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丢丢铜仔 (1)教案教学设计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2、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2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36人。
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
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3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难点:完整演唱多声部歌曲《丢丢铜仔》。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导语: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台湾,现在我们搭乘前往台湾宜兰的火车,去欣赏宜兰小调独特的风格与韵味,为了更好地感受宜兰小调的魅力,现在我们来学几句客家话吧!教师播放歌曲《丢丢铜仔》作为音乐背景老师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
活动2【讲授】二、新课教学(一)欣赏歌曲——采用声势节奏伴奏和律动参与第一遍聆听:声势伴奏,初听旋律。
学生从以上声势节奏中,选择一种作为固定音型(如:XXX X XXX X ),3 3为教师范唱伴奏。
在学生演唱的固定音型伴奏下,教师演奏歌曲《丢丢铜仔》旋律。
第二遍聆听:声势伴奏、模仿火车,走步律动,熟悉旋律。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采用固定的声势节奏,模仿火车的动态走步律动。
第三遍聆听:声势伴奏,听赏歌词。
提示:伴奏的声音用气声轻念,很有弹性的,营造一种火车开动的气氛。
同时注意听老师在唱什么。
(二)介绍歌曲:《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上《聆听 丢丢铜仔》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上《聆听丢丢铜仔》教案一. 教材分析《聆听丢丢铜仔》是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上册的一首教学曲目。
歌曲以台湾民间儿歌为基础,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台湾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丰富他们的音乐文化知识。
同时,歌曲中的“丢丢铜仔”形象生动,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并对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现,对具有趣味性的音乐作品更加感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对于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台湾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丰富他们的音乐文化知识。
2.学会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聆听丢丢铜仔》。
3.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
2.歌曲中出现的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学生对台湾民间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以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2.互动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视听结合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音乐视频,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准备五线谱教材和乐谱。
3.准备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聆听丢丢铜仔》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台湾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聆听丢丢铜仔》的五线谱,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的基本构成。
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丢丢铜仔》-人音版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2.创设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音乐教学与文化背景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丢丢铜仔》-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丢丢铜仔》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台湾童谣”。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歌曲《丢丢铜仔》,感受其欢快的旋律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2.了解台湾童谣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台湾地区音乐文化的兴趣。
3.学习歌曲中的节奏、音高和音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首先,对于歌曲中的一些节奏难点,如切分音和附点音符,学生们在演唱时仍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如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掌握这些节奏型。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协作精神表现良好,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应该在课堂中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有些观点表达得不够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同时,我注意到学生在学习台湾童谣的过程中,对台湾地区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台湾文化,我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关于台湾风土人情的介绍,使音乐教学与文化交流相结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音乐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聆听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欣赏《丢丢铜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丢丢铜仔》【教材分析】《丢丢铜仔》选自《台湾情思—中央民族乐团—丝竹徽音》,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
乐曲形式为二段式,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
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丢丢铜仔》进一步感受台湾歌曲的风格,感受祖国和台湾的血脉情深。
二、在欣赏中分别感受两段旋律的不同情绪特点,并通过模唱旋律,加深理解和体会。
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
三、初步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感受乐器的情绪和乐器特色,体会祖国统一的感情。
【教学难点】能够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今天的音乐之旅,我们一起走进宝岛台湾东北部——美丽的宜兰地区去看一看。
2、从美丽的台湾风情导入歌曲的欣赏。
刚刚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欣赏了一组宜兰的风光图片,这里的湛蓝的海水、茂密的树林、各种富有艺术气息的特色建筑,宜兰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今天推荐一首宜兰的乐曲。
3、导入今日欣赏的乐曲《丢丢铜仔》,请同学们观察教材,你有哪些发现?或者有哪些想了解的?请看教材,观察一分钟,你有哪些发现?有哪些想探究的内容?二、欣赏歌曲1、初次欣赏,感受歌曲情绪师: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2、介绍乐曲背景《丢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
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
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过河道的急流险滩了。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丢丢铜仔》人音版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欣赏《外婆的澎湖湾》导入新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由歌曲改编的乐曲《丢丢铜仔》,学习歌曲的背景,使得学生了解《丟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
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
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
“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让学生通过学习台湾民歌,进而对其他民族的民歌产生兴趣。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丢丢铜仔》选自《丢丢铜仔》选自《台湾情思一-中央民族乐团一丝竹徽音》,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
