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3)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事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3)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其合理安排3. 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及其计算5.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执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3)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执行。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2)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合理安排;(3)复杂零件的制造工艺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工艺规程等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工艺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开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2.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 实践教学:安排4次实验实训课程,每次2课时;4.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产中的机械制造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习惯专业:机械类各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08总学分:6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该课程是以“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作过程”为主线,惯穿工艺规程制定与实施,有机融合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课程讲授了常用刀具的结构与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加工的质量分析、机械装配工艺、常用夹具的设计方法等内容。
并对各类刀具的特点,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有关规律,工艺规程的制定,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影响因素、装配工艺及其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尺寸链的建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本课程在内容方面侧重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的讲授,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机械加工技能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能正确地选择刀具与夹具,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刀具几何参数的表示、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熟悉各类刀具的特点,认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有关规律。
2、熟悉机床的要紧类型、性能特点及其工艺范围,具有合理选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3、熟悉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艺路线拟订的原则与步骤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通常方法;4、掌握“六点定位原则”及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定位基准的选择;5、掌握“工艺尺寸链原理”及加工余量的确定与工艺尺寸链的计算,熟悉机械加工生产率与经济性,并能够进行工艺文件的初步规划。
6、掌握工件在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要点。
7、熟悉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8、熟悉装配工艺及其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熟悉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初步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链传动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载荷比带传动要小,这主要是因为( C )。
A、链传动只用来传递较小功率B、链速较高,在传递相同功率时圆周力小C、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无需大的张紧力D、链的质量大,离心力大2、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当齿轮直径不变,而减小模数增加齿数时,则( C )。
A、提高了轮齿的弯曲强度B、提高了齿面的接触强度C、降低了轮齿的弯曲强度D、降低了齿面的接触强度3、受中等冲击载荷、支承刚度较差、速度较高的两轴之间宜选用( A )。
A.弹性柱销联轴器 B.凸缘联轴器C. 十字滑块联轴器 D.万向联轴器4、带传动工作时,设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 C )。
A.进入大带轮处 B.离开大带轮处C. 进入小带轮处 D.离开小带轮处5、有一减速器传动装置由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组成,其安排顺序以方案( A )为好。
A.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B.链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C.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D.链传动带传动齿轮传动6.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 C )。
A、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B、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C、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D、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7.为联接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两块薄钢板,一般采用的螺纹联接类型应是( A )。
A.螺栓联接 B. 双头螺柱联接C.螺钉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8.齿面硬度HB≤350HBS的闭式钢制齿轮传动中,主要失效形式为( B )。
A.齿面磨损 B.齿面点蚀C.齿面胶合 D. 轮齿折断9.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是为了防止轴承( B )。
[pvA. 过度磨损B. 过热产生胶合C. 产生塑性变形D. 发生疲劳点蚀10、对于温度变化不大的短轴,考虑结构简单,轴承部件的轴向固定方式宜采用( A )。
