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契丹诗歌风貌探析
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格比较
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格比较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学风格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格进行比较,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一、辽金元时期的文学背景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辽金元时期是一个多民族的时代,汉族、契丹族、女真族等多个民族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中都有所贡献。
其次,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交流和文学创作的活跃度也有所增加。
最后,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战乱也对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格比较1. 辽代文学风格辽代文学以辽宫文学为代表,其特点是以歌辞、词曲为主要形式,内容多以歌颂皇室和军功为主。
辽代文学在形式上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但在内容上更加注重表达辽宫的威严和统治者的荣耀。
辽代文学的风格独特,充满了豪放和奔放的气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 金代文学风格金代文学以词曲为主要形式,内容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
金代文学在形式上受到了宋代文学的影响,但在内容上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金代文学的风格细腻而含蓄,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3. 元代文学风格元代文学以戏曲为主要形式,内容多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
元代文学在形式上受到了宋元戏曲的影响,但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传承和创新。
元代文学的风格多样而丰富,充满了戏剧性和想象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三、辽金元时期文学风格的影响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格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格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格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独特之处,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辽代(契丹)音乐形成的背景和风格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辽代(契丹)音乐形成的背景和风格张文熙(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摘要】辽是契丹民族于公元907年-1125年在我国北部、东北部以至西北部地区建立的王朝,历经九帝,享国200余年,强盛时期与当时的北宋、金、西夏等政权分庭抗礼,甚至在当今的世界上还有一些语言,例如俄语、希腊语等把中国称为“契丹”,由此可见契丹在历史上的影响之深远。
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一带,世代以游牧为生,常年在广阔草原上的生活使得契丹民族的性格极其热情奔放。
由于战乱、通商等因素与其他民族交流频繁,而契丹人开放的态度使契丹族吸收借鉴了大量外族的优秀文化,形成了契丹独特且丰富的音乐风格,可以说,契丹的音乐是结合了多种音乐文化的产物,包含了自身草原文化、汉族农耕文化和其他各个民族的文化,所以,这个民族的音乐是值得我们深刻地研究和探讨的。
【关键词】契丹;音乐文化;形成背景;风格【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契丹人具有显著的游牧民族的特点,加上契丹族人刚健豪放的性格,其音乐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
对汉人的、西域的和其他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契丹人也采用极其开放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契丹人的音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从辽代疆域图我们也可以看出,辽当时与多民族接壤,通过战争、通商等使各地交流频繁,从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上看,其与中原和周边各民族在音乐上的交流也颇为密切,这也极大地促进了辽的音乐文化发展。
一、契丹其族及其音乐(一)契丹族和辽朝契丹,意为“镔铁”,史书记载“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
”汉译也作吉答、乞塔等。
“潢水之西、土河之北”北方大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潢水”(今辽宁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契丹民族就兴起于两水之间。
契丹是鲜卑的一支,从东晋到隋唐之际,契丹有八个部落,在此间契丹为部落联盟形式,首领称可汗,一直归附于唐朝和突厥之间。
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后来后突厥国被回纥所灭,契丹又归回纥统治。
辽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及文化背景分析
辽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及文化背景分析一、辽代概述辽代,指的是从公元907年至1125年,辽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时期。
这一时期,辽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辽代诗歌特点1. 受佛教影响在辽代,佛教传入并广泛传播,对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
很多诗歌作品中融入了佛教思想和修行方法,表达了对生命、世界和人性问题的独特见解。
2. 忠诚爱国情怀由于辽朝是一个契丹族建立的国家,辽代诗人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忠诚爱国情怀。
他们用诗歌赞美国家壮丽山河和民族团结,并表达自己为国家效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描写自然环境辽代诗人常常以华丽而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描绘大自然景象。
他们把山水、花草、季节变化等元素融入诗歌,表达对自然界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4. 浪漫和豪放风格辽代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语言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倾诉内心的欢乐或愤怒。
他们常用辞藻华丽、意象生动的词句来描绘自己的情感世界,使诗歌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辽代文化背景分析1. 多元文化交融由于历史原因,辽朝统治范围涵盖了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使得辽代文化形成了多元并重合的特点。
这种文化交融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上(如佛教、道教和儒家),还表现在语言、服饰、建筑等方面。
