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合集下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贡献。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共同发展的权利,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区域自治区域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自治权包括民族立法权、变通执行权、财政经济自主权、文化教育自主权、组织公安部队权、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沿革初创阶段(1947年-1949年)1947年,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一制度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尝试。

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以及其他自治州、自治县(旗)。

完善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法律依据。

此后,又建立了许多新的自治州、自治县(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处理民族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制度安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共同发展的权利,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国家治理体系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法律、制度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各民族的自主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使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广泛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具体原因来讲,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有着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①历史特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现实情况: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点)
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D、文化管理自治权
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 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 繁荣民族文化事业。
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编译出版了 从小学至高中所有课程的藏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成立 有专门的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1979年对“世界史诗之王” 《格萨尔王传》进行全面的抢救、整理。藏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都有按照自己 的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在保持本民族服饰、 饮食、住房的传统风格和方式的同时,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各方面也吸收了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P75 重点)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P75)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P76重点)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P76+优越性) 5、实行民族区或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P77) 四个“有利于”
非“居住” 前提和基础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族政策。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例1.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 1.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 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 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 ","雪顿节 雪顿节" ","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 入自治区的节假日. 入自治区的节假日. 例2.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 2.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 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 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 定为35小时, 35小时 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 小时. 少5小时. 例3.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 3.1981年 1981 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 情况出发,通过了《 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 行的变通条例》 婚姻法》 行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 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 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不包括党的机 关、人民法院和 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
自治区省一级 自治州设立区市的市级 自治县( 自治县(旗)县一级
3.民族自治地方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3.民族自治地方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核心内容—— (1)自治权的含义: )自治权的含义: (2)自治权的内容: )自治权的内容: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 要体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 ④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
8.《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 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 和整理。这说明( ) 和整理。这说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一、引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长期实践和丰富经验的产物,旨在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其意义和实现的途径。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1. 实质性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了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自主权利,同时保障其语言、风俗、宗教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促进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进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3. 促进区域发展和民族经济繁荣:通过自治机构的建立和少数民族代表的参政议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有效推动区域发展和民族经济的繁荣,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4. 培养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了其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以及民族语言的推广和教育。

三、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途径1. 立法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自治权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

2. 建立自治机构:设立自治机构,由少数民族代表参与管理和决策,确保其意见和权益得到充分发表和保障。

3. 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4. 经济发展扶持:通过财政扶持和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四、成功案例与地方经验1. 藏族自治地方的发展: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之一,依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成功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藏文化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就: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区域自治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通过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提高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五、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仍存在差距,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加强民族团结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加强民族团结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中国民族的人口状况上看,汉族人口众多,民族人口相差悬殊,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呈上升态势,不具备建立联盟国家的民族人口基础和条件。
从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上看,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各民族的原住性,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形成了以汉为主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从中国民族的社会形态上看,截至解放初期各少数民族呈现着封建社会阶段、封建农奴社会阶段、奴隶社会阶段、原始公社制等多样而落后的社会形态,实现各民族社会形态的共同跨越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以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各少数民族在汉的帮援下通过一定的先进思想领导和自身努力实现跨越才是明智之举。
四、60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民族团结提供了重要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极大的调动了少数民族大发展的积极性,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加快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高度关注民生,努力让发展和建设成果惠及各族人民。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103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31元增加到3342元。全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267.73元增加到2006年的7666.6元,年均增长12.7%;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十多元增加到2006年的2772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十五”期间,全区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1万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同时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了农村牧区低保制度。“十五”期间,全区共有92万农牧民稳定脱贫,70多万城镇人口享受到低保补贴,40多万特困农牧民得到了困难补助。2005年,自治区作出“两项承诺”,即让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考上大学的学生不能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并形成长效机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国家统一领导 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 , 行使 自治权的制度。 实施区域 设立对象 核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基本民族政策,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领土完整和国家的统一 ) ( )( ) ( )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注意:相当于一般行政区划的省、市、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 自治地方。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 居”理解为“居住” ) (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自治地方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质是讲国家统一领导与民 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知识整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制根 度本 政 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第三单元: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含义
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要性 优越性
即时练习
1、下列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民族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
A各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聚居 C各民族居住
D各少数民族居住
3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我国的民族 自治机关包括 ( )
A.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和法院 B.自治地方的政府,法院检察院
C.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D.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
判断:错误的说明理由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 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 区实行区域自治。 (3)我国的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 (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有立法权。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 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8)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仅供参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意义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

