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辨证论治】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
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
1、风寒证☆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霍香正气水)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2、风热证☆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方药:银翘散3、兼证⑴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
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⑵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蕾饮咳嗽△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1、外感咳嗽⑴风寒咳嗽证☆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方药:杏苏散⑵风热咳嗽证☆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⑶燥热咳嗽证☆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治方: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2、内伤咳嗽⑴痰湿咳嗽证☆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月完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二陈汤(背)⑵肝火犯肺证☆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⑶肺虚咳嗽证①肺气虚证因肺气不足,多以喘息为主症,其论治见“喘证”(生脉散或黄芷汤)②肺阴虚证☆主症: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午后潮热,两额红赤,手足心热,失眠盗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喘证喘是以呼吸困难,喘急气促,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生脉散合补肺汤
虚
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肺胀
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
涤痰汤
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平喘固本汤
干疳
补益气血
八珍汤
眼疳
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石斛夜光丸
兼证
口疳
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泻心导赤散
疳肿胀
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防已黄芪汤合五苓散
崩漏
脾虚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
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止血
苁蓉菟丝子丸
肾阴虚
滋水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
肾阳虚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
血瘀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逐血汤
血热
实热
苓桂术甘汤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桃仁红花煎
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
胃痛
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行气上痛
香苏散合良附丸
饮食伤胃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保和丸
肝气犯胃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清中汤
瘀血停胃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肺痨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在中医中,常见的病症有很多种,需要进行辨证论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症及其治疗方法。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感冒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气虚感冒益气解表,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这些病症都是表现为感冒的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不同的治疗。
其中包括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的表现,需要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新加香薷饮,参苏饮,加减葳蕤汤,三拗汤合止嗽散。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寒袭肺和咳嗽等症状。
其中包括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新加香薷饮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风燥伤肺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和风燥伤肺等症状。
其中包括桑菊饮、桑杏汤、杏苏散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痰湿和痰热等症状。
其中包括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清金化痰汤、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肺阴亏虚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阴亏虚和哮喘等症状。
