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教案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相生(区公开课课件,有配套教案)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 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 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 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1)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2) 诗中的“实”是诗人客居驿站思念家人,“虚” 是诗人想象家人夜深不眠,想念“我”这个远行 之人。(3)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 法来表达深切的思家情怀。
凉州词(其一)
张籍(唐)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 )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 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前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后两句虚写耳 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 思”,由实而虚,虚中有实。(2)表达了诗人因安 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 隔,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的辛酸沉痛的感情。
(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考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 •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 柚飘香,江风骤雨, •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 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 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 • 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 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 舍和牵挂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最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识小结:
诗歌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
诗歌中的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景。 4、从对方的角度来写为虚。(对
写法)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出题模式:
分析技巧型
命题方式:
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 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主要 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 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知识目标:
1、掌握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正确运用诗歌表达中的“虚实结合” 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 的能力。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 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 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
【参考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 “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 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 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 把读者带人无限凄美的意境中去。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教案
②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③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答题步骤:
①亮出虚实结合手法;
②分析虚写、实写内容,简要描述;
(诗中实写…或…是实写)
(诗中虚写…或…是虚写)
③点出此手法的艺术效果及所表现
的诗人的情感。
3.鉴赏示例
下面这首诗主要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简要分析。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题要点】
明手法: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阐运用: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析效果: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五、小结
通过对虚实结合手法的概念、具体表现、作用以及如何应用到题目当中,使得学生进一步掌握的虚实结合这一手法,提高了答题效率。
内容的设计
第一步:明辨“虚”、“”、“虚实结合”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虚实结合”的具体表现
第三步:明确“虚实结合”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明辨概念
1.“实”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
3.“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是古诗词中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过去为虚。
2.当前为实,将来为虚。
3.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4.客观为实,主观(梦境、仙境、愿望等)为虚。
有答案《虞美人》教学文稿——虚实结合教学内容
有答案《虞美人》教学文稿——虚实结合《虞美人》教学文稿【学习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具体研读,能说出这首诗所寄寓的思想情感;2、能通过具体诗歌的赏析学会虚实结合手法的解题技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结合诗句解读正确的思想情感;难点:能学会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阅读导航:(一)了解作者李煜,(937-978),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二)了解背景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
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活动1】课前诊断1、在通读全诗后,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
你认为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尝试着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请尝试着说说全诗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愁”?3、背诵全诗。
【活动2】知人论世明确背景1、新课导入(歌曲)以徐小凤演唱的歌曲《虞美人》引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结合“阅读导航”明确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活动3】初读全词整体感知1、教师指导点拨: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押韵规律: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2、请学生朗诵,其余学生点评: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②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 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 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当前景象 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知识目标: 1.明确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鉴赏,
“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 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是实 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 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 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2.当前为实 将来为虚
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 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 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中西诗歌虚实结合技巧的 异同
中国诗歌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实现虚 实相生;西方诗歌则常用夸张、拟人等手法 表现虚实关系。同时,两者都注重通过意象
、意境等构建诗歌的虚实世界。
06
虚实结合在诗歌创作中的运 用
创作灵感来源
01
现实生活的验
诗人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02
虚写手法
抽象描绘
抽象描绘是指通过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提炼和概括,以简洁、 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内在精神和韵味。在诗歌中,抽象 描绘常常表现为对情感、意境、哲理等的深入剖析和独特表 达。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抽象描绘, 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隐喻与暗示
