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cc5c4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2.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39c2e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b.png)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一》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三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印泥等。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法:(一)、创境、探究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二)、观察、操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亲身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6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6650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8.png)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6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篇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一年级《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一年级《认识图形》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e37d79312b3169a451a459.png)
《认识图形》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86482f1a37f111f0855b85.png)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师生共进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根据儿童年龄、心理及认知规律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我采用了引导观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引导学生展开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认识,发展思维。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d91d6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e.png)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
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能够辨认这几种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组成机器猫,激发学生的兴趣。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让学生玩积木,并要求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总结诱导),认识本节课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4.基本练习(1)看图形,说名称;(2)将物体和图形连线。
(3)完成第35页“做一做”,第37页“连一连”。
5.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5a402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f.png)
板块三、课堂练习 1.看立体图形,把各种立体图形的个数填在()里。
长方体有() 正方体有() 圆柱体有() 球有()
2、把下面的立体图形补齐,要用哪个立体图形呢?
3. 数一数。 长方体有() 正方体有() 圆柱体有() 球有()
答案: 1.长方体有(3) 2.
正方体有(1) 圆柱体有(7) 球有(8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会辩 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球,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如 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 来)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由实物画出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茶叶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 长方体的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罐头瓶”“足球”等实物,画出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图形。
本课教学采用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 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 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 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前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 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 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11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5c96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a.png)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位于本书的34页至38页,《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也为后面《分类与整理》和《认识图形》(二)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中认识的图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几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通过让学生自己触摸图形、搭建图形等形式来感受图形的特征,以达到让学生初步养成归纳、自主探索的意识。
通过对同种图形的分组实践,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
在此次之前,学生未曾正式接触和认识本节课所要讲的四种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二.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物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通过触摸实物了解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辨识四种立体图形。
达到熟练辨识生活中的四种立体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辨识四种图形,能对同种图形进行分类,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自的特点。
(3)情感目标:初步感受简单立体图形的魅力,养成独立思考、共同探索的意识,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探讨学习的过程,期间要求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以及学会简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确定了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特征;(3)辨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67fab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c.png)
《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认识图形。
(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分三个问题设计。
第一层次,“做一做,认一认”使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与对应立体图形的关系,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进而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第二层次,通过“分一分、连一连”分类活动,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最后,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个问题从认识平面图形到正确辨认再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生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二、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
低段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喜欢动手操作,尤其是动手画。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该学段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弱。
所以只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展示,在动手操作中感悟、体验,用儿童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
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精选14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cdb33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3.png)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精选1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分类、建模的过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辨认和区别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形状。
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本节主要内容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特征。
学情:针对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但不能够用语言准确的表述出来,对"特点"一词比较陌生。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总结提升。
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师:出示学具中颜色相同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正方体,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手中拿的两个物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能形象的说出来吗?(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学生认同“一个胖的,一个扁的",此时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师再次出示学具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区别哪些是“胖的、扁的”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些“胖”的物体,他们都属于立体图形,那么那些“扁的图形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平面图形,在以后会学习到。
活动:打开自己的学具盒,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立体图形都拿出来。
同桌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二、认识正方体活动1、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把你认为形状相同的一类放在一起。
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分类,教师巡视。
(有的学生会漏掉其中的某些物体,有的学生会一个物体重复分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其它学生说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经过讨论总结出可以分一个做一个标记。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63b14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0.png)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图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
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运用了课件演示与实物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
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
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baec5c33d4b14e852468c5.png)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
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能够辨认这几种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组成机器猫,激发学生的兴趣。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让学生玩积木,并要求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总结诱导),认识本节课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4.基本练习(1)看图形,说名称;(2)将物体和图形连线。
(3)完成第35页“做一做”,第37页“连一连”。
5.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a72f35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6.png)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立体图形,体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三视图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长方体体和正方体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分析各类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69154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6.png)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
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孩子们的认知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会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孩子们对实际运用的需要,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重点:会正确辨认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果,我选在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另外,我还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二、说学情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务,并且80%左右的孩子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555b1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5a.png)
《认识图形》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
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能够辨认这几种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组成机器猫,激发学生的兴趣。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让学生玩积木,并要求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总结诱导),认识本节课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4、基本练习(1)看图形,说名称;(2)将物体和图形连线。
(3)完成第35页“做一做”,第37页“连一连”。
5、游戏活动,发展思维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6b7b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1.png)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大家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生的学习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1)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学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来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
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
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d0586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0.png)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 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4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
还有印泥画、小棒,白纸。
二、说教法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吴玲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旨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认识这几种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我通过展示魔方,让学生说出魔方上的颜色所对应的位置,再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图形各异的实物,并提出问题一:小红把东西丢的到处都是,谁能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我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并能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提出问题二:按照学生所分的类别,让学生自己讲出怎样分类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形状,用途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置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在刚刚分类好的课件里,让学生看这里有几种图形(多媒体展示分类结果)问题一:你想和这些图形做朋友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想!我就说,那我们来个比赛,看哪队交的朋友最多:绿队,蓝队,黄队,橙队。
提出问题二: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这里我让学生进行尝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图形名称。
小结: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都叫做立体图形。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提出问题一:这些新朋友有哪些特征呢这个问题,孩子们非常想知道答案,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在这个的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手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它的一个面问:这个面是什么形状接着我通过问题二引导学生从桌面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可能有学生从长方体上找出,甚至会有学生找到几个长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会进行这样的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同时将小图形奖给他们小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
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后,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三:你能看出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吗这个问题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和讨论,我进行适当的诱导,并将学生的话进行总结。
再让学生自主总结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区别。
问题四: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这个问题我会采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
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先辅后方的策略,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提出问题五:请把你刚才找到的几个立体图形摸给同桌看看,并说说摸得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说,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等等,这里我想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直观更生动的揭示长方体和长方形,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给新朋友画像,提出问题一:小组讨论,看谁能想个好方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画出来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同时还具有操作行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只说到画的方法,我就会引导他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里我会给机会学生来说,说操作过程,并且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奖励评价好的小组。
接着,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
学生活动: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
我想让学生通过做数学来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
活动四:找朋友,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说到饮料罐,包装盒,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铅笔盒,彩笔筒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来说一说。
我想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范的应用。
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创设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找零食吃的的情景:并提问,这些零食的是什么形状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实现数学经验生活化,并且我想通过对这些标志牌的认识来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里我设置了不
同层次的4道练习题:
第1题:连一连
我想通过该这道题目来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形和体
第2题:猜一猜
我想通过这道题目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
第3题:涂一涂
,
通过动手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
第4题:数一数
通过数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再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我想借助这个环节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这四种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提出问题,这些都是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你打算怎样把它介绍你的爸爸、妈妈呢
在教学结束前,我会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组,给予鼓励,表扬。
(五)布置作业
一年级的学生不宜布置笔头作业,对于本节课我将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球是个顽皮淘气的家伙,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就会乱跑,去闯祸。
那请同学们想想办法,怎样治治这个顽皮的家伙,能把他固定住呢
!
这个作业为下节课的搭一搭做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作力来主观能动性来完成作业。
四、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
以上是我对《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