其中包括沙参麦冬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汤加石膏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寒包热哮和风痰哮等症状。
其中包括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三子养亲汤、固本汤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肺阴亏损滋阴润肺,虚火灼肺滋阴降火,气虚耗伤益气养阴,阴阳虚损滋阴补阳。
执业中药师 中医综合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治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治病求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其标:用于标急而影响到本病或生命时。
如水臌病人,大出血的病人。
2)缓则治其本:标缓。
如肺痨咳嗽,急性热病后期伤阴。
3)标本兼治:指标病本病并重。
如虚入感冒,表证未解,里证又现。
2.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着疾病现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同,逆者正治。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
2)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反,从者反治。
如下: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用热法治疗有假热病证。
用于阴寒内盛,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用寒法治疗有假寒病证。
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之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用补法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病证。
用于因虚而闭阻之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以通治通,用通法治疗实性通泄病证。
用于实性通利之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腹泻,瘀血崩漏,膀胱湿热,热结旁流。
◆扶正与祛邪1.扶正:用于只有正气虚病证。
2.祛邪:用于邪实为主,正气未衰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用于正虚邪实病证,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或兼顾扶正会助邪病证。
如瘀血崩漏证。
5.先扶正后祛邪: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如正气太虚的虫积病人。
◆三因制宜“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诊治举例(中成药选用,大纲未做要求略)。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归、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加减。
5.湿热下注
【症状】阴茎痿软,阴囊潮湿,搔痒腥臭, 睾丸坠胀作痛,小便赤涩灼热,胁胀腹闷, 肢体困倦,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 数。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山
栀子、木通、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 生地黄)加减。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桂枝加黄芪汤(桂枝、芍药、甘
草、生姜、大枣、黄芪)或玉屏风散(黄 芪、白术、防风)加减。
2.盗汗
【症状】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 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 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熟
地黄、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加减。
十一、淋证
1.热淋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 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寒热,口苦,呕 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木通、车前子、萹蓄、
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子、灯 心草)加减。
2.石淋
【症状】尿中有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 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 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 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若病久砂石不去, 可拌见面色少华,精神委顿,少气乏力,舌淡 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
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身、天 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辰 砂)合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 药、茯苓、丹皮、泽泻)加减。
十四、汗证
1.自汗
中药综合常见病辩证论治表
开胃健脾丸
涩肠泻散
脾肾阳虚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四神丸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
四神丸
固本益肠丸
八、便秘★★★★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热结肠胃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口苦;舌红苔黄腻或燥裂,脉滑数或弦数;
温胃舒胶囊
黄芪健胃膏
小建中颗粒
