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

合集下载

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

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

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一、引言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可以用于补充体液、输送药物等。

但是,在输液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发热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危险。

因此,了解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二、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定义输液中发热反应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体温升高超过1℃,就可以被认为是输液中发热反应。

三、常见的原因1. 输液药物本身的原因:某些药物本身具有致热作用,如青霉素类抗生素、氨基酸等。

这些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体温上升。

2. 输液速度过快:当输注速度过快时,血管内外压力差增大,导致组织水肿和局部缺血缺氧等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体温上升。

3. 输液过程中的感染:输液过程中,如果注射器、针头等器具没有经过消毒,或者药物本身受到了污染,就会导致细菌感染。

这些细菌在人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体温上升。

4. 过敏反应: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或添加剂存在过敏反应。

当这些药物或添加剂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的组胺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体温上升。

5. 患者自身因素:有些患者由于自身原因(如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容易发生输液中发热反应。

四、预防和处理1. 选择合适的药物: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

2. 控制输注速度:为了避免输注速度过快导致的不良反应,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输液速度。

3. 消毒器具和药物:为了避免输液过程中的感染,医生需要对注射器、针头等器具进行消毒,并确保药物本身没有受到污染。

4. 监测患者体温: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并及时处理发热反应。

5. 处理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医生需要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组胺药物等。

输液发热反应预防措施与流程

输液发热反应预防措施与流程

输液发热反应预防措施与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输液发热反应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发热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是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静脉输液发热、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静脉炎、渗出外渗等不良反应并发症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紧急处理

静脉输液发热、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静脉炎、渗出外渗等不良反应并发症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紧急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静脉炎、渗出和外渗等并发症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紧急处理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压力和大气压将一定量的药物、电解质和无菌液体由静脉输入人体体内的方法。

静脉输液反应是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性反应,如发热反应、肺水肿、空气栓塞、静脉炎等。

输液常见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如下:一、发热反应【临床表现】在输液期间,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及发冷等症状。

发热反应较轻患者的体温会在38°左右,而发热反应较重患者会在初期阶段出现寒战,但随着病症恶化会出现高热现象,则体温高达40℃—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紧急处理】1、发热反应较轻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汇报主治医师,密切观察;发热反应严重时,立即停止输液,汇报主治医师,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3、遵医嘱用药,予物理降温,更换衣物,温水擦浴等,注意保暖。

4、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及处理过程。

5、及时上报药剂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6、保留输液器和剩余药液于冰箱,以备检验。

二、急性肺水肿【临床表现】咳嗽、胸闷与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

若患者病情严重,痰液会在鼻腔或者口腔中有涌出。

对患者肺部区听诊时,会听见心率不齐、节奏快及湿啰音等。

【紧急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指导患者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汇报值班医生。

2、高浓度给氧(6-8升/分),同时将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或遵医嘱使用无创呼吸机。

3、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镇静等药物。

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

5、给予心理护理。

6、记录抢救过程。

7、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重点交接班。

三、空气栓塞【定义】空气栓塞是在输液或输血过程中,以及人为因素下造成的空气进入机体内静脉,直至心脏,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

如进入的空气量较少,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如进入的空气量较大,则会引起机体严重缺氧,造成立即死亡的严重后果。

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

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

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引言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补液等治疗。

然而,有时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会出现发热反应,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原因一:药物过敏药物过敏是输液中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患者对输液中的某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时,常伴随发热症状。

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头晕等。

造成药物过敏的原因有多种,包括个体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药物品质不佳等。

预防和处理方法: - 在给予患者输液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

- 严格掌握药物的品质,避免使用质量不佳的药物。

- 若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治疗。

原因二: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对输液中某种成分产生的不良反应。

输液反应可以是机体对输液成分的免疫反应,也可以是药物与输液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物质引起的反应。

输液反应常伴随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

预防和处理方法: - 了解输液液体的成分,特别是对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相应的液体。

- 注意输液液体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与液体发生化学反应。

- 若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补液、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原因三:感染输液过程中的感染是导致患者发热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感染可以发生在输液器具、输液部位或输液液体中。

输液过程中的不洁操作、器具不洁、输液液体污染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预防和处理方法: - 输液前应检查输液器具的完整性和洁净度,确保器具没有破损和污染。

- 输液操作时应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洗手、戴手套等。

-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避免器具的长时间使用导致细菌滋生。

- 若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原因四:过敏原除了药物过敏外,输液过程中还可能接触到其他过敏原,如食物、环境等。

