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 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

合集下载

九日齐山登高-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九日齐山登高-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九日齐山登高-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了解《登鹳雀楼》的诗意和意境。

2.掌握唐诗欣赏的基本方法:朗读、品味文学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感知作者意图。

3.借助此课堂的诗歌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登鹳雀楼》的相关图片,为学生营造优美的诗歌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启发学生对于“登高”的主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对于此种主题的理解。

2. 讲解1.讲解王之涣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以及《登鹳雀楼》的诗意和意境。

2.介绍唐诗欣赏的基本方法:朗读、品味文学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感知作者意图。

3. 阅读1.学生一起朗读《登鹳雀楼》。

要求读出字正腔圆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感受诗歌的韵美。

2.学生自行品味文学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感知作者意图。

3.教师对于课文进行详细的解读,点拨学生意识不到的文学语言和意境。

4. 疏导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登鹳雀楼》作者所表达的意义和思想。

2.教师疏导学生对于阅读中出现的一些语言和文化难点的分析和理解。

5. 练习1.学生练习朗读《登鹳雀楼》,并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2.学生进行思考题和文学语言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总结1.对于此次阅读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2.鼓励学生多多阅读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开拓他们的文学视野。

课后作业1.练习朗读和默写《登鹳雀楼》。

2.回看《登鹳雀楼》,细致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意图,形成书面总结。

3.阅读其他唐代古诗,掌握唐诗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评估1.教师对于学生成果进行评估。

例如:课堂笔记的整理和精选、诗歌的朗读质量、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估。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能力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总结本次教学主旨是让学生了解唐代的文学魅力,而不是简单地为了阅读和考试而学习。

九日齐山登高-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九日齐山登高-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

九日齐山登高-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的典型特点。

2.学习《九日齐山登高》这首名篇,领略其魅力。

3.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能力以及诗歌审美鉴赏能力。

4.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产生赏诗、写诗和写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骊山北峰初见。

袖拂云霞三千丈,一时谢却安西藩。

阳关蚊蝉三迭,渭水雁行五千。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十里扬州路。

2. 唐诗的典型特点1.英俊豪迈的风貌。

2.艳丽清新的辞藻。

3.致密深刻的意境。

4.语言朴实,言简意赅。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唐诗的典型特点。

2.理解《九日齐山登高》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首先发给学生《九日齐山登高》的诗歌原文,有限简短地先让学生自行阅读。

老师再从唐诗的典型特点入手,介绍唐诗的典型特点。

2.欣赏环节请学生仔细地欣赏这首名篇,用一句话表达这首诗的感觉。

3.意义解析请学生从以下方面对诗歌进行简单的分析。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通过哪些形象来表达主题?•诗歌的语言是如何描绘这些形象的?•诗人通过诗歌准确地表达了哪些情感?4.写作环节请学生根据自己感受,试着写下一段自己的感想。

5.总结环节通过这篇诗歌的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典型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习作可以用来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在对学生分析诗歌时,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价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唐代名篇《九日齐山登高》的课程教学,学生对唐代诗歌的典型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让学生自然呈现对诗歌的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鉴赏能力。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登高 》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登高 》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登高》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持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但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4、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 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感呢? 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 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 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写了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悦的心情。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5、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秋 天一到就有一种“伤秋,悲秋”的情 怀,(欧阳修的《秋声赋》,为何作 者却心情高兴愉悦而不伤秋呢?
13、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 以驱遣呢?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 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 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 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 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 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 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 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 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 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客携壶上翠微 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这重阳美好佳节从远处 赶来看往自己,心里能不高兴,即使平时心 情再不好,今天也要破例一笑,破例高兴一 次。
6、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 兴?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 恨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 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 己内心的不满。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句 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 得是: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 “人生在世几回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语文选修《九日齐山登高》精品课件