七、泄泻★★★★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食伤肠胃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喛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
保和丸神曲、山楂、茯苓、半夏、莱菔子、陈皮、连翘
保和丸
加味保和丸
湿热内蕴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逍遥丸
阴血亏虚
不寐,健忘,心悸怔松,虚烦不安,甚则盗汗,梦遗等;舌偏淡,苔薄少,脉细或细数;
滋阴养血
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丸
养血安神丸
心脾两虚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健脾养心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炒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清热利湿
排石通淋
石韦散石韦、滑石、车前子、冬葵子、瞿麦
排石颗粒
石淋通片
复方金钱草颗粒
劳淋
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病程缠绵,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辩证论治
25
寒凝心脉证
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
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
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沉紧或沉细
辛温散寒
宣通心阳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四枚(12g) 厚朴四两(12g) 薤白半升(9g) 桂枝一两(3g) 瓜蒌一枚,捣 (12g))合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12g),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3g),甘草(炙)二两,(6g),通草二两(6g),大枣(擘)二十五枚(8枚))
【中成药
19
阴虚火旺证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
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
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
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滋阴清火
养心安神
【方剂】天王补心丹(生地黄,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丹参,白茯苓,远志,桔梗,朱砂)
3
时行感冒
突然发热,高热不退,甚则寒战,周身酸痛,无汗,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呈现流行性发作。舌红,苔黄,脉浮数
清热解毒
凉血泻火
【方剂】清瘟败毒饮(生石膏大剂(180-240g),中剂(60-120g),小剂(24-36g),小生地大剂(18-30g),中剂(9-15g),小剂(6-12g),乌犀角大剂(180-240g),中剂(90-150g),小剂(60-120g),真川连大剂(12-18g),中剂(6-12g),小剂(3-4.5g),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黄连。)
【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丸、葛根汤颗粒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疗方法。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指的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包括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
(一)治标与治本根据病证的标本主次不同,在治疗时就应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分为:1.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病人,临床治疗时应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2.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多为肺肾阴虚导致,治疗时不应使用一般的治咳方法治其标,而应该采用滋养肺肾之法来治其本。
3.标本兼治: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应该标本兼治。
临床表现有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时,标本俱急,治疗时应标本兼顾。
另外比如,虚人感冒,素体气虚,反复外感,应该采用益气解表的治法,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标本兼治。
(二)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的治则与治法见表3-1。
表3-1 正治与反治的治则与治法独家记忆正治与反治1.正治,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口诀为:整你。
注解:整=正=正治,你=逆=逆治。
2.反治,又称“从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口诀为:饭桶。
注解:饭=反=反治,桶=从=从治。
3.正治与反治的理解正治和反治是本节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现象)和证候性质(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1)正治是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故又称“逆治”。
如针对具有“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临床表现的实热证患者,应用寒凉性的药物来治疗,即为“逆治”。
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2)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
如疾病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表现出寒的假象(实质是热),反用寒药治疗。
