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练习(九) (含答案与解析)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Word版含解析
专题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32,4分)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强化君主专制,C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项排除。
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项排除。
2.(2019天津卷,5,4分)“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
这说明英国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答案】D【解析】由材料“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故选D。
“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的颁布,英国的最高权力归属于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普选权是选举权的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英国并未推行普选权,排除B;议会是民主政治的立法机构,尽管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专制独裁,排除C。
3.(2019北京卷,22,4分)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
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故B项正确;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C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考点训练:专题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解析版)
【专题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大抗议书;内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基础达标】1.……《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充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之间是相互制约关系,故B、C不正确;美国颁布宪法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英国颁布法律是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故D不正确。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权力的确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的颁布2.下列关于近代欧美代议制确立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B.近代欧美各国代议制都是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C.英美法代议制确立的标志分别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颁布D.近代欧美代议制遵循分权制衡原则,其两大政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3.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为大英帝国的君主,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于1861年至1908年)则是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两人的统治时间大致同时,其统治时间交叠达四十余年之久,这一期间A.英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工业霸主B.大清帝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日臻完善,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D.大清帝国镇压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维护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4. 1832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
高考历史真题专题08: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08: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单选题1. ( 2分) (2019·天津)“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
这说明英国()A. 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 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 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D. 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2. ( 2分) (2019·北京)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
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A. 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B. 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C. 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D. 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3. ( 2分) (2019·江苏)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 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B. 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 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D. 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4. ( 2分) (2019·全国Ⅰ卷)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5. ( 2分) (2019·全国Ⅲ卷)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A. 促进信仰自由B. 巩固君主立宪C. 强化专制统治D. 落实《权利法案》二、材料分析题6. ( 20分) (2019·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二历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试题
高二历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试题1.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答案】D【解析】A项说法本身矛盾,所以排除A项。
B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中并没有体现出B项内容。
C项说法本身错误。
材料中的“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表明了D项内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精英政治2.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A.反封建专制制度B.反对压迫、剥削,要求平等、民主、自由C.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D.建立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答案】B【解析】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是反封建专制制,而美国《独立宣言》是反对殖民压迫,AC排除;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属于革命纲领而非法律条文,D 排除;三者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都反映了平等、民主、自由的要求,因此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
3.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
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
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
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枢C.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答案】C【解析】解题时抓住关键句“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和“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说明政府权力的扩大和议会作用的下降。
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含答案)
专题9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选择题。
1.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释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
”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而有气概的自由。
”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A.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B.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C.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D.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2.从1763-1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有关“三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根本动力B.工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提与内在要求C.政治革命是西方列强扩张的最主要的内在动力D.三大革命在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步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
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文化途径迥异D.国力对比变化4.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5..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讲时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最早用民主的方式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是()A.《民法大全》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1787年宪法》6.在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0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突破含解析
