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重点汇总

合集下载

机械考研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考研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考研复试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知识1、数学基础微积分: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等线性代数:矩阵、行列式、向量空间、特征值、正交变换等概率论:事件与概率、条件概率、独立性、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特征函数等2、物理基础力学:质点运动、刚体转动、动能、势能、运动方程等热学:热力学过程、物态方程、热力学系统等电磁学:静电场、静磁场、电动力学、电磁波等波动光学:波动方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量子力学: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量子力学运算符等3、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结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晶格和点阵等材料性能:塑性、强度、韧性、硬度等材料加工:金属材料加工、非金属材料加工、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等二、专业课程1、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零件设计:受力分析、零件选择、装配设计等机械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液压传动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CAE、工程图学、工程仿真等材料加工与工艺:金属材料加工、非金属材料加工、热加工、精密加工等2、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技术:传感器与仪器、自动控制设备、过程自动控制等控制工程应用:飞行器控制、机器人控制、智能制造控制等3、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功能材料等材料性能与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材料加工与工艺:压力加工、热加工、精密加工、非传统加工等三、科研能力1、科研综述对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文献综述工具,并具备较强的科研课题识别和分析能力。

2、科研课题具备较强的科研课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科研设计。

3、科研实践具有参与科研实验和生产实践的经历,掌握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科研能力。

四、综合素质1、综合素质具备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回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回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回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包含机械设计、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材料学、热处理、测量检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具体内容:
1.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重要环节,它涉及材料选择、结构设计、零件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机械设计需要考虑机械的使用环境、使用需求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2. 加工工艺:机械制造中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车削、铣削、钻孔、磨削等。

不同的工艺适用于不同的零件加工,需要根据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等因素进行选择。

3. 加工设备:加工设备是机械制造的关键设备,包括机床、数控机床、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

不同的设备适用于不同的零件加工和加工工艺。

4. 材料学:材料学是机械制造的基础科学,包括材料的种类、结构、性质等。

材料的选择对机械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机械的使用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

5. 热处理: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包括淬火、回火、正火、退火等。

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为机械的使用提供保障。

6. 测量检测:测量检测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尺寸测量、外形测量和性能测试等。

测量检测需要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以确保机械的质量符合要求。

7.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环节,包括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等。

质量控制需要确保机械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并不断追求提高机械的品质水平。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以下是关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包括物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设计和加工设备的选择等。

2.机械制造的分类:机械制造可以分为金属制造、塑料制造和电子制造等。

3.机械制造的生产流程:机械制造的生产流程一般包括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设计、工艺装备选择、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管理和成品检验等。

4.机械材料的选择: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机械材料有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5.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等。

6.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冲压和成形等。

7.金属材料的检验:金属材料的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物理性能测试等。

8.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可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和退火等。

9.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和镗削等。

10.机械加工设备的选择: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加工设备,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有车床、铣床、磨床、钻床和镗床等。

11.机械加工的数控技术:数控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设备的运动和加工过程,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12.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模具设计与制造需要考虑产品结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

13.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4.机械传动与控制技术:机械传动与控制技术可以控制机械设备的运动和工艺过程。

15.机械制造的质量控制:机械制造的质量控制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等。

以上就是关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主要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生产流程、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设备选择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机械制造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制造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制造复试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设计基础1.1 工程图学在机械设计中,工程图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

考生需要掌握常见的工程图知识,包括多视图投影、剖视图、尺寸标注、公差标注等内容,同时要熟悉使用CAD软件进行绘图。

1.2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对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1.3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传动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机械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选型原则,同时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2.1 材料性能材料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同时要掌握材料的组织结构、组织性能关系。

2.2 材料加工材料加工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材料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塑性加工等,同时要了解加工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3 材料表面处理材料表面处理是材料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表面涂层、表面改性、表面清洁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处理后材料的性能变化。

三、制造工程3.1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制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成型工艺、切削工艺、连接工艺、表面处理等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制造工艺,以及工艺选择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3.2 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和应用,以及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编程。

