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李清照

合集下载

李清照《永遇乐》解读

李清照《永遇乐》解读

李清照《永遇乐》解读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伤的惨烈之痛后,变得心有余悸,格外敏感了:即使是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里,也无端的担忧风雨的不期而至,也排遣不了“人在何处”哀痛伤感;宁可谢绝酒朋诗侣的邀请,寂寞自处,去“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来压抑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哀愁。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

它写在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

此词写的不是她的什么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

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微细情节,却十分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

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好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的月亮就从东方升起来,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浑圆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天空,太阳却象是熔开了的金块,一步步沉落下去,景色真是美丽极了。

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

可是,她却别有心事。

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

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客的特有问号,更是带着她特有的孤身流落的情怀而发出的问号。

下面再写两景,点明春天。

“染柳烟浓”,便透出暖和的春意。

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

永遇乐李清照

永遇乐李清照

• 注释 • ①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 其声哀怨。②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 ③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 华美的车驾。 • ④中州:即中土、中原。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 南开封。 • ⑤三五:十五日。此处指元宵节。 • ⑥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雪柳:以素绢和银纸 做成的头饰.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 妆饰品。 • ⑦簇带:簇,聚集之意。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济 楚:整齐、漂亮。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 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 译文
•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多样, 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 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 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 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 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 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 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 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 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 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 时的感受。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 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 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 “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 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 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 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 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 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 “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

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永遇乐宋李清照落日熔金 [16] ,暮云合璧 [17]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18]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19]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20] ,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21] 。

铺翠冠儿 [22] ,捻金雪柳[23] ,簇带争济楚 [24] 。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 [25] ,怕见夜间出去 [26]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16]熔金:晚霞黄赤与金属熔化同色。

[17]合璧:暮云弥合,如玉璧密合无缝。

[18]吹《梅》笛怨:笛曲有《梅花落》。

[19]融和天气:形容风日清和。

[20]中州:河南古称中州,此指汴京。

[21]三五: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别名。

[22]翠冠儿:用翠羽作的女子冠饰。

[23]金雪柳:金柳、雪柳,皆女子的头饰名。

[24]簇带:妆扮之意。

济楚:整齐出众。

[25]风鬟雾鬓:形容头发凌乱。

[26]怕见:怕让。

见,表示被动用法。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评析:这首词是她晚年居杭所作。

元宵不赏,闭门孤坐,关键是“人在何处”四字。

国破家亡、丈夫暴卒的悲苦身世,是她排遣不去的大恸深悲。

下片以中州盛日的青春欢乐,与如今憔悴潦倒、风鬟雾鬓的衰颓苦境对比写出,更显得愁苦无端了。

而能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平淡处皆有深情,这确是李清照独擅的胜场。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

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时间约在公元1150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

文学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

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

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

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

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

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已经凋谢了。

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

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

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

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承上描写作一收束。

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侣。

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

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

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

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作者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凉心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李清照〔宋代〕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翻译: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如今这一个劫后余生的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哀声,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难以忘怀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门中的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

到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乱发像风吹雾散也懒得梳理,也懒得夜间出去看灯了。

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

(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

)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下面为大家带来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永遇乐〔南宋〕李清照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品赏析】《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李清照是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本刊第一期对她的生平有过简要的介绍),她的早年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作品也多写婚后的生活,尤其是同她丈夫赵明诚短期分离时的“离愁别苦”,这些作品感情真挚,形式优美,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内容则大都局限在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

到她四十四岁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赵明诚一起仓皇南逃,不久明诚因病逝世,她便只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国破家亡之痛,又身受颠沛流离之苦。

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这种感情,在诗文中表达得比较直率,如《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中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又如《打马赋》的“乱辞”中的“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及?耳,时危安得真致此”等等。

而在词中则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

《永遇乐》便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首。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

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烟农,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

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古诗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赏析

古诗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赏析

古诗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

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

东风似旧。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

前宵更恁时候。

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

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

临分把手。

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前言】《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注释】⑴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⑵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⑶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⑷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⑸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⑹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⑺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端整、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李清照宝马香车诗句

李清照宝马香车诗句

李清照宝马香车诗句
“宝马香车”这一诗句出自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

该诗句的原文为:“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全文
《永遇乐》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翻译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
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为晚年伤今追昔之作,表达了李清照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全词如下: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②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③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④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⑥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⑦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赏析】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

