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课教师培训教案
小学航模培训教学计划
小学航模培训教学计划第一节:课程概述飞行器模型是现代科技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模型飞行器,小学生不仅可以体验科技的魅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教学计划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飞行器模型的制作和飞行实践,促进他们对科技的理解和探索,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二节: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飞行器模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 学习飞行器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了解并掌握飞行器的基本飞行规则和技巧;4.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三节: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飞行器模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1. 介绍飞行器模型的种类和用途;2. 讲解飞行器模型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3. 展示不同类型的飞行器模型,并说明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飞行器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巧1. 介绍飞行器模型制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2. 演示飞行器模型的制作过程,并注重讲解制作技巧;3.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飞行器模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第三部分:飞行器的基本飞行规则和技巧1. 介绍飞行器的基本飞行原理和规则;2. 演示飞行器的基本飞行技巧,并示范飞行器的起飞、飞行和着陆过程;3. 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亲自操作飞行器进行飞行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第四节: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相结合:教师在讲解飞行器模型的知识和制作方法时,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2. 演示操作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亲眼见到,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 团队合作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在飞行器模型制作和飞行实践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
第五节:教学流程第一天:飞行器模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1. 介绍飞行器模型的种类和用途;2. 讲解飞行器模型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3. 展示不同类型的飞行器模型,并说明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小学体育航模课程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小学体育航模课程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航模的基本构造和飞行原理,初步掌握航模的操控技巧。
2.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航模的历史、发展以及航模运动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航模的基本构造、飞行原理和操控技巧。
2. 教学难点:航模的精准操控和飞行安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航模模型、遥控器、电池、操作说明书等。
2. 场地:宽敞的空地,确保飞行安全。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航模运动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航模飞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航模的魅力。
(二)基本理论讲解(10分钟)1. 讲解航模的基本构造,包括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等部分。
2. 介绍航模的飞行原理,如升力、阻力和重力等。
3. 强调飞行安全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航模模型和遥控器。
2. 教师示范航模操控技巧,包括起飞、降落、转弯等动作。
3. 学生跟随教师指导,尝试操控航模进行飞行。
(四)分组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操控技巧。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飞行安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操作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航模操控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技能掌握程度。
2. 了解学生对航模知识的理解和飞行安全意识的提高。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航模模型的制作或维修。
2. 收集航模相关的资料,了解航模运动的发展。
九、备注:1. 教师需确保学生在飞行过程中遵守安全规定,避免发生意外。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个性化的航模模型。
3. 定期组织航模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以上为小学体育航模课程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如何开展航模培训课程设计
如何开展航模培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航模的基本构造、原理和分类;2. 学生掌握航模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3. 学生了解航模在我国科技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航模的拼装和调试;2. 学生具备基本的航模操控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飞行表演;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航模在制作和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航模运动的兴趣,增强对科技创新的热情;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协作和沟通,培养团队精神;3. 学生通过航模培训,提高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信念。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航模知识体系,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航模基本知识:介绍航模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分析航模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材料选择。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航模概述,第一节 航模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 航模的发展与应用。
2. 航模制作与拼装:讲解航模制作的基本步骤、工具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航模拼装、调试及飞行前的准备工作。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航模制作,第一节 航模制作的基本步骤,第二节 航模制作工具与材料,第三节 航模调试与飞行准备。
3. 航模操控与飞行技巧:教授航模的基本操控方法,训练学生进行简单飞行表演;分析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航模操控与飞行技巧,第一节 航模操控基本方法,第二节 飞行表演与训练,第三节 飞行问题分析与解决。