3.3 现代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包括柔性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精密加工技术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范围和特点,以及相关设备和工艺。

四、加工工艺与设备4.1 机床与工具机床与工具是加工工艺与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控机床、特种机床、常规机床,以及车刀、铣刀、刀具夹具等工具。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复试要点一.填空+名词解释1.制造:(广义)即输入输出系统,输入的是生产要素,输出的是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产品.(狭义)从原材料或半成品经加工和装配后形成最终产品的操作过程.P3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各表面间相互位置及各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P42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将制订好的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描述出来,作为指令性的技术文件.P2044.机械装配工艺过程:将组成机器的全部零、部件按一定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连接与固定在一起,构成合格机械产品的过程。

P445.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可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p426.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那部分工序7.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8.生产类型一般可分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P459.零件表面切削加工方法: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范成法(展成法).P4710.工件表面的成形运动:主运动、进给运动、定位和调整运动。

P4811.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 c、进给量f、背吃刀量a p。

p5512.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综合。

P5613.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14.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15.基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尺寸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16.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设计基准即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工艺基准即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17.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18.定位基准又可分为粗基准、精基准、附加基准。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客观、公正、有效地考查考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根据不同的要求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实际问题和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1. 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及常用刀具(15%左右)2.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20%左右)3. 机床夹具(15%左右)4. 加工精度与统计分析(20%左右)5.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15%左右)6. 装配工艺(15%左右)(四)试卷题型结构1.填空题(20%)2.简答题(20%)3.论述题(30%)4.分析计算题(30%)三、考查内容及要求1.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及常用刀具:典型金属切削机床基础知识,切削加工基本知识、常用刀具基本知识。

2.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设计,工艺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3.机床夹具:工件定位、夹具原理,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定位方式、定位元件、定位装置、夹紧机构。

4.加工精度与统计分析: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综合与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5.机械加工表面质量:零件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影响表面层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

6.装配工艺: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

四、考试用具说明考试需携带黑色碳素笔、计算器和直尺。

五、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巩亚东主编 2017年6月科学出版社。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重点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重点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重点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一、名词解释1.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2.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3.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5.误差敏感方向: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

6.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7.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

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8.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9.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10.工序: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11.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12.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13.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14.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总和。

15.基准: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是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

16.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确定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17.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

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误差复映:指工件加工后仍然具有类似毛坯误差的现象(形状误差、尺寸误差、位置误差)措施: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内容广泛、难度较大,涉及到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技术、计量学、机械制造自动化等多方面知识。

下面是一份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机械制造工艺1. 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包括:铸造、焊接、锻造、剪切、成形、切削、装配等。

2. 铸造工艺:砂型铸造、压铸、浇注铸造等。

3. 焊接工艺:气焊、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等。

4. 锻造工艺:自由锻、模锻、半模锻等。

5. 成形工艺:冲压、拉伸、挤压等。

6. 切削工艺:车削、铣削、钻削、刨削等。

7. 装配工艺:机械装配、电力组装、轴承安装等。

二、机械制图1. 基本制图法:投影法、剖视法、轴测投影、透视投影等。

2. 图案符号和代号:点、线、面、箭头、尺寸标注、注释等。

3. 常见的制图工具:钢笔、三角板、比例尺、圆规、弧形规等。

4. 组装图和分解图:包括产品总装图、嵌合图、分解图等。

三、工程力学1. 力的概念和力的分析: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

2. 物体的受力分析:包括弹性体内应力分析和静力学分析。

3. 静力学分析:包括平衡分析、受力分析和剪力和弯矩图等。

4. 动力学分析:包括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以及牛顿定律、动量、功和能量等重要概念。

