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导学案附答案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三峡》这篇文言文是初中生必背的古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D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童趣、山市)和古诗鉴赏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童趣、山市)和古诗鉴赏第一部分:课内外文言文对比复习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课外文言文】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
”余曰:“试言之。
”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
②盍:何不。
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2)鞭.数十()(3)案头瓶花不绝.()(4)觅螳螂蝉蝶之属.()(5)如其法行.之()(6)不亦善.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2)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3)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3、以上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
(3分)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学习文言文字词需要注意的方法:1、对照比较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如一词多音多义比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义,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义。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2]
(直打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直打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直打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世说新语》比较阅读训练【甲】《咏雪》【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A.俄而雪骤.急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C.为.魏郡太守担任D.即以其言应.诏应该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A.俄而雪骤B.黄琬幼而慧(表递进)C.学而不思则罔(转折、但是)D.而深奇爱之(并列,并且)3.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
(划两处)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训练专项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3-
三、主旨比较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7 课内外文言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 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 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 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7-
二、写作手法比较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
既: 已经
(5)曾不少.却
少: 稍微
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6-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 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 忙地回去呢?
-8-
题弟侄书堂①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作 此诗时,恰逢黄巾军起义,战火纷飞。
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9-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热水
7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庶竭.驽钝 (4)至于斟酌损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三题(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一)【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流。
②既:尽,全部。
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
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军的卫士。
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
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4分)(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公伤股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
(2分)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三单元(古文三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带答案
(1)山岳潜形潜:——(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用原文语句填空。(8分)
4、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5、连月不开 开:放晴
6、则有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京城
7、沙鸥翔集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而或长烟一空一:全
9、把酒临风把:持,执临:迎着,对着
10、不以己悲 以:因为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归:归依
1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8分).
物,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悲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五、一词多义
1、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夫环而攻之语气词
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极南极潇湘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4、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六、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写作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写作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中对比手法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文章的中心。
【学习重点】通过欣赏所学课文、课外美文,经过反复练习,熟悉记叙文中对比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对比刻画人物手法的魅力,并在记叙文中穿插对比来刻画人物,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课前预习】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1.吴敬梓《范进中举》(节选)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
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n):丰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时时而间进..孜..⑵故夙夜2.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⑵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短歌行》《归园田居》对比阅读导学案(第二课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导学案(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背诵《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列情境默写填空题。
(1)《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却仍然忧愁难消的句子是:,。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
(4)《短歌行》中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一句是:,。
(5)《短歌行》表达人生苦短的感叹,年华易逝的苦闷的句子是:,。
(6)《归园田居》中,陶潜自比为鸟,误落尘网三十年时,慨叹“__________,。
”归园田居后,表达了欣喜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
”(7)写出陶源明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句:“,。
”2.请同学们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比赏析两首诗。