4. 航模安全与维护:强调航模飞行安全意识,介绍安全操作规程;讲解航模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航模安全与维护,第一节 航模飞行安全,第二节 航模日常维护与保养。
初中航模培训教案
初中航模培训教案课时安排:24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模的基本知识,掌握航模的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航空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航模的基本知识2. 航模的制作技巧3. 航模的飞行原理4. 航模比赛规则5. 创新航模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航模的基本知识1. 教师介绍航模的定义、历史和发展现状。
2. 学生了解航模的分类,如固定翼航模、旋翼航模、滑翔机等。
第二课时:航模的制作材料和工具1. 教师介绍航模制作的材料,如塑料、泡沫、木头等。
2. 学生学习使用航模制作工具,如刀具、胶水、螺丝刀等。
第三课时:航模的制作技巧(一)1. 教师讲解航模制作的步骤,如设计、裁剪、拼接等。
2. 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固定翼航模。
第四课时:航模的制作技巧(二)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航模的飞行原理,如升力、阻力、推力等。
2. 学生根据飞行原理对制作的航模进行调整。
第五课时:航模的飞行原理1. 教师讲解航模的飞行原理,如升力、阻力、推力等。
2.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飞行原理。
第六课时:航模的飞行技巧1. 教师讲解航模的飞行技巧,如起飞、飞行、降落等。
2. 学生进行航模飞行实践。
后续课时:航模比赛规则、创新航模设计、实践活动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航模制作的质量、飞行效果和创新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
3. 学生对航空科技的兴趣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资源:1. 航模制作材料和工具。
2. 航模教学视频、图片等资料。
3. 航模飞行场地。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飞行实践中。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组织学生参加航模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合课外阅读、参观航空博物馆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航模课教师培训教案
航模教师培训课程第一节航空模型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什么叫航空模型。
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其技术要求是: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二)、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
它包括模型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
航空模型活动从一开始起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航空模型是探索飞行奥秘的工具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着飞行。
昆虫、岛禽、风吹起树叶和上升的炊烟,都曾引起过人类飞行的遐想。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着后羿的妻子嫦娥偷食了长生药而飞上月宫的美妙故事。
这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追求和向往。
在载人的航空器出现之前,人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的航空摸型。
不断地探索着飞行的奥秘。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型。
《韩非子》记载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宋朝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御宽》中也有“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翩,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记载。
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竹蜻艇等。
唐代以后,我国的风筝传到国外,在世界上流传开来。
西方有人用风筝敢飞行试验,探索制造飞机的可能。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作者,他们的飞机在1908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
航模课教师培训计划
航模课教师培训计划一、培训背景随着航空模型课程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和重视,培训一支专业的航模课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航模课教师培训计划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1.提升教师对航空模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培养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
3.强化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沟通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增强教师团队协作意识,共同提升办学水平。
三、培训内容1.航空模型技术介绍: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模型的种类、构造及原理。
2.航模课程知识学习:介绍航模课程的教学要点和学习重点,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
3.教学策略与方法:分享航模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4.课堂实践与案例分析:组织教师们进行实际教学操作,并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四、培训方式1.线上学习: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课程等方式进行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授。
2.线下实践:安排教师们参观航模实验室、参与模型飞行比赛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3.研讨交流:定期组织教师座谈会、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分享。
五、培训评估1.考核测试:定期组织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评估教师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2.教学观摩:安排专家进行教学观摩和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3.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
六、培训总结通过航模课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教师们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航空模型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推动航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航模课教师,为航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为航模课教师培训计划的详细内容,希望广大教师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学生的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园航模课教案
幼儿园航模课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 - 了解航模的概念和种类; - 能够观察航模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 -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思路导引本课程以“航模飞行”为主题,通过幼儿园航模课的教学实践,引导幼儿了解航模的种类和特点,观察分析航模的常见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环节1. 开场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了解“航模”的概念,并引导对其进行分类。
