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浪淘沙》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大自然中壮阔的河流和奔腾的浪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通过讲述沙子的成长经历以及力量与智慧的升华,寓意着个体成长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学生能够阅读、理解并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的含义;2.学生能够进行朗读训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3.学生能够进行课文分析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课文分析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黑板、粉笔、教学PPT;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壮阔的河流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谈论河流的特点和美景。
步骤二:朗读课文让学生围坐在教室中央,分组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遍,然后由学生自主朗读,课后再进行集体朗读。
步骤三:课文分析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内容?3.你觉得课文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道理?步骤四:阅读理解教师设计多种阅读策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
1.阅读策略一:关键词提取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并解释关键词的含义。
2.阅读策略二: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整理和归纳所学的知识。
3.阅读策略三: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情景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
步骤五:情感拓展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查找筛选资料、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黄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借黄河之美抒发自己感情的诗歌——《浪淘沙》。
二、讲授新课(一)解释诗题,了解作者1.“浪淘沙”是什么意思?明确:浪淘沙,唐代的一种曲子名。
2.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广为传唱。
(二)感情诵读,理解诗意1.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本诗的停顿节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默读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准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点拨重点词语:九曲(qū):形容黄河形容黄河水转变很多。
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3.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优质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优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涯”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默写《浪淘沙》(其一)。
3.能展开想象,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说说《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同学们,你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词有哪些?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古诗。
(板书课题)《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
浪淘沙,是唐代的曲名。
3.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呈现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
4.了解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题材涉猎广泛,尤其以咏史诗为人称道。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黄河视频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黄河,体会诗中描绘的黄河的雄伟气势。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准多音字及生字:曲(qū)。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好古诗的节奏,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1.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指名读,齐读。
(2)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九曲——黄河弯;万里沙——黄河长、沙很多;浪淘风簸——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①第一句:想象黄河曲折悠长、蜿蜒漫长的画面,重读“九曲”“万里沙”。
②第二句: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的画面,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浪淘沙》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浪淘沙》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全文共28个字,通过对黄河的描写,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进而驰骋想象,表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整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用典,将黄河的壮阔与诗人的情感紧密交织在一起。
刘禹锡的《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诗为其第一首,创作于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
诗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描绘了黄河大浪淘沙的壮阔景象,紧接着用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将黄河之水与天上的银河联系起来,增添了神话色彩。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原则,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三维目标,设置精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紧扣关键字词,最大化地为学生创建获取直接经验的环境,以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深化与沉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曲、簸、涯”三个生字。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浪淘沙》。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等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体会诗人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通过黄河的景象和牛郎织女的典故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浪淘沙(其一)》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悟、交流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语言。
3. 引导学生感受黄河雄伟的形象,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颂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黄河的资料,播放黄河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
2. 引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让学生猜测诗句的意思。
3. 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重点指导“牵”、“浪淘”的读音。
3. 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4. 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朗读第一句“九曲黄河万里沙”,引导学生想象黄河的雄伟形象。
2. 朗读第二句“浪淘风簸自天涯”,引导学生理解“浪淘”的意思,体会黄河的壮阔和气势磅礴。
3. 朗读第三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雄伟和作者的赞颂之情。
4. 朗读第四句“同到牵牛织女家”,引导学生理解“牵牛织女”的典故,体会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
5. 回顾全文,再次感受黄河的雄伟和作者的赞颂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检查背诵情况,抽查学生背诵《浪淘沙(其一)》。
2.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感受黄河的雄伟和作者的赞颂之情。
3. 引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1. 朗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豪迈之情和对自然的赞颂之志。
2.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例如,“九曲”形容黄河曲曲折折,“万里沙”形容黄河流经的地方有大量沙子,“浪淘”形容黄河水波浪翻滚,“风簸”形容风吹着沙子在簸簸着,“自天涯”形容黄河源头非常遥远,“牵牛织女”形容场景浪漫等。
浪淘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浪淘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浪淘沙》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基本情节;2.理解语文课上所学的关于文言文的知识,并能运用于《浪淘沙》的阅读中;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浪淘沙》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基本情节,并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2.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阅读理解的内容,形成对《浪淘沙》的深度理解,思考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并能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本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文言文难吗?为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名著是使用文言文写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浪淘沙》使用的是何种语言?2. 教学1.分组朗读《浪淘沙》将课文分成几段,分组让学生分别朗读,并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和感受。
2.文言文写作特点介绍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如同音、通假、典故等,学生注意跟着老师或班长读,听到生字或生词就问。
3.学习《浪淘沙》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基本情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查找《浪淘沙》的作者是谁、作品是在哪个朝代创作的、故事的基本情节是什么等。
4.阅读理解与分析通过问题导向式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
语音语调也要注意,在朗读的时候,老师需要对有错误的同学进行指导。
