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古诗

合集下载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希望能帮到你!原文:《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時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

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時,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

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時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精选虞美人的古诗鉴赏【五首】

精选虞美人的古诗鉴赏【五首】

【导语】虞美⼈是词牌之⼀,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宠姬虞美⼈,因以为名。

下⾯是分享的精选虞美⼈的古诗鉴赏【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虞美⼈的古诗鉴赏 虞美⼈·赋虞美⼈草 ⾟弃疾〔宋代〕 当年得意如芳草。

⽇⽇春风好。

拔⼭⼒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鉴赏 词的上⽚写霸王别姬,是⽤对⽐⼿法来写的。

开头两句写项⽻春风得意,⾔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敌。

这两句以芳草喻项⽻,既⽣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贴近词题,颇为得体。

“拔⼭”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项⽻的悲歌,浑化⽆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句。

“饮罢”⼆句写霸王别姬。

⾔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虞姬何以对待项⽻呢?⾔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相从于地下,这就⾃然地过渡到下⽚去。

词的下⽚咏虞美⼈草。

“⼈间”⼆句⾔虞美⼈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曲,就应拍⽽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的精诚,世⼈不理解这⼀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的⼀⽚苦⼼。

“暮然”句写虞美⼈草停⽌舞动。

在这⾥,作者使⽤“敛袂”,写虞美⼈草静⽌不动,犹如美⼈整整⾐袖,停⽌歌舞,既增加了意趣,⼜让⼈觉得格外⽣动。

为什么虞美⼈停⽌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不忍卒舞,⽤拟⼈笔法和⼼理描写的⽅式,推想虞美⼈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草以⼈的感情⾊彩,含蓄蕴藉,真挚动⼈。

总观全词,作者对虞美⼈草的遭遇是惋惜的,对虞美⼈草的品格是赞赏的。

联系作者⾝世和南宋情况来看,作者是想借此词来讽刺和规劝南宋君⾂不要沉溺于歌舞⽣活,招致亡国杀⾝之祸,⽽应发奋图强,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同时,作者也是借此词来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因此,这⾸词写得既豪放⼜婉约,是咏物词中的妙品。

【篇⼆】精选虞美⼈的古诗鉴赏 虞美⼈·曲阑⼲外天如⽔ 晏⼏道〔宋代〕 曲阑⼲外天如⽔。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1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古诗简介《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描写秋景,下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引发感慨。

全词凄凄楚楚,荡气回肠,缠绵婉约,表达了词人追忆旧情的感伤。

翻译/译文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

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

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

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

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

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注释⑴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银床:指井栏。