2. 实践操作(40分钟)•展示不同种类的航模,观察航模的特点和结构;•以纸张为材料,教授如何制作简易的航模;•对幼儿进行实操,让幼儿亲手体验制作航模的过程;•在实操中,引导幼儿发现和观察航模的特点,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3. 结束总结(15分钟)•通过总结,让幼儿得到本课程的实际收益;•收集幼儿的反馈:幼儿对航模课程的感受及意见;•进行教师批评,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措施。
四、教学准备•不同种类的航模;•透明胶、剪刀、纸张等制作材料;•笔记本电脑;•空旷的室内教学场地。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听取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反馈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并在下一次授课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六、教学心得作为一位幼儿园的航模课教师,我深刻体会到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幼儿能够受益匪浅。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在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实操过程中,整个课程显得非常生动有趣,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高,教师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因此,我认为幼儿园航模课的教学授课应当增加多样性,既实践又观察,力求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航模课程教案
航模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航模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2. 掌握航模制作、操作和维护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航模的定义和分类:a. 介绍航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b. 讲解航模的分类,如遥控飞机、遥控船等。
2. 航模制作基础:a. 工具和材料的介绍;b. 航模制作的基本步骤;c.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台简单的航模。
3. 航模的操作技巧:a. 遥控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原理;b. 飞行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c.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操作航模进行飞行练习。
4. 航模的维护与调试:a. 航模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b. 航模的保养与维护;c. 实践操作:学生学习航模的常见故障排除和维护调试。
5. 航模比赛和团队合作:a. 介绍航模比赛的形式和规则;b.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组织学生形成小组进行航模比赛。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a. 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自己对航模的了解;b. 激发学生学习航模的兴趣。
2. 讲解航模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a. 介绍航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b. 分类介绍各种类型的航模。
3. 航模制作基础(30分钟):a. 介绍航模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b. 演示并讲解航模制作的基本步骤;c.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台简单的航模。
4. 航模的操作技巧(30分钟):a. 介绍遥控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原理;b. 讲解航模的飞行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c. 学生亲自操作航模进行飞行练习。
5. 航模的维护与调试(20分钟):a. 介绍航模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b. 讲解航模的保养与维护;c. 学生学习航模的常见故障排除和维护调试。
6. 航模比赛和团队合作(20分钟):a. 介绍航模比赛的形式和规则;b.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组织学生形成小组进行航模比赛。
7. 小结和评价(15分钟):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b.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c.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航模领域。
2024年度小学航模初级班备课教案20节
检查操纵系统是否灵活、各部件连接是 否牢固,调整重心位置和旋翼角度。
接收机信号异常
检查接收机天线和电池接触情况,更 换损坏的部件或调整信号接收位置。
2024/2/2
动力不足或过热
检查发动机和电池状态,调整电子调 速器参数,确保动力系统正常工作。
其他问题
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更 换损坏的部件、调整飞行环境等。
31
学员心得体会交流
2024/2/2
制作心得
学员分享自己在航模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包括材料选择、 加工方法、动力系统搭配等。
飞行体验
学员讲述自己在飞行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如飞行时的紧张、兴奋 、挫败和成功等。
比赛收获
参加过比赛的学员分享自己在比赛中的收获和感悟,包括比赛经验 、技能提升、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等。
16
调试技巧及飞行性能优化
重心调整
通过移动机翼前后位置或增加配重, 使飞机重心位于合适位置。
机翼角度调整
根据飞行情况,适当调整机翼角度, 以改善飞机的爬升和滑翔性能。
2024/2/2
尾翼调整
调整尾翼角度和面积,以改善飞机的 稳定性和操纵性。
动力系统调试
检查橡皮筋、电动机等动力系统是否 正常工作,必要时进行调整或更换。
安全飞行区域
选择空旷、无遮挡物的场地进行飞行,避免在人群密集或 建筑物附近飞行。
飞行注意事项
保持与航模的安全距离,避免在飞行中触碰航模;注意风 向和风速,避免在恶劣天气下飞行;遵守飞行规则,避免 与其他飞行器发生碰撞。
2024/2/2
紧急处理措施
了解航模失控、电池过热等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确保 安全飞行。
塑料
小班航模课程教案
小班航模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小班航模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航空模型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航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介绍。
2. 航模的组装和调试技巧。
3. 航模的基本操控和飞行技巧。
4.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一架简单的航模。
教学步骤:第一课:航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介绍1. 引入航模主题,观看航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幼儿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航模的基本原理,如重力、空气动力学等。
3.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航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课:航模的组装和调试技巧1. 展示航模的组装过程,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 分发简单的航模拼装套件,引导幼儿按照说明书进行组装。
3. 引导幼儿进行调试,检查航模的飞行性能和平衡性。
第三课:航模的基本操控和飞行技巧1. 介绍航模的遥控器和各个控制杆的功能。