这些过敏原可以引起患者发热反应,甚至严重的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发热原因分析与预防

静脉输液发热原因分析与预防

方法不同 , 造成玻璃微 粒污染程度 也不 同, 割锯时砂 轮与玻
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 的沙粒 , 割锯越长玻 璃碎 屑越多 , 用砂轮在安瓿 的颈部割锯 l , 圈 然后用手 掰开
头斜面 向下 , 边抽药液边倾斜安瓿以便抽得彻底。手不可握
住活塞 , 以保持无菌… 。
或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 , 使玻璃 碎屑进入液体机会 增加 , 易造成输液微粒污染 。
2 3 改进加药习惯及进针方法 . 将加 药时习惯垂 直进 针改
1 1 输入液体与加入 药物的质量 .
大批 量液体虽经过严格
质量检查出厂 , 但仍有某些质 量不过关 的液体进入 临床 , 如
在运 输 过 程 中瓶 子 间 的 碰 撞 、 压 , 成 裂 痕 和 封 口松 动 污 挤 造
为斜面 7 。 5角进针 , 可减少胶塞碎 屑及 其它杂质 进入瓶 中机 会, 加药时用一次性 注射器 根据药物选用 针头 , 如加人多种
污染 。
使用包装袋破损 、 闭不严 、 密 漏气污染 或超 出使用期 限也会 15 加 药注射器针头穿刺瓶塞时污染 配药时针头插入瓶 . 塞的角度 、 次数及针头大小 与液体污染程度有关。垂直进针
2 6 输液过程中加 强巡视 . 2 7 保持环 境空气清新 .
严 密观察 输液情况 、 家属及患 病房 、 注射 室、 输液 室环 境清洁 、
容易将针头截面切 的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 , 尤其 是多次进针 使橡皮塞表面进针空隙增 加 , 凹凸不平易粘附灰尘 、 杂质等 。 尽量在进针前进行常规消毒 , 但多次进针仍易将瓶塞表 面的 附着物带入瓶 中或液体袋 中污染液体。
16 环境 空 气 污 染 . 染 机会 。 加 药后 放 置 时 间 越 长 也 就 越 易 增 加 污

静脉输液时出现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时出现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时出现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引言静脉输液是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溶液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以达到快速救治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然而,偶尔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会出现发热反应,这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发热反应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此类情况。

发热反应的原因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原因:1.药物成分引起的发热:某些药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刺激反应,导致发热。

2.输液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有些患者对输液中添加的一些辅助剂或溶液成分过敏,导致发热反应。

3.输液速度过快:过快的输液速度会导致体温上升,引起发热反应。

4.感染:极少数情况下,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发热反应。

处理措施当发生静脉输液时出现发热反应时,医务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停止输液: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将输液管道从患者的静脉中拔出。

2.评估患者病情:在处理发热反应之前,要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皮疹等,以确定是否需要其他急救措施。

3.视情况采取降温措施:如果患者的体温较高,可以给予物理降温,如使用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或腋下,以帮助降低体温。

4.寻求医生帮助:及时联系医生或护士,并向其汇报患者的情况。

根据医生的指导,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5.心理安抚:在处理发热反应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安慰,缓解其紧张和担忧情绪。

6.记录并报告:对于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发热反应的症状、处理过程以及患者的反应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预防发热反应的措施为了预防静脉输液时出现发热反应,医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了解患者过敏史: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对什么物质过敏以及过敏症状等。

输液反应的处理及预防

输液反应的处理及预防
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过敏反应
指人体接触各种理化、生物等过敏原后引起机体发生的速发型变态反应。
诊断依据:
1.有或可疑有过敏原(某些食物、药物、化学品等)接触史。
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败血症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1 药物
(1)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1.3.3加药注射器的污染
1.4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的污染
1.5环境空气的污染
1.6联合用药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
1.7输液速度过快
2输液发热反应的预防
2.1加强责任心,严把药物器具关
2.2应用现代理论,把好药液配制关
2.2.1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
2.2.2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2.2.3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1.呼吸系统疾患而影响肺活量者,如哮喘、支气管、肺气肿、肺不张等。
2.心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织而产生缺氧,如巴比
妥类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病人。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娩产程过长胎心音异常等。
9.3kPa。
(三)重度缺氧
显著紫绀,三凹征明显(胸骨上、锁骨上和肋间隙凹陷),病人失去正常活动能力
呈昏迷或半昏迷状态。PaO2在4.6kPa以下。PaO2大于11.9kPa以上。
二、氧气吸入的适用范围
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的指标,当病人。PaO2低于6.6kPa时(正常值10.6-
13.3kPa‘‘6.6kPa为最低限值),则应给予吸氧。
人肺泡内的氧分压,达到改善组织缺氧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缺氧的临床表现
(一)轻度缺氧
无明显的呼吸困难,仅有轻度紫绀,神志清楚。血气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
6.6-9.3kPa‘‘二氧化碳分压(PaO2)大于6.6kPa。
(二)中度缺氧
紫绀明显,呼吸困难,神志正常或烦躁不安。(PaO2)4.6-6.6kPa‘‘PaO2大于
2.2.4加药注射器的使用
2.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我院2004年发生静脉输液反应6人,2017年10人,均为门诊静脉输液患儿。