语文选修《九日齐山登高》精品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 —主 旨
这是一首自慰、慰友的抒情 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 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 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 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 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九日齐山登高》 —艺术特色
一、旷达中含有郁闷情怀 二、叙议结合
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后半部分 主要是议论。诗人由自己登临齐山 的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 泪的故事,由前面自遣自勉,到最 后的自慰自嘲,行云流水,联系自 然。
《九日齐山登高》—尾联
诗人由自己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 这用的是什么手法
• 用典
从字面上看,诗人赞同谁的观点?
• 杜牧像晏子一样,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 不必像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流涕。
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自慰慰友,自我解嘲。
• 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
但结合颔联上句,他的内心真是这样的吗? ● 实际上,他内心并不超然。
•谢谢观看 •第二小组:风动九州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1 预防措施
应及时发布防灾预警信息,制定好应急预案来解决山上灾害问题。
2 减轻影响
在灾害来临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对游客的影响。
保护环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
保护好生态环境,减少游客干扰,保护好山林资源。
环保倡议
追求绿色生活方式,做到垃圾分类、减少碳排放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底蕴
九日齐山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 古代庙宇、碑刻、墓葬、壁画等 历史遗迹。
九日齐山登高路线介绍
1
1. 准备物资
选购好登山鞋、背包、手套、登山杖等准备物资。
2
2. 登山路线
九日齐山主峰海拔2238米,共有两条登山路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
3
3. 行程安排
完成登山之前,要合理安排行程时间,并做好应急准备措施。
3 碑林
保留着许多碑文和石刻, 均是古代文人文化发展的 重要资料。
文化遗产——传统民俗展示
传统民俗
九日齐山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民 俗,如拜山、祭祀、婚嫁等。
民间手工艺
土特产品
九日齐山以民间手工艺制品著称, 如毛笔、剪纸、木器等。
九日齐山还有自己独特的土特产 品,如蜜茶、火腿、麻辣豆腐及 辣子鸡。
自然灾害防范
4
4. 回程安排
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平稳安全的回到起点。
地形地貌特点
峰峦叠嶂
九日齐山群峰高耸,多为花岗岩峰峦,地形险要,地貌多样。
山势奇特
峰峦笔立,形如刀削,气势雄伟,山势奇特。
绿色植被
九日齐山拥有大量植物,以栎类、悬铃木、龙胆等为主,树高达40米以上。
登山安全知识
安全须知
登山前须知登山安全知识,了解路线和路况,保持 良好身体状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高中语文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九日齐山登高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优质公开课获奖课件

高中语文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九日齐山登高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优质公开课获奖课件
答案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的抒情手法时说,“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 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不同意。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诗中的早雁是被外虏 冲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边民形象,本诗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 的关切和同情。(不可答“同意”)
答案
提示
二、悟读,诗情画境 秋高气爽,天边一行飞雁。江水清澈,微微摇荡, 江中映着两岸秋山和空中的飞雁,还有一抹飘忽 的白云。面对着秋天的水光山色,兴致勃勃地折 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 负这一场登高。天气渐热,离期相近,不久此地 再无君矣。虽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若终 有夜雨春韭,新炊黄粱,亦为一幸,且请宽怀。
专题六 诗国余晖中的晚诗
专题导语 随着晚唐政权的进一步衰落,哀婉和衰飒的气氛笼罩着晚唐诗歌。他
们更多吟咏的是三类题材:历史、自然、爱情。对历史的追怀是对现实的 喟叹,对自然的眷念是对人世的疲倦,对爱情的寻求是对个人心灵的抚慰。 不过,晚唐诗人更倾心尽力于诗歌,他们以近体诗为主要形式,在中唐创 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 杰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因此,学习本专题,主 要是学习“小李杜”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他们二人的诗风,能就李之 无题诗或杜之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李诗善 用意象和典故的特点,对杜诗《九日齐山登高》可抓住诸多虚字来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
内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诗人名片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 人。晚唐诗人。入仕后官至中书舍人。他关心国事, 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 反对腐化,同情人民。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 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 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一、基础巩固1.下列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B.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C.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D.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解析:选D D项,“花须柳眼”对“紫蝶黄蜂”,“各无赖”对“俱有情”。

