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团队培养研究
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理念论文

探索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理念摘要: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既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力措施,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通过介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二手车创业团队的管理与实践,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应用型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失业与就业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生存与发展,下岗工人、农村、劳动力、在职人员、预备劳动力都需要创业,创业教育因而成了时代的迫切需要。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尤其是在应用型的大学里,为此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出组织学生创建自己的经营团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尽快的适应这个社会,并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一、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一)创业目的基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出的“两个转变”(即从适应型教育向创业型教育转变,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向提供团队创立法人转变,为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明确了方向)的平台上,并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职业性的创业者)为基础,引导有创业热情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为此创立了汽营专业二手车交易服务创业团队。
(二)创业环境分析第一阶段:市场探索期。
让团队成员达到了解二手车市场行情,熟练掌握二手车车源信息,并筛选重要信息,并汇报团队的能力。
第二阶段:市场试运行期。
达到小组成员有能力做到对二手车进行简单评估,筛选及鉴定。
第三阶段:市场成熟运作期。
对市场价格有更一深层次的了解。
让团队每个成员都具有独立收车能力,二手车评估能力,和单独领导协作能力。
(三)创业团队本身优势1、有人力资源优势,可以加大力度对二手车信息进行筛选。
2、有时间优势,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对市场进行长期观察,分析价格走势。
3、有很强的后盾,在校方的资金扶持下,在各位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
4、无论是从分工还是在组织结构上都很强大,安排最合适的同学在自己最合适的位置上工作。
基于高校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高校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探究高校创新团队是指在高等学校内,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自愿组成的、以科学研究或创新创业为目的的团队。
高校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探究是指对高校创新团队培养的方式、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和探索。
下面我将从培养模式、培养效果和改进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高校创新团队的培养模式有多种。
有的高校采取导师制度,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团队的指导老师,负责进行项目选题和指导团队的科研或创业活动。
还有高校采取竞选制度,通过竞选产生优秀的学生组成创新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人员流动和团队协作较好。
一些高校还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提供实践和交流的平台。
高校创新团队的培养效果有几个方面。
高校创新团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科研或创业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创业潜力。
高校创新团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高校创新团队还能够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或深造。
高校创新团队培养还存在一些改进的方向。
高校可以加强对创新团队的评估和指导,通过对团队的项目、成果和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给予指导和支持,提高团队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校可以加大对创新团队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设备支持,为团队的科研和创业项目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创新团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项目支持,增加团队成员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活动。
高校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团队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加强团队的评估和指导,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第一章:前言21世纪,创新和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高校是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因此,探索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理论研究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是通过高校培养体系,建立学术创新体系和行业创新体系实现的。
高校要按照“学术、行业、产业、社会”四个方向,构建不同层级的学术、科技、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教育培养体系,建立产学研联盟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搭建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和企业孵化平台,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章:实践探索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力途径。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模式。
首先,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建立更完善的学术、科技、人才和资金支持体系。
其次,要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多元化体系,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此外,高校应该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提供专业的创业团队辅导和创业培训,为学生提供创业资源。