四、材料力学1. 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冲击韧性等。

2. 杆件的受力分析:包括杆件的外力分析、截面特性和悬挂问题等。

3. 板件的受力分析:包括板件的外力分析、板件应力分布图和板斜裂纹等。

五、机械设计基础1. 设计思想:包括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要素。

2. 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细节设计、工程图设计等。

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机械零部件、机械运动、机械结构和机械动力学等。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集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1.误差复映:由于加工系统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的误差2.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基准: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4.工艺系统刚度:指工艺系统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5.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等6.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7.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8.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9.工艺过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凡是直接改变零件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10.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11.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12.砂轮的组织: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13.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二、单项选择1.积屑瘤是在(3)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①低速②中低速③中速④高速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1)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3.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2)传动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4.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4)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5.加工塑性材料时,(2)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低速②中速③高速④超高速6.箱体类零件常使用(2)作为统一精基准①一面一孔②一面两孔③两面一孔④两面两孔7.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2)①切削速度②切削深度③进给量8.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1)进行①切削加工之前②磨削加工之前③切削加工之后④粗加工后、精加工前9.工序余量公差等于(1)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②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③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④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10.一个部件可以有(1)基准零件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多个11.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1)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分组选配法④修配法12.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3)①工步②安装③工序④工位13.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14.工序尺寸只有在(1)的条件下才等于图纸设计尺寸①工序基本尺寸值等于图纸设计基本尺寸值②工序尺寸公差等于图纸设计尺寸公差③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④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15.工艺能力系数是(1)①T/6σ②6σ/T③T/3σ④2T/3σ16.工件在夹具中欠定位是指(3)①工件实际限制自由度数少于6个②工件有重复限制的自由度③工件要求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④工件是不完全定位17.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18.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1)①砂轮的回转运动②工件的回转运动③砂轮的直线运动④工件的直线运动19.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2)①通用夹具②专用夹具③成组夹具④组合夹具20.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1)①轴承孔的圆度误差②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③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④切削力的大小21.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或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2)①带状切屑②单元切屑③崩碎切屑22.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2)①正比②反比③指数关系④对数关系23.自激振动的频率(4)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④等于或接近于24.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1)基准作为精基准①设计②工序③测量④装配25.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1)①粗镗—半精镗—精镗②粗镗—半精镗—铰③粗镗—半精镗—粗磨④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三、判断题1.切削时出现的积屑瘤、前刀面磨损等现象,都是第Ⅲ变形区的变形所造成的。

复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知识点(主要)

复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知识点(主要)

复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1工步是指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刀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2生产类型通常分为单件、成批、大量生产三种,完全互换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在主剖面中测量的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是后角α4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时间,用T表示5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互为基准方法来保证6夹具由夹具体、对刀原件、定位原件、夹紧装置等部分组成。

7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

8范成法齿轮刀具有齿轮型刀具、齿条型刀具等。

9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温度最高点是在前刀面上处。

10辅助支承可以消除0 个自由度,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过定位11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细长轴,车削后轴的形状是1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信息与知识社会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也是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国防安全的基础13高速钢的定义、性能以及分类。

高速钢是一种加入较多的钨,钼,铬,钒等合金元素的高合金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强度,韧性,耐磨性。

按用途分为通用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按制造工艺不同分为熔炼高速钢和粉末冶金高速钢。

P16——P1714硬质合金的定义、性能以及分类。

硬质合金是由高硬度,难熔的金属碳化物的粉末,用Co,Mo,Ni等坐粘接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成形,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制品。

硬度,耐磨性,耐热性很高。

可分为普通硬质合金,新型硬质合金,P17——P1815干式切削技术的刀具技术P65——P66刀具能否承受干切削时巨大的热能,是实现干切削的关键,主要措施有:1,采用新型的刀具技术,2,采用涂层技术,3,优化刀具参数和切削用量。

16要求孔的加工精度为IT7级,表面粗糙度值R=1.6~3.2 m,确定孔的加工方案。

江大考研复试机械的面试专业课问题_机械专业复试经典问题

江大考研复试机械的面试专业课问题_机械专业复试经典问题

1.什么是刀具前角,在哪个平面内测量?前刀面:切屑沿其流出的刀具表面。

主后刀面:与工件上过渡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

基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与主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该点基面的平面。

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于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