一说为辘轳架。

⑶淅(xī)沥(lì):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

⑷屧(xiè)粉:借指所恋之女子。

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⑸秋蛩(qióng):蟋蟀。

⑹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⑺蹙(cù):聚拢,聚集。

⑻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

⑼翠翘(qiào):女子的首饰。

⑽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

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

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

”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

作者词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纳兰性德与恋人开始恋情的地方。

古诗赏析——虞美人

古诗赏析——虞美人

古诗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 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壹 了:了结,完结。 贰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叁 应犹:一作“依然”。 肆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古诗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 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
绝代才人:
————— 在政治上,他是颓废的,无能的,以致最后国破家亡。
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通晓,擅长书画,对音 律有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 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 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有悔恨之意。
古诗赏析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 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 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
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古诗赏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 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
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古诗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 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
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感谢观看
薄命君王: —————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 奢靡荒淫,耽于享乐。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 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只 以泪洗面” 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 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之相礼和热创作【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分才能了结,往事又晓得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曾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回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粉饰的故国之思,听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缘故原由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尽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经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迂回回旋、流走自若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一直,构成沁民气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大概其实不值得怜悯,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妙,作者却殷切瞻仰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惹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由于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逼真而又深入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委婉地表现出愁思的长流不竭,无量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有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减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以是能惹起广泛的共叫,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方,将愁思写得既笼统化,又笼统化:作者并没有明白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外延——怀念昔日灯红酒绿的吃苦生活,而仅仅展现了它的内部形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获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表达自已类似的情感.由于人们的愁思虽然外延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内部形状.由于“笼统每每大于头脑”,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发生共叫而得以千古传诵了.【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这首词刻画了猛烈的故国之思,获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妙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开端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分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堪猎奇.但只需我们设身处地往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妙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妙生活的有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妙生活,但是统统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往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往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惹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云云吧.让我们来想象:更深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看,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耐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法、哀思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本人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究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有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绝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世事的一往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云云对比和回环,笼统传神地传达出词民气灵上的波涛崎岖和忧思难平.末了,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操纵,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有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民气,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笼统的情感显得笼统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豪放倾注;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方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崎岖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吞没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诚挚,结构精妙,言语清爽;词虽短小,余味无量.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世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末了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本人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本人人生的无法和痛楚.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成宋朝的犯人,不但仅失往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利,更残暴的是也失往了最最少的人身自在.残暴的理想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发生了特有的悲与愁.这首词倾注的就是作者的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的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本来是令人赏心顺眼的,可在李煜的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本来令人向往和渴看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的复古情结和缅怀故国的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的过往都“不堪”又怎能乐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报春的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的境遇是分不开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后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方,贴切生动地将笼统的感情笼统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的愁思酿成了无形的、永无尽头的一江春水,制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的次要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回旋,迂回动荡,如泣如诉,动民气魄.全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抒的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诚挚,结构精妙,言语深沉.虽然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量,能使读者发生猛烈的共叫.可谓为婉约派作品之尽.学习目的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诚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的艺术特征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的艺术特征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诚挚的情感美一、作者引见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奢华朴素,所写词多表示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凄惨,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以是也就成了他的尽命词.“作个秀士真尽代,可怜苦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回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的伎俩,表达了李煜在奢华富丽的宫廷里享用美满、欢乐、浪漫生活的愉悦心境.晚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平常味道在心头.这首词,概况写离愁,而实践上仍是表达本人亡国往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1.“春花秋月”是美妙的事物,为何盼看它早点结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曾经尽看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讨厌,以是,“问”在道理之中.2、叨教,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白:愁3、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4、作者用了哪些创作伎俩来写“愁情”?真假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如今—过往、物—人)比方(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比方、夸张A、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落千丈,愁思多;B、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断,长流不息,无量无尽,愁思绵长 .C、欣赏品尝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船,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征:1、比方: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2、对比:身份变更导致情感变更阅读上面一首词,回答以下成绩:看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苍凉有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1)从概况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践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有限苍凉.(2分)(2)请从艺术伎俩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4分)3、反衬伎俩.作者通篇分歧错误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经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无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繁华,梦醒后的哀思便越浓厚;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苍凉. (艺术伎俩: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五、作业:王国维在《人世词话》中说“尼采谓:“统统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尽看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考虑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写“愁”的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荡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示的愁,这要数李煜的词中表示的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的情愁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欧阳修的《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量. 今年花胜往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的: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味道,爱下层楼,爱下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的《涣溪沙》中的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必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发生于18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它直接承继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的良好传统,经过许多长辈艺人的辛劳劳动,以及成功吸取了古典戏曲的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当地区的官方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当前,遭到四川地方言语及官方音乐的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的改造、演化过程,这才构成一个具有丰富外延、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厚四川地方颜色的地方剧种.真正把川剧的几种声腔方式结合起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当前,各大城市建立了茶社的时期,它为川剧的进展提供了紧张的根底,由于有了固定的上演场合---茶社,这一市民固定的文娱场合,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的场合和较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不但是这些专业的班子,老苍生也喜欢介入进来,这种专业的扮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苍生紧张的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的进展提供了可贵的群众根底.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示本领,以写意为主,真假结合的扮演艺术,它打破工夫与空间的限定,在有限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内容川剧的浓厚生活气味,四川人幽默诙谐的民俗,使川剧悲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单使川剧本人非常吸收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自创,入夏梦主演的《抢新郎》、韩非主演的《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的京剧《看江亭》、金采风主演的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良好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如近年的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川剧的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出名中外的蜀绣制造,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蜂拥,鬼斧神工,光芒耀眼.头饰精致复杂,美不堪收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的巴蜀音乐特征、民俗风情特征和文明传统特征.其扮演艺术精致,技术要求严厉,言语幽默风趣,而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好.任何一种传统文明艺术要保存、生活、进展,都必需要遵照承继中创新的规律.从戏剧文明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的戏曲剧种;从地域文明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的地方文明;而从剧目形状及其分歧期间特征看,川剧不但承继了戏曲母体的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示本身生命活力和表现先进文明行进方向的当代制造与进展.川剧作为一个以扮演为中心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味等审美认识的物态化.作为构成一种特征光显的地域文明的元素或一个地区文明的标记的东西,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消费和生活中构成的,与当地居民的一样平常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熬外界影响而蓦地变更或消散的力量.。