隐喻是一种比喻手法,它通过暗示或比较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表达某 种含义或情感。在诗歌中,隐喻可以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 感染力。
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诗人通过隐喻的手法,将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 “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增强诗歌表现力
通过虚实结合,诗人可以更加生动地 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使诗歌更 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虚实结合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形成虚 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如《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楚辞中的象征手法等。
唐宋诗歌中的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将虚构的意象和现实场景相融合, 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诗歌境界, 使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虚实相生 的艺术魅力。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教案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教案第一章:诗歌与虚实结合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形象和情感为特点。
诗歌通过语言的精炼和想象力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2 虚实结合的定义与意义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将现实与想象、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
虚实结合可以丰富诗歌的意境,增强表现力,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第二章: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实例分析2.1 李白《静夜思》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探讨虚实结合如何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2.2 王之涣《登鹳雀楼》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探讨虚实结合如何展现诗人对壮丽景色的感受。
第三章: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3.1 想象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描写,加入诗人的想象,形成虚实相生的效果。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运用想象与现实结合的手法。
3.2 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在诗歌中,通过具体的事物描写,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运用具体与抽象结合的手法。
第四章:虚实结合的创作实践4.1 创作背景与动机解释诗人在创作时,如何根据个人经历、情感和时代背景,运用虚实结合手法。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创作动机和背景。
4.2 创作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虚实结合手法。
提供创作技巧,如观察事物、运用想象力、巧妙运用象征和隐喻等。
第五章: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评价与欣赏5.1 诗歌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介绍古代诗歌评价的标准,如意境、情感、语言表达等。
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评价。
5.2 诗歌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感受诗歌的美感。
鼓励学生通过欣赏和感悟,提升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六章: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类型与特点6.1 景物描写中的虚实结合分析古代诗歌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如山水、季节变化等。
探讨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如表达诗人的情感、营造意境等。
诗歌鉴赏十三: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三:表现⼿法——虚实结合鉴赏⼗三:表现⼿法——虚实结合诗歌鉴赏⼗三:表现⼿法【学习⽬标】明确掌握虚写与实写的区别,能够结合诗句进⾏分析鉴赏。
【基础知识梳理】虚实结合1.虚写。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主要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怪世界和梦境。
诗⼈往往借助这类虚⽆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个虚象。
诗云:“⽇⽉照耀⾦银台”、“霓为⾐兮风为马”、“虎⿎瑟兮鸾回车”、“仙之⼈兮列如⿇”。
李⽩描绘了⼀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暗。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中“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烧⾚壁这⼀史实。
显然不是发⽣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或想象之景。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的,它表现的情将⼀直延伸到未来⽽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离岸,词⼈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挂柳梢。
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2.实写。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暗现实;《虞美⼈》中的“春花秋⽉何时了”;《念奴娇•⾚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壁险峻的形势;《⾬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等。
实与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为实,徒⾔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3.虚实结合。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
方法探究
虚实结合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虚是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虚拟出来的。
2、回忆:已逝之景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 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 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方法探究
3、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 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 写乐将倍增其乐。 严羽《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明发又为千里 别,相思应尽一生期。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 鸟去迟”诗人为表现离情别绪而虚设的情景,是虚 写。诗人预测明日一别,后会无期,只有不尽的相 思;并想象到,洞庭浪大,云梦荒凉,老友的船会 晚行一些,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训练拓展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①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②
【注释】①五湖:指太湖。②白蘋(pí ng):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这首诗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请 作简要赏析。(5分) 虚实结合(或想象)。前一句实,后一句虚。前一句 写诗人目送着友人的行舟远去,直至消逝在长江尽头; 后一句想象着友人正在夕阳灿照的五湖畔观赏明媚的春 色。展现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之 虚实结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并准确判断虚实结合这 种表达技巧。
诗歌审美技巧虚实结合(教案)
诗歌审美技巧虚实结合(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探讨诗歌审美技巧中的虚实结合。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
其中,虚实结合是诗歌表现最为典型的技巧之一。
通过运用虚实结合,诗人可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意境,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