2.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__。

________。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像中的情景。

________。

________。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________。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像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解析:选C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①是对③具体阐释,④⑤②是总分结构。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但将酩酊酬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山何必独霑衣。

(3)青山隐隐水迢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ppt6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ppt6
诗中哪些词句可看出这是一首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
九 日 齐 山 登 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你觉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找出词句来印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涵”是“沉浸”意,诗人登 临齐山,俯视清澈的江水,见到鸿 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涵”写出 了诗人俯视江水的动态,使人与水 都具有了动态之美,更显出周围环 境的静谧,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杜牧身处多事之秋的晚唐,他有 建功立业、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 忧民的情怀,他时刻关注朝政得失, 多次进谏,提出了切乎实际的用兵 之策和政治主张,但却没有得到朝 廷重用而身处僻壤,他在池州的日 子,是一生中困顿不堪的时期.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人“只能用酩酊大醉来酬答重阳佳 节,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然而 举杯消愁愁更愁,现实生活无可奈何, 无法改变,诗人告诫自己要及时行乐, 不要再为落日的余晖而感慨怨恨.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青山掩映下,天空白云朵朵,江 水清澈透明,浸润着初飞来的大雁 的身影和齐山的倒影,山水一色,浑 然一体.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 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诗中哪些词能表明诗人这种愉 悦畅快的心情 ?
•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从中看出诗人平时愁闷,郁郁寡 欢,难得一笑,而在这良辰佳节之时, 又有好友来访,诗人特别高兴,破例 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 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鬓边插花 表示旷达,在唐代是流行做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原文与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原文与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原文与赏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首诗是杜牧与张祜在重阳节登齐山时所作。

它表达了诗人爽朗旷达的思想感情。

“九日”,九月初九重阳节的简称。

古代有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齐山”,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东南。

武宗会昌年间,杜牧曾任池州刺史。

首联写登齐山。

在这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碰巧又是个好天气,诗人携酒和张祜一齐登上齐山。

下望江水,风平浪静,象镜子一样,把秋天的景色都映照其中,天空飞的鸿雁也在江中投下影子。

“翠微”,以青翠的山色指代山。

这美好的秋景,使诗人心情舒畅。

颔联“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暗用陶渊明的故事。

据《续晋阳秋》:晋代陶渊明有一年九月九日无酒,因于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忽遇王泓送酒,即便就酌,醉而归。

诗人感到尘世污浊,难以碰到张口纵情欢笑的人;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感到精神得到了解脱,因而也想摘一把菊花插个满头而归,以尽一日之欢。

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诗人频频向客人劝酒:今天是重阳佳节,人生难得几回醉,大家都喝个一醉方休吧!不必为夕阳西下而抱恨。

陶渊明说:“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九日闲居》)杜牧怀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但却得不到施展,心中有不少烦恼和苦闷,曾有“闲人似我世间无”的感慨。

与友人相聚时,劝慰友人无须为落晖憾恨,其实正反映他自己的憾恨无法消除。

尾联又借古人宽慰自己,并告慰友人。

“牛山”指齐景公事。

据《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临淄时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眼泪流下来沾湿了衣裳。

诗人认为自然生灭,是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的,又何必为此而感伤落泪呢?诗人的思想情绪有愁闷、消极的一面,也有旷达、任真的一面。

他力图在这一天摆脱心中的苦闷,尽情欢乐。

这是诗的主流。

此诗写重阳节一天的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高中语《九日齐山登高》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