发生期为每年11月~12月,经封闭当时的输液药品,输液器具进行院感测试,未发现致热原及任何病菌。

为防止该现象再次出现,分析诸多因素。

1 与静脉输液反应有关的因素1.1 药物因素1.1.1 药物本身因素输液药品自身的质量至关重要,同样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技术差异而不同。

现在我院使用的输液药品都是国家认证达标的合格药品。

不符合输液要求的药物坚决不能用于临床输液治疗。

1.1.2 运输储存大批量液体虽经严格质量检查出厂,但仍有不严格的运输储存方式。

如在搬运时玻璃瓶装的药品相互碰撞,挤压使包装破损,密闭性降低,玻璃的碎屑进入药液而不易查觉。

储存药品的库房不符合要求的温湿度,温湿度使药品变质。

1.1.3 热原累加临床上合并用药很常见,由此产生的热原累加机会也相应增多,尤其是三联、四联用药。

1.1.4 微粒增加有些粉针,中药注射液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原因是中草药的'成分比较复杂,粉针药未完成溶解即开始输液。

1.1.5 药物配伍临床上输液多数被作为药物载体,通过静脉输液1种或多种药物达到治疗目的。

比如钙剂、先锋必、酚妥拉明等药应单独输液,不应与其他药物配伍。

否则易出现药物变质,混浊絮状而无法完成输液。

1.2 输液器具一次性输液用具质量至关重要,操作不当及储存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污染。

1.3 输液操作因素1.3.1 输液环境输液环境的卫生条件影响输液的安全,一般由护士在治疗室完成。

环境中的细菌和微尘可进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1.3.2 无菌操作部分护士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例如:我院随机抽样,正在操作2名护土的手均不合格。

正常要求手的消毒标准5个/cm2细菌数。

护士要做到操作前后洗手。

病员高峰期为临床快速有效工作,我院选用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消毒凝胶,经测试使用后3 min内手部细菌数可达到1个/cm2。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发热反应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2、症状: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和高热。

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l、原因:(l)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症状: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预防及处理:(1)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尤需注意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和输液量不宜过多。

(2)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如病情允许可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气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

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_0

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_0

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关键词输液反应患者护理输液反应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

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热原反应、液体污染等[1]。

现就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1~8月收治输液反应患者180例,男116例,女64例;年龄18~76岁,平均48.6岁。

除原发病表现外,多数患者于输液后15~60分钟突然出现发冷寒战,口周发绀,恶心呕吐,皮肤有花纹,四肢凉,随后体温骤升至39℃以上。

方法:⑴因素分析方法:①药物素:液体污染液体本身因素,配制大输液的原料及注射用水被热原污染,原料不符合注射标准,注射用水在制取、输送、贮存过程中或配液过程中被污染。

大输液在生产过程中污染或灭菌不彻底,以及在搬运、储存、使用中若玻璃瓶发生碰撞出现细小裂纹,或瓶盖封口不严漏气造成微生物污染。

特别是含糖的输液,极易长霉,引起热原反应。

②感染因素:无菌操作观点不强,规范化无菌操作是预防输液反应的一个重要措施。

如果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点不强,工作不认真,操作不当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护士对患者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临床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

输液配液室的洁净度及消毒剂的影响:若由于进针过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过药液的洗涤,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人药液而造成污染。

一般医院输液配液均在护理治疗室中进行操作,若治疗宝中的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输液消毒不合格以及细菌对消毒剂的拮抗性等,都可能使输液被污染,从而诱发输液反应。

