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教案

合集下载

“区域差异”内容详析

“区域差异”内容详析
特 点 以及 形成 这 种 布局 差 异 的原 因 。 () 3 开展 研 究 性 学 习。案 例教 学 主要 传 授 的是 学 习方
四 、 学 建议 教
1方法 参 考 .
法, 因此 , 学习过程 中, 在 需要创造 更多的情景与机会 给
() 1 案例选择 。选取合适的案例 , 是教学组织的基础。 比较人教版 、 湘教版 、 中图版 、 鲁教版 四版本教材 , 关于本 课标 的编写有很大差异 , 但各 有侧重 , 可相互借鉴 。就教
洲) 内部 自然特征 ; 分析区域人类活动的特征 , 如区域 ( 松 嫩平原 、 长江三 角洲 ) 的资源状况与产业结 构 、 工业化与 城市化 、 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特点 ; 比两区域 ( 对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自然环境 、 人类活动特征 , 说明其差异 ; 分析 比较 区域差异的意义 , 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案例分析 , 让学 生学会 区域差异分 析 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 建立区域差 异分析思维模式 ; 通过 图表 、 资料对 比分析 , 提高学生读 图、 图等地 理分 析 析能力 ; 开展研究性学 习, 通过 自己收集 、 整理材料 , 分析 区域差异 , 提高学生知识 我 国 部 分 山 脉 分 布 图
生 理解 和掌 握 。
因此 , 突 破 这 一 难 点 , 要 指 导 学 生 多 看 地 图 , 要 需 熟
() 2 方法选取 。案例教学需注意抓住 重点 , 突出案例 分析 的方 法 , 分析过程 中 , 应灵活应用地理观察法 、 地理 比较法等多种方 法 , 采用合作学习 、 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 组织形式。以人教版为例 , 比较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的
植被 、 业 生 产 、 业 生 产 、 业 结构 、 外 开放 、 通运 输 农 工 产 对 交

高中地理《区域差异比较》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区域差异比较》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目标展示
朗读课标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主要内容,方便学生抓重难点
板书设计
播放英国、日本区域景观图片
教学反思
英国、日本两个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重点讲解)
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采用表格、地图和资料的形式比较两个国家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工业布局、农业等经济发展方面的区域差异掌握区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高中地理《区域差异比较》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地理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11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区域差异比较
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
云县一中学生入口比较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月考检测,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月考检测中,一层次班级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均分以60上,及格率达到60%,二层次班级平时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测试中平均分55以上,及格率达到30%;普通班平时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测试中平均分40以上,及格率达到20%。总的来说我们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同层次的学校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做好普通基础知识的记忆,但是到地理分析方法的对比和理解时,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到。在讲课和平时练习时,主要找图表,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总结。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重点难点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

(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

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域差异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图片,如青藏高原的雪山、内蒙古的草原、江南的水乡等,让学生感受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会有这么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背后的地域差异性是如何形成的?
3.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6.评价与反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3.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地理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议,为区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高中地理作为现行高中课程的必修科目之一,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球观、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维护绿色发展的班级培养要求。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针对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地理理论框架下正确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能够了解地球范围内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明确自然环境对人与社会的影响,进而提高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2.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和分布及不同地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性;(2)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4)能够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提高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差异性,主要包括:(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3)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知识传授、探究学习、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提高。

(1)知识传授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科学概念、分类、原理和方法。

(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践、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懂得问题解决过程,提高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通过实例学习和分析对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可根据案例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及价格之间的原因和联系。

(4)实践提高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采用实地考察、实验观测等方法进行学习。

如到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进行环境调查等。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说课稿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说课稿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是高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的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了区域差异的表现、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等。

通过实例和图表的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但对于区域差异的分析还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深入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新鲜的事物和实际问题充满兴趣。

但是,他们在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和实践来逐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2)掌握影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3)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或网络资料收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意识,认识到不同区域的独特性和价值。

(2)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区域差异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2)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和步骤。

18-19 第1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18-19 第1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达 标