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和基面间的夹角。

前刀面在基面之下时前角为正值,相反为负值。

后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于切削平面的夹角,一般为正值。

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

2.轴承分哪几种,简单介绍一下?3. 渐开线齿廓有哪些特征?4. 齿轮变位有哪几种,介绍一下它们的特征5. 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6. 什么是过定位、欠定位,是否都允许,为什么,各举个例子7. 火车开来和离去的声音不同,为什么?8. 行走机器人的行走方式?9. 齿轮的加工方式?1、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数控机床的题,还有一个同学被问到孔的加工方法,什么是传感器10. 刀具常用材料什么是自锁。

产生原因,应用位移,力传感器举例弹簧的弹性系数跟什么有关齿轮怎么加工,塑料齿轮怎么加工,其原料是什么样的11. 常用的强化方法?常用的平面加工方法有什么?精度的高低12. 改变运动方向的方式?13. 哪几种传动可以实现过载保护?14. 什么是工业机器人?15. 车、刨、磨的加工范围?16. 什么是加工硬化?17. 设计整个装置怎么做?18. 柔性制造系统?19. 传动系统有哪些?20. 夹具的作用?21. 常用的孔的加工方法?22. 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并举例?23. 自行车为什么会掉链子,上链子时是先上大轮还是小轮,为什么?24. 特种加工有哪些?25. 8051单片机能不能读16位的A/D转换器,怎样读?26. 什么是定位误差?27. 什么是封闭环、增环、减环?28. 什么是最大实体尺寸,最小实体尺寸?29. 怎样用弱电控制强电?30. 怎样避免强电对弱电的干扰?31. 退火、正火、淬火有什么差别?32. 什么是磨削烧伤,怎样减少磨削烧伤?33. 数控机床靠什么定位?34. CAD/CAM中关于镜像的问题?35. 什么是系统误差,有哪些,拣其中之一介绍下?36. 常用的传感器有哪些?简要说一下其中之一的原理?37. 材料力学中的四个强度理论?38. 螺栓、带传动、链传动、滚动轴承预紧为什么?39. 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的顺序?40. 齿轮轴承的润滑方式?41. 齿轮的失效形式?42. 摩擦有哪些类型?43. 运算放大器44. 稳定性判据(劳斯等)、及串联校正(超前、滞后、超前滞后)?PID各字母的含义?插齿机分为哪几个运动?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哪三个工作状态?常用的道具形式有哪几种第一次:什么是高副,低副?什么是串行通信,并行通信,并举例?第二次:比较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运用场合?什么是测试系统的静态指标?我同学抽的及问到的有:为什么混叠、电焊与气焊的区别、矿泉水瓶是怎样制造的,其螺纹又是怎么制造的,解释超静定概念,举例、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有哪些、切割机的使用场合1.数控机床滑枕为什么要配重?怎样配重?说出方案2.什么是电主轴?电主轴怎样调速?具体方法1. 列举出常用的刀具材料(P27)2. 硬质合金刀具在切削时参数变化对切削性能的影响3. 什么是工艺系统?原始误差?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有哪些?(P133)4. 工艺过程的统计分析(P161例题,问合格率、不合格率多少,能否修复)5. 一个套筒零件定位误差的计算问题,自己选择方法,如果不合格,再改进,可以看一下书上的例题。

江苏大学机械设计知识点复试专业课面试问题汇总(机械专业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考研复试)

江苏大学机械设计知识点复试专业课面试问题汇总(机械专业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考研复试)

1.螺纹联接的防松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答:原因——是螺纹联接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联接有可能松脱,高温的螺纹联接,由于温度变形差异等原因,也可能发生松脱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松。

措施——利用附加摩擦力防松,如用槽型螺母和开口销,止动垫片等,其他方法防松,如冲点法防松,粘合法防松。

2.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答:(1)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Fa的变化范围:a,为了减小螺栓刚度,可减螺栓光杆部分直径或采用空心螺杆,也可增加螺杆长度,b,被联接件本身的刚度较大,但被链接间的接合面因需要密封而采用软垫片时将降低其刚度,采用金属薄垫片或采用O 形密封圈作为密封元件,则仍可保持被连接件原来的刚度值。

