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语文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7年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

17年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

17年部编版八上语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和译文)第九课《三峡》古文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木,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有惊知已于千古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两岸连山,略无..阙外(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3)固.难以辞叙(4)悉以临.惧相戒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B、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C、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D、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两项是()()(4分)A、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以.刀劈狼首B、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若听茶声然.C、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其.间千二百里故人不独亲其.亲5、解释下面的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三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三峡

1三峡【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3、用自己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1. 8年级课外古文阅读及答案(一)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责)处,姑置之。

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

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

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

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

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2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D策之不以其道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黑体字。

(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2 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三)鲍君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①罝:网,用以捕鸟兽. 1解释文中黑体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大的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呢?(二)寇准传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1。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2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3,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2019)新人教版语文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2019)新人教版语文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一)三峡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写出了三峡春冬季节的景物特点。

B、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文章描写三峡壮丽景色,写出了三峡独特美,表达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D、本文语音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很有节奏感,表现力强。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峻,中间狭窄,绵延长远。

B.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势之大,并且运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和前面对山势的描写形成对照。

C.第三段写了三峡在水势较小的季节,仍然充满活力。

全段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尤其出了对“怪柏”顽强生命力的褒扬。

D.最后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既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练习,含,2017,(2017黄石)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huī下③,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④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duó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注释】①络:用绳子编的网兜。

②暂:突然。

③麾下:部下。

④:乏绝:食用缺乏断绝、穷尽。

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B.莫能及广(及:等到)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领)D.度不中不发(度:估计、猜测。

)9.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3分,共6分)(1)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

译文:(2)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译文: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

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

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

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

范文八年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范文八年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⒈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作食..魏晋 D、设酒杀鸡..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⒌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有答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有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⒈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 )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⑶ 屋舍俨然( )⑷各复延至其家( ) ⑸乃不知有汉( ) ⑹便要还家(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阡陌交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魏晋D、设酒杀鸡作食⒌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课内)阅读日常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课内)阅读日常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课内)阅读日常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课内)阅读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③不足为外人道也()④便扶向路()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写出三个本文出现过的成语: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说说你的看法。

二、阅读《陋室铭》、《爱莲说》,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①有龙则灵()②惟吾德馨()③谈笑有鸿儒()④可爱者甚蕃()⑤濯清涟而不妖()⑥陶后鲜有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孔子云:何陋之有?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陋室铭》的主旨句是: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5.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三、阅读《核舟记》,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①其两膝相比者()②佛印绝类弥勒()③卧右膝,诎右臂支船()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3、文章第②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什么?四、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下面问题:1、给下列各字注音:睦()矜()分()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①选贤与能()②故人不独亲其亲()③女有归()④谋闭而不兴()3、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4.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五、阅读《石壕吏》,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注】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________②哀转久绝________③河中漱广________④窥深悸魄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017)新人教版语文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2017)新人教版语文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2017)新人教版语文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自(此)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缺)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除非)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涨)陵,沿溯阻绝(阻隔)。

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快马)御风,不以(也不)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清澈的水流)绿潭,回清倒影。

绝(陡峭)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清新)荣(茂盛)峻(陡峭)茂(繁盛),良(美好)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早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声音)引(引起)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久久回荡)。

故(因此)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除非到了午夜,才能看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快马,也不觉得速度很快。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澈的水流和绿色的潭水相映成趣,倒映出清晰的景象。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茂盛的植被和陡峭的山峦,充满了美好的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能听到高猿长啸的声音,引人凄异,回荡在空谷中,哀怨地回荡了很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写出了三峡春冬季节的景物特点。

B、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文章描写三峡壮丽景色,写出了三峡独特美,表达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D、本文语音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很有节奏感,表现力强。

答案:A。

文章并没有明确写出“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而是在描写春冬季节的景物时,写到了“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峻,中间狭窄,绵延长远。

B.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势之大,并且运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和前面对山势的描写形成对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一)三峡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写出了三峡春冬季节的景物特点。

B、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文章描写三峡壮丽景色,写出了三峡独特美,表达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D、本文语音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很有节奏感,表现力强。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峻,中间狭窄,绵延长远。

B.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势之大,并且运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和前面对山势的描写形成对照。

C.第三段写了三峡在水势较小的季节,仍然充满活力。

全段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尤其出了对“怪柏”顽强生命力的褒扬。

D.最后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既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C、第三段中“清荣峻茂”四字状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高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C.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8、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9、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介绍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先突出其两岸高山连绵,再写其高耸峻峭。

B.第二、三、四段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致,依次突出其奔放美、凄婉美和肃杀美。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其水势大。

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记。

B.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C.文章描写抒情结合,由景生情,情景融合,动人至深。

句式多用对偶,而兼用散句,使文章富于节奏感。

D.本文“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文也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二)答谢中书书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B、全文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结束。

C、文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而作者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D、本文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仕途不得志之情。

(三)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水中藻、..()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庭下如积水空明”虽是一种错觉,却以巧妙的比喻传神的描绘出奇幻的月夜景象。

C、全文记述一次夜游的全过程,记述了所见所闻所感,既歌颂了患难之中的真挚友情,又抒发了赏月的欣喜,还道出了“境由心生”的哲理。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让人心醉神迷。

B、文章前三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B、作者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虚实相生,一正一侧,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四)与朱元思书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写水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都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表现富春江水之湍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吴均用骈体形式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的节录,多为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偶现行间,整齐之中又错落有致,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写景散文。

B、本文首段先总起,后两段先后对“奇山”“异水”再予以分说,并且又全扣在“天下独绝”四字之上,层次井然有序。

C、江水之“异”,“异”在水色之清,水流之急。

山之“奇”,“奇”在山之势、山之声、山之色。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巧妙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充满旺盛生命活力的大自然图景。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