A.两端固定 B.两端游动C.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D.A,B,C均可以11、在蜗杆传动设计中,除规定模数标准化外,还规定蜗杆直径d1取标准,其目的是( B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4-16 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图样要求尺寸为 Φ30±0.07mm,加工后测得本工序按正态分布,有 8%不合格品,且其中一半为可修复不合格品。试分析 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解:已知工序能力为:Cp=T/6σ,故需求σ值。 根据z=(x-μ)/σ,因此,且由题意可知合格率 为92%,且分散范围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故有: F(z)=0.42,查表可得:z=1.4 由题意可知(x-μ)=0.07,故可得:σ=0.05 由此可得:Cp=0.14/6×0.5=0.467≤0.67, 为四级。工序能力很差,必须加以改进。
c)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 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 ① 大平面限制沿Z轴 移动和绕X、Y轴转动共 3个自由度;圆柱销限 制沿X、Y轴的2个移动 自由度;V形块限制沿 X轴的移动和绕Z轴转 动的2个自由度。
② X 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将V形块改为在 X 方向浮动的定位形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b)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① 圆柱面限制沿X、Y轴的移动和绕X、Y轴的转动共4 个自由度;端面限制了沿Z轴的移动和绕X、Y轴的转动 共3个自由度。 ② 绕X、Y轴的转动2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在端面处加球面垫圈,采用自位支承消除过定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
2—13、试分析图2.43所示各定位方案中:① 各定位 元件限制的自由度;② 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③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
① 三爪卡盘限制Y、 X2个移动自由度,前 后顶尖限制除绕Z轴 的主动以外的其余5 个自由度。
② X、Y的2个移动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去掉三爪卡盘,改为拨盘+鸡心卡拨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常见工艺及应用;(3)熟悉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常见工艺及应用;3.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常见工艺及应用;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工艺路线制定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讨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生产效率问题;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案例材料:收集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案例;4. 实践教学安排:联系机械制造企业,安排学生参观学习。
六、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课堂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生产效率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试卷_答案
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共75题,共150分)1. ( )夹紧机构具的自锁条件一般都能满足。
(2分)A.斜楔B.螺旋C.偏心D.定心.标准答案:B2. ( )是在基面内测量的切削刃在基面的投影与假定进给方向的夹角。
(2分)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刃倾角.标准答案:C3. 一般,在滚齿机上滚切直齿圆柱齿轮可以不用( )传动链。
(2分)A.主运动B.展成运动C.轴向进给D.差动运动.标准答案:D4. 为了切除工件待加工表面上的多余金属,刀具和工件之间所做的相对运动叫( )。
(2分)A.主运动B.分度运动C.切削成形运动D.展成运动.标准答案:C5. 积屑瘤使( )减小。
(2分)A.工件表面粗糙度值B.切入深度C.刀具实际前角D.切削力.标准答案:D6. ( )切屑发生在加工塑性材料,特别是切削厚度较小时。
(2分)A.带状B.单元C.崩碎D.挤裂.标准答案:A7. 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主轴转速和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叫( )。
(2分)A.工序B.工步C.工位D.安装.标准答案:B8. 某轴类工件毛坯的圆度误差为4mm,工艺系统的误差复映系数为0.1,如果要求加工后轴的圆度误差不大于0.001mm,那么,车外圆时至少应走刀( )。
(2分)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标准答案:D 9. 在尺寸链中,( )一般不以封闭环的形式出现. (2分)A.设计尺寸B.工序尺寸C.加工余量D.装配技术要求.标准答案:B10. 大量生产时,单件核算时间中可以不计入( )。
(2分)A.基本时间B.辅助时间C.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D.准备与终结时间.标准答案:D11. 下列关于砂轮特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2分)A.磨料应具有高硬度、高耐热性和一定的韧性B.一般来说,粒度号越大,砂的颗粒越大C.硬度越高,磨粒越不易脱落D.砂轮可以做成许多种形状.标准答案:B12. 关于支承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 材:于骏一、邹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总 学 时:64第一章 绪 论一、教学目的1.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对制造业、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及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全貌的了解和把握;2. 深入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 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基本要求;4.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方法;5. 熟悉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能够准确判别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活动属于工艺过程,那些生产活动不属于工艺过程;6. 熟悉了解工艺过程每个组成的定义;7. 熟悉了解三种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能根据生产零件的生产纲领和零件本身的特性确定生产类型;8. 熟悉了解设计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和测量基准的概念;9. 掌握工件定位的六点定位原理,消化理解表1-5所列常见典型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10. 熟悉了解欠定位和过定位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学时分配4学时。
五、重点、难点1. 制造系统的概念;2. 制造业的发展现状;3. 需要掌握的制造技术;4. 基准的概念;5. 六点定位原理;6. 过定位与欠定位分析。
六、作业布置P12 1-1、2、3、6、7、9、10七、辅导安排每周5下午2:00在机电办公楼210室辅导答疑。
