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改革成就与经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税制改革成就与经验总结
作者:邢文琼
来源:《商情》2016年第22期
【摘要】尽管经历的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为今后的税制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宝贵财富。回顾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税制改革过程的重大措施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作为财政收入方式之一的不完全的、相对单一的税收制度,发展演变成为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作为财政收入主体形式的复合税收制度。
【关键词】税制改革成就问题经验
一、十年税制改革
主要的改革内容有:各项税种改革;结构性减税政策;关税制度改革;税收法制体系改革;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其主要成效有:调节了收入分配矛盾;减轻了企业税负;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保障了政府财力。十年税收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推进税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增值税转型、内外税制的统一、税收结构逐步优化、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税制改革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十年税收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10年来,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入开展,我国的税制改革和税收112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事业取得了不小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了公平竞争的税收制度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体系框架。同时,正向着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政统一、税负合理、结构优化、政策透明、调控有力的税收体系框架迈进,税收收入能力和税收调控能力逐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税收收入快速增长,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就税收的功能而言,收入是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
3.市场主体的活力波动中不断增强,税源基础得到夯实和壮大。10年来的税制改革,使得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年均增长高达27.9%。
4.税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流转税所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有所降低,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得到加强
2003-2012年,我国各种主要流转税增速低于同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速,流转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2003年的67%下降到2012年的64%,降低了3个百分点。
5.完善了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税收政策扶持体系。在确保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基础作用的前提下,为充分发挥税收在公平收入分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功能,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税收扶持政策。
税制改革与完善为税收征管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更加规范。中国在总结多年税收征管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为了配合这一税收征管模式,中国无论是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税收征管软件开发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金税工程”(CTAIS)一期、二期、三期的相继投入使用,使中国的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并已成为税收工作的重要依托。在此基础上中国又进一步建立起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互动机制,税收征管效率大大提高。
60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1000多倍。中国税收收入从1950年的不到50亿元发展到1978年的519.28亿元,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突破这500亿元大关,但税收年收入从500亿元到5000亿元的跨越,只用了16年时间,从5000亿元到50000亿元的跨越,更只用了14年时间。目前,中国1天的税收收入就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的全国税收收入的3倍多。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使国家的财政实力不断壮大,这也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体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中国税制改革的经验
中国的税制改革始终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经济制度的变迁而进行的,这是中国税制改革的源头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都是内嵌于该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之中的,是整个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税收制度的发展演进也必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经济制度的变迁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中国选择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因此,这30年的税制建立与发展都是紧紧围绕这种体制模式而进行的。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轨,为了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中国于1983-1984年分两步完成了“利改税”。1992年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税收制度在1993年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这次改革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收制度而进行的。
中国的税制改革是在坚持学习借鉴、洋为中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这是中国税制日趋完善的基本路径改革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给中国的税制改革带来了国际视野,正视中国税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合理的税收制度以及他们在税制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税制建设与改革的成功经验。1994年开始实行的新税制,其最具代表性的税种——增值税,就是中国经过周密考察、认真研究、精确测算后从国外引进的一个重要税种,该税种现已成为中国税收收入最多、征管技术手段最完善的一个税种。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所
遵循的“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改革原则,也是充分考虑到国际税制改革大趋势的结果。如1958年及以后几年的税制改革,由于受国民经济“大跃进”以及“左”的思想的影响和苏联“非税论”的影响,出现了一股贬低以至否定税收作用的思潮,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使中国的税收制度过于简化,税收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严重弱化。又如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对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关系认识不充分,形成了国营企业只能上缴利润、不能上缴税收的观念,也就形成了“税收无用论”的理论观点。受这些错误理论的指导,中国的税制改革陷入了僵局,中国的税制建设处于瘫痪状态。
参考文献:
[1]安体富.中国中长期税制改革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