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
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 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 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 到虚景,从浅而入深。
这种曲折有致、出乎常情的写法,
更能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之情。所以说两首诗有异曲同工 之妙。
有评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
再次是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
达的时候,诗人常常不是空洞地 抒情,而是借助修辞,特别是比 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达的情感 易于捕捉。
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 秦 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 照 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 厢 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 又 驼到马背上去了。至此,也不怪李清 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 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虚 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1. 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 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 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 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 实,指具体描绘; 虚,指抽象的议论。 4. 实,指眼底景象; 虚,指意中景物。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通过想像远在鄜州的妻子思念自 己来增强思乡之情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 弟、家乡亲人,而是想像着家乡 的亲人如何思念自己。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最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识小结:
诗歌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
诗歌中的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景。 4、从对方的角度来写为虚。(对
写法)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出题模式:
分析技巧型
命题方式:
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 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主要 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 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知识目标:
1、掌握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正确运用诗歌表达中的“虚实结合” 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 的能力。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 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 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
【参考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 “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 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 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 把读者带人无限凄美的意境中去。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
“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4.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5.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10.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1.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12.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13.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巧妙运用虚幻和现实元素,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深远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古诗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1. 对景抒情
例子:《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月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地上霜”则是通过虚构赋予了诗歌更加凄美的意象。
2. 春风化雨
例子:《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人以“香雾云鬟湿”和“清辉玉臂寒”来描绘春天的美好,通过虚实结合,使意境更加鲜活。
3. 写景抒情
例子:《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夜色、画屏、流萤,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元素,但通过古人的想象和抒发感情,创造了一幅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4. 虚实相生
例子:《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更上一层楼”来表达诗人对追求进取、不断超越的向往,这里的楼可以看作是实实在在的建筑,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境界的提升,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
5. 借景抒怀
例子:《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通过“白云深处有人家”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人借景抒发了对山水景色的感怀,将现实景物与自己的情感巧妙结合。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常常能够让诗歌更加富有情感、意境和艺术性。
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虚)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虚) 5、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 6、飞流直下三千尺,(实)
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
参考答案
1.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 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 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2.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 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清代唐彪《读书作文谱》
作业
(2015新课标1)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1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2轮台:庭州属 县,在今新鲁木齐。
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 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阐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哪些是实景, 哪些是虚景) •析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 感)
(b.烘托渲染氛围,表达情感)
实战演练
(2015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 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诗歌中难理解的表现手法解读--虚实结合 衬托 比兴 白描 渲染 烘托 象征 间接抒情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解析[虚实结合衬托比兴白描渲染烘托象征间接抒情]【虚实结合】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一、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5、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衬托】一、基础部分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1、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诗词艺术手法重点突破之虚实结合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诗词艺术手法之虚实结合【要点点拨】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
何谓“实”?何谓“虚”?所谓“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事、实景,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捕捉到的。
例如《石壕吏》《卖炭翁》中用直白的笔触所描写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实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等。
而“虚”则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从字里行间感受的作者的主观意识世界。
具体而言,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包括四种类型。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古典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当前景象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凯旋而归的往事。
诗人极力渲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二句,《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写词人对故国和往昔的追思,都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过去的景况,它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教案
②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③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答题步骤:
①亮出虚实结合手法;
②分析虚写、实写内容,简要描述;
(诗中实写…或…是实写)
(诗中虚写…或…是虚写)
③点出此手法的艺术效果及所表现
的诗人的情感。
3.鉴赏示例
下面这首诗主要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简要分析。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题要点】
明手法: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阐运用: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析效果: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五、小结
通过对虚实结合手法的概念、具体表现、作用以及如何应用到题目当中,使得学生进一步掌握的虚实结合这一手法,提高了答题效率。
内容的设计
第一步:明辨“虚”、“”、“虚实结合”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虚实结合”的具体表现
第三步:明确“虚实结合”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明辨概念
1.“实”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
3.“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是古诗词中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过去为虚。
2.当前为实,将来为虚。
3.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4.客观为实,主观(梦境、仙境、愿望等)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 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 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当前景象 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知识目标: 1.明确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鉴赏,
“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 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是实 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 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 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2.当前为实 将来为虚