第四章:问题与解决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
其次,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创业决策能力不足。
再者,学校与社会资源缺乏对接,无法让学生接触创新创业的实际市场。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完善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提供多方式的创业培训和交流演讲。
第五章:案例分析成功的创业案例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和示范。
比如,天津理工大学“软科技2号创业团队”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通过市场调研,他们发现无人机作为新兴产品在安防、资源测量、环保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于是他们开发出一款名为“梅花”的无人机,通过行业推广和市场营销,公司发展迅速,并在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最具潜力创业团队”称号。
大学生校园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1 大 学 生 校 园创 业 的 现 状 任 何 的经 营都 存 在 风 险 , 学 生创 业 也 不例 外 , 大 最直 接 的 风 险 就 近 年 来 ,高 等 教 育 精 英 化 向大 众 化 的 转 变促 使 国 内 大 学生 的就 是 收入 不抵 运 营 成本 造 成 亏 本 。 一 旦 创 业 项 目失 败 或者 经 营 过程 中 业 形 势 日趋 严 峻 。 不 断 增 长 的 大 学 生 毕 业人 数和 有 限 的社 会工 作 岗 出现 问题 , 学 生 的 创 业 热 情会 受 到很 大打 击 , 些 学 生在 总 结创 业 大 有 位 之 间 的供 需 矛 盾 , 以及 大 学 生 自身 的 一 些 思 想 因素 导 致 了 大 学 生 经 验 时表 示 , 因 为创 业 失 败 认 为 自 己不 适 合 创 业 或 者短 期 内 不 会 再 的 就 业 问题 成 为 了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社 会 问题 。 就 业 困难 的局 面 下 , 进 行 创 业 。 实 这 是 大 学 生 的 心理 承 受 能力 脆 弱 的表 现 。 另 外 一 个 在 其 从
“ 大学 生创 业 ” 个 词 在 中 国 大 学校 园里 应 运 而 生 。 论 上 , 这 理 大学 生 创 角 度 看 ,也 不 难 理 解 有 些 大 学 生 因为 害 怕 失 败 而 不 敢 进 行创 业 的 尝 业 开 始 于 高 校 校 园创 业 计 划 竞 赛 , 业 计 划 竞 赛 起 源 于 美 国 , 称 为 试 。 创 又 商 业 计 划 竞 赛 。 我 国 大 学 生 创 业 最 早起 源于 1 9 9 7年 清 华 大 学 学 生
高校 完 善 自身 的创 业 教 育 体 系 可 以 从 刨 业 教 育 的理 念 、创 业 教 竞 赛 小 组 , 交 了 1 4份 创 业 计 划 。 由于 比赛 本 身 性 质 和 它在 中 国 育 的 实 施 、 业 教 育 的课 程体 系 设 置 这 几个 方面 展 开 。 先 高校 可 以 递 1 创 首 的 首 创 性 使 它受 到 了众 多 学 者 、 企 业 家 和 风 险 投 资 家 等社 会各 界 人 转 变传 统 的高 等 教 育 理 念 , 传 统 的知 识 教 育 、 纯 的 就 业 教 育基 础 在 单 士 的密 切 关 注 。 上加 上 创 业 教 育 。 创 业 素 质 教 育 , 养 创 业 型 人 才 作 为 高 等 学校 教 把 培 随 后 ,全 国 陆续 有 一 些高 校 联 合 相 关 教 育 管 理 部 门 共 同 组 织 开 育 的 又 一 个 重 要 内 容 。 为知 识 经 济 大 赛 。 些 大 赛 中 部 分创 业计 划被 投 资企 业 看 中 , 到 教 育 , 该 加 入 创 造 、 新 、 新 教 育 。 学 应 该 成 为 创 造 创 业 性 人 才 这 得 应 创 创 大 资 金 进 入 市 场 进 行 真 实 的运 营 , 术 、 本 与 市 场 的 结 合 使 得 这 些创 培 养 的 摇 篮 , 学 生 具 备 创 业 的 意 识和 知 识 , 力 促 进 以 创 业 带 动 就 技 资 让 努 业 计 划 向更 深 层 次推 进 , 学 生 的 创 业 能 力 也 得 到 肯 定 。 是 有 些创 业 , 大 但 为学 生 走 向社 会 、 立 谋生 奠定 基 础 。 独 业 计 划 在 实施 阶段 出现 问题 , 的 甚 至 在 架 构 阶 段就 夭折 了。 学 生 有 大 接 着 高校 可 以 改 革创 业 教 育 的 实施 模 式 。 在 部 分 高 校 已经 进 行 在 校 园创 业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以及 高校 如 何 树 立 有 效 的大 学 生 创 业 的创 业 教 育 的 形 式 可 以 看 出 , 业 教 育 实 施 的 对 象局 限于 少数 学生 。 创 能力 培 养机 制都 值 得 我 们 思 考。 我 国 高校 的 创业 教 育 开始 于 创 业 计 划 大 赛 , 自开 始 就 刻 有 极 强 的 精 2 大 学 生校 园创 业存 在 问题 英 化 痕 迹 。 许 多 学校 也 有 设 置 “ 学 生 创 业 中 心 ” “ 学 生 科 技 创 新 大 、大 21 创 业 项 目的选 择 偏 服 务 性 、 术 含 量 低 . 技 中 心 ” , 都 是 面 向极 少部 分 的 “ 英 ” 生 。 大 部 分 的 学 生 因各 方 等 但 精 学 目前 来 看 , 学 生 在 选 择 创 业 项 目时 , 要 涉 足 的 领 域 多 是 服 面 条 件 的 限 制 成 为 “ 大 主 旁观 者 ” 这 种 状 况 扼 杀 、 伤 了大 多 数 学 生 的创 , 挫 务 业类 , 比如 开 设 书 店 、 印 室 、 递 服 务 等 。 之 所 以选 择 这 些 相 对 业 积 极 性 。 因此 , 高 校 创 业 教 育 的过 程 中 可 以 实 施 分层 次 教 育 , 文 快 在 普 层 次 较 低 、 术 含 量偏 低 的创 业 项 目 , 因 不 外 以 下 几 种 , 一 , 技 原 第 一 及 型 创 业 教 育 和 专 业 型创 业 教 育相 结合 。 对 全校 学 生 , 用 普 及 型 面 采 般 服 务 性 产 品 的 技 术 要 求 不 是 很 高 ,对 大 学 生 来 说 入 门 门 槛 比较 创 业 教 育 可 以培 养 学 生 的 创 业 意 识和 创 业 精 神 ,随 着 学 生 年 级 的升 低 ; 二 , 般 服 务 性 产 品 对 大 学 生 的 管 理 能 力 和 商 业 运 营 能 力 要 高 可 以加 大 教 育 的力 度 。 面 对 在校 期 间 有创 业 意愿 和 创 业 能力 的学 第 一 求 也 不 高 : 外 大 学 生 资 金 也 有 限 , 是 许 多 学 生 在 创 业 过 程 中 利 生 , 用 专 业 型 创 业 教 育 , 另 但 采 以培 养 创 业 者 为 教 学 目标 , 予创 业 培 训 给 用 网络 营 销 、 电子 商 务 等 知 识 对 自 己的 创 业 项 目进 行 推 广 , 期 降 和 创 业 支 持 , 养 自主创 业者 。 在 校 园 内树 立 创 业 典 范 , 成 浓 厚 的 以 培 形 低 成 本 , 种 在 创 业 过 程 中 运 用 先进 的 科 技 水 平 和 新 兴 的 理 论 知 识 高 校 创 业 氛 围。 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全球化竞争加剧,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各大学校关注和推进的重点。
本文将从实践与研究两个方面探讨其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实践部分1. 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对于创新和实践能力,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创业实践基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并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然而,在目前的实践中存在着资源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基地建设和管理,并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三、研究部分1.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研究方法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过于理论化等。