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的重要内容。

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特点和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基本政治制度。

浅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引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第十一世班禅主持抗震祈愿法会 僧众在抗震祈愿法会上
(补充)了解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1、宗教的起源:
产生----自然压迫 存在和发展----社会压迫
2、宗教的本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 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的自然根源: 是自然压迫的产物 , 是人们 对“ 超自然”力的祟拜。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 项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C、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D、它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 共同繁荣的原则
[cD]
(2002年上海)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 我国的民族政策 及其优越性。
【说明】该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 含义及其优越性,要求考生从其含义 中分析、归纳出它的特色。 【答案】特色: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在少数民族聚 居地区实行;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 来行使自治权的,实质是由少数民族的 人民当家作主。 优越性(四点)
①范围不同 联邦制下的成员单位有自己的中央 ②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不同 政权机关、宪法和国籍,甚至有外 不 ③自治权程度不同 同 交权。 ④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⑤作用不同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的必然选择: ①由历史情况所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大杂居、小 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 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内容摘要] 民族区域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对我国民族和社会产生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论述其重大意义。

[关键字] 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尊重民族自治权的原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一)从历史情况来说,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长期存在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它的统一性,二是中央集权。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繁的中国,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则国力强盛、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民族分争、人民困苦。

我国在解放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从现实情况来说,首先,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大物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这种情况决定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

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复杂,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显著,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与其经济、政治条件相称的不同规模的自治地方,才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二是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自治地方的管辖区域都是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条件,并参照历史情况,在有利于自治地方的政治进步、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下划定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中国的客观实际适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三是中国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领导核心;四是中国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党以后,受苏联的影响,曾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以平等、自治、和建立统一国家为原则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主张,为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政策奠定了基础。经过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探索和实践,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后来,又载入历史宪法,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党和国家积累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进行人才开发的丰富经验:根据党和国家工作的需要确定培养方针;结合少数民族工作的实际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思解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思解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思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旨在满足我国不同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自治需求,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特点和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下面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内容和特点进行解释。

一、意义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激发各民族地区的活力和创造力。

根据各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

最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习俗。

各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实施自治制度,各民族地区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促进多样性和平等性的文化交流。

二、内容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在政治上,各民族地区享有自治权,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适合当地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政策,实行自治。

在经济上,各民族地区有权制定和执行经济发展政策,各地区之间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在文化上,各民族地区有权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鼓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包括各级自治机关的建立和发展。

各级自治机关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组织和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民族地区的内外事务,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工作,有助于各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发展。

三、特点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个民族地区,但又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实行具体的自治政策和措施。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如下: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自治地方: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没有自治乡,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

5.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含法院、检察院和监察委。

6.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必须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本民族公民担任,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者副主任至少有一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本民族公民担任。

7.自治权: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法制定自治法规,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我国处理
民族问题的独创制度,该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依法自己处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相信在国家统一领导下,56个民族会朝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而携手并进。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治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制度安排。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原则、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差别化发展、民族矛盾等问题。

为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5年,中国第一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进程。

此后,国家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出台了《宪法》、《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二、制度原则1.宪法确定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位,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统一领导和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和地方自治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中央政府负责民族区域自治的整体规划和管理,自治地方负责依法自治、自负盈亏、独立施行宪法法律以及自治事务。

3.民族平等和优惠政策的原则: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经济援助、教育支持、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

三、实践成果1.政治权力机构: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设有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力,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

2.经济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特殊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大对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3.文化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使用,支持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传统。

4.教育事业: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受教育水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连连看
B.新疆地区的学校除了教授汉
语外,还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变通执行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C.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务
委员会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 规和单行条例
D.在金融方面,西藏一直实行
比全国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贷 款利率和低保险费率政策。
经济自治权
注意:
1.不是所有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而是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2.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B
1、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点和 相同点 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D
2.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 超过100亿元,以后还会逐步增加。同时, 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中央投入 资金规模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这种 援助 ( ) ①有利于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 ②是发展新疆自治区经济的根本举措 ③是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④体现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不包括自治乡。
3.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 府,不包括司法机关。
4.民族区域自治权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 区别于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项目
民族自治区
为了解决民族 问题
特别行政区
为了解决祖国统一的 问题
目 的
制 不同 度 点 自 治 程 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一定的自治权
1、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 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08全国Ⅰ39)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 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 太的叙事史诗”。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 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 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 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 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 ③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代表大会 • A.①② B.②④ • C.②③ D.③④
B
•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自治权 • C.设立自治机关 D.区域自治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1)根本上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的。 (2)从具体原因来讲,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 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现实情况: 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社会基础 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政治基础
优越性
③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 ④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 • B.其内容是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自治地方,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的原则 •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要性引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探索。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实现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一、政治稳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保障政治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