合 作
夏季气温高,冬夏温差大;读地形剖面图可以发现 R 地位于两山地之间的河
固 双


究 •
流谷地中,受海洋影响小。(2)B 处海拔高于 A 处,易形成地形雨;B 处位于

重 难
迎风坡,C 处位于背风坡,故 B 处年降水量大于 A、C 两处。(3)大盐湖属于
课 时


内流湖,气候干旱,大陆冰川消退,故补给减少,蒸发旺盛,随着水分的减
课 时


层 作














习 •
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研究环境条件对作物始花期的影响,他 当


新 知
们通过上网、查阅报纸、杂志等获得如下资料。据此完成(1)~(2)题。
达 标


【导学号:17952025】 固


探 究
品种名称

金大 532
本地大豆
满仓金

攻 重
原产地
标 •



探 究
地形
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河网密集,水量大
分 层


解 读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探讨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计划课时:1课时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石凤海
2013年5月8日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活动实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差异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收集区 域的相关资料 第二步:资料的 分析与整理 第三步:区域差 异分析、比较
大冶的铁矿开采 三峡水电站 湖北省 江汉平原上的水稻
上海市
交通拥堵 上海长江大桥 市中心 黄浦江 水稻种植 市中心
长江上游, 位于西部 经济地带
长江中游, 位于中部 经济地带
长江入海口, 位于东部经 济地带
地形以山地、 山地、丘陵和 地形以平原为 高原为主;自 平原兼备;自 主,资源、能 然资源丰富 然资源丰富 源匮乏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收集资料的方法
在开展区域差异分析时,资料的收集是基础。
方法 直接收 集法
具体做法
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 到第一手资料。 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 杂志、书籍等,收集有关统计数据、文 字材料等。
间接收 集法
2.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方法 含义 说明
该方法主要反 映区域内地理事象 的概况和基本特点 等
举例
描述区域的位 置、范围、形状, 以及自然要素和人 文要素的特点等
对区域内气温、 降水量和河流的流量等 进行定量分析,了解河 流流量与气温、降水量 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 预测河流流量的变化情 况
对区域内的地理 定性的 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 和说明,包括文字叙 方法 述、图象展示和列表 归纳等
在河流上修建大 型水利工程,从综合 效益、对环境的影响 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 分析

1.1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1.1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制作:审核:日期:月日【课程标准】1、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3、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

增强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教学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教学过程】模块一区域和区域差异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札记1、区域概念2、区域特点3、区域划分的指标4、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从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来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

阅读课本P4-P5,完成下列问题:1、区域: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3、区域划分的指标:自然、社会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区域差异:指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5、区域差异研究(1)研究方法:比较法(2)研究内容:A、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B、分析以上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3)研究意义: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模块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札记1、产生原因2、划分界线3、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特征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地图册,了解基础内容2、引导学生把握每个自然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阅读教材P5-P7,结合左侧地图,完成下面的内容。

1、产生原因: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

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模块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札记1、产生原因2、划分界线3、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特征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地图册,了解基础内容2、引导学生把握每个自然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区域差异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列表比较法:地域分异规律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

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①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引导式教学法: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

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3、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4、联系法:地理环境由气候、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六大要素所构成,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

因此,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首先要抓住气候要素的特殊性,再结合具体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复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要联系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记忆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名称及相应的动物与土壤。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湘教版)

学生热爱祖 国、 报效祖 国 、 开发西部 的热情 。
三、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 、 西部发展差异 ; 东 中、 西部大开发 。 难 点: 区应如何 因地制宜 、 各 互相协助 、 协调发展 。 四、 教学 方法 调查 、 观察 、 读图 、 探究等。 五 、 学 过程 ▲ 教
西部大开发 的战略意义及发展 前景 , 高思辨 能力 。 提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学 习我 国的区域差异 , 进

了传统正文 固定 的表述模 式 , 采用正文 、 阅读 、 活动等形 式 , 利于教 师开展 活动和学 生 自主 、 有 合作 、 探究 问题 。 教材不 仅要求学生能 以地理 现象说明不 同区域 的差 异 , 更重要 的是引导学生通过 比较 区域之间 的差异 , 认识形
产 业 结 构 的 图表 . 来 表 示 同 类 地 理 事 物 的 内部 结 构 据 并 排 序 : 定 东、 、 用 确 中 西部 地 带 每 个 地 带 的 析 、 决 问题 解 差 异 及 构 成 或表 示 同一地 理 事物 的地 理 分 布 饼 优 势 产 业 和 劣 势 产业
等 方 面 分 析 ) 该 组 代 表 的 经 济 带 在今 后 的 ?
发 展 中应 注重 哪 几 个 方 面
学法 指 导 : 形 图 、 状 图 的判 读 : 形 图 是 学 生 尝 试 判 读课 本 第 1 扇 饼 扇 5页饼 状 图
引导 学 生 学会 读 图 . 并
以 圆 面 积 中 扇 形 的 大 小 表 示 地 理 数 字 资 料 小 组 合 作 : 论 东、 、 讨 中 西部 地 带 三 大 产 业 数 学 会 利 用 地 理 数 据 分
成 区域 差异的原 因, 明确 区域 发展的方 向。通过查找 资

差异区域发展 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022年)

差异区域发展 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022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收集我国南方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合作与交流。