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并注重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 研究成果与知识产权保护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时,应注重研究成果的产出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等。
因此,高校应加强对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问题与挑战1. 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和推动。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等。
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并提供相应培训和支持。
2.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创业教育日益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与挑战的能力,以及探索自身潜能的勇气。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义和形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高校为学生提供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
它可以包括创业课程的开设、创业实践的组织和创业讲座的举办等形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以提高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指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它包括市场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风险判断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多个方面。
其中,市场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市场情况,判断市场需求。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与他人协同工作,共同实现目标。
风险判断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预测和评估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资源整合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为创业提供支持。
三、实证研究结果1.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市场分析能力的影响市场分析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
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后,其市场分析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了解了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市场情况,为创业提供有益的建议。
2.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创新思维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能力之一。
研究显示,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创业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
基于高校层面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高校层面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知识经济化,高等教育从育人到育才、育才成为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在我国,如今创新创业的热潮风起云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愈发重要。
大学也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层面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一、培养创新素质,提高创业能力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不断进步、推进的重要推力,创新是驱动全球化的核心力量系。
当前,高校培养创业人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创新素质,让学生真正掌握创新思维,学生需要了解自己所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科研思路,更需要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强化跨学科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高校创新教育中需要注重学生公共实验课的开设和了解最新的技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术和方法。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创业打下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四个方面,主要涵盖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市场营销和资金管理等全方位内容。
同时,高校还应该积极发掘校外创新资源,为学生提供协应创业机会。
因此,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创业实践培训、打造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等,不断优化创业服务体系。
三、鼓励交流合作,增强创业团队协作能力实际上,一个创新的想法往往需要一支合作的创业团队来实现。
因此,一个好的创业团队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校加强学生间的交流经验和合作能力,通过学生创新大赛、实习、社交活动以及合作开发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交流和创新合作,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创新项目和企业。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稳定性创业固然是繁忙而充实的,同时也有许多困难和挑战。
对于年轻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创业也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调节情绪和解决压力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必要支持和指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创新创业已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
全球范围内,高校纷纷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
本文将就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实践。
一、背景与意义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 适应时代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适应时代需求的能力。