虞美人古诗原文

虞美人古诗原文

虞美人古诗原文虞美人,花名虞美人,是一种杂色的月季花,花色艳丽动人,因此得名。

虞美人在古代文学中有着深厚的传统,它是一种象征着爱情与美丽的花卉,在古诗中被赋予了浪漫的意境。

下面我将为您带来两首关于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字数要求每篇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诗一:《虞美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园知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虞美人》。

诗中以虞美人花为象征,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

通过描写春蚕吐丝至死,蜡炬燃尽化为灰,以及镜中的愁眉与夜中的凄凉,诗人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转变作为虞美人花的隐喻,凸显出虞美人花的美丽与短暂。

诗的前两句写虞美人的短暂美丽,春蚕吐丝尽,蜡烛燃尽成灰,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接着,诗人通过“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表达了虞美人花的转瞬即逝,而人生亦如此,岁月易逝,人老珠黄。

最后两句则以虞美人花为引子,隐含了对知音是否能够理解自己价值的思考,落寞而深情。

这首诗通过婉约的语言和虞美人花的形象来抒发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叹,展现了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颇具唐代婉约诗的特点,意境深远,引人思索。

古诗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诗中以虞美人花为引子,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往事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春花秋月,以及小楼昨夜又东风等景物,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诗的前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以虞美人花作为文字的开端,引出了对时光流逝和往事的思考。

接着,诗人通过“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达了对往事和故国的思念之情。

随后,诗人描述了雕栏玉砌和朱颜改的景象,突出了时光流转和人事易变的主题。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一: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二: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古诗词虞美人原文

古诗词虞美人原文

古诗词虞美人原文古诗词虞美人原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虞美人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词虞美人原文1【虞美人别宴】桃花疏鬓传春信,又送冬君尽。

腊梅栏外葬残樱,碎瓣惜香无定,却多情。

春山敛黛低歌扇,暂别吴钩宴。

月台裁柳送离人,薄粉偷将红泪,印腮痕。

【虞美人无梦】狂风卷絮飘庭院,老酒寻杯惯。

阁楼帘卷月当窗,多是寒宵迟睡,对更长。

娇香怜黛胭脂雪,细画弯弯月。

宝筝弦上说相思,怎奈坐中无有,赏花痴。

【虞美人断弦】酡腮酒面风吹醒,玉枕香衾冷。

凭窗凝伫影伶仃,细数长空偷掩,两三星。

相思拼却朱颜损,秀鬓吴霜紧。

小风鞭袖懒调琴,舞急丝簧缭乱,不成音。

【虞美人问情】雕檐挂雨幽帘动,恼破黄粱梦。

绢绒丝帕难遮愁,一缕凄凉凝驻,上眉头。

三千红泪思朝夕,熬得人成疾。

远书空信去无还,可恨别情容易,问情难。

【虞美人晚春】潇潇暮雨和飞絮,断送红无数。

远堤垂柳燕声频,应是恨那流水,葬花魂。

闲将一点凄凉意,写入相思字。

问君何日踏归途,为寄一番心事,夜行书。

【虞美人秋缘】寒风愁起残花扫,报得秋来早。

拾香拈粉淡匀唇,老去一春心事,寄无人。

相思但恐佳期阔,底事何人说?南枝不向北枝眠,暗恼旧欢前梦,断姻缘。

【虞美人离殇】闲来回首陈年事,难寄相思意。

挑针穿线绣鸳鸯,一片风情无处,诉心伤。

别来尝尽愁滋味,消得人憔悴。

宝钗松散一根垂,只恐芳心长在,落花飞。

【虞美人春娇】玉箫吹遍春情早,双鹊枝头叫。

清风缕缕梦魂归,小院嫩苗青脚,露珠垂。

邀弦赋曲黄昏后,共品桃花酒。

蝶飞蜂舞惜花红,应是良辰美景,续初衷。

【虞美人葬花】层云遮却山头月,百转柔肠结。

闲愁可惯酒盈杯,醉挑琴筝歌罢,泪珠垂。

香消瑞脑寒更久,无赖青灯瘦。

雨斜风剪葬残花,红影翩翩飘落,上窗纱。

词;黄叶舞秋风;古诗词虞美人原文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拼音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拼音版