因此,本教案将围绕虚实结合这一主题,对诗歌审美技巧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二、虚实结合的概念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创作中,通过运用虚假、夸张、比喻等手法,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表现美好的愿景,也可以反映社会现实,还可以描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因此,虚实结合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手法之一,也是衡量一首诗歌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虚实结合技法的分类虚实结合可分为多种技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比喻比喻是把两个物体之间的共性联系进行对比的方法。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思想转换成具体的形象,使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具体可感。
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通过对事物的夸张描述来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夸张手法可引起读者的兴致,使作品更加生动。
拟人手法拟人手法是将人的特征赋予物体或自然现象,使物体或自然现象具有人的形象或动作。
拟人手法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利用自然景色、物体或情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借景抒情可使诗歌更具情感,且具有生动的表现形式。
四、虚实结合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古代诗人的诗歌秉承“清新雅静,自然真实”的原则。
在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技法的运用非常广泛。
唐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唐代诗歌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杜甫和李白。
他们的诗歌触动了许多人的内心世界,其语言文学功底和思想深度得到普遍认可。
他们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生动地描绘了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宋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宋代诗歌以浪漫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表达浪漫情怀和个人感受。
诗歌鉴赏专题 古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实写: 参考答案 : 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 虚写: 江风骤雨, 遥远的潇湘 凄清的猿啼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 效果: 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 烘托 氛围 愁苦的情景, 表达 情感 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
诗歌中“虚”境包括以下四大类:
探究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 霞。 1、虚无之境(仙境和梦境)。 幻想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标志词:梦、觉、醒、恍等
探究二:
2015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鉴赏古诗歌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虞美人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词的结构及技法
虞 上片 美 人
下片
景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情
离愁别绪亡国之恨
实
虚
情景交融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 3、未来之境(将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 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更 增其愁;写乐将更增其乐。 标志词:何时、何处、何家等
探究四: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
观摩课教案:诗歌赏胜析之虚实1诗歌赏析之虚实学习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导入请大家看一幅画,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画中只有蝌蚪,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符合,因为随着泉水的流淌,时间的流逝,小蝌蚪会变成青蛙,到时候就可以听到十里外泉水里的蛙声了)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看到的蝌蚪是实景,而蛙声确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是虚的。
在鉴赏这幅画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的确,在音乐和美术作品中,我们往往会使用虚实相生的技法。
同样,我们中国古典的诗词也经常用到这种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
一、讲解概念(一)诗歌中的“虚”与“实”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诗歌中的“实”是指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学过使用了虚实相生手法的诗词。
举例:(先集体背诵,再讨论分析,最后总结)1、《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
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分析:这首诗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自己在过节之时一个人远在异乡犹为思念家乡的亲人;后两句是虚写,写了诗人想像自己的兄弟们现在也一定在想念并谈论着远在异乡的自己。
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虚实结合 (上课用)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 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
1、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设想的未来之境 3、已逝之景之境 4、由此及彼(从对方角度来写)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 2、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正确
运 用 “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高考试题中诗歌的鉴赏,总结体会如何 对“虚实结合”作规范作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纯净美好的情感。
情感,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 b.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 c.互相映衬,烘托渲染情绪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
天上仙乐耳听之乐( Nhomakorabea托映衬)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____姜夔《扬州慢》
十里繁华
满目荒凉
(对比反衬)
答题语言模式: 运用了……的手法,虚写了…….实写 了……开拓了……的意境,表达了作 者……的情感。
眼见为实,心想为虚;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 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 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 结合起来。
答题步骤
• 1、指出实景、虚景 • 2、点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虚实结合”中“虚”与“实”的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答题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正确把握“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虚与实的概念导入。
诗歌中的“实”:即真实,实在,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直接具体捕捉到的部分。
“虚”:即空虚,空无所有,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
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二、教学过程
1.诗歌分析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题:请从“虚与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妻子的作品。
诗歌内容如下: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
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诗歌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
前两句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何当”是“何时能够”的意思,是个表示愿望的词儿,这之后的内容实际上都是作者的想象。
“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
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
2.答题思路
(1)、点出手法:虚实结合
(2)、实写了......, 虚写了......
(3)、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第一,丰富意象,开拓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第二,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或渲染烘托突出中心。
3.归纳总结本题答案
答案: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再忆巴山夜雨的情景。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开拓出一片想象的境界,把时间与空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练习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