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交流演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江最后是怎么死的?死前他

用同样的方法害死了谁?为什么?

宋江最后喝了慢性毒酒毒死了。死前他用同样的方法害死了李逵。为的是担心自己死后,

性格刚烈的李逵不服管,有造反的可能,以至于毁了梁山泊108好汉的名誉,带来了负面影

响,使朝廷不得安宁。

2、“那七个贩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

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

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

望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个情节?

3、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逢中

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

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这段

出自哪个故事情节?涉及到哪几个主要人物?

1、水浒传中谁的武功最高?

2、谁最孝顺?

3、水浒传中谁最坏?

同学们,评评《水浒传》中你最佩服的一员大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说:①

此人的出身及绰号

②上梁山的缘由

③此人的结局篇二:读书交流水浒传

鲁智深为何能成佛

——《水浒传》读后感

峰华小学纪旭波 2015.3.7 禅宗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鲁智深能成佛,是因为他天性中的淳

朴思想和做法与佛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是天生有佛的慧根。

梁山人人都有除暴之力,但未必就有安良之心,未必看得起弱者。而鲁智深则总是要解

救弱者,能将自己的感情平等地倾注到弱者身上。鲁智深为什么救了那么多女人,因为在这

个男权社会,女人首先是弱者。他总是在弱者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他的眼中,每个人

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差别。人人(动物)都是同一的、平等的,这就是万物同一、

众生平等的佛的思想之一,所以不能杀生。而在佛看来,人的最高的智慧不是认识区别的智

慧,而是认识同一的智慧,用佛的术语就是般若无知。鲁智深的潜意识中不仅具有这个思想,

而且也在坚定地践行着这一思想。

在这个思想指引下,鲁智深在水浒中一出场就在修行。为救金老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

惩恶扬善,由军官变为逃犯。而对于身份的骤变,失去体制内的一切,他并没有后悔。正常

社会的地位、权力和财富,他既不起心,也不动念,一溜烟的义无反顾的走了。相比林冲对

于体制的留恋,也就是贪,宋江对权力的嗔,王英对欲的痴,鲁智深已看山不是山了,可谓

没入佛门就有所彻悟。此时,鲁智深离开渭州,走向了通往梁山的道路。在现实世界中,这

是一条逃亡之路,也

是一条自渡修行之路。在逃亡路上,他暂且避居在金老父女家中,但风声渐紧,他只简

单地说了一句“洒家自去便了”。他并没有认为现在的困境是金老父女造成的,对金老父女没

有一点嗔怨之心。他主动要走,说明他认为当初救金老父女是应该的,万物是平等的同一的,

潜意识中浓厚的佛家思想。到五台山出家为僧,众僧看到鲁智深相貌凶恶,拒绝接受他。但

当世活佛智真长老明白,鲁智深虽然任性洒脱,但心中没有太多的欲望之火,所以也相对来

说容易熄灭欲火,冲破欲网的笼罩,接近佛的真谛。于是接受他为和尚。自由自在的军官变为亡命江湖的逃犯,再变为受清规戒律的和尚,他平静地接受了。心中空旷,才能包容一切,放下一切,方能悟的真空。如果对尘世的一切不“空”,怎么能如此坦然。

身为佛徒,最重要的或许不在于行为的勤勉与自律,而在于心灵的昄依。所以只要能达到空,不一定非要参禅念经,所以,鲁智深不参禅不念经,而是大闹五台山,醉打山门打倒金刚和佛像,这是很有象征意义的,那就是佛家所讲的要破执,破除对一切的执着,包括对佛的执着。那么从佛法来看,别看他吃狗肉和猛酒,其实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

佛家虽然内敛平静,重视修行,但从没有放弃过普济众生的理想和努力。鲁智深是济世的,离开五台山后,在桃花村痛打周通救了刘太公父女。在瓦罐寺打死恶僧崔道成和邱小乙。结识林冲后,千里送

林冲,更表现了佛的慈悲。他虽杀人,但并不以此为乐,在野猪林并没有将董超薛霸顺手灭口。生死有定,善恶随缘。

有意思的是,鲁智深在华州为救史进落入贺太守之手,训斥贺太守的话完全是佛佛的意念、佛的教诲:“天下无解不得的冤仇!你只把史进兄弟还酒家;玉娇枝也还了酒家,把华州太守交还朝廷!若依得此三事,便是佛眼相看”!如果把鲁智深的这段话翻译成智真长老的话不就是:阿弥陀佛,请施主放了史进戒嗔恨之心,放了玉交枝戒贪色之心,还华州给朝廷戒痴权之心!戒除贪嗔痴,不就是在渡贺太守吗?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自觉之后觉人,是一个最能体现鲁智深修炼的标志性事件。从这个情节中可以看出,作者施耐庵是一个懂得佛法的人。

从渭州到梁山,就是鲁智深济世救人的修行之路。在一个黑暗无道的社会中,努力做一个扬善惩恶的侠客,这是道德意义上的要求。而从修行来看,更是“悟空”的前提。在这条路上,看到苦难的时候,他有仁慈心,看到丑恶的时候,他有杀伐心,其实这是通过另一种方式的修行。而修行道路上任何外在的条件对他都没有影响,他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恐惧和痛苦,这就是空。上梁山后,鲁智深出场就少了,话也少了。从创作的角度来看,上山后没有多写鲁智深的故事,实际上说明鲁智深的平和与坚定。那就是对济世救人平和、扬善惩恶的坚定。此后,鲁智深征战沙场,虽杀人放火,但忠心不害良善(水浒九十回宋江语)。

鲁智深从出场到退场都在济世救人。他的人生之路是修行之路,

是自渡之后的渡人之路,自觉之后的觉人之路。在杭州六合寺,听到钱塘潮,心中大悟,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佛家真谛,惟空而已,放下妄想、分别和执着,内无一物,外无所求,他顿悟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这是一种崇高的觉悟——无须向外界寻求,而直观自心、自性,无须分析思虑,而透澈觉知自身具有之,这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得到了佛的真谛。

于是鲁智深完成了他的修行之路,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所以他成佛了。篇三:水浒演讲稿

官逼民反是《水浒传》主题的灵魂,在水浒传所描述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大量的税收;官府的贪污受贿;人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引来的追捕,都是官逼民反的导火索。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着实在《水浒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豹子头林冲,林冲即使受尽苦难,剌配到了沧州,还梦想着刑满那一天与妻子团聚,可是,高俅还是不肯放过他,派人火烧草料场,非要他性命不可,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林冲被逼上绝路了,这才杀了陆虞侯、富安等人,雪夜上梁山。再如武行者武松,知道哥哥被害后,并非无视法律,立即去杀潘金莲、西门庆,而是先去告官,寻求法律解决。无奈知县受贿,不受理武松告西门庆一案,有冤无处申,武松这才走上自我申张、报仇雪恨的道路。话说武松当时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竟然没有逃亡,而是堂堂正正投案自首,甘受刑罚,剌配孟州。武松最后上梁山,也是因蒋门神勾结官府,栽赃陷害所逼。到了押解路上要杀害他的时候,他实在忍无可忍了,这才返身血战鸳鸯楼,杀死蒋门神和张都监,走上与官府决裂的不归路。但梁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