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26页PPT
合集下载
茶艺培训PPT讲课课件
![茶艺培训PPT讲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be06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9.png)
绿茶茶艺的茶具的摆设,用3~4个玻璃杯取代壶、杯摆设在茶盘中 央,最好在茶盘上摆成一直排,即一字形。
拿取物器手法
拿取物器手法 茶巾的手法
什么是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材质主要有棉、麻等,棉质的茶巾是上选,主 要要吸水性好,无异味。多用于茶叶冲泡过程中用来擦拭茶汁和水渍,尤其 是茶壶和茶杯壁和底部的水汁。置于茶盘之上。 茶巾的作用
转身步:在行进中,向左转体时,要在右脚落地时,以 右脚掌为轴向左转90度;向右转体时相反;转体时都 要身体先转,头随后转,表示礼貌。
姿态
各种着装和鞋跟的走姿
着旗袍走姿:身体挺拔、胸微含,下颌微收,步幅要小,髋部可随脚步和身体重心的 转移,稍左右摆动。
着长裙的走姿:着长裙使人显得修长,穿长裙走路要平稳,步幅可稍大些,转动时注 意头和身体协调配合,尽量不使头快速地左右转动。走动时可一手提裙。
注意不要耸肩歪脑,双手叉腰, 或抱在胸前;不要插入衣袋。
姿态
坐姿
不论是在茶客的桌上冲泡或在台上表演,坐姿是一种静 态造型,坐姿不正确会显得懒散无礼,有失高雅。端庄 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大方、自然、亲切 的美感。正确的坐姿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须端坐 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否则会因坐在边沿使椅(凳) 子翻倒而失态;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 放松;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 面部表情轻松愉快,自始至终面带微笑。切忌两腿分开 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 腰弓背、低头等。如果是作为客人,也应采取上述坐姿 。
什么是茶艺?
所谓茶艺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道程序进行艺术加工,将生活 中的泡茶技艺上升到一种表演艺术,使客人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泡 茶技艺偏重于生活,而茶艺表演则偏重于艺术,因而要求更高,影响也更大。
拿取物器手法
拿取物器手法 茶巾的手法
什么是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材质主要有棉、麻等,棉质的茶巾是上选,主 要要吸水性好,无异味。多用于茶叶冲泡过程中用来擦拭茶汁和水渍,尤其 是茶壶和茶杯壁和底部的水汁。置于茶盘之上。 茶巾的作用
转身步:在行进中,向左转体时,要在右脚落地时,以 右脚掌为轴向左转90度;向右转体时相反;转体时都 要身体先转,头随后转,表示礼貌。
姿态
各种着装和鞋跟的走姿
着旗袍走姿:身体挺拔、胸微含,下颌微收,步幅要小,髋部可随脚步和身体重心的 转移,稍左右摆动。
着长裙的走姿:着长裙使人显得修长,穿长裙走路要平稳,步幅可稍大些,转动时注 意头和身体协调配合,尽量不使头快速地左右转动。走动时可一手提裙。
注意不要耸肩歪脑,双手叉腰, 或抱在胸前;不要插入衣袋。
姿态
坐姿
不论是在茶客的桌上冲泡或在台上表演,坐姿是一种静 态造型,坐姿不正确会显得懒散无礼,有失高雅。端庄 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大方、自然、亲切 的美感。正确的坐姿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须端坐 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否则会因坐在边沿使椅(凳) 子翻倒而失态;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 放松;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 面部表情轻松愉快,自始至终面带微笑。切忌两腿分开 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 腰弓背、低头等。如果是作为客人,也应采取上述坐姿 。
什么是茶艺?