专题09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高考预测:2019年高考会站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考查各国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各国宪法的特点,考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不同政体的特点。
再就是西方民主制度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联系考查。
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
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权力由国王向议会转移,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但议会能否制裁国王显然与题干主旨无关,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在君主立宪制之下,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安妮女王不经过议会而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君主立宪制下对国王权力的规定,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保留了行政权,安妮女王做法的错误之处主要在于其没有经过议会,并不是对《权利法案》的破坏,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预测押题1.下图是英国画家乔治·克鲁克香克的名画《彼得卢屠杀》描述的是1819年英国军警在曼彻斯特圣彼得广场镇压数万谋求普选权群众集会的流血惨案。
这说明当时英国A.代议制度有待于完善B.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C.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D.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答案】A2.(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这份资料可以用来研究A. 议会改革的经济背景B. 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C. 工业革命催生世界市场D. 工业革命导致农业巨变【解析】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从1688年到1801年、到1831年,英国农林牧渔、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和地产房租等都有增长,但是工矿建筑增长最快,所以这可以用来研究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故选A;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应该不会持续一个半世纪,故排除B;工业革命是在1765年开始的,而且它发挥催生世界市场的作用应该是在1840年之后,故排除C;表格中工矿建筑增长要超过农业增长,故D属于以偏概全了,所以排除D。
2020届高考历史通用专题: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选练(答案附后)
2020届高考历史通用专题:古代希腊与罗马的政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选练(答案附后)**古代希腊与罗马的政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选择题1、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3、“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4、下图为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数据,其中布什最终以271张选举人票当选美国总统。
可见美国总统选举()A.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结合B.选举人制度是典型的金钱政治C.出现平民政治日益衰落的趋势D.违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5、德意志帝国是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D.容克和将军享有特权6、《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果某人挨着他人的土地筑短墙,他不得越界;他如果建围墙,则必须留出空地一尺,如果是建住所,则留出两尺,如果是挖坑道或沟,则留出的尺度应与挖掘的深度相同。
该规定()A.旨在维护平民利益B.有助于稳固罗马帝国的统治C.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7、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近代史政治史专题(世界史部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史政治史专题(世界史部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通过立法的方式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先后确立。
由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途径不同,反封建的彻底性各异,各国政治民主程度发展并不平衡。
但其本质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通过议会立法,限制君主或总统对行政权力的滥用。
本专题具体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有一个先例。
从1789年起,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德国在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整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内容体现】【典型例题】一、英国和美国一直被视为传统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但两国的政治面貌却不尽相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两国的政治制度及主要特点。
(2)分别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
(3)概括说明两国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原因。
答案提示:(1)政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
主要特点:英国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政体;美国是共和制为根基,总统制、联邦制为表现。
(2)法律依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传统的封建社会,是革命胜利后新旧势力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美国:独立战争彻底摆脱殖民统治,没有传统势力的包袱,但各地利益存在激烈冲突,是各种现实利益冲突妥协的结果。
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革命后,一直沿袭中世纪的议会选举制度,议席每郡和自治市一律选派两名代表。
新课标09-13高考历史真题集锦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D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答案】D2.(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答案】D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高三历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试题
高三历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试题1.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反封建性B.渐进性C.法制化D.普选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字眼“法”,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只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法制化。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制化2.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②美国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③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④1949年新中国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一届政协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①表述正确;②表述不对,美国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③表述正确,④表述不对,在普选基础上召开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49年中国没有实行普选;因此选B。
【考点】近现中外民主政治·中外民主政治的建设·民主政治的内容3.“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
”可见,代议制是在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形下一种最好的选择,而它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议会主权B.人民主权C.法律至上D.普选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代议制。
代议制是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背景下的一种最好的选择,而这一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途径就是普选。
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础,其普及与完善与否是衡量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
故本题选D。
安徽09-13高考历史真题集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3·安徽文综·3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
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材料二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
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
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
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
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10分)(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16分)【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
【答案】(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