2. 文人士族社会辽朝建立后,兴起了一批具有文学才华和高贵身份的士族阶层。
这些官僚和贵族不仅注重修身养性,也积极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
他们成为了辽代文化的中坚力量,对辽代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3. 长期战乱与民族融合辽朝从建立起就处于与邻近国家的战争状态中,长期战乱给辽代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契丹族和汉族、其他少数民族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融合的态势,这种多元民族交流也为辽代诗人提供了广阔的题材和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辽代诗人在佛教影响下创作出独特风格的诗歌,并借助豪放浪漫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同时,辽代文化背景中多元文化交融以及士族社会和长期战乱与民族融合等因素也对其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契丹诗词不逊唐 契丹诗文谁能识
契丹诗词不逊唐契丹诗文谁能识w刻有契丹文字的精美石印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刻有契丹文字的辽代白塔我们翻开一本又一本的中国文学史,发现论述辽代文学的篇幅没有几页,与辽代二百多年的历史极不相称。
应该说,建国伊始,契丹的文化还比较朴素粗糙,这是由于“辽起松漠,太祖以兵经略方内,礼文之事固所未遑”。
后来,契丹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大量接受中原文化特别是唐代文化,也受到其它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以清冽瑰丽的形象在北方大地绽放了自己的文化群蕾,留下了千古绝唱。
但遗憾的是,这些绝唱多用契丹文完成的,它的解读成了中国文字史上著名的难题。
契丹诗词不逊唐在人们的印象中,通常以为契丹族生活在大漠之中,在文学上建树颇少,但实际上,契丹族的文学有许多独到之处。
从目前史学界研究的成果看,在林林总总的契丹文学中,契丹诗歌就是一支奇葩。
据多年从事民间文艺研究的辽宁省辽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吉川先生讲,契丹诗词歌赋尤以诗词为主。
这些诗词包括契丹皇室诗文、契丹社会知识文士诗文、宋朝使者诗文以及宋人杂著中反映契丹社会的诗文。
契丹皇室的诗文主要指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东丹王耶律倍以及东丹王之子耶律隆先和耶律琮等人。
我们从辽河文化丛书《辽河流域文艺源流》中看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当年曾以能说汉语自诩;他的儿子东丹王耶律倍和太宗耶律德光兄弟二人,能熟练地运用汉、契丹两种文字写作诗文;而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隆先和耶律琮,则均是博学能诗的文学家了,并且创作出了《阆苑集》等精华作品,可惜今已失传。
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代表诗作是《传国玺》:“一时制美宝,千载助兴王。
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
子孙皆慎守,世业当永昌。
”这首诗是圣宗开泰年间,辽圣宗在辽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得到传国玉玺时而做。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馆长李义告诉我们,诗中所说的传国玉玺,是我国著名的秦玺。
相传这枚玉玺是秦始皇用兰田玉雕刻的,四周刻龙,正面刻宰相李斯所写鱼鸟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了解辽金元时期的诗词创作与特点
了解辽金元时期的诗词创作与特点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辽金元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活跃,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人才俊。
了解辽金元时期的诗词创作与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风貌。
本文将从时代背景、文学特点、代表作品等多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辽金元时期的时代背景1. 辽朝的兴起与文化繁荣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建立于十世纪初。
该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辽朝的皇帝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道佛三教并重,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辽金争霸与金朝的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辽朝逐渐衰落,金朝兴起。
辽金之间的斗争如火如荼,出现了许多战争题材的诗词作品。
在这一时期,诗人们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英勇,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战争的忧虑。
3. 元朝的建立与文化转型元朝是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的,标志着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元朝吸收了汉族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文学风格。
元朝时期,诗词创作受到局势变迁、帝国统治和贵族审美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二、辽金元时期诗词的文学特点1. 以辽朝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辽朝是一个处于边塞地区的王朝,边塞诗成为当时文人创作的重要主题。
辽朝的文人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乱和征战,他们对边塞的风景、生活和军事斗争都有深入的体验和感悟。
边塞诗派以其真实感人的描写而闻名于世。
2. 金朝诗词的豪放与奔放金朝是一个以军功为基础、注重实用主义的王朝。
金朝的诗人以其豪放的格调和奔放的思维方式脱颖而出。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和豪情壮志,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3. 元朝诗词的比喻与联想元朝的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联想,将各种事物进行巧妙的类比和联系。
这种修辞手法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绚丽多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元朝的诗词作品中,常出现一些意象丰富、寓意深远的表达方式。
4. 元朝诗词的写实与浪漫元朝的诗人既注重描写现实生活,也善于塑造浪漫的意境。
辽代诗歌赏析:辽文化中的古老韵味与风景
辽代诗歌赏析:辽文化中的古老韵味与风景Introduction辽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朝代。
在辽代的文化领域,诗歌的发展出现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这些诗歌承载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现象。
通过赏析辽代诗歌,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个古老朝代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辽代诗歌的独特性历史背景下的反映辽代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方政权。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辽代面临着国家构建和文化融合的挑战。
