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1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形象等手段,凝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诗歌的特点:1.2.1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经过精心挑选,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1.2.2 情感真挚: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3 想象丰富: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1.2.4 形式多样:诗歌有各种形式,如绝句、律诗、词、赋等。
第二章:古代诗歌的分类与历史背景2.2 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和代表人物。
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3.1 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具体的事物描绘出抽象的意境。
3.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3.3 象征: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3.4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5 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第四章:诗歌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歌的背景:研究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机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4.2 把握诗歌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提炼出诗歌的主题。
4.3 分析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了解诗歌的组织结构和艺术构思。
4.4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技巧。
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
5.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意象与意境的解读6.1 意象的构成:分析诗歌中意象的选取、组合和创造,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6.2 意境的营造: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叠加、空间的拓展和情感的渲染来营造意境。
6.3 案例分析:以具体诗歌为例,解读其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体会诗歌的美感。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并能够分析、鉴赏古诗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3. 具体诗词案例分析,体会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引导学生体会表现手法的运用。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古诗词引出表现手法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表现手法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通过具体诗词案例,讲解表现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强调其对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诗人或古诗词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创作和表现手法。
2. 组织学生参观诗词创作展览,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自己的表现手法。
3. 开展古诗词鉴赏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展示自己的古诗词才华。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用于教学教案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用于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与诗歌鉴赏概述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3 诗歌鉴赏的意义与方法1.4 诗歌鉴赏的基本原则第二章:诗歌的形式与结构2.1 诗歌的形式分类2.2 诗歌的结构要素2.3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2.4 诗歌的与开头第三章: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比喻与象征3.1 比喻的定义与作用3.2 比喻的种类与运用3.3 象征的定义与作用3.4 象征的运用与解析第四章: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4.1 拟人的定义与作用4.2 拟人的运用与解析4.3 托物言志的定义与作用4.4 托物言志的运用与解析第五章: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三:对比与排比5.2 对比的运用与解析5.3 排比的定义与作用5.4 排比的运用与解析第六章:诗歌的表现手法之四:对仗与反复6.1 对仗的定义与作用6.2 对仗的运用与解析6.3 反复的定义与作用6.4 反复的运用与解析第七章: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五:寓言与讽刺7.1 寓言的定义与作用7.2 寓言的运用与解析7.3 讽刺的定义与作用7.4 讽刺的运用与解析第八章:诗歌的表现手法之六:抒怀与抒情8.1 抒怀的定义与作用8.2 抒怀的运用与解析8.3 抒情的定义与作用8.4 抒情的运用与解析第九章: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七:意象与意境9.1 意象的定义与作用9.2 意象的运用与解析9.4 意境的运用与解析第十章:诗歌的表现手法之八:诗眼与诗韵10.1 诗眼的定义与作用10.2 诗眼的运用与解析10.3 诗韵的定义与作用10.4 诗韵的运用与解析第十一章:诗歌鉴赏实例分析一11.1 实例选取标准与方法11.2 唐代诗歌鉴赏实例分析11.3 宋代诗歌鉴赏实例分析11.4 明清诗歌鉴赏实例分析第十二章:诗歌鉴赏实例分析二12.1 实例选取标准与方法12.2 现代诗歌鉴赏实例分析12.3 当代诗歌鉴赏实例分析12.4 外国诗歌鉴赏实例分析第十三章:诗歌创作与鉴赏的活动设计13.1 诗歌创作活动的设计13.2 诗歌鉴赏活动的设计13.3 诗歌创作与鉴赏结合的活动设计13.4 诗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十四章:诗歌鉴赏教学评价14.1 诗歌鉴赏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14.2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评价14.3 诗歌鉴赏教学效果的评价14.4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与改进第十五章:诗歌鉴赏教学案例研究15.1 诗歌鉴赏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分析15.2 诗歌鉴赏教学案例的编写与分享15.3 诗歌鉴赏教学案例的讨论与评价15.4 诗歌鉴赏教学案例的改进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诗歌的基本概念、形式结构以及多种表现手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古诗词鉴赏概述1.1 了解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1.2 掌握古诗词的分类与分期1.3 明确古诗词鉴赏的意义与方法第二章:古诗词的表现手法2.1 比喻手法2.1.1 了解比喻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1.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比喻手法2.2 拟人手法2.2.1 了解拟人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2.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拟人手法2.3 夸张手法2.3.1 了解夸张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3.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夸张手法2.4 对比手法2.4.1 了解对比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4.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2.5 象征手法2.5.1 了解象征手法的定义与作用2.5.2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象征手法第三章:古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3.1 了解意象与意境的定义与关系3.2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内涵与特点3.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意境创造与表现第四章: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律4.1 了解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律的概念4.2 掌握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律的分类与特点4.