配液操作不当:护士在配液添加药物时,配制药物溶液放置太久,造成细菌污染,割锯注射安瓿时不消毒致不溶性玻璃微粒的污染[2]。

③患者因素:输液反应绝大部分是感染性患者,感染性疾病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

微生物在人体内增殖过程中会产生内毒素,内毒索超标易发生输液反应。

再者个体差异:输液反应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个体差异有密切关系。

一般10周岁以下儿童和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输液反应的几率大。

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因素及其预防和护理

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因素及其预防和护理

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因素及其预防和护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救治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紧急抢救患者时,建立静脉通道,让药物迅速进入患者体内发挥药效,为及时救治患者赢得时间。

发热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过敏反应、心肺负荷过重等输液反应在临床上却时有发生,可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治疗,延长病程,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与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因此,护士应注意观察并评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或降低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1.发生原因1.1 热源反应输入液体或药物不纯或被污染后,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过期;不当选用液体,错误药物配伍,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彻底消毒,配药时间过长,使药物发生药效反应。

此时患者可表现为发冷、寒颤、高热、大汗、脉速、恶心、呕吐、发绀,严重可出现昏迷、休克等症状。

1.2 静脉炎长期不间歇的静脉输注甘露醇、氯化钾、升压扩管药物、抗癌化疗等高渗溶液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因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菌或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引起局部静脉感染,沿静脉径路有红肿、触痛、热痛和条索状改变。

1.3 空气栓塞输液器在排气时未排干净,或输液管连接不紧密,或液体输完时未及时添加或拔针等,均可发生空气栓塞。

空气进入静脉,随血流进右心房到右心室阻塞肺动脉口,使血流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

此时病人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水泡声”。

1.4 过敏反应主要为药物性过敏反应为多见。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低分子右旋糖酐、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这些药物一旦用于特殊过敏体质的患者,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患者皮肤会出现荨麻疹、瘙痒、胸闷、发热、口唇发绀、心悸、气短、烦躁不安及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症状,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1.5 心肺负荷过重因输液过量或过快尤其输入含钠液体过多时,易发生急性肺水肿,多见于罹患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和年老体弱、儿童就诊者。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医嘱用药,观察生命体征
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9、发热严重者,停止输液,对症处理,保留输液器具和 溶液进行检查
10、仍需继续输液,更换液体、输液器、注射部位
急性肺水肿
发生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 2、老年人、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外伤、恐惧、疼痛
者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 泡沫样血性痰
急性肺水肿的预防及处理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心脏病患 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2、经常巡视病人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
情况下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酒精湿化给氧 (75%),酒精能减低泡沫表面的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 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轻者:T:38℃,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
悸 重者: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
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给药时的查对内容:三查九对、配置前、配 置后
2、改进安瓿的割据和消毒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一人一具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6、穿刺技术过硬及固定良好,加强巡视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8、反应较轻者,减慢输液速度,高热者,给予降温,遵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
刺和补液,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加强留置针的管 理。 3、输入氨基酸或其他高渗药物,速度宜慢,浓度适宜, 掌握配伍禁忌 4、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加强营养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输液反应,给患者健康带来困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探究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一般包括局部痛、发热、过敏反应、血流阻塞等。

以下是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

一、输液液体的选择输液液体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主要的部分。

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生输液反应的可能。

现在常用的输液液体包括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注射液等。

其中,葡萄糖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都有可能导致高渗性反应,因此在使用时应谨慎,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

二、输液速度的控制输液速度过快是导致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控制输液速度很重要。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升高,使血管破裂出血,引起静脉炎。

因此,输液速度一般应在滴速25-30滴/分钟左右。

三、针头选择和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输液的针头选择和穿刺部位的选择也是导致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针头选择不当,或者穿刺部位不正确,就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引起局部疼痛和血流阻塞。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使用质量好的针头,在选择穿刺部位时要注意,尽量选择较细的血管。

四、过敏性反应的预防静脉输液过程中,过敏反应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部分药物时容易引起过敏,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注意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尽量避免使用有过敏史的药物。

另外,如果患者已经存在过敏反应,可以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处理,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总之,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要注意相关的因素,合理选择输液液体和方式,控制输液速度,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穿刺部位,尽量避免过敏反应,以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同时,医生和护士要具备识别及处理输液反应的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输液发热反应的应急预案