三、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求贤若渴的心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下列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内容和手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B.“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第13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3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1.字音(1)单音字怡情() 傅彩() 滞碍() 狡黠() 睾肾()诘难() 阐证() )豁然贯通() 狂妄自大()藻饰() 劫难() 要诀()劝诫()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开卷有益()(2)多音字好(hào)爱好难(nàn)诘难矫(jiáo)矫情(hǎo)好事(nán)难关(jiǎo)矫正(jiáo)味同嚼蜡(ji)不求甚解嚼(jué)咀嚼解(jiè)解送(jiào)倒嚼(xiè)解数2.字形辩辩论诀要诀馏蒸馏诘诘难辨分辨决决心溜滑溜拮拮据活动二:字词释义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着色这里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指像这类有不少,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甚,很,极豁然贯通:一下子完全搞通了豁然,开阔或通达的样子。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要著作,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警句迭出。
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而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2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送东阳马生①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③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
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
以是⑦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⑧,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⑨名人与游,尝趋⑩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⑪。
先达德隆望尊⑫,门人弟子填⑬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⑮,俯身倾耳以请⑯;或遇其叱咄⑰,色愈恭,礼愈至⑱,不敢出一言以复⑲;俟⑳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注】①选自《宋濂全集》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东阳,今属浙江。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浦江(今属浙江)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候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
表示已经成年。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⑩[趋]疾走,跑。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
⑰[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指辩解的意思。
⑳[俟]等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从有书的人家借来看,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定日归还。
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墨水都结成了冰非常坚硬,虽然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6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内容比较[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XXX?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XXX《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士卒。
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XXX正懦默不任事,谏官XXX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XXX出行边。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2)或异两者之为.委婉的语气(3)先世界之忧而忧先:在……之前.(4)仲淹为将.(5)固辞不拜.为:担任辞:推脱或:或许、也许,表示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时而XXX?XXX,那末什么时分才快乐呢?(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3.【甲】文中,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乙】文中,XXX面对XXX的举荐,其态度是“固辞不拜,愿与XXX出行边”。
(用原文语句填空)4.XXX一生都在践行【甲】文中的政治理想,【乙】文中的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
请选取两个事件加以概括。
①XXX做将领时,爱惜士卒。
②真诚看待归降的少数民族。
③去官不做,志愿到边疆巡视。
(随便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乙】XXX担任将领时,号令明确,爱护士兵。
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地接纳他们,并不疑心,所以金人不敢轻易侵犯边境。
XXX正怯懦不能担任大事,谏官XXX等人便进言说XXX有当宰相的才能,请求罢免XXX正任用XXX,于是让XXX改任参知政事。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三峡》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三峡》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言字、词、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知识链接:郦道元,字善长。
郦道元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
【课前预习】【探究学习】任务一、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任务二、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任务三、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任务四、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A层【归纳提升】1.归纳本文的主题。
2.总结本文的写法。
A层【巩固练习】(中考链接2015年吉林省中考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虽乘奔.御风(2)属引.凄异12.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①,不容寸肤②,三面皆郛③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④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⑦,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⑧记》)【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④掉:摇动。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斗折蛇行语境推断法①心悸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②水态愈伟以今推古法③山行之极观也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用“/”标示,限两处)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②。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句子思想感情似与游者相乐快乐《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①山行之极观也赞叹《观第五泄记》而犹不忍去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知识链接:《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
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课前预习】1.给下加点字注音。
夫():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
粟():谷子,与栗(lì)区别。
畔():通“叛”,背叛。
2.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环而.攻之()以以.天下为己任()之环而攻之.()而而.不胜()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多助之.至()委而.去之()3.古今异义:郭:古义:()今义:姓氏池:古义:()今义:池塘去:古义:()今义:到……去亲戚: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古义:()今义:委任域:古义:()今义:地域是:古义:()今义:判断动词4.词类活用: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④环.而攻之而不胜()5.重要字词⑴天时不如地利天时:()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人和:()⑶环而攻之而不胜环:()⑷是天时不如地也是:()⑸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⑹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⑺得道者多助得道:()⑻亲戚畔之亲戚:()⑼故()君子()有()不战⑽兵革非不坚()利()也:⑾寡助之至至:()⑿委()而去()之⒀兵()革()非不坚利也⒁池非不深也池:()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6.重要语句翻译⑴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赏析表现手法之对比、衬托、抑扬》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赏析表现手法之对比、衬托、抑扬》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了解对比、衬托、抑扬三种表现手法,总结常见题型、主要作用及答题格式,能解答相关的阅读题【学习重点】总结常见题型、主要作用及答题格式。
【学习难点】学以致用,形成一定的答题思路。
【中考导航】近年中考有关对比、衬托、抑扬表现手法考题汇总【知识链接】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抑扬:“抑”指往下压,是贬低、批评的意思,“扬”指往上抛,是褒扬、赞美的意思。
所谓的抑扬结合,就是指作者如果要赞美一个人,就先贬低、批评他;作者如果要批评一个人,就先赞美他。