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 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 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二、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作答。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2、请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金山寺①(节选)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③,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注】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
③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3、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注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
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
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
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
注: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
所任之积多为闲职。
4、这首诗第三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②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③寄语洛城风日道④,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
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②南桥:指洛水上的天津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③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府第在洛阳城西。
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手法
诗歌鉴赏辅导:虚实结合手法1、什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2、虚实结合手法一般有几种(1)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2)虚实相衬,烘托主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3、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有何作用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突出诗歌主题(作者情感)4、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分析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
6、举例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
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
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的作用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的作用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一种抒情艺术。
诗歌的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结合了虚实得当的文字,对自然风光、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等主题进行描绘。
诗歌的作者也结合了虚实的手法,将虚构的情节和真实的故事融合到一起,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深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以《诗经》为首,自春秋战国时期起,许多古代诗人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虚实结合起来,比如传说中的《桃夭》和《离骚》,都是将虚构的角色和现实的背景结合起来,使诗歌更加丰富。
《桃夭》中,虚构的桃娘为了维护分别向桃树发誓,这让诗歌更有爱情的元素,也让读者可以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抒情性。
《离骚》中,非常贴切的把握了“离别”的景物细节,把虚构的情节与真实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悲伤。
虚实结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古代的诗歌中,也体现在更高级的文学形式中,尤其是小说、剧本等,比如三国演义中,有虚构的角色、真实的历史事件,虚实结合使故事更有吸引力,也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体会到诗人或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此外,虚实结合的作用还能起到美学和哲学的作用,虚假的言语可以寓意真实的内容,让人们从中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哲理。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吟咏“入酒浓相思”,其实所言非虚,而是暗喻着他对朋友的关怀;另外,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虚构的句子表达出非凡的美学思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的作用,对于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但让诗歌更有抒情性,而且被广泛运用到更高级的文学形式中,使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虚实结合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虚实结合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座壮美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智慧和人生哲理。
而其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便是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通过艺术手法将虚幻的事物和现实的场景相结合,以达到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这种手法在古代文学中广泛运用,并成为塑造作品形象和情节的重要手段。
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尤以诗歌和小说最为典型。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展现了这种精彩的虚实结合。
诗中通过描述一位才貌出众的美女杨贵妃的悲惨命运,虚实结合地折射出了唐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作者巧妙地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忧虑巧妙地融入其中,达到发人深省的效果。
而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中,也用了大量的虚实结合手法。
小说中的虚幻世界“葬花”与现实世界“贾府”相对应,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呈现出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生活。
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小说巧妙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显贵阶层的荣华富贵与世态人情的沧桑变幻,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社会的反思。
虚实结合不仅仅在诗歌和小说中得到体现,它也广泛运用在戏曲和杂剧中。
例如元曲《西华山》就是一部很好的例子。
该剧通过把虚拟的神仙、幻想的仙山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纠葛相结合,展现了两位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之间的痛苦与幸福。
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加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它还贯穿于文学批评和评论中。
古代文人经常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论和赞美。
他们会通过借用古人诗句、典故和修辞手法,以虚实相间的方式来赞美或批评一位诗人或作家的作品。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使得作品更加有内涵和深度。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它通过将虚幻的事物和现实的场景相融合,以达到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虚实结合不仅在诗歌和小说中得到广泛运用,还贯穿于戏曲和杂剧、文学批评与评论之中。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作者:刘静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07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虚实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形象。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人的主观想象得到的。
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歌含蓄蕴藉,可以大大丰富诗的内容,开拓诗的意境,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抒发得更淋漓尽致,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回味无穷。
一、具体描写为实,抽象情感为虚。
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用具体的事物——绵延不断的一江春水,来比喻亡国之痛的多、深。
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这里,愁具有了体积和重量。
所以诗歌中具体描写的景物是实,抽象的情感是虚,能把抽象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的诗歌才是极具感染力的。
二、正面刻画为实,侧面烘托为虚。
诗人在诗歌中描写景物时,有时难以正面表达景物特征,或者诗人要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往往会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进行暗示。
这种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其实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虚实结合。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而每次对月亮的描写其实都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情感。
“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时候那种伤感、凄清的心境。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景色描写来烘托听众已经完全沉浸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有余音绕梁的效果,进而烘托出弹奏技艺的高超,“绕船月明江水寒”则烘托了琵琶女孤寂伤感的心境。
景物刻画是实,而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来的情感则是虚。
三、眼前景物为实,追忆过去为虚。
诗歌中描写的这类景物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诗人把这些景物写到诗词中,多数是通过对过去的追忆与当前的实景的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是虚景,写当年扬州城的繁华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描写的是实景,写诗人今日所见到的扬州城凄凉的情形。
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抑扬关系-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8、①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
9、①三四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
渡溪、古槎横溪 、山花随流水流出
景象;
等画面。
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②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
溪流的曲折。
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
③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情怀。
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扬州慢
姜夔 〔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想得家中夜深坐, • 还应说着远行人。
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 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 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 “说着远行人”
•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
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
•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从对方进行设想, 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
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你知道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吗?