辽代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能够反映出这个时期国家的特点和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
在辽代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对辽代帝王、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歌颂,以及对辽代社会状况、军事经济的描绘。
这些诗歌作品既是文学的艺术表现,也是历史的见证。
民族文化的表达辽代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的文化在辽代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
辽代诗歌以契丹族语言书写,体现了契丹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在辽代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契丹族文化特点,如骑射、牧畜、游猎等。
同时,辽代诗歌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民族习俗的描绘,展示了契丹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文学风格的创新辽代诗歌在文学风格上呈现出独特的创新。
在辽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诗体和题材。
例如,辽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田园诗,表现了农耕生活和自然景色,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同时,辽代诗歌还出现了契丹民谣和戏曲元素的创新,使得辽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辽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多元的题材辽代诗歌的题材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田园诗之外,辽代诗歌还包括宫廷诗、抒情诗、战争诗、讽刺诗等等。
这些诗歌题材凸显了辽代社会的多元性和繁荣发展。
通过辽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
鲜明的艺术表现辽代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非常突出,体现了辽代文人的创作才能和艺术追求。
辽代诗歌在押韵和节奏上非常讲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辽代诗歌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中情感的传递和艺术的美感。
辽代诗歌特点
辽代诗歌特点
一.辽契丹民族性格豪放勇武。
二.最能体现辽诗特色的当推契丹诗人之作。
(一)契丹诗人多君主、皇族和后妃。
1.辽第一个有名的契丹诗人—耶律倍,作品《海上诗》。
2.女诗人萧观音诗较多样化:
(1)雄豪俊爽之诗,如《伏虎林待制》。
(2)委婉深曲之作,如《怀古》。
(3)另有《回心院词》10阕,情感深挚,意象细腻。
3.萧瑟瑟诗。
(1)颇含政治见解,现存《讽谕歌》、《咏史》讽谕朝政。
(2)两诗稍嫌直露,但情感激切,风格奔放;骚体,句式参差,具较强力度。
三.契丹人诗作中篇幅最大、最具典型意义《醉义歌》。
(一)署为“寺公大师”作,原用契丹文写成,后由耶律楚材译为汉文。
(二)译文为七言歌行。
四.辽诗中汉人创作成就不大,但偶有佳作。
如赵延寿《失题》。
辽金元时期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时代背景考察
辽金元时期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时代背景考察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
本文将深入探讨辽金元时期诗词的艺术特点,并分析背后的时代背景。
一、辽金元时期的时代背景1. 辽朝时期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建立者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朝的国力强盛,领土辽阔,政治和军事实力备受世人瞩目。
辽朝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民族多元一体,渗透着较浓厚的草原文化气息。
2. 金朝时期金朝是由契丹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的国力强大,与宋朝形成了鏖战。
金朝文化影响着北方的文化发展,金朝文人的作品崇尚豪放激昂,其中以金文学为代表。
3. 元朝时期元朝是由蒙古族铁木真建立的,统一了中国大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多民族国家。
元朝文化受到蒙古族、汉族和西亚文化的影响,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
二、辽金元时期诗词的艺术特点1. 骈文诗的流行辽金元时期的诗词作品中,骈文诗的流行达到了一个高峰。
骈文诗是一种典雅的文体,由两个七言绝句串联而成,韵律优美,意境深远。
它要求作者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功底都有很高的要求。
2. 声调技巧的运用辽金元时期的诗词作品注重音韵,艺术家们善于运用声调技巧来创造华丽的音韵效果。
他们通过运用平仄平衡、头韵以及字音上的差异,使诗句更加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这一特点使得辽金元时期的诗词具有强烈的音乐和美感。
3. 宫廷诗的繁荣辽金元时期,宫廷文化十分繁荣,宫廷诗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
宫廷诗通常以表达君主的忠诚和歌颂君王的功绩为主题,这些诗作大多以七言绝句或者五言绝句形式呈现。
宫廷诗的结构严谨,用词华丽,意境深远,体现了宫廷文化的尊贵和独特性。
4. 自然景物的描写在辽金元时期的诗词作品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诗人们常常以自然景色为素材,借助形容词和比喻手法描绘出自然的美丽和壮丽,营造出婉约和奇特的意境。
汉家诗韵辽国声——辽代诗歌简介
汉家诗韵辽国声——辽代诗歌简介
辽代诗歌,因它打上了“辽家豪放”的标签,以其响亮的气息惊艳着
无数读者,也称“辽家诗韵”。
辽代诗歌内容丰富,在内容上涵盖了历
史军事、儒家哲学、文化艺术、宗教信仰、诗歌创作和家乡情缘等广
泛领域。
以“壮烈”“豪迈”“豪情”为关键词的辽学,是部分辽代诗歌的写作特色,
以大气的文字去记录辽国的挣扎历史以及封建社会的执拗精神,展示
出辽家人的“以游牧之境,豪壮不顾;把兵处征戎,抗险不穷”的豪情
气息。
如辽代诗人刘士勳的《奉咏太阳池》就完全展现了辽家豪情横
溢的风格:“寒垒使君去,无言对胡将。
壮心岂独此,心胆敢有旷?”
辽诗在一般正宗诗歌形式体系里,有词作散咏、连咏、断咏、连句等
形式,语言表达文采流畅、形式大气,且制作上注重“意境”,突出内
容雅趣之处,被誉为古代成就较高的诗类型之一。
辽代诗歌有非常重要的全球影响,它的流行使无数的文化影响,一直
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影响着朝车和马蹄声一直延伸到西欧更远的地方。
在古鲁迪亚帝国统治时期,辽诗歌更是受到重视,作者也兴起了一波
又一波的浪潮,其中就包括伟大的维米尔大帝。
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貌与历史背景
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貌与历史背景一、概述辽金元时期(公元907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学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辽、金和元三个朝代相继兴起,对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貌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
二、辽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1. 辽朝(907年-1125年)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统治中国北方地区的王朝。