所谓茶艺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道程序进行艺术加工,将生活 中的泡茶技艺上升到一种表演艺术,使客人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泡 茶技艺偏重于生活,而茶艺表演则偏重于艺术,因而要求更高,影响也更大。
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
![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https://img.taocdn.com/s3/m/0690dd09844769eae009ed4c.png)
茶艺 解说
三段式行茶法——结束阶段 结束阶段 三段式行茶法 收具谢客
课堂实训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播放背景乐:古筝《高山流水》 方式 播放背景乐:古筝《高山流水》
茶礼 茶艺 程序 茶艺 手法
台下同学扮演客人进行点评 评价 台下同学扮演客人进行点评
内容
一名同学表演茶艺程序,另一名 一名同学表演茶艺程序, 配乐解说。 配乐解说。
5、若琛出浴 、
茶是至清至洁,天寒地 域的灵物,用开水烫洗 一下,本来就已经干净 的品茗杯和闻香杯。使 杯身杯底做到至清至 洁,—尘不染,也是对 各位嘉宾的尊敬。
6、乌龙入宫 、
茶似乌龙,壶似宫殿,取茶 通常取壶的二分之一处这主 要取决于大家的浓淡口味, 诗人苏轼把乌龙入宫比做佳 人入室,他言:“细作小诗 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在诗句中把上好的乌龙茶比 作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 轻移莲步,使得满室生香, 形容乌龙茶的美好。
3、叶嘉酬宾 、
操作:赏茶 解说:叶嘉是宋代诗人 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 叶嘉酬宾是请大家鉴赏 茶叶,可看其外形、色 泽,以及嗅闻香气。这 是铁观音,其颜色青中 常翠,外形为包揉形, 以匀称、紧结、完整为 上品。
4、孟臣净心 、
孟臣是明代的制壶名家 (惠孟臣),后人将孟 臣代指各种名贵的紫砂 壶,因为紫砂壶有保温、 保味、聚香的特点,泡 茶前我们用沸水淋浇壶 身可起到保持壶温的作 用。亦可借此为各位嘉 宾接风洗臣,洗去一路 风尘。
7、高山流水 、
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 茶。
8、春风拂面 、
用壶盖轻轻推掉壶口的 茶沫。乌龙茶讲究“头 泡汤,二泡茶,三泡四 泡是精华”。功夫茶的 第一遍茶汤,我们一般 只用来洗茶,俗称温润 泡,亦可用于养壶。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ppt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1a0283ad02de80d5d84021.png)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初制基本工艺: 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
精制工艺: 拣剔→复焙→包装。
乌龙茶初制过程图
采摘
乌龙茶的采摘期约为每年的4月10日左右至5月20 日,顶叶驻芽形成时,采摘驻芽开面的二三叶开面和大开面之区 别。闽南、台湾采摘多在小开面至中开面之间, 闽北、台湾采摘多在中开面和大开面之间。顶叶 开展4-7天达中开面,此时采摘比小开面时采摘 的香味较佳,冲泡次数也多。
乌龙茶精制工艺图
拣剔
将初制好的茶叶通过拣剔,去除茶梗、老叶及头尾 ,有的还须筛去碎屑,使外形更加均整、美观,口
感更好。
这道工序直到现在还是手工操作。
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
杀青
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 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做青的继续 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去水分呈热软状态,为揉捻程序
提供基础条件。
揉捻
是形成岩茶外形的界定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制率的 因素之一。
干燥
稳定茶叶品质,补充杀青效果的作用,使茶叶 达到较长时间的储藏而不变质。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 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 三分之一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
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之二以上称大开面。
萎凋
萎凋是做青的基础,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
做青
乌龙茶做青工序极为繁复,需经过多次的走水、摇青、发酵等交替进行 。摇青的目的是促进边缘摩擦,从而让水分走失更快,但是走失太快, 就达不到保留有益成分的目的,所以要走走停停。等青的目的是让茶青 在水分走势过程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