(2)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3)减小应力集中,(4)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3.轮齿的失效形式答:(1)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部分,因为轮齿受力时齿根弯曲应力最大,而且有应力集中,可分为过载折断和疲劳折断。

(2)齿面点蚀,(3)齿面胶合,(4)齿面磨损,(5)齿面塑性变形。

4.齿轮传动的润滑。

答:开式齿轮传动通常采用人工定期加油润滑,可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一般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V的大小而定,当V<=12时多采用油池润滑,当V>12时,不宜采用油池润滑,这是因为(1)圆周速度过高,齿轮上的油大多被甩出去而达不到啮合区,(2)搅由过于激烈使油的温升增高,降低润滑性能,(3)会搅起箱底沉淀的杂质,加速齿轮的磨损,常采用喷油润滑。

5.为什么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及冷却措施答: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发热量大,若不及时散热,会引起箱体内油温升高,润滑失效,导致齿轮磨损加剧,甚至出现胶合,因此对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

措施——1),增加散热面积,合理设计箱体结构,铸出或焊上散热片,2)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在蜗杆轴上装置风扇,或在箱体油池内装设蛇形冷却水管。

6.带传动的有缺点。

考研复试机械制造基础重点

考研复试机械制造基础重点

第一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与要求:讲授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定义和刀具材料的性能及选用。

要求学生理解刀具切削部分、切削运动的基本定义,特别是主剖面参考系中的3 个参考平面和6 个主要角度的基本定义;了解常用刀具材料的要求、类型和特点,特别是要掌握YT 和YG 类硬质合金的用途与选择;掌握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和切断刀的角度标注方法。

难点:刀具几何角度的三维空间定义与理解。

解决办法:(1 )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了刀具角度的三维动画演示;(2 )课堂上实物展示各种刀具,让学生区分刀具前、后刀面及估计几何角度;(3)设计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刀具的几何角度;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主要内容与要求:主要讲授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及寿命等四大规律,以及四大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要求学生理解金属切削过程的四大规律。

包括工件材料强度和硬度、刀具前角、切削用量等因素对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寿命的影响;了解四大规律在生产中四个方面(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切削页、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的应用,具备合理选择切削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和切削液的初步能力。

难点:切削变形、切削力与切削温度与工艺参数的关系与变化规律解决办法:(1 )课件中穿插了精心设计与制作的切削加工现场录像,客观反映切削过程的全貌,同时局部放大了金属被挤压、变形至产生切屑的过程;(2 )课件中应用了大量图表,精心制作了三维动画以反映切削本质;(3 )安排了切削变形、切削力与切削温度测量的综合性实验;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主要内容与要求:主要讲授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与各类机床和刀具的应用。

要求学生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包括机床的分类、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工件成型法;了解典型机床的结构与传动,能阅读和分析典型机床的传动系统图;了解各类机床的用途,具备合理选用机床的初步能力;掌握几种常用刀具的应用特点,特别是车刀和钻头的结构与特点;了解砂轮和磨削原理,掌握根据砂轮特性选用砂轮的原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的一些大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的一些大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的一些大题(仅供参考)2004年:1、请写出企业产品开发的路线,需要哪些技术支持,各有什么作用2、误差统计分析法的适用场合,什么是"6σ"准则?3、夹具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

4、制定工艺规程的内容有哪些?5、切削时的表面质量有哪些?2005年:1.某公司拟开发一款新型电动助力车,由你作项目负责人,简述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相关支撑技术。

2.简述车床可完成哪些典型表面得加工,并画图示意。

3.用车床车削细长轴类零件,试分析可能产生哪些加工误差?并分析产生原因。

4.简述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

5.简述确定加工方法及精基准的原则。

2006年:配钥匙机的原理和误差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的一些大题(仅供参考)2004年:1、请写出企业产品开发的路线,需要哪些技术支持,各有什么作用2、误差统计分析法的适用场合,什么是"6σ"准则?3、夹具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