2. 推动个人成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将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未来就业,还能够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3. 促进社会创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社会中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社会创新,从而提升社会的整体创新水平。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1. 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大学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有效的培养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参与创业实践项目等,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运用所学知识。
2. 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大学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导师可以是有相关行业经验的企业家、教授或成功创业的校友。
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创新创业规划,分享经验并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
3. 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了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大学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这些基地可以模拟真实的创业环境,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项目实施、学习商业运作和管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1.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清华大学建立了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对策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实践机会不足等。
本文将对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一、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在职业教育领域,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许多学校的创新创业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单一,覆盖面狭窄,与现实市场需求脱节较大。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影响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实际就业能力。
2. 实践机会不足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丰富的实践机会,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
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际操作经验较为匮乏。
这对于学生将来实际从事创新创业工作是一种障碍,因为创新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实践经验。
3. 缺乏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创业文化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下,学生主要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缺少对创新创业创业的培养;学校教师过于重视学术研究和教学任务,缺乏实践经验;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够密切,缺少实际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以上种种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二、对策建议1. 优化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学校应该对创新创业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
这需要学校与企业、行业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实际行业的需求,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2. 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实际就业能力。
3. 培育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创业文化学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文化,引导学生注重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树立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意识。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的团队精神培育研究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的团队精神培育研究作者:臧公胜来源:《求知导刊》2018年第33期摘要:文章以大学生团队创业精神培育作为研究方向,从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概念层面着手,探讨了团队精神的创业支持作用。
进而,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了解了国内大学生团队创业的现状,综合掌握国内大学生团队创业面临的局限因素。
最终从现有创业阻碍问题处理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精神培育策略,以期通过研究对大学生创业做出相应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现实环境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10-21作者简介:臧公胜(1982—),男,硕士在读,三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学秘书。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积极鼓励当代大学生群体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在创业中实现个体价值。
而教育部也通过主导各地高校设置创业学科及院系,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
但综合来讲,大学生创业并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沉淀,同时,在创业初期也需要通过团队协作,树立科学的创业计划、思路。
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团队精神,依托团队组织精神培育,辅助学生创业计划有序深入,也具有现实的价值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的团队精神解读现实中,大学生创业团队指为了一个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团结互助的群体。