原乐曲形式为二段式,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
改编的曲式大致和原曲相同,为二段式;而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丢丢铜仔 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跟学生简要介绍丢丢铜仔音乐,包括其特点、来源和意义。
2. 播放一段丢丢铜仔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音乐活动(20分钟):1. 分发歌曲歌词,并指导学生一起唱歌。
可以选择一首丢丢铜仔音乐的经典歌曲,如《丢丢铜仔欢乐多》。
2.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律动和活力。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主唱、合唱和伴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创作活动(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段简短的丢丢铜仔风格的音乐。
2. 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运用这些乐器。
3.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音乐创作,或者个别进行,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欣赏和讨论(10分钟):1. 播放不同风格的丢丢铜仔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丢丢铜仔音乐对于台湾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丢丢铜仔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总结和延伸活动(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丢丢铜仔音乐的特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音乐资源和活动。
3. 提供一些延伸活动的建议,如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丢丢铜仔音乐作品,或者参加相关的音乐比赛和演出。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唱歌、跳舞和合作。
2. 收集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并评估其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3. 听取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评估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音乐专家或丢丢铜仔音乐的从业者来校园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丢丢铜仔音乐。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丢丢铜仔》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丢丢铜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聆听丢丢铜仔》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台湾民间火车通行证“丢丢铜仔”为主题,歌词描绘了火车行驶的过程,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歌曲采用了2/4拍,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懂,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台湾民间文化,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聆听丢丢铜仔》的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进一步拓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学生对台湾民间文化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将有助于他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民间文化,感受歌曲《聆听丢丢铜仔》的魅力。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4.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聆听丢丢铜仔》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准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音乐。
2.通过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火车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火车通行证“丢丢铜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聆听:让学生聆听歌曲《聆听丢丢铜仔》,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3.歌曲学唱: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
4.歌曲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可以加入舞蹈、器乐伴奏等元素,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5.歌曲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文化内涵,了解台湾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欣赏《丢丢铜仔》教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歌曲《丢丢铜仔》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歌曲《丢丢铜仔》的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增加学生对台湾童谣的了解和认识。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台湾童谣歌曲集:提供一系列台湾童谣的歌曲,如《月光小夜曲》、《高山青》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台湾童谣的风格和特点。
-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音频和图片资源:通过播放歌曲和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歌曲的特点。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丢丢铜仔》的知识点,掌握相关的音乐技能。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请分析《丢丢铜仔》歌曲的旋律特点。
解答:
《丢丢铜仔》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歌曲以大调为主,旋律线条简洁流畅,富有特色。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描述出歌曲的旋律特点。
例题3:
歌词中“火车火车颠倒颠,进了隧道看不见”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解答:
这句歌词描绘了火车进入隧道的情景,隧道光线昏暗,火车在里面行驶时显得颠倒颠簸。学生需要理解歌词的意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合唱《丢丢铜仔》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合唱《丢丢铜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丢丢铜仔》是一首具有浓厚台湾特色的合唱曲目,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活泼可爱的形象,描绘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丢丢铜仔”的形象,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台湾的音乐文化,同时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合唱曲目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音乐课上积极参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音乐素养、合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地演唱《丢丢铜仔》,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台湾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地演唱《丢丢铜仔》,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音准、节奏、合唱配合等方面的训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台湾的特色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音乐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丢丢铜仔》的背景、歌词和旋律,教授合唱技巧。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评价:各小组展示合唱成果,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台湾特色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第四课时《丢丢铜仔》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课时《丢丢铜仔》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欣赏《外婆的澎湖湾》导入新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由歌曲改编的乐曲《丢丢铜仔》,学习歌曲的背景,使得学生了解《丟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