其君主以皇帝为尊号,实行封建制度,并且积极推动汉文化与契丹文化的融合。
这一时期,诗歌、词曲等文艺形式开始兴盛,并出现了大量优秀作品。
2. 金朝(1115年-1234年)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统治中国东北地区的王朝。
其君主以“天子”为尊号,采用中原传统官制体系,并倡导忠孝节义等儒家思想。
这一时期,散曲、戏剧等艺术形式兴起,也有很多文艺作品被创作出来。
3. 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治中国全境的王朝。
其君主以“皇帝”为尊号,继承了宋朝之制度。
在这一时期,辽金元时期的文学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有来自蒙古和西亚等地区的文化交流。
三、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貌辽金元时期的文学风貌承载着这一历史背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性。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方面:1. 诗歌与词曲在这一时期,诗歌与词曲成为主要的文学表达形式。
辽、金两朝均推崇汉族传统文化,并且借鉴自己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例如辽代杨亿、金代晏殊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词人。
2. 散曲与戏剧散曲和戏剧同样是辽金元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学表达形式。
散曲是一种结合了音乐和文学的艺术形式,而戏剧则是以演员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
这两个方面都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并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
3. 文学交流与融合辽金元时期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相互交流的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并吸取对方的精华。
例如,元代在统治全国范围内的同时,也保留并推广了汉民族传统文化,并且还受到蒙古和西亚等地区文化的影响。
辽金元时期的边塞诗词对比研究
辽金元时期的边塞诗词对比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边塞诗词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辽金元时期(公元907年-1368年),地区动荡不安,战乱频发,这使得边塞地区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表达情感和抒发壮志豪情的重要舞台。
本文将探讨辽、金、元三个朝代时期的边塞诗词,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
一、辽朝边塞诗词风貌1. 宫廷化倾向明显由于当时政权相对稳定,辽朝的边塞诗词多呈现宫廷化的特点,注重琼瑶玉洁之美。
主题多以咏史怀古为主,以经典典故为题材,并尊崇圣贤思想。
2. 表达忧国忧民情怀在作品中,作者常借用自然景物抒发出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出对战乱和社会动荡的担忧和悲愤之情。
这些作品意境深远,内涵深刻。
3. 纪实性较强辽朝的边塞诗词注重纪实,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和地理环境的描写非常详尽。
这些作品往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辽朝社会与文化的重要资料。
二、金朝边塞诗词特点1. 忧国忧民之思在金朝时期,作为北方契丹族人定居地的辽东地区成为了反抗金朝统治的中心。
因此,金朝边塞诗词多表达了对外族统治和战乱所带来的痛苦与困惑。
2. 崇尚武勇精神金朝边塞诗词常以武勇豪迈、战场英雄为主题,强调男子汉应有的侠义精神和报国忠心。
这些作品充满激情和壮志,在史诗般的气势中展现了作者们特有的斗志。
3. 叙事性强烈金朝边塞诗词多以名将、战争、征服等为题材,倾向于通过叙事手法表达出当时边塞地区的动荡局势和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具有鲜明的叙事特点。
三、元朝边塞诗词的风貌1. 土地浩渺之感元朝边塞诗词多以广袤无垠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呈现出土地浩渺、壮丽而恢宏的气势。
这些作品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大一统王朝的向往。
2. 忧国忧民与抒发遭遇之情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外族建立、中国化程度最高的帝国,边塞诗词中不乏对元统治和社会现状表达不满和忧虑之情。
同时,也有一些作品回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磨难和困苦。
3. 异域风情与文化交融元朝边塞文人多涉足异域,他们在创作中注入了大量元代贵族阶层所熟悉的蒙古文化元素,并尝试汉字和蒙古文化的融合。
辽金时期的诗词:北方文化的兴盛与传承
辽金时期的诗词:北方文化的兴盛与传承曾几何时,北方大地上兴起了一股炽热的文化潮流,这是辽金时期,一个以诗词为核心的文学繁荣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辽国与金国两个北方大国相继崛起,而他们的文化繁荣也成为了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辽金时期的诗词,既继承了唐宋的传统,又展现出了独特的北方文化风貌。
本文将深入探讨辽金时期诗词的特点、作品风格以及其对后世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辽金时期的背景在辽金时期之前,北方的文化格局一直由唐宋文化主导。
唐末五代时期,北方政权动荡不安,文化一度陷入低迷。
然而,辽、金两个北方王朝的兴起,不仅重建了北方的政权,同时也带动了北方文化的发展。
辽国和金国都秉承了汉文化的传统,热衷于文人雅士的培养和文学的推广。
辽国开创了辽文化,金国则继承了辽国的文化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金朝的文化。
辽金时期的诗词特点辽金时期的诗词,既继承了唐宋的传统,又展现出了独特的北方文化风貌。
它以抒情为主,形式上多样化,内容上丰富多样,展现了作品深情厚意的特色。
以下将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些特点。
形式多样化辽金时期的诗词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其中最重要的形式有:“乐府诗”、“绝句”、“律诗”、“辞章”等。
其中,“乐府诗”是辽金时期最重要也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形式之一。
这种形式源自汉朝的“乐府旧题”,它要求诗歌结构严谨,字数限定,调子优美。
而“绝句”则是一种形式简洁的四句诗,具有表达深情的特点。
此外,“律诗”和“辞章”也是辽金时期常见的诗歌形式。
这些形式的多样化,给了文人创作的自由度,促进了当时诗歌的繁荣。
内容丰富多样辽金时期的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自然景色、社会风貌、历史典故等各个方面。
在自然景色方面,北国的峻岭雄峦、苍茫的草原和辽阔的天空给了文人无限的灵感。
他们在作品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辽金时期的诗词也关注了社会风貌,文人们对人生百态的描绘非常细腻。
他们通过对人物性格、社会活动等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辽金时期的诗词风貌与文化交流》
辽金时期的诗词风貌与文化交流介绍辽金时期(907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诗词产生了独特的风貌,并且在文化交流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探讨辽金时期的诗词特点以及其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