2. 在室内或室外开设适当的飞行场地,让幼儿亲自操作航模进行简单的飞行。
3. 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起飞、降落、转弯等飞行技巧。
第四课: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一架简单的航模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架简单的航模。
2. 引导幼儿合作分工,共同完成航模的组装和调试。
3.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航模,并进行简单的飞行表演。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
2. 检查幼儿在组装和调试航模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理解程度。
3. 观察幼儿在飞行实践中的操控和飞行技巧。
4. 评估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航模图片和视频素材。
2. 航模拼装套件和工具。
3. 室内或室外飞行场地。
教学延伸:1. 组织航模比赛,让幼儿展示他们的飞行技巧和航模制作成果。
2. 邀请航模爱好者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进一步拓展幼儿对航模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反思:1. 教案中的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明确,是否能够顺利引导幼儿学习。
航模课教课教案讲稿
航模课教课教案讲稿教案标题:航模课教学教案讲稿教案目标:1. 了解航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航模的组装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航模的基本原理和组装技巧。
2. 航模的操作方法和飞行技巧。
3.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航模的飞行控制和操纵技巧。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航模装配工具和材料。
2. 航模的组装和操作指导手册。
3. 飞行场地和安全保障设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航模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航模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航模的了解和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航模的基本原理和组装技巧。
2. 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展示航模的组装过程和注意事项。
3. 引导学生理解航模的飞行原理和控制方法。
三、操作演示(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航模的组装和调试。
2. 演示航模的操作方法和飞行技巧。
3. 引导学生进行模拟飞行训练和操纵练习。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自行组装和调试航模。
2. 学生进行航模的飞行操作和操纵练习。
3. 教师和助教进行指导和辅助。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组装和操作的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航模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航模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技能。
2.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如制作航模影片或设计航模场地。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组装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技能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航模作品和飞行技巧。
3. 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针对学生的不足提供指导和建议。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案结束。
航模课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航模课教师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标1.了解航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2.掌握航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3.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航模教学任务4.了解航模教学中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5.培养积极的教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二、培训内容1.航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2.航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3.航模实践操作技能4.航模教学中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5.教学态度和团队合作三、培训方式1.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学习航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2.实践操作利用模拟教学和实际教学场景,进行航模实践操作练习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学习航模教学中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四、培训计划1.第一阶段时间:2天内容:理论学习安排: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材选定和教学资源整理2.第二阶段时间:3天内容: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练习 3.第三阶段时间:1天内容: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安排: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及总结4.第四阶段时间:1天内容:结业考核安排:进行结业考核,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五、培训评估1.自评教师对自己的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价2.同行评估其他教师就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3.学员评估学员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六、培训考核1.结业考核教师完成培训课程后,进行结业考核2.培训成绩根据培训考核结果,评定教师的培训成绩七、培训后续1.跟踪督导定期对教师进行跟踪督导,及时了解教学情况2.继续学习教师可以继续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专业水平3.教学实践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八、培训资源1.专业教材为教师准备专业的教材,便于学习和备课2.教学设备提供航模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保障教学质量3.教学场地确保有适合的教学场地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九、培训效果1.培训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航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2.培训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航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3.培训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独立完成航模教学任务4.培训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5.培训教师能够熟悉航模教学中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十、总结通过以上培训计划方案,能够全面提高航模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航模培训航模飞机制作教程学习教案