初制基本工艺: 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
精制工艺: 拣剔→复焙→包装。
乌龙茶初制过程图
采摘
乌龙茶的采摘期约为每年的4月10日左右至5月20 日,顶叶驻芽形成时,采摘驻芽开面的二三叶开面和大开面之区 别。闽南、台湾采摘多在小开面至中开面之间, 闽北、台湾采摘多在中开面和大开面之间。顶叶 开展4-7天达中开面,此时采摘比小开面时采摘 的香味较佳,冲泡次数也多。
乌龙茶精制工艺图
拣剔
将初制好的茶叶通过拣剔,去除茶梗、老叶及头尾 ,有的还须筛去碎屑,使外形更加均整、美观,口
感更好。
这道工序直到现在还是手工操作。
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
杀青
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 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做青的继续 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去水分呈热软状态,为揉捻程序
提供基础条件。
揉捻
是形成岩茶外形的界定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制率的 因素之一。
干燥
稳定茶叶品质,补充杀青效果的作用,使茶叶 达到较长时间的储藏而不变质。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 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 三分之一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
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之二以上称大开面。
萎凋
萎凋是做青的基础,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
做青
乌龙茶做青工序极为繁复,需经过多次的走水、摇青、发酵等交替进行 。摇青的目的是促进边缘摩擦,从而让水分走失更快,但是走失太快, 就达不到保留有益成分的目的,所以要走走停停。等青的目的是让茶青 在水分走势过程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
乌龙茶茶艺培训课件PPT
![乌龙茶茶艺培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64107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9.png)
02 乌龙茶冲泡程序 10、内外养身
将浸润茶叶的茶汤再次浇洒在壶身上,以茶汤滋润紫砂壶,起到养壶的作 用。
11、若琛听泉
品茗杯又称若琛杯,听泉是欣赏水流流出时落下的声音,既在欣赏水又表 明了人们对水的珍爱。
12、游山玩水
带给人一种与自然相同,悠然自得的感受。
02 乌龙茶冲泡程序 13、关公巡城
即循环分茶法,是传统茶道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至于冲泡次数,乌龙茶有“七泡有余香”之说,这与茶叶质量 和冲泡方法得当有关,但要注意每次冲泡好后要倒出茶汤,久泡于 壶中会影响浓醇甘鲜的滋味。
PART 02
乌龙茶茶艺的 冲泡程序
02 乌龙茶冲泡程序
1、佳叶共赏
今天,我们为您所选用的是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之极品。外形条索卷曲,肥 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油亮,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蜻蜓头,青蛙腿。 2、孟臣静心
01 乌龙茶冲泡要领
朱泥壶是泡铁观音的首选。 由于朱泥因高收缩本质或砂浆比率而呈现之皱纹,观壶 表是平整的,但侧面细察却有很多微细、紧密而天然之收 缩感浮现浆面,以此壶冲泡扬香力特高,茶汤紧结柔滑, 回甘强,属性十分特殊,最适合冲泡台湾高山茶,及福建 铁观音、黑茶等轻发酵重香气之佳茗。 只要是紫砂壶,不管何种泥料,都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 构,都具有透气性,都是宜茶的。唯独朱泥的收缩比大, 烧成后相对密度大,兼有瓷器善存茶香、紫砂可透气的性 能,故特别适宜泡乌龙、铁观音。
14、韩信点兵
茶壶内的茶水只剩下很小一点时,茶水在壶嘴一点一滴地流出,茶道术语称为 “韩信点兵”也。
15、敬奉香茗
铁观音汤色金黄,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并有兰花香味,风格 独特。“有茶中之王、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誉。
02 乌龙茶冲泡程序 16、乾坤旋转
第七讲乌龙茶艺赏析ppt课件
![第七讲乌龙茶艺赏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f6776383d049649a6658c8.png)
中华茶文化
主讲:叶楠
香 高 艺 美 品 乌 龙
乌龙茶的个中况味
• 铁观音茶冲泡后,香气高雅如兰花,味道 浓重而微带蜂蜜的甜香,且非常耐泡,有 “七泡有余香〞之佳誉。
• 武夷岩茶冲泡后那么香气浓郁青长,味道 醇厚回甘,茶水橙黄清澈,岩韵弥久。
安溪铁观音