高中语《九日齐山登高》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

不能,我们可以联系作者的身世以及做官 的坎坷,诗人虽然没有像齐景公那样在众 人面前流泪,但他的心一定是在流泪了, 心有所郁结而在此他只不过是通过表面的 超然物外,来委婉曲折地抒发自己内心的 不平和感慨。
诗歌探究
(1)比较本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和杜甫的《登高》在思想情感上的差异?
王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 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诗意反复跳跃,含蓄 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 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 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 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 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 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 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齐景公的 牛山坠泪,认为 “登临恨落晖”感受到的那 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并非今 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 泪呢?
作者这次登高,表面上心绪坦荡,对自己怀 才不遇似乎有点超然物外。其实内心并不超然。 此诗八句,一开始面对秋景,兴致勃勃,接着 感叹人生愁多乐少,继而惜乎光阴易逝,旷达 中寓自勉,最后两句委婉抒发内心不平和感慨。
杜甫诗:杜甫诗,表达诗人长年漂泊、老病愁苦 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慷慨激越,动人心肺, 意境雄浑高远。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 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 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 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 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 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 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 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 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 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九日齐山登高》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牧苏作,此诗包含了和他同游的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比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精品文档)高二语文九日齐山登高PPT演示文档

(精品文档)高二语文九日齐山登高PPT演示文档
.
“不用登临恨落晖”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
1).两人的一天畅游即将过去,难免产生一 种“光阴易逝,好景难长 之感,然而,诗 人想到此时自己才43岁,正值中年,不能 消沉自弃,因此可以说这是诗人的自励与 自勉。 2)正话反说。 曲折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 不平之情。
.
评点精粹
• 程千帆《古今诗选》 为国为民的努力,往往由于被迫无所作 为而落空,因此在他的诗中,愤忧,旷惋、 旷达、颓废的情绪都有。即如此诗,消沉 中就含有执著,说“不用登临恨落晖”, 也就是屈原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 其将暮”的心情,不过是正言若反罢了。
.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有人说三四句中,杜牧把风荷的形态写得 非常传神,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际上是 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的芳时不再,美人 迟暮之恨。
.
背景链接
.
吟诵涵咏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
•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 饮菊花酒的习俗。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 南,山脚下有清溪,清溪由此北流数里入 长江,是江南名胜之地。这首七律是唐武 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 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当时他特 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山登 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ysh72zvb
身就走。“你去哪儿?”“回通政司。”“我真的不想拆你的台,你要信我啊。”韩这轩追上了慕容凌娢,忽闪着他那八哥狗似的小眼神 儿 ,指着慕容凌娢的斜后方。“去通政司的话那边更近。”“哦,谢谢。”慕容凌娢头上赫然出现三道黑线,笑容中也透露出一丝尴尬。 “再见。”第120章 祭陵“你去哪儿?”“回通政司。”“我真的不想拆你的台,你要信我啊。”韩这轩追上了慕容凌娢,忽闪着他那八 哥狗似的小眼神儿 ,指着慕容凌寒背后的方向。“去通政司的话那边更近。”“哦,谢谢。”慕容凌娢头上赫然出现三道黑线,笑容中也 透露出一丝尴尬。“再见。”“不用谢。”韩哲轩继续跟在着慕容凌娢身后,因为他们确实是同路的。为了活跃这沉闷的气氛,韩哲轩半 开玩笑说道,“你一定要小心啊,如果你死了,我的那些钱可就打水漂了。”“……”慕容凌娢有些无语,不过那四十两银子在这种关键 时刻还能充当保护费,也算是值了。慕容凌娢不接话茬,完全在韩哲轩意料之中,所以他把准备好的新话题顺水推舟的送了出来。 “韩亦 清是我九妹,很懂得讨父皇欢心,一直备受宠爱,所以总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对谁都是那样,你不要介意。”“放心吧,我不会和小 学生过不去啦。”慕容凌娢最初是有些郁闷的,不过听韩哲轩这么一说,仔细想来,确实没必要不爽。韩哲轩会这样说,一定是怕我难受, 他还真是多虑啊……慕容凌娢这样想着,心底却蔓延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韩亦清不是那种狠角色,只是娇纵了些。下回要是再见她, 只要把头低着点,不管她做什么,膜拜一下就能安然无恙了。”“看来是轻微公主病啊,我知道怎样应付这种人。不过……”慕容凌娢弱 弱的说道,“我似乎压根就没记住她张什么样。”“这就尴尬了……”韩哲轩想了想,说道,“其实你再见她的可能性也不大。”……这 个flag是韩哲轩亲手插在慕容凌娢身上的,她根本没有发现,更别提要拔了。几天后,恰逢寒食节,一系列的活动接踵而来。最重要的自 然是皇家祭陵,礼部为此已经准备多时,各类官员自然都要捧场。慕容凌娢跟着浩浩荡荡如游行般的队伍来到了陵园,一路规规矩矩的她 已经累得不想吐槽了。文武百官身着官服,按照官位大小整齐排列。两旁站立的士兵高举起仪仗,极力营造出的庄严氛围,让人根本无法 松懈。慕容凌娢站的靠后,再加上个子低,祭坛上的一切都没有看到。只是听见郭扬那尖细的声音猛然响起,念着什么让人瞌睡的东西。 这‘发言稿’虽然让慕容凌娢瞌睡,但身为当事人的郭扬却没有丝毫觉悟,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觉悟的责任——依旧大声念着写好的稿子, 还越念越来劲。说实话,慕容凌娢觉得他的嗓音真心不适合念东西,唯一的优点也