3.通过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

2.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难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探究活动】读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回答p14 活动1、2、3【板书】一、东、中、西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点拨】东部有12个省,中部有9个省,西部有10个省。

只有北京不临海。

2.东中西部差异【读图思考】看图1-13,东部地带位于我国的沿海,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相比其他两个地带,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提问:看图1-14,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点拨】(1)产业结构差异:全国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而东部相对产业结构较好,二三产业比重都在40%以上,其他两个带中农业所占的比重都将近20%。

【探究活动】看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在图上指出这几个工业区的位置与名称。

第一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第一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3.综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 .综合的方法: 素进行综合分析。 素进行综合分析。 方法规律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单 元 活 动 学 会 分 析 区 域 差 异 教材深化透析 基础自主梳理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返回
贵州省
湖北省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市 第一产业比 第三产业比 重高,第二、重低, 重高,第二、重低,第二 产业比重高, 矿产、 主要 三产业比重 产业比重高, 矿产、能源 问题 低,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等资源缺乏 水平低, 较低, 水平低,人 较低,人均 均收入低 收入较低 区域 发展 成长阶段 转型阶段 再生阶段 阶段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学生版) 教案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学生版) 教案

第一章认识区域Array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阶段(第1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依据问题搜集资料,说明不同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推测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性,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人地协调观: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设计合理的发展策略,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预习案】〈注:1.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阅读12-18页,画出关键词,归纳每段话的主要思想,写在课本上,并绘制本节内容的主要内容(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预习检测,对的打√,错的打×:1.区域比较时,不仅要分析区域间的异同,还要考虑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2.英国和日本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理位置的不同。

3.导致英国和日本气候类型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答案:1.____;2.____;3.____。

【我的问题】【必~~~填内容!】(明人名言:我们要学会珍惜一样东西——“正常”。

——我晕永恒)【征集中,欢迎投稿】【探究案】【合作探究】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完成课本第12页活动,初步形成区域决策观。

【自主探究】完成课本第15-16页活动,了解一个区域的发展历程。

【合作探究】结合经验,完成课本第18页活动,进一步理解区域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

【当堂检测】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项不符合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变化的是()A.区域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B.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C.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成不变的D.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变化很大2.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文明多发祥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B.在后工业化时期,人类不再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自然条件始终是限制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D.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分布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教案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教案
教学参考
教辅、网络
授课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新课讲授】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1、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
(1)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2)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
2、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文字整理归类、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
3、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
(承转)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资料搜集的方法
(1)直接搜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间接搜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质、书籍等,搜集有关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
2、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方法
(1)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象展示和列表归纳
复习、回顾所学过的内容。
预习课本,完成学案预习教

二次备课
等。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本特点等。
(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其实质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地理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明确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
(3)综合的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承转)学习了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和步骤我们来举个例子具体看一下如何进行区域差异分析。
三、活动案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差异
长江流经我国地形的三大阶梯,贯穿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流域面积十分广阔。其中上游、中游、下游流经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

总(98-103)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2节)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1。

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教学难点:1。

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

(新授)一、基础知识(一)区域差异1、形成原因2、表现(二)区域差异比较——日本和英国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2)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2、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2)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三)我国的区域差异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名称2、三大自然区的界线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比较重点解析:1、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哪些方面?解析: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解析: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提示: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

4、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提示: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5、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第五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学历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学历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学习主题为“区域自然环境的分析与理解”,该主题聚焦于自然环境因素及其对地区的影响,强调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二、学习目标1. 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2. 掌握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框架和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 培养地理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正确回答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2.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对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 作业与报告: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评价其对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报告的逻辑性和条理性;4. 知识运用: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 知识讲解:介绍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并讲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地区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区域(如某省份或城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区域进行自然环境分析,并整理成报告。

5. 汇报交流:各组上台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共同点,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撰写一份报告。

高二地理(教学课件2021-4-1-16-52)41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高二地理(教学课件2021-4-1-16-52)41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大产业结构 不合理、第 一产业比重 较大
交通拥挤 居住拥挤 环境质量差 能源原料 不足
区域
发展阶 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 转型阶段