安溪金桂铁观音,齿隙留香味悠悠。 碧叶镶缘红朴朴,质重如铁金汤稠。 潮汕烘炉玉书碾,孟臣罐酌假设琛瓯。 瓯瓯好茶联侨谊,健神健骨暖心胸。 童颜鹤发百岁翁,明眸皓齿丽姿容。 窈窕腰身随风舞,怀珍脱颖经典穷。 外洋环流家乡水,闽南奇茗具奇功。
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
“水以石泉为佳, 炉以炭火为妙,
茶具以小为上〞。
款款有致入仙境, 纤纤玉手沏香茗。 为君寻得观音韵, 色香味形有神功。
安溪工夫茶茶艺
• 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粹,茶主之纯心,化茶 友之净纯。 茶艺之韵:(雅)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 之优雅,展茶艺之神韵。 茶艺之德:(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 于茶客,联茶友之友谊。 茶艺之道:(和)人与人之调和,人与茶、人与自 然之调和,系心灵之挚爱。
掩盖茶味。 • 24.自斟漫饮 即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 25.欣赏歌舞 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三五朋友
品茶那么吟诗唱和。 • 26.游龙戏水 选一条索紧致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恍
假设乌龙在戏水。 • 27.尽杯谢茶 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武夷茶宴
武夷岩茶
<武夷茶> [清]陆廷灿 桑苧家传旧有经, 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 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 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 雀尖龙团取次分。
主讲:叶楠
香 高 艺 美 品 乌 龙
乌龙茶的个中况味
• 铁观音茶冲泡后,香气高雅如兰花,味道 浓重而微带蜂蜜的甜香,且非常耐泡,有 “七泡有余香〞之佳誉。
• 武夷岩茶冲泡后那么香气浓郁青长,味道 醇厚回甘,茶水橙黄清澈,岩韵弥久。
安溪铁观音
安溪金桂铁观音,齿隙留香味悠悠。 碧叶镶缘红朴朴,质重如铁金汤稠。 潮汕烘炉玉书碾,孟臣罐酌假设琛瓯。 瓯瓯好茶联侨谊,健神健骨暖心胸。 童颜鹤发百岁翁,明眸皓齿丽姿容。 窈窕腰身随风舞,怀珍脱颖经典穷。 外洋环流家乡水,闽南奇茗具奇功。
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
“水以石泉为佳, 炉以炭火为妙,
茶具以小为上〞。
款款有致入仙境, 纤纤玉手沏香茗。 为君寻得观音韵, 色香味形有神功。
安溪工夫茶茶艺
• 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粹,茶主之纯心,化茶 友之净纯。 茶艺之韵:(雅)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 之优雅,展茶艺之神韵。 茶艺之德:(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 于茶客,联茶友之友谊。 茶艺之道:(和)人与人之调和,人与茶、人与自 然之调和,系心灵之挚爱。
掩盖茶味。 • 24.自斟漫饮 即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 25.欣赏歌舞 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三五朋友
品茶那么吟诗唱和。 • 26.游龙戏水 选一条索紧致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恍
假设乌龙在戏水。 • 27.尽杯谢茶 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武夷茶宴
武夷岩茶
<武夷茶> [清]陆廷灿 桑苧家传旧有经, 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 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 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 雀尖龙团取次分。
乌龙茶茶艺表演(课堂PPT)
![乌龙茶茶艺表演(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5d3fbbf8c75fbfc77db292.png)
• 茶似乌龙,壶似宫
殿。取茶通常取壶 的二分之一处这主 要取决于大家的浓 淡口味。
•诗人苏轼将乌龙入
宫比做佳人入室, 诗言:“细作小诗 君勿笑,从来佳茗 似佳人”,形容乌 龙茶的美好。
16
2.7 冲水—芳草回春
此为第一次冲泡 茶叶,采用悬壶高 冲的方式使沸水冲 入壶中,起到洗茶 的作用。
继再将第一泡的 洗茶水倒入均匀倒 入闻香杯中。
4
1 乌龙茶文化与茶道
中国茶道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 宋朝。茶道即以茶载道,“道”寓于饮茶之中之 意 茶道基本过程
嗅茶:由客人依次闻、观茶叶; 温壶:用开水冲洗茶壶的内外; 装茶:用茶匙装大半壶,避免用手污染; 润茶:用沸水冲茶,刮出茶沫,倒出茶水; 冲茶:用开水,不同种类的茶叶,水温不同。