最新精编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欣赏《九日齐山登高》精美课件

最新精编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欣赏《九日齐山登高》精美课件
一、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二、表达感怀伤时之情; 三、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四、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 了什么景物呢?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
作者简介
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
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
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
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
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
足以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称
“小杜”。亦工书画,传世书迹
然而举杯浇愁愁更愁,这里面也写出了不为 人知的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现实生活无法改 变,但可以改变自己,告诫自己要及时行乐
这句话也透射出了诗人内心无比的痛苦之情。
为什么不能恨落晖呢?
不要再为落日的余晖而莫名的伤怀了。 也不要为它感慨怨恨了,人生无常, 命运无常,任何自怨自艾的伤感都无 济于事,所以,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 及时行乐吧!这是在劝解和安慰张祜。
面对如此的美景,结合全诗,说说 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诗人借赏心悦目之美景, 抒节日登临的愉悦畅快之心情。
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兴?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 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 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诗人暂 时忘记了尘世间的不愉快,尘世间开口笑 的事情实在是难得,因此要倍加珍惜。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 驱遣呢?

高中语文同步教学(唐诗宋词选读)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九日齐山登高 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同步教学(唐诗宋词选读)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九日齐山登高 唐诗宋词选读

唐至清建有庙宇、书院。杜牧于唐
会昌四年(844)九月刺池州,次年
其友张祜(hù)前来拜望,两人一个
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
境中难以得到施展,一个遭人排挤,
怀才不遇,于是登齐山共度重阳,有
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其友张祜以
诗和之。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介绍
•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杜牧 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 因称之“杜樊川”。 人称“小杜”。
李煜
情结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 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 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 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关背景

