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精练:第4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Word版含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第4讲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一一鸦片战争至甲午

中日战争前

[增分强化练」妹思维妹规葩堆就考册萬京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18广东广州调研)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

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功制度、海道罗针、

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

A •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 .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 .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

解析: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中的“七省海郡”“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平海综要”等体现了对当时边疆局势的关注,具有关注社会现实的求变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中科举考试的内容并未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不是追求人才的多元化,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科举考试内容有利于推动教育的近代化,D项错误。

答案:B

2. 下表为晚清派驻使臣部分情况表。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外交(

A.艰难开启近代转型

B.半殖民地色彩明显

C.重视睦邻友好关系 D .华夷观念没有改变

解析:材料表明,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驻外使臣,体现出中国外交艰难

开启向近代的转型,故A项正确。表格中出现的是中国设立使馆和派驻使臣的情况,没有涉及列强侵华,不能体现半殖民地色彩,B项错误;材料中的

英、德、美不是中国邻国,C项错误;外交使臣的派驻是华夷观念变化的体现,D项错误。

答案:A

3. (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有研究表明,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

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

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 •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城市化水平提高

C.农村经济的凋敝 D .城乡差距的扩大

解析:材料表明,1842年以后,城市成为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的集中地,导致了城市领导农村局面的形成,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化水平、农村经济状况、城乡差距前后对比情况的信息,B、C、D三项错误。

答案:A

4. 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

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

B .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

C.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

D .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

解析:“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体现出鸦片战争后,外贸重心由广东向上海转移的趋势,故D项正确。

材料能够体现粤商善于把握商机的特征以及中国逐渐沦为列强商品市场的状况,但均不能

全面涵盖材料,A、B两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济形态的信息,C项错误。

答案:D

5•下表是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数据。表格信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

D •列强对中国丝、茶十分青睐

解析:材料表明,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国际贸易的比较信息,既不能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也不能说明列强青睐中国丝、茶,A、D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种植结构变化的信息,C项错误。

答案:B

6. (2018山东日照模拟)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

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

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A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 •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

C. “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

D •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外交上的一贯失败导致洋务运动过分谨慎而收效甚微,

但在突破传统束缚方面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抵制外来侵略的信息,A项错误;“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说明洋务运动突

破了传统的惯性,B项错误;材料能够体现“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收效甚微,但C项不全面,错误。

答案:D

7. 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表多

篇文章,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普遍认同

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D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解析:“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的主张由应者寥寥到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表明国人的市场意识逐步形成,C项正确。

材料表明,倡导重视工商业的是媒体,不是政府,A项错误;材料表明,《申报》主笔仿行机器织布的主张由应者寥寥到得到社会舆论广泛支持,这一变化不能说明工业文明的优势得到普遍认同,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

起于甲午中日战争后,D项错误。

答案:C

8. 1891年,南洋巨商张弼士应洋务派的盛宣怀之邀,前往烟台商谈办理矿务、

铁路事宜。1895年9月,张弼士独资的张裕酿酒公司在烟台成立,并获准在奉天、直隶、山东三省专营15年,免税3年。这表明(

A .洋务派热衷于投资民族工业

B .铁路修筑推动酿酒业的兴起

C.民族工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

D .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的依赖

解析:材料表明,洋务派支持民族资本家创办厂矿企业、参与铁路修筑事务,张裕酿酒公司成立并取得专营权、免税权,表明民族工业的经营环境有所改善,故C项正确。材料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