问题探究: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1、确定比较因素 2、列表 3、填写 4、发现和提出问题 5、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学会区域分析差异
小结
1、一般步骤 搜集资料——整理分析 ——差异比较——探索原因
2、主要方法 定性、定量、综合
3、活动事例 贵州、武汉、上海
一、当前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团支部影响力不足,认可度不高。一是班级团支部制度落实不规范。许多团支部未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开展团的各项 工作。二是团员意识薄弱。由。。。asda汽车保养https:///。。。asdasrew于中学时期入团准入门槛低,大多数的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入团,这就导致了团员对 团组织的理解和认可不足,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三是团支部地位弱化。在班级工作中,学生往往认为班委会承担了班级大部分的较为务实的管理事务,如学生日常事务、学风班 风建设、奖贷勤助勉等。而团支部主要负责思想引领、主题团日活动等较为务虚的工作,导致团员对团支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从而导致团支部地位弱化。 “吵tāo房”在90年代前是“结亲”(攸县称结婚后办酒为结亲)的一大盛事、趣事,通常在新郎家办喜酒的当天晚上,亲朋乡邻们对新郎新娘表示祝贺的一种方式,凡七十年代或 以前出生的人们都经历过,并且记忆犹新。“吵房”由房长主持,还配有一、二名副房长、硪手至少四名、歌手若干,新娘通常配有两名“送亲”的伴娘。晚饭后不久,先“赞 房”,由房长从外面开始高呼赞词,亲邻们凑拥着新郎新娘并接应房长进入厅堂,赞完厅堂后再进入厨房赞厨师走工等,最后进入洞房,赞父母、赞新郎、赞新娘,甚至赞其它家 俱物品等等,房长、副房长、亲邻们相互配合,气氛热烈、高潮迭起,笑声、尖叫声更是起伏不断。 他只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他是没有顾及的。随后,一位八零后女生也迫不及待地说起了自己的遭遇。她来自广东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她说小 时候,也因为不听话,经常被老师打手掌心。挨打了,还不能告诉家长。她妈妈要是知道了,肯定又是一顿臭骂甚至体罚。她妈妈的逻辑是,“肯定是你犯了错,否则老师怎么会 无缘无故打你呢?”同桌的一位九零后来自东北,这位帅气的大男孩清晰地记得自己被两位老师打了,一位男老师,一位女老师,两位老师让他印象深刻,几次挨打的经历,每个 细节,他都终身难忘。 混沌的走过了六年春秋,经历了人生最初的喜怒哀乐,也懂得了不少事情。六年的同窗,再过不久就要各散东西。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珍惜六年来的美好回忆,珍惜每一次成功的 喜悦与甜蜜,珍惜……最重要的是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从天地间搏杀出的日出,有其独特的壮美;在命运与逆境中的忍耐与对抗更能体现出一个人意志的顽强,记住,又到了梧 桐花开的日子,我们将很快迎来分别的时刻。同学们,前面的大风大浪正等着你们!初中的日子更辛苦,更艰难。希望大家在今后继续努力奋斗、拼搏。六年漫长的小学时光就快 结束了,也许,留下了许多回忆。但回忆再美好也只是回忆,未来的美好在等待着你努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经历过风雨洗礼之苦,哪能体会到雨后天晴之甘甜。 让我们的同学情谊像一杯美酒那样芬芳而甘淳,让我们的友谊像一盏明灯那样照亮你我前方的路。 二、高校思政教师对思政课教学应有的正确认识高校思政教师对思政课堂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了多种责任这,也要求他们扮演多重的角色,而能否扮演好这些角色,就 是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思政教师应扮演好“智能手机”而非“投影仪”的角色。思政课堂上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教师仅仅通过播放幻灯片进行教学,而 不考虑班级课堂的实际情况,最终造成机械化教学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囊括了法学、逻辑学、政治学等等众多学科,其知识覆盖面是极为广泛的,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 要从多角度出发,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拓展更多丰富、有趣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达到了公共课程教学的目的。“智能手机”能够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这 也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多样化的知识体系以及优秀的表达能力,思政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条件,而不应把课上死,把人教僵。仅仅通过播放幻 灯片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偷懒且极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不应该出现在高等教育的思政课堂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单元活动学会分析
区域差异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

教学重点:
1.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
2.进行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及案例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和合作,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3、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
4、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定性的方法
2、定量的方法
3、综合的方法
三、活动事例——长江三角洲不同区域的差异
1、搜集资料
2、整理、分析
活动(一)
自然资源状况丘陵为主
生物、矿产和
能源资源丰富地和平原兼备;
生物
、矿产和能源资
源丰富
匮乏
人均GDP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15.9
321.42068.8
活动(二)
绘制三省市的GDP总量柱状图绘制三省市的产业结构饼状图
活动(三)
三省市的发展阶段比较
贵州省湖北省上海省
资源优势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人力资源
丰富
主要问题工业基础薄弱,
科技文化欠发
达,交通落后大产业结构
不合理、第
一产业比重
较大
交通拥挤
居住拥挤
环境质量差
能源原料
不足
区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
问题探究: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1、确定比较因素
2、列表
3、填写
4、发现和提出问题
5、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总结:
学会区域分析差异
1、一般步骤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差异比较—探索原因
2、主要方法定性、定量、综合
3、活动事例贵州、武汉、上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