3
1 乌龙茶文化与茶道
乌龙茶来历
据载清朝雍正年间,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有名茶农 和猎手叫苏龙,因黝黑健壮,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突 见一头山獐,乌龙举枪射击,山獐负伤后拼命逃向山林, 乌龙紧追不舍终于捕获猎物。回到家中,已是掌灯时分, 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 翌日清晨才急忙炒制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 夜的鲜叶,已镶上红边,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将茶叶制好 后,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苦涩之味,经用心琢磨 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研 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
17
2.8 二冲水—凤凰三点头
茶艺讲究高冲 水,低斟茶。
采用这种方式也 寓意着欢迎客人的 到来,向客人表示 三次鞠躬。
18
2.9 刮沫—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推 掉壶口的茶沫。
殿。取茶通常取壶 的二分之一处这主 要取决于大家的浓 淡口味。
•诗人苏轼将乌龙入
宫比做佳人入室, 诗言:“细作小诗 君勿笑,从来佳茗 似佳人”,形容乌 龙茶的美好。
16
2.7 冲水—芳草回春
此为第一次冲泡 茶叶,采用悬壶高 冲的方式使沸水冲 入壶中,起到洗茶 的作用。
继再将第一泡的 洗茶水倒入均匀倒 入闻香杯中。
4
1 乌龙茶文化与茶道
中国茶道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 宋朝。茶道即以茶载道,“道”寓于饮茶之中之 意 茶道基本过程
嗅茶:由客人依次闻、观茶叶; 温壶:用开水冲洗茶壶的内外; 装茶:用茶匙装大半壶,避免用手污染; 润茶:用沸水冲茶,刮出茶沫,倒出茶水; 冲茶:用开水,不同种类的茶叶,水温不同。
3
1 乌龙茶文化与茶道
乌龙茶来历
据载清朝雍正年间,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有名茶农 和猎手叫苏龙,因黝黑健壮,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突 见一头山獐,乌龙举枪射击,山獐负伤后拼命逃向山林, 乌龙紧追不舍终于捕获猎物。回到家中,已是掌灯时分, 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 翌日清晨才急忙炒制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 夜的鲜叶,已镶上红边,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将茶叶制好 后,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苦涩之味,经用心琢磨 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研 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
17
2.8 二冲水—凤凰三点头
茶艺讲究高冲 水,低斟茶。
采用这种方式也 寓意着欢迎客人的 到来,向客人表示 三次鞠躬。
18
2.9 刮沫—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推 掉壶口的茶沫。
《乌龙茶茶艺》课件
![《乌龙茶茶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4fb0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7.png)
详细描述
闽北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一带,是乌龙茶的重 要产地之一。其茶树生长在岩石缝里,因此具有独特的岩香 和韵味。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品种有武夷岩茶、大红袍等,其 制作工艺精湛,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闽南乌龙茶
总结词
闽南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和滋味,是中国乌龙茶的代 表之一。
量。
用纯净水冲泡
使用纯净水来冲泡乌龙茶,以 保证茶汤的口感和品质。
注意泡茶技巧
掌握好泡茶技巧,如水温、浸 泡时间等,以充分展现乌龙茶 的特点和品质。
客观评价
在品鉴和品尝过程中,要客观 评价乌龙茶的品质,不掺杂个
人喜好和情感因素。
05
CATALOGUE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与养生之道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
降低血压
乌龙茶的传说
相传乌龙茶的发现是因为乌龙僧 人在某次采茶过程中,将茶叶放 在石磨上磨碎,意外地发现了这 种半发酵茶。