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都能在政府决策和管理中有一定的参与权力,能够自主决定和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从而有效避免了民族纷争和冲突的发生。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能够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从而进一步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经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多山少水,资源相对匮乏。

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自主权,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政策,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地区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另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鼓励各个民族发展本民族的特色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文化传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文化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个民族能够自主制定本民族的文化政策,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注重教育领域的民族文化传承,推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从而提高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四、社会和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实现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多民族共处的社会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是: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的,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确立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51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从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规范的道路上发展。

1950年11月初成立的西康藏族自治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最早的相当于省辖市一级的自治地方。

后来随着民族地区工作的逐渐展开,民族区域自治在西北、西南、中南地区一些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始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许多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到1952年,全国已建立了130个包括省、专区、县和县辖区等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从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但同时,由于《共同纲领》过于原则,对于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少统一的具体规定,因此需要一部操作性比较强的法律来规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为此,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51年12月召开了具有全国民族代表会议性质的第二次委员(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草案) 》。

第八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八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7年开始,由于“左” 倾思想影响,否认少数民 族的特殊性,忽视民族自 治权。 1957-1965年间,建立了 25个自治地方,此时全国 有38个民族实现了自治。 文革期间,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六)恢复和发展的时期 (1978年以来)




巩固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 为国家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 务。 1982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区域自治法》。
(一)理论
依据:它是 解决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民族问题的 政治形式和 一般原则。
1、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


强调了无产阶级要坚 持建立统一而不可分 割的国家; 肯定了自治制的必要 性和适宜性。
《中央委员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

“地方的和省区的自 治制虽然不与政治 的和民族的中央集 权制相抵触,然而 也并不一定与狭+隘 的县区的或乡镇的 利己主义联在一起”


民族自治地方的三种类型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 区为基础而建立的自治地 方; (2)在一个行政区划较大 的自治地区内,下辖有一 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 立的自治地方; (3)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 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 的自治地方。
(二)设立自治机关——关键问题


自治机关主要管理民 族自治地方的事务。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 (州、县、旗 )的人 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 府。
(四)积极推行的重要时期 (1949—1956)


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 内推行民族区域自治。这 一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发展 的主要标志是从法律上确 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地位。 这个时期共建立自治地方 86个(自治区2个,自治区 筹委会2个,自治州30个, 自治县53个)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是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处理民族i可题的民族原则和政策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民族区域自治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二,我国民族以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重点突破: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2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我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实质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其他行政地方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民族原则和政策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民族区域自治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二,我国民族以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重点突破: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我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为: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实质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其他行政地方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既不是在汉族居住区实行,也不是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就实行的,而是指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即聚居)实行。

这有三种情况:一是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二是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又包
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三是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作为统一国家中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具有二重性特点:既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权机关,行使同级一般寺方国家机关的职权的机关,又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利的机关。

2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与我国其他地方行政区域的司法机关一样,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行使职权时不享有任何特权。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尊严和统一,体现法律的权威。

因为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务大小、地位高低都必须受法律约束,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法行为都要受法律制裁,不存在特殊公民。

关系比较:
1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和基本民族政策不是一回事。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但两者又相互联系着。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民族政策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点
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有相同点,即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

与中央的关系都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两者也有不同点,主要是:①二者设置的出发点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②自治程度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当然,“自治”不是“独立”,自治权不是主权,自治权要服从国家主权。

③社会制度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3民族自治区与联邦制的区别
1、含义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联邦制国家,是指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联盟国家。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联邦制国家与组成部分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权限不同的中央之间的关系。

3、权限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享受中央赋予的自治权,在对外关系上,不行使外交权。

联邦制国家除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外,各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对外关系上,享有某些外交权。

4、公民的国籍归属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民只拥有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而联邦制下的公民除有自己的国籍外,同时还拥有自己的联邦国籍。

5、拥有的宪法不同。

只有一部宪法,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守宪法和自治法。

联邦制国家除有联邦制宪法外,名成员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
典型例题: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③在统一
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治权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该题是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考察。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治地区充分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不是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各民族必然存在着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经济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应尊重各民族的这种差异,而不可以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