辽金时期的诗词特点辽和金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在此期间形成了各自独有的文化氛围,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了他们的诗词创作中。
以下是辽金时期诗词创作的一些主要特点:1.音乐性:辽代受北方游牧民族音乐传统影响,较为注重押韵和节奏感,结构简洁明快。
而金代则更趋向于宋代五言律诗规范。
2.描写草原风光:由于当时北方地区多为草原景观,大量作品描写了广袤无垠、壮美豪放的草原景色,表达出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的赞美之情。
3.武功豪杰题材:当时的辽金时期在战争和军事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因此很多作品题材涉及武功豪杰,描绘英勇善战的形象。
4.诗词与佛教融合:佛教在辽金时期盛行,对于诗人来说,佛教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
许多作品融合了佛教的修行观念和禅理。
辽金文化交流辽金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阶段。
以下是一些辽金时期文化交流的例子:1.辽金与宋朝文化交流:辽和宋有着频繁的外交往来,两国文化之间产生了相互影响。
辽代学习了宋代五言律诗,并且采用了宋朝宫廷音乐制度。
2.辽金与西域文化交流:辽金与西域地区(如回鹘、突厥等)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交流。
例如,在语言方面,西夏和西域地区的柔然语、焉耆语、突厥语等影响到了当地的诗词创作。
3.辽金与蒙古帝国文化交流:辽金与蒙古帝国之间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交流。
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辽金逐渐衰落,但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之间进行了相互借鉴,例如,在音乐和服饰方面。
结论辽金时期的诗词风貌独特而多样,并且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辽代和金代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但都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辽金时期的诗词风貌和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变迁。
从诗词歌赋中赏析辽代乐舞
从诗词歌赋中赏析辽代乐舞摘要:契丹人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同时与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其他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不但广博地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其表现乐舞方面也是如此。
辽王朝存续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北方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与此相对应的音乐歌舞艺术也得到空前发展。
以诗词歌赋鉴赏作为印证,对诗词歌赋中音乐的记录和舞蹈的描述两个方面进行檀溪,进一步说明辽代乐舞艺术的辉煌和巨大魅力。
关键词:契丹;音乐舞蹈;诗词歌赋;赏析;贡献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辽王朝存续二百多年,在这二百多年里契丹人雄踞在北方,不但建立了疆域广阔的国家,还大力发展了军事、政治及经济。
此外契丹人利用和汉、女真、高丽和回鹘等民族的杂居,对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辽王朝建立之前,契丹人活动的核心区域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他们沿着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游牧、狩猎,“车马为家”、“居无常所”。
而音乐和舞蹈舞却是契丹人的“平生之好”。
上自契丹贵族,下至贫民奴隶,从隆重的祭祀场面到出场放牧的转徙途中,几乎都离不开音乐舞蹈。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和契丹人萧总管创作诗《契丹风土歌》中的一段则详细地说明了这一盛况。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见红。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①《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
②因此,辽代乐舞的兴盛直接影响到一大批的诗人学者,他们借辽代乐舞以抒情,发泄内心的快感,反之也进一步推动了辽代乐舞走向辉煌。
与此同时也为因史料匮乏而难以为人们所了解的辽代乐舞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的资料。
在后世流传下来的诗歌辞赋中留下的辽代乐舞气息,笔者就音乐和舞蹈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辽代音乐的记录辽代的音乐以广泛吸收各民族的先进成果为特征。
辽代契丹人诗歌文学特色刍议
【稽古】The Archaic to Now辽代契丹人诗歌文学特色刍议刘德刚 夏晨光(阜新市博物馆,辽宁…阜新…123000)摘 要:本文从辽代文学、诗歌发展状况入手,从表达方式、题材、文风等方面剖析辽代契丹人诗歌特色,得出辽代契丹人诗歌虽宗法唐宋但其文风刚劲豪放、自成一格的结论。
关键词:辽代;契丹人;诗歌;特色从“契丹”一词自初见于史载到阿保机立国经历了500余年的发展期,从古八部、大贺氏八部发展到遥辇八部,完成了部落到民族的转变,其社会形态由原始部落联盟发展为兼具奴隶制成分的社会。
应该说,这时的契丹部族还是比较原始的,只是刚刚孕育了一朵文明的蓓蕾。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效仿中原王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契丹国,即辽国。
阿保机以政治家的智慧认识到新生政权吸收汉文化的迫切需要,确立了以儒治国的策略。
这是契丹族加速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开始,也是以契丹、女真、汉族为主体的辽国政治、经济、文化飞跃发展的肇始。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契丹君主大力提倡儒学,实行开科取士,延揽汉族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
这一时期宋辽文化交往增多,使节来往不断。
聂崇岐说:“宋之大史,大半皆知名士,且多传于《宋史》。
”[1]一些文学大家如欧阳修、王安石、沈括、苏轼、苏辙都曾出使辽国,这在辽国当然是文坛上的盛事。
辽国方面亦“通好以来,岁选人才优异、聪敏知文史者,以备南史”[2]。
派往南朝的使臣以通晓汉学的汉人为主,部分汉人通过科举入仕,契丹人多以武功入仕。
辽晚期时,契丹人也被获准参加科举。
终辽一代,契丹君主对于汉文化基本上都采取接纳吸收的态度,政策上的支持促进了儒学及汉文化在辽国的传播,特别是激发了契丹人学习汉文化的热情。
汉文化浸润和滋养了一批契丹文学家、诗人,但由于史料的阙略,传世的作品寥若晨星。
几位契丹君主也都喜爱汉学,他们将内涵丰富的汉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极具本民族特色的诗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
辽代的诗词歌赋
辽代的诗词歌赋
嘿,你知道吗?辽代的诗词歌赋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就好像
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的独特星辰。
咱先来说说那首,“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
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哇塞,这写得多霸气啊!你想想,那种威
风凛凛的感觉,就如同一只猛虎在山林中呼啸,让一切都为之颤抖。
这不就跟咱现实中看到一个超级厉害的人,让人忍不住惊叹一样嘛!