4、制定工艺规程的内容有哪些?5、切削时的表面质量有哪些?2005年:1.某公司拟开发一款新型电动助力车,由你作项目负责人,简述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相关支撑技术。

2.简述车床可完成哪些典型表面得加工,并画图示意。

3.用车床车削细长轴类零件,试分析可能产生哪些加工误差?并分析产生原因。

4.简述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

5.简述确定加工方法及精基准的原则。

2006年:配钥匙机的原理和误差分析。

机械复试复试是交大的录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牵涉到你是否能被录取和是否为公费的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你的最终成绩是初试的60%和复试40%的总和,重要性可想而知,希望大家重视起来。

每一年有高分被刷,也有低分也就是刚过线就公费的。

1。

复试分笔试和面试,分别在第一天和第二天。

2。

笔试包括英语听力考试和专业课考试(即机械制造技术或者是控制)和心理测试和逻辑测试,听力和六级听力比较像形式也是一样的,至于专业课基本题目都是比较大的,需要你对机械专业的理解和复试参考书的熟练程度,心里测试和逻辑测试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逻辑测试往往很多人做不完,题量太大了。

江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

江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1)一、填空选择题(30分)1.刀具后角是指。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加、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YT10、YG8);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YT30)。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减少),切削温度(增加、减少)。

5.粗磨时,应选择(软、硬)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疏松)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与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差),粗加工孔时,应选择(拉刀、麻花钻)刀具。

8.机床型号由与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 代表(车床、钻床)。

9.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

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

10.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水溶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材料应进行(退火,淬火)处理。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 应不低于(二级、三级)。

13.在常用三种夹紧机构中,增力特性最好的是机构,动作最快的是机构。

14.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一个长的v 型块可消除(3,4,5)个自由度。

15.工艺过程是指二、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外圆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

(8分)三、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四、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如下所示,试列出正向转动时主传动路线及计算出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

(8分)五、什么叫刚度?机床刚度曲线有什么特点?(8分)+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 面定位,加工表面A ,保证尺寸100.2mm ,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 及公差。

(8分)七、在一圆环形工件上铣键槽,用心轴定位,要求保证尺寸34.8-0.16mm ,试计算定位误差并分析这种定位是否可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重点知识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重点知识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重点总结生产过程:从原材料进场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工艺规程:一个同样要求的零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艺过程加工,但其中有一种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最合理的,并把该过程的有关内容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指导生产零件的生产类型分单件,成批,大量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完成的工艺过程;工位,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工件相对机床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所完成的工艺过程;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艺过程;走刀,每切削一次,称为一次走刀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分为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标注设计尺寸所依据的基准)和工艺基准(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尺寸形状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定位基准:用来定位;测量基准:工件加工或加工后测量尺寸或行为误差所依据的基准;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对位置的基准工件的装夹过程是定位和夹紧,夹紧的任务是是保持工件的定位位置不变,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之和为装夹误差工件装夹有找正装夹和夹具装夹两种,找正装夹风直接找正和划线找正六点定位原理:欲使工件在空间处于完全定位,就必须选用与加工件相适应的六个支撑点来限制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切削运动:主进给合成,切削用量: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切削层参数:公称宽度,厚度, 横截面积基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垂直的面,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并与主切削刃相切并垂直该点基面的平面,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面前角:前刀面和基面夹角,后角:主后刀面和切削平面夹角,主偏角: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夹角,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间的夹角,刃倾角:在切削平面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夹角刀具材料性能要求:较高硬度各耐磨性,足够强度和韧性,较高耐热性,良好导热性和耐冲击性,良好工艺性常用刀具:高速钢,硬质合金,工具钢,陶瓷,立方氮化硼,金刚石。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复习题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复习题

1.插齿时,为保证插齿刀与工件正确的啮合关系,应具备________运动;为了避免刀具擦伤已加工的齿面,应具备________运动。

(分齿展成(展成,分齿,圆周进给)2.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为车削和________。

(磨削)3.淬硬丝杠螺纹精加工应安排在淬火之________完成。

(后)4.镗床的主轴径向跳动将造成被加工孔的________误差.(圆度)5.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________、配合性质、耐腐蚀性的影响很大。