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2012·安徽文综·21)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 )A .维护邦联制B .加强中央权力C .巩固联邦制D .保障各州的权利【答案】B2.(2009·安徽文综·1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全国通用_三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0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2022年】1.(2022·浙江·高考真题)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
这一“变化”表现在A.共和国变成了王国B.责任内阁制形成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D.国王“统而不治”【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国王,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王权受到制约,故C项正确;根据“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可知,17世纪末的英国没有改变王国,排除A项;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国王“统而不治”,排除D项。
故选C项。
【2021年】无【2020年】无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2022年】1.(2022·湖南·高考真题)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
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
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A.人民的自愿选择B.各州(邦)实力不同C.建国路径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由北美殖民地各州自由联合组建的国家,无论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国参议院每州都平等地拥有两个席位,德意志帝国是经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的,普鲁士在联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项正确;两国的联邦制度主要是社会上层精英决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美国各州的实力也不相同,但仍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解释上述现象,排除D项。
欧美代议制高考真题 -答案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高考真题1.(2014·海南单科·12)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
这表明()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答案】B2.(2014·安徽文综·19)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答案】D3.(2014·天津文综·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答案】B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答案】B5.(2014·北京文综·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图10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6.(2014·北京文综·21)图10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
高考历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克伦威尔及其迫随者认为:“应该参加对下议院选举的‘人民’是在王国中有着‘真正的或永久的利益’的人——即财产所有人。
而平均派却认为:“任何出生在英国的男子都应当对议员的选举有发言权。
”以上言论反映了()A.英国议会完全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意志B.英国革命对民主的追求具有多层次性C.王权与民权的矛盾在于财产分配不均D.财产的多寡决定了英国议会的民主性2.1689年,英国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登基的新誓词规定威廉和玛丽“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权力中心转移到了下议院C.英国君主的国内地位发生变化D.英国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
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
这表明《权利法案》()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B.使英王失去了所有权力C.体现了王在法上的思想D.确立了英国责任内阁制4.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5.王觉非的《近代英国史》指出: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此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这里的“固定的方向”是指()A.国王仍掌国家行政权和财政权B.议会赢得国家组阁权和立法权C.国王议会分享行政权和立法权D.以民生作为政治追求11.美国政府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频考点九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讲练测
高频考点9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高频考点解读K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发展、类型及影响1.确立和发展(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重要成果,它的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人民主权说”。
(2)在17、18世纪,通过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国家确立,主要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和法国的共和制等。
2.类型特征(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度。
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由总统和内阁向议会负责,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4)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君主是实,立宪为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3.影响(1)它取代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制度;不仅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调整了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能够享受到民主和自由。
(2)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3)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它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
核心提示近代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共性:尽管各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也都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种政治模式的建立,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典型例题】李剑鸣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建国者在雅典和罗马之间走出了一条新的建国道路。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精品解析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09年·广东历史·18)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
“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英国资产阶级之所以把1688年革命称之为“光荣革命”,就是因为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答案】C2.(2009·广东理基·23)历史学爱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
这是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A.第一部成文宪法B.多党制的议会C.总统制D.君主立宪政体【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政体开始确立。
【答案】D3.(2011年广东文综,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8分)(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提分练0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突破 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提分练专题09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高考预测:2019年高考会站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考查各国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各国宪法的特点,考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不同政体的特点。
再就是西方民主制度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联系考查。
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
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权力由国王向议会转移,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但议会能否制裁国王显然与题干主旨无关,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在君主立宪制之下,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安妮女王不经过议会而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君主立宪制下对国王权力的规定,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保留了行政权,安妮女王做法的错误之处主要在于其没有经过议会,并不是对《权利法案》的破坏,所以D 项不符合题意。
预测押题1.下图是英国画家乔治·克鲁克香克的名画《彼得卢屠杀》描述的是1819年英国军警在曼彻斯特圣彼得广场镇压数万谋求普选权群众集会的流血惨案。
这说明当时英国A.代议制度有待于完善B.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C.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D.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答案】A2.(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这份资料可以用来研究A. 议会改革的经济背景B. 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C. 工业革命催生世界市场D. 工业革命导致农业巨变【答案】A【解析】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从1688年到1801年、到1831年,英国农林牧渔、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和地产房租等都有增长,但是工矿建筑增长最快,所以这可以用来研究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故选A;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应该不会持续一个半世纪,故排除B;工业革命是在1765年开始的,而且它发挥催生世界市场的作用应该是在1840年之后,故排除C;表格中工矿建筑增长要超过农业增长,故D属于以偏概全了,所以排除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九)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克伦威尔及其迫随者认为:“应该参加对下仪院选举的‘人民’是那此在王国中有着‘真正的或永久的利益’的人——即财产所有人、而平均派却认为,“任何出生在英国的男子都应当……对议员的选举有发言权。