还有啊,辽代的诗词中常常会有对大自然的赞美。
比如说描写草原的,“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那广阔无垠的草原,
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如此生动,仿佛你一闭眼就能看到那一片碧绿,闻
到那青草的香气。
这和咱们出去旅游看到美丽的风景,忍不住感叹“哇,好美啊”不是一样的感觉吗?
辽代的诗人也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啊。
像“人生若只如初见,何
事秋风悲画扇”这样的诗句,把那种无奈和忧伤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不
就跟我们有时候遇到烦心事,心里那种纠结难受一个样嘛!
辽代的诗词歌赋真的是丰富多彩,它们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情感
的写照。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辽代的文化风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词
的魅力。
它们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辽代的大门。
所以啊,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辽代的诗词歌赋,要好好去欣赏和品味它们呀!
我的观点就是:辽代的诗词歌赋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有关欧阳修两首使辽诗赏析
欧阳修使辽诗赏析有关欧阳修两首使辽诗赏析在我所读过的咏辽诗歌中,我最喜欢欧阳修的一首七绝《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和另一首五言《奉使契丹道中五言长韵》。
在我的散文《春,你离我还有几步之遥》中,曾引用过前一首中的两句“紫貂裘暖朔风惊,潢水冰光射日明”,就因该句十分形象准确地描绘出我乡邦的物候。
这两首诗是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欧阳修以翰林学士、吏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的身份,充“贺契丹登宝位国信使”(即贺辽道宗即皇帝位)出使契丹所作。
欧阳修在使辽期间受到辽道宗殊礼相待,赐御宴时有尚父燕王萧孝友等四位重臣作陪。
诗人通过对契丹族独特的地域特色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异域风情和契丹民族习尚。
这两首诗皆气势磅礴,流畅自然,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畅达的思想情怀。
契丹民族所生活的地区疆域辽阔,放眼望去天地相接,夏季河流宽广、水草丰茂,冬季却朔风凛冽、寒气逼人。
春秋两季沙尘飞扬,遮天蔽日。
顽强的契丹民族在此地区繁衍生息,形成了以勇悍尚武为主要特征的骑射、渔猎文化。
诗人文笔雄健,构思巧妙,所作意境空灵,再现了契丹民族所生活的塞外沙漠、草原风光和北方游牧民族独有的游牧狩猎的生活场景,尽显契丹地域和人文风貌。
《奉使契丹道中五言长韵》中的“儿童能走马,妇女亦腰弓”,展现了契丹民族无论老幼、妇孺都具备的勇武性格与豪爽气质。
“白草经春在,黄沙尽日蒙”从这句可以看出沙尘暴自古就有。
在这个春意渐浓的时节,南国该是春意盎然,生机吐露,可辽国的腹地依旧春寒料峭,与冬天没有太大的区别,就象欧阳修亲眼见到的一样,田野里没有一丝绿意,只能看到去年干枯的白草(亦作败草)及遮天蔽日的沙尘。
“经”、“尽”,“在”、“蒙”不是浓墨丹青,却是细笔点染,轻俏间已带出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特点。
“松壑寒逾响,冰溪咽复通。
”长满松树的山谷寒风猛地吹响,结冰的溪水下面却水流淙淙,直接体现北方独特的地理环境。
“响”“咽”突出了松林与冰溪的特点,只听见风声与水流,反衬出环境的幽静与气氛的冷咧,实为空灵之笔。
《辽金元时期文学变迁与历史背景分析》
辽金元时期文学变迁与历史背景分析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辽、金、元三个朝代是相继统治北方地区的帝国,它们分别拥有不同的政权和文化特色。
本文将重点分析辽金元时期文学的变迁,并探讨其中的历史背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辽朝文学1. 历史背景辽朝(901年-1125年)是由契丹族所建立的政权,在其统治下,契丹族文化得以发展并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2. 文学特点辽朝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表达方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辽东十胜诗”,以及流传至今的《勉酒行》等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诗人情感。
3. 文学影响由于辽朝对后世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其文学作品在范围和数量上都比较有限。
然而,这些作品对后来金元时期至关重要,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金朝文学1. 历史背景金朝(1115年-1234年)是由女真族所建立的政权,对辽朝进行了消灭,并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
2. 文学特点金朝文学以诗歌和戏剧为主要表达方式。
其中最著名的有《诸葛亮锦囊妙计》和《西华山主人》等戏剧作品,以及较早出现的雕镂小说等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突出了女真族独特的文化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形态和人民生活。
3. 文学影响金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来的元朝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西华山主人》是元曲发展的关键之作,在题材和艺术手法上都具有创新性。
四、元朝文学1. 历史背景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所建立的政权,统一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且与其他国家建立了贸易和文化交流关系。
2. 文学特点元朝文学以元曲和散曲为代表。
元曲是一种多样化的戏剧形式,结合了音乐、舞蹈、文学和绘画,代表作有《窦娥冤》和《关雎》等。
散曲则是一种歌词形式,内容广泛涉及爱情、自然景观和社会风尚。