(疲劳强度)6.采用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

(可动调整(调整))7.由于工件定位所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其________的位置误差,称为定位误差.(工序基准)8.切屑的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9.切削液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防锈等作用。

(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清洗作用)10.金属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强度和硬度塑性和韧性)11.刀具的磨损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初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20.增加刀具后角,刀具后面与工件之间摩擦________,刀刃强度__________。

(减少降低)21.砂轮组成中的磨料直接担负切削工作,常用磨料有_______和________。

(刚玉类碳化硅类)22.切削加工中与切削运动直接相关(切削用量)的三个主要参数是_________、吃刀量a 进给量f)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切削速度Vc23.车床主要由床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溜板箱和尾座几部分组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考试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考试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要求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及制订工艺规程和分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方案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1、机械加工基础知识(25 ~35%):(1)掌握切削运动及切削运动的分类;学会分析不同切削或磨削状态下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掌握切削用量的含义及其计算。

(3)以外圆车刀为例了解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及刀具的基本角度。

(4)了解几种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质、特点、牌号及用途(高速钢、硬质合金等)。

(5)了解12大类机床及其类别代号及常用机床型号的含义。

(6)了解专用机床夹具的组成。

(7)了解工件定位原理(六点定位原理)。

(8)深刻理解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及过定位的含义并学会分析工件在定位元件中所被限制的自由度。

(9)掌握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2、金属切削基本原理(10 ~20%):(1)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

(2)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积屑瘤与鳞刺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抑制方法。

(3)了解切削力及切削功率的含义及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4)理解刀具寿命的含义及其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

(5)了解影响切削温度、磨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3、机械加工质量(10~20%):(1) 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其与加工误差的关系。

(2) 了解零件加工质量的两大指标。

(3) 了解工艺系统及原始误差的含义及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4) 掌握主轴回转轴心线运动误差表现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 深刻理解误差敏感方向的含义并学会判断误差的敏感方向。

(6) 了解工艺系统刚度的概念。

(7) 理解什么是“误差复映”现象,掌握计算误差复映系数的方法。

(8) 熟练掌握加工误差分布图、控制图的分析方法。

(9) 了解表面质量的含义及表面粗糙度、表面冷作硬化层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机械设计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复试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复试知识点总结一、材料力学1.应力、应变及弹性模量的定义和计算2.各类材料的性能参数及相应应力应变图3.疲劳强度理论及疲劳寿命估计4.蠕变的基本特征及计算方法二、机械设计基础1.零件的装配配合及公差设计2.速度、加速度、力和功率传递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常用传动装置的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4.基本工作机构的构成、运动规律和设计方法三、机械工程图学1.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则2.机械零件的表示方法和尺寸标注3.常见的机械装配图的绘制方法4.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相互转换及调试方法四、机械加工工艺1.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要点2.常用的刀具及刀具的选择原则3.数控加工常见的工艺和操作技巧4.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五、机械零件设计1.轴、轴承、螺栓、螺母等零件受力分析及设计2.传动零件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3.零件的结构设计及造型设计原则4.零件的材料选用和热处理要求六、机械系统设计1.惯性力、离心力和惯性矩的计算方法2.机械系统振动的原因和衰减方法3.常见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和设计4.机械系统的润滑及密封设计原则七、机械故障分析1.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和表现2.故障的检测、分析和排除方法3.故障预防的方法和技巧4.故障诊断的仪器设备和使用方法八、机械设计软件1.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机械模拟软件的原理和使用技巧3.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示例4.机械设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九、机械工程领域的新技术1.3D 打印技术及其在机械领域的应用2.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3.智能制造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4.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十、机械设计的创新与实践1.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和原则2.机械设计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3.机械产品设计的市场与消费者需求分析4.机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以上是机械设计复试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机械设计复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
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2.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3.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零件加工
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5.误差敏感方向: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

6.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7.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

包括
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8.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
或半成品的过程。

9.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
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10.工序: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
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11.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
序。