乌龙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文化内涵
乌龙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 茶道、茶艺、茶文化等,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体现
乌龙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口感 和品质,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和历史意义。
泡茶水温
乌龙茶的冲泡水温一般在95℃-100℃之间,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和个人的口感喜好来 选择。如果水温过低,茶叶的香气和味道无法充分释放;如果水温过高,则容易造成茶
叶苦涩。
用水选择
泡茶用水应该选择清洁、无异味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氯、铅等有害 物质的自来水,以免对茶叶产生不良影响。
泡茶的步骤与技巧
CATALOGUE
乌龙茶的品鉴与品尝
品鉴乌龙茶的方法与技巧
观察茶形
闽北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一带,是乌龙茶的重 要产地之一。其茶树生长在岩石缝里,因此具有独特的岩香 和韵味。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品种有武夷岩茶、大红袍等,其 制作工艺精湛,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闽南乌龙茶
总结词
闽南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和滋味,是中国乌龙茶的代 表之一。
量。
用纯净水冲泡
使用纯净水来冲泡乌龙茶,以 保证茶汤的口感和品质。
注意泡茶技巧
掌握好泡茶技巧,如水温、浸 泡时间等,以充分展现乌龙茶 的特点和品质。
客观评价
在品鉴和品尝过程中,要客观 评价乌龙茶的品质,不掺杂个
人喜好和情感因素。
05
CATALOGUE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与养生之道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
降低血压
乌龙茶的传说
相传乌龙茶的发现是因为乌龙僧 人在某次采茶过程中,将茶叶放 在石磨上磨碎,意外地发现了这 种半发酵茶。
乌龙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文化内涵
乌龙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 茶道、茶艺、茶文化等,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体现
乌龙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口感 和品质,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和历史意义。
泡茶水温
乌龙茶的冲泡水温一般在95℃-100℃之间,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和个人的口感喜好来 选择。如果水温过低,茶叶的香气和味道无法充分释放;如果水温过高,则容易造成茶
叶苦涩。
用水选择
泡茶用水应该选择清洁、无异味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氯、铅等有害 物质的自来水,以免对茶叶产生不良影响。
泡茶的步骤与技巧
CATALOGUE
乌龙茶的品鉴与品尝
品鉴乌龙茶的方法与技巧
观察茶形
青茶(乌龙茶)的加工过程PPT课件
![青茶(乌龙茶)的加工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53b412cf84b9d528ea7aa1.png)
各号茶的正茶及三
口茶再经手工拣剔
后,做到“三清一
净“即茶中的梗 、
片、杂物清,地下
茶净,这样就可进
入下一道工序。
楚雄农校 卢 斌 制
.
10
青茶(乌龙茶)的加工过程
干燥
楚雄农校 卢 斌 制
.
11
青茶要求叶底的黄亮红边,是形成于萎凋和做青阶段,由于萎凋时叶 缘失水快,细胞滚浓缩也快,氧化趋势加强,加之摇青时叶片与筛网 摩擦,破坏边缘细胞,多酚类化合物与氧化接触被氧化而使叶缘变红。 从物理性状来说,如果鲜叶太幼嫩,没有达到一定的硬化程度,萎凋 失水过快,摇青时鲜叶较平优于筛面,就不能达到擦破叶缘细胞的目 的,而且会使整个叶片产生红变,制成的茶叶的香气不高,不符合品 质要求。
气和去除臭味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摇青创造良好的条件。晒青温度要求日 光柔和余射,摊叶宜均薄,必要时可"二凉二晒",时间10分钟至1小时,其 间翻拌2-3次。晒青程度,一般 至失去光泽,叶色转暗绿,顶叶下垂,梗 弯而不断,手捍有弹性感。晒青后要再青,使其鲜叶"还阳"
室内萎凋: 将采回的鲜叶摊放在笳笠上,静置于凉青架,酌 情翻动2-3次使萎凋
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 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间隔期为40 -50天,在具体掌握上,应做到"开头适当早,中间网刚好,后 期不粗老"
楚雄农校 卢 斌 制
.