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疗的方法。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一、感冒1.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吐稀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2.风热感冒[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痛咽红,口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宣肺解表。
二、咳嗽1.风寒犯肺[症状]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恶寒,或有发热,无汗,或兼头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解表。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气粗,咯痰黏,痰色白或黄,咽痛,声音嘶哑,或兼发热,微恶风,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3.燥邪伤肺[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并见鼻燥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辛凉清润,4.痰湿阻肺[症状]咳嗽,痰多色白,咳声重浊,因痰作嗽,痰滑易咯,晨起为甚,并见胸闷脘痞。
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止咳。
5.痰热郁肺[症状]咳嗽气粗,痰多黄稠,烦热口干。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6.肝火犯肺[症状]咳嗽阵作,咳时引胁作痛,每因情志波动而增剧,甚则咯血,或伴面红咽干。
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
7.肺肾阴虚[症状]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咳甚,或伴五心烦热,颧红。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三、喘证1.风寒闭肺[症状]喘咳气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兼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
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2.痰热郁肺[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黏色黄,或夹血痰,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尿赤便秘。
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3.痰浊阻肺[症状]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呕恶纳呆,口黏不渴。
苔白厚腻,脉滑或濡。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感冒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行感冒、休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咳嗽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肺阴亏耗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喘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寒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肾不纳气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肺胀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痰浊阻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心悸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瘀阻心脉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胸痹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痹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不寐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胃痛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胃阴亏耗、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泄泻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寒湿内盛、湿热伤中、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便秘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热秘、气秘、冷秘、虚秘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头痛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上亢、血虚头痛、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眩晕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胁痛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络失养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中风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痰入络、风阳上扰、气虚血瘀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汗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肺卫不足、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消渴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阴虚燥热、脾胃气虚、气阴两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淋