八、教学内容1. 制造业与制造技术2. 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要求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4. 制造与制造系统5.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6. 机械制造厂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7.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8. 基准9. 工件的装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学分:5.5 总学时:88 理论学时:80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共88学时,5.5学分,分两学期讲授。
该课程分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其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理论学时42,实验6学时,共48 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理论学时38,实验2学时,共40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典型的机械加工方法和机械产品的结构工艺性有透彻的了解,能选择加工方法及加工参数,所使用的机床,刀具等工装设备,并通过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要求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并具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机床与切削工具的能力。
2.以制造工艺为主线,要求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拟订工艺路线的原则,能用尺寸链原理求解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对典型零件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有所了解,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3.以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为核心,要求熟悉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具有分析和控制影响加工质量因素的初步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金属材料成型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参考教材:[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任小中等,科学出版社,2011[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士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张洪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赵雪松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三、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机械制造技术研究的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1—1 特种加工在成形工艺方面与切削加工有什么不同?答:1加工是不受工件的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机械性能的制约故可加工超硬脆材料和精密微细的零件.2加工时主要用电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热能等出去多余材料而不是靠机械能切除多余材料.3加工机理不同于一般金属切削加工不产生宏观切削不产生强烈的弹、塑性变形故可获得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其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影响度等也远比一般金属切削加工小。
4加工能量易于控制和转换故加工范围光、适应性强.1-2 简述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的表面形成原理和应用范围.答:1电火花加工放电过程极为短促具有爆炸性。
爆炸力把熔化和企划的金属抛离电极表面被液体介质迅速冷却凝固继而从两极间被冲走。
每次电火花放电后是工件表面形成一个凹坑。
在进给机构的控制下工具电极的不断进给脉冲放电将不断进行下去无数个点蚀小坑将重叠在工件上。
最终工作电极的形状相当精确的“复印”在工件上.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极性和脉冲的长短放点持续时间的长短控制加工过程.适应性强任何硬度、软韧材料及难切削加工加工的材料只要能导电都可以加工如淬火钢和硬质合金等电火花加工中材料去出是靠放电时的电热作用实现的材料可加工行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及热学特性不受工件的材料硬度限制。
2电解加工将电镀材料做阳极接电源正极工件作阴极放入电解液并接通直流电源后作为阳极的电镀材料就会逐渐的溶解儿附着到作为阴极的工件上形成镀层。
并由电解液将其溶解物迅速冲走从而达到尺寸加工目的.应用范围管可加工任何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的难加工金属材料并能意见单的进给运动一次加工出形状复杂的型面或行腔如锻模、叶片3激光加工通过光学系统将激光聚焦成一个高能晾凉的小光斑再次高温下任何坚硬的材料都将瞬间几句熔化和蒸发并产生强烈的冲击波是融化的物质爆炸式的喷射去处。
激光束的功率很高几乎对任何难度加工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皋熔点材料、内热合金及陶瓷、宝石、金刚石等脆硬材料都可以加工也可以加工异型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分析法:计算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实验设备:刀具、工件和切削实验机。
3. 课件:金属切削过程的动画和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实验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1. 了解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发展现状和趋势.2。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大家认识到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了解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了解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等概念,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知识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能正确分析工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刀具及切削用量.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
2.切削用量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3.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车刀结构、掌握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的正交平面参考系内,刀具几何角度标注方法.2.掌握切削力的形成,分解及影响因素,掌握切削热的来源,传散及影响因素.3.掌握刀具磨损及刀具寿命的有关规律。