创业团队不仅强调个人业绩,同时注重团队的整体业绩,在集体决策研究、信息共享基础之上,以队员整体努力获得创业成绩。
而团队精神则是指创业团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实践操作思维的合作意识,也就是说创业精神是在创业团队主体精神引导下,将创业思维进一步转移为创业行动的一种意识。
从客观层面来讲,创业精神为意识形态,具备行动支配功能,是现实中将创新思路借助现实方法,形成具体创业形象、步骤的基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调控性,此过程中形象体现出了创业的内在精神。
当然,创业团队精神源于团队组织,可以创业口号、创业制度等文化形态出现,是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的集中体现。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型研究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型研究2023-10-26•引言•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型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型应用案例分析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全球创业热潮的推动全球范围内,创业活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就业状况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培养其创业能力对于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的不足尽管大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但在创业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适合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型,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需求、现状和问题。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大学生创业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模型构建提供实践支撑。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与方法VS02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1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23多数高校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覆盖面广,但质量参差不齐。
创业教育逐步普及高校普遍建立了创业实践平台,如创业园、孵化器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各级政府和高校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创业竞赛活动丰富03创业竞赛活动参与度低部分学生对创业竞赛缺乏了解,参与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竞赛的激励作用。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01创业教育深度不够目前的创业教育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导致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不够深入。
02创业实践平台质量不高一些创业实践平台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学生难以在实践中获得实质性的经验。
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人才、资金等资源有限,导致创业教育质量不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逐渐成为教育的关键议题。
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社会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他们的思维活跃、具有创造力和创造力的潜能,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创新创业培养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
首先是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和资源。
其次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验室以及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培训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例如,某大学开设了创新创业专业,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通过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另外,某大学成立了创业导师团队,由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一些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并为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高校创业孵化平台下创业团队培育研究

创 业 比赛 、创 业 政 策 宣 传 等 活 动 形 式 ,在 推 进 创 业
教 育 实 践 、营 造 良好 的 校 园创 业 氛 围 方 面 作 了 有 益 的 尝 试 和 探 索 。但 由于 创 业 孵 化 平 台 在 高 校 成 立 的
阶段 ,很 多 高 校 创 业 孵 化 平 台 已具 备 一 定 规 模 ,但 缺 乏 规 范 的 创 业 团 队 人 孵 评 估 制 度 。 高 校 为 了 尽 可
能地 扶 持 学 生 创 业 、形 成快 、多 、广 的 创 业 孵 化 格
定 、创 业 项 目管 理 、创 业 扶 持 金 分 配 、 创 业 实 训 活 动 开 展 等 项 目建 设 情 况 ,分 析 高 校 创 业 孵 化 平 台对 团 队 培 育 不 到 位 的 因 素 ,并 提 出 优 化 大 学 生 创 业 孵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9—1 5 1 3( 2 0 1 3 )0 4— 0 0 8 8— 0 3
为 适 应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和 社 会 对 人 才 需 求 的 变 化 ,高 校 在 整 合 各 方 资 源 基 础 上 建设 了 一 批 创 业 孵
化 平 台 。 高 校 创 业 孵 化 平 台通 过 开 展 创 业 课 程 、 引 入 孵 化 项 目 、设 立 创 业 资 金 、 开 展 创 业 论 坛 、 举 办
生 创 业 的项 目 ,如 买 水 、批 发 衣 服 等 。 众 多 的创 业
一
、
高 校 创 业孵 化 平 台 下创 业 团 队 管理
项 目把 创 业 扶 持 的 资 源 严 重 摊 薄 ,使 真 正 有 需 要 扶 持 或 特 殊 的创 业 项 目没 有 得 到更 有 效 支 持 ,导 致 孵 化 平 台孵 化 率 不 高 、创 业 特缺 乏 合 理 的 团 队 入 孵 评 估
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摘要:近年来,高等工程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做出一系列的改革,期望通过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实践来验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果,同时达到提升学生生存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达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的目的。