航模培训航模飞机制作教程学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为《航模培训航模飞机制作教程》,主要学习的内容有:航模飞机的基本结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以及飞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模飞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制作航模飞机的技能。
2. 通过制作航模飞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学生理解飞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航模飞机的基本结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
难点:飞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航模飞机制作教程PPT。
学具:航模飞机制作材料包、剪刀、胶水、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航模飞机飞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航模飞机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航模飞机的基本结构,讲解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骤。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航模飞机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讲解飞行原理,并进行演示。
5. 练习:学生尝试飞行自己制作的航模飞机,并找出问题进行改进。
六、板书设计:航模飞机制作教程1. 基本结构2. 制作材料3. 制作步骤4. 飞行原理七、作业设计:1. 描述航模飞机的基本结构。
2. 简述制作航模飞机的步骤。
3. 解释飞行原理。
答案:1. 航模飞机的基本结构包括:机身、机翼、尾翼、动力系统、控制系统。
2. 制作航模飞机的步骤:剪裁材料、组装机身、组装机翼和尾翼、安装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调试。
3. 飞行原理:通过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差,形成升力,使飞机起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但在飞行原理的理解上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飞行原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航模比赛,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024版航模初级培训教程教学课件
动力系统
检查发动机、电机、螺旋桨等部件,确保动 力输出平稳、无异常。
操控系统
检查舵机、连杆、遥控器等部件,确保操控 灵活、准确。
电池状态
检查电池电量、电压、充放电性能等,确保 电池安全可靠。
常见故障排查及维修方法
飞行不稳定
检查机身平衡、螺旋桨安装、动力系统等,调整相应参数以恢复飞行稳定。
遥控器失灵
阅读说明书
认真阅读航模产品说明书,了解组装步骤和注意 事项。
检查配件
检查航模配件是否齐全、完好,如有损坏或缺失 应及时联系商家处理。
逐步完成组装过程演示
机身组装
01
按照说明书要求,逐步完成机身的组装,确保各部件安装正确、
牢固。
动力系统安装
02
安装电机、电调、螺旋桨等动力系统部件,注意接线正确、紧
固可靠。
飞行姿态
了解飞行器的平飞、爬升、俯冲、 转弯等基本飞行姿态。
动力系统
了解航模发动机或电动机的工作原 理及性能参数。
飞行环境
掌握风、气温、气压等气象条件对 飞行的影响。
航模结构组成
机身
机翼
承载发动机、设备、电 池等,提供飞行稳定性。
产生升力,控制飞行姿 态。
尾翼
包括垂直尾翼和水平尾 翼,用于控制航向和俯
控制系统安装
03
安装飞控、接收机、舵机等控制系统部件,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控制灵敏。
调试与试飞前检查
调试设备
使用专业调试设备对航模进行全面检查,确 保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试飞前准备
检查航模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各部件连接是 否可靠,做好试飞前准备工作。
检查飞行环境
检查飞行场地是否安全、空旷,确保无障碍 物干扰飞行。
新手航模实战教学教案
新手航模实战教学教案教案标题:新手航模实战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航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空中操控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航模的定义和种类,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激发学生对航模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航模在飞行中能保持平衡和稳定。
知识讲解:1. 解释航模的基本部件,如机身、机翼、尾翼、电机等,并介绍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讲解航模的控制原理,包括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3. 介绍航模的操控设备,如遥控器和接收器,以及它们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1. 分组让学生互相合作,组装一架简单的航模,并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组装过程中。
2. 指导学生进行航模的调试和测试,确保航模的各项功能正常。
3. 在开阔的场地进行飞行实践,要求学生按照指导进行起飞、飞行、转弯、盘旋、降落等基本动作操作。
4. 强调飞行安全意识,包括遵守飞行规则、注意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等。
总结与展示:1. 学生进行飞行实践后,进行集体讨论和总结,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航模飞行技能,可以进行小规模的比赛或表演。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组装航模时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评估学生在飞行实践中的操控技能和安全意识。
3. 收集学生对航模教学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研究和了解更复杂的航模类型和技术,如遥控直升机、无人机等。
2. 组织航模俱乐部或比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交流平台。
3. 引导学生进行航模相关的科学研究,如空气动力学、电子控制等领域。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飞行实践中的安全,选择开阔的场地,并遵守相关的飞行规则和安全措施。
2. 提前做好航模的组装和调试工作,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航模课教师培训计划
航模课教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培养教师们对航模课程的全面了解,掌握航模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航模课程的热爱和热情;3. 培训教师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提高教师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教师们的教研能力,促进整个学校的航模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1. 航模课程的背景和现状介绍1.1 航模课程的定义和意义1.2 国内外航模课程的发展现状1.3 航模课程与STEM教育的联系2. 航模教材的介绍和评析2.1 航模教材的分类及特点2.2 航模教材的选用和购买渠道2.3 航模课程教材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3. 航模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1 航模材料的选择和使用3.2 航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3 航模制作的基本工艺和方法4. 航模教学活动设计与展示4.1 航模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2 航模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展示4.3 航模教学案例分析和共享5. 航模教学的评价和反思5.1 航模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5.2 航模教学反思与探究5.3 航模教学改进的思路和方法6. 航模教育与STEM教学的整合6.1 STEM教育的理念和实践6.2 航模教育与STEM教学的联系和整合6.3 航模教学在STEM教育中的实践案例7. 航模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7.1 航模教师团队的建设目标和任务7.2 航模教师团队的合作和协作模式7.3 航模教师团队的共享和成长三、培训方式1. 理论讲座为教师们提供航模课程的背景和现状介绍,航模教材的介绍和评析,航模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