3.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再次朗读《浪淘沙》,并准备一份读后感,并用文言文进行书写。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形式多样、思路清晰,学生态度认真,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畅。
一些学生在文言文表达方面仍然有困难,需要我们在正课外的时间里进行单独辅导。
对此,我们会继续发扬课堂上热情互动、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老师沟通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文言文阅读、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创新教案第【1】篇〗——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3篇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借用理解。
四、质疑探究1.【出示课件6】“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壮观景色,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分析每句诗文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3.揣摩诗歌语言,掌握想象、动静结合等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绘的黄河的壮丽景色,体会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
二、教学重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的。
三、教学难点:读中感悟,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每每吟诵起来,都很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
(板书课题)我们先来听一听,第一首《浪淘沙》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3.过渡: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一首《浪淘沙》板书诗题(17.浪淘沙(其一))4.一起读诗题,理解文题结合书中的注释说一说浪淘沙是什么意思?(唐代名曲)(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刘禹锡、白居易创造。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作词牌名。
“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浪淘沙的意思就是在风浪中淘洗泥沙,这种职业叫淘金者,他们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讨生活。
)5.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2.指名读,读出节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 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想,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
画出自己觉得好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预设一:“九曲”“万里沙”九曲黄河: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部编版上册六年级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a.搜索其他有关黄河的古诗,与《浪淘沙》(其一)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诗人对黄河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b.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展现黄河的壮丽景色。
3.小组作业:
a.小组合作,编排一段关于《浪淘沙》(其一)的朗诵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b.组织参观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c.开展以“我心中的古诗”为主题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观,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我会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我国的母亲河是什么吗?”当学生们回答“黄河”时,我会顺势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就是赞美黄河的壮丽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黄河的雄浑与美丽。”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浪淘沙》(其一)中,诗人是如何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
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
3.教学评价:
a.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b.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c.期末考试:结合古诗的背诵、默写、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学拓展:
a.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信心。
(四)课堂练习,500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浪淘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浪淘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单元背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要素是“保护环境",阅读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习作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要求“学写倡议书",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恰当地于别人沟通交流,学会用富有说服力的材料、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争取别人的支持。
基于上述分析,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通过设置单元核心任务——制作“保护地球家园”宣传手册,整合学习内容,将单元学习组建为环环相扣,依序推进的五大板块,最终达成“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增强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浪淘沙》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也是刘禹锡九首《浪淘沙》中的第一首,描述了蜿蜒曲折、泥沙滚滚的黄河从遥远的天边咆哮而来的壮阔景象。
这万里黄河的磅礴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和联想,使他想到了天上的银河,想到了宁静温馨的牛郎织女家。
如何将意蕴丰厚的古诗词与系统的单元主题相融合,一直是老师们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浪淘沙》中壮阔的景色与神奇的想象是刘禹锡诗豪风格的展现,更是其在逆境下积极乐观、永不言弃的心声的表达。
因此,着眼于“保护环境"的大主题,我设计了“阅览山河致敬诗人”这一颁奖活动的大情境,驱动学生从壮美的山河给予人精神力量以及刘禹锡诗豪风格两大主线展开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对诗豪之豪情豪气豪风的体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浪淘沙》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体,全文内容共28个字,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进而驰骋想象,表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整首诗前两句的写景与后两句的典故,呈现了层层相映,将黄河的壮阔与诗人的情感仅仅交织在一起。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着眼于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三维目标,设置精准的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紧扣关键字词,最大化的为学生创建获取直接经验的环境,以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深化与沉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涯”。
2.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3. 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重点】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法学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铺垫法。
想象法、圈点批注法、以读促悟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与感知:1.同学们,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她那甘甜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词,《浪淘沙》。
板书并齐读课题。
2.五千年的黄河,既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让我们打开翰墨文字,把每一个字读到心里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PPT出示文字全诗。
)推荐读。
集体读。
(指导读:重读、节奏读)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在这首诗中字词读音是否准确及朗读是否流畅。
明确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的用典。
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大家读几遍就可以成诵了,那么,这首诗写景与用典,有何关联。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教版的部编本,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叙述了沙滩上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一次抛沙游戏中登上了浪琴,其中蕴含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家庭的温馨,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念和家庭情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海洋的自由、浪漫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a.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成语和生词。
b.理解并掌握课文中转折的情节,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结果。
2.情感态度a.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态度。
b.启发学生珍惜家庭,体验家庭温馨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0分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词汇描述一下海洋的壮阔与神秘,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
2.讲解生词和成语(10分钟)解释生词和成语,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3.朗读原文(10分钟)由教师先进行整篇文的朗读,然后请学生跟读。
通过自己的口齿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的记忆。
4.分段理解(20分钟)在阅读课文时,将其分为三个主要情节:家庭幸福、抛沙游戏、登上浪琴。
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其隐含的意义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也得知任何美好的事情都需要考验与努力去换取,最终得到成功和收获。
5.课文分析(15分钟)分析作者写此文的深层目的,和让学生一起探讨文章中的情感和体验。
探究文字背后的条件与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理解文不在长而在深的阅读能力。