本文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分析高等工程院校开展创业团队实践教育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总结和梳理其实践的主要途径,期望为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发展提出可借鉴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创业团队;创新人才;高等工程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52-02近年来,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尤其在培养高素质、多元化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绩。
然而目前,高等工程院校中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弱,缺乏创业精神和理念,缺少团队意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育开展创业团队实践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这将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教育的主要背景(一)社会发展需要创业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需要的是一支有着独特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因此,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中国急需一批有创业精神,创新灵魂的新鲜血液注入到社会中,从而来解决中国社会需要精英的情形,而高等工程院校开展创业团队的实践将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教学的优劣,培养的专业目标直接影响着对人才的培养,国外已经兴起了创业教育,他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目的,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和注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利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独立的进行创业,从而实现创新。
(二)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高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新时期下,就业形势需求显示,社会需要有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人才,面对在我国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度加大,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矛盾,因此,面对这一严峻情形,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优化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构建与培育研究

2022年5月第19期May 2022No.19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构建与培育研究董玉杰,宋 萌,钱 婷(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摘 要] 团队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选方式,应该如何组建;高校如何培育团队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成为“双创”教育中亟待解决的新难题。
基于质化研究,发现有效的创新创业团队应该具备共同愿景、价值观趋同和软实力相当等共性特征,以及专业差异、思维互补和硬实力协同等个性特征;此外,应呈现出低认同断层、高知识和资源断层的团队结构。
据此得出了大学生“双创”团队的培育思路,即基于广谱式教育的成员共性特征的培养、基于专创融合的成员个性特征的培育,以及基于项目模式的团队断层结构的管理。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质化研究;构建与培育[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学科协同、跨界融合’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机制研究”(ER2020B039);2020年度北京工业大学校人文社科基金“创业伙伴一定要‘志同道合’吗?断裂带视角下创业团队构成对新创企业成功的影响”(011000546320505)[作者简介] 董玉杰(1984—),女,山东泰安人,企业管理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研究;宋 萌(1987—),女,山东济宁人,企业管理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组织行为研究;钱 婷(1983—),女,浙江宁波人,企业管理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创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9-0005-04 [收稿日期] 2021-11-09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大学生创业型团队研究

创业教育作 为一种新 的人 才培养模式 ,西方发达 国家早
走 向社会打下创业基础 ,是作为 目前学校创业教育中的重要 问题 , 因此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上 , 必须对他们要
在2 0世纪 7 0年代末就开始 了有 益的探索 。大学生创业 团队 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 业素质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 形式 ,如何 提高大学生创业 团队的绩效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YUAN S hua n g-ho n & ZHANG We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z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Q i g i h a r C o l l e g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Q i ih g a r He i l o n g ia f n g ,1 6 1 0 0 5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t p r e s e n t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v e n t u r e t e a m i s o u r c o u n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mp r o v i n g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不可 忽 视 的 现 实 问 题 。
有一个 系统 的疏导 ,这样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和实践
的统一。
( 2 ) 加强对创业团队成员的创 新意识 和创新精神 的培养 ,
主要是教育 和引导创业 团队成员增强创新意识 ,并逐步升华 为创业精神 。
1 大学 生创 业 团队 的 内涵