• 南宋诗人叶绍翁 • 《游园不值》
•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其中抒情和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实写与回忆、想象等虚写结合起来。
虚实结合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形式一、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二、从对方起笔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邱二十二员外在平山学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弟、家乡亲人,而是想像着家乡的亲人如何思念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鄜(f)州:今陕西省。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杜甫在长安。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三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运用想象,从对方入手的虚写手法。
诗人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深挚的思乡之情这种立足对方来想象的写法,更能委婉含蓄、曲折有致地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三、想象的或者未来之境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孤独寂寞的心情。
引起读者的想象。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ppt课件共3文档
分析技巧
分析诗人运用的表达技巧 ,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
丰富诗歌内涵
虚实结合可以使诗歌内涵 更加丰富,通过虚写和实 写的相互补充,使诗歌意 境更加深远。
增强艺术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增强诗歌的 艺术效果,使诗歌更具感 染力和表现力。
拓展读者想象空间
虚实结合可以拓展读者的 想象空间,使读者在品味 诗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 审美享受。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神话传说
《楚辞》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虚幻的 世界,同时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
象征与隐喻
《楚辞》还通过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情 感和理念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唐诗中的虚实结合
对景描写与抒情
01
唐诗以对景描写为主要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将读者带入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同时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
PART 02
虚实结合的理论基础
REPORTING
虚实的概念及关系
虚
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 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
实
关系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 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 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体现
03
拓展诗歌鉴赏的视野
虚实结合不仅存在于古代诗歌中,也广泛运用于现代文学作品中。通过
学习和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可以拓展读者的诗歌鉴赏视野,提
高其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古代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实结合作为古代诗歌的重要技巧之一,学习和传承这种技巧有助于 传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词鉴赏讲究浸润,讲究体验,讲究对文字的敏感、对语言的感悟、对意蕴的体悟。
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案一、课前四问(一)我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我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时间分配】其中教师讲授不超过25分钟,学生活动及课堂练习反馈20分钟。
(三)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
(四)我怎么知道教学达到了我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我的要求?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情况,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流畅度及准确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题思维的形成情况,并及时跟进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课堂提问、合作交流、表达评判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答题思路,能流畅表述,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五环节(一)导入新课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但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
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
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
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
最终入选三幅画作,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为什么?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相生”的技巧。
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总结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品鉴运用的效果。
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
(二)温故知新,进入新课先让我们来回顾以前学过的四首诗词,诗词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小组合作,一人朗读,其余同学画出实写与虚写的诗句,概括虚实的内容。
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说说你们对诗歌中虚实的认识。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雨霖铃》这首词是以眼前之景为实,以想象未来为虚。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却以回忆历史内容为虚。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以自己的梦境为虚。
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此处“忆”指的是“想念”,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偏说兄弟如何思念自己。
这首诗以己方为实,而以想象对方为虚。
(三)思考归纳,知识小结:回顾后进行小结,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衬托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从对方进行设想,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未直言其情,而其情自见,表达上委婉,感情却更深沉,更真挚动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作用:虚与实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思想情感。
虚实结合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诗歌中的形象更鲜明。
(四)小试身手,练习迁移1、请分析出下列诗歌中的虚与实:《越中览古》唐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梦入关》唐韦庄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传:驿站的马车莲峰:指华山,即渭南,是韦庄童年生活的地方《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1•滨州联考)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手法,只需按图索骥即可。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如:a.情景交融。
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词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
b.虚实结合。
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3、链接高考分析考点,答题注意事项考查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出题模式:分析技巧型常见提问:请对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做简要分析解题思路: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当然这几点不一定面面俱到,涉及到哪点说哪点就行)。
【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宋]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1)“隔”字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茫茫江水、迷蒙江树阻隔了抒情主人公极目远眺的视线,实际上却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无法与远方亲人团聚的失望惆怅的心境。
答案一: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答案二: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答案一: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答案二: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
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
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答案三: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
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宋] 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参考答案】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作品简析】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
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此诗开头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
结尾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
以眼前所见(实写)推写未见之源头(虚写),虚实结合,有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处之意。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写法”,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上增添新的白发。
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的一、二句叙事写景暗含惜别之情,三、四句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消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表现对方因思友而产生的愁绪又深又浓。
这当然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但诗人不写自身而写对方,这就既开拓了新的意境,又使诗作含蓄曲折,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三、板书设计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诗词里的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词里的实:2、已逝之景之境。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