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节奏与韵律运用第五章:古诗词的抒情与议论5.1 了解抒情与议论在古诗词中的作用与意义5.2 掌握古诗词中抒情与议论的手法与技巧5.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效果第六章:古诗词中的典故与象征6.1 了解典故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与作用6.2 掌握古诗词中典故的来源与类型6.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典故运用及其寓意第七章:古诗词中的视觉与听觉描绘7.1 了解视觉与听觉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7.2 掌握古诗词中视觉与听觉描绘的技巧7.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视觉与听觉描绘效果第八章: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8.1 了解情感表达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8.2 掌握古诗词中情感表达的手法与途径8.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其特点第九章:古诗词中的审美观念9.1 了解古代审美观念的基本内涵9.2 掌握古诗词中审美观念的体现与影响9.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审美价值与意义第十章:古诗词鉴赏实践10.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鉴赏10.2 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分析古诗词的表现手法10.3 总结与评价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第十一章:古诗词中的结构布局11.1 了解古诗词结构布局的基本原则11.2 掌握古诗词开头、过渡、结尾等各部分的作用与技巧11.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结构布局艺术第十二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上)12.1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12.2 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12.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及其效果第十三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下)13.1 了解古诗词中对比、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13.2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13.3 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及其效果第十四章:古诗词中的风格与流派14.1 了解古诗词不同风格与流派的特点14.2 掌握不同风格与流派的代表诗人与作品14.3 分析具体古诗词所属风格与流派及其艺术特色第十五章:古诗词鉴赏的综合训练15.1 运用所学知识对古诗词进行全面的分析与鉴赏15.2 培养古诗词鉴赏的能力与习惯15.3 提高自身审美水平,深入体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分类与分期2. 古诗词鉴赏的意义与方法3.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应用4. 意象与意境的内涵与关系,常见意象的内涵与特点5. 节奏与韵律的概念、分类与特点,抒情与议论的手法与技巧6. 典故与象征的运用与寓意,视觉与听觉描绘的技巧7. 情感表达的手法与途径,审美观念的内涵与体现8. 结构布局的基本原则,开头、过渡、结尾等各部分的作用与技巧9. 常见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与运用技巧10. 不同风格与流派的特点、代表诗人与作品难点:1. 古诗词中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与表现2. 节奏与韵律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与分析3. 典故与象征的深层寓意解读4. 情感表达的细腻区分与把握5. 结构布局的艺术性分析6. 修辞手法的多样化运用与效果分析7. 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艺术特色辨识8. 古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培养。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生活情感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
分析古代诗歌中描绘生活情景的例子,如田园诗、边塞诗等。
1.3 教学方法讲座与讨论相结合,介绍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解析来感受诗歌中的生活情感。
第二章:诗歌的形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形象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2.2 教学内容解释诗歌中形象的概念和分类,如自然形象、人物形象等。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构建和作用,如意象、象征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诗歌形象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发现和解析诗歌中的形象。
第三章:诗歌的情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特点。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情感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类型和表达方式,如抒发怀才不遇、思念家乡等情感。
解读具体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情感表达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体验诗歌情感。
第四章:诗歌的语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4.2 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跳跃等。
解读具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4.3 教学方法讲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等活动,运用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
第五章:诗歌的节奏与韵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节奏和韵律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5.2 教学内容解释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概念和分类,如平仄、押韵等。
分析具体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构建和作用,如韵律的和谐、节奏的起伏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1.1 诗歌的来源讲解诗歌起源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感悟的一种表达方式。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和情感。
1.2 诗歌与情感解析诗歌是情感的载体,可以表达喜悦、忧伤、愤怒等情感。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章:诗歌的形式与结构2.1 诗歌的形式介绍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等。
讲解不同形式诗歌的特点和韵律美。
2.2 诗歌的结构解析古代诗歌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歌的结构如何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诗歌的语言与意象3.1 诗歌的语言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歌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3.2 诗歌的意象解析古代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和意义,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章:诗歌的表现手法4.1 比喻讲解比喻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拟人、夸张、对比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4.2 象征解析象征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月亮象征团圆、梅花象征高洁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和深层意义。
第五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5.1 诗歌鉴赏的方法介绍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等。
讲解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5.2 诗歌鉴赏的技巧解析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如抓住诗眼、理解典故、感悟情感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鉴赏古代诗歌。
第六章:对比与对偶6.1 对比手法的运用讲解对比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如突出主题、强调情感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6.2 对偶手法的运用解析对偶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平衡节奏、增强韵律等。
