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二、应用分析
学生对于表内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应用题,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

对于看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困难,要么抓不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要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

三、改进措施
1、加强看图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明确此类题的解答步骤:先找出题中有哪些数字,再找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提出乘法或者除法的问题。

关于这种能力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充分给予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空间。

2、对手赛激趣
继续加强对手赛激趣,激发学生对于考试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构成、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除法算式卡片、实物模型、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以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除法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学习除法算式: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组成,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一、教材分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差不多把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习除法运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例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口诀求商的起始课,例题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教材安排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运算,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乘法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体会,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出现了小猴分桃后的直观图,表达出除法与乘法的联系,便于学生明白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也为进一步学习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1.教材上方出现了猴妈妈给小猴分桃子的情境,意在把除法运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生动的活动情境中。

情境图下面通过文字出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那个问题所列的除法算式,明确了探讨的任务—求商。

教学时,用课件动态出现情境图,并给学生描述一个漂亮的故事,把学生引入分桃情境中的同时,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此,会使学生以兴奋的心情投入学习。

然后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出算式“12 ÷3=”,从而引出求商的问题。

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列式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截了当说出得数,假如如此,建议教师板演出来,然后,让其他学生再算一算那个得数对不对(如:那个得数对不对呢?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如何得知结果的)如此导入求商的环节。

教材中间出现了两个小学生交流算法的情形,提示让学生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通过小孩的对话,给出了两个思路,它们都建立在平均分的操作的基础上。

一种是用不断连减的方法找到商,这是最基础、也是学生最容易明白得的方法,并以对比排列的方式,逐一记录了分桃过程中逐次减3的过程。

另一种是通过不断连加的方式去摸索。

那个地点没有给出摸索的全过程,只是点明思路,为学生的摸索留有空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整数的除法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并为后续的除法运算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除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理解除法的本质。

3.讲解: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计算。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除法概念除法运算方法已知两个因数的乘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 求商打基础。
四、说教学重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 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 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 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 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 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 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 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5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5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5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小学数学二下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主要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除法的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除法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除法运算的抽象概念有些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数乘以商等于被除数。

2.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运算,并理解除法运算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除法运算。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除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除法运算的PPT,包含实例、图片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除法运算的练习题,包括简单和复杂题目。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和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实例,如分配物品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引出除法运算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运算的实例,如10除以2等于5,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除法的过程和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数乘以商等于被除数。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并核对答案。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爱研究、爱劳动、爱护大自然。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

让学生从平均分的概念开始,逐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教材编排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研究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分成两段。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的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研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第二段讲述了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考。

例题中特意借助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画面情境,先出现乘法算式再出现除法算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设计有相关联的一乘两除一组的计算,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创造条件。

第三段讲解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编排,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教材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资源。

初学表内除法教案

初学表内除法教案

初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表内除法成为了小学数学中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

表内除法是指在除数与被除数均不大于10的情况下,计算除法算式的过程中不依靠除法口诀,直接借助除法表进行运算,既方便了计算,又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初学表内除法(一)的学生,一定要逐层次逐步学习,结合相应的教案灵活运用,学习能够做到事半功倍,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初学表内除法(一)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教法主要教初学表内除法(一)的数学知识,是以益智小学数学为教材的基础。

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表内除法的概念简介、小学数学口诀的回顾及对于口诀的回顾,表内除法的基本方法及相关例子解释。

二、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学会:1、口算除法口诀,并回顾口诀的相关知识。

2、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运用表内除法的基本技巧,完成相关题目。

4、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口诀回顾我们回顾一下除法口诀。

要做除法,得先背口诀,“相乘得积,下面除上面”,就是在做除法时,先把积求出来,再用下面的数去除积,算出商。

同样,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与上面相同。

2、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表内除法就是在除数与被除数均不大于10的情况下,计算除法算式的过程中不依靠除法口诀,直接借助除法表进行运算。

例如:9÷3=3,也可通过表达式去计算:3×3=9。

3、运用表内除法的基本技巧,完成相关题目。

举个栗子:计算54÷6=?我们看看除法表里6的位置在哪里,找到6所在的行和列,第6行5列,找到交汇点,商就是9。

四、教学方法为了避免学生重复记忆,本教材采用了梯形法,以示例作为普遍性,既简单又容易掌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口诀的回顾,表内除法的基础训练。

教学难点:运用表内除法完成题目的思维操作。

六、教学资源针对初学者,建议通过公式进行理论讲解,通过表格进行实例演示,针对训练需求进行习题书的强化。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1. 除法的含义;
2.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的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 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利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除法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除法的意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作用。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教授学生如何用除法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点。