3. 文学影响元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明清时期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曲和散曲被视为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中的艺术手法也被后来的作者所借鉴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代契丹民族发源于我国东北辽河流域,世代逐水草畜牧,以鞍马车帐为家。
从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改用汉制,自称皇帝,建立辽朝起,至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人所俘,辽灭亡,历时九帝209年。
辽王朝立国初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在从建立到灭亡的两百多年里,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经历了不断汉化的过程,辽代诗歌在此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辽代文学不昌,但在两百余年间的汉化演进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成就虽不能与唐宋比肩,甚至比后来的金元文学也略逊一筹,但在展现辽代契丹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以及体现北方地区的地域特点、民族性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而契丹文学情况,据王溥《五代会要》卷29《契丹》载:“契丹本无文纪,惟刻木为信。
汉人陷蕃者以隶属之半,就加增减,撰为胡书。
”①契丹族建国后,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契丹人参照汉字和回鹘字先后创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而辽代契丹诗歌创作也经历了从早期尽显原始风貌到后期历代帝王“雅好词翰,咸通音律。
文学之臣皆淹风雅”②均有诗作传世,而这些诗作从语言、情感等方面都有飞跃式的发展。
帝王文人所作诗歌大多装订成集,但由于辽代禁止将书籍传入中原地区,所以辽代诗歌流传下来的篇目也很少。
郑振铎先生在其《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感叹:“近人竟于简残篇之中爬搜辽代文献,也不过存十一于千百而已。
”③目前,经国内学者多方整理,辽代诗歌可见篇目约300余首,其中不包括散入宋代诗歌部分篇作。
辽诗所存篇目虽然不多,但表现出他们的物质世界与情感世界。
辽代诗人通过诗歌描述地域特色,用诗歌抒发他们的民族情怀,用诗歌表达他们的政治思想情怀,所以,辽代契丹诗歌体现了浓厚的地域风貌、民族风貌,以及政治方面的独特之处。
一、地域风貌契丹民族所生活的东北辽河、老哈河地区位于今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有白山黑水之称。
这里土地平坦辽阔,放眼望去天地相接,河流宽广,水草丰茂,四季分明,与和风细雨、潺潺流水的江南相比,是另一番壮阔景色。
契丹民族在此地区生息繁衍,形成了以勇悍尚武为主要特征的渔猎文化。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契丹诗歌,也就有着比较鲜明的地域特点和风貌。
辽代契丹诗歌经历了粗糙到细腻的过程,早期契丹尚处于奴隶社会,以渔猎、游牧为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其文化也处于原始的混沌蒙昧状态。
由于契丹族早期没有文字,其诗歌口口相传,对于早期的契丹诗歌,仅能从现存较少的早期民歌如《焚骨歌》等歌谣中,去略窥早期契丹诗歌地域特色一二。
《焚骨歌》中唱到:“冬月时,向阳食。
若我射猎时,使我多得猪鹿。
”契丹民族靠打猎维持生计,此诗歌中展现了辽代契丹族早期生活的地域气候寒冷,冬月向阳而食。
在祖先去世之后,希望祖先能够保佑自己打猎时多获得猎物。
由此可见契丹民族渔猎时期,生活条件的艰苦。
辽代契丹最有地域特色的诗歌当属五代降将赵延寿的《塞上》,诗歌写道:“黄沙风卷半空抛,云重阴山雪满郊。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诗中再现了契丹民族所生活的塞外沙漠草原风光和北方游牧民族独有的游牧狩猎的生活方式,尽显契丹地域风貌,契丹民族的勇武性格与豪爽气质也淋漓展现。
北方地区生活艰苦,夏季酷热冬季严寒。
“黄沙风卷半空抛,云重阴山雪满郊”描绘塞上每到冬季黄沙漫天抛于半空,黑云低沉阴山,大雪满山,这种自然条件是对人生存能力的极大考验。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表现冬季衰草遍野,江河结冰,人们不得不四处寻找水源,根据水源的改变而不断迁移住所,冬季牧民靠打猎为生。
“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直接体现了严冬荒漠雪原中,鸟无所食,即使遇到冰冻或霜打过的果子也不得不吃,因其坚硬无法吞食,只能啄而食之。
河水冻结,渡河的马匹渴而不得饮,为寻找水源不断奔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展现牧民们发现肥沃而有水源的草地就支起帐篷,将草地占有,夜间从林中折来树枝,燃起篝火取暖,烧烤猎得的猎物。
诗中将契丹民族自然环境的恶劣,牧民生活条件的艰苦生动的表现在今人的面前。
塞外生活艰苦,赵延寿这首诗中写出入冬之后黄沙卷地,雪填山路,不利于人畜外出等活动。
生活中水的缺乏,人们靠打猎为生的艰苦生活方式。
鸟与马为求生存而挣扎的恶劣生存条件,形成了契丹族粗犷豪迈、崇尚生命的顽强精神,由其地域风貌进一步表现出来的是契丹民族别具异域风情的民族风貌。
《太平广记》评价该诗:“此诗描写契丹景色、习俗,为南人所称道宜也。
”④该诗意境雄浑,风格纯朴粗犷,语言质朴慷慨,体现出契丹民族生活地域赋予其人的豪迈之情与崇尚生命的精神。
《辽史·营卫志》“长城以南,多雨多署,其人耕稼以为食,桑麻以为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
大漠之间,多寒多暑,畜牧畋猎以为食,皮毛以为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
”⑤这种风土人情与中原地区相差甚远。
辽代萧总管《契丹土风歌》称: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
皂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
海东健鹘健如许,韝上风生看一举。
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
平章俊味天下无,年年海上驱群胡。
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
腹中惊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经宿食。
此诗中尽显契丹生活的地域景色,契丹民族所生活的地域常年风沙不断,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春季万顷草色,点缀点点红花,一望无际的草原,人们纵马打围射猎,是广阔无垠的草原为他们提供了如此自由驰骋的生活。