浅谈创业团队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065求知导刊2016年12月Dec.2016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理论与探索LiLunYuTanSuo浅谈创业团队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杨永福,苏小燕一、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创新创业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经调研,大部分创新型企业是由创新创业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比如,Cooper(1973)通过对分布在不同地方的955家新创业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59%的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业家团队组建的。
他对位于波士顿、旧金山、密尔瓦基市的33家新创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共有23家是由创业团队所共同建立的,而调查237家计算机软件新创企业,发现仅有68家为单一个人创业家所创立的,有2/3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业团队成员为主导的。
在市场竞争大环境下,整合、优化各行各业人才资源,以创新创业团队模式为主的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而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不到三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远甚于往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因而,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就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以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以缓解就业压力。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提出新要求。
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完成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任务。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平台建设目标:为学 生提供实践机会,促 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
升
平台运营模式:学校 与企业合作,资源共
享,互利共赢
平台类型:创新创业 竞赛、实习实训基地、
创业孵化器等
平台效果评估:通过 学生实践成果、企业 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
和改进
高校应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具备相关领域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 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 法。 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共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0 3
高校应鼓励师生 共同参与创新创 业项目,通过团 队合作,激发学 生的创新潜能, 提高其创新创业 能力。
0 4
北京大学创业孵化器 浙江大学创新实验室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基地 南京大学创业计划大赛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 实践探索
实践经验总结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 实践探索
实践经验总结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应积极营造 创新创业氛围, 通过举办创业大 赛、创业讲座等 形式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业 热情。
0 1
高校应加强与企 业的合作,引入 企业资源,为学 生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其创新创业 能力。
0 2
高校应建立完 善的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开 设相关课程, 提供专业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 创新创业所需 的知识和技能。
善
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跨文化交流 能力培养、建立 合作机制、提高
国际化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汇报人:XX
师资力量不足:高校缺乏具备 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无
大学生创新型创业团队培养模式研究

续增 资或 特殊情形 下 帮助解 困 : 此外 . 大学 生创新 型创 业 团队善 于 通过 让利 向合 作者表达诚 意 . 对 待合作者要 善于让 利而不是 唯利 是
与合作 者签 订公平 而 富有 弹性 的合 同, 突破 融资瓶 颈让 项 目顺 大学生创新型创业团队的项 目 选择有 以下特点 : 一 是创业 项 目具 图 , 有技术创新优势 . 在所属行 业具备较大 的竞争优势 . 创业 团队拥 有更 利起步 。 1 . 6社会资源整合 广 的腾挪 空间 ; 二是项 目落 脚于某个点位或 局部的创新上 . 将 有限 的 大学生创新型创业团队善于以低姿态融入市场 在对社会资源进 行优化组合方 面 . 在创业初期有 意识地 以低姿 态与政府相处 . 这 样的 的技术改进 或工艺创新 .从 现有产业 中取得 改进性技术或创 新性工 在坚持 稳健 艺. 以此形成 的创 业 目标更 容易成功创业 : 四是 善于发现行业 生产经 姿态容易取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巧妙 的虚实结合 . 营或商业模式 中存在的明显缺陷 以完善或 弥补 缺陷的方式方法为创 起 步的同时 .向政府及合作伙 伴描述创业 团队的独特优势及发 展前 景, 尽可能取得政策资源的支持 。 并树 立创业 团队的社会形象。同时 。 业项 目. 这是创新型创业项 目选择的一个 重要方法 经验和资源用于一个点位上的突破 : 三是创业项 目立足于对现有产业
O 。 前 言
团队对创业初期将会面临 的一些主要困难已有预期 . 且 已有一定 的应
Hale Waihona Puke 2 0 1 3 年全 国普通 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6 9 9 万人 .是新中 国成立 对 方 法 。 1 . 4创业 团队组合 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 而北京 、 广东等地 的数据显示 . 截至 大学生创新型创业团队通过 团队成员 的异质化组合 .形成一个充 4 月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不到三成 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 峻程 核心成员专业互补 、 合作 默契 的高效率创业 团队 在大学生创 度远甚于往年 .通过 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以缓解就业压力 . 大 满活力 、 学 生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 的热 门研究课题 要提高大学生创业 团队 新型创业 团队的形成和运营 中,主要表现为 :一是在实施创业计划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创业团队培养研究
摘要:创业教育是近年来一个较热的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创业团队培养存在的四个问题,明确了高校创业团队培养的目标,并提出了加强创业团队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创业团队;培养