虞y ú美m ěi 人r én ·春ch ūn 花hu ā秋qi ū月yu è何h é时sh í了le【五w ǔ代d ài 】李l ǐ煜y ù春ch ūn 花hu ā秋qi ū月yu è何h é时sh í了le ,往w ǎn ɡ事sh ì知zh ī多du ō少sh ǎo 。

小xi ǎo 楼l óu 昨zu ó夜y è又y òu 东d ōn ɡ风f ēn ɡ,故ɡù国ɡu ó不b ù堪k ān 回hu í首sh ǒu 月yu è明m ín ɡ中zh ōn ɡ。

雕di āo 阑l án 玉y ù砌q ì应y īn ɡ犹y óu 在z ài ,只zh ǐ是sh ì朱zh ū颜y án 改ɡǎi 。

问w èn 君j ūn 能n én ɡ有y ǒu 几j ǐ多du ō愁ch óu ,恰qi à似s ì一y ì江ji ān ɡ春ch ūn 水shu ǐ向xi àn ɡ东d ōn ɡ流li ú。

【作者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

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诗词原文】《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讲解链接】【宋】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诗人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译文《虞美人》是南唐李煜皇帝所作的一个抒发自身遭遇的词。

李煜在南唐最后篡后晚期,失去了皇权,被俘之后,生活在北方的狭小囚室里,玩物丧志,而在那段日子里写下了许多失意词,成为了他的心情调剂和宣泄的方式。

李煜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南唐的君主,他所作的许多词文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代表作之一就是《虞美人》。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宿命的安排,被迫嫁给了别人,而她内心深处却仍然对曾经的爱情念念不忘。

先来看一下《虞美人》的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标题《虞美人》,指的是古籍中记载的草木灵智成美女的寓言虞美人。

李煜在这首词中,以虞美人作为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失落之情。

这首词首先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

开头的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表达了词人对光阴易逝,过往往事的思考和感慨。

他明白人生如同春花秋月一样,短暂而无常。

然后,词人又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来展现自己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这里的“小楼”和“故国”暗指了作者失去的江南帝国。

接着,《虞美人》通过描写虞美人的形象,象征了词人自己的遭遇。

这里,“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曾经辉煌美好的回忆,相对于现实的颓废和失意。

他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暗示了他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诗情与自身遭遇相联系,词人常把自己比作春水,意味着自己的心境与春水一样悠然自流,无法挽回。

下面来看看《虞美人》的一种译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的译文尽量保持了原文的意境和语感,同时也更加符合现代的阅读习惯和理解。

译文力求准确表达出李煜词中的情感和情绪,对于整体表达的顺畅和流畅。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最著名的十首虞美人古诗

最著名的十首虞美人古诗

最著名的十首虞美人古诗
以下是10首著名的《虞美人》古诗,供您参考: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
时了》
2.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
3.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4.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蒋捷《虞美人》
5.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6. 壮志骄阳楼船在,尽日凭阑谁下去?回首斜阳无归路。

——赵端《虞美人》
7.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

——杨维桢《虞美人》
8.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9.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上述古诗皆为脍炙人口之作,受到广泛传颂和赞誉。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22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22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头呢?


精妙第二字“又”:写尽幽怨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精妙第三字“故”:写尽思念
探究
上片中两次出现意象“月”是实指写实,还是虚 写另有所指?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正春风。
——《望江南》
精妙第一字“了”:写尽绝望。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小楼昨夜又/起东风 佳节又重阳
只一“又”字,宋元以来抄者
无数,终不厌烦。

——卓人月《古今词统》 慨
“起”:只是陈述事实,没有其他意蕴。

“又”:说明“东风”来了,春天到了,时间过得真快,似乎去 间
年的“东风”刚刚离去不久,今年的“东风”又不可逆转地来到 了。被囚禁的日子又增加了一年,已近三年的俘囚生活何时是尽
文人不幸读者幸;文人将血泪和摩灵魂,故而动人。 亡国之君的血泪,浸透“故国”之“雕栏玉砌”, 灵魂倒在“不堪回首”一瞬间,自然更是读者的圣餐。
作业布置
1.填一阙《虞美人》,评谁填的最好。
青春时光多美好,理想有多高......
2.课下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听读,感受情感基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总体语速放慢,声音低沉。注意轻重变化。
情感基调:
愁苦、孤独、压抑
情感: “愁”
思愁

