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

赵可金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机遇与挑战的统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局势中捕捉机遇,抓住机遇,创造发展的机会,反映着一国治国方略的智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战略判断为我国未来5—10年的发展确立了清晰而准确的战略方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在未来10年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与此同时,十八大报告还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突出强调:“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因此,如何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成为十八大报告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不同于其他大国的崛起

自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加速了各国发展步伐,国家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新兴大国来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机遇稍纵即逝,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成为攸关一国发展全局和决定国家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一般来说,一个新兴国家崛起的过程都经过准备、积累和冲刺三个历史阶段,在崛起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上,机遇与挑战无处不在。但是,并非所有机遇都是战略机遇,机遇常有,战略机遇不常有。所谓战略机遇,是一个国家在经过长期准备积累崛起条件的基础上,进入冲刺阶段所获得的决定发展全局和发展前景的有利时机和好的境遇。

对中国而言,未来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特指中国进入崛起冲刺阶段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如果抓住战略机遇,就能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在国际舞台上实现成功崛起,在复杂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痛失机遇,就无法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落败。因此,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与历史上其他崛起大国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存在很大不同,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是角逐世界领导权或赶超某一超级大国。历史上,许多大国把崛起冲刺阶段的战略机遇看作是角逐世界领导权的机遇,或者看作是赶超某一先进大国的战略机遇,在国家目标上强调的是为争夺霸权战争胜利做准备。中国强调战略机遇期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具体目标上强调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扩大人民民主、建设生态文明等发展指标,而且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强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不是追求霸权的战略机遇

期,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落脚点是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共赢,最终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二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特征是大有作为,而不是无所作为。在对待机遇问题上,历史上有些大国仅仅强调利用机遇,而不是创造机遇,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采取推卸责任、消极无为的态度。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利用第二轮工业革命引发的欧洲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大规模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电气化技术,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实力最强的发达工业化国家。然而,在成为经济大国后,面对世界大战、经济萧条等问题,美国采取置身事外、逃避责任、独享机遇的态度,进而引发了严重国际政治经济后果。另外一些大国则面对机遇,采取安于现状、固守传统的发展思路,最终失去了战略机遇。比如冷战期间,苏联热衷于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无视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没有及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和发展战略调整,最终导致经济停滞、亡党亡国,教训深刻。相比之下,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调要“大有作为”,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创新发展,强调加强制度改革和对外开放,强调“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因此,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强调积极有为的战略机遇期,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不仅强调利用和抓住机遇,更强调创造和发展机遇,是一种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观。

三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途径是和平发展道路,而不是冲突战争的道路。对历史上的许多大国而言,崛起冲刺阶段的战略机遇期意味着从事扩军备战的机遇期,不仅崛起的目标是为了赢得战争,崛起的手段也是为了准备战争。在特定的战略机遇阶段中,历史上很多大国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军备竞赛,为赢得争霸战争做好一切准备。中国强调的战略机遇期是一种维护和平的机遇期,而不是扩军备战的机遇期。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和平发展,“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因此,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不仅强调“争取和平国际环境”,而且强调“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是一种强调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机遇期条件的变化

受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不仅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而且战略机遇期的条件也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在以往,人们在强调战略机遇期的时候,更多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将战略机遇期的条件等同于世界保持和平与安全的条件,等同于是否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等同于既定强国分散战略注意力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核武器的威慑效应凸显,整个世界进入大国无战争时代,国际形势长期保持“总体稳定”的特征。十八大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判断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客观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

首先,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再取决于战争是否爆发,而是取决于能否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国际形势中顺势而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机遇无处不在,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敏锐捕捉机会,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产生的“机会之窗”转化为一系列战略政策和发展成果,才能牢牢把握机遇。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关键是能否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全球开放经济体系下探索中国发展的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分工与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发展贸易,推动投资和管理金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再取决于其他大国是否出现战略失误,而是取决于中国是否出现战略失误。以往人们分析战略机遇期的条件时,往往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等战略失误去寻找,认为其他大国出现失误是为中国加快发展创造了战略机遇。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教训表明,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家出现战略失误,其他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都会影响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首先取决于中国不会出现战略失误,要立足于维护整个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局,积极推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怕,不为任何干扰所迷惑,始终保持不急不躁的心态,排除各种干扰,集中发展自己。同时,中国也要和世界各国一道,与其他国家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积极维护和巩固战略机遇期。

再次,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再取决于是否出现机遇,而是取决于中国能否妥善应对和化解复杂挑战。以往人们在界定战略机遇期时,往往把机遇和挑战分开考虑,从分析机遇是否大于挑战的角度来判断是否存在战略机遇期。实际上,机遇和挑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先后面临非典疫情蔓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奥运会、抗击地震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挑战,但中国及时提出了妥善化解挑战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和重大举措,实现了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因此,机遇不是坐等而来的,而是积极创造来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国际社会中的任何风浪都不足为惧,只要沉着应对、科学判断、果断决策、积极争取,就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化风险为神奇,进而牢牢把控中国发展战略全局,在国际形势发展的惊涛骇浪中稳步前进。

积极调整赢得主动

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核心是赢得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所谓主动权,就是不依靠外力而按照自己意志行动的优势地位,把握战略主动权意味着从全局出发,抢占战略先机,因利而制权,以达到驾驭全局,后发先至,变被动为主动。环顾世界,中国要想维护和巩固战略机遇期,赢得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必须抢占以下四个领域的战略先机。

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