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永遇乐》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条也有 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 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 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 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 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 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 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 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 到她四十四岁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赵 明诚一起仓皇南逃,不久明诚因病逝世,她便只 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国破家亡之痛,又身受颠沛 流离之苦。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 故国之思。这种感情,在诗文中表达得比较直率, 如《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中的“子孙南 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 去洒青州一抔土”;又如《打马赋》的“乱辞” 中的“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 骅骝及耳,时危安得真致此”等等。而在词中 则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永遇乐》便是其中颇 负盛名的一首。
• 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清照孤冷地离开人 世。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 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 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 境优美。南渡后,悲伤于自己身世和失去的幸 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作伤时感世, 悼亡思乡,沉郁感伤。然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 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 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 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 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所谓“以寻常语度入音 律”者也。
•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作品颇 丰,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 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 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 风不同。但经过历代大量地散佚,到清朝加以整理 时已所剩无多。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全集有李文奇辑《漱玉集》五卷,收词七 十八首,诗十八首,文五篇,其中伪作不少;词集 有王鹏运四印斋本《漱玉词》一卷,辑有词五十首; 另外还有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漱玉词》 收词六十首,其中存疑九首,伪作八首作附录。今 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根据这些辑集,李清照的 词现存可能在五十首左右。《四库全书》提要云 “李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佚无 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也。”

2021年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

2021年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

A company that relies on love as a cohesive force is much more stable than a company that is maintained by fear.通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及赏析1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鉴赏及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永遇乐》李清照《永遇乐》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永遇乐慢”“消息”。

以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

另有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韵;双调一百四字,前段十二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四仄韵等变体。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永遇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清照《永遇乐》1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此为李清照晚年所写元宵词,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节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之感。

上片开始连下三个设问。

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在何处?是明知故问,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凉愁怀。

第二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了晚景凄凉的心情。

第三问也是同样,用“岂无”递反,也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

“来相召”二句,状节日人物之盛,谢却“诗朋酒侣”,则气氛陡转,写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懒,可以感知到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

孤独中最易追怀往事,“中州盛日”六句,极写往年京华热闹欢乐,浓厚兴致。

“如今”以下折转到当前,憔悴神态,寥落心理,与往昔形成强烈反差。

最后两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

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

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

无怪刘辰翁诵此词“为之涕下”、“辄不自堪”(《须溪词》卷二)也。

(一)导入展示李清照的有关图片“淑玉泉”——大约1000年前,有一位奇女子经常在这里梳妆打扮。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①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②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③捻金雪柳,④簇带争济楚。

⑤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吹梅笛怨:笛中有落梅花曲。

②中州:通常指河南省,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③铺翠冠儿:装饰着翡翠的帽子。

④捻金:以金线捻丝。

雪柳:绢或纸做的花。

捻金雪柳是宋时元宵节妇女应时的装饰。

⑤簇带:簇,丛聚;带,通“戴”。

即头上插戴很多装饰物。

济楚:齐整、漂亮。

⑥怕见:犹言懒得。

【译文】落日灿灿象熔化的黄金,暮云连成半天白璧,如今我身在何处?杨柳染上一层浓烟,笛奏《梅花落》声声出怨,谁知春意有多深?正当元宵佳节,风和日暖天气,可难道,接着就不会有风雨来临?驾着宝马香车,前来邀请我同游,我却谢绝了这些酒朋诗侣。

汴京繁华的日子,闺中女子多闲暇,还记得人们特别看重正月十五。

翡翠羽毛镶衬的帽子,金线捻丝编成的雪柳,一个比一个穿戴得漂亮齐整。

如今我容颜憔悴,发髻似风蓬,霜雪染两鬓,懒得夜间出门去。

还不如到帘子背后,听听街上游人说笑的声音。

(平慧善译)【集评】宋·张端义:“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

《金石录》亦笔削其间。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气象更好。

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贵耳集》卷上)宋·张炎:“昔人咏节序,不惟不多,附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声耳。

若律以词家调度,则皆未然。

岂如美成《解语花·赋元夕》云……至如李易安《永遇乐》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的落日熔金题目