6.小结及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讲解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掌握课中内容,并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1.海洋的壮阔与神秘2.课文重点生词:浪淘沙,轻声细语,携手且进,心灵手巧3.家庭幸福、抛沙游戏、登上浪琴4.作者写此文的深层目的5.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6.提高阅读能力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多种交互式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阅读兴趣,通过总结,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差距,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1.针对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高。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意境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设计创作题,鼓励学生仿写或续写古诗,发挥创意。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浪淘沙(其一)》的学习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教学过程: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诗句的意境和寓意。
-提问:“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们收获了什么?对黄河有什么新的认识?”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
-设计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填空,巩固诗句记忆。
-设计简答题,让学生运用古诗知识,分析诗句的意境和寓意。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古诗《浪淘沙(其一)》的朗读与背诵,对诗句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古诗意境的体会。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感悟诗句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设想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简介《浪淘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词,作者王之涣。
1.2 教学内容本篇古诗词主要描述了海浪冲击沙滩,沙子被冲刷得四处飞散,但却仍然保持着它们所拥有的美丽与骄傲。
1.3 教学目标1.了解海浪与沙滩的关系,明白沙滩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界的关联;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征;3.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1.准备录像或图片素材,展示海浪冲击沙滩的场景;2.备课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古诗词解析。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海浪冲击沙滩,引入关于海浪与沙滩的背景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看到过沙滩?沙滩有哪些特点?海浪与沙滩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
步骤二:朗读与感受1.学生跟读教师朗读古诗词;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感悟海浪对沙滩的冲刷,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步骤三:解析与品读1.教师对古诗词进行分段解析,讲解其词语的含义、表达方式、意境等方面;2.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品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意蕴、寓意,开阔视野,提升审美能力。
步骤四:点拨与阐释1.在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古诗词中某些段落进行点拨,例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银河”这一词在中国古代的象征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2.在阐释某些难点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相关的文化知识作为延伸教学,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
2.3 教学总结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领略诗词之美,达到了其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2.在分析诗词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挖掘古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为后续的文化课教学提供了语文基础。
三、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调查,或者利用课堂小测验等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程度和领悟情况,对于未能掌握和理解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可以给予优秀学生肯定和表彰,调动全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精品教学设计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浪淘沙》。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浪淘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浪淘沙》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刘禹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
(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
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反复朗读,感知诗词大意。
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理解诗歌意蕴。
3.在拓展学习中感受诗人积极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理解诗歌意蕴。
教学难点:在拓展学习中感受诗人积极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板块一始于自然,激情导入1.师生对诗,引出黄河:同学们,这个学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坚持每日一诗,课前我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对上我的诗?——你们发现,刚刚刘老师考你们的诗词中,都藏着什么吗?(生:黄河)2.观看黄河视频,直观感受:是啊,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爱黄河,她被称赞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
看,这就是黄河:播放视频!3.引出课题,出示古诗:今天,我们就跟随大诗豪刘禹锡,一起走进《浪淘沙》,去听听黄河的涛声,看看黄河的气魄。
【设计意图(兴于诗,始于自然):首先以“对诗”的形式引出黄河,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黄河”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紧接着,始于自然——播放黄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气势豪迈,唤起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版块二朗读训练,读通读好1.整体诵读: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字词指导:刚刚在读的时候老师发现这两个词语,个别同学存在困难,谁来读一读?(出示:九曲、风簸,相机点明多音字)——这个簸字不仅难读,还难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
3.再读诗歌: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这一次要读通读准。
4.听范读,“临摹”练习:(1)都能读通读准了,老师常说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它的节奏和韵律,怎么读出韵律了,我们来听一听名家的朗读。
(2)谁来说一说名家的朗读好在哪里?(3)认真临摹,你们也能成为诵读小名家。
现在,我们再来听两遍范读,大家边听边小声跟读,边用老师以前教给你们的朗读技巧符号用铅笔在书上标记。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之《浪淘沙》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之《浪淘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浪淘沙》。
-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诗歌的整体意境。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语言、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体会诗人逆流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 难点:通过诗歌语言,揣摩诗人的心境和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黄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 诗歌的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壮阔与美丽。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黄河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 揭示课题:《浪淘沙》,介绍作者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
3. 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 解读诗题“浪淘沙”,引导学生理解“浪淘”和“沙”的含义。
2. 学习第1、2句,体会黄河的壮阔与美丽。
- 指名读,理解“九曲”、“万里沙”、“浪淘风簸”等词语的含义。
- 引导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画面。
- 提问:这两句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 学习第3、4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志向。
- 全班齐读,理解“直上银河”、“牵牛织女”等词语的含义。
-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 提问:诗人为什么要直上银河?他有什么愿望?4. 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四、拓展延伸,感悟诗情1. 提问: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的?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黄河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
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
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
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
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Puxuewang.com〉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如今可
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
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
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
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
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
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