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分析对偶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第一章:诗歌与诗歌鉴赏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和形象性。
诗歌通过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哲理的思考。
1.2 诗歌鉴赏的意义与方法诗歌鉴赏是指对诗歌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欣赏,以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启示。
诗歌鉴赏方法包括感受、分析、理解和评价四个方面。
第二章:诗歌的表现手法2.1 意象与意境意象是诗歌创作中的基本元素,通过具体的物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意境是诗歌中意象组合形成的整体氛围和情感境界,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
2.2 抒情与描写抒情是诗歌的核心特点,通过表达诗人的情感来打动读者。
描写是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事物的形象,增强诗歌的视觉效果。
2.3 对比与衬托对比是通过对照两个事物的差异来强调其特点,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衬托是通过与主题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主题,增强诗歌的层次感。
第三章:诗歌的结构与韵律3.1 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和韵律感。
3.2 诗歌的韵律韵律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轻重、高低和停顿等有规律的组合。
韵律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节奏感。
第四章:诗歌的语言特色4.1 诗歌手法与修辞诗歌手法是指诗人运用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修辞是指通过语言的装饰和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
4.2 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是豪放、婉约、清新、深沉等。
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艺术效果。
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诗歌鉴赏案例分析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从意象、意境、抒情、描写、对比、衬托、结构、韵律、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5.2 学生诗歌创作与展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创作要求,创作一首诗歌。
学生将创作的诗歌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诗歌赏析教案(五篇)
诗歌赏析教案(五篇)第一篇:诗歌赏析教案一、《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田林中学黄国威教学目标:1、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2、掌握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重难点: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即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课时: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简要分析学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劣、得失;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高考回眸。
(04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觉梦,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有期。
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05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家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 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 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06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
阿童三尺椎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椎: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1)写景,写出郊野美丽可爱的景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生活背景。
2. 古代诗歌中的生活描写。
3. 古代诗歌对生活的反映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古代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生活描写。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对生活的反映和启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代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生活背景和描写。
3. 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生活描写。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对生活的反映和启示。
5. 总结:总结古代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第二章:诗歌与自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自然背景。
2. 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3. 古代诗歌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古代诗歌与自然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代诗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自然背景和描写。
3. 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5. 总结:总结古代诗歌与自然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六章:诗歌与情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2. 古代诗歌中的情感描写。
1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教案
1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教案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对比)一、教学目标1、能鉴赏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
2、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3、掌握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1、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点解释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三、设题方式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四、方法探寻典例精析1:阅读此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后者乐。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