12.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13.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14.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总和。

15.基准: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是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

16.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确定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17.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

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
误差复映:指工件加工后仍然具有类似毛坯误差的现象(形状误差、尺寸误差、位置误差)措施: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2.什么是磨削烧伤?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哪些?
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的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面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强度硬度降低,并伴随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

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磨削用量;工件材料;正确选择砂轮;改善冷却条件。

3.什么是传动链误差?提高传动链传动精度的措施有哪些?
传动链误差: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传动的误差。

措施:缩短传动链;降速传动,末节大降速比;提高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误
差补偿装置。

4.减少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措施?
减少发热和隔热;改善散热条件;均衡温度场;改进机床机构;加快温度场的平衡;控制环境温度。

5.什么是工艺系统的刚度?误差产生的原因?
工艺系统刚度:垂直作用于工件加工表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的径向切削分力与工艺系统在该方向的变形之间的比值。

原因: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都将分别产生变形y机、y夹、y刀、y工,致使刀具和被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使工件产生误差。

6.工艺规程的设计规则?
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包装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程度,保证生产安全;
7.什么是粗基准?精基准?选择原则?
精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为静基准;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粗基准:选用工件上未加工的表面作为基准;
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
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
便于装夹的原则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8.什么叫加工余量?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表面层
影响因素:上工序留下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
上工序的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中没有包括的上工序留下的空间位置误差
本工序的装夹误差
9.什么叫时间定额?组成部分?
时间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组成部分: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终结时间
10.夹具的工作原理?
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正确的加工位置。

这是通过工件各定位面与夹具的相应定位元件的定位工作面(定位元件上起定位作用的表面)接触、配合或对准来实现的;
夹具对于机床应先保证有准确的相对位置,而夹具结构又保证定位元件定位工作面对夹具与机床相连接的表面之间的相对准确位置,这就保证了夹具定位工作面相对机床切削运动形成表面的准确几何位置,也就达到了工件加工面对定位基准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

使刀具相对有关的定位元件的定位工作面调整到准确位置,这就保证了刀具在工件上加工出的表面对工件定位基准的位置尺寸。

11.什么叫定位误差?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
原因: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产生的定位误差
定位副制造不准确产生的定位误差
12.夹紧力的确定原则?
方向确定原则:
垂直于主要的定位基准面
使夹紧力最小
使工件变形最小
作用点的确定原则:
应落在支承元件或几个支承元件形成的稳定受力区域内
落在工件刚性好的部位
尽可能靠近加工面,这可减少切削力对夹紧力的力矩,从而减轻工件的振动
大小确定的原则:
切削力,类比法,实验法
13.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
先加工定位基准面在加工其他面
先加工主要表面在加工次要表面
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先加工面后加工孔
14.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切削加工: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工件材料的性质;切削用量;切削液。

磨削加工:砂轮的粒度;砂轮的硬度;砂轮的修整;磨削速度;磨削径向进给量与光磨次数;工件的圆周进给速度和轴向进给量;冷却液润滑。

15.减少原始误差的措施?
减少原始误差;转移原始误差;均分原始误差;均化原始误差;误差补偿。

更多资料淘宝:江苏大学机械制造考研复试,78元的就是!!!
看排名,进江苏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排名,去年是1:1.2进复试,往年是1:1.5进复试,会单科划线,刷掉一部分人,所以前110名都有希望。

学长保证复试80分以上,进复试保证被录取,不满意可以立即申请退款,或者推迟收货!!!买某果园和某棵松的就是个坑,去年我们都被坑过,不信你可以做个比较,成绩出来再确认收货或者申请退款,这不是说来玩的!!大家加油!!有什么问题都可以
问我,包括选导师!!!
郑重承诺:收到不满意全额退款!
保证机械工程复试80分以上!!!
901机械制造基础考研复试全套资料
【原创面试指导,复试核心考点梳理,14和15年复试真题和面试真题,考试大纲,复试复习题及答案,课后习题答案,课件,英语口语准备,选导师指导等】
纸质版+电子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