这样,文章内容就形成一个反差,出现转折,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也会让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课前预习】《我的叔叔于勒》A、(刚上船时)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1.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B、(遇见于勒后)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底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2.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范进中举》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中举前,很苛刻,一点点小事情都嫌这嫌那的;中举后,卑躬屈膝,像条狗似的跟在范进后面。
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中举前“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中举后“贤婿老爷”“姑老爷”。
3.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令人讨厌: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懂得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还谋害了我的隐鼠。
后来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令我又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探究学习】任务一:阅读中考真题,了解常见题型,思考答题规律。
①(2019年广东省)《灯如红豆》第16题: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九年级语文学案课题:文言文阅读时间:年月日主备人:授课人: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
【重点】2、熟练运用,灵活解题。
【难点】回顾梳理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2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乙】①“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高祖④②③下者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等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因以予之,与天下⑥;”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此所以失天下也。
⑦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王陵: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C.此皆良实皆人杰也 D.悉以咨之决胜于千里之外....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志虑忠纯。
译文:(2)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译文: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甲】文段,诸葛亮向刘禅举荐文臣武将,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段,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C.【乙】文段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了高祖善识人才、善用人才。
D.【甲】文段,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命令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不容反抗。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上都和,此外,诸葛亮还。
(3分)7 -9题。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胜曰: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知其指意,曰:,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徒属皆曰:“敬受命。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选自《陈涉世家》②①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乙】楚有养狙实。
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非公不得而取与?”曰: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③。
其夕,相与俟狙公“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寤“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④馁而死。
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选自《诚意伯文集》---------------- ④馁:饥饿注:①狙(jū):猕猴。
②部分:此处指分派。
③寤:同悟2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分)馁而死广故数言欲亡卒狙公(1)亡:(2)卒:..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天下苦秦久矣翻译:)(1山之果,公所树与?)翻译:(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分)7.【甲】文中的陈胜、吴广和【乙】文中的众狙都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但他们反抗原因却有所不同: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众狙反抗的根本原因是。
面对命运的不公,陈胜、吴广发出了的质疑,而小狙的的质疑使众狙终于醒悟。
(用原文回答)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8-10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③①②,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官职,从权制【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不贬;庶事精练,物⑦⑥之亚匹矣。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
②约:省减,简化。
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悔改。
⑤物: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类人。
⑦管、萧:管仲、萧何。
(2分)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释:理:(2)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4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翻译:(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乙】文中称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的“识治”体10.分)3现在哪里。
(答:题。
【乙】两段文字,完成7–11四、阅读下面【甲】【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①息,可不惧哉!【乙】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②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故有患难,君臣旰⑦“蜂虿,古之善政。
亡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又曰:“豫备无虞”⑥③④⑤尚有毒,又曰: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故曰,有备无患。
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选自《将苑》----------------)忧虑,忧[虞]⑥豫虞念,晩;迟。
③旰②[]念ɡàn[俟]sì,等待。
④[]准备,防范。
⑤[]预先;事先。
超过。
逾注:①[] à虿患。
⑦[]念chi),蝎子一类的毒虫。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2)不可以师师:..12.下列各句中“于”和“躬耕于南阳”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此谓燕巢于幕 D.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1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论语·为政》中的一条语录。
请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敬事而信”的具体表现。
(3分)答:15.【乙】文中提到“居安而不思危”,结合你读过的《出师表》全文和《三国演义》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后主刘禅“居安而不思危”。
(3分)答: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5-8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管夷吾举于士士:(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2分)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18.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论述是全面的。
第②段中,孟子强调,人担“大任”要经历;第③段中,孟子强调,人只有经过主观努力,才可能带来“”“”“”的结果。
(其中①用自己的话概括,②③④用原文回答)。
(4分)19.下面链接材料写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一段史实。
请根据材料内容推测吴越争霸的结果,并简要说明这个结果使你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有了怎样更深的理解。
(3分)答:【链接材料】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
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
吴王将许之。
伍子胥谏④③②①“越厚币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曰:⑤。
”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王为人能辛苦。
今王不灭,后必悔之。
(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注:①种:即文种,越国的重要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