(步骤三)探究学习1: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步骤二)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步骤三)探究学习2:问:“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013四川卷)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答: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步骤三)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步骤二)既构成对比,又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用于教学教案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用于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与诗歌鉴赏概述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3 诗歌鉴赏的意义与价值1.4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第二章: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1 诗歌的表现手法概述2.2 形象描写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2.3 情感表达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等2.4 结构安排手法: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分层递进等第三章: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3.1 意象的概念与作用3.2 意象的分类与特点3.3 意境的创造与欣赏3.4 典型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案例第四章:诗歌中的节奏与韵律4.1 节奏与韵律的含义与作用4.2 诗歌的节奏类型与特点4.3 韵律的构成与变化4.4 节奏与韵律的鉴赏方法与案例第五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5.1 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5.2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特点与运用5.3 借代、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鉴赏5.4 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与鉴赏案例第六章:诗歌中的象征与隐喻6.1 象征与隐喻的含义与作用6.2 象征与隐喻的类型与特点6.3 象征与隐喻的鉴赏方法与案例6.4 象征与隐喻在诗歌中的综合运用与欣赏第七章:诗歌中的比兴与衬托7.1 比兴与衬托的含义与作用7.2 比兴与衬托的类型与特点7.3 比兴与衬托的鉴赏方法与案例7.4 比兴与衬托在诗歌中的综合运用与欣赏第八章:诗歌中的叙事与议论8.1 叙事与议论在诗歌中的作用与意义8.2 叙事与议论的手法与特点8.3 叙事与议论的鉴赏方法与案例8.4 叙事与议论在诗歌中的综合运用与欣赏第九章:诗歌中的跨界手法9.1 跨界手法的含义与作用9.2 跨界手法的类型与特点9.3 跨界手法的鉴赏方法与案例9.4 跨界手法在诗歌中的综合运用与欣赏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训练与提升10.1 诗歌鉴赏的策略与技巧10.2 诗歌鉴赏的实践与训练10.3 诗歌鉴赏的评价与反思10.4 诗歌鉴赏的综合提升与拓展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诗歌表现手法”展开,分为十个章节。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用于教学教案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用于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表现手法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表现手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表现手法的定义,解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第二章:比喻手法鉴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比喻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2.2 教学内容:解释比喻手法的定义和种类,分析比喻手法在诗歌中的效果。
2.3 教学方法: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三章:拟人手法鉴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2 教学内容:解释拟人手法的定义和种类,分析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效果。
3.3 教学方法: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四章:象征手法鉴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欣赏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4.2 教学内容:解释象征手法的定义和种类,分析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效果。
4.3 教学方法: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五章:反讽手法鉴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5.2 教学内容:解释反讽手法的定义和种类,分析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效果。
5.3 教学方法: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六章:对仗与韵律手法鉴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对仗与韵律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6.2 教学内容:解释对仗与韵律手法的定义和种类,分析对仗与韵律手法在诗歌中的效果。
6.3 教学方法: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七章:描写手法鉴赏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描写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7.2 教学内容:解释描写手法的定义和种类,分析描写手法在诗歌中的效果。
7.3 教学方法: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八章:抒情手法鉴赏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抒情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8.2 教学内容:解释抒情手法的定义和种类,分析抒情手法在诗歌中的效果。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1.1 诗歌的来源讲解诗歌是如何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
1.2 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是如何反映现实生活的。
第二章:诗歌的节奏与韵律2.1 诗歌的节奏讲解诗歌的节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同的节奏所表达的情感。
2.2 诗歌的韵律讲解诗歌的韵律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第三章:诗歌的形象描绘3.1 诗歌中的形象讲解诗歌中的形象描绘,如景物、人物、事件等。
3.2 诗歌的形象描绘手法讲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第四章:诗歌的情感表达4.1 诗歌中的情感讲解诗歌中的情感及其分类。
4.2 诗歌的情感表达手法讲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第五章:诗歌的主题与结构5.1 诗歌的主题讲解如何把握诗歌的主题。
5.2 诗歌的结构讲解诗歌的结构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第六章:诗歌的修辞手法6.1 对仗与排比解释对仗与排比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6.2 对比与象征分析对比与象征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来深化意义。
第七章:诗歌的意境与审美7.1 意境的概念探讨意境在诗歌中的定义和作用,如何通过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
7.2 诗歌的审美特点分析诗歌的审美特点,如含蓄、凝练、深邃等,以及它们如何吸引读者。
第八章:古典诗歌的类别与特点8.1 不同类别的诗歌介绍古典诗歌的不同类别,如田园诗、边塞诗、闺怨诗等,以及它们的特点。
8.2 诗歌风格的变化讨论诗歌风格的历史演变,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风格如何反映时代精神。
第九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9.1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阅读、分析和感悟来鉴赏诗歌。
9.2 诗歌鉴赏的深入技巧探讨如何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以及如何评价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十章:实战演练与作品鉴赏10.1 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诗歌,通过实践加深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表达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1.2 诗歌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史诗、抒情诗、儿童诗等。
1.3 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2.1 意象与意境: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形成生动的意象,构建优美的意境。
2.2 比喻与象征:运用比喻手法,使抽象事物具体化,运用象征手法,寄托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3 拟人与托物言志:将人的情感赋予非人事物,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4 对比与衬托:通过对比和衬托,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第三章:诗歌的节奏与韵律3.1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句的长短、停顿和重音等有规律的组合。
3.2 诗歌的韵律:诗歌的韵律是指诗句中押韵的规律和节奏的和谐。
3.3 诗歌的韵脚:诗歌的韵脚是指诗句末尾押韵的音节。
3.4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的运用:通过运用节奏和韵律,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第四章:诗歌的修辞手法4.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4.2 拟人:将人的情感赋予非人事物,使其具有人的特征。