4.熟悉工件材料加工性,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5.掌握砂轮特性及影响因素,了解磨削运动、磨削力及磨削过程的特点。
第三章制造工艺装备教学目的:1. 掌握关键表面成形方法,能够合理选用加工机床。
2. 能正确选择工件的定位及装夹方式,了解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工件表面成形方法。
2.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3.机床传动链的分析与计算。
4.六点定位原理;常用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夹紧力的确定。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用途及特性。
2.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
3.掌握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机械制造基础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X 45
0.05 0.15
44.9 0.0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16 轴套零件如图所示,其内外圆及端面A、B、D均已
加工。现后续加工工艺如下: ①以A面定位,钻¢8孔,求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②以A面定位,铣缺口C,求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X 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解: 工序2
①画尺寸链 ②判断:封闭环 20 0.12 增环 减环 ③计算:
0.012 14 0.004 , H
减环 14.25 ③计算:
0 0.05
, 0 0.02
H=4.25 ESH=0.078 EIH=0.016
0.062 0
4=14+H-14.25-0
0.16=0.012+ ESH –(-0.05-0.02) 0=0.004+EIH-0-0.02
H 4.25
0.078 0.016
4.26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0 某零件规定的外圆直径为 32 0 ,渗碳深度为 .05 mm 3.19 0.5~0.8mm。现为使此零件能和其它零件同炉渗碳,限定其 工艺渗碳层深度为0.8~1.0 mm。试计算渗碳前车削工序的直 径尺寸及其偏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Y
44.9 0.05
Y=64.9 ESY=-0.07 EIX=-0.07
0 0.14
20=Y-44.9 0.12=ESY –(-0.05) -0.12=EIY-0.05
Y 64.9 0.07 64.97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17
铣削加工一轴类零件的键槽时,如图所示,要求保证 键槽深度为 40.16 mm ,其工艺过程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1。
1。
1课程的性质《机械制造技术》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1.1。
2、本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制造知识,并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在本课程学习之前,学生需先行学习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等课程,同时需进行相关的生产实践实习。
后续课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概论等1.2课程的教学设计1。
2.1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既有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时注意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和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1。
2.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目标实现的四个方面: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工艺装备(夹具).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机械装配工艺、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现代制造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切削参数、加工设备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拟定和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等。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作者:黄贱生缩印版本更为方便学习,请大家拒绝作弊!1.在机床上形成发生线的方法有四种: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2. 分类:按其作用不一样,成形运动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按其构成不一样,成形运动分为简单成形运动和复合成形运动。
3.切削用量三因素: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俗称切削深度)( 1) 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2) 机床应具备的三个基本部分:履行件、运动源、传动装置( 3) 定比传动装置和换置机构、内联系传动链和外联系传动链4.刀具常用资料:高速钢(如W18Cr4V )、硬质合金( YG 类、 YT 类、 YW 类、 YN 类)、超硬刀具资料(陶瓷、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
( 1) 三面两刃一刀尖:前刀面、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2) 正交平面参照系:基面 P r、切削平面 P S、正交平面 P a( 3) 五个基本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1) 磨料、联合剂、气孔三者构成了砂轮三因素( 2) 砂轮的特征主要由磨料、粒度、联合剂、硬度和组织 5 个参数决定。
( 1) 夹具构成:由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及导向装置、夹详细以及其他元件或装置所构成此中,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和夹详细是不行缺乏的。
( 2) 夹具作用:一是简单地、稳固地保证加工精度;二是提升劳动生产率;三是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四是改良劳动条件。
( 3) 夹具分类:依据顾用范围(通用夹具、专用夹具、组合夹具等)、夹具动力源(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压夹具、电动夹具、磁力夹具等)、使用机床(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磨床夹具等)来区分。
设计基准工序基准粗基准2.基准分类:基准定位基准工艺基准精基准丈量基准装置基准1.定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据有正确地点的过程称为定位。
2.夹紧:工件定位后,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一直保持地点不变的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机床的传动原理
(1)机床传动链:组成传动联系的一系列传动件称为传动链
(2)机床应具备的三个基本部分:执行件、运动源、传动装置
(3)定比传动装置和换置机构、内联系传动链和外联系传动链