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
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
“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让学生通过学习台湾民歌,进而对其他民族的民歌产生兴趣。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丢丢铜仔》选自《丢丢铜仔》选自《台湾情思一-中央民族乐团一丝竹徽音》,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
原乐曲形式为二段式,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
改编的曲式大致和原曲相同,为二段式;而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丢丢铜仔》名师教案
《丢丢铜仔》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教学重点:1.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2.竖笛吹奏并能和演奏主旋律的器乐二胡进行合奏。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出第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胡、电子琴、响板等。
教学过程:器乐导入:1.让学生来猜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乐器?(二胡)2.教师演奏一小段乐曲,请学生欣赏。
3.提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演奏的乐曲叫什么?整体聆听: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提问:乐曲是由什么乐器做主奏的?乐曲出现了几种情绪?(在聆听过程中教师会用拍手晃脑和晃身子的简单律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2.老师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总结,把乐曲分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两个主题的情绪特点分别是欢快的和抒情的。
3接下来就分别来细致的感受体会一下两个主题旋律的情绪特点。
第一主题的聆听: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的第一主题。
并引出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可以和学生一起拿起响板为歌曲《丢丢铜仔》打节奏。
提问:注意歌词使用了什么方言?2.介绍这首歌是台湾宜兰县人民用当地的闽南语来歌唱的,并出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更主观的了解乐曲创作的地域风格。
3.结合图片,提问:宜兰县地理位置的特点?4.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
第二主题的聆听: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的第二主题。
2.提问:是不是与第一主题的旋律明显不一样了?引出运用竖笛吹奏的方式来感受第二主题的旋律3.气息练习A右手放在肚子上,把肚子想象成气球,呼气像气球在放气,肚子慢慢憋下来;吸气像往气球里吹气,肚子慢慢鼓起来。
A小声模唱、B大声演唱、C有感情的演唱。
熟悉第二主题旋律:学习竖笛气息方法的使用,吹奏两遍,调整呼吸。
并结合吐音来练习。
课情感的主线。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 丢丢铜仔 人音版(五线谱)
《丢丢铜仔》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和韵味﹔2.了解衬词和下滑音;3.能够用明快清爽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4.学会用领唱、齐唱、轮唱三种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领唱、齐唱、轮唱三种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教学难点:了解衬词和下滑音,能够用明快清爽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1.幻灯片呈现一组展示台湾优美风景的图片。
(多媒体播放轻音乐)观看图片,放松心情,了解台湾的地方特色。
利用优美的台湾风景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从风景美过渡到民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图片上的风景美不美啊你知道这是哪儿的风景吗3.小结:大家见识了台湾优美的风景,可你不知道台湾的民歌更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台湾民歌《丢丢铜仔》。
(幻灯片呈现课题)(二)学:1.出示学习目标2.幻灯片呈现:《丢丢铜仔》由来简介。
了解歌曲的由来:歌曲《丢丢铜仔》据说两百多年前,山中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台湾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
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历河道的急流险滩了。
这首歌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要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
(三)教:1.幻灯片呈现:火车行驶隧道的图片2.听赏歌曲,初步感知以此为背景,播放歌曲《丢丢铜仔》。
歌曲地域特色。
3.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并按节奏朗读。
4.认识下滑音记号,通过对比听赏了解下滑音的装饰作用。
5.跟琴学唱歌曲第一部(幻灯片呈现:歌曲中的衬词。
突破歌曲难点。
幻灯片呈现:下滑音记号,播放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供学生听赏对比。
)6.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第一部分:逐句弹琴引导学生模唱,学生自学有困难的乐句教唱。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两岸情深聆听《丢丢铜仔》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丢丢铜仔》教案教材分析:《丢丢铜仔》选自《台湾情思—中央民族乐团—丝竹徽音》,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
乐曲形式为二段式,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
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丢丢铜仔》进一步感受台湾歌曲的风格。
2.通过聆听《丢丢铜仔》,能够视唱歌曲旋律。
3.初步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视唱旋律等方式,感受台湾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能够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首充满趣味和活力的音乐作品——“丢丢铜仔”。
三、新课学习1.歌曲背景:《丢丢铜仔》是一首来自台湾宜兰的民间童谣,曲调轻快活泼,歌词富有生活气息,描绘了当地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场景。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台湾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2.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丢丢铜仔》初步聆听: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唢呐:课件出示唢呐图片)3.欣赏合唱版《丢丢铜仔》你知道“丢丢铜仔”是什么意思吗?丢丢铜仔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
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人们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
“丢丢铜仔”的意思就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4.分段赏析民族管弦乐版《丢丢铜仔》。
①分段欣赏:乐曲第一段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活泼,风趣幽默)②随音乐哼唱乐曲第一段旋律。
5.完整聆听:说说乐曲的结构是怎样的?乐曲结构:ABA’三段体三段体是一种音乐结构,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6.三段体结构的运用:三段体不仅出现在流行歌曲中,还广泛存在于交响曲、协奏曲或奏鸣曲等古典音乐作品中。
这种结构形式适合表现两个以上的音乐形象,表达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以及表达丰富一些的感情和情绪。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丢丢铜仔》是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我国台湾民间火车头的形象为创作素材,通过火车头的行走节奏,展现了生动活泼的画面。
歌曲旋律简洁明快,节奏鲜明,富有特色。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丢丢铜仔》,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民族管弦乐的知识较为繁杂,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乐器和演奏形式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包括乐器分类、演奏形式等。
2.学会《丢丢铜仔》这首歌曲,并能用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进行演奏。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讲解。