4.3 夸张: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夸大描写,突出其特征。
4.4 反问: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加强语气。
第五章:诗歌的鉴赏方法5.1 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年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5.2 分析诗歌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象、情感和思想,揭示诗歌的主题。
5.3 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4 感受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六章:诗歌的结构与形式6.1 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6.2 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式是指诗歌的外在形态,包括诗行、诗节、诗章等。
诗歌表现手法教案
诗歌表现手法教案教案标题:诗歌表现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2. 能够运用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诗歌作品的选集;3. 学生的诗歌作品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一些著名诗歌作品的片段,引发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了解程度,并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讲解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1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讲解以下几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a. 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传达一种意象或感觉。
b. 拟人: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c. 对偶:通过对比两个相反或相似的事物,突出作品的主题或情感。
d. 押韵:通过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音韵,增强作品的韵律和美感。
e. 借景:通过描写具体的自然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通过展示相关的诗歌片段,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
三、分组讨论和创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诗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和创作。
2.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著名诗歌作品进行分析,理解该作品中使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3. 小组成员共同创作一首诗歌,运用所选的诗歌表现手法,并展示给全班。
四、诗歌分享和评价(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将他们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全班。
2. 全班学生对每个小组的诗歌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对表现手法的运用、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等方面。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总结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和它们的作用。
2.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研究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更多的诗歌作品,进一步了解和运用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创作比赛或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诗歌作品创作质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用于教学教案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用于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表现手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艺术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表现手法的定义与种类2. 意象、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的具体分析3. 诗歌表现手法在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诗歌表现手法的概念及其种类。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并欣赏其艺术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表现手法的概念、种类及经典案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深入理解表现手法。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诗歌表现手法的定义与种类。
2. 第二课时:讲解意象、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的具体分析。
3. 第三课时: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在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案例。
4. 第四课时: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5. 第五课时:总结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他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提交的诗歌鉴赏作业,检查他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深入探讨。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作为教学资源,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诗歌表现手法。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诗歌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首具有典型表现手法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表现手法的定义与种类,让学生了解表现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讲解与分析:讲解意象、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的具体分析,结合具体诗歌案例进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1教学园地09-01 1131:“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1复习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教学难重点:掌握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二课时复习过程:一、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1.烘托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夜鄜(lu2)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1)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3)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
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4)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
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虚实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附:详解虚实结合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象征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5.起兴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6.联想和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7.渲染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8.抑扬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对比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10.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对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