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癃闭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膀胱湿热、湿热瘀阻、肾阳衰童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水肿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水相搏、水湿浸渍、湿热建盛、脾阳虚衰、肾阳衰微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腰痛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肾虚腰痛、瘀血腰痛、湿热腰痛、寒湿腰痛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郁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虚劳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痹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行痹、痛痹、虺痹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着痹的症状、治法和方剂应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中暑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内伤发热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气虚发热、阴虚发热、气郁发热、血瘀发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积聚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气郁结、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邪结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
中医常见病的辨证论治速记(执业中药师)
沙参麦冬汤
肾阴虚
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
滋补肾阴
左归丸
十六、瘾疹
风热犯表
发病急骤,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缓,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紧
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桑菊饮
风寒束表
风团色淡微红,以露出部位为重,遇风冷加重,得温则缓,舌淡胖,苔薄白,脉浮紧
补益肾气,固冲调阴
固阴煎
肝经郁热
量多或少,色紫红质稠有块,胸肋少腹胀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
肾虚血少
量少淡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暗,舌淡暗,脉沉细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归肾丸
气滞血瘀
量少,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适,脉弦
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发表解暑,除湿和中
藿香正气散
十八、疮疖
热毒蕴结
轻者1-2个,多则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口渴发热,溲赤便秘,苔黄,脉数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暑热侵淫
夏秋季、少儿、孕产妇多发,局部红肿结块,灼热疼痛,发热口干,便秘溲赤,苔薄腻,脉滑数
清暑化湿,解毒
清暑汤
十九、乳癖
肝郁痰凝
乳房单侧或双侧肿块,月经前增大,并随喜怒消长,乳房胀痛或溢乳,胸闷肋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固本止崩汤
血瘀证
时崩时漏,淋漓不净,或停闭数月,忽然暴下,漏下不断,色紫黑有块,痛拒按,舌质暗,脉涩
活血化瘀,调经止血
失笑散合四物汤
二十四、带下病
湿热证
带下量多色黄,臭,外阴瘙痒,小腹痛,腰酸乏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诊断、治疗和预防内科常见病的疾病。
在中医内科中,辨证施治是核心方法之一。
以下是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的讨论。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中医内科辨证思路的关键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舌苔、气色等综合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气滞血瘀等。
中医辨证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通过望、闻、问、切,观察病人的面色是否苍白、面浮红赤,眼睛有无充血,脉搏是否有力、有节律,以及病人是否有头晕、心悸等症状,可以初步辨别病情。
例如,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面色偏红、心悸、头晕等症状。
中医辨证可根据脉搏是否有力、舌质是否偏红、舌苔是否黄厚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及辨证类型。
常见辨证类型包括肝阳上扰、脾虚湿浊、肾精亏虚等。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开窍利水、补益心气、平肝舒筋等来调理。
二、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中医内科辨证思路的关键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病人的症状及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机是外感风邪、内生痰热等。
常见辨证类型包括风寒、风热、痰湿等。
中医辨证可以通过观察病人是否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舌苔颜色、脉搏等进行初步辨识。
例如,在感冒患者中,若呈现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搏浮紧,说明患者体内有风寒之邪。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解表散寒、祛风散痹、清热燥湿等来调理。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中医内科辨证思路的关键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病人的症状及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病机是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