5
青茶(乌龙茶)的加工过程
日光萎凋: 它利用光能热量使鲜叶适度失水,促进栈的活化,这对形成乌龙茶的香
均匀,闵青一般不独进行 ,与晒青相结合,它的主要作用:一是散发叶面 水分和叶温,使茶青"转活"保持新鲜度;二是可调节晒青时间,延缓晒青水 分蒸发的速度,便于摇青在一天是对晒青不足的鲜叶,也是一种补救的方法。 凉青的适度是:嫩梗青绿饱水,叶表新鲜、无水分。
茶艺与服务培训讲义(PPT 75页)
![茶艺与服务培训讲义(PPT 7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988bf66763231126edb11b1.png)
四. 相关知识与技能
知识点二:绿茶(含西湖龙井)的作用:
1.绿茶抗衰老 2.绿茶抗菌 3.绿茶降血脂 4.绿茶瘦身减脂 5.绿茶防龋齿、清口臭 6.绿茶防癌 7.绿茶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
8.绿茶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茶艺与服务
五.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一:仪态练习
坐姿:①挺胸收腹,双肩自然下垂,手放在茶巾上,坐椅子的1/3,进行练习;
2.温杯
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
3.鉴赏干茶
鉴赏杭白菊的外形和色泽。
4.白龙入宫
将杭白菊投入玻璃杯中
5.悬壶高冲
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 让茶叶在水中翻动
茶艺与服务
任务一 沏泡菊花茶
6.静心润茶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叶,使干茶吸水舒展
2.赏茶
即观赏花茶的外形,闻花茶的香气,察看茶坯的质量
3.投茶
根据盖碗的大小来选择投茶量
4.润茶
冲泡花茶宜用90℃左右的开水,首先冲入盖碗容积的1/4的热水来润茶
5.泡茶
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水,使杯中花茶随水浪上下翻滚,顷刻间香气缥缈
茶艺与服务
任务二 沏泡茉莉花茶
6.闷茶
茶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闷茶的过程象征着天、地、人 共同化育茶的精神
16.喜闻幽香
茶艺与服务
任务二:沏泡福建乌龙茶
方法与步骤
17.初品奇茗
18.收杯尽具
茶艺与服务
福建乌龙茶的制作
(1)闽南乌龙茶初制工序:凉青→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初包 揉→复烘→复包揉→足火。 (2)闽北乌龙茶的初制工序:晒青→凉青→摇青(做手) →炒青→揉捻→复 炒→复揉→毛火→扇簸摊凉→拣剔→足火→炖火。
知识点二:绿茶(含西湖龙井)的作用:
1.绿茶抗衰老 2.绿茶抗菌 3.绿茶降血脂 4.绿茶瘦身减脂 5.绿茶防龋齿、清口臭 6.绿茶防癌 7.绿茶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
8.绿茶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茶艺与服务
五.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一:仪态练习
坐姿:①挺胸收腹,双肩自然下垂,手放在茶巾上,坐椅子的1/3,进行练习;
2.温杯
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
3.鉴赏干茶
鉴赏杭白菊的外形和色泽。
4.白龙入宫
将杭白菊投入玻璃杯中
5.悬壶高冲
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 让茶叶在水中翻动
茶艺与服务
任务一 沏泡菊花茶
6.静心润茶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叶,使干茶吸水舒展
2.赏茶
即观赏花茶的外形,闻花茶的香气,察看茶坯的质量
3.投茶
根据盖碗的大小来选择投茶量
4.润茶
冲泡花茶宜用90℃左右的开水,首先冲入盖碗容积的1/4的热水来润茶
5.泡茶
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水,使杯中花茶随水浪上下翻滚,顷刻间香气缥缈
茶艺与服务
任务二 沏泡茉莉花茶
6.闷茶
茶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闷茶的过程象征着天、地、人 共同化育茶的精神
16.喜闻幽香
茶艺与服务
任务二:沏泡福建乌龙茶
方法与步骤
17.初品奇茗
18.收杯尽具
茶艺与服务
福建乌龙茶的制作
(1)闽南乌龙茶初制工序:凉青→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初包 揉→复烘→复包揉→足火。 (2)闽北乌龙茶的初制工序:晒青→凉青→摇青(做手) →炒青→揉捻→复 炒→复揉→毛火→扇簸摊凉→拣剔→足火→炖火。
乌龙茶 ppt课件
![乌龙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359ddb76c66137ef06199f.png)
PPT课件
7
乌龙茶的传播