4.典型机床工艺范围:在机床上可以完成的工序种类、能够加工的零件类型、使用的刀具、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适用的生产规模等称为机床的工艺范围,如车削、铣削、钻削、刨削、镗削、磨削等都有自己的工艺范围。
注意:制造行业通常将机床设备不包含在工艺装备之中(参考教材P8和P127)。参考:JB/T 9167.2-1998工艺装备设计管理导则工艺装备设计选择规则术语:“产品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总体,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
2.机床分类及型号
(1)划分原则:按照类(12类)——组(每类10组)——系(每组10系)划分
2.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公称厚度hD、切削层公称宽度bD、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D
3.切削变形本质:金属材料受外力挤压时,其材料内部产生弹性变形,并在大约与受力方向成45°的斜截面内剪应力为最大。当剪应力达到材料屈服极限时,剪切变形进入塑性流动阶段,材料内部沿着剪切面发生相对滑移,使材料被压扁(塑性材料)或者被剪断(脆性材料)。
2.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3.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夹具装夹
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原理
一、金属切削过程
1.基本概念:将工件上多余的金属层,通过切削加工被刀具切除而形成切屑的过程称为金属切削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产生一系列现象,如形成切屑、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
2.工件表面成形方法:要使工件表面成形,需要借助于一定形状的刀具切削刃以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形成两条发生线。在机床上形成发生线的方法有四种: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3.成形运动
(1)直接参与表面的成形过程、使其在工件上形成几何表面的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成形运动
(2)分类:按其作用不同,成形运动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按其组成不同,成形运动分为简单成形运动和复合成形运动。
(4)刀具几何角度(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实际角度)的区别
例如:纵向进给和横向进给的影响、刀具安装高低的影响等。
7.刀具种类及选用
(1)车刀(焊接车刀、可转位车刀、成形车刀)
(2)孔加工刀具(麻花钻、扩孔钻、铰刀、镗刀)
(3)拉刀:高精度和高生产率多齿刀具,用于大批量生产
(4)铣刀(圆柱铣刀、三面刃铣刀、立铣刀、键槽铣刀等)
4.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俗称切削深度)
二、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1.工艺系统和工艺装备
(1)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2)工艺装备:在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各种机床、夹具、刀具、量具和辅助工具统称为工艺装备,简称“工装”。按其使用范围可将工装划分为“通用工装”和“专用工装”两大类。
3.装夹: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4.工件定位方式:直接找正定位、划线找正定位、使用夹具定位
5.六点定则:按照一定要求合理布置夹具上的六个定位点,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称为六点定则。(注意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过定位与欠定位的区别)
五、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习指导
(倪小丹,杨继荣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机械制造技术概论
一、机械加工基本概念
1.工件表面成形原理:所有机械零件的表面,都是由一些基本几何表面形成的(如平面、圆柱面、圆锥面等),而这些基本几何表面都属于“线性表面”,即由一条母线沿着另一条导线运动而形成。母线和导线统称为发生线。
(5)齿轮刀具(盘状齿轮铣刀、指状齿轮铣刀、齿轮滚刀、插齿刀、剃齿刀)
8.砂轮
(1)磨料、结合剂、气孔三者构成了砂轮三要素
(2)砂轮的特性主要由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和组织5个参数决定。
9.夹具组成、作用与分类
(1)夹具组成:由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及导向装置、夹具体以及其它元件或装置所组成
其中,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和夹具体是不可缺少的。
(2)夹具作用:一是容易地、稳定地保证加工精度;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四是改善劳动条件。
(3)夹具分类:按照应用范围(通用夹具、专用夹具、组合夹具等)、夹具动力源(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压夹具、电动夹具、磁力夹具等)、使用机床(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磨床夹具等)来划分。
5.刀具常用材料:高速钢(如W18Cr4V)、硬质合金(YG类、YT类、YW类、YN类)、超硬刀具材料(陶瓷、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
6.刀具几何角度
(1)三面两刃一刀尖:前刀面、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2)正交平面参考系:基面Pr、切削平面PS、正交平面Pa
(3)五个基本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三、基准
1.基准概念:确定零件上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之为基准。
2.基准分类:
3.设计基准:在产品或零件图上使用的基准
4.工艺基准(制造基准):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5.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使用的基准(即在工序图上用来规定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
6.定位基准: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时所使用的基准。
四、六点定位定则
1.定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
2.夹紧:工件定位后,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位置不变的操作。
注意:定位与夹紧的区别。①定位是指一批工件在夹紧前要占有一致的、正确的位置。而夹紧在任何位置均可被夹紧,并不保证一批工件在夹具中的一致位置;②定位必须使工件与定位元件保持接触,这样才能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而夹紧是保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的工件位置始终不发生改变。
4.切屑的形成与三个变形区:
(1)切屑形成过程:被切削层金属在刀具切削刃和前刀面作用下,因受挤压而产生剪切滑移变形的过程(当刀具与工件开始接触的最初瞬间,工件内部产生弹性变形。随着切削运动的继续,切削刃对工件材料挤压作用加强,使金属材料内部的应力和应变逐渐增大。当材料内部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被切削的金属层开始沿着剪应力最大的方向滑移,从而产生塑性变形,并沿着前刀面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