李清照的落日熔金题目

李清照的《落日熔金》题目是《永遇乐·落日熔金》
原句如下: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李清照的诗词《永遇乐

李清照的诗词《永遇乐

【导语】《永遇乐•落⽇熔⾦》是宋代⼥词⼈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李清照的诗词《永遇乐•落⽇熔⾦》,欢迎阅读! 《永遇乐•落⽇熔⾦》 宋•李清照 落⽇熔⾦,暮云合璧,⼈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次第岂⽆风⾬。

来相召、⾹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捻⾦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底下,听⼈笑语。

【赏析】 这⾸词写作者在元宵佳节的感受,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

词的上⽚以对⽐⼿法,通过写现实节⽇的欢快与作者凄凉的⼼境,刻画出了词⼈寓居异乡的孤独悲凉。

元宵佳节,天⽓⼗分美好,可词⼈想到了⾃⼰的处境,眼见绿柳氤氲,春意融融,她忧⼼忡忡,感叹道“次第岂⽆风⾬”。

这⼏句深刻地反映了词⼈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境,从构思上看为下⽂“谢他酒朋诗侣”和“怕见夜间出去”作伏笔,再深⼊⼀层看,似也暗含天有不测风云,不能陶醉于安乐环境之意。

正因为如此,她谢却了友⼈的邀请,没有玩赏的⼼情。

下⽚前半部分回忆⾃⼰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情景,那真是⼀个繁华热闹。

可是,好景不长,如今国破家亡,⼜加上年⽼体衰,哪还有当年的游赏⼼情?因此“不如向,帘⼉底下,听⼈笑语”,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歇拍三句情感极其悲凉,以别⼈之欢声笑语来反衬出⾃⼰伤感孤凄的⼼境。

词⼈不愿意出去,宁愿躲在帘⼦底下,从别⼈的欢笑中感受节⽇的⽓氛,⼀是担⼼⾯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的痛苦;另⼀⽅⾯却⼜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元宵灯会以重温旧梦,给沉重的⼼灵⼀点慰藉。

这种⽭盾⼼理,蕴含着⽆限的孤寂悲凉。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物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词⼈,号易安居⼠,济南章丘(今属⼭东济南)⼈。