2. 实践操作通过实物展示和教学案例分析,让教师们亲身体验和操作航模教学,掌握航模制作和教学活动设计的技能。
3. 讨论交流组织教师们进行航模教学的案例讨论和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改进。
四、培训计划培训时间:2天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培训人员: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师、教育专家第一天上午8:30-9:00 开班典礼9:00-10:30 航模课程的背景和现状介绍10:30-10:45 休息10:45-12:00 航模教材的介绍和评析下午1:30-3:00 航模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00-3:15 休息3:15-4:45 航模教学活动设计与展示4:45-5:00 结束总结第二天上午8:30-10:00 航模教学的评价和反思10:00-10:15 休息10:15-11:45 航模教育与STEM教学的整合下午1:30-3:00 航模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3:00-3:15 休息3:15-4:30 实践操作4:30-5:00 结业典礼五、培训评估1. 培训前,进行教师们的培训需求调查,了解教师们的培训需求和意愿。
航模师资培训方案
航模师资培训方案1. 引言航模是指通过遥控设备操控各类模型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飞行器的一项运动和娱乐活动。
随着航模运动的普及,对于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航模师资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为了提高航模师资的专业素养和培养更多优秀的航模师,我们设计了一套航模师资培训方案。
2. 培训目标本培训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出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的航模师资: - 深入了解航模飞行器的原理和结构,并能对其进行维修和调试; - 掌握航模飞行器的操作技巧,能够安全、稳定地操控飞行器进行各种飞行动作; - 能够解读天气状况和飞行环境对航模飞行的影响,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指导能力,能够与学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
3. 培训内容和方法3.1 理论知识讲解培训将从航模飞行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开始讲解,涵盖以下重要内容: - 航模飞行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 航模飞行器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和原理; - 航模飞行器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 飞行器的维修和调试技巧; - 天气状况和环境对航模飞行的影响; - 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航空知识、气象学知识等。
3.2 模拟训练为了加强航模师资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将安排模拟训练。
通过使用模拟器软件和遥控设备,师资将进行各种飞行动作的模拟训练,如起飞、降落、盘旋、翻滚等。
模拟训练将提供真实的飞行场景和特殊情况的模拟,帮助师资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
3.3 实际操作训练除了模拟训练,培训还将组织师资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通过在现实的飞行场地进行飞行器的操作,师资将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飞行环境和天气状况,并加深对飞行器的掌握程度。
实际操作训练将注重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的培养,确保师资能够胜任实际的飞行指导工作。
3.4 交流和指导培训在培训期间,将组织师资进行交流和指导培训。
师资将有机会与其他有经验的航模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巧。
同时,师资还将进行学员指导的训练,模拟指导学员进行飞行训练,锻炼沟通和指导能力。
小学航模起步课程教案
小学航模起步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航模起步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航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制作简单的纸飞机和纸直升机模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航模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2. 学生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支铅笔和一张纸。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航模的概念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纸飞机和纸直升机的基本原理,并展示一些简单的模型。
2.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模型,思考它们的结构和飞行原理。
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教师向学生介绍纸飞机和纸直升机的制作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材料。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制作纸飞机和纸直升机模型。
4.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模型的设计和装饰。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模型,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飞行效果。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学生回顾他们在制作模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航模,如纸火箭、纸直升飞机等。
2. 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飞行实验,观察不同模型的飞行效果。
3. 学生可以组织小型航模比赛,比较不同模型的飞行距离和稳定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航模的乐趣。
3.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展示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航模课教师培训教学案
航模教师培训课程第一节航空模型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什么叫航空模型。
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其技术要求是: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二八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
它包括模型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
航空模型活动从一开始起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航空模型是探索飞行奥秘的工具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着飞行。
昆虫、岛禽、风吹起树叶和上升的炊烟,都曾引起过人类飞行的遐想。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着后羿的妻子嫦娥偷食了长生药而飞上月宫的美妙故事。
这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追求和向往。
在载人的航空器出现之前,人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的航空摸型。
不断地探索着飞行的奥秘。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型。