常见辨证类型包括寒湿蕴结、热毒蕴结、脾胃虚弱等。
中医辨证可以通过观察病人是否有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舌苔颜色、脉搏等进行初步辨识。
例如,在胃炎患者中,若呈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苔厚重,脉搏滑数,说明患者体内有胃热之邪。
《中医学概论》电子教案 第四篇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二十九章
第一节 疖
• 脓尽用生肌散掺白玉膏收口。 • (3)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切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
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 粘连而愈合。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痈
• 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 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 结块范围多在6~9 cm,发病 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 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十九章 外科常见病辨证论治
• 第十七节 精 癃 • 第十八节 精 浊 • 第十九节 臁 疮 • 第二十节 褥 疮 • 第二十一节 附骨疽 • 第二十二节 脱 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十九章 外科常见病辨证论治
• 第二十三节 黄水疮 • 第二十四节 脚湿气 • 第二十五节 湿 疮 • 第二十六节 瘾 疹
• (二)外治 • (1)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
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紫金锭水调外敷;也 可用鲜野菊花叶、蒲公英、芙蓉叶、龙葵、败酱草、丝瓜叶取其一种 ,洗净捣烂敷于患处,每天1~2次,或煎后每日外洗2次。 • (2)脓成宜切开排脓,掺九一丹、太乙膏盖贴;深者可用药线引流 。
• 【治法】清热解毒,行瘀活血。 •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白芷9 g,赤芍9 g,生归尾
9 g,炒皂角刺9 g, 炙穿山甲9 g,天花粉9 g,乳香9 g,没药9 g, 金银花30 g,陈皮9 g,黄连9 g,黄柏9 g,黄芩9 g,栀子9 g,甘 草6 g。 • 发于上部,加牛蒡子、野菊花各15 g;发于中部,加龙胆草9 g;发 于下部,加苍术、牛膝各9 g。
[中药综合]常见病辨证论治-表格总结【建议收藏】
[中药综合]常见病辨证论治-表格总结【建议收藏】
2015年,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三章的《常见病辨证论治》,是各章中占试卷分值最高的。
据杏坛医学网教研团队专家统计,这一章所占分值高达30分。
以下是《常见病辨证论治》的表格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用!一、感冒★★★分型辨证要点治法方药中成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清热宣肺解表。
银翘散银翘解毒丸、感冒退热颗粒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辨证论治常见病辨证论治一、感冒感冒之病虽平常,彻底治愈最相当。
万病之源莫小视,时时刻刻要提防。
感冒源于西医名,鼻塞流涕气不通。
恶寒发热身不适,咳嗽咽痒头也疼。
小秘方:各型感冒:葛根30克、白芷20克、辛荑20克、连翘15克、兰根30克、贝母15克、黄豆20克。
高度发烧:加生石膏50---100克热而无汗:加麻黄20克风寒感冒:加桂枝20克风热感冒:加桑皮20克湿热感冒:加生薏米仁50克身体虚弱:加沙参50克经我几十年观察,运用此方,如辨证准确,三天内可彻底治愈重感冒,治愈率高达95%以上。
二、头痛头痛外感与内伤,病因两类最平常。
内伤七情入髓海,外感六淫犯清阳。
风寒头痛连项背,川芎茶调散荆防。
风热头痛胀欲裂,石膏川芎芩连尝。
风温头痛多发烧,可用大剂白虎汤。
风湿头痛重如裹,薏苡汤内加藿香。
肝阳头痛烦易怒,天麻钩藤饮正方。
肾虚头痛腰酸软,金匮肾气丸相当。
血虚头痛心悸动,随证加减四物汤。
气虚头痛晕绵绵,补中益气可生阳。
痰浊头痛昏蒙闷,半夏天麻白术汤。
瘀血头痛如锥刺,加味通窍活血汤。
太阳头痛蔓荆引,阳明头痛白芷尝。
少阳头痛柴芩用,厥阴头痛吴芋良。
痛如雷鸣雷头风,湿热挟痰直冲上。
除湿化痰驱邪出,可用醒脑清震汤。
偏头痛证病势剧,或左或右不正常。
其痛暴发连眼齿,加减镇肝熄风汤。
三、咳嗽五脏六腑皆令咳,总体表现肺脏多。
固本培元重脾肾,开门打狗不留邪。
肺气不清难宣肃,咳嗽咯痰病立生。
有声无痰是为咳,有痰无声是嗽名。
痰声并见为咳嗽,辨证论治莫放松。
外感麻杏石甘汤,内伤脾肺用补中。
风寒袭肺咳声重,咽痒气急鼻不通。
疏风散寒宣肺气,三拗止嗽最相应。
风热犯肺痰稠黄,头痛干咳又恶风。
疏风清热兼化痰,加减桑菊饮力雄。
风燥伤肺兼头痛,咯痰带血咳连声。
疏风清肺润肺燥,桑杏汤内二地冬。
痰湿蕴肺咳反复,粘痰咯出咳即停。
健脾燥湿化顽痰,二陈三子力最雄。
痰热郁肺气息粗,咳嗽声高痰味腥。
清热化痰肃肺气,百合石膏加款冬。
肝火犯肺咳胁痛,痰滞咽喉咯不清。
清肺平肝降气火,龙胆泻肝泻白从。
小秘方:1、风寒型紫苏20克、杏仁20克、川贝10克、生姜20克、红糖20克水煎服,日2---3次。
2、风热型双花30克、薄荷20克、桑皮20克、杏仁20克、冰糖20克上为一日量,水煎随意饮。
3、秋燥型蛤蚧一对、蜂蜜50克、大白梨三个,此为一日量,分三次服。
4、平喘小药方:乌鸡炖鲫鱼。
5、化痰小药方:冰糖加白梨四、肺痈此病本为肺生疮,咳嗽胸痛舌苔黄。
发热咯痰腥臭味,脓血相兼肺扩张。
初期主方银翘散,溃脓千金苇茎汤。
恢复养阴更补肺,沙参麦冬加西洋。
五、肺痨肺痨结核本同宗,咳嗽咯血痛在胸。
潮热盗汗体消瘦,因人因证分重轻。
肺阴亏损必干咳,痰中带血必鲜红。
滋阴润肺为正治,月华汤丸肺阴充。
阴虚火旺咳呛急,五心烦热并颧红。
滋阴降火为正治,百合固金汤力雄。
气阴耗伤咳声低,痰中夹血色淡红。
益气养阴为正治,归脾汤丸最相应。
阴阳两虚咳喘逆,痰中夹血色暗红。
滋阴补阳为正治,补天大造丸力宏。
六、哮喘哮证发作痰鸣急,喉中有声似水鸡。
喘证张口又抬肩,不能平卧难呼吸。
哮喘两证相并见,临床辨证分虚实。
风寒致哮为实证,肾不纳气证属虚。
实证可用定喘汤,小青龙汤加减宜。
虚证大体用金匮,甚者可加术参芪。
七、胸痹胸痛彻背背彻胸,胀满气短息不宁。
甚者胸痛如锥刺,危重可致气息停。