齐山位于池州市城南1.5公里。
齐山得名,旧说有二:一说齐山十余
峰等齐,故名齐山;一说唐贞元间齐
映任池州刺史,“惠及于池”,“因
以名其山”。山景优美奇怪,山上自
• 杜牧擅长七律、七绝,尤其是七绝,向来受到推 崇。在写法上有的描绘景物,鲜明如画;有的 表达深曲,情思蕴藉;有的发议论而伴以情韵 。
《九日齐山登高》 —解 题
九日 夏历九月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在这个节日里,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气
候宜人,景物鲜妍,古人往往结伴登高、 饮酒、赏菊、插茱萸,骚人墨客吟诗作赋 ,咏赏不绝。
杜牧入仕后累官至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 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 ,官至中书舍人 。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 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败,同情人民。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介绍
杜牧诗风
• 因为国势已如江河日下,他的诗常流露伤感情 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朋党之争,实为唐王朝走向崩溃灭亡之一助力。
穆宗长庆以后,唐王朝危机进一 步加深,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 诗坛风貌出现明显转变,唐诗由中 唐进入晚唐。
晚唐诗人心态
晚唐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 生活于这样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心态与艺术 追求,与他们的前辈中唐诗人已有所不同。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 “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 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但到 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 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 色调。韩愈有《盆池》五首诗,其二云:“莫道盆 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从今有雨君须记,来 听萧萧打叶声。”而李商隐的《宿骆氏亭怀崔雍崔 衮》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 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来听萧萧打 叶声”与“留得枯荷听雨声”,分别反映了两种心 态。前者可看作萧散中尚未失去自信心的象征,后 者则可看作落寞感伤而失去希望的标志。而两者也 不妨作为中、晚唐两代诗人心理的反映。在这样一 种心理状态下,晚唐的诗歌总体面貌上已与此前诗 歌有着不同的特征。
“牛李党争”从中唐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亡。牛李两党在一些问题上,互有是非。牛党在 初期,敢于直言朝政过失,并因此而在初登仕途时历尽坎坷,有其可取处。李党在武宗朝平泽 路、抑宦官、反佛教等方面,有其进步意义。但是,两党在党争过程中均排斥异己,在不少地 方,带有互相倾轧的性质,实于朝政有害。唐文宗曾慨叹说:“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 “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新唐书·二李元牛杨列传》)。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同样给 唐王朝带来灾祸。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 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九日齐山登高
学习目标
• 1.了解杜牧,理解诗歌内容。 • 2.赏析诗歌,领会其独特的情感表现。 • 3.掌握方法,提高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 重难点: • 1.理解诗歌,把握情感。 • 2.掌握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
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 唐。
唐宪宗为宦官陈宏志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为宦官所立。 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 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大和九年 (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
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这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 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 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 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 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唐穆宗长庆年间 (821—824)牛僧孺做宰相时,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廷。李德裕任四川节度使时,接受吐蕃 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牛僧孺却意气用事,强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吐蕃。而唐武宗时 (841—846),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闵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宣宗即位, 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启用,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赶到遥远的崖州, 不久忧郁而死。
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 自叹“受制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控制。 武宗朝,宦官仇士良致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皇帝的 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 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 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 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 恩泽权力欲焉往哉?”(《新唐书·仇士良传》)宦官专权,实 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祸根。
导入新课
• 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人。这是一首登高诗,还学习过杜甫一首 直接以登高为题的诗: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 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登高诗《九日 齐山登高》
藩镇割据
藩镇的叛乱与割据,是唐王朝在 “安史之乱”后遗留下的一个痼疾。中 晚唐时期,特别是宪宗、武宗时期,曾 经有过对藩镇用兵的胜利,如宪宗时平 淮西吴元济,武宗时收复昭义镇等,但 这些短期的胜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藩 镇问题。
晚唐时期,实际上各个独立王国已 经形成。到昭宗朝,各割据藩镇便纷纷 立国了。大顺二年(891),王建建立 前蜀国,景福元年(892)杨行密建立 吴国,景福二年(893)钱鏐建立吴越 国,王审知建立闽国,乾宁三年(896) 马殷建立楚国。方镇与宦官争夺权力, 昭宗利用当时拥有重兵的方镇宣武节度 使朱全忠杀尽宦官。结果,宦官清除后, 昭宗也被朱全忠所杀,唐王朝随之灭亡。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 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 宦官专权
❖ 藩镇割据
❖ 朝臣党争
鎏金铜观音造像(五代)
宦官专权
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晚唐时期,则发展到了可以掌 握皇帝废立的地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