《韩非子》记载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宋朝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御宽》中也有“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翩,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记载。
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竹蜻艇等。
唐代以后,我国的风筝传到国外,在世界上流传开来。
西方有人用风筝敢飞行试验,探索制造飞机的可能。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作者,他们的飞机在1908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
小学航模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目标:1. 了解航模的基本知识和飞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对航空事业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时间:2课时课程对象:小学四年级课程准备:1. 航模器材:小型航模飞机、遥控器、充电器等。
2. 教学课件:航模知识介绍、飞行原理演示、安全注意事项等。
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竞赛展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航模飞机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航模吗?航模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 老师讲解航模的基本知识,包括航模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等。
2. 讲解航模的飞行原理,包括升力、阻力、推力等基本概念。
三、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航模器材。
2. 老师示范航模飞机的组装和调试方法。
3. 学生按照老师示范,自行组装航模飞机。
四、飞行演示1. 学生分组进行航模飞机的飞行演示。
2. 老师现场指导,纠正飞行中的错误。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飞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 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课程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航模的基本知识吗?2. 学生分享对航模的认识和感受。
二、竞赛展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航模飞行比赛。
2. 比赛规则:飞行距离、稳定性、准确性等。
3. 老师现场评分,评选出最佳飞行小组。
三、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航空模型实验室,了解航模制作过程。
2. 邀请航模爱好者分享航模制作和飞行的经验。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参加拓展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 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课程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航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对航空事业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航模比赛,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
2.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航模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模教师培训课程第一节航空模型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什么叫航空模型。
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其技术要求是: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二)、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
它包括模型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
航空模型活动从一开始起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航空模型是探索飞行奥秘的工具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着飞行。
昆虫、岛禽、风吹起树叶和上升的炊烟,都曾引起过人类飞行的遐想。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着后羿的妻子嫦娥偷食了长生药而飞上月宫的美妙故事。
这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追求和向往。
在载人的航空器出现之前,人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的航空摸型。
不断地探索着飞行的奥秘。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型。
《韩非子》记载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宋朝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御宽》中也有“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翩,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记载。
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竹蜻艇等。
唐代以后,我国的风筝传到国外,在世界上流传开来。
西方有人用风筝敢飞行试验,探索制造飞机的可能。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作者,他们的飞机在1908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
他们就是先用大风筝进行种种试,然后制造出滑翔机,解决了升降,平衡,转弯等问题,最后才把飞机制造成功的。
在飞机发明之前,航空模型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在飞机发明之后,航空模型仍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工具。
每一种新飞机的试制,都要先在风洞里用模型进行试验,甚至连航天飞机这样先进的航天器,也要经过模型试验阶段,取得必要的数据,才能获得成功。
飞机和模型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
机翼的升力是机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
当模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加大(伯努利定律)。
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差的原因。
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a、不对称的翼型;b、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
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
机翼剖面多为不对称形,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上弯曲(凹凸型)。
对称翼型则必须有一定的机翼和水平尾翼除产生升力外也产生阻力,其他部件一般只产生阻力。
(三)、模型飞机的组成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
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
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
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
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面三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面三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
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四)、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