1.高校创业团队培养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创业团队理论研究的少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分别以“篇名”检索项,相关关键词为检索词,以全部期刊为范围,分两个时间段,进行精确匹配检索,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看出,近两年有关“创业”、“创业教育”研究的较多,但关于“创业团队”研究的较少,且较多是研究企业、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而有关高校的“创业团队”研究就少之又少。
1.2高校创业教育实际中创业团队培养不够重视
近几年高校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工作,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几种创业教育模式,但这些模式大都重在帮助学生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业技能,或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全真的商业化运作,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成立创业工作室为特色。
虽然也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但对创业团队的认识比较淡漠,对创业团队的培养不够重视、不够全面。
1.3团队成员组织结构单一,跨专业较少
在现有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团队中,大多以本班级同学为主,也有的注重到了年级结构的均衡,但本专业的学生参与多,跨专业参与的少。
这种组织形式虽然既保证了团队专业知识扎实,也便于了学校的管理;但创业活动仅靠某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创业团队缺乏与创业密切相关其它综合知识,如营销、财务、管理等,这就限制了创业发展的空间,降低了创业教育及活动的实效。
2.创业团队培养的目标
2.1培养团队成员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创业教育是专业知识与精神能力培育相统一的教育,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敢于迎接挑战,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
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个性的良好发展,个性发展促进着创新精神养成。
因此创业团队培养首先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其重心并非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
创新意识的增强、积极创新敢于尝试精神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才是创业教育的真正核心,也是创业团队培养的首要目标。
2.2培养团队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
大学生创业团队多是由一些因私交很好而在一起的伙伴或在老
师的指导下组团来共同创业,多是由人际关系来寻找共同创业的伙伴,可以说,人际上的交集是成为群体性创业团队成员最重要的条件。
因此这种团队在成立之初就在机制上存有先天缺陷,只有建立了科学运作机制,创业团队才能规范长远发展。
因此,培养团队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将现代企业制度移植到创业团队的实践运作中,会避免创业团队产生分裂,有助于创业团队的稳定与发展。
3.加强创业团队培养的途径
3.1充分重视对创业团队教育及研究
对于如何搞好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摸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高校的创业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素质,使他们具备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更要突出重点,加强对已进入实践领域的创业团队的教育,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开创力的个性得到开发和提高。
目前由于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较少,就更需要高等院校和社会重视对创业团队的教育及研究,提升和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
3.2正确引导组建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不同于特定类型的团队,如自我管理团队、研发团队、项目团队,它不仅仅是一个群体,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创业团队要求每个成员必须有一定的可以共同分享的投入或承诺;这种可以共同分享的投入或承诺普遍被认为是股份或财务利益。
创业团队就是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创建一个组织(企业),并且他们在新创组织中拥有各自的股份。
因此,创业团队内部应对所有权进行分享,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
3.3成立以企业管理人员为主的导师团,指导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活动
教育部一贯重视大中专院校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的建设,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体系建设并不尽如人意。
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创业教育(指导)机构,但大多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活动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准商业行为,因此必须建有一个既有丰富经验又有指导兴趣和热情的导师团来指导和帮助学生创业团队。
由于导师团是对创业团队的创业过程提供指导:为学生创业团队的提供管理咨询,培训学生创业团队,为学生创业团队与企业的联系提供帮助;因此导师团应该是若干专职的高校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与来自企业的成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且是以企业管理人员为主,以确保指导的真正效果,避免脱离实际、流于形式。
3.5加强创业团队的制度建设
在校大学生往往缺少企业经营经验,然而创业活动必须遵循企业的经营管理规律和市场规律。
学生创业团队从创业之初就应实行企业化运作与管理,从制度建设着手,规范化运作。
3.5.1建立赏罚分明的内部奖惩制度作为一个创业团队,不能有
任何凌驾于团队组织之上的个人,无论是团队的发起人还是团队的关键成员都要遵守团队的规章制度,一旦有违规现象就要给予批评,并给予相应处罚;有突出贡献的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
这样才促使大家都会自觉遵守团队的各项管理制度。
3.5.2确定一个可操作的分配及退出制度分配制度应把最基本
的责权利界定清楚,尤其是股权、期权和分红权,此外还包括增资、扩股、融资、撤资、人事安排、解散等等与团队成员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宜。
一是体现差异化。
二是注重业绩。
三是充分考虑灵活性。
(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汪良军.创业团队理论研究[j].经济论坛,2007,(15)
[2]严毛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3)
[3]刘江,邓晓华,邢鲲,王鑫.高校学生创业团队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农业科学,2009,(2)
[4]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5]张承龙.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