2.《丢丢铜仔》歌曲的学唱和演奏。
3.引导学生运用民族管弦乐进行创作和实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和《丢丢铜仔》歌曲的背景。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奏《丢丢铜仔》,让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创作法: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民族管弦乐的创作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2.乐器:民族管弦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3.音响设备:播放《丢丢铜仔》歌曲的音响设备。
4.教学PPT:包含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歌曲旋律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丢丢铜仔》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民族管弦乐的音乐特点。
然后简要介绍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丢丢铜仔》的乐谱,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灵感。
让学生了解火车头的形象与歌曲旋律之间的联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演奏《丢丢铜仔》,学生跟随学习。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丢丢铜仔》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丢丢铜仔》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5丢丢铜仔》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台湾民间游戏“丢铜仔”为创作灵感,歌词描绘了孩子们玩游戏的场景,旋律欢快,节奏鲜明。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台湾本土音乐风格,了解民间游戏的文化内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乐于表达。
但部分学生音准、节奏掌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民间游戏“丢铜仔”的文化背景,感受歌曲的童趣。
2.学会歌曲《5丢丢铜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歌曲《5丢丢铜仔》,了解台湾民间游戏“丢铜仔”。
2.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把握,以及合作表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带来的乐趣。
2.游戏教学法:以“丢铜仔”游戏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3.分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歌曲学习、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背景音乐。
3.道具:准备一些小铜仔道具,用于游戏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民间游戏“丢铜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5丢丢铜仔》,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音准、节奏。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充分参与。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台湾民间游戏,介绍游戏规则和趣味。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5丢丢铜仔》的文化内涵和音乐价值。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和节奏感。
教学内容:1. 介绍丢丢铜仔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丢丢铜仔音乐中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3. 学习演奏丢丢铜仔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4. 分组合作,进行丢丢铜仔音乐的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丢丢铜仔音乐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丢丢铜仔音乐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乐器和演奏技巧(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丢丢铜仔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如铜鼓、大锣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 分发乐器给学生,让他们亲自体验演奏乐器的基本姿势和技巧。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合奏,感受丢丢铜仔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第三步:学习基本节奏和旋律(2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丢丢铜仔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让他们跟随节拍进行口头模仿。
2. 利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分组进行小合唱,学生根据指导老师的带领,演唱丢丢铜仔音乐的歌曲。
第四步:分组合作表演(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丢丢铜仔音乐进行表演。
2. 指导学生设计表演内容,包括舞蹈动作、乐器演奏和歌唱等。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五步: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对丢丢铜仔音乐的认识和体验。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3. 展示学生表演的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乐器和演奏技巧时的参与度和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合唱和表演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会,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科
拓
展
介绍中国音乐家鲍元恺先生
聆听管旋乐版《丢丢铜仔》,找出背景声音
给出节奏,让学生自行编创火车由近至远的情景
歌曲创作:分组编创,一部分模仿火车节奏声,一部分演唱歌曲
完整演绎歌曲
6、教学生方言演唱,感受地方语言魅力
新
授
阶
段
3师生共同交流观后的感受
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教
学
过
程
展开《丢丢铜仔》乐谱,(1)师朗读并解释歌曲的意思
画出“丢”,指出下滑音并引导学生唱
第一遍完整聆听《丢丢铜仔》说说音乐情绪
用衬词带上旋律进行发声练习
2、歌曲学唱
(1)再次聆听《丢丢铜仔》
(2)用钢琴带领学生唱谱,找出5 6 1 2 3并介绍中国五声调式
进行节奏组合,编创歌曲《丢丢铜仔》
让学生用肢体用声音去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乐趣。
课堂小结
今天我和同学们共同分享了来自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大家合作非常默契,不仅了解了小调特性而且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了演绎,感受了地方语言的魅力从而产生兴趣这些都是学好地方歌曲的前提。
教学反思
教学设想
大胆创作,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让学生能体会了解不同地方特色的语言及其韵味,把握节奏,掌握知识,在能够完整演绎作品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二部轮唱的加入以及背景音乐的衬托。
重点
1、三连音和下滑音的处理
2、二部轮唱的学习
难点
火车背景音乐节奏的创作及完整演绎的表演歌曲
教具
多媒体、钢琴、课件
课前活动和同学多进行互动,学生带着放松的心情上课项
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导
入
阶
段
1师生问好
2播放龚琳娜歌曲《丢丢铜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其夸张及具表现力的演绎
仔细观看
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腔调感受下滑音的效果
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消除陌生感并初步对闽南歌曲有所了解
唱谱并加入歌词直至熟练演唱
完整齐唱
(5)老师用说唱形式进行表演
(6)师用说唱形式演绎
(7)带领学生有节奏的进行说唱
轮唱教学
聆听轮唱部分
看谱让学生自己找出两个声部不同地方
二声部轮唱演绎
用“丢”字找出下滑音演唱效果(抛物线)
学生拍打节奏并能够熟练的进行齐唱
(注意咬字吐字)
3、发声练习要求:短促、清晰、跳跃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课题
《丢丢铜仔》
课型
综合型
年级
七年级
课时
1
执教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背景音乐火车的律动进行积极的节奏创编
2、了解衬词意义,体会其韵味以及下滑音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动起来,感受三连音的特点,力度及速度的变化
2、唱会二声部轮唱,完整演绎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丢丢铜仔诙谐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