有类现代冠心病,气滞血瘀不流通。
轻证瓜蒌薤白散,重证血府逐瘀功。
八、血证血液运行不循经,统统称之为血证。
鼻衄齿衄咳吐血,紫斑二便出血红。
鼻衄热邪多犯肺,胃热炽盛血上壅。
肝火上炎鼻也衄,气血亏虚证亦同。
咳血燥热伤肺阴,喉痒咳嗽或痰凝。
肝炎犯肺烦易怒,脉弦苔黄血鲜红。
吐血胃热往上壅,脘腹胀闷甚则疼。
呕吐血色多紫暗,清泻胃火化瘀通。
便血肠道湿热盛,大便溏泄或不行。
血色鲜红苔黄腻,地榆槐角有奇功。
尿血下焦湿热同,小便黄浊血鲜红。
心烦口渴夜不安,肾虚火旺知柏平。
治疗血证基本方衄血:热邪犯肺桑菊饮,胃热炽盛玉女煎。
肝火上炎泻肝汤,气血亏虚归脾先。
咳血:燥热伤肺桑杏汤,肝火犯肺青黛尝。
阴虚肺热必滋阴,可用百合固金汤。
吐血:胃热壅盛泻心汤,肝火犯胃泻肝汤。
气虚血热延不止,可用加减归脾汤。
便血:肠道湿热脉濡数,地榆槐角可同煎。
脾胃虚寒血色暗,黄土汤内姜附添。
尿血:下焦热盛小蓟饮,肾虚火旺知柏从。
脾不统血归脾用,肾气不固六味同。
九、失眠失眠好像是小病,其实大能伤神形。
思虑劳倦伤心脾,神不守舍魂不宁。
心肾不交阴阳固,水不济火扰神明。
阴虚火旺伤情志,心肝火盛必生风。
房劳过度最耗肾,心虚胆怯寐易惊。
胃气不和夜不安,痰热上扰睡不成。
1、肝郁化火致失眠,龙胆加味可泻肝。
2、痰热内扰致失眠,温胆汤内加黄连。
3、阴虚火旺致失眠,黄连阿胶朱砂丸。
4、心脾两虚致失眠,归脾汤丸可超前。
5、心胆气虚致失眠,可用安神定志丸。
6、虚烦不眠酸枣汤,虚阳上扰交泰丸。
十、癫狂语无伦次证为癫,沉默痴呆或无言。
无故喜笑思往事,如见神灵语喃喃。
喧扰不宁为狂证,躁妄打骂神不安。
动而多怒登高舞,凶相毕露或狂言。
阴阳失调最为主,上盛下虚神明乱。
情志变化七情侵,脑怒惊恐伤肾肝。
痰气上扰神蒙蔽,脾失健运必生痰。
气血凝滞脑受阻,久之不愈成狂癫。
治癫补虚应为主,通经活络兼化痰。
痰气郁结独喃语,温胆远志郁菖先。
心脾两虚魂颠倒,善悲欲哭常失眠。
健脾安神为正治,养心汤里龙牡添。
治狂祛痰应为主,古说怪病生于痰。
痰火上扰夹肝火,生铁落饮功最专。
火盛伤阴症渐减,疲惫善惊有时烦。
滋阴降火安神智,养心归脾二阴煎。
十一、胃痛胃痛之病最常见,急慢两种有胃炎。
胃内溃疡或下垂,粘膜出血或痉挛。
寒邪侵胃可暴痛,饮食停滞胃不安。
肝气犯胃攻窜痛,肝胃郁热灼痛酸。
瘀血停滞痛如刺,胃阴不足痛口干。
脾胃虚寒痛喜按,临床辨证治多端。
1、寒邪客胃喜热饮,生姜红糖良附丸。
2、饮食停滞嗳腐味,保和丸里加三仙。
3、肝气犯胃情变痛,越鞠柴胡可疏肝。
4、肝胃郁热烦易怒,泻热和胃化肝煎。
5、瘀血停滞就怕惊,活血化瘀失笑先。
6、胃阴亏虚口干燥,芍药甘草一贯煎。
7、脾胃虚寒泛清水,黄芪香砂理中添。
十二、泄泻泄泻排便次数多,虽然有便却稀薄。
溏而势缓名为泄,清稀如水急为泻。
自古治泻有九法,燥脾温肾和固涩。
疏利酸收或甘缓,清凉淡渗升提合。
轻重缓急要辨证,再看虚实与寒热。
泻下之物要细辨,温补脾肾防可脱。
1、感受寒湿便清稀,藿香正气散最奇。
2、湿热内盛腹痛急,葛根芩连汤相宜。
3、食滞肠胃泻痛减,保和三仙倍神曲。
4、肝气乘脾胸胁胀,痛泻药方加青皮。
十三、痢疾痢疾之病都腹痛,大多里急又厚重。
下痢赤白或脓血,夏秋两季易发生。
1、湿热痢疾赤白兼,芍药汤中双花先。
2、疫毒痢疾便脓血,白头翁汤最稳妥。
3、寒湿痢疾见白冻,温化寒湿用胃苓。
4、虚汗痢疾腹绵痛,桃花汤里桂附从。
5、阴虚痢疾下鲜血,乌贼茜草芍药多。
6、休息痢疾无定时,治疗不当无愈期。
7、温补脾肾定为功,补中肾气加连理。
十四、便秘便秘病小证非轻,燥热内结毒不行。
情志不和气机郁,久而不愈百病生。
1、气秘传导运失职,顺气行滞六磨通。
2、虚秘老人肠无力,补中益气有殊功。
3、冷秘体虚寒内生,金匮肾气大黄从。
4、热秘阳亢耗津液,麻子仁丸参地冬。
十五、眩晕眩为眼花晕头晕,二者并见称眩晕。
轻者闭目可即止,重者旋转难定根。
如坐舟车天地转,呕吐汗出又恶心。
不敢睁眼不敢动,甚者起急立神昏。
诸风掉眩皆属肝,一个虚字是主因。
风火相煽即为动,痰热虚实仔细分。
1、肝阳上亢晕痛胀,加减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动则剧,归脾汤丸最守真。
3、肾精不足神萎靡,左归右归两方斟。
4、痰浊中阻胸多闷,半夏白术天麻神。
十六、水肿水肿体内水潴留,泛溢肌肤或面头。
眼睑四肢甚腹背,胸水腹水是恶候。
1、风邪外袭内舍肺,肺失通调水不通。
眼睑四肢全身肿,越婢加术汤力宏。
2、湿毒侵淫溢肌表,内归脾肺重疮痈。
甚则可致肤溃烂,麻翘五味消毒疔。
3、水湿侵渍坐湿地,脾气受困食生冷。
传输失职水不运,五皮饮方合胃苓。
4、湿热内盛郁化热,三焦壅滞水肿成。
遍身浮肿有光亮,疏凿饮子力最雄。
5、饮食劳倦无节制,伤及脾胃多功能。
水湿停聚溢肌肤,白芥五皮合理中。
6、房劳过度必伤肾,内损阴阳定亏空。
膀胱气化不得力,肾气真武水自通。
7、治疗水肿有大忌,无盐饮食最相应。
辛辣烟酒都戒掉,预防感冒记心中。
十七、腰痛腰为杠杆在中间,单侧双侧痛绵绵。
古说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多相关。
1、感受寒湿腰痛冷,久居湿地受风寒。
寒邪收引湿难化,肾着汤合苓桂甘。
2、感受湿热在长夏,经脉受阻湿热蒸。
寒湿日久亦化热,四妙勇安加味清。
3、气滞血瘀或久病,闪挫扭伤也不轻。
导致经络气血阻,身痛逐瘀汤相应。
4、肾亏体虚或久劳,房事不节伤肾精。
肾虚失养腰必痛,青蛾补肾有神功。
十八、消渴病(糖尿病)三多一少是名征,消渴病名源内经。
现代病名糖尿病,明辨甲亢与尿崩。
1、素体阴虚当为主,阴虚阳亢易发生。
刚发现时并不重,粗心大意祸非轻。
2、饮食不节贪肥甘,积热耗津脾胃烘。
膏粱厚味常食用,脾胃运化失功能。
3、情志失调气机郁,化火消烁肺胃同。
精神刺激更加重,气机郁结闭不通。
4、劳欲过度失节律,燥热暗耗伤阴精。
高年肾虚精耗泄,虚而愈虚渴立生。
5、阴虚为本肺胃肾,燥热为标因果同。
肺为治节水上源,津液滋布难为功。
6、气阴两伤难复转,阴阳俱虚更加增。
水不济火干河道,火无水制烈日升。
7、阴虚燥热多证变,肺痨目疾或耳聋。
并发心脏血管病,脉络瘀阻或成痈。
8、痰阻经络蒙心窍,邪实偏瘫脑中风。
虚阳浮越神烦躁,阴阳衰竭危象生。
9、消渴日久最难愈,动脉硬化高血凝。
并发诸证都因血,活血化瘀必为宗。
10、消渴古分上中下,肺燥胃热肾虚从。
一证为主即可定,故而古有三消名。
11、上消润肺清胃热,中消清胃滋肾宫。
下消补肾兼清肺,活血化瘀贯始终。
12、上消肺燥伤津液,烦渴口干脉数洪。
清热润肺生津液,人参白虎和二冬。
13、中消胃热毒炽盛,多食易饥胃觉空。
便干苔黄脉滑实,玉女增液合三承。
14、下消肾阴亏虚致,阴阳两虚因果成。
尿甜如脂口唇燥,六味地黄可为功。
15、饮食粗粮八分饱,豆类果蔬瘦肉丁。
戒烟戒酒少房事,天天保持好心情。
16、久病阴损可及阳,彻底治愈难为功。
最关键的是血瘀,并发诸症它酿成。
17、治愈此病不太难,关键辨证论治精。
医患同心相配合,轻者治愈重转轻。
十九、痹症痹者闭也脉不通,风寒湿热所形成。
肌肉筋骨关节痛,麻木重着或肿红。
风寒湿邪伤人体,气滞血瘀痹症生。
风湿热邪湿热重,郁而化热毒更凶。
1、行痹游走风湿痛,关节酸痛又恶风。
祛风通络除寒湿,大防风汤加减成。
2、痛痹肢体关节痛,得热痛减遇寒增。
痛处寒凉无热象,大乌头汤可为功。
3、着痹固定沉酸痛,肢体重浊动不灵。
痛有定处肌麻木,薏苡仁汤最相应。
4、热痹关节红又肿,得凉稍舒似减轻。
痛不可触口干渴,白虎汤内桂枝从。
5、上肢关节引经药,白芷灵仙共川芎。
下肢关节引经药,独活牛膝桑寄生。
6、顽固痹症加虫药,附子二乌更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