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解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解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这首词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据你对词的了解,试着给本词加一题目 据你对词的了解, 永遇乐·元宵 元宵》 《永遇乐 元宵》 据你对词的了解, 三、据你对词的了解,试分析此词是李清照什么时期的 作品。 作品。 所以:书中资料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 所以:书中资料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 应是可信的。 词”应是可信的。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 康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康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写给李清照
寻寻觅觅晚来 冷冷清清伤怀 疏雨依然湿秋千 和羞的少女永不再 消魂黄花今又开 把酒如何看待 ——忧愁如山 忧愁如山 双溪舴艋舟怎生载 ——离恨似海 离恨似海 千行泪 也难排 凄凄惨惨戚戚 是次第的独白 ——放眼 嗟叹 放眼 家国风云变幻 直入迷雾阴霾 人生多少真情挚爱 化作了梦里秦淮 终于只有守着窗儿 幽幽回首 填写一帘悲哀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对突显词人心 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情有何作用? 情有何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这首词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词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词只要用了对比手法。 这首词只要用了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 首先是今昔对比 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 今昔对比, 首先是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 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 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 他人与“ ’’作对比 乐与悲作对比。 作对比, 又用他人与 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 对比中显出“中州盛日’’的元宵乐, ’’的元宵乐 对比中显出“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 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 ’’伤悲 伤悲。 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 这样写以过去的欢乐反衬今朝的落寞与伤感。 这样写以过去的欢乐反衬今朝的落寞与伤感。这 身世之悲和 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就把身世之悲 盛衰之慨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全篇以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穿插今昔对比 今昔对比, 全篇以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穿插今昔对比,用乐 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 景写哀情,以过去的繁华反衬今朝的落寞, 景写哀情,以过去的繁华反衬今朝的落寞,体现了词 人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人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试着从词的上阕把透露词人心理的句子找出来, 试着从词的上阕把透露词人心理的句子找出来,说说透露出来 的是怎样一种心境?美景当前,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的是怎样一种心境?美景当前,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帘卷西风,易安居士, 帘卷西风,易安居士,寂寞寒窗空守寡 人比黄花,清照才女, 人比黄花,清照才女,梧桐朽枕枉相栖 一生愁绪锁,念国、念家、念人。 一生愁绪锁,念国、念家、念人。 后世美名颂,颂词、颂画、 后世美名颂,颂词、颂画、颂人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回忆“中州盛日” 回忆“中州盛日”的 元宵情景
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与绚丽的暮云珠联 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 璧合。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绿柳如烟, 璧合。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绿柳如烟, 笛声幽怨,春天的气息有了多少?但又怎能知道, 笛声幽怨,春天的气息有了多少?但又怎能知道,这元宵佳节 融和的天气,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 融和的天气,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转眼之 间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 间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 我只能婉言谢绝。 我只能婉言谢绝。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时光,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时光,特别看重 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带着金捻成的雪柳, 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 精心打扮,与人争艳。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花白散乱, 精心打扮,与人争艳。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花白散乱,懒得在 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后期:国破家亡, 后期:国破家亡,悲叹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身世,沉哀入骨,感伤凄黯。 身世,沉哀入骨 , 感伤凄黯。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
一、正音: 正音: guàn 铺翠冠 铺翠冠儿 (gu n) niǎn) 捻金雪柳 (niǎn) ( ) ( 带争济 簇 cù) 带争济 jǐ) 楚 风鬟霜鬓 (hu n) huán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前期:闺情相思, 前期:闺情相思,悠闲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生活,明快妍丽; 生活,明快妍丽;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下阕前六句写出了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下阕前六句写出了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答:开头六句,写出了在汴京繁华兴旺的时代,元 开头六句,写出了在汴京繁华兴旺的时代, 开头六句 宵时,妇女们头上戴着装饰珠翠的帽子, 宵时,妇女们头上戴着装饰珠翠的帽子,插戴着以 金丝为饰的雪柳,竟相打扮, 金丝为饰的雪柳,竟相打扮,看谁整齐漂亮的兴高 采烈的场面。 采烈的场面。描绘出昔日北宋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 景象及当时人们的欢快心情。 景象及当时人们的欢快心情。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体现了词人怎 如今憔悴,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样的心情? 样的心情? 此句写出了词人历尽灾难,容颜憔悴, 此句写出了词人历尽灾难,容颜憔悴,早已没有了 装扮,游玩的心情。体现了此人自惭形秽 心灰意冷、 自惭形秽、 装扮,游玩的心情。体现了此人自惭形秽、心灰意冷、 孤独失落的悲苦心境, 孤独失落的悲苦心境, 既然作者不愿外出, 既然作者不愿外出,又要在帘儿底下听人 笑语,这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态? 笑语,这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态? 这反映了词人一方面心境悲苦, 这反映了词人一方面心境悲苦,没有了 游玩的心情; 游玩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对过去美好的生活 怀有怀念和向往, 怀有怀念和向往,希望在别人的笑语中重温 旧梦。体现了词人对现实的感伤和对往事的 旧梦。体现了词人对现实的感伤和对往事的 追念。 追念。
“人在何处”一问,点出词人的处境:飘泊异乡,这与 人在何处”一问,点出词人的处境:飘泊异乡, 人在何处 处境 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颠沛流离的悲哀 颠沛流离的悲哀。 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颠沛流离的悲哀。 “春意知几许”一问,初春时节听着笛子吹秦出哀怨 春意知几许”一问, 梅花落》 再加上词人飘泊异乡,所以虽有“染柳烟浓” 的《梅花落》,再加上词人飘泊异乡,所以虽有“染柳烟浓” 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 怀念旧都的哀思。 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 “次第岂无风雨”一问: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 次第岂无风雨”一问:佳节良辰, 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 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 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 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 颠沛流离的境遇,以及历尽灾难,觉得世事无常、战战兢兢、 颠沛流离的境遇,以及历尽灾难,觉得世事无常、战战兢兢、 凄凄惶惶、多疑多虑的心境。 凄凄惶惶、多疑多虑的心境。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写如今元宵的情景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请简要分析“簇带争济楚”一句中“ 请简要分析“簇带争济楚”一句中“争”的表达效果。 的表达效果。
在此是争相之意,写出了当时女宾满 答:“争”在此是争相之意,写出了当时女宾满 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 的热闹欢快场面。 座,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以此 表现昔日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