为主情况计算,取λ =0。
柱的剪跨比:新混凝土规范第7.5.12条建议了两 种计算柱剪跨比的方法:按内力计算和按简化方 法计算,故程序选择简化方式,按反弯点在层高 范围内的简化公式计算λ =Hn/(2ho)。 剪力墙剪跨比 :新高规第7.2.2条给出了剪力墙 剪跨比的计算方式:λ =M/(V*ho) ,当有多组设 计弯矩、剪力时,对剪力墙剪跨比的计算取最大 剪力组合值,并以此来控制剪力墙的抗剪截面。
2.6 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配筋计算
斜截面承载力最小截面要求
V T ( ) cc c f c bh0 0.8Wt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的一般表达式
Asv f yv V N (1.5 t ) ct f t N sv bh0 bh0 bs
2.4 柱正截面配筋计算
柱计算长度系数有两种计算方法,对于一般情况 ,可采用第一种方法——简化方法;若水平力起 控制作用,应采用第二种方法。 提供单偏压和双偏压两种配筋计算方式。 柱配筋时仅考虑了单排布筋方式。
对于单偏压,角筋仅供参考。而对于双偏压情况 ,实配角筋不应小于计算结果。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3)
在 软 件 具 体 实 现 中 , 按 照 新 高 规 第 7.1.9 条 和 第 10.2.5规定执行,但为了避免不连续情况,对于高 度在120m 到150m的一般剪力墙结构,取底部加强部 位高度为15m。
对于有地下室的结构,程序增加了一个控制参数, 由设计人员决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起算层号。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的要求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的要求

砼规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规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一、共同点:1、都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肢端部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约束边缘沿墙肢的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少于450㎜和1.5倍墙厚。

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同时应满足下表要求:3、三规的轴压比取值相同:Hw为墙肢长度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5、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二级抗震分别不小于为1.2%和1.0%。

4、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和150㎜。

这是三规中一致的。

配箍特征值λν都为0.2。

二、不同点: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级抗震为1.2%,二级抗震为1%,但对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高于其它两个规范。

“高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6和6φ14。

而“抗规”和混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4和6φ12。

我的理解是:如果是高层建筑结构必须满足“高规”的要求,如果是多层建筑可以按“混规”执行。

不能打擦边球。

我亲自做过一个项目,29层,短肢剪力墙结构,二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约束构件的配筋都是φ12。

这是严重违规的,至少6φ14。

2、“混规”对三级、四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及其它部位的纵向钢筋、箍筋、拉筋的最小值都作了明确规定,而其它“二规”则语焉不详。

3、“混规” 11.7.14第4条要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应按下列要求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且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的转角墙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仍按墙肢截面高度的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