(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4、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5、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6、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
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五)、关于航模的一些基本问题1、升力和阻力飞机和模型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
机翼的升力是机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
当模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加大(伯努利定律)。
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差的原因。
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a、不对称的翼型;b、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
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
机翼剖面多为不对称形,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上弯曲(凹凸型)。
对称翼型则必须有一定的迎角才产生升力。
升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a、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b、升力和飞机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同样条件下,飞行速度越快升力越大;c、升力与翼型有关,通常不对称翼型机翼的升力较大;d、升力与迎角有关,小迎角时升力(系数)随迎角直线增长,到一定界限后迎角增大升力反而急速减小,这个分界叫临界迎角。
机翼和水平尾翼除产生升力外也产生阻力,其他部件一般只产生阻力。
2、平飞水平匀速直线飞行叫平飞。
平飞是最基本的飞行姿态。
维持平飞的条件是:升力等于重力,拉力等于阻力。
由于升力、阻力都和飞行速度有关,一架原来平飞中的模型如果增大了马力,拉力就会大于阻力使飞行速度加快。
飞行速度加快后,升力随之增大,升力大于重力模型将逐渐爬升。
为了使模型在较大马力和飞行速度下仍保持平飞,就必须相应减小迎角。
反之,为了使模型在较小马力和速度条件下维持平飞,就必须相应的加大迎角。
所以操纵(调整)模型到平飞状态,实质上是发动机马力和飞行迎角的正确匹配。
3、爬升前面提到模型平飞时如加大马力就转为爬升的情况。
爬升轨迹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叫爬升角。
一定马力在一定爬升角条件下可能达到新的力平衡,模型进入稳定爬升状态(速度和爬角都保持不变)。
稳定爬升的具体条件是:拉力等于阻力加重力向后的分力(F="X十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 θ)。
爬升时一部分重力由拉力负担,所以需要较大的拉力,升力的负担反而减少了。
和平飞相似,为了保持一定爬升角条件下的稳定爬升,也需要马力和迎角的恰当匹配。
打破了这种匹配将不能保持稳定爬升。
例如马力增大将引起速度增大,升力增大,使爬升角增大。
如马力太大,将使爬升角不断增大,模型沿弧形轨迹爬升,这就是常见的拉翻现象。
4、滑翔滑翔是没有动力的飞行。
滑翔时,模型的阻力由重力的分力平衡,所以滑翔只能沿斜线向下飞行。
滑翔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叫滑翔角。
稳定滑翔(滑翔角、滑翔速度均保持不变)的条件是:阻力等于重力的向前分力(X=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θ)。
滑翔角是滑翔性能的重要方面。
滑翔角越小,在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越远。
滑翔距离(L)与下降高度(h)的比值叫滑翔比(k),滑翔比等于滑翔角的余切滑翔比,等于模型升力与阻力之比(升阻比)。
Ctgθ="1/h=k。
滑翔速度是滑翔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模型升力系数越大,滑翔速度越小;模型翼载荷越大,滑翔速度越大。
调整某一架模型飞机时,主要用升降调整片和重心前后移动来改变机翼迎角以达到改变滑翔状态的目的。
第二节航模飞机制作一、项目介绍:通过制作杆身飞机模型,让学生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同时提高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实践目标: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制作出一架简单的飞机模型,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相关领域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式:1.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飞机的起源、分类以及飞机的飞行原理,总结讲解飞机的飞行原理。
2.制作:学生动手制作无动力式飞机模型。
3.指导试飞:学生制作完毕后,集体到固定场地试飞,检验劳动成果。
4.分组调试:学生制作的飞机不能保证每架都能有很好的飞行效果。
针对出现问题的飞机,教师指导,学生集体讨论,分析问题的来源,然后进行调试,使飞机达到最佳的飞行效果。
5.总结心得:项目结束之后,学生坐在一起谈谈个人的收获、心得。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课程:通过飞机相关领域介绍,从人们对飞行的幻想,一次次失败的经历,直到公元1903 年12 月17 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这标志着人类飞行史的开始。
到现在的飞机,介绍各种军用,民用飞机,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航模制作活动。
2.介绍飞机的构造及飞行原理。
要制作模型飞机,必须了解飞机的构造及飞行原理。
接下来就此方面做如果介绍。
⑴飞机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
①机身——机身的主要功用是装载乘务员、旅客、武器、货物和各种设备,它可以将飞机的其他部件如机翼、尾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个整体。
②机翼——机翼的主要功用是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稳定和平衡作用。
机翼上一般安装有副翼和襟翼,操纵副翼可使飞机滚转,放下襟翼可使升力增大。
机翼上还可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和油箱等。
不同用途的飞机其机翼形状、大小也各有不同。
机翼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飞机的飞行质量。
③尾翼——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
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动的升降舵组成,有的高速飞机将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合为一体成为全动平尾。
垂直尾翼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动的方向舵。
尾翼的作用是操纵飞机俯仰、偏转,保证飞机的平稳飞行。
通过图片,模型实物来介绍飞机的各个部件。
⑵飞机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是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当飞机飞行在空中,就会产生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飞机就是靠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的。
在了解飞机升力和阻力的产生之前,还要认识空气流动的特性,即空气流动的基本规律。
流动的空气就是气流,一种流体,这里要用到两个流体定理: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
飞机的升力绝大部分是由机翼产生,尾翼通常产生负升力,飞机其他部分产生的升力很小,一般不考虑。
从上图可以看到:空气流到机翼前缘,分成上、下两股气流,分别沿机翼上、下表面流过,在机翼后缘重新汇合,向后流去。
机翼上表面凸出,流管较细,说明流速加快、压力降低。
而机翼下表面,气流受阻挡,流管变粗,流速减慢,压力增大。
于是机翼上、下表面出现了压力差,垂直于相对气流方向的压力差的总和就是机翼的升力。
这样,重于空气的飞机借助机翼上获得的升力,克服自身因地球引力形成的重力,就可以翱翔在蓝天上了。
机翼升力的产生主要靠上表面吸力的作用,而不是靠下表面正压力的作用,一般机翼上表面形成的吸力占总升力的60%~80%,下表面的正压形成的升力只占总升力的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