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这句话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
明确:抒发了词人对青春、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旧日南唐的宫 殿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可能都青春已逝,变得苍老憔悴了吧! “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 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意境相似的诗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
【解析】 对比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思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尊严全无,自由 丧失。春花秋月般美好的日子对他来说就是煎熬,非但激 发不起生之欢乐,反而让其触景生悲,使其产生度日如年 之痛感,所以他觉得日子太漫长了,希望时间的步伐加快。
作品风格
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 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 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 (qǐ)丽。
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 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 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放声朗读
自由诵读,感知词作情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反衬,乐景衬哀情
阅读思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什么?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 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 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阅读思考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古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翻译赏析《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叶梦得。

其古诗全文如下: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怀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前言】《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由北宋词人叶梦得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即兴抒情之作,写暮春雨后两位友人同饮林禽花下的情景。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落花”之“风前舞”,能给人以不甘心生命的完结的启迪。

花落了,又有“千丈”“游丝”在晴空袅娜,这又是一种生命OrG的律动。

既然人生像花一样不能久存,为何不携手花下同醉?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饮酒也有完结之时。

我劝美人们别因此皱眉,我也是多情种,可酒已尽!由自然而人生,品嚼出对生命的思索。

语短情长,言简意丰,耐人品味。

【注释】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干誉、才卿:皆叶梦得友人,生平事迹不详。

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

罥:缠绕。

蛾眉: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

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

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酒阑:酒已喝干阑,残,尽,晚。

【翻译】落花已在风前飞舞,再一次送走黄昏时的风雨。

清晨以来,庭院里半是残落的红花,只有悠悠荡荡的游丝,在晴空中荡来荡去。

我们曾在花前携手同游,尽情地饮干杯中的酒。

劝美人不要因伤春惜别而敛眉愁苦。

在这酒尽友人将散之时,我也无可奈何,满怀情愁。

【赏析】这首小词以健笔写柔情,以豪放衬婉约,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昨夜一场风雨,落花无数。

晓来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

内容极为简单,写来却有层次,且有气势。

从时间来看,重点清晨,也即“晓来”之际;昨夜景象是从回忆中反映出来的。

意境颇类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但李词较凝炼,叶词较舒展。

虞美人古诗赏析

虞美人古诗赏析

虞美人古诗赏析虞美人古诗赏析 1《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①。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②。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断雁:失群孤雁。

②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头发斑白。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壮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听蒙蒙细雨声,看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斑白,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回想起人生悲欢离合的经历,还是让小雨下到天明吧。

译文2:青春年少时,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烛昏罗帐,尽情欢乐,蜜意柔情。

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啊!离群的孤雁,悲鸣在西风之中。

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内细听雨声,头发花白,历尽沧桑,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

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评点】这是一首借听雨简述生平的词,词人通过对自己少年、壮年、暮年三个阶段听雨时的情景和心情的对比描写,简述了自己历尽悲欢离合的一生,抒发了对年华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上片分别写词人少年、壮年时听雨的情景。

少年时听雨是在歌楼上,面对的是红烛、罗帐和俊俏歌女。

一句“红烛昏罗帐”,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正值青春年少、风流倜傥、纵情享受的少年郎形象。

其后即写壮年时的情景。

壮年时听雨是在客舟中,仅是地点的转换,气氛就从温馨转至悲伤。

“客舟”暗示词人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而客舟中的词人,看到宽阔的江面和低压的云层,听到远处伴着西风传来的声声雁叫,心中的感慨不言自明,相对于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壮年的词人则是满心的离愁别绪。

下片先写暮年时的听雨情景,而后总体抒情。

词人暮年时听雨是在僧庐中,此时宋朝已经灭亡。

相对于客舟,僧庐更加冷清凄凉。

“鬓已星星也”一句与“僧庐”和“听雨”交相呼应,它们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凄凉、萧索的画面。

结尾三句,词人进行总括,同时抒情。

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篇一】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通:阑)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原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李煜虞美人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1:在中国,稍有文学常识者,一定不会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感到陌生。

这句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之手,词牌名《虞美人》,据说是其绝命之作。

关于绝命词一说,宋代王绖《默记》卷上有记录,也被后人乐于接受:“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这种说法无异于《虞美人》一词的广告语,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同时也提升了读者对于作品的阅读期待。

后来读者及评论家多着眼于其内在的情感及艺术分析,默许了“绝命词”一说,如周振甫先生在鉴赏此词时就说“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

如果承认这首词是绝命词,则其创作的时间自然也就如王絰所言为“七夕”。

而七夕从季节上论,应属初秋,故而词中用以表达情感的物象自然也就该有秋天的特征,然而细索本词,其中的意象却令人感到奇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