4.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与应用: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除法的意义、实例讲解、练习题目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发挥新课标导向 优化教学设计---以《表内除法(一)》为例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发挥新课标导向 优化教学设计---以《表内除法(一)》为例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发挥新课标导向优化教学设计---以《表内除法(一)》为例一、课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在具体情境中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在数量关系上,要求学生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认识除法的起始阶段,是今后学习其他除法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内容,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除法的含义(把物体物品平均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1)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等分和包含。

(2)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会学生读除法算式,注意读算式的时候要从左往右去读。

如:8÷2=4读作8除以2等于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两种:(1)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求商。

(2)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求商。

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两种情况的问题。

(1)知道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2)知道总数和份数要求每份数,这两种问题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都要用除法算式表示。

为了区分对比乘除法意义和用途的不同,将上学期所学的每份数×份数=总数与之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三、学情分析在接触“表内除法”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表内乘法”,掌握了乘法的意义,也有过连减、连加的经验,并会用表内乘法解決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此外,同时学生在学习平均分之前,在生活中大致都有分物品的经历和意识,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等直观形象方式知道如何把物品平均分,为学习表内除法 ( 一) 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基础。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5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5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5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5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除法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加减法等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除法运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除法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和练习,提高他们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情境图、实例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最新中小学优质备课《表内除法一》教案第5课时.doc

最新中小学优质备课《表内除法一》教案第5课时.doc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第册教科书第18页例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和初步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学生已经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主动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问题诊断教材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结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并交流各自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共识:即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最简便。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填空。

2×()=10 3×()=9 4×()=8 ()×4=12 ()×3=18 ()×5=15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猴妈妈带孩子们到山上摘桃子,他们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猴宝宝都特别想吃,猴妈妈想给每只猴宝宝分3个。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子?教师把问题完整的出示出来: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设计意图: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猴妈妈分桃子,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例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口诀求商的起始课,例题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教材安排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乘法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探索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呈现了小猴分桃后的直观图,体现出除法与乘法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也为进一步学习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
1.教材上方呈现了猴妈妈给小猴分桃子的情境,意在把除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生动的活动情境中。

情境图下面通过文字呈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所列的除法算式,明确了探讨的任务—求商。

教学时,用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并给学生描述一个美丽的故事,把学生引入分桃情境中的同时,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会使学生以兴奋的心情投入学习。

然后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出算式“12÷3=”,从而引出求商的问题。

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列式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得数,如果这样,建议教师板演出来,然后,让其他学生再算一算这个得数对不对(如:这个得数对不对呢?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如何得知结果的)这样导入求商的环节。

教材中间呈现了两个小学生交流算法的情景,提示让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通过孩子的对话,给出了两个思路,它们都建立在平均分的操作的基础上。

一种是用不断连减的方法找到商,这是最基础、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并以对照排列的方式,逐一记录了分桃过程中逐次减3的过程。

另一种是通过不断连加的方式去思考。

这里没有给出思考的全过程,只是点明思路,为学生的思考留有空间。

接着教材将平均分的结果用直观图展现出来,并承接连加的思路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通过小精灵的话给出提示——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并通过“想”的方式,呈现了想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同时,渗透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最终使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并获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这样的编排,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借助教材提供的“脚手架”,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二、重难点突破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探索求商的方法。

突破建议
1.学生只有经历“从头到尾”的探究过程,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求商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

首先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经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方案,接着全班学生汇报交流展现不同方法,最后教师适时引领,优化算法。

然后回到除法算式中看一看每一部分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2.教师对学生想出的计算方法要给与鼓励,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让学生通过了解、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好。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探究“如果不动手操作,怎样计算出商呢?”。

在学生探究交流汇报之后,教师将平均分的结果用直观图展现出来,这样,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在肯定用连加、连减可求出商的方法后,可对照直观图写出3×()=12.引导学生讨论:算式中的3、12分别表示什么?由具体数所表示的意义(如3表示每只小猴分3个)和它们在除法算式中的位置,将乘除法算式联系起来,理解只要知道3和几相乘得12,12除以3的商就是几。

要确定3和几相乘得12,就要依据3的乘法口诀去想。

最终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初步形成算法。

4.顺应学生的思维,做好充分的预设。

现在信息量来源很广,加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

因此,有些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前已经掌握了运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但是理解并不透彻。

针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当发现多数学生已经说出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师要有意识设计一定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过程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