”以上言论反映了()A.英国议会完全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意志B.英国革命对民主的追求具有多层次性C.王权与民权的矛盾在于财产分配不均D.财产的多寡决定了英国议会的民主性2.1689年,英国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登基的新誓词规定威廉和玛丽“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权力中心转移到了下议院C.英国君主的国内地位发生变化D.英国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
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
这表明《权利法案》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B.使英王失去了所有权力C.体现了王在法上的思想D.确立了英国责任内阁制4.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己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5.王觉非的《近代英国史》指出: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此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这里的“固定的方向”是指()A.国王仍掌国家行政权和财政权B.议会赢得国家组阁权和立法权C.国王议会分享行政权和立法权D.王权日益削弱,议会权力加强6.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B.政府决策水平显著提高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前,议会的选举延续了中世纪的旧选举制度,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会,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
材料反映了当时A.英国议会已被工业资产阶级控制()B.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C.英国议会政治的特色是僭主政治D.光荣革命后英国仍以贵族政治为主8.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
”“建筑物结构”是指()A.总统制B.联邦制C.分权制D.邦联制9.1787年,汉密尔顿说:新宪法的支持者是“商事行业的美好意愿……(他们需要一个政府)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的商业”。
这说明1787年宪法()A.增加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D.明确规定了中央与各州职权10.制宪会议的代表认为“政府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或按照亚当斯(《独立宣言》起草者之一)的说法,最好的政府就是‘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程度的安逸、舒适、安全,或一言以蔽之,幸福’”。
这表明该制宪代表()A.主张宪政公平B.追求理想的政治体制C.反对精英政治D.以民生作为政治追求11.美国政府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
另外,美国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利益集团、媒体同样参与政策制定。
这说明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直接民主B.权力多元与制衡C.全民决策D.多党合作与监督12.19世纪初,美国建立首都哥伦比亚特区时,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最高法院盖办公楼,仅在国会大厦的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
这反应出当时美国()A.司法部门权力比较软弱B.司法权从属于立法权C.联邦宪法没有得到落实D.不重视法律制度建设13.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在众议院遭到提案弹劾。
其中1974年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碍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
这表明()A.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B.众议院具有普遍的民主性C.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D.分权制衡有利于权力监督14.1862年9月22日,总统林肯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发表军事命令——《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内战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旦战争结束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
废奴论者的担心主要是因为该宣言()A.发表者总统没有发布的权利B.属军事命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C.出台过程有悖正常的法定程序D.内容违背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15.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
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
”这一主张()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16.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
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
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
这主要是因为A.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B.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C.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D.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17.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变动频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
这主要是因为()A.法国政局长期不稳定B.总统操纵了国民议会C.法国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内阁对议会未形成制衡18.19世纪中期,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
这说明法国当时()A.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B.还没有结束“恐怖”统治秩序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D.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19.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指出,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以下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苏俄《土地法令》的颁布20.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上述材料最能表明()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21.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多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22.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
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23.1878年10月,傅斯麦政府颁布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肆意镇压工人运动.禁止工人报刊,封闭工会,逮捕、监禁、流放、驱逐社会民主党人。
这反映了德国()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民主制度尚需健全C.首相权力得以加强D.深受巴黎公社影响24.19世纪晚期,徳国资产阶级政党,包括工人政党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代表参加议会。
到1890年,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中的席位已达35个。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徳国政党政治发展,由议会选举组成代议制政府B.政党不能对国家行政元首的人选产生影响C.帝国议会享有立法权,可通过立法限制元首权利D.德国国家权力由皇帝手中转移到议会手中25.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第Ⅱ卷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
26~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在这个时候,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
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
1742年,沃尔波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尔波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
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世界史资料》材料三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
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
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及其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创新有何认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独立革命时代美国共和派所创造的美国民主政治带有一种可贵的特色,那就是“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的并重。
两者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关心的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保障社会公正的必要性问题,比较抽象,带有“务虚”的意味,也带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于如何实现人民大众对政治决策过程的实际参与,富于“务实”的精神,也更善于接受客观现实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