契丹民族游牧打猎的生活,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崇勇尚武的精神。
契丹民族诗中的白山黑水,不仅是其生活的地区,也是其精神的表现。
北方游牧民族的人们对于山水,鸟兽的态度与南方人有所不同,南方地区以农耕为主,生活相对固定安逸,南方人通常寄情于山水,鸟兽也多为其欣赏把玩之物。
北方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山水是其生存的一部分,他们将全部生命托付于大自然,鸟兽作为他们的食物,也可称其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契丹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地域特色是他们发自本性的豪迈之情,是其与自然搏斗生存而获得的崇尚生命的精神宋代许多作家出使辽国也均有对契丹地域的描写,如欧阳修《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苏轼《观北人围猎》,苏辙《渡桑干》等均对契丹族独特的地域特色进行了描写,可见契丹民族地域的独特魅力。
二、民族风貌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
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
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成为契丹民族的先人。
经过隋唐、五代及与北宋对峙的两百余年,契丹族经历了漫长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融合的过程,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辽代艺术上承匈奴、鲜卑,下迄蒙古,在与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及对中原汉族文化的广泛吸收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契丹诗歌则主要体现出北方民族粗犷强悍的特征。
早期契丹诗歌尚处于草创阶段,带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的色彩,总体构思用词比较简单,内涵不深。
此期流传的作品有限,其中以耶律倍为其中佼佼者。
耶律倍,太祖长子,太宗之兄,世宗之父,小字图欲,一作突欲。
他聪敏好学,博览群书,精通儒家经典,善作诗。
因宫廷斗争,远离契丹政权中心,受封为东丹王,主东丹国事。
后投奔后唐,临行时写下《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此诗虽然在声韵、用词、对仗等技巧上不够完美,但其直抒胸臆,请辞真切。
诗中“山”字的运用别具内涵,“小山”句用《尔雅·释山》:“小山岌大山,峘。
”中的意思,南朝·梁·徐陵编《玉台新咏》之《古绝四首》诗中也有“山上复有山”句。
“山”与契丹语中的“汗”意思相同,意谓皇、王,而契丹语中的“小”字也有兄弟的意思⑥,这里“小山”,兼具了契丹语与汉语之意,表达了政治失意,逃奔异国,亡命海外的隐忍与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痛恨的微旨,内心极度悲愤,在诗中却表现的十分委婉含蓄。
读此诗来,觉其情甚悲,但甚有节制,深合儒家“哀而不伤”之旨,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中称:“情词凄婉,言短意长,已深合风人之旨矣。
”⑦另外,春秋时有一个习惯,只要越离国界,就算解除了君臣关系,这为后人解决君臣矛盾提供了一个方式。
耶律倍深谙汉族文化,自然也明此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儒家文化对当时契丹成员精神方面的影响。
契丹族语言与汉语相比,在词汇、书写方法、语法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宋人洪迈曾写道:“契丹小儿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字儿习之,至有一字用两三字者。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其读时则云:‘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⑧从中可以看出契丹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
契丹族诗人创作的诗歌有以汉文写成,也有以契丹文写成,其中以寺公大师《醉义歌》为典型。
《醉义歌》原作为契丹文,但契丹原文今已佚,今存汉文译诗,收录于元·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中。
在该诗小序中,其称寺公大师一时豪俊,尤长于诗歌,称其“诗旨趣高远,不类世间语,可与苏轼、黄庭坚并趋争先”⑨;又称其汉文译作同契丹原文做对比只能“庶几形容其万一”,其中当然有译者自谦成分,但契丹原文也应当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由此看出,契丹文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用契丹文字写成的原诗作当更具异域风情和民族特点。
现在我们只能来看看译作:晓来雨霁日苍凉,枕帏摇曳西风香。
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来报今重阳。
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
敛裘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
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屋。
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
凌晨未盥三两卮,旋酌连斟折栏菊。
我本清癯酒户低,羁怀开拓何其速。
愁肠解结千万重,高谈几笑吟秋风。
遥望无何风色好,飘飘渐远尘寰中。
渊明笑问斥逐事,谪仙遥指华胥宫。
华胥咫尺尚未及,人间万事纷纷空。
一器才空开一器,宿酲未解人先醉。
携樽挈榼近花前,折花顾影聊相戏。
生平岂无同道徒,海角天涯我遐弃。
我爱南村农丈人,山溪幽隐潜修真。
老病尤耽黑甜味,古风清远途犹迍。
喧嚣避遁岩路僻,幽闲放旷云泉滨。
旋舂新黍爨香飰,一樽浊酒呼予频。
欣然命驾匆匆去,漠漠霜天行古路。
穿村迤逦入中门,老幼仓忙不宁处。
丈人迎立瓦杯寒,老母自供山果醋。
扶携齐唱雅声清,酬酢温语如甘澍。
谓予绿鬓犹可需,谢渠黄发勤相谕。
随分穷秋摇酒卮,席边篱畔花无数。
巨觥深斝新词催,闲诗古语玄关开。
开怀属酒谢予意,村家不弃来相陪。
适遇今年东鄙阜,黍稷馨香栖畎亩。
相邀斗酒不浃旬,爱君萧散真良友。
我酬一语白丈人,解译羁愁感黄耇。
请君举盏无言他,与君却唱醉义歌。
风云不与世荣别,石火又异人生何。
荣利傥来岂苟得,穷通夙定徒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