• 乌龙茶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中叶,乌龙茶的树品种、制法以及产 品在武夷山出现后,便开始像外传播,基本形成了闽北、闽南、广东、台湾 四大乌龙茶并行的格局。
PPT课件
8
乌龙茶的特征
• 茶叶外观:绿叶红镶边 • 茶汤颜色:金黄澄澈 • 茶味品鉴:有绿茶的清幽鲜爽,又不似绿
• 降血脂,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 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抗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 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
PPT课件
17
乌龙茶饮用禁忌
一是空腹不饮,否则感到饥肠辘辘,头 晕欲吐,人们称是“茶醉”; 二是睡前不饮,否则难以入睡; 三是冷茶不饮,冷后性寒,对胃不利。 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因
客服部培训(三)
乌龙茶
培训人:解粉萍 培训时间:2015年03月02日
PPT课件
1
乌龙茶
• 初识乌龙 • 乌龙茶的传播 • 乌龙茶的分类 • 乌龙茶的品质特征 •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 乌龙茶的功效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PPT课件
6
乌龙茶的起源与历史
•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乌龙茶根植于 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吸收融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加工技 术,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 龙凤团茶是乌龙茶的前身,宋元时期的贡茶为龙凤团茶, 直到明朝时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觉得龙凤团茶的工艺复 杂,徒耗民力,因而下令罢贡,龙凤团茶随之消失,渐渐 演变为今日散状的乌龙茶。
• 武夷肉桂:又称玉桂
乌龙茶茶艺
![乌龙茶茶艺](https://img.taocdn.com/s3/m/d49f7a59a300a6c30d229f38.png)
第一道程序 孔雀开屏(展示茶具)
随手泡;茶道组——茶则、茶夹、 茶漏、茶匙、茶针;茶叶筒;茶巾; 杯托;品茗杯;闻香杯;紫砂壶; 公道杯;滤网。
第二道程序 嘉叶共赏(赏茶)
与来宾共同鉴赏茶叶的外观特征。
实训任务2:乌龙茶的冲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铁观音的品质特征。 2、掌握:紫砂壶冲泡铁观音的基本程序。
重点与难点 1、重点:乌龙茶茶艺表演中所用茶具及其功能; 铁观音的品质特点。 2、难点:完整而流畅地介绍乌龙茶茶艺表演中所 用茶具及其功能。
• 闽北乌龙茶
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 青茶莲心、龙须茶、建州青茶
• 闽南乌龙茶
• 广东乌龙茶
• 台湾乌龙茶
大红袍
白鸡冠
水 金 龟
• 闽北乌龙茶
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 青茶莲心、龙须茶、建州青茶
• 闽南乌龙茶
铁观音、永春佛手、诏安八仙、 平和白芽奇兰、漳平水仙茶饼
• 广东乌龙茶
• 台湾乌龙茶
黄金桂
• 闽北乌龙茶
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 青茶莲心、龙须茶、建州青茶
• 闽南乌龙茶
铁观音、永春佛手、诏安八仙、 平和白芽奇兰、漳平水仙茶饼
乌 龙 茶
实训任务1:介绍茶具与赏茶 实训任务2:乌龙茶的冲泡 实训任务3:分茶与奉茶 实训任务4:乌龙茶品饮艺术 实训任务5:乌龙茶茶艺表演展示
实训任务1:介绍茶具与赏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乌龙茶的分类,乌龙茶的品质特征。 2、掌握:乌龙茶茶艺表演中所用茶具及其功能; 铁观音的品质特点。
第九道程序 春风拂面(刮沫)
将泡茶冲出的白色泡沫用茶盖轻 轻拭去。
第十道程序 涤尽凡尘(清洗紫砂壶表面)
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共28页
![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共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f7febe573968011ca2009130.png)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PPT共28页
![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PPT共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145fba9aaf1ffc4fff47ac5c.png)
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