输液发热反应的应急预案
发热反应
(一)、原因
发热是输液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包括致热源、死菌、 游离菌体蛋白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而引起 1、输入液体与加入药物质量; 2、输液器具; 3、配药加液中的污染; 4、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的污染; 5、联合用药过多几药物配伍不当; 6、输液速度过快; 7、环境空气的污染;
(四)、预防措施
• 1.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认真检查药物及用具;禁止使用 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 2.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 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 进针,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 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二)、症状
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 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 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 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三)、治疗
1、轻者减慢滴注速度,注意保暖,针剌合谷、内关;重者停 止输液,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 或激素治疗。 2、输液用具作好去除热源的处理。 3、耳针治疗输液反应:输液过程中如出现发热反应,可在 肢体对侧耳上选神门、肾上腺穴进行针灸,作强刺激后留 针至输液结束。 4、保留剩余的溶液和输液胶管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 不得重复使用。
•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液过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 菌技术原则。
• 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 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药物、输液器具或配液加药及滴注过程被热原、细菌及微粒污染,可造成发热反应,不但加重病情,还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为有效地减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同行们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仅对在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引起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及预防综述如下。

1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
1.1输入液体与加入药物质量
大批量液体虽经严格的质量检查出厂,但仍有不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的液体进入临床。

如:在运输过程中瓶子之间发生碰撞、挤压,造成裂痕和封口松动而污染。

药物贮存的环境不当也会发霉长菌。

放置时间过久,药物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

许多静脉用针剂也常有不溶性微粒,可通过输液进入体内引起输液反应。

1.2输液器具
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

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

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1.3配液加药中的污染
1.3.1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造成的污染。

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不同,造成的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

割锯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

[2]消毒安瓿后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割一圈然后用手掰开,或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

[3]因此,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

1.3.2加药针头穿刺瓶塞的污染。

针头经液体瓶塞穿刺后,液体有白色块状异物,异物率达15%。

[4]同时,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及针头大小与液体污染的程度有关。

垂直进针容易将针头截面切下的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尤其是多次进针后橡皮塞表面进针空隙增大,凹凸不平,易贴附灰尘、杂质等。

尽管进针前对瓶塞表面进行了常规消毒,但随重复进针,仍易将瓶塞表面的附着物带入瓶中而污染液体。

1.3.3加药注射器的污染。

对加药后1h、2h、3h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进行细菌监测,细菌污染率平均为21.21%,且加药注射器放置的时间越长污染率越高;注射器越大污染率越高;玻璃注射器的细菌污染率明显高于一次性注射器。

1.4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的污染
对静脉穿刺后拔出或多次穿刺后更换下来的各型号针头作了观察,发现穿刺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成为微粒污染的又一来源。

[7]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可直接把针头滞留微粒引入静脉。

1.5 联合用药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
液体加入多种药物时,因反复穿刺瓶塞,导致污染的机会增加。

药物配伍不当,使配制后的溶液澄明度受影响,产生结晶或pH值改变。

青霉素G溶在葡萄糖中有效期仅2h,青霉素的水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还将增加致敏物质的含量,使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此外,任何稀释
液放置过久均易增加污染的机会。

由于药物的溶解度、酸碱度、放置时间及温度条件的影响,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

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热原累加到一定
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1.6 输液速度过快
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

病人出现输液发热反应后,通过调整滴速,可使输液
反应停止,并能继续将发生反应的液体输完。

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

[10]
2输液发热反应的预防
2.1 加强责任心,严把药物器具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

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
瓶签处有无裂纹。

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

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
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

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
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2 应用现代理论,把好药液配制关
2.2.1 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

众多的学者对安瓿玻璃微粒污染的预防进行了探索,认为按教科书要求的安瓿常规“两次消毒法”(即折断安瓿前后各消毒一次)在大量的临床输液操作中很难做到,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
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2.2.2 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将液体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
瓶中的机会。

2.2.3 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枚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枚针头,可减
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

据报告,已有研究者将加药针头进行改进,将传统
的针尖做成封闭的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

以减少穿刺瓶塞产生的微粒污染。

2.2.4 加药注射器的使用。

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1人1具,不得重复使用。

提倡采用一次
性注射器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

2.3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
要彻底。

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排出初液10~15ml可使热原反应发生率为0.125%,而排出3~5ml热原反应发生率则为0.533%。

[15]同时,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

输液中经
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应。

2.4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

两种以上药物配
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

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

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

液体现用现配可
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综上所述,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是药物质量,输液器具及加药配液操作过程中的微粒污染。

操作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也不可忽视。

预防输液发热反应,提高输液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必须做到液体无菌,无热原,无有害微粒及操作中防止污染。

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关及环境空气关等可使输液发热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秦新华,丁伟.浅谈输液反应及其预防.实用护理杂志.
[2]李学福,朱兆龙,刁丽华,等.胶塞微粒污染输液